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论文全解

合集下载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385289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385289

浅谈科学技术哲学中的工程技术摘要:本文从哲学、科学、工程技术之间的关系角度出发,结合自身专业以及所在实验室的研究与实践,阐述和分析了科学技术中的工程技术环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举例说明了科学与工程技术之间的转化关系,同时讨论了工程技术人材应该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

关键字:哲学、科学、工程技术、工程观科学和哲学是人类理论思维的两种基本方式。

科学是以世界的各种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次或不同的问题为对象,哲学则以“整个世界”为对象;科学提供关于世界的不同领域或不同方面的“特殊规律”,哲学则提供关于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1] 。

因此,哲学理论思维较之科学理论思维来说在对世界的把握上就具有最高的概括性和最高的解释性。

在此意义上,哲学是科学之帅。

由于人类理论思维形成的过程首先是逻辑思维的形成过程,而古希腊时代的三位伟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曾殚精竭虑地思考和追究过思维的逻辑问题,他们对概念和思维规则的探索和认识,使人类理论思维的能力逐步走向成熟。

在此意义上来说,哲学是科学之母。

因此,科技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都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哲学世界观的指导和哲学思维特性的影响。

当然,科技工作者并非学了哲学才会思维,但学好了哲学,通晓思维的形式和规律之后,有助于他更正确地思考、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作为一名飞行器设计专业的工科研究生,深刻理解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对于自身拓展逻辑思维,加强综合分析能力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所在的实验室所做的研究工作基本是以工程技术为主的,然而什么是工程技术?工程、技术、科学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在这里,我将结合自己的专业及实验室所涉及的航空航天相关研究工作进行探讨。

1.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技术是有区别的,科学是指理论化了的知识体系,旨在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实践之产物,是社会意识形式之一。

技术则是指关于制造某项产品、应用某项工艺或提供某项服务的系统知识。

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论文

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论文

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论文科学与哲学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对两者关系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过。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论文篇一摘要: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认为科学与哲学有着紧密的联系,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对哲学的不断丰富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哲学的发展也制约和影响着科学的发展,两者具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科学与哲学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对两者关系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过。

关键词:科学;哲学;辩证;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与哲学呈现出分离的发展状态:哲学家认为具体的科学家总是被限制在某项具体的技术研究范围内,研究总是限于很小的领域内,而哲学则是统筹整个世界;而具体的科学家则认为哲学家无所事事,一直局限于某种空想的理论当中,对现实社会的发展没有太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而具体的某一项科学技术则能够直接的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这两种思想对于科学家和哲学家无疑都是有害无益的,他们没有真正的把握科学与哲学的内在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这对科学与哲学自身的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

一、哲学与科学分别什么1、哲学是什么“哲学”一词,源自古希腊,“philosophia”,是“爱智慧”的意思,最早使用这一词语的是毕达哥拉斯。

哲学即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西方的哲学最早始于古希腊时期的自然哲学,判断依据是其区别于迷信,并且以理性的方式归纳出自然界的道理。

后来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等进一步奠定了哲学的基础,他们提出了形而上学、知识论和伦理学问题,一直沿用至今。

“哲”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哲”或“哲人”是指善于思辨以及学问精深者。

我国的哲学起源于东周时期,代表人物为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还有法家,然而事实上在这之前的《易经》一书中易经讨论了诸多的哲学问题。

科学论文哲学与科学的关系论文:探析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科学论文哲学与科学的关系论文:探析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科学论文哲学与科学的关系论文:探析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摘要:哲学和科学在当代是两个及其重要的学科,哲学是智慧之学,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最终归宿,而科学涉及到了人类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哲学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引领着社会前进的方向。

科学,作为推进人类现代化文明的手段,极大地丰富了社会的物质条件,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人类社会离不开哲学思维的追问、解释和反思,同时也离不开科学的实践。

关键词:科学;哲学;融合哲学从古希腊发源开始,始终没有哪位哲学家能对哲学下一个明确的定义,这其实反映出了哲学的一个特征,即,哲学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因而每个时代都有伟大的哲学家,即使他们是思想能影响整整几个时代,但他们也只能是自己那个时代伟大的哲学家。

