部编版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内阅读
统编六年级上册科学课内阅读及答案

统编六年级上册科学课内阅读及答案本文档为统编六年级上册科学课内阅读的内容及问题答案。
以下是各个单元的阅读材料及答案:第一单元:观察力与科学实验阅读材料观察是科学实验的基础,它能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并制定实验方案。
观察需要仔细观察对象的外形、特征和变化,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
阅读问题及答案1. 什么是科学实验的基础?答:观察2. 观察的目的是什么?答:发现问题并制定实验方案3. 在观察中我们需要注意观察什么?答:对象的外形、特征和变化4. 我们应该如何记录观察到的现象?答:记录第二单元:物质的性质阅读材料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阅读问题及答案1. 物质是什么?答: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2. 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哪两种?答: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第三单元:动物和人的健康阅读材料动物和人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健康的生活惯和良好的饮食惯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阅读问题及答案1. 健康的生活惯和良好的饮食惯对于什么起着重要的作用?答:保持身体健康第四单元:材料的变化阅读材料材料会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变化,变化的方式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
阅读问题及答案1. 材料会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变化?答:不同的条件下2. 变化的方式有哪两种?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第五单元:恒温与传热阅读材料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量度,是物质内部颗粒运动的快慢程度。
传热是物体之间热能的传递过程。
阅读问题及答案1. 温度是什么?答:物体冷热程度的量度,是物质内部颗粒运动的快慢程度2. 传热是什么?答:物体之间热能的传递过程第六单元:环境与人类活动阅读材料人类的活动对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该保护环境,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阅读问题及答案1. 人类的活动对环境有着什么影响?答:重要的影响2. 我们应该如何对环境进行保护?答: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这些是统编六年级上册科学课内阅读的内容及答案。
希望对学习有所帮助!。
2020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阅读练习带答案

【文库独家】课内阅读1:《草原》节选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 )使人惊叹,( )叫人舒服,( )愿久立四望,( )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一碧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翠色欲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这段话写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文中哪句话最突出表现这个特点?用“~~”画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段话中,作者用了哪些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一碧千里和翠色欲流这两个词相同的地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千里之内的距离都是绿色,本文形容草原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
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
【部编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八个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统编版语⽂六年级上册】全册⼋个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教部编版语⽂六年级上册全册8个单元阅读练习(含答案)第⼀单元主题阅读紫藤萝瀑布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辉煌的淡紫⾊,像⼀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那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那明明媚媚的紫,仿佛在欢笑;那⽣机勃勃的紫,仿佛在不停地⽣长。
紫⾊的⼤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就是这⼀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串挨着⼀串,⼀朵接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穗花都是上⾯的盛开,下⾯的待放。
颜⾊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的花苞⾥。
每⼀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个⼩⼩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的,⼜像⼀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那⾥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朵。
但是我没有摘。
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我只是伫⽴凝望,觉得这⼀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了这些时⼀直压在我⼼上的关于⽣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
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的喜悦。
(节选⾃宗璞《紫藤萝瀑布》,有删改)1.【字词理解】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伫⽴——()凝望——()宁静——()2.【标点运⽤】读下⾯的句⼦,注意标点符号的使⽤,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只是那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那明明媚媚的紫,仿佛在欢笑;那⽣机勃勃的紫,仿佛在不停地⽣长。
(1)我的发现:三个分句都是在说________________,每个分句都是先写____________,再写作者的_____________。
像这样三个_____________的分句之间应该使⽤分号。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含答案)

