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油漆调色技巧资料汇总

合集下载

乳胶漆调颜色方法

乳胶漆调颜色方法

乳胶漆调颜色方法乳胶漆是一种常见的室内涂料,其颜色丰富、质地柔软,覆盖力强,具有防水、防潮、耐腐蚀等优良性能。

有时我们在使用乳胶漆时可能会对颜色有一些特殊要求,这时就需要进行调色。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乳胶漆调色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利用这种优秀的涂料。

一、使用配色系统调色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按照特定的色号来调配乳胶漆的颜色,这就需要使用专门的配色系统。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配色系统有RAL色卡、Pantone色卡和NCS色卡等。

以RAL色卡为例,我们可以通过参照色卡上的色号,将相应的颜色调配出来。

这种方法简单直接,精准度高,非常适合需要按照标准色号来调色的场合。

二、混色法调色混色法是一种常见的调色方法,它适用于需要对乳胶漆进行简单的颜色调配。

我们需要准备好各种基本颜色的乳胶漆,比如红、黄、蓝、黑、白等颜色。

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将这些颜色混合在一起,直到得到需要的颜色为止。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只要掌握好颜色的混合比例,就可以调配出各种理想的颜色。

三、色浆调色色浆是一种颜料的浓缩液,我们可以通过向白色乳胶漆中添加适量的色浆来使其呈现出我们需要的颜色。

色浆的优点是色彩浓郁、稳定性强,可以调配出很多种颜色。

在使用色浆调色时,首先要选择适合的色浆颜色,然后按照一定的配方将色浆加入到白色乳胶漆中,搅拌均匀即可。

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色彩基础知识和经验,但一旦掌握,会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四、灰度调色法有时候我们需要调配出一些明度较高或者较暗的颜色,这时可以使用灰度调色法。

在这种方法中,我们需要调配出几种不同浓淡的灰色调,然后再将适量的所需颜色加入进去,用来改变灰色的浓淡程度,从而得到所需要的颜色。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一些需要调配出轻盈、柔和的颜色的场合。

五、色相调色法色相调色法是指在改变颜色的保持其色调的一致性。

这种方法需要根据所需颜色的色相特点来调配,比如橙色偏红,青色偏绿,紫色偏蓝等。

通过调整各种颜色的比例来达到色相调节的目的。

涂料调色基本知识

涂料调色基本知识

涂料调色基本知识。

可看看哦。

上传时间:2011-12-4 14:21:51 来源:装酷网网友评论0条1. 色彩的形成在客观世界上,任何一个能为我们的眼睛所看见的物体,其表面色彩的形成均取决于三个方面:即有一定的光源的照射;物体本身能反射一定的色光;环境与空间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2.1光源色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称为光源色。

光源色是影响、决定物体色彩的重要因素。

太阳光是最重要的自然光源,它普照大地,使整个世界姹嫣红、五彩缤纷。

当光线随时间的推移以及天气发生变化时,都会直接影响物象的色彩。

除了太阳光之外,不有其他各种光源,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灯光,它是人工光源,比阳光弱得多,而且所含的可见光比例也和阳光不同。

一般白炽灯发出的光常偏红、黄色光,而日光灯发出的光则偏白光。

2.2物体的固有色在同样的阳光照耀下,红色的花、绿色的叶,各种物体都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这是因为物体对可见光所作的不同反射的结果。

各种不同质的物体,对照射其表面的光线,有吸收一部分、反射一部分的选择功能,能反映出来的那部分光线进入我们的视觉器官,使我们看到该体本身的色彩,称为和物体的固有色。

2.3环境色环境色或称条件色,指物体在不同光源与环境下所呈现的色彩变化。

我们所描绘的物体总是处在某种具体环境之中,随着光源以及具体环境的变化,都会使物体的固有色受到一定的影响。

将白色的正文体放置于红色、黄色与蓝色的衬布上,便可以看到物体的固有色白色明显受到衬布色彩的影响而呈红、黄、蓝等色成分,光线愈强,影响愈大。

2、色彩三属性(三要素)白色光照到某些物体后,被选择性的吸收,其余部分经反射或和透过时,人的视觉即感知物体的颜色,并根据物体对不同光波的吸收程度,而产生千差万别的颜色,这种产生的颜色以何种性质来识别?一般对颜色的区别先以红、黄、绿等色相的差别来区分,再以明暗来区分,如相同经色的明红色或暗红色,以明度之尺度将颜色区别如鲜红、三蜀红等。