科学也一样,没有哪位科学家得出了可以令整个科学界都信服的结论。

现在对哲学和科学关系的研究却又很多,也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如:“改造论”,这种观点认为,科学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成就,应该归功与科学方法的使用,因此,只有用实证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改造传统的哲学,使其如同科学一样具有“实证性”,哲学才有可能进步和发展;“并行论”,这种观点认为:哲学与科学作为两种不同的知识类型,有各自独特的问题领域,二者并不相悖。

哲学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科学研究对象世界的内部关系;以及“对话论”,这种观点主张“哲学既不是凌驾于全部科学之上的科学的科学,也不是作为全部知识基础的第一原因,而只是与科学、宗教、艺术等各种文化形式平起平坐的一种文化形式。

”我个人认为在不明了哲学和科学是什么的情况下,似乎更应该从他们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其关系进行梳理。

一、科学源于哲学哲学起源于古希腊,相信这是人尽皆知的事实。

“早起的古希腊哲学家,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家。

”他们对于世界本质的哲学追问总是与其关于“终极实在”的科学假设交织在一起,由此,自然哲学成为了哲学与科学的共同载体。

柏拉图也曾经说过,“在古希腊人看来,哲学科学一而二,二而一,初无区别。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科学文化哲学一方面是以作为文化的整个科学为研究对象,即“关于科学文化的哲学”,是人们对科学文化进行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哲学反思;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篇一科学文化哲学的研究纲领【内容提要】科学文化哲学一方面是以作为文化的整个科学为研究对象,即“关于科学文化的哲学”,是人们对科学文化进行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哲学反思;另一方面是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反思科学,借鉴文化哲学研究的视角、方法等来研究科学。

科学文化哲学的研究纲领主要包括三条原则:倡导科学和技术是人的事业,充分借鉴和吸收各种哲学资源,提倡综合创新的方法。

科学文化哲学将成为整合科学的历史研究、科学的知识社会学研究、科学的哲学研究以及科学的文化研究的一门重要学科。

【关键词】文化哲学/科学哲学/科学文化哲学巴伯在其名著《科学与社会秩序》的导言中指出,“我们需要一种对科学的系统理解,我们需要一种把科学本质的这种多样性与其内在的整合性和统一性联系起来的方法,科学并不是要素与活动的杂乱无章的组合,而是一个具有凝聚性的结构,其各部分在功能上有互相存在的关系。

简言之,我们需要对科学本身有一个更科学的理解。

获得这种对科学的系统理解的一种方式,一种显而易见的但有点被忽视的方式,就是首先从根本上把科学看作是一种社会活动,看作是发生在人类社会中的一系列行为”。

[1]对科学本身或科学本质的认识正在越来越深化。

科学真是一个万花筒,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透视科学,就会有不同的定义和诠释。

例如:科学作为人类精神的成果,表现为知识体系;科学作为人类创造知识的活动,表现为科学活动;科学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式,表现为社会建制;科学作为一种实践,在现代表现为第一生产力;科学作为一种方法,表现为科学方法;科学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表现为科学文化实践[2]和科学文化;科学作为一种人与自然的对话,表现为科学对话,等等。

【完整版毕业论文】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

【完整版毕业论文】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

【完整版毕业论文】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xy摘要: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是相辅相成的,本文由芝诺悖论引出哲学对科学的促进作用。

继而提出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了科学技术所体现出的自然辩证法。

指出了科学技术要想发展就要依靠哲学的指导。

关键词:芝诺悖论科学技术自然辩证法一、引言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三者之间相互促进,有着微妙的关系。

科学指导技术的发展,发展的技术又促进科学的发展,当前的自然辩证法起到了指导科学与技术的作用,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使得我们的认知得到了提高,又有助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二、芝诺悖论与量子力学芝诺悖论是古希腊数学家芝诺(Zeno of Elea)提出的一系列关于运动的不可分性的哲学悖论。