第六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1.课内阅读。
①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②有人会说,成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③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④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⑤“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1)选文提到的可再生资源有、。
(2)判断。
①选文中的“本来”一词不能去掉,因为“本来”一词准确地点明可再生资源已经遭受破坏,以及这些资源以前的可再生性和现在的不可再生性,给人们以警示。
( )②“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写出了地球容易被破坏,旨在提醒人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地球。
( )(3)读选文的第①段,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针对这些现象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生活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宣传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飞机的舷窗为什么是圆的黄沛然为什么飞机的舷窗是圆的?这要从飞机的演变历程说起。
其实,最初的飞机舷窗并不是圆角的,而是方形的。
1952年,英国德·哈维兰公司研制的“彗星”喷气式客机横空出世,本以为乘坐这架飞机可以扶摇直上,但是结果惨不忍睹。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阅读训练(含答案)(1)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阅读训练第六单元一、基础阅读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冰雪融化,海平面升高,使低洼地区面临着被夷为平地的隐患;卫星拍下的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会使全球皮肤癌患者与旧俱增;就中国来说,黄河的大支流“渭河”,它的水已经被污染成了“劣5类”水,水质的污染导致沿岸百姓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滥砍滥伐带来的沙尘暴,使得呼吸道疾病患者骤增。
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亚咸海还是世界第4大湖泊,拥有奇特的风光,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咸海的含盐量又很大,再加上工业污染,使咸海很多地方干涸,现在已经分裂成了许多个小湖。
有毒的颗粒随风传播,搅得周围居民不得安宁。
圣诞节时很多人都送贺卡,可四千张贺卡就是1棵树,北京每年生产四千万张贺卡,需要10年以上的大树一万棵,想一想,我们每年都砍掉多少棵。
我们在为自然的力量而感叹,而我们也在一点一点地毁坏我们的家园。
残忍的乱捕滥杀、乱砍滥伐,导致动物灭绝、植被破坏,试想:如果这世上只剩下人类,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是我们想起环保的时候了!也许挺多人都觉得“我一个人也没什么用啊。
”如果我们宣传环保知识给更多的人,那么,这股力量一点也不小了。
作为一个热爱自然的“地球人”,我建议大家做到以下几点环保的内容:①用肥皂洗手时,请把水龙头关掉。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夷为平地:。
②与日俱增:。
(2)给短文起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3)请补充短文最后的环保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一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结合上下文或者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每课课后作业及答案汇编(含七套题)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一、根据拼音写生字。
我想去天yá( )海角游玩,我想去看黄yīng ( ),所以我不怕劳累。
二、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茅檐.(yán) 畦.田(qí) 环绕.(rǎo)B.排闼.(tà) 山郭.(ɡuō) 天涯.(yá)C.颠簸.(bó) 淘.气(táo) 莺啼.(tí)三、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水村山郭酒旗风”中的“山郭”是山城,山村。
( )句子模块2.“浪淘风簸自天涯”中“簸”是簸箕的意思。
( )3.“千里莺啼绿映红”中的“千里”是实指,指一千里的范围。
( )四、品析下面的诗句。
1.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牵牛”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织女”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1)“九曲”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天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句诗作者运用________的修辞方法,写出了黄河的雄伟气势。
诗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部编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内阅读【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内阅读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第一课:《草原》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段话描写的是________的美丽风光。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_______”画出来。
(3)哪句话表达了作者的心情?用波浪线画出来。
(4)最后一句的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A.草原上的牛马懂得欣赏美景,也被陶醉了。
B.作者借物喻人,为了赞美草原的美丽景色。
C.草原上的牛马多,突出了草原景色的特点。
D.草原上的美景令牛马对它有了很深的感情,舍不得离去。
第二课:《丁香结》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1)雨中丁香的特点是( )。
A.细雨迷蒙B.格外妩媚C.线条模糊(2)对文中引用古人词句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
B.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和阅读兴趣。
C.交代古人是如何发明丁香结这一说法的。
(名师原创连载)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内阅读名师拔尖(含答案)

本人原创,转载出版必究I新部编版六语上第六单元课内阅读名师原创连载(附答案)17.《古诗三首》(一)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L”九曲”是形容, “万里”是形容 O2.古诗中这样的数量词还有许多,如“”中的“3.“万里沙”不仅告诉我们黄河水里夹杂着,还告诉我们黄河 o“自天涯”的意思是。
4.从“浪淘风簸”这个词语中,我能感受到黄河、的景象。
5.表现诗人想象的诗句是“”。
6.诗人见到弯弯曲曲、浪涛汹涌的黄河时,憧憬着什么样的生活?7.这首诗描写了,表达了诗人(二)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1.将诗句补充完整,并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2.《书湖阴先生壁》的作者是诗人。
诗题的意思是, o全诗描写的景物有、、、O1.将诗句补充完整,并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2.《书湖阴先生壁》的作者是诗人 o诗题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全诗描写的景物有、、、O3.给下面诗句在该停顿的地方画上。
4.这首诗的前两句赞美了 o后两句把的修辞手法和描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写出了山色青翠欲滴。
5.这首诗后两句诗采用了的修辞手法,给山水赋予人的感情,化静为动,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和之情。
6.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写,后两句主要写,全诗赞扬了主人的。
(三)读下面的诗句,完成下列练习。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题目是《江南春》,作者是代诗人。
他和同时期的另一位杰出诗人齐名,世称“"。
3.诗句“, "使我想象到千里外的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
这句诗抓住了、、、、、、七种景物来写,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表现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与神往。
4.诗的前两句诗(写今怀古),后两句诗(写今怀古),表达了诗人。
5.诗人从多个视角观察事物,体现听觉的词语是“ ",体现视觉的词语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古诗三首》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2.黄莺、水村、山郭、酒旗、寺庙;明媚,优美
3.浪淘风簸自天涯,汹涌澎湃(雄伟气势)
4.多少楼台烟雨中;C
5.唐,刘禹锡
6.黄河多转弯,不直,黄河的长,疑是银河落九天
7.辽阔千里的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锅,迎客的酒旗在风中招展
8.唐,杜牧,小李杜,莺啼,红花,绿树水乡,酒店,酒旗,赞美和神往
9.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长扫,净,无苔,成畦,手自栽,勤劳,好静,爱美
10.环境的清幽,田园生活的优美,作者的向往之情
《只有一个地球》
1.(1)四十万亿千米,至少
(2)BCD
2.是人类的母亲,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着万物;
恰当。
“破碎”在这里可理解为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对地球的伤害,如,文中提到的资源枯竭的危机。
这样表达不仅使句子生动形象,同时又能引起人类的警觉,突出了保护地球的紧追性。
3.(1)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2)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形象地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阐明了地球与人类及万物生存的密切联系。
同时使句子在表达上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读起来极富感染力。
(3)列数字,作比较,渺小的
(4)我想对地球母亲说:“地球妈妈,您无私地养育了人类,养育了一切生命,我们不但没有爱护您,还弄得您遍体鳞伤,给您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地球妈妈,我们真对不起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