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化比较

合集下载

pdf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

pdf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

pdf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
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对比点:
1.语言和沟通方式:英语和中文在语言表达和沟通方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英语通常更直接和明确,而中文则更加含蓄。

这种差异会影响人们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以及如何理解和接受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2.社会价值观:英国文化通常强调个人主义、独立和自我实现,而中国文化则更加强调集体主义、家庭和社会稳定。

这些不同的社会价值观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决策和人际交往方式。

3.礼仪和礼节:英国和中国在礼仪和礼节方面也有所不同。

例如,英国人通常更注重礼貌和绅士风度,而中国人则更加注重谦虚和敬老。

这些差异会影响人们在交往中的行为和表现。

4.教育方式:英国和中国在教育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英国通常注重个体发展和创造力培养,而中国则更加注重集体主义和知识积累。

这些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影响人们对学习和成长的态度和方式。

5.饮食文化:英国和中国在饮食文化方面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英国人通常更喜欢简单明了的菜肴,而中国人则更加注重菜肴的色香味俱佳。

这种差异反映了两个国家在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方面的不同。

通过了解这些英文化对比,人们可以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行为方式,从而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的语言背后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习惯。

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体现在词汇、语法、语音、修辞手段等方面。

下面就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进行探讨。

一、词汇1. 词汇量和构词法中文和英文在词汇量和构词法上存在较大差异。

中文是一个汉字文字,词汇量较大,而英语则是一个词汇量较小的语言。

中文的构词法主要通过字、词、词组的组合来表达意思,而英语则通过词根、前缀、后缀的变换来构词,例如happy(高兴的)→ unhappy(不高兴的)。

2. 文化价值的体现中英文词汇之间的差异体现了两种文化的不同价值观。

中文中的“家”和“爱”在词汇量和含义上都要比英文中的“family”和“love”更加丰富,反映了中文文化中对家庭和爱的重视。

二、语法1. 主谓宾的位置中英语语法结构有所区别。

中文是一种主谓宾的语言,句子的成分排列为主语+谓语+宾语,而英语是主谓宾的语言,句子的结构为主语+宾语+谓语。

“我爱你”在中文中的表达为“我(主语)爱(谓语)你(宾语)”,而在英文中的表达为“I(主语)love(谓语)you(宾语)”。

2. 时态和语态的表示方式中英语言在时态和语态的表示上也存在差异。

中文中时态的变化主要通过语序和词语的搭配来表示,而英文中时态的变化主要通过动词的变化和助动词的运用来表示。

语态方面,中文中的主动和被动的区分主要通过词语的表达来表示,而英文中主动和被动的区分则通过动词的形式来表示。

三、语音1. 声调的区别中文是一个声调语言,不同的声调可以改变一个词的意思。

而英语是一个非声调语言,重音的变化只会改变一个词的读音,而不会改变它的意思。

中文中的“ma”可以根据不同的声调分别表示“妈”、“麻”、“马”、“吗”等不同的意思,而英语中的“ma”只有一个读音,不会改变它的意思。

2. 元音和辅音的差异中英语言在元音和辅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文的元音比较丰富,有多种单元音和复元音,而英文的元音比较简单,只有一些常见的单元音和复元音。

中英语言禁忌的不点及文化对比

中英语言禁忌的不点及文化对比

二中英语言禁忌的不同点及文化对比1.隐私禁忌差异。

英语国的人非常重视个人隐私,对于他人的工资收入、年龄、体重、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等,都不能随便过问, 否则会被看作是对别人私生活的侵犯,是极为不尊重的行为。

英语中的“Mind your own business”(管好你自己的事情, 少管闲事.) 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

因此, 在同英语国家的人交谈时, 应注意以下语言禁忌: What is your income? (你的收入是多少?) How much did the hat cost you? (你的帽子花了多少钱?) How old are you? (你多大年纪?) Are you married single?? (你结婚了吗) How many kids do you have? (你有几个孩子?) Are you a Republican or a Democrat? (你是共和党人还是民主党人) What is your religion? (你信什么教) 相反,中国人对待隐私却并非如此看重。

中国文化建立在集体主义基础之上, 一个中国人不是一个个体, 而是群体中的一个成员。

中国人重视亲情,友情, 同时追求宽广坦荡的胸襟, 认为‘事无不可与人言’对中国人来说,问他人个人问题, 如你多大了?你在哪里工作?你结婚了吗?有对象了吗?你去哪里了?你吃饭了吗?是聊天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友好关心的表示。

