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及其化合物检测题及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三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高三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高三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测试卷一、选择题1.钠与水反应时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A.钠的熔点低B.钠的密度小C.钠的硬度小D.钠有强还原性2.观察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一种基本方法。

一同学将一小块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观察到下列现象:银白色变灰暗变白色出现液滴白色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②变白色是因为生成了碳酸钠C.③是碳酸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溶液D.④只发生物理变化3.焰火“脚印”“笑脸”“五环”,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浪漫,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反应”知识相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均为无色B.所有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均有颜色C.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D.NaCl与Na2CO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4.可用于判断碳酸氢钠粉末中混有碳酸钠的实验方法是()A.加热时无气体放出B.滴加盐酸时有气泡放出C.溶于水后滴加稀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D.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5.钡和钠相似,也能形成O的过氧化物,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过氧化钡的化学式是Ba2O2B.1mol过氧化钠或过氧化钡跟足量水反应都生成0.5mol氧气C.过氧化钡是离子化合物D.过氧化钠和过氧化钡都是强氧化剂6.16.8gNaHCO3和7.8gNa2O2在密闭容器中灼烧,充分反应后,将密闭容器保持温度为500℃。

最后容器内的物质是()A.Na2CO3、Na2O2和O2B.Na2CO3、O2和H2O(g)C.Na2CO3、CO2、O2和H2O(g)D.NaHCO3、Na2CO3和O27.200℃时,11.6g由CO2和H2O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3.6g,则原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g·mol-1)()A.5.8B.11.6C.23.2D.46.48.下列对Na2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Na2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B.Na2O2能与水反应,所以Na2O2可以作气体的干燥剂C.Na2O2与水反应时,Na2O2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D.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时,Na2O2只作氧化剂9.下列各物质的学名是:Na2S2O3叫硫代硫酸钠;CaS x叫多硫化钙;Na2O2叫过氧化钠;KO2叫超氧化钾。

高二化学钠及其化合物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化学钠及其化合物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化学钠及其化合物试题答案及解析1.现有一块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为检验该固体是否部分变质为碳酸钠,先将固体样品溶解于水得到溶液,并采取下列措施,可以实现实验目的的是A.测所得溶液的pHB.取溶液滴入酚酞观察是否变红C.取溶液加入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D.取溶液加入CuSO4观察是否有沉淀【答案】C【解析】将固体投入水中发生反应2Na+2H2O=2NaOH+H2↑,碳酸钠溶于水,所以得到澄清溶液。

A、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测所得溶液的pH不能判断,错误;B、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不能据此判断,错误;C、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如果有碳酸钠,则能生成气体,能据此判断,正确;D、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都和铜离子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反应现象相同,不能据此判断,错误。

【考点】考查钠和碳酸钠的性质及检验。

2.美国“海狼”潜艇上的核反应堆内使用了液体铝钠合金作载热介质,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分金属低B.铝钠合金若投入一定量的水中可完全溶解得无色溶液,则n(Al)≤n(Na)C.铝钠合金投入到足量氯化铜溶液中,会有氢氧化铜沉淀也可能有铜析出D.若m g不同组成的铝钠合金投入足量盐酸中,放出的H2越多,则铝的质量分数越小【答案】D【解析】A、根据合金的概念和性质知,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分金属低,正确;B、铝钠合金若投入一定量的水中发生的反应为:2Na+2H2O====2NaOH+H2↑,2Al+2NaOH+2H2O====2NaAlO2+3H2↑,若完全溶解得无色溶液,则n(Al)≤n(Na),正确;C、铝钠合金投入到足量氯化铜溶液中,钠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可以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若n(Al)>n(Na),金属铝也可能会置换出金属铜,正确;D、根据金属钠和金属铝和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定量关系:2Al——3H2,2Na——H2知,等质量的金属钠和金属铝,则金属铝产生的氢气量多,放出的H2越多,则铝的质量分数越大,错误。