这些悖论由于被记录在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一书中而为后人所知。

芝诺提出这些悖论是为了支持他老师巴门尼德关于“存在”不动、是一的学说。

这些悖论中最著名的两个是:“阿基里斯跑不过乌龟”和“飞矢不动”。

阿基里斯是古希腊神话中善跑的英雄。

在他和乌龟的竞赛中,乌龟在前面跑,他在后面追,但他不可能追上乌龟。

因为在竞赛中,追者首先必须到达被追者的出发点,当阿基里斯到达乌龟在某时所处的位置时,乌龟已向前移动一些;阿基里斯再到达乌龟的那个位置时,乌龟又往前跑了一段;……因此,无论阿基里斯到达乌龟曾处的哪个位置,乌龟都会在他前面。

所以,无论阿基里斯跑得多快,他永远追不上乌龟。

由于运动的物体在到达目的地前必须到达其半路上的点,若假设空间无限可分则有限距离包括无穷多点,于是运动的物体会在有限时间内经过无限多点。

用微积分的概念来解释“动得最慢的物体不会被动得最快的物体追上。

”只是在数学上给出了抽象的解。

实质上用数学的微积分来解不完全让人信服。

因为数学上的微积分的定义是:将曲边形划分为许多的小矩形,再将这些小的矩形的面积相加,那么得到的就是原来的曲边形的面积。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物业服务企业 形象修复 公共关系 策略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物业服务企业 形象修复 公共关系 策略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物业服务企业形象修复之公共关系策略研究【中文摘要】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物业服务已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紧密相关。

然而大量社会现实表明,由于工作中的遗漏和失误,导致公众对物业服务的满意度不高,物业服务企业的形象受到了损害。

本文运用公共关系学中的形象修复和危机传播的理论,提出相应的策略以协助改善物业服务企业形象的现状。

本文从分析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入手,建议通过对漏洞与失误进行及时的弥补和修正,避免危机等级的攀升。

同时,在修复的过程中可以提高物业服务企业对形象管理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树立更加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使物业服务企业的形象修复工作具有转危为机的意义。

通过调查和案例分析,论文归纳出物业服务企业形象危机的具体表现形式、危害及成因。

根据公关对象的不同,针对焦点问题提出与之对应的物业服务企业形象修复的外部、内部策略。

外部策略的主要在于协助物业服务企业处理好企业外部的相关各方关系,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内部策略中所提及的设立公关部和注重对一线员工的培养,在于全面提升物业服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进而将外部策略真正落到实处,更好地实现物业服务企业形象修复的。

【英文摘要】Property management has been closely connected with people’s daily life and work.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the authoress has discovered that, due to omissions and faults,the satisfaction of property service is not so well to the public. Applying the theory of image renovation and crisis spreading in the public relationship, the authoress puts up the relative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operty Management Corporation.The authoress thinks that the work of image renovation should be st...【关键词】物业服务企业形象修复公共关系策略【英文关键词】Property Management Corporation Public Relations Image Restoration Strategy【目录】物业服务企业形象修复之公共关系策略研究摘要3-4ABSTRACT4第1章绪论7-15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7-8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8-10 1.2.1 研究内容8 1.2.2 研究方法8-10 1.3 研究现状10-12 1.3.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10-11 1.3.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11-12 1.4 物业服务企业形象修复的内涵12-15第2章物业服务企业形象调查及现状分析15-28 2.1 物业服务企业公众形象问卷调查15-16 2.1.1 问卷设计15 2.1.2 结果统计15-16 2.2 物业服务企业内部访谈调查16-19 2.2.1 访谈总结16-17 2.2.2 中层管理者对物业服务企业形象的思考17-18 2.2.3 一线员工眼中的物业服务企业18-19 2.3 物业服务企业形象文献调查19-21 2.3.1 物业服务企业形象的相关案例19-20 2.3.2 其他机构对物业服务企业形象的调查20-21 2.4 物业服务企业形象危机分析21-28 2.4.1 焦点问题21-25 2.4.2 成因探源25-28第3章物业服务企业形象修复的外部策略28-42 3.1 外部共同策略28-31 3.1.1 与相关政府的关系处理28-29 3.1.2 与媒体的关系处理29-30 3.1.3 与安全事故中受害者的关系处理30-31 3.2 不同项目类型的外部策略31-42 3.2.1 住宅型物业服务企业形象修复策略31-38 3.2.2 商业物业服务企业形象修复策略38-40 3.2.3 办公型物业服务企业形象修复策略40-42第4章物业服务企业形象修复的内部策略42-50 4.1 设立公共关系部42-45 4.1.1 公关部在形象修复期间的工作内容43-45 4.1.2 公关部在形象修复期间的工作方式45 4.2 注重对一线员工的培养45-48 4.2.1 开展一线员工的礼仪培训46 4.2.2 提高一线员工的专业技能46-47 4.2.3 增加一线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47-48 4.3 树立全员公关意识48-50结论50-51参考文献51-53附件一物业服务企业公众形象调研问卷53-55附件二物业服务企业公众形象调研报告55-59附件三物业服务企业业务主管访谈记录59-63个人简介63-64导师简介64-65研究成果65-66致谢66营销部新员工实习报告员工姓名:递交报告日期:实习部门:实习日期:报告内容:。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doc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doc