这与英语国家完全不同中英文化对待年龄问题的态度也截然不同。

在中国“老”是智慧、经验的象征。

如:老马识途、老当益壮、老骥伏枥、都是对老的赞赏之词。

人们称呼上了年纪的人为老教授、老寿星、老太太以表达尊敬、敬仰之情。

而在英语国家“老”就意味着不中用了、能力下降了。

所以老的甚至是“中年的”这样的词,也就成middle- aged(中年的)这样的词。

也就成了他们的语言禁忌。

在言谈中,对年龄有所暗示,如:You are sostrong at that age ! (按你的年纪, 你可真健康! ) 之类的话都将引起对方的不快。

中英文化习俗比较

中英文化习俗比较

中英文化习俗比较饮食习惯方面,中国人饮食多以米饭为主食,主要通过炒、烹、炸等方式来烹饪食物,口味偏重。

而英国人则较少以米饭为主食,主要是以面包、马铃薯等为主要食物,尤其喜欢喝茶,薄荷茶是英国人的传统饮品。

在节日习俗方面,中国人注重丰富的庆祝活动。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包括贴春联、贴福字等吉祥物的习俗,年夜饭和放鞭炮等。

而英国人庆祝圣诞节和复活节,人们的习俗主要是购物送礼物、与家人一起吃大餐、参加宗教活动等。

礼仪习俗方面,中国人注重家庭关系和亲友之间的交往。

过年时要拜年,期间要走亲访友,相互送礼物,表示友好。

而英国人比较注重社交礼仪,尤其是餐桌礼仪,如吃饭时应尽量避免大声喧哗和谈论不雅的话题。

此外,英国人在见到别人时通常会握手问候,比较注重个人空间的保持。

婚礼习俗方面,中国的传统婚礼注重宴请宾客和场面的喜庆。

婚宴上要吃十二道菜,喝喜酒,摆酒席等等。

而英国人的婚礼通常在教堂举行,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

婚礼上,新郎会戴上礼帽,新娘会穿着白色的礼服。

新郎和新娘会交换戒指,并在教堂接受祝福。

玩乐娱乐方面,中国人喜欢打麻将、跳广场舞、唱卡拉OK等。

而英国人则比较喜欢观看足球比赛、打高尔夫球、进行户外活动等。

英国人也喜欢在周末去酒吧和朋友聚会,这被认为是放松和社交的好方式。

服饰习俗方面,中国人喜欢穿着传统的汉服和旗袍,代表着文化传统。

而英国人喜欢穿着西装、礼服等正式的服装,尤其是在正式场合。

此外,英国人还有举行狂欢节活动时穿着盛装的习惯。

总体来说,中英文化习俗在饮食习惯、节日习俗、礼仪习俗、婚礼习俗、玩乐娱乐和服饰习俗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和传统的影响。

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融入不同文化的环境,并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外研社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心得

外研社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心得

外研社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心得一、中英文化差异及表现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中英文化差异可以影响到大到国家,小到公司的形象和利益。

我们需要了解西方国家的习俗、节日和一些社交礼仪。

除了一些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 外,中英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

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 the Dragon Festival,Mid-autumn Day。

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 Easter, April Fool's Day, Mother's Day, Thanks giving Day, Christmas day 等。

双方节日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如庆祝方式和饮食习惯等。

对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中国人往往会推辞一番后才接受,但不会当面打开。

而在英语国家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欣然道谢。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往往以本国文化为背景,用在本国文化熏陶下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语言习惯去理解和使用所学语言。

在同西方人交流中,要掌握不同文化习惯和了解不同的文化差异,才能与之愉快顺利地达到切磋的目的。

明明是善意的语言由于价值观、文化的差异,却会招致误解,得不偿失,有时还会惹怒对方,或令对方难过,达不到交流沟通的目的,反而使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二、中英文化差异的原因差异形成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交流双方互不熟悉对方所特有的语言习惯、社会风俗、文化背景,不能用对方语言中那些约定俗成的方式来理解对方的话。