高一化学钠及其化合物试题

高一化学钠及其化合物试题

高一化学钠及其化合物试题1.下列关于镁和钠及其合金的比较结论正确的是()A.铝镁合金的硬度较大,钠钾合金的硬度较小B.因为钠的金属性比镁要强,所以钠的熔点比镁要高C.镁能置换硫酸铜中的铜,钠也能置换硫酸铜中的铜D.在空气中都能被点燃,生成的产物都是氧化物,无过氧化物【答案】A【解析】钠钾合金常温下呈液态,故A项正确;熔点与金属性的强弱无关,故B项错;由于钠可以与水反应,故钠不能置换出CuSO4溶液中的铜,C项错;钠在空气中点燃会生成Na2O2,D项错。

【考点】镁的提取及应用2.某白色固体钠盐95 g与足量盐酸反应,其阴离子全部参加反应,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22.4 L(标准状况),此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白色固体为纯净物B.白色固体为混合物C.白色固体中两物质的质量比可能为42∶53D.白色固体中两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答案】B、C【解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CO2,所以该钠盐可能全部是Na2CO3,可能全部是NaHCO3,也可能是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

n(CO2)=="1" mol,该钠盐的(平均)摩尔质量为M=="95" g·mol-1,介于Na2CO3(106 g·mol-1)和NaHCO3(84 g·mol-1)之间,所以该钠盐是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

设n(Na2CO3)=x,n(NaHCO3)=y,则有:n(CO2)=n(Na2CO3)+n(NaHCO3)=x+y=1 mol,x·106 g·mol-1+y·84 g·mol-1="95" g,解得:x=0.5 mol,y=0.5 mol,即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m(Na2CO3)∶m(NaHCO3)=(0.5 mol×106 g·mol-1)∶(0.5 mol×84 g·mol-1)= 53∶42,则m(NaHCO3)∶m(Na2CO3)=42∶53,C选项正确。

备战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的综合题试题含答案解析

备战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的综合题试题含答案解析

备战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的综合题试题含答案解析一、高中化学钠及其化合物1.某兴趣小组的学生根据Mg与CO2反应原理推测钠也能在CO2中燃烧,为了确定其产物并进行试验论证,某同学设计了下列装置进行试验(已知PdCl2能被CO还原为Pd),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装置2中应盛放__________溶液.(2)为了使反应随开随用,随关随停,上图方框内应选用_____装置(填上图字母代号).(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完好并装好药品后,在点燃酒精灯前,应先进行1装置的操作,待装置______(填数字编号)中出现_______________现象时,再点燃酒精灯.(4)①若装置6中有黑色沉淀(Pd)生成,装置4中残留固体(只有一种物质)加盐酸后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则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②若装置6中溶液无明显现象,装置4中残留固体(有两种物质)加盐酸后有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则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答案】饱和碳酸氢钠 C 5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2Na+2CO2Na2CO3+CO4Na+3CO22Na2CO3+C【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可知二氧化碳中可能含有HCl气体,所以应除去HCl,则装置B中盛放的溶液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答案为:饱和碳酸氢钠;(2)为了使反应随开随用,随关随停,上图方框内应选用C装置,因为C装置可以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起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作用;答案为:C;(3)因为该实验是验证二氧化碳与Na的反应,所以应排除空气中的氧气,所以先通入二氧化碳使5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再点燃酒精灯;答案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5;(4)①若装置6中有黑色沉淀(Pd)生成,装置4中残留固体(只有一种物质)加盐酸后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说明该固体是碳酸钠,则Na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CO和碳酸钠,化学方程式是2Na+2CO2Na2CO3+CO;答案为: 2Na+2CO2Na2CO3+CO;②若装置6中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无CO生成,装置4中残留固体(有两种物质)加盐酸后有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则一种固体为碳酸钠,另一种是C单质,化学方程式是4Na+3CO22Na2CO3+C。

核心素养测评(七)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核心素养测评(七)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核心素养测评(七)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仅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1·湖南衡阳一模)南朝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记载有鉴别消石(KNO 3)与朴消(Na 2SO 4)之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消石也”。