油漆调色知识集锦

油漆调色知识集锦

油漆调色的基本知识油漆调色方法世界汽车漆颜色有几万种,而且同一品种涂料,不同批次存在色差,使用年限不同,也会与原漆产生色差。

因此,在多数情况下,包括进口在内所提的调色参考配方,不可能很准确,必须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微调,甚至没有参考配方,需要调漆员研究样板颜色,确定调漆方案。

第一部分:调漆中心设备和资料1、调漆机:一台安装有50—100个搅拌机,因色母使用之前,必须搅拌均匀。

2、色卡:由我厂提供的国内外汽车颜色参考资料。

3、光盘:有我厂提供的汇集色卡的参考配方,在电脑中输入配方号,能快速简易的找到所需方并为您计算出每一色母使用量。

4、电子秤:感量不大于0.1g。

第二部分:调色原则两种色调以上不同色调的颜色混合,都会产生一个新色调,例如黄色加蓝色得到绿色,红色加黄色得到橙色,蓝色加红色得到紫色,涂料的调色相当于颜色的减法过程,拿到一块欲配制的标准色板,首先要分清哪种色母为主,哪些为副色,判断出他们之间关系如何。

在2K彩色漆中加入不同白色漆,就可以得到饱和度不同色彩,即深浅不同,如1K漆中加入银粉一样,一般情况主色确定后,先调漆深浅,后调色相。

在彩色漆中加入不同量的黑漆,就可以得到明度不同的颜色,如果将副色加到一起或者使用多种色调不同颜色配色,也会降低颜色的彩度,色彩变得晦暗,明度降低。

第三部分:调色步骤1、色号查询:大多数汽车都有相关颜色(即原厂色号),附在某个特定部位。

2、表面准备:日常工作中,我们所使用的配色标板来自车身部位,如油箱盖,但其表面有许多污物,要影响颜色比较效果,配色首先要对其表面进行清洁处理,以免与车身有颜色差异。

3、色卡对比:如果无法找到原厂色号,那么可以利用我司提色卡,从色相明度和彩度3个方面进行比对,挑选出相接近颜即可得出相对配方,记下配方号。

4、查询配方:从我厂提供的电脑软件中找到配方,并通过杨算出个色母添加量。

5、比对色板:将添加并搅拌均匀的漆,与调配的标准色板进行对比,依然从色相、明度和饱和度3个方面对比,要注意正侧面,对比方法,有如下几种:A、比较法:调漆棒与车身直接对比。

油漆配色知识点

油漆配色知识点

油漆配色知识点油漆是一种常见的涂料材料,广泛用于家居装修和建筑工程中。

正确的油漆配色可以为房间或建筑物带来美观和和谐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油漆配色的基本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选择和搭配油漆颜色。

