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资源的开发地理创新题
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练习含解析

第十六单元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考点1能源资源的开发练好题·考点自测[2019四川遂宁三诊]读2018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发电量及其构成表(单位:亿千瓦时),完成1—3题。
省级行政区山东江苏内蒙古A四川总发电量5608。
24933。
54828。
34369。
63498。
6全国排名12345构成火电5367.74477.34138.43260.1447.8水电4。
332。
634。
7146.52982。
2其他236.2423。
6655.296368。
61。
A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
山西B。
广东C。
河北 D.贵州2。
江苏总发电量大,但水力发电量却远小于四川,主要影响因素是()A.径流量B。
地形 C.市场D.政策3.有关内蒙古电力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力发电量将会大幅增加B。
火力发电站很多建在煤矿附近C。
电力大量供应京津唐地区D.其他发电量的主体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2018海南地理卷,2—3,6分]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在60%以上。
近年来,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
目前已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布局了一批煤制油企业,规划2020年之前形成3 000万吨/年的产能。
据此完成4—5题.4.在地表水匮乏地区,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A。
循环用水 B.开发地下水C.远程调水D.建地下水窖5。
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A.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B。
减少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C.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D。
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6。
[2019安徽省安庆市二模,24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蓬塔谢拉风电场在智利北部奥瓦耶市远郊,距离其首都圣地亚哥320千米。
中国某电力公司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投资总额近1。
5亿美元,建立了蓬塔谢拉风电场,装机容量80兆瓦,年均发电量可达282吉瓦时,可满足13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同时每年还能减少15.7万吨碳排放。
初中地理创新试题及答案

初中地理创新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形状是:A. 扁平的B. 圆形的C. 椭圆形的D. 不规则的2. 世界上最大的洋是:A. 大西洋B. 太平洋C. 印度洋D. 北冰洋3. 我国最长的河流是:A. 长江B. 黄河C. 珠江D. 黑龙江4. 以下哪个城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A. 南京B. 武汉C. 重庆D. 广州5. 我国最大的沙漠是:A. 塔克拉玛干沙漠B. 库布齐沙漠C.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D. 巴丹吉林沙漠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领土最南端位于_______省。
2.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_湖。
3. 我国最大的岛屿是_______岛。
4. 我国最大的盆地是_______盆地。
5. 我国最长的山脉是_______山脉。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最大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2. 我国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
()3.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洞庭湖。
()4. 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
()5. 我国最长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 描述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阐述长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4. 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开发利用。
答案:一、选择题1. C2. B3. A4. A5. A二、填空题1. 海南2. 鄱阳3. 台湾4. 塔里木5. 昆仑三、判断题1. 正确2. 正确3. 错误(正确答案为鄱阳湖)4. 正确5. 错误(正确答案为昆仑山脉)四、简答题1.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包括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西北地区以干旱和半干旱气候为主,青藏地区则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