该鉴别方法利用的原理是( )A .受热升华B .颜色反应C .焰色试验D .丁达尔效应解析:C 含有钾元素的物质在火焰上灼烧,火焰呈现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该原理为焰色试验,C 正确。

2.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苏打可用于生产玻璃,也可用来除去物品表面的油污B .过氧化钠可用于食品、羽毛和织物等的漂白C .医用酒精、次氯酸钠等消毒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D .使用含有氯化钠的融雪剂会加快桥梁的腐蚀解析:D 常用于生产玻璃和除油污的是碳酸钠,A 错误;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因而具有漂白性,但不可用于漂白食品,B 错误;医用酒精使病毒的蛋白质变性而消毒,并非是将病毒氧化,C 错误;氯化钠溶液可以充当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使桥梁形成无数个微小的原电池,从而加速腐蚀,D 正确。

3.(2022·辽宁大连八中模拟)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足量氧气中在常温下充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一块钠失去电子多B .两块钠失去电子一样多C .第二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大D .两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一样大解析:B 金属钠失电子均变为+1价的阳离子,等质量的两块钠,失去电子的数目是一样的。

根据反应4Na +O 2===2Na 2O 可知,1 mol 金属钠完全反应得氧化钠的质量是31 g ,根据反应2Na +O 2=====△Na 2O 2可知,1 mol 金属钠完全反应得过氧化钠的质量是39 g ,等质量的两块钠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生成过氧化钠的质量大,即第一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大。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综合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综合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综合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高中化学钠及其化合物1.为测定某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假设仅含杂质氯化钠),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1)称量所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2)样品放在_________(仪器名)中灼烧,在_________(仪器名)中冷却;(3)实验中操作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4)灼烧后的样品若在空气中冷却,会造成实验结果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5)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已知该样品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0.800,则本次实验的相对误差为___________;(6)将灼烧后的样品加足量稀硫酸溶解,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毫升(按碳酸氢钠质量分数0.800计算)。

【答案】电子天平坩埚干燥器恒重偏大0.768-4%640【解析】【详解】(1)托盘天平不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精确称量固体质量的仪器是电子天平,故答案为:电子天平;(2)灼烧应放在坩埚中,灼烧后的样品放在空气中冷却,碳酸钠吸水,所以放在干燥器中冷却,故答案为:坩埚,干燥器;(3)反复灼烧至固体质量不再变化的实验操作叫恒重法,故答案为:恒重;(4)灼烧后的样品放在空气中冷却,碳酸钠吸水,会造成实验结果偏大,故答案为:偏大;(5)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2NaHCO3Na2CO3 + H2O + CO2↑计算,当168g NaHCO3分解时固体质量减少62g,现在减少3.000g - 2.150g =0.850g,所以NaHCO3的质量为2.303g,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2.303g0.7683.000g==,相对误差0.7680.800100%4%0.800-=⨯=-,故答案为:0.768,-4%;(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当168g NaHCO3参加反应时,产生CO244.8L = 44800mL,当3.000g×0.800=2.400g参加反应时生成CO2640mL,故答案为640。

2020高中化学 2.1 钠及其化合物综合训练(含解析)第一册

2020高中化学 2.1 钠及其化合物综合训练(含解析)第一册

综合训练1.下列关于金属钠的叙述错误的是()A.金属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B.钠元素只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C.实验室取用金属钠需要3种用品D.钠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NaCl的形式存在答案C解析金属钠在空气中会被氧化,由于钠的密度比煤油大,故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A正确;金属钠性质活泼,在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的钠存在,B正确;实验室取用金属钠时,需要用镊子夹取钠,用滤纸吸干煤油或液体石蜡,用小刀切割,用玻璃皿盛放,所以所需的用品至少有4种,C错误;钠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NaCl的形式存在,D正确.2.金属钠是一种活泼金属,除了具有金属的一般性质外,还具有自己的特性。

