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别导体和绝缘体》实验报告单

合集下载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1.预测:光在空气中是沿什么路线传播的?
2.提供实验器材:3张小孔板、手电筒(手电筒不可用激光笔代替)
3.设计实验方案:用手电筒横向照射小孔,从第三个小孔看手电筒的光来判断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4.学生分组实验(实验在较暗的光线下效果较好)
3.实验总结
根据实验结果,准确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4.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如回形针、铁钉、盐水、人体等;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如橡皮、木头、纯净水等。
实验内容:检测暗盒里的电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3、探测暗盒里的电路
实验器材:电路暗盒、电池、电池盒、灯座、小电珠、导线
3.学生边实验边记录。
4.交流实验结果。
3.检测液体的导电性能
1.预测:哪些液体能导电?
2.用检测电路分别检测液体的导电性能:将检测电路留出的两根检测线都放入液体中,通过小电珠的亮与灭来判断液体的导电性能。
3.学生边实验边记录。
4.交流实验结果。
4、检测人体的导电性
1.介绍验电球。
2.用验电球检测人体的导电性:用两只手分别接触验电球的两个触点来判断人体的导电性能。
3.实验总结
根据观测现象分析昼夜交替的原因。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实验内容: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4、看月亮
实验器材:月相盒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五年级___班指导教师________ 年月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班第组时间实验类型分组:()演示:()
实验名称制作潜望镜
实验器材:
潜望镜组合制作材料1套, 胶水1瓶、胶带1卷、剪刀、美工刀,长方形纸盒1只,小镜片2只
猜测: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实验过程: 1、利用“潜望镜组合材料”直接组装一只,然后用它从室内的门、窗的边缘观察室外的情况;
2、自己利用材料,自制一只简易的潜望镜:
用一只长方体牙膏盒,在一端的侧面,剪开一个方形的口,另一端在它的对面,也开一个相同的口,然后在左右的面,和对角成45度,切出直线口子,可以插下小镜片。

最后,用胶带将镜片从外边固定住。

如右图这样,一个简易的潜望镜就做成了。

观察到的现象或
实验的结果:
实验结论:
评定等级:指导教师:。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版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序号:1实验容: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五年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太阳和影子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或铁丝〕、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实验结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

实验序号:2实验容:制作简易太阳钟〔五年上册第一单元〕实验器材:卡制片、指南针、钟表、硬纸板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太阳影子的变化,能在太阳钟上指示出时刻。

实验容:模拟昼夜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3、昼夜交替实验器材:投影仪〔或手电筒〕、地球仪、人物模型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实验容: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4、看月亮实验器材:月相盒→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蛾眉月。

实验序号:5实验容:光的直线传播〔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光的行进实验器材:实验一:小孔板〔钻有小孔的纸板或木板〕、手电筒实验二:长方形纸盒、剪刀〔或美工刀〕、一半透明的纸、铝箔纸〔也可不用〕、胶水、钉子〔大头针〕实验序号:6实验容:研究镜子成像的特点〔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照镜子实验器材:平面镜、记录纸左右相反;两块直立镜子间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镜子与物体角度不同,所成像的方向也不同。

实验序号:7实验容: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研究透镜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白纸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聚光、成像的作用;凹透镜有缩小缩小、散光、成像的作用;光线经过透镜时会发生偏折。

实验序号:8实验容:研究太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4、七色光实验器材:巧造彩虹——平面镜、手电筒、水槽、白〔或三棱镜〕合成彩色光——白色圆纸片、铁钉、彩笔滤光实验——手电筒、红黄蓝三色玻璃纸实验序号:10实验容:判别导体和绝缘体〔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导体和绝缘体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开关、小电珠、灯座、导线假设干、检测物体〔剪刀、铅笔、回形针、橡皮、塑料圆珠笔等〕、检测液体〔自然水、纯洁水、盐水〕盐水、人体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如橡皮、木头、纯洁水等。

导体和绝缘体实验报告

导体和绝缘体实验报告

导体和绝缘体实验报告引言在物理学中,导体和绝缘体是两个基本的概念。

导体是指可以传导电流的材料,而绝缘体则是指不允许电流通过的材料。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步骤来验证不同物质的导电性和绝缘性,并进一步探讨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实验材料•电池•灯泡•线路连接线•金属钥匙•木棒•塑料棒•铜线•铝箔实验步骤1.准备一组电路,包括一个电池和一个灯泡。

将电池的正极和灯泡的一端用一根连接线连接起来,将电池的负极和灯泡的另一端用另一根连接线连接起来。

2.将金属钥匙接触到电池的正极上,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如果灯泡亮起,说明金属钥匙是一个导体;如果灯泡不亮,说明金属钥匙是一个绝缘体。

3.取一个木棒,将其接触到电池的正极上,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记录下观察结果。

4.重复步骤3,但这次将木棒的另一端接触到电池的负极上。

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记录下观察结果。

5.将塑料棒接触到电池的正极上,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记录下观察结果。

6.将铜线接触到电池的正极上,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记录下观察结果。

7.将铝箔接触到电池的正极上,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记录下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中的观察记录,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金属钥匙是一个导体,因为当它接触到电池的正极时,灯泡亮起。