2. 我国气候的多样性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条件,使得我国能够种植多种农作物,如北方的小麦、南方的水稻、西北的棉花等。
高三总复习地理课件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类题目的两大命题视角(创新应用)

命题视角(二)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教材案例]
(鲁教版选择性必修3 P32“活动”)
[思考探究] 1.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与粮食进口量齐升。请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分析出现这一现 象的主要原因。
提示:由题图可知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增长,基本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我国已经成为 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但是由于人口数量过于庞大,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 食的需求已不再满足于解决吃饭问题,工业、畜牧业等用粮增长很快,导致近年来粮食需求 呈现刚性增长,粮食进口数量增长很快。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粮食进口国。
2.成为世界粮食进口量最多的国家是否意味着我国粮食安全已经出现问题?就此谈谈 你的观点。
提示:我国粮食产量能够满足粮食需求。而我国大量进口的粮食,只有小部分是用来食 用的,大部分都是用于工业、畜牧业等用粮,这部分消耗比较大。所以粮食进口量最多并不 意味着我国出现了粮食安全问题。
[先要关注我国在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方面所 取得的重大成就,同时更应该了解我国在矿产资源、水资源、耕地资源和能源资 源安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该考点考法经常以我国或我国某一区域资源的开发利 用为背景,考查存在的问题及科学发展之路,让考生树立资源危机意识,合理科 学地利用有限资源。
配,进口能源,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完善能源消费结构
节流
推广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其他
完善能源储备体系
[热点押题] 国际石油网2021年3月11日报道:北海油田即将进入维护季,原油装载减少 数百万桶,原油将要涨价了。英国北海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开发区,其 原油储量为59亿吨,天然气储量34 670亿立方米。北海石油主要以含硫低、含蜡 少的轻质原油为主,可以炼制高级成品油。下图为北海油气分布简图。
高三地理寒假作业专题14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练含解析

专题14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练一练读我国某种矿产品运输线路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矿产品输出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叙述正确的是()。
A.石油工业向气化、液化、电化产品方向发展B.冶金工业向不锈钢系列制品及铝系列制品方向发展C.建材工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D.化学工业向轻、薄型方向发展2.该矿产品的运输能够()。
A.改善输入地区的环境质量B.缓解输入地区能源不足的压力C.改善输出地区的环境质量D.有利于能源的综合利用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但在5年前,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
据此完成3~4题。
3.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A.食品工业B.高耗能工业C.农产品加工工业D.高新技术工业4.近年来,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
有关该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B.增大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C.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D.扩大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5~6题。
5.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A.夏季高温多雨B.城市化水平高C.水资源丰富D.重化工业基地6.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C.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D.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一般经济理论认为,一个地区资源越丰富,其经济发展速度应该越快。
但是,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由于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资源富集区域出现了产业结构扭曲、资源环境状况恶化等问题。
有学者将此总结为资源诅咒假说。
下图为中国能源资源诅咒分区示意图,据此和所学知识回答7~8题。
7.资源诅咒高危区()。
A.生态环境恶劣,风沙活动强烈B.自然资源丰富,以初级产业为主C.依靠资源深加工技术,收入高D.边境贸易吸引大量外商的投资8.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
