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4年级下册数学书苏教版

4年级下册数学书苏教版

4年级下册数学书苏教版一、数与代数。

1. 四则运算。

-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例如:- 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加数+加数 = 和,和 - 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因数×因数 = 积,积÷一个因数 = 另一个因数。

- 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2. 运算律。

- 加法交换律:a + b=b + a。

- 加法结合律:(a + b)+c=a+(b + c)- 乘法交换律:a×b = b×a。

-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 + b)×c=a×c + b×c。

3.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 小数的意义: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

-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小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数大;依此类推。

-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 小数与单位换算:- 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

- 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进率。

- 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二、图形与几何。

1. 三角形。

- 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 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 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分: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大全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大全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大全一、整数部分1. 整数加减法1.整数加法:掌握整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整数减法:掌握整数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理解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含义及解题方法。

2. 整数乘除法1.整数乘法:掌握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整数除法:掌握整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 基础运算1.简单计算:随机口算和竖式计算练习。

2.大小比较:了解数的大小比较,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及符号。

4. 整数的应用1.数轴:了解数轴的意义,能在数轴上表示整数,理解数轴上数的相对位置。

2.温度计:掌握摄氏度和华氏度的概念及换算。

二、分数部分1. 分数的引入1.分数的引入:了解分数的意义和含义。

2.分数与整数之间的关系:掌握分数与整数的关系。

2. 分数的计算1.分数的加减法: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分数的乘除法:掌握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分数的化简:熟练掌握分数的化简方法。

4.简便计算:掌握口算、折半、倍增、倍减等简便计算方法。

3. 分数的比较1.分数大小的比较:掌握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分数的大小关系:掌握真分数、假分数及带分数的大小关系。

4. 分数的应用1.抽奖问题:用分数解决抽奖问题。

2.原材料配方:掌握使用分数配方的方法。

三、几何部分1. 图形的认识1.图形的基本概念: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如点、线、角度、面、体等。

2.平面图形的分类: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分类。

2. 角度的认识1.角度的引入:了解角度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2.角的分类:掌握角的分类标准及基本概念。

3.角的度量:掌握角的度量及度数符号。

3. 直线、线段和射线1.直线、线段和射线:了解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定义及特点。

4. 三角形和四边形1.三角形和四边形:掌握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定义及特点。

2.三角形的构造:了解三角形的构造方法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四边形的构造:掌握四边形的构造方法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汇总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汇总

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第一单元乘法知识点:估算。

(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五位数。

)1、练习:一个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2、28×79的积是()位数。

124×65的积是()位数。

【填空】知识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末尾没有0)1、用竖式计算17×243= 308×65= 175×24= 203×19=2、小杰每分钟打135个字,他打一篇文章用了28分钟,还有650个字没有打完,这篇文章有多少个字?3、商店购进845个书包,卖出537个。

(1)卖出的书包单价是85元,共收入多少元?(2)剩下的书包按单价65元卖,还能收入多少元?4、全国13家调查机构于1999年底对北京、大连等14个城市进行居民生活情况调查。

调查显示,这14个城市家庭人均月收入是821元。

这14个城市家庭人均年收入是多少元?5、从北京到全国各地的公路干线中,最长的是京拉线,最短的是京塘线。

京塘线的长度是142千米,京拉线的长度大约是京塘线的27倍。

京拉线大约长几千几百千米?知识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末尾有0)练习:1、40×25的积末尾一共有()个0。

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的积是()。

【填空】2、幼儿园的王阿姨要买100个玩具模型,她带了4000元,可以买()【选择】①45元的坦克②42元的公共汽车③38元的小轿车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使等式成立。

【填空】□□×□□=1600 □□×□□=2400 □□□×□□=36004、下面四道算式中,与其他三道的积不相等的是()【选择】①190×70 ②19×700 ③19×7×10 ④19×7×1005、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3个0,这两个乘数的积的末尾至少也有3个0。

四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稿子一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四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的那些好玩又重要的知识点哟!先说运算律这一块儿,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那可是超有用的。