- 木棒是一个绝缘体,因为当它接触到电池的正极时,灯泡不亮。

- 当木棒的另一端接触到电池的负极时,灯泡同样不亮,说明木棒在两种情况下都无法传导电流。

- 塑料棒也是一个绝缘体,因为当它接触到电池的正极时,灯泡不亮。

- 铜线是一个导体,因为当它接触到电池的正极时,灯泡亮起。

- 铝箔是一个导体,因为当它接触到电池的正极时,灯泡亮起。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导体能够传导电流,而绝缘体则不具备传导电流的能力。

这是因为导体中的电子能够自由移动,而绝缘体中的电子则无法自由移动。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金属钥匙、铜线和铝箔等导体能够使灯泡亮起,而木棒和塑料棒等绝缘体则不能。

结论导体和绝缘体是物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电流的导体与绝缘体实验

电流的导体与绝缘体实验

电流的导体与绝缘体实验电流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使用电流来驱动各种电子设备。

要理解电流的流动,我们需要了解电流的导体和绝缘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进行一些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实验一:电流的导体实验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段金属导线、一个电池和一盏灯泡。

将金属导线的一端连接到电池的正极,另一端连接到灯泡的一端。

然后,将灯泡的另一端连接到电池的负极。

当我们连接完成后,灯泡将亮起来,表示电流正在流动。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金属是非常好的导体,它能够让电流流动。

金属中的电子非常松散,它们能够自由移动,并且在电场的作用下形成电流。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常使用金属导线来传输电力和信号。

实验二:电流的绝缘体实验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个与绝缘体有关的实验。

我们需要准备一个塑料棒、一段绝缘线和一个灯泡。

将一段绝缘线的一端连接到灯泡,另一端连接到电池的正极。

然后,用塑料棒轻轻触碰绝缘线的另一端。

你会发现,灯泡并不亮起,电流无法流动。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塑料是一个很好的绝缘体。

绝缘体中的电子无法自由移动,所以电流无法通过。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常使用塑料、橡胶等绝缘材料来包裹电线,以防止电流外溢和触电事故发生。

实验三: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明显区别。

导体是可以让电流流动的材料,而绝缘体是无法让电流通过的材料。

导体中的电子能够自由移动,而绝缘体中的电子则无法移动。

这种差异导致了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的不同应用。

导体用于传输电力和信号,而绝缘体用于隔离电流和保护人们免受触电的危险。

在电子设备中,我们常常使用导体连接各个部件,而使用绝缘体来包裹电线和电子元件,以确保电流的安全流动。

结论通过进行电流的导体与绝缘体实验,我们加深了对导体和绝缘体的理解。

导体能够让电流自由流动,而绝缘体阻止电流的流动。

这是由于导体中的电子能够自由移动,而绝缘体中的电子无法移动。

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电子设备,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特性非常重要,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使用和维护电子设备,同时确保我们的安全。

《判别导体和绝缘体》实验报告单

《判别导体和绝缘体》实验报告单

助学倡议书尊敬的校领导、亲爱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某某班的某某同学。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发起一次助学倡议。

助学是一项事关社会发展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工作,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和人道精神高低的重要标志。

在我们这个团结与进步的时代,助学更是我们应当肩负的责任和义务。

因此,我怀着由衷的热情和深深的责任感,向大家发起这次助学倡议。

一、背景分析我们是幸运的一代,生活在当今繁荣的时代。

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发展是不平衡的,教育资源分配也是不均衡的。

一些贫困地区、特殊群体的孩子们由于家庭条件困难、环境不利等原因,无法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机会。

这不仅影响了他们个人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正因如此,我们有义务为这些孩子们提供帮助,助他们一臂之力,为他们打开明亮的未来之门。

二、目的与意义助学的目的是解决贫困学生的学业困扰,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接受更好的教育。

这对于他们个人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实现自身的价值。

同时,助学也有助于扩大教育资源的平等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

这是一项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命运,我们绝不能忽视。

三、实施方案为了有效推进助学工作,我们制定以下实施方案:1、建立助学基金。

通过在学校、社区等地点设立捐款箱,发起募捐活动,广泛动员师生、社会爱心人士参与,筹集助学基金。

所筹集的资金将专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的学费、书籍费、生活费等。

2、设立助学奖学金。

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家庭经济状况等条件,设立助学奖学金,每年评选出一定数量的优秀学生,并给予一定数额的资助。

这既鼓励了学生努力学习,又提供了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的资金。

3、建立助学志愿者队伍。

我们将通过招募志愿者,来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扰。

志愿者们可以为他们提供辅导、指导,并开展一些关于学习方法、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训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自身能力。

(完整版)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实验报告单

(完整版)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序号:1实验内容: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五年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太阳和影子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或铁丝)、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实验结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

实验序号:2实验内容:制作简易太阳钟(五年上册第一单元)实验器材:卡制片、指南针、钟表、硬纸板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太阳影子的变化,能在太阳钟上指示出时刻。