比如英汉文化中人们寒暄的方式就各不相同,中国人比较喜欢了解对方的近况,见面时总要问:“最近在干什么?吃饭了吗?最近忙吗?”等等,而英美人见面时的寒暄方式却不同,他们会很随便地说声“It' S a nice day,isn't it ?”或“It's getting c old. How do you like the weather?”等用谈天气来互打招呼,似乎在征询对方的意见和见解,以期引起对方的共鸣。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话题,涉及到语言结构、语法规则、词汇用法、表达方式、交际习惯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探讨两种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特点和沟通方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两种语言文化。

一、语音和语调中文和英文在语音和语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文语音较为平板,发音相对单调。

而英文语音较为抑扬顿挫,发音富有变调和音节的起伏。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中人们对语言韵律的不同理解和表达方式。

中文注重平衡和稳重,英文则更偏向于生动和变化。

学习者在掌握两种语言时需要注意语音和语调的差异,避免因为语音上的差异而造成交流障碍。

二、词汇和语法中英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方面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中文词汇量丰富,有许多成语、俗语和谚语,文言文和口语之间的差异也较大;而英文词汇则更加直接和实用,表达方式更加简洁。

在语法方面,中文重视主谓宾的顺序和修饰成分的多样化,英文则更注重时态、语态和句子结构的变化。

这种差异体现了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不同,学习者需要通过实践和对比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两种语言的词汇和语法规则。

三、表达方式和交际习惯中英两种语言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交际习惯也有所不同。

在中文文化中,人们注重委婉和含蓄的表达方式,讲究礼貌和谦逊;而在英文文化中,人们更加直接和坦诚,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中人们对待沟通和交流的态度和偏好。

在跨文化交流中,学习者需要注意表达方式和交际习惯的差异,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造成误解和冲突。

四、习惯用语和语境理解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体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学习者需要通过对比和实践来更好地掌握和应用两种语言。

语言文化差异也为跨文化交流和交融提供了丰富而深刻的表现形式,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了解和尊重中英两种语言文化差异,有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水平。

中英文的不同文化

中英文的不同文化

2.正当旳、正当旳、公平、公开
• 人们常把正当收入、正当渠道、正当市场 分别称为“白色收入”,“白道”,和 “白市”,在这里,白就是正当,正当旳 意思。White又引申为公平、公开,如: They treated us white.(他们公平旳看待 我们)white light (白光)比喻公正无私 地判断。put on a white sheet字面意思是 “穿白袍”,实指“忏悔,认错”。
4.在中英文化中人们也会用“白” 来作为他们旳姓氏,如白氏 \Mr .white (怀特先生)
(四)“白色”旳中英文化旳内涵
差别
• 中国老式文化中白色也象征不祥,令人恐惊,如丧礼上旳 白衣,白帽,白花,丧事称为“白事”,其消费称为“白 色消费”。旧时,迷信旳人把给人带来灾祸旳人称为“白 虎星” ;把出力而得不到好处或没有效果旳叫做“白忙”, “白费力”或“白干”。它还象征知识肤浅,没有功名。 如称平民百姓为“白丁”、“白衣”;把缺乏锻炼,阅历 不深旳文人称为“白面书生”。 “白”在当代政治概念 上被当做“红”旳对立面,象征反动,反革命,如“白 区”、“白军”、“白色恐怖”等等;20世纪60年代旳 “白专道路”也具有贬义,指单纯追求业务技术,不突出 政治路线。另外,中国老式戏曲中旳“白脸”,象征奸诈、 阴险,生活中“唱白脸”比喻装出严厉旳样子,意为做恶 人。汉语中用“白眼”“白痴”表达对别人旳厌恶。
2.死亡、悲痛、不幸、愤怒、沮丧
• 在我国古代,黑色是一种尊重和庄重旳颜色。在 当代汉语中,黑色更多旳是贬义,象征死亡,苦 难,和悲痛。这一点与英语中black联想意义大致 相同。例如,英美人在葬礼上装黑色服装,中国 人在葬礼上戴黑纱。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黑色常 视为“死亡之色”。所以黑色也有了悲痛、不幸 之意。A black day指晦气旳一天;a black dog 指忧郁不开心旳人;汉语中一样有”黑色心情“” 今日很黑仔“等说法。英语里,black despair; in a black mood;black comedy和black humor均表悲哀、沮丧或绝望。汉语中旳”黑色 旳旧社会“,”黑色旳心情“,”黑色旳高考 “、”黑色星期二“等都有相同之意。