A.山西省应以煤炭资源为基础,谋求全方位多元发展B.上海应主要引进西部资源,带动西部经济更快发展C.广东省将高科技企业向新疆转移,促进其产业升级D.青海省应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建立完整工业体系读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区等高线图,回答9~10题。
全国通用2024_2025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4区域与区域发展

专题14 区域与区域发展一、综合题1.(2024·全国甲卷·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瑞士矿产资源贫乏,经济发达。
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河湖众多。
工业、金融业、旅游业为经济的三大支柱,工业以低原料消耗的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医药、钟表等为主,技术先进。
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监管体系,供应广泛、专业、高度国际化的金融服务。
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水电占30%以上。
下图示意瑞士的地形。
(1)说明瑞士利用优势自然资源发展的非农产业。
(2)分析瑞士主要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的缘由。
(3)指出瑞士发展金融业的自身优势因素。
(4)简述瑞士经济发展特点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
【答案】(1)降水丰富,河湖众多,地势起伏大,可发展电力工业;河湖众多,风景美丽,经济发达,可发展旅游产业。
(2)山地多,矿产资源、能源贫乏,客观上趋向发展占地少、耗费原料和燃料少的工业部门。
(3)位于欧洲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且经济发达;作为中立国,政局稳定。
(4)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建立完善的法律和监管体系,为产业发展供应稳定的环境。
【解析】本题以瑞士的相关介绍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资源、气候、工业、地形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1)由材料可知,瑞士每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降水丰富,由图可知,瑞士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可发展电力工业,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公园的美誉。
(2)瑞士矿产资源贫乏,地形高峻,大宗货物运输成本高,难度大,低原料消耗的的工业占地小,运输便利,同时又可以削减对资源的损耗。
(3) 瑞士位于欧洲中南部,经济发达,资金和法律相对完备,中立国家不会轻易遭遇斗争,并且政治局势比较稳定。
客户更情愿在瑞士享受金融服务。
(4)一个区域想要发展,就须要因地制宜,不能强行违反自然环境造就的区位条件,故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同时,法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也是众多投资人看重的点。
高考大题训练区域资源开发与流域开发学生版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呼伦贝尔市地处呼伦贝尔高原,地势西高东低,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这里煤炭资源十分丰富,探明及预测储量1572亿吨,多属于适宜发电的褐煤,共有煤田60多处,这些煤田大部分具有埋藏浅、煤层厚、易开采的特点,且结构稳定,开采条件优越。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众多小煤窑在草原上开采煤矿,经过10多年后,这片草原出现了上千个塌陷大坑,草原荒漠化加剧。
2016年来,煤炭产值和产量都在持续下降。
(1)分析呼伦贝尔煤炭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2)简述塌陷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
(3)请为塌陷区综合治理提出建议。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世界第六大石油出口国,迄今为止探明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九位。
原油出口收入占出口总收入的98%,占国家总收入的83%,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为改变本国经济对原油过度依赖的局面,尼日利亚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中国某国有石化公司。
该公司在哈科特港投资140亿美元,建设了一座现代化的石化工厂。
下图示意尼日利亚区域。
优选例题区域资源开发与流域开发大题优练11(1)指出哈科特港建设石化工厂的有利条件。
(2)分析该中国公司在哈科特港建设石化工厂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3)说明在哈科特港建设石化工厂为我国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额尔古纳河是黑龙江的正源,是中俄界河。
其上源为海拉尔河,源于大兴安岭西坡,同时还有呼伦湖、根河等水系。
下图是额尔古纳河水系示意图及额尔古纳市气候资料图、海拉尔河部分河道俯视图。
模拟优练(1)根据资料分析根河流量变化特征。
(2)根据海拉尔河河道示意图,说明该河道形成的环境条件。
有人提出要大规模“裁弯取直”,遭到一些专家的反对,请从生态影响角度提出反对的理由。
(3)D为达兰鄂罗木河,连呼伦湖与海拉尔河,其水流顺逆不定,是一条“倒淌”的河流。