就像变魔术一样,能让计算变得又快又准。

比如 25 + 36 + 75,咱们用交换律,变成 25 + 75 + 36,一下子就能算出结果啦!还有乘法运算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知道吗?这些律能帮咱们在做乘法计算时省好多力气呢。

小数的认识也很有趣哟!小数点可调皮啦,它的位置一变,数的大小就跟着变。

比如 3.5 和 0.35,差得可多啦!三角形那部分也很精彩!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像自行车的车架就是三角形的,多牢固呀!而且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也很有意思呢!平移就是沿着直线移动,旋转就是绕着一个点转圈圈。

怎么样,这些知识点是不是很有意思呀?好好掌握它们,数学就会变得超级好玩!稿子二哈喽呀,小伙伴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四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的知识点哟!先来说说认识多位数,数字宝宝们排排队,组成了各种各样的大数。

读和写的时候可千万要小心,别把数位弄错啦。

接着是三位数乘两位数,这可得认真算,别马虎。

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然后是用计算器计算,计算器可真是个小帮手,但也不能完全依赖它哟,自己的计算能力也要锻炼。

还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很重要呢,要学会分析题目,找到关键信息,才能轻松解决问题。

数学的世界是不是很奇妙呀?只要咱们用心去学,就能发现好多乐趣!加油哦,小伙伴们!。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上册下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第一单元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1升=1000毫升平移的方向:上下左右;距离:起点0数小格1立方分米=1升旋转方向:顺时针、逆时针;旋转中心:固定点;旋转角。

1立方厘米=1毫升轴对称第二单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是否大于或等于除数,满足了就可以商相应的数;小于除数,就把商写在被除数的第三位头上进行运算。

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二单元 认识多位数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读数,写数,数的改写,近似数。

平均数,极差。

读懂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数量关系:路程=速度x时间 总价=单价x数量一读二找三列式第四单元 用计算器计算第六单元可能性积的变化规律:A × B=50(A × 2 ) × B =50 × 2占比大可能性就大 (A × 2 ) ×( B × 3) =50 × 2 × 3第七单元四则混合运算(A ÷2 ) ×( B × 3) =50 ÷ 2 × 3先乘除后加减,右括号的先计算括号里的算式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用线段图解答应用题线段,射线,直线第六单元 运算律角的表示“∠”加法交换律:A+B=B+A 角的度量加法结合律:A+B+C=A+(B+C)角的分类,特殊角乘法交换律:A ×B=B ×A 平行线乘法结合律:A ×B ×C=A×(B×C)相交线乘法分配律:A×(B+C)=A×B+A×C减法的性质:A-B-C=A-(B+C)除法的性质:A ÷B ÷C=A ÷(B ×C)简单的周期率第七单元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梯形用余数确定位置三角形定义: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

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所有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所有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所有知识点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的所有知识点包括:
1. 算式与计算
- 算式的认识和理解
- 加法和减法的口算和竖式运算
- 乘法的口算和竖式运算
- 除法的口算和竖式运算
2. 数的认识和整数
- 数的认识和读法
- 数的单位和换算
- 数的比较和排序
- 两位数的认识和写法
- 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3. 小数和分数
- 小数的认识和读法
- 小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
- 分数的认识和简化
-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4. 平方和开平方
- 平方的认识和计算
- 开平方的认识和计算
5. 方向与位置
- 方向和位置的认识
- 方向与位置的描述和判断
- 方向与位置的运动和图形变换
6. 图的认识和积木
- 图形的基本属性
- 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 图形的旋转和对称
- 积木的认识和搭建
7. 距离和长度
- 距离的认识和测量
- 长度的认识和测量
- 长度的比较和换算
8. 时钟和钟表
- 时间的认识和读法
- 时间的比较和计算
- 钟表的认识和表示
9. 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
- 二维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 二维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 三维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 三维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10. 数据和统计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数据的图表和分析- 数据的统计和预测。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及易错题练习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及易错题练习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及易错题练习一、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1、画图形的另一半:(1)找对称轴。

(2)找对应点。

(3)连成图形。

2、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n变形有n条对称轴。

3、对角线是一条线段,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4、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

5、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6、图形的旋转,先找中心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再连线。