通信改变世界科学技术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改变世界的最有效工具,与过去崇拜的未知力量不同,它不但真实,还有着严密的数学逻辑。

然而,正是由于它的强大功能,一些人类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事物也变得不那么坚不可摧,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等等概念已经将人摆上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固然是人类的骄傲。

但不幸的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在科学技术的强力干预下,人类社会一日千里,却也埋下了深深的危机—足以断绝人类前途的重大危机。

为了使科学技术带来的成果更加稳定而消除它们的负面影响,唯有正面面对,详细讨论并研究对策。

科学技术哲学便应运而生。

它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在哲学的层面探讨和回答一些基本的问题,为人类社会安全稳定的快速发展拟订航程,指明方向。

下面就让我么载一个特定的时空即信息化时代的全球背景下讨论一种为人类带来了天翻地覆变化的科学技术和人类之间的关系。

思想源于交流,通信改变世界。

当蒸汽机首先出现在18世纪的英国时,没有人认识到这种新发明是发生全面历史性变革的一部分,这个变革现在被称之为“工业革命”。

然而,本世纪中叶以来,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所引起的新的变革,人们不仅没有什么怀疑,而且认定它将比蒸汽机对人类的影响更加广泛和深远,这种变革被称之为“信息革命”或“信息技术革命”。

事实上,信息革命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在很多方面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信息通信技术作为交流、联系、沟通、协调的手段,已经成为加速世界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发展的技术基础近30年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计算机和网络”。

计算机和网络像一个魔力大师,迅速将世界带入了过去不可想象的、几乎是梦幻的社会。

世界某一个角落发生的事情,几秒钟就可以传遍全球。

在决策和行动上,管理者开始以“秒”来计划,形象地说“以光的速度行事”。

不但规划和行事的时间单位在发生变化,而且同一时间单位里,信息交流总量急剧膨胀,随之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的发展规模也在急剧扩张。

《周易》的科学哲学思想观论文

《周易》的科学哲学思想观论文

《周易》的科学哲学思想观论文《周易》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虽然不能代替这样或那样形形色色的最新科学,但它包罗万象的质朴自然哲学观和科学思维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科学研究工作有很好的启迪,将继续为推动科学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周易》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智慧之源,中华民族智慧的宝库,它传承几千年经久不衰。

《周易》的历史几乎与中国文明史同久远,跨越过渔猎时代,畜牧时代与农耕时代,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它却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1《周易》中的哲学思想《周易》对古代哲学有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主要是易传对易经所作的哲理角度的阐发。

《易经》中蕴藏着哲学思维的萌芽,但是仅仅提供了向哲学体系发展的可能。

《易经》把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看作是由阴阳对立的交互作用而引起的,它包含着矛盾对立的概念和发展变化的概念。

《易经》六十四卦中的太与否,损与益,既济与未济等正反卦都表明了易经把矛盾关系看作是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的关系,体现了原始的辩证思维方法。

《易经》从卜筮迷信向易传的哲学体系转化是与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的需要以及传统的天命神学思想的动摇相关的。