请说明该类河流形成“倒淌”的环境条件?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版《大高考》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创新模拟题 分类试题:第16单元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十六单元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模拟精选题(依据高考命题大数据软件分析,重点关注第5、6题)一、选择题(2022·河北衡水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藏中水电站是雅鲁藏布江干流上建成的首座水电站。
下图为藏木水电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与印度相比,我国在该河流干流建设水电站的优势是()A.海拔高B.水量大C.落差大D.河谷宽2.藏木水电站建设对当地的主要意义是()①促进旅游业进展②减轻地质灾难③扩大耕地面积④供应电力能源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第1题,与印度相比,雅鲁藏布江在我国属于上游河段,落差大,故选C。
第2题,藏木水电站建设主要是开发水能资源,供应电力能源,促进当地旅游业的进展,故选D。
答案 1.C 2.D(2022·河南洛阳模拟)“电荒”“煤荒”“油荒”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能源消费将进一步增加。
读“我国核电站分布图”,回答3~4题。
3.图中核电站分布特点最能说明该区()A.交通便利,有利于核原料运输B.常规能缺乏,能源需求量大C.铀矿丰富,核电站近原料产地D.地形平坦,有利于核电站选址4.下列维护我国能源平安措施中不行取的是()A.立足国外能源的勘探、开发与建设B.加快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C.乐观参与能源平安国际合作,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D.鼓舞节能、合理用能,提高能源利用率解析第3题,从图中来看,我国核电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该地区人口和城市密集,工业发达,能源消费量大,但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缺乏。
核电站发电所需原料很少。
第4题,要维护我国的能源平安,应当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来考虑。
开源主要应当加大对我国资源的勘探开发,乐观参与能源平安国际合作,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节流主要从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着手。
而假如通过立足国外能源的勘探、开发建设,来维护我国的能源平安,就会使我国的能源供应依靠于外国,无法保证我国的能源平安。
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考法精练含解析

第十六单元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20山西临汾期中]法国的塞纳河(甲图)和我国的大渡河(乙图)流域内都建有不少大坝,形成众多水库,也都面临不少问题.读图,完成1—3题。
1。
塞纳河流域所建大坝多为低坝,大渡河流域则以高坝为主,与之无关的因素是()A。
资金 B.地形C.人口分布D.水库功能2。
人们发现大渡河上所建水库实际使用年限大大低于设计年限,其原因最可能是()A。
工程质量低下 B.上游植被破坏严重C。
人为破坏严重 D。
冰雪融水减少3。
目前,法国开始拆除塞纳河上某些大坝,其原因可能是()A.耕地需求增加B。
洪灾压力消失C。
环保意识加强 D。
水电运营成本高[2020广东惠州第一次调研]传统火电厂的湿冷系统是利用大量自然状态水对锅炉水蒸气进行冷却。
建在新疆戈壁滩上的五彩湾火电厂是大型煤电一体化项目,也是我国疆电外送配套工程之一,其新型风冷系统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4-5题。
4.五彩湾火电厂在新疆戈壁滩布局的主要优势是()A。
原料丰富 B.风力强劲C。
地价低廉D。
市场广阔5。
与传统火电厂相比,新型风冷火电厂()A.发电量大B.耗水量小C。
废气排放量小 D.耗煤量小[2020湖南雅礼中学一测]19世纪以来,德国境内的河流被大规模裁弯取直和渠化,河流环境发生变化,严重影响沿岸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近十几年来,德国恢复河流水文形态特征的工程日益增多,这些工程要重塑自然河道的凹岸和凸岸、浅滩和深潭、沙洲和沙滩,发挥河流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功能、生态效益,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读图完成6—8题。
6.河流被大规模裁弯取直和渠化有利于()A.航运和行洪B。
水质改善C。
发电和航运D.鱼类生产7。
关于河流深潭的描述,正确的是()A。
深潭常位于河流凸岸一侧B.深潭常伴随浅滩出现C.深潭常由河流侵蚀而成D。
深潭处泥沙淤积严重8。
生态修复使河流()A.生物栖息地扩大,有利于生物多样性恢复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资源的开发地理创新题一、选择题(2020·江西红色七校第一次联考)在《2015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中,国际能源署预计2040年油价将由37美元/桶涨到85美元/桶。
下图示意2040年相对2014年世界不同能源技术成本的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仅从能源技术成本的角度看,以下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是()A.陆上风电产业B.油气开采业C.光伏制造业D.节能照明产业2.图中油气开采技术成本发生了明显变化,对其直接影响程度最小的因素是() A.地理环境B.科技水平C.资源状况D.市场需求解析:1.D 2.D第1题,读图可知,节能照明的成本下降幅度最大,因此仅从能源技术成本的角度看,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是节能照明产业。
