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常见的数量关系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常见的数量关系》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常见的数量关系》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常见的数量关系》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如总量=部分量+部分量,部分量=总量-部分量,以及倍数关系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运用数量关系进行解答。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理解和运用数量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如总量=部分量+部分量,部分量=总量-部分量,以及倍数关系等。
2.培养学生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
2.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运用数量关系。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激励评价法:注重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数量关系。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小球、小棒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量关系。
3.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数量关系。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有一天,小明有10个苹果,他给了小红3个苹果,又给了小华4个苹果,那么小明还剩下几个苹果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引出总量、部分量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各种生活情境,如购物、做菜等,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
同时,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这些数量关系,如总量、部分量等。
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
苏教版四年级下常见的数量关系

苏教版四年级下常见的数量关系在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学习中,孩子们会接触到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这些数量关系不仅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深入了解一下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首先,咱们来聊聊“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在生活中,咱们买东西的时候经常会碰到这几个概念。
比如说,一支铅笔 2 元钱,这 2 元就是单价。
如果咱们买了 5 支铅笔,这 5 就是数量。
最后算一共花了多少钱,那就是总价。
它们之间有着这样的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反过来,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举个例子,超市里苹果每千克 5 元,妈妈买了 8 千克,那总价就是5×8 = 40 元。
要是妈妈一共花了 60 元,只知道苹果的单价是 6 元每千克,那能买多少千克呢?这时候就用 60÷6 = 10 千克。
再来说说“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想象一下,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 60 千米,这里的 60 千米每小时就是速度。
如果这辆车开了 3 个小时,这 3 小时就是时间。
那车一共行驶了多远呢?这就是路程。
它们的关系是:速度×时间=路程。
相应地,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比如说,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15 千米每小时,他骑了 2 小时,那路程就是 15×2 = 30 千米。
如果小明骑了 45 千米,速度是 9 千米每小时,那他骑了多久呢?就是 45÷9 = 5 小时。
接下来,咱们看看“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的关系。
在工作中,比如一个工人每小时能生产 20 个零件,这 20 个零件每小时就是工作效率。
他工作了 6 小时,这 6 小时就是工作时间。
那一共生产了多少个零件呢?这就是工作总量。
它们的关系是: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反过来,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常见的数量关系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常有的数目关系教课目的:1.理解并掌握“单价×数目 =总价、速度×时间 =行程”这两种数目关系,并能运用数目关系解决实质问题。
2.初步培育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发展学生剖析、比较、归纳、抽象、归纳的能力。
3.感觉数学知识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觉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课要点:理解并掌握单价、数目和总价及速度、时间和行程之间的关系。
教课难点:运用数学术语归纳、表达数目关系,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应用。
教课准备:课件教课过程:一、讲话引入1.回首生活中的常有问题。
(课件出示题目)(1)每个书包 50 元, 4 个书包多少钱?(2)一列动车每小时行 200 千米, 4 小时行多少千米?(3)李师傅每日生产 15 个部件,他 6 天能够生产多少个部件?指名学生口头列式,师生沟通反应。
2.导入新课。
在平时生活中,存在着许很多多的数目关系,弄清楚这些常有的数目关系,关于我们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很大帮助。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数目关系。
(板书课题)二、沟通共享(一)教课单价、数目和总价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 28 页例题 2 情境图。
学生察看情境图,采集情境中的信息:钢笔每支 12 元,练习本每本 3 元;要买4 支钢笔和 5 本练习本。
2.理解“单价”“数目”和“总价” 。
(1)发问: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数目?什么是总价?(2)追问:每种商品的单价各是多少?购置的数目呢?(3)介绍单价的读法和写法。
(4)认识总价。
指引思虑:依据题目中购置钢笔的状况,我们能够求什么呢?指出:“ 4 支钢笔一共多少钱”指的就是 4 支钢笔的总价。
3.理解单价、数目和总价的数目关系。
(1)课件出示下表:单价数量总价钢笔()元/ 支()支()元练习本()元/ 本()本()元让学生先填写商品的单价和购置的数目,再分别求出总价。
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实时纠正。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3.3 常见的数量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 (共12张PPT)

(2)根据数量关( 还剩的路程=总路程-已经行驶 的路程),求出离北京还有( 1214 )千米。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1/11/62021/11/6November 6, 2021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1年11月2021/11/62021/11/62021/11/611/6/2021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1/11/62021/11/6
指( 路程 )。
(2)飞机每小时飞行960千米,可以写成960千米/时
(
)。
(3)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是每秒300000千米, 可以写成( 300000千米/秒)。
知识点 2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2.填表。
1008米 160千米/时
24小时
3. 从昆明到北京的铁路全长3174千米,一列动车从昆 明开往北京,平均每小时行驶245千米,行驶了8小时 后,离北京还有多少千米?