有趣的中英文化差异的例子

有趣的中英文化差异的例子

有趣的中英文化差异的例子
1.礼仪:在中国,传统的礼仪是不直接使用对方的名字,而是使用称呼,如“老师”、“先生”、“小姐”等。

而在英国,直接使用对方的名字是很普遍的。

2. 饮食:中国人认为吃饭时要用筷子,而在英国使用刀和叉子。

此外,中国人通常会一起分享一些菜肴,而英国人则会点自己喜欢的菜并分别食用。

3. 交通:中国人喜欢使用电动车和摩托车,而英国人则更喜欢使用自行车。

此外,在中国,闯红灯是很普遍的,而在英国则是不被允许的。

4. 社交:中国人很注重面子和尊重,因此在社交场合中,很少直接拒绝别人的请求。

而在英国,直接告诉对方自己不能做某事是很常见的。

5. 宗教:宗教在中国并不是很重要,而在英国基督教是主流宗教。

在中国,圣诞节并不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而在英国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

6. 礼物:在中国,送礼物时通常要包装得精美,而在英国则更注重礼物的实用性。

此外,在中国,送钟表、鞋子等被认为是不好的礼物,因为这些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离别。

而在英国,这些礼物并不会被视为有什么不好的寓意。

7. 着装:中国人很注重穿着得体和整洁,而在英国则更注重个人风格和自由搭配。

此外,在中国,黑色通常是表示悲伤和哀思的颜
色,而在英国则通常是正式场合的常用颜色。

8. 教育:在中国,家长通常会很严格地督促孩子的学习,而在英国则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此外,英国的小学、中学和大学之间的教育体系也有很大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因为两个民族的历史发展、风俗习惯、生活环境、宗教信仰以及美学观点都有所差异,这些差异必然反映在分属两种不同文化的听、说、读、写和译等语言交际活动中。

因为民族区域生态环境不同,文化积累和传播的不同,社会和经济生活的不同等等,各个民族的文化都具有鲜明的“特异性”或个性。

这种文化个性,必然导致不同的文化之间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

本文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语言文字本身这几个方面来对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实行分析。

1 物质文化即文化的物质部分,包括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其中尤以生产工具最为重要
英国曾是一个极富有攻击性的国家,也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统治着这个世界。

而对于自己的国家,英国人似乎并没有任何“破坏性”,上百年的古建筑没有一丝一毫的破坏,狭窄的只能容下两辆车的街道出现在伦敦的中心地段,五层楼的老宾馆没有电梯。

你也许觉得这些很难想象,但英国人乐于继承这些事物,哪怕它几个世纪从未改变过。

中国人讲究一个破旧立新,有了新鲜事物,就把旧的彻底清除。

现在我们城市的街道上甚至找不到超过20年历史的建筑。

我不能说这意味着我们留不住历史,但却能够说明英国人不会破坏历史。

在人口日益膨胀的今天,我们不得不通过重新建造更高的建筑以满足人口的需要。

英国以它们不多的人口,有理由让每一段承载着历史的建筑、街道到如今还安然竖立。

这样的保守让英国的现代与历史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没有任何的不协调。

这可能有些奇怪,矮小的三层建筑旁盖起了全新的摩天大楼,但这就是英国。

2 中英文化在精神方面上的差异主要是指民族思想、文学艺术、哲学、历史文化背景等,如西方现代的自由平等观点、民主制度和科学精神都源自于古希腊文化,而中国受儒释道影响较深刻
英国人的性格似乎也带有这样那样的保守。

英国人不善言谈,更尽量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他们认为过度的亲密往往带有几分不礼貌。

这样性格一方面被称为保守,在另一方面又被称为绅士,永远彬彬有礼,虽然有很多的规矩规范着自己。

但不要以为这样的英国会停滞不前,他们的开拓探索精神也是出了名的。

在英国,在剑桥,就仅仅是在三一学院里,几百年来无数个未知的奥秘被揭开,无数个为人类进步奉献一生的科学家曾在这里完成他们的事业。

英国,不
论是在牛津剑桥,还是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都为有理想有探索精神的年轻人提供了环境,也就是这样的环境,加之英国人一贯严谨的作风,孕育了一个大国和它科学技术的领先。