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油气开采成本主要包括勘探过程中的成本、开发过程中的成本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成本。
不同油气田,其地质条件也不相同,在勘探过程中的投资成本也不相同,因此地理环境会影响油气开采成本;技术发展水平越高,生产效率就越高,从而会使生产成本降低;资源的埋藏状况和储量大小等条件都会影响油气开采成本;市场条件的变化会对油气的市场价格产生影响,但不会对开采成本产生影响。
(2020·辽宁五校联考)联合湖位于美国西雅图市,19世纪中叶以前湖岸森林绵延,景色优美。
1872年,运河修成,联合湖与海湾相通。
此后,湖岸成了工业发展重地。
20世纪初,在湖北岸岬角建立了西雅图煤气厂。
1956年,因天然气的全面推广,该煤气厂停产。
后当地政府收购该厂区,改造与保留了部分工业遗迹并不断修复周边生态,建成了一个环境优美的都市景观公园,成为成功利用工业遗迹的范例。
下图为联合湖位置示意图及煤气厂公园景观鸟瞰图。
据此回答3~5题。
3.19世纪70年代,联合湖湖岸成为工业发展重地的原因是()A.自然环境优美B.水运条件改善C.能源资源丰富D.土地价格低廉4.推测西雅图煤气厂公园生态修复中最难以治理的是()A.大气与矿渣污染B.生物种类单一C.土壤与地下水体污染D.地表植被农药残留5.西雅图煤气厂的废弃工业用地重塑,其体现的意义是()A.追求人与环境和谐共处B.追求土地价值最大利用C.追求历史遗迹最佳保护D.追求生态环境自我修复解析:3.B 4.C 5.A第3题,由材料可知,1872年运河修成,联合湖与海湾相通,此后,湖岸成为工业发展重地。
由此可知,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促进联合湖湖岸成为工业发展重地。
第4题,煤气厂停止生产后,大气会通过大气运动自然净化,大气环境恢复较快;矿渣污染可以通过人工措施清理,治理难度较小;生物种类也可通过人工措施增补;土壤与地下水体被污染后自然净化速度慢,治理难度最大。
第5题,煤气厂的废弃工业用地重塑,实质上就是环境治理,目的是追求人与环境和谐共处。
四川西部的攀枝花是解放后依靠丰富的铁矿资源发展起来的我国重要的钢铁基地。
读图,完成6~8题。
6.该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是()A.铁矿储量大,矿产组合好B.在两河交汇处,航运便利C.临近铁路枢纽,交通便利D.接近钢铁产品的消费市场7.该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A.带动第一、三产业比重的提高B.推动钢铁及相关工业的发展C.促进人口迁移和民族团结D.促进社会治安的改善8.伴随矿产资源的开发,该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应克服的主要问题是()A.用地紧张和交通拥堵问题B.能源资源短缺问题C.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D.水资源不足问题解析:6.A7.B8.C第6题,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有丰富的铁矿资源,而且附近地区有煤矿、石灰石矿等,矿产资源的储量和组合状况,有利于该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A 项正确;该地区位于长江上游,交通和市场都不是优势条件,B、C、D错。
第7题,题干要求是“区域经济发展”,只有“推动钢铁及相关工业的发展”表述正确且属于经济发展的影响,B对。
第8题,矿产开发和利用最容易引起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18年12月21日,德国关停最后一家硬煤矿。
德国鲁尔区最后一口深井矿坑被关闭,标志着鲁尔区曾经的支柱产业——硬煤开采成为历史。
材料二经过多年的能源转型发展,可再生能源在德国电力供应中的比重日益增长。
在2018年,德国的总发电量约为542太瓦时(1太瓦时=1×109千瓦时),其中,煤炭发电占比约38%,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超过40%。
德国2018年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水电的总发电量较2017年增长4.3%;而2010年时,可再生能源在德国电力生产中的占比仅为19.1%。
这份出色的年度成绩单表明,德国“能源转型”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试分析德国“弃煤”的主要原因。
(2)简析德国推进“能源转型”的优势。
(3)简述德国“能源转型”战略给我国山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解析:第(1)题,德国“弃煤”的原因,具体可从资源枯竭、开采成本升高、新能源的冲击、市场萎缩、污染严重等角度进行分析。
第(2)题,德国推进“能源转型”的优势集中在优越的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具体可从经济、技术、政策和环保意识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
第(3)题,德国“能源转型”战略的启示(或意义)不仅体现在能源领域,而且会对德国的产业转型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影响,因此可从调整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和改善生态环境等角度分析。
答案:(1)煤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长期开采使其面临枯竭;煤炭开采成本升高,国际竞争力下降;新能源的崛起对传统能源的主导地位冲击较大,使煤炭消费市场萎缩;煤炭燃烧对环境的污染严重。
(2)经济发达,新能源科研投入大;技术先进,人才众多,新能源开发能力强;政府大力支持;民众环保意识强。
(3)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实现能源转型;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摆脱对煤炭资源的依赖,实现产业转型;节能减排,美化环境,实现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是陕西省将加快建设的四大基地之一,这个基地将利用陕北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按照“煤向电力转化,煤电向载能产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的思路,把陕北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煤、油、气生产基地、“西电东送”煤电基地和以甲醇为龙头的煤化工基地。