6.一座大桥长3000米,一列火车以每分钟850米的
速
度行驶,从车头开上桥到车34尾00离米开桥共用了4分钟。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2《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2《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2《常见的数量关系》主要讲述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如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这些数量关系,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已经熟练掌握。
但是,对于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数量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关系,并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关系。
2.操作教学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和总结数量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图片、实物等。
2.学具准备:准备练习题、作业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买一件衣服需要多少钱?” “买两件衣服需要多少钱?” “买三件衣服需要多少钱?”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量关系。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生活场景,如购物、做饭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向学生介绍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等数量关系。
常见的数量关系(说课稿)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常见的数量关系一、说教材本文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教学内容。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将学习几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并将它们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课段落1. 学习目标•了解四种常见的数量关系:相等、多少减多少还剩、多少加多少是多少、多少是多少的几倍。
•学会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预备知识学习本课需要掌握的预备知识如下:•了解运算符号加、减、乘、除的含义,学会运用这些符号进行简单的计算。
•掌握基本的数值大小比较。
3. 新课教学3.1 相等关系相等关系是最基本的数量关系之一。
学生需要理解相等符号“=”的含义,懂得如何判断两个数是否相等。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供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实际操作,从而理解相等的含义。
例子1:小明和小红拥有的苹果数相等,小明有8个,那么小红也有8个苹果。
例子2:小华和小刚拥有的图画相等,小华有5张,那么小刚也有5张图画。
3.2 多少减多少还剩本部分主要介绍“减法”的概念以及运用。
在教学时,需要先让学生理解“减法”是什么意思,以及如何用“多少减多少”还剩下多少的方式进行计算。
例子:有10本书,小明借了其中3本,那么还剩下7本。
3.3 多少加多少是多少本部分主要介绍“加法”的概念以及运用。
在教学时,需要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并可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例子:有5个苹果,小华又买了2个苹果,那么他现在一共有7个苹果。
3.4 多少是多少的几倍本部分主要介绍倍数的概念。
在教学时,需要让学生理解倍数的概念,并能够用简单的算式求出一个数的几倍。
例子:小红有3支笔,小明有9支笔,那么小明有小红的几倍笔数?4. 实际应用在教学中,需要多采用实际例子,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例子1:乘车时需要买票,小明和小红都买了票,但小明的票价是小红的3倍,小明的票价是15元,那么小红的票价是多少?例子2:小明有9元钱,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多少?三、说教法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下列教法:1. 课堂演示可以通过现身说教的方式,教给学生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领悟知识的应用。
最新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常见的数量关系课件ppt

中心必须明确突出
➢(2)要把小事写具体、细致。即把特定的 动作、行为进行“放大”,像电影画面一 样映现出来,给人清晰、鲜明的印象。
➢如有篇题为《亲情》的文章,其中详写了 “我”为妈妈挑刺的情景——“于是,我 让爸爸紧紧捏住妈妈手指的两侧,我看准 刺儿的部位,沿着刺儿的周围拨开皮层, 使藏在里面的刺儿露出来。
(1)已知每把尺子的价钱和买的数量,求总价。
要用尺子的单价乘数量。
(√ )
(2)李东买了5千克的苹果,要求一共用了多少钱 ?还要知道 每个苹果多少钱。
(×)
(3)知道8个西瓜共32元,可以求一个西瓜多少钱。
(√ )
(1)课桌椅的单价是325元/套,学校买了 48套这样的课桌椅,一共要付多少元?
(2)李老师买了8个篮球用了360元,篮球 的单价是多少元/个?
(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340米/秒,5秒可传播多少米?
(2)小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910米。他用13分 钟从家走到学校,平均速度是多少米/分?