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钠是银白色金属,熔点低,硬度大B.钠放置在空气中,会迅速被氧化而生成淡黄色的氧化钠C.在氧气中加热时,金属钠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D.金属钠着火时可以用泡沫灭火器或用干燥的沙土灭火答案C解析A中,钠的硬度小,可用小刀切割;B中,放置在空气中,钠被缓慢氧化生成白色Na2O;D中,泡沫灭火器喷出的水、CO2会与过氧化钠反应,故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3.下列关于金属Na的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是()A. Na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不反应,所以Na不活泼B.Na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物是Na2OC.Na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大,熔点高D.Na应保存在煤油中答案D解析常温下Na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成Na2O,Na在空气中加热先熔化后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Na2O2,所以Na的熔点低;Na能用小刀切割,说明Na的硬度小.4.将一小块金属钠进行下列操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加到CuSO4溶液中,能发生两个氧化还原反应B.加到饱和石灰水中,会产生白色沉淀C.加到NaOH溶液中,不会发生化学反应D.加到液态CCl4中,会沉在液面之下答案B解析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 (OH)2↓+Na2SO4,A错误;饱和石灰水中的H2O减少,会有Ca(OH)析出,B正确;Na会与NaOH溶液中的H2O发生化学反应,C错误;2Na不溶于CCl4,比CCl4密度小,D错误。

2025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练习:钠及其重要化合物(含解析)

2025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练习:钠及其重要化合物(含解析)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一、单选题(共15题)1.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 2气体,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所得溶液中有关量一定变大的是A .c (H +)B .c (Na +)C .n (H 2O)D .n ()2.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与都具有强还原性B .和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最终产物不相同C .将足量的、和分别加入含有酚酞的水中,最终溶液均变为红色D .将少量和分别投入溶液中,均既有沉淀生成又有气体放出3.以NaCl 为原料,可制取Na 、Na 2O 2、NaOH 和Na 2CO 3等。

Na 2CO 3,可用侯氏制碱法制取,主要涉及如下反应:N 2(g)+3H 2(g)2NH 3(g) ΔH=-92.4kJ·mol -1NaCl+NH 3+CO 2+H 2O=NaHCO 3↓+NH 4Cl 2NaHCO 3Na 2CO 3+CO 2↑+H 2O在指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不能实现的是A .Na(s)Na 2O 2(s)B .Na 2O 2(s)Na 2CO 3(s)C .NaCl(aq)Cl 2(g)D .NaOH(aq)Al(OH)3(s)4.下列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电解熔融氯化钠制备金属钠B .用氯气制消毒液C .过氧化钠做供氧剂D .用NaHCO 3治疗胃酸过多5.“铷(Rb)原子钟”被誉为卫星的“心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金属铷的熔点高于钾B .的中子数为48C .和化学性质不同D .铷元素属于ⅠB 族6.纯碱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

下列有关Na 2CO 3的说法错误的是A .Na 2CO 3的溶解度比NaHCO 3小B .Na 2CO 3是生产玻璃的原料之一23CO -Na Na +2Na O 22Na O Na 2Na O 22Na O Na 22Na O 4CuSO A A †‡AA Δ2O (g)Δ−−−→2CO (g)−−−→电解−−−−→Al(s)−−−→8537Rb 8537Rb 8737RbC .Na 2CO 3属于离子晶体D .Na 2CO 3的焰色反应呈黄色7.下列关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是碱性氧化物B .能与发生反应C .可以作供氧剂D .能与发生反应8.向100mLNaOH 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 2气体,充分反应后,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 的盐酸,产生CO 2的体积与所加盐酸体积之间关系如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钠及其化合物检测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本草纲目》中“石碱”条目下写道:“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

”这里的“石碱”是指() A.KOH B.KAl(SO4)2C.KHCO3D.K2CO3解析:选D“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说明“石碱”为蒿蓼烧成的灰中的成分;“以原水淋汁”,说明“石碱”易溶于水;“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说明“石碱”能去油污、作发酵剂,排除KOH、KAl(SO4)2;且植物烧成的灰中的主要成分一般为碳酸盐,故“石碱”为K2CO3,D项符合题意。