下图为陕北地区简图。
(1)指出陕北地区的地形特征,并说明判断理由。
(2)分析陕北地区建设能源化工基地的条件。
(3)陕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除了将大量的煤炭外运,你认为还应采取哪些措施?(4)你是否赞同在陕北地区大规模开发煤炭资源?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由所学知识可知,陕北地区位于黄土高原,说明地形主要是高原。
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该地区的地势大致是西北高、东南低。
第(2)题,建设能源化工基地的条件要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
由图可知,陕北地区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适合发展能源化工工业。
但该地区降水较少,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交通不便,基地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能源化工基础建设。
第(3)题,煤炭资源除了大量外运,还可以就地发电,向外输电;发展以煤为原料的化学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等,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第(4)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选择赞同或不赞同进行分析。
若赞同,可考虑煤炭大规模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促进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
若不赞同,可考虑煤炭大规模开发造成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等问题。
答案:(1)特征: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理由:陕北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当地河流多自西北向东南流。
(2)有利条件: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不利条件: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交通不便;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3)就地发电,变输煤为输电;发展以煤为原料的化学工业,延长产业链。
(4)赞同。
理由:陕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大规模开发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
或不赞同。
理由:煤炭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大规模开发会加速煤炭资源枯竭;不合理开采,利用率低,会造成煤炭资源浪费;大规模开发易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省共和县塔拉滩(位置见图1)以戈壁沙丘为主,是黄河上游和三江源地区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带之一,每年从这里进入龙羊峡库区的流沙达3 131万立方米。
2011~2017年,塔拉滩地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并建成数十个光伏企业集聚的光伏产业园,随着光伏电站与龙羊峡水电站的并网发电,该地成为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能源基地。
光伏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地面热力平衡和地表覆盖状况,促进了塔拉滩地区的生态改善,植被不断恢复,沙丘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呈明显减缓态势。
同时,植被恢复对光伏发电效率和园区灾害风险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园区引入牧羊业,并形成了良性循环。
(1)评价塔拉滩建设光伏产业园的区位条件。
(2)分析光伏产业对塔拉滩植被恢复的积极作用。
(3)说明引入牧羊业对光伏产业园区的有利影响。
(4)简述塔拉滩光伏产业和龙羊峡水电站的互补作用。
解析:第(1)题,注意“评价”要从利弊两方面进行;优势体现在资源、地形、地价等方面,不足体现在自然环境及基础设施等方面。
第(2)题,可从当地植被破坏原因及光伏发电影响角度分析。
第(3)题,可从发电、土地利用、成本、安全角度分析。
第(4)题,互补就是各自都有好处,结合材料及能源特点分析即可。
答案:(1)优势条件:位于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多晴天,太阳辐射强;地势平坦广阔,利于光伏电站建设;戈壁广布,地价低。
不利条件:风沙大,遮蔽太阳能电池板,降低发电效率;基础设施较差,建设成本高;自然条件恶劣,施工条件差。
(2)太阳能电池板阻挡气流运动,减弱风沙;太阳能电池板遮挡光照,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湿度,促进植被恢复;光伏产业为当地提供能源,减少樵采,利于植被保护。
(3)羊群啃食园区生长过盛的草地,降低杂草对电池板的遮挡,提高发电效率;园区光伏发电和牧羊并存,可提高土地利用率;羊群清理杂草,降低人工维护成本,降低火灾风险。
(4)塔拉滩发展光伏产业,改善生态环境,降低风沙对龙羊峡库区的淤塞;龙羊峡水电在夜晚或阴雨天弥补光伏发电的不足,提高电网的供电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