第二单元多位数的认识数位顺序表:我国计数是从右起,每4个数位为一级。

(1)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2.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

(1)多位数的读法。

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每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2)多位数的写法。

先写亿级,再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复习数的改写及省略。

改写。

可以将万位、亿位后面的4个0、8个0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近似数。

省略时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尾数最高位是小于5、等于5还是大于5。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1、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四位数或五位数。

如:100×10=1000,900×90=810002、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现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3、常见的数量关系(1)价格问题:总价=单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单价=总价÷数量(2)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第四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计算器上的“ON”键表示(),“OFF”是(),“AC”是()。

(完整版)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点汇总】图形的平移:先确定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点平移到对应位置、最后连接成图。

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轴对称图形:将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折痕的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例如:长方形、正方形、圆等。

常见图形的对称轴条数:长方形2条、正方形4条、正三角形3条、圆无数条;(注: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画图形的另一半:①找对称轴、②找对应点、③连成图形。

【易错题、常考题】1.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条对称轴。

2.钟面上,从9:00到12:00,时针旋转了()°;从3时到3时20分,分针旋转了()°3.操作题。

将左图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4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将右图绕点A逆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4.(1)把三角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2)把长方形绕B点逆时针旋转90°。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知识点汇总】数位顺序表数级……亿级万级个级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一(个)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多位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的往下读。

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每级中间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例如:230045800读作:两亿三千零四万五千八百。

多位数的写法: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数的改写:可以将万位、亿位后面的4个0、8个0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数的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

近似数: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大于等于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乘法一、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1、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五位数。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乘得的积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1、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现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2.乘积末尾0的个数是由乘数末尾有几个0决定的。

(错误)因为乘法计算过程中末尾也会出现0.第二单元升和毫升一.容量的理解1.容量是一个物体可以容纳的体积。

二、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1、1升(L)=1000毫升(ml 、mL)2.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时,一般用升或毫升做单位。

2、生活中的升和毫升的运用:生活中一杯水大约250毫升;一个高压锅大约盛水6升;一个家用水池大约盛水30升,一个脸盆大约盛水10升;一个浴缸大约盛水400升;一个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升,一个金鱼缸大约有水30升,一瓶饮料大约是400毫升,一锅水有5升,一汤勺水有10毫升。

3、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血液总量约为4000----5000毫升。

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200毫升。

4、1毫升大约等于23滴水。

第三单元三角形一、三角形的特征及分类1、围成三角形的条件: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也就是当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会改变),生活中很多物体利用了这样的特性。

如:人字梁、斜拉桥、自行车车架。

4、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两个内角的和大于第三个内角。

)5、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两个内角的和等于第三个内角。

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

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6、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两个内角的和小于第三个内角。

)7、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都有三条高,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落在两条直角边上;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8、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就是画它的高。

二、三角形内角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1、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外一条边叫做底,两条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和腰的两个夹角叫做底角,它的两个底角也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跟底边高正好重合。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都相等(每个角都是60°,所有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底角等于45°,顶角等于90°。

3、求三角形的一个角=180°-另外两角的和4、等腰三角形的顶角=180°-底角×2=180°-底角-底角5、等腰三角形的底角=(180°-顶角)÷26、一个三角形最大的角是60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7、多边形的内角和=180°×(n-2){n为边数}第四单元混合运算一、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1.四则运算中不含括号时,先做乘除再做加减。

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1、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三、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1.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认识平行四边形1、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从一个顶点向对边可以作两种不同的高。

底和高一定要对应。

一个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

2、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不稳定性)。

生活中许多物体都利用了这样的特性。

如:(电动伸缩门、铁拉门、伸降机)把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了。

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二、认识梯形1、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平行的一组对边较短的叫做梯形的上底,较长的叫做梯形的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无数条)。

2、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直角梯形有且只有两个直角。

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正方形、长方形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六单元找规律1、搭配型规律:两种事物的个数相乘。