反抱琵琶,逆向立意
当然,也可以独辟蹊径,言他人 之未言,以表现出独到的眼光。
反抱琵琶,逆向立意,能使你的 文章独树一帜,引人注目。
下面我们就举几例略加分析:
中心必须明确突出
➢我小心翼翼地一针一针地挑着,拨着,刺 儿终于露了头,我用针尖朝上拨一次,妈 妈便咬一次牙,眉头拧成了疙瘩……经过 一阵忙活,该死的刺儿总算被挑了出来, 最后我用手在妈妈的手指上摸了摸,捏了 捏。”这个片段细致地展示了自己给妈妈 挑刺的全过程,“我”的心理活动真实、 自然,“我”挑刺的动作细腻、具体,这 些可谓生活的再现,更是真情的流露。
4、每千克苹果15元。
苹果的单价 15元/千克。
1、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课件第2课时 常见的数量关系

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探究新知
已知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 怎样求? 已知路程和时间呢?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探究新知
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2课时 常见的数量关系
复习旧知
• 口答列式。 • (1)每个文具盒10元,5个文具盒多少元? • (2)50元买文具盒,每个10元,一共可以
买多少个?
• (3)50元买了5个同样的文具盒,每个多少
钱?
新课导入
我买4支钢笔和5本练习本。
钢笔的单价 你发现图中有哪些信息?
探究新知
钢笔每支十二元。
每支12元
12元/支 12元每支
练习本每本3元。
每本3元 3元/本 3元每本
探究新知
单价
数量
总价
钢笔 ( 15 )元/支 ( 4 )支 ( 60 )元
练习本 ( 3 )元/本 ( 5 )本 ( 15 )元
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总价=单价×数量
探究新知
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 怎样求? 已知总价和数量呢?
325×48=15600(元) 答:一共要付15600元。
基础练习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谢 谢 观 看!
《名师面对面》编写组感谢 您提出宝贵意见。将修改过的课 件上传至3471512573@邮箱, 同时写清你的姓名、邮寄地址和 电话号码,我们会送给你惊喜小 礼品一份!
《名师面对面》编写组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种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术语概括、表达数量关系,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回顾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课件出示题目)
(1)每个书包50元,4个书包多少钱?
(2)一列动车每小时行20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3)李师傅每天生产15个零件,他6天可以生产多少个零件?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师生交流反馈。
2.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量关系,弄清楚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对于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很大帮助。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2情境图。
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情境中的信息:钢笔每支12元,练习本每本3元;要买4支钢笔和5本练习本。
2.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
(1)提问: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数量?什么是总价?
(2)追问:每种商品的单价各是多少?购买的数量呢?
(3)介绍单价的读法和写法。
(4)认识总价。
引导思考:根据题目中购买钢笔的情况,我们可以求什么呢?
指出:“4支钢笔一共多少钱”指的就是4支钢笔的总价。
3.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1)课件出示下表:
让学生先填写商品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再分别求出总价。
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交流讨论: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
总价=单价×数量
(3)思考: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总价和数量呢?
师生交流后板书:
数量=总价÷单价
单价=总价÷数量
4.师生共同小结。
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的关系,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我们在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要记住“总价=单价×数量”,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得出“数量=总价÷单价”和“单价=总价÷数量”。
(二)教学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3情境图。
引导学生读题,收集情境图中的信息。
2.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含义。
(1)提问:情境中给出的两条信息可以称为什么?
(2)交流速度的写法和读法。
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再进行交流。
(3)认识时间和路程。
提问:行程问题中除了速度之外,还有哪些数量呢?
指名说说对时间和路程的理解。
3.探究速度、路程和时间的数量关系。
(1)课件出示下表:
学生先填写和谐号列车与李冬骑自行车的速度,再分别求出行驶的路程。
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交流讨论: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
路程=速度×时间
(3)思考:已知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路程和时间呢?
师生交流后板书: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4.小结。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9页“练一练”第1~3题。
第1题:练习单价和速度的写法。
第2题:运用例题3的数量关系解决求路程的问题。
第3题:运用例题2的数量关系解决求总价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30~31页“练习五”第8、9题。
第8题: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的问题。
第9题: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时让学生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各是什么。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