2.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入下列溶液中,说法正确的是()A.放入饱和NaOH溶液中:有氢气放出,恢复至室温后溶液的pH增大B.放入稀CuSO4溶液中:有氢气放出,有紫红色铜析出C.放入MgCl2溶液中:有氢气放出,有白色沉淀生成D.放入NH4NO3溶液中: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解析:选C A项错误,饱和NaOH溶液中放入钠,钠与水反应消耗水且生成NaOH,恢复至室温会有部分NaOH晶体析出,同时生成氢气,由于溶液仍是饱和溶液,故溶液的pH不变;B项错误,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NaOH,NaOH与CuSO4反应会出现蓝色沉淀;C项正确,钠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与MgCl2反应生成Mg(OH)2白色沉淀;D项错误,钠与水反应放热,生成的NaOH与NH+4反应生成NH3·H2O,NH3·H2O部分分解产生的少量氨气会与氢气同时放出,故放出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3.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A.CO2气体使Na2O2固体变白,CO2气体被还原B.除去NaHCO3固体中的Na2CO3,可以将固体加热至恒重C.Na2O2吸收CO2产生O2,所以Na2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D.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解析:选C CO2与Na2O2固体反应生成白色固体Na2CO3,反应中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二氧化碳既没被氧化也没被还原,故A错误;Na2CO3的热稳定性强于NaHCO3,将NaHCO3和Na2CO3的混合固体加热至恒重,最终只剩Na2CO3固体,达不到实验目的,故B错误;Na2O2吸收CO2产生O2,所以Na2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故C正确;该离子方程式不满足电荷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 -+H2↑,故D错误。

4.下列事实及其解释不正确的是()A.钠保存在煤油中,是因为煤油不与钠发生反应,钠比煤油密度大,煤油可以使钠隔绝空气和水蒸气B.用洁净的玻璃管向包有Na2O2的脱脂棉吹气,脱脂棉燃烧,说明CO2、H2O与Na2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C.滴有酚酞的NaHCO3溶液呈浅红色,微热后红色加深,是因为NaHCO3分解生成了Na2CO3D.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产物是Na2CO3,原因是钠与氧气生成的Na2O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解析:选C NaHCO3在水溶液中微热不会分解,红色加深的原因是温度升高,水解程度增大。

5.某同学结合所学知识探究Na2O2与H2能否反应,设计装置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甲气密性的检查方法:直接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当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且高度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B.装置乙中盛放硅胶,目的是除去甲中挥发出来的少量水蒸气C.装置丙加热前,用试管在干燥管管口处收集气体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D.装置甲也可直接用于Cu与浓硫酸反应制取SO2解析:选C装置甲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先关闭K1,再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当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且高度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故A错误;甲装置为Zn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盐酸易挥发,则乙装置中应为碱石灰可除去HCl和水蒸气,故B错误;氢气具有可燃性,不纯时加热易发生爆炸,则加热试管前,应先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爆鸣声判断气体的纯度,故C正确;Cu与浓硫酸反应制取SO2要加热,故D错误。

6.(2020·武威月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焰色反应可以鉴别钠的化合物跟钾的化合物B.钾、钠等碱金属着火时,立即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则过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D.钠是一种还原性很强的金属,能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解析:选A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则可用焰色反应鉴别钠的化合物跟钾的化合物,A 正确;钾和钠都能够与水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氢气,且二者的燃烧产物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助燃物氧气,所以钾、钠等碱金属着火时,不能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应该用沙子覆盖灭火,B 错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除了生成氢氧化钠外,还生成氧气,不符合碱性氧化物的定义,C 错误;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然后生成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不会生成铜,D 错误。

7.为探究Na 2O 2与H 2O 的反应,进行了如图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2O 2+2H 2O===4NaOH +O 2↑B .实验③中MnO 2作H 2O 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C .综合实验①和③可以说明Na 2O 2与H 2O 反应有H 2O 2生成D .综合实验②和③可以说明使酚酞褪色的是O 2解析:选D Na 2O 2和H 2O 反应生成NaOH 和O 2,化学方程式为2Na 2O 2+2H 2O===4NaOH +O 2↑,故A 正确;2H 2O 2=====MnO 22H 2O +O 2↑,实验③中MnO 2作H 2O 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故B 正确;Na 2O 2和H 2O 反应生成H 2O 2和NaOH ,H 2O 2分解生成H 2O 和O 2,综合实验①和③可以说明Na 2O 2与H 2O 反应有H 2O 2生成,故C 正确;Na 2O 2、H 2O 2具有氧化性,可以使酚酞褪色,故D 错误。