实验内容:模拟昼夜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3、昼夜交替实验器材:投影仪(或手电筒)、地球仪、人物模型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实验内容: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4、看月亮实验器材:月相盒→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蛾眉月。

实验内容:光的直线传播(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光的行进实验器材:实验一:小孔板(钻有小孔的纸板或木板)、手电筒实验二:长方形纸盒、剪刀(或美工刀)、一张半透明的纸、铝箔纸(也可不用)、胶水、钉子(大头针)实验序号:6实验内容:研究镜子成像的特点(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照镜子实验器材:平面镜、记录纸左右相反;两块直立镜子间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镜子与物体角度不同,所成像的方向也不同。

实验序号:7实验内容: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研究透镜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白纸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聚光、成像的作用;凹透镜有缩小缩小、散光、成像的作用;光线经过透镜时会发生偏折。

实验序号:8实验内容:研究太阳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4、七色光实验器材:巧造彩虹——平面镜、手电筒、水槽、白张(或三棱镜)合成彩色光——白色圆纸片、铁钉、彩笔滤光实验——手电筒、红黄蓝三色玻璃纸实验序号:10实验内容:判别导体和绝缘体(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导体和绝缘体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开关、小电珠、灯座、导线若干、检测物体(剪刀、铅笔、回形针、橡皮、塑料圆珠笔等)、检测液体(自然水、纯净水、盐水)盐水、人体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如橡皮、木头、纯净水等。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已填好)(2020新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已填好)(2020新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已填好)(2020新苏教版)学生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制作脊椎模型,研究脊椎作用教师:XXX 班级:XXX 姓名:XXX 等级:()实验时间:月日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脊椎的作用。

实验器材:线轴6个、圆纸片5张、棉线、胶带、剪刀。

实验步骤:1.在圆纸片的中心位置打孔。

2.在相邻线轴之间垫一张圆纸片,用棉线把这些线轴和圆纸片穿起来。

3.拉直棉线,用胶带将两端的线头固定住。

试一试:1.将脊椎模型立在桌面上,让上面的线轴向侧倾斜。

2.让上面的线轴向不同的方向倾斜。

讨论:如果脊椎不是一节一节的,而是一整根,那我们的身体会是什么样的情况?明确:身体不能自由活动。

实验现象:脊椎模型可以在一定范围内()。

结论:脊柱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同时,还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活动。

注:实验装置简图应在实验步骤栏体现。

学生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研究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教师:XXX 班级:XXX 姓名:XXX 等级:()实验时间:月日实验目的:研究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

实验器材:水槽、鲫鱼、小烧杯、红色液体、滴管、水等。

实验步骤和方法:1.把鱼放在一个狭小的水槽里。

2.在一个小烧杯里装上清水,用红色食用色素把清水调成红色液体。

3.用滴管吸取少量红色液体,滴到鱼嘴前方。

4.观察红色液体是从鱼的什么部位流出来的。

温馨提示:1.鱼停在水中不动时实验现象比较明显,所以要尽量将鱼控制在比较狭窄的空间里。

2.使用颜色较深的红色液体,能达到比较理想的实验效果。

实验现象:鱼的口部和鳃盖的交替开闭,红色液体从鱼的()中进入,再从鱼的()下流出来。

结论:水进入鱼的口腔后与鳃丝接触,鳃丝中充满毛细血管,吸收水中的氧气,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然后由鳃孔排到外面,完成鱼的呼吸作用。

注:实验装置简图应在实验步骤栏体现。

学生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体验脂肪的作用教师:XXX 班级:XXX 姓名:XXX 等级:()实验时间:月日实验目的:体验脂肪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判别导体和绝缘体(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导体和绝缘体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开关、小电珠、灯座、导线若干、检测物体(剪刀、铅笔、回形针、橡皮、塑料圆珠笔等)、检测液体(自然水、纯净水、盐水)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制作检测电路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

2.把小电珠装入灯座,注意装小电珠时不要太用力。

3.用导线把电池盒、小灯座、开关连接起来,并留出检测线,注意所用导线两头的绝缘层一定要事先剥去。

4.检测电路的通电情况。

2.检测物品的导电性能
1.预测:哪些物体能导电?
2.用检测电路分别检测物品的导电性能:将检测物品分别接入检测电路,通过小电珠的亮与灭来判断物品的导电性能。

3.学生边实验边记录。

4.交流实验结果。

3.检测液体的导电性能
1.预测:哪些液体能导电?
2.用检测电路分别检测液体的导电性能:将检测电路留出的两根检测线都放入液体中,通过小电珠的亮与灭来判断液体的导电性能。

3.学生边实验边记录。

4.交流实验结果。

4、检测人体的导电性
1.介绍验电球。

2.用验电球检测人体的导电性:用两只手分别接触验电球的两个触点来判断人体
的导电性能。

3.实验总结
根据实验结果,准确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4.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如回形针、铁钉、盐水、人体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如橡皮、木头、纯净水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