《易传》的哲学体系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酝酿成熟的。

2《周易》中的科学思想中国在古代是世界上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几千年来,《周易》层次不穷的科技发明与创造,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物质文明的发展。

上古之时,先人们为了便于掌握天象,物像的变化创造了八卦,《周易》的八卦,六十四卦是从古天文学观测中发现的一套自然规律,它是《周易》的主体部分,河某某某、洛书、八卦、六十四卦中蕴含着科学的天时观。

《周易》认为”日往而月来,月往而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这是天气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

《周易》与中医也是密不可分的,《周易》实为中医之源,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影响深远,黄帝内经的五运六气学说,气化说阴阳五行说,干支学说都由周易而来,并且经过后人的不懈探索,在医学领域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数学史浅谈科学技术理念问题摘要:本文从哲学、科学、数学之间的关系角度出发,结合自身研究与实践以及几位伟大数学家的范例,阐述和分析了科学技术中数学环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举例说明了科学数学与自然哲学之间的关系,同时讨论了工程技术人材应该的树立正确的科学理念。

接着讨论了工程技术人员应该秉持的科学哲学理念。

最后讨论了高科技技术人员的道德伦理问题。

关键字:哲学、科学、科学理念、道德伦理18世纪,康德提出:科学是一种知识系统的见解:“每一种学问,只要其任务是按照特定原则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的话,皆可被称为科学。

”——《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起源》科学和哲学是人类理论思维的两种基本方式。

科学用于构筑关于世界的模型;而科学哲学建构关于科学的模型。

科学一词拉丁文Scientia表示知识或学问。

科学是以世界的各种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次或不同的问题为对象,哲学则以“整个世界”为对象;科学提供关于世界的不同领域或不同方面的“特殊规律”,哲学则提供关于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

因此,哲学理论思维较之科学理论思维来说在对世界的把握上就具有最高的概括性和最高的解释性。

在此意义上,哲学是科学之帅。

由于人类理论思维形成的过程首先是逻辑思维的形成过程,而古希腊时代的三位伟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曾殚精竭虑地思考和追究过思维的逻辑问题,他们对概念和思维规则的探索和认识,使人类理论思维的能力逐步走向成熟。

在此意义上来说,哲学是科学之母。

因此,科技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都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哲学世界观的指导和哲学思维特性的影响。

当然,科技工作者并非学了哲学才会思维,但学好了哲学,通晓思维的形式和规律之后,有助于他更正确地思考、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下面我们将首先从数学史上的伟人着手,分析科学哲学的基本理念。

一、科学探索需要灵感,灵感来源于长期的思维碰撞摩擦“假如别人和我一样深刻和持续地思考真理,他们会作出同样的发现。

”——高斯高斯是一对贫穷夫妇的唯一的儿子。

母亲是一个贫穷石匠的女儿,虽然十分聪明,但却没有接受过教育。

他的父亲曾做过园丁,商人和一个小保险公司的评估师。

当高斯三岁时便能够纠正他父亲的借债账目的事情,已经成为一个轶事流传至今。

14岁时,布伦兹维克公爵卡尔·威廉·斐迪南召见了高斯。

这位朴实、聪明但家境贫寒的孩子赢得了公爵的同情,公爵慷慨地提出愿意作高斯的资助人,让他继续学习。

1796年高斯年仅19岁,就用一晚时间就解决了自欧几里德以来悬而未决的一个难题,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法。

同年,发表并证明了二次互反律。

这是他的得意杰作,称之为“黄金律”。

1801天文界正在为火星和木星间庞大的间隙烦恼不已,认为火星和木星间应该还有行星未被发现。

当年元旦,一位意大利天文学家在西西里岛观察到在白羊座(Aries)附近有光度八等的星移动,这颗如今被称作谷神星(Ceres)的小行星在天空出现了41天,它便隐身到太阳后面去了。