8.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 .Na 2CO 3溶液(NaHCO 3),选用适量的NaOH 溶液B .NaHCO 3溶液(Na 2CO 3),应通入过量的CO 2气体C .Na 2O 2粉末(Na 2O),将混合物在氧气中加热D .Na 2CO 3溶液(Na 2SO 4),加入适量Ba(OH)2溶液,过滤解析:选D Na 2CO 3和Na 2SO 4均能与Ba(OH)2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

9.下列有关Na 2CO 3和NaHCO 3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向Na 2CO 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 2与原Na 2C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B .等质量的NaHCO 3和Na 2CO 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 2体积相同C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Na 2CO 3溶液的pH 小于NaHCO 3溶液D .向Na 2CO 3饱和溶液中通入CO 2,有NaHCO 3晶体析出解析:选D根据化学方程式Na2CO3+HCl===NaCl+NaHCO3,当碳酸钠和盐酸物质的量相等时,不会产生二氧化碳,A项错误;NaHCO3和Na2CO3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放出的CO2质量不相等,所以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不一样,B项错误;在Na2CO3溶液、NaHCO3溶液中,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均能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但是碳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大,所以碳酸钠的碱性强于碳酸氢钠,即Na2CO3溶液的pH大于NaHCO3溶液,C项错误;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会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常温下在相同的溶剂中,Na2CO3比NaHCO3易溶,所以会析出碳酸氢钠晶体,D项正确。

10.某同学为测定Na2CO3固体(含少量NaCl)的纯度,设计如下装置(含试剂)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必须在②③间添加吸收HCl的装置B.④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气体影响实验的准确度C.通入空气的作用是保证②中产生的气体完全转移到③中D.称取样品和③中产生的沉淀的质量即可求算Na2CO3固体的纯度解析:选A氢氧化钡足量,挥发出的HCl先被吸收,不会影响BaCO3沉淀的生成和测定,添加吸收HCl的装置不是必要操作,故A错误;碱石灰可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装置③中影响实验的准确度,故B正确;根据③中沉淀的质量计算碳酸钠的纯度,故需要通入空气,保证②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完全转移到③中被充分吸收,减小实验误差,故C正确;③中产生的沉淀为碳酸钡,根据③中碳酸钡的质量可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可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结合称取样品的质量即可求算碳酸钠固体的纯度,故D正确。

11.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A和B两份,每份10 mL,分别向A、B中通入不等量的CO2,再继续向两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的盐酸,标准状况下产生的CO2气体体积与所加的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B.A曲线表明原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是Na2CO3和NaHCO3 C.B曲线中当消耗盐酸0<V(盐酸)<25 mL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OH-+H+===H2O、H++CO2-3===HCO-3D.B曲线表明原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加盐酸后产生CO2气体体积(标准状况)的最大值为112 mL解析:选D根据图像可知,当加入75 mL盐酸时,CO2的生成量不再发生变化,所以生成的氯化钠为0.007 5 mol,根据原子守恒可知,A和B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0.007 5 mol,浓度是0.75 mol·L-1,A不正确;由于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即碳酸钠首先与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然后碳酸氢钠再与盐酸反应生成CO2,所以根据图像可知A 曲线表示的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而B曲线表示的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B、C不正确;B曲线中NaHCO3和HCl反应生成CO2所消耗的盐酸是50 mL,所以生成的CO2是0.005 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112 mL,D正确。

二、综合题12.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制取Na2O2。

查阅资料可知,钠与空气在453~473 K之间可生成Na2O,迅速提高温度到573~673 K之间可生成Na2O2,若温度提高到733~873 K之间Na2O2可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