(如帽子和衣服的搭配)2、排列:(1)爸爸、妈妈、我排列照相,有几种排法:2×3。

即n×(n—1)×……×1(2)5个球队踢球,每两队踢一场,要踢多少场:4+3+2+1即(n—1)+(n—2)+……+1第七单元运算律1、乘法交换律:a×b=b×a2、乘法结合律:(a×b)×c=a×(b×c)3、乘法分配律:(a+b)×c=a×c+b×c(合起来乘等于分别乘)4、衍生:(a-b)×c=a×c-b×c5、简便运算典型例题:102×35=(100+2)×35 36×101-36=36×(101-1)35×98=35×(100-2)=35×100-35×2第八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一、轴对称图形1、画图形的另一半:(1)找对称轴(2)找对应点(3)连成图形。

二、对称轴的条数1、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n变形有n条对称轴。

三、平移和旋转1、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

(本学期学习两次平移,如从左上平移到右下,先向右平移,再向下平移。

)2、图形的旋转,先找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再连线。

(不管是平移还是旋转,基本图形不能改变。

)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1、4×3=12,或12÷3=4。

那么12是3和4的倍数,3和4是12的因数。

(倍数和因数是相互存在的,不可以说12是倍数,或者说3是因数。

只能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2、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如18的因数有:1、2、3、6、9、18。

3、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如:18的倍数有:18、36、54、72、90……(省略号非常重要)4、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都是它本身)。

5、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

(个位是0、2、4、6、8的数)6、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个位是1、3、5、7、9的数)7、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8、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0。

(如:10、20、30、40……)9、一个数各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如:453各位上数字的和是4+3+5=12,因为12是3的倍数,所以453也是3的倍数。

)10、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素数(或质数)。

如:2、3、5、7、11、13、17、19……2是素数中唯一的偶数。

(所以“所有的素数都是奇数”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11、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其他的因数的数叫合数。

如:4、6、8、9、10……12、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因为1的因数只有1个:1。

素数只有2个因数,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如:9的因数有:1、3、9)。

13、哥德巴赫猜想:任何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素数之和。

如6=3+38=3+5,10=5+5,12=5+7等等。

14、100以内的素数表: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71、73、79、83、89、97。

(共25个)15、三个连续的自然数(3、4、5),三个连续奇数(3、5、7),三个连续偶数(4、6、8)的和都是3的倍数。

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积的变化规律:①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或除以几。

如:A×B=10那么 A×(B×5)=10×5 (A÷2)×B=10÷2②如果两个因数同时扩大几倍,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两个因数分别扩大倍数的乘积。

如:A×B=10 那么 (A×2) ×(B×3)=10×(2×3)③如果两个因数同时缩小几倍,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除以两个因数同时缩小倍数的乘积。

如:A×B=10 那么(A÷2) ×(B÷3)=10÷(2×3)④如果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那么积不变。

如:A×B=10 那么(A×3)×(B÷3)=102、商的变化规律:①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商不变规律也可以应用于除法计算。

在计算两个末尾都有0的除法算式中,应用“被除数和除数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注意:被除数的变化会带来余数的变化。

如:900÷40,虽然在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划去一个零,算到最后一步是10-8=2,但是余数并不是2,而是20。

②被除数乘(或除以)一个数,除数不变,商也乘几(或除以)几。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商也除以几或乘几。

如:A÷B=10 那么A÷(B÷2)=10×2 A÷(B×2)=10÷2第十二单元统计1、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更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步骤:①定点②写数据③连线④写日期第十三单元用字母表示数1、用字母表示数的基本规律:如果正方形的边长用a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那么:正方形的周长:C=a×4 正方形的面积:S=a×a。

a×4或4×a通常可以写成4•a或4a;a×a可以写成a•a,也可以写成a2,读作“a的平方”。

如果是a与1相乘,就可以直接写成a。

附:常用数量关系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a×4=4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ab)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①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②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③工总=工效×时间工效=工总÷时间时间=工总÷工效房间面积=每块地面砖面积×块数块数=房间面积÷每块面积(简称:大面积除以小面积)相遇的路程=(甲速度+乙速度)×相遇的时间=甲速度×时间+乙速度×时间相距的路程=(甲速度—乙速度)×时间=甲速度×时间—乙速度×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