从这个点来看,英国人并非仅仅保守,而是有的放矢的使用着他们的创新精神。

中华民族素以好客而著称于世,对别人无微不至的关心是中国传统美德,但在交际中容易引起英美人的误解。

例如一位发音标准,口语流利的翻译第一次陪同一位美国专家参观,每到一处,总要关切地说:“You come this way,Don’t walk too fast,You are old,You must be very tired.”这位翻译自以为对客人照顾得很周到,令他大为不解的是,这位美国人第二天再不愿与他外出。

这位美国人认为,这位翻译不懂礼貌,对他说话就像对待一个孩子一样,太小瞧他的自理水平。

中国人好客,希望通过情感的表达来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而英美人办事则十分讲究原则,用“在谈判桌上是对手,在桌下是朋友”来形容英美人的处事原则是十分恰当的。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交际场合,人们自觉地遵守着谦让的礼节。

在英美文化中,当人们受到赞扬时,通常是欣然接受,并说声“Thank you”。

很多中国人到外企去求职,在面试时,当问及有何特长和水平时,他们总是显得很谦虚,结果往往错失良机。

因为在英美文化中没有自谦的习惯,他们的竞争意识极强,在求职中总是侃侃而谈,有十分的水平决不会说九分。

3 语言要素的差异
人的交往只有借助语言和符号才能实行,一切知识的继承和传递也只有借助语言和符号才能实现。

人们用语言在自己的头脑里建造了客观的世界,所以语言不同,对世界的反映也不同。

例如对颜色和味道的表达,有的语言词汇很多,能够区分很多极细微的差别,而有的语言词汇很少,区分力很低。

中国人常用酸、甜、苦、辣、涩来形容味道,难道世界上所有物质就只有这五种味道吗?中文里有“你”和“您”两个词来表示第二人称,英文中就只有一个“you”,以致当中国人面对年长尊贵的英国客人说话时,很不好意思直呼“you”。

其实英美人的语言中对年老位高的人表示尊敬,不是用一个词,而是用句型的不同来表达的。

中国受几千年封建文化思想及环境、宗教因素等的影响,形成了其特殊的具有自己独特风格魅力的风俗习惯。

比如说汉语的“天生有福”,到了英国人那里成了“生来嘴里就含着一把银勺”(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one's mouth );再如汉语成语“一箭双雕”或”一举两得”,用英语说是“一石打死二鸟”(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

词汇的文化内涵与其使
用场合即文化背景相关,某些词因为经常在某些场合出现,会慢慢产生一种象征意义,汉语、英语皆如此。

有些词的指代意义及其文化内涵与汉语的相同或对应.如“fox”一词和汉语中的“狐狸”是对应的,且在英、汉两个文化环境中都表示“狡猾”这样的文化内涵;有些词的指代意义与汉语相同但文化内涵只有部分相同,如“family”一词的对应词是汉语的“家人”,但“family”一词在英语中专指夫妻及子女,通常不包括上一代人,而汉语中的“家人”却上一代甚至上下几代人都包括在内;有的词的指示意义相同而文化内涵完全不同,如“dragon”一词的汉语指示意义是“龙”,在汉文化中它是吉祥之物,是权力的象征,所谓“龙飞凤舞、龙凤呈祥”等等,而在西方文化中,龙是凶恶之物。

如果不清楚英汉文化对龙的象征意义不同,把“望子成龙”直译成英语,则成了“望子成凶”。

又如,汉语中的“茶”并不与英语中的“tea”完全等同,他们对茶的联想完全不同,英国人会把茶与舒适、放松联系起来,而中国人至少会把茶和比较正式的风俗、礼仪联系起来。

所以我们要善于从文化这个层面上对英汉的相对应词汇和文学典故加以比较、分析、归纳,从中发现两者的差异。

综上所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对其语言的影响非常明显。

我们在准确看待和评价这种差异的同时.要通过阅读英文原著、学习英语文化背景等途径来研究、比较英汉两种文化差异,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

中西方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一起,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在学习借鉴西方文化的先进之处时,也要客观准确地评价中英文化的历史地位与相互关系,树立起不同文化之间互相补益,互相促动的历史主义观点,促动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汇通,学习各民族先进文化,发扬民族文化传统。

参考文献:
[1]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 董广杰.魅力与魔力——中西文化透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9.
[3]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