因此无法知道它的轨道,也无法判定它是行星或彗星。

但高斯利用天文学家提供的观测数据资料,自己独创了只要三次观察,就可以预测行星位置的方法,极准确地预测了谷神星的位置。

这个方法--虽然他当时没有公布--就是如今在系统辨识与滤波等工程应用中广泛使用的“最小二乘法”。

他在《天体运动理论》(1809)中叙述的方法今天仍在使用,只要稍作修改就能适应现代计算机的要求。

高斯在小行星谷神星方面也获得类似的成功。

考虑到其他行星对谷神星轨道的摄动,高斯改进了他的计算。

这时他的声名远播,荣誉滚滚而来。

自那以后,行星、大行星(海王星)接二连三地被发现了。

1807年他成为格丁根大学的天文学教授和新天文台台长,直到逝世。

高斯的信仰是基于寻求真理的。

作为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他相信“精神个性上的不朽,像是个人在死后的持久性,还有最后命令的东西,以及永恒的、正义的、无所不知和无所不能的上帝。

”高斯也坚持宗教的宽容,他相信打扰其他正处在他们自己和平信念中的人是不对的。

高斯不仅对纯粹数学、应用数学作出了意义深远的贡献,而且对20世纪的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和电磁学的实际应用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爱因斯坦曾评论说:“高斯对于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尤其是对于相对论的数学基础所作的贡献(指曲面论),其重要性是超越一切,无与伦比的。

如果把19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条条江河,那么其源头就是高斯。

”人们一直把高斯的成功归功于他的“天才”,他自己却说:“假如别人和我一样深刻和持续地思考真理,他们会作出同样的发现。

”高斯的神童故事虽然有趣,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神童。

即使是身为神童的高斯,其勤奋也是出名的。

可以说凡有大成就的数学家必有大勤奋。

科学探索需要灵感,而灵感并非无中生有,它来源于长期的思维碰撞摩擦。

“哲学是科学的皇后,数学是自然哲学的皇后。

”——高斯二、科学哲学需要严格的逻辑体系科学或科学的指具有严格、精确或客观等特性的过程或信念。

古代科学一词适用于任何具有严格和精确性特征的信念体系因此又称为自然哲学。

系统性是科学知识的一般特性,即科学以系统理解的方式来追求真理性知识,在描述解释世界,表达上,扩展知识,提出预言等方面都有系统性;科学尽力消除概念与命题中的不一致性,保持强的逻辑一致性,科学语言具有高度精确性与专门性,科学追求解释的普遍性,由此导致科学表达的抽象性。

[2]伴随着人们科学理论与实践认识的提高,十七世纪几乎在同一时期,微积分这一锐利无比的数学工具为牛顿、莱布尼兹各自独立发现。

这一工具一问世,就显示出它的非凡威力。

许许多多疑难问题运用这一工具后变得易如反掌。

但是不管是牛顿,还是莱布尼兹所创立的微积分理论都是不严格的,理论并非像今天这样完备。

两人的理论都建立在无穷小分析之上,但他们对作为基本概念的无穷小量的理解与运用却是混乱的。

微积分学产生伊始,迎来的并非全是掌声,在当时它还遭到了许多人的强烈攻击和指责,原因在于当时的微积分主要建立在无穷小分析之上,而无穷小后来证明是包含逻辑矛盾的。

就无穷小量在当时实际应用而言,它必须既是0,又不是0。

但从形式逻辑而言,这无疑是一个矛盾。

第二次数学危机就源于微积分工具的使用,当时由于微积分理论的无穷概念不清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悖论。

因而,微积分从诞生时就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与攻击。

其中攻击最猛烈的是英国大主教贝克莱。

作为其中一个很知名的悖论,就是公元前5世纪,芝诺发表的阿基里斯悖论:他提出让乌龟在阿基里斯前面1000米处开始,并且假定阿基里斯的速度是乌龟的10倍。

当比赛开始后,若阿基里斯跑了1000米,设所用的时间为t,此时乌龟便领先他100米;当阿基里斯跑完下一个100米时,他所用的时间为t/10,乌龟仍然前于他10米。

当阿基里斯跑完下一个10米时,他所用的时间为t/100,乌龟仍然前于他1米…… 芝诺认为,阿基里斯能够继续逼近乌龟,但决不可能追上它。

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就是柯西。

柯西对数学的最大贡献是在微积分中引进了清晰和严格的表述与证明方法。

正如著名数学家冯·诺伊曼所说:“严密性的统治地位基本上由柯西重新建立起来的。

”在这方面他写下了三部专著:《分析教程》(1821年)、《无穷小计算教程》(1823年)、《微分计算教程》(1826一1828年)。

他的这些著作,摆脱了微积分单纯的对几何、运动的直观理解和物理解释,引入了严格的分析上的叙述和论证,从而形成了微积分的现代体系。

在数学分析中,可以说柯西比任何人的贡献都大,微积分的现代概念就是何西建立起来的。

使分析基础严密化的工作由法国著名数学家柯西迈出了第一大步。

柯西于1821年开始出版了几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书与论文。

其中给出了分析学一系列基本概念的严格定义。

如他开始用不等式来刻画极限,使无穷的运算化为一系列不等式的推导。

这就是所谓极限概念的“算术化”。

后来,德国数学家魏尔斯特拉斯给出更为完善的我们目前所使用的“ε-δ ”方法。

另外,在柯西的努力下,连续、导数、微分、积分、无穷级数的和等概念也建立在了较坚实的基础上。

柯西的极限理论结束了数学中暂时的混乱局面,同时也带来了第二次数学危机的彻底解决。

柯西也因此被称为“数学英雄”。

根据柯西的无穷级数理论,就可以解释芝诺悖论。

通俗一点讲,我们都知道一条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但这个“无数个点”并不能说我们画出了一条无限延长的线。

也就是说就是芝诺偷换了概念,无穷级数不一定不收敛。

(1+0.1+0.01+……)t其实是一个有限的时间,但他认为这个时间是无限大的,只要时间超过(1+0.1+0.01+……)t 阿基里斯就追上了乌龟。

人们认为数列1+0.1+0.01+…………是永远也不能穷尽的。

这只不过是一个错觉。

我们不妨来计算一下阿基里斯能够追上乌龟的时间为t(1+0.1+0.01+…………)= t(1+1/9)=10t/9。

芝诺所说的阿基里斯不可能追上乌龟,就隐藏着时间必须小于10t/9这样一个条件。

由于阿基里斯和乌龟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对时间是没有限制的,时间很容易突破10t/9这样一个条件。

一旦突破10t/9这样一个条件,阿基里斯就追上了或超过了乌龟。

人们被数列好像是永远也不能穷尽的假象迷惑了。

你的假设就是距离的无限小,这个就关系到极限了。

这只是无穷小的一种分割方法,而并非真正地追不上。

三、科学探索需要知识积累与勤奋拉格朗日(1736—1813),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力学家、天文学家,变分法的开拓者和分析力学的奠基人。

他曾获得过18世纪“欧洲最大之希望、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的赞誉。

拉格朗日出生在意大利的都灵。

拉格朗日父亲是法国陆军骑兵里的一名军官,后由于经商破产,家道中落。

据拉格朗日本人回忆,如果幼年时家境富裕,他也就不会作数学研究了,由于是长子,父亲一心想把他培养成为一名律师。

然而,拉格朗日对法律毫无兴趣,偏偏喜爱上文学。

直到16岁时,拉格朗日仍十分偏爱文学,对数学尚未产生兴趣。

16岁那年,他偶然读到一篇介绍牛顿微积分的文章《论分析方法的优点》,使他对牛顿产生了无限崇拜和敬仰之情,于是,他下决心要成为牛顿式的数学家。

在进入都灵皇家炮兵学院学习后,拉格朗日开始有计划地自学数学。

由于勤奋刻苦,他的进步很快,尚未毕业就担任了该校的数学教学工作。

20岁时就被正式聘任为该校的数学副教授。

从这一年起,拉格朗日开始研究“极大和极小”的问题。

他采用的是纯分析的方法。

1758年8月,他把自己的研究方法写信告诉了欧拉,欧拉对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从此,两位大师开始频繁通信,就在这一来一往中,诞生了数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变分法。

1759年,在欧拉的推荐下,拉格朗日被提名为柏林科学院的通讯院士。

接着,他又当选为该院的外国院士。

1762年,法国科学院悬赏征解有关月球何以自转,以及自转时总是以同一面对着地球的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