1.了解颜色理论颜色理论是理解油漆配色的基础。

根据颜色理论,颜色可以分为三个主要属性:色相、亮度和饱和度。

色相是颜色的基本类型,如红色、黄色和蓝色。

亮度表示颜色的明暗程度,而饱和度表示颜色的纯度或深浅程度。

了解这些属性将有助于您理解不同颜色之间的关系和搭配方式。

2.选择主色调在油漆配色中,通常选择一个主色调作为基准。

主色调可以根据个人喜好、空间用途和装饰风格进行选择。

常见的主色调包括中性色如白色、灰色和米色,以及各种明亮和鲜艳的颜色如红色、黄色和蓝色。

选择主色调时,要考虑与家具、地板和其他装饰元素的搭配,以确保整体效果和谐统一。

3.考虑色彩比例在进行油漆配色时,色彩比例非常重要。

不同的颜色比例可以营造不同的氛围和效果。

一般来说,主色调应占整体颜色的60%到70%,而辅助色调则占30%到40%。

辅助色调可以是与主色调相近或对比的颜色,用来增加房间或建筑物的视觉层次和亮点。

良好的色彩比例可以使空间更加和谐和吸引人。

4.运用色轮色轮是一种用来帮助配色的工具,可以帮助您找到和选择合适的颜色组合。

色轮通常以三原色(红、黄、蓝)为基础,通过混合和调和得到其他颜色。

根据色轮,相邻的颜色搭配会产生和谐的效果,而对比的颜色搭配则会创造出明亮和引人注目的效果。

运用色轮可以帮助您更好地选择和搭配油漆颜色。

5.考虑空间用途在进行油漆配色时,要考虑空间的用途和功能。

不同的空间需要不同的配色方案。

例如,卧室通常需要温暖和舒适的氛围,可以选择柔和和浅色调的油漆颜色。

而厨房和餐厅则可以选择明亮和鲜艳的颜色,以增加活力和食欲。

考虑空间用途可以使油漆配色更符合实际需求。

6.进行实地测试最后,进行实地测试是选择和搭配油漆颜色的重要步骤。

在购买油漆前,可以先购买一些样品颜料并在墙壁或纸板上进行测试。

涂料调色技巧大全

涂料调色技巧大全

涂料调色技巧大全
1.了解颜色基础知识。

混合原色可以得到新的颜色。

在绘画中,主要的颜色是红、黄、蓝,他们合在一起会获得黑色或棕色。

在印刷工业,主要颜色是(CMYK)青(cyan)、品红(magenta)、黄(yellow)和黑(black),也被称为四原色,只有这些基本颜色都有了之后才能调制出更多的颜色。

2.颜料的稠度。

根据颜料的稠度不同,混合后的颜色也会有所不同。

通常来说,稠度低的颜料容易更好的混合,而且用量较少。

3.混合顺序。

将颜料倒进盘子或容器后,并不是立刻开始混合,应该按照先混合细节,再将颜色调节到最终颜色这种方式来混合颜料。

4.颜料的浓度。

在实践中,颜料混合时浓度通常会有差异。

通常,深色的颜色使用较少的数量,轻色将需要更多的白色。

5.使用灰色调节颜色。

如果颜色太浓,可以添加少量灰色来降低颜色浓度。

6.颜色的过渡。

尝试混合颜料时,应该将两种相邻的颜色放在一起以制造过渡效果。

7.小心使用黑色。

黑色是一种颜色,但太多使用会使颜色过于浓重,应该避免使用黑色
调节颜色。

8.开始时添加少量颜料。

在混合调色时,应该开始使用少量颜料,并根据需要逐渐加入更多的
颜料。

9.记录混合比例。

要记录下每种颜料的混合比例,以便在以后可以重新制作相同的颜色。

10.混合颜色范围。

试着使用几种颜色混合来扩大颜色范围,并尝试混合几种不同的颜色,以获得所需的扰动和光泽效果。

涂料调色配方

涂料调色配方

涂料调色配方涂料调色配方是指根据不同的颜色需求,将基础颜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调配而成的涂料配方。

涂料调色配方的制定是为了满足用户对颜色的个性化需求,使涂料在应用过程中能够达到理想的色彩效果。

本文将从涂料调色配方的原理、常用的调色方法以及调色配方的制定步骤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涂料调色配方的原理涂料调色配方的原理是基于颜色的加法混合原理。

颜色的加法混合是指将不同颜色的光线叠加在一起,形成新的颜色。

在涂料调色过程中,借鉴了颜色的加法混合原理,通过混合不同颜色的基础颜料,达到所需的最终颜色效果。

二、常用的调色方法1. 直接调色法:直接调色法是指根据经验和观察,直接在白色基础涂料中加入少量的颜料进行调色。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需要调配少量涂料的情况。

2. 试配法:试配法是通过不断试验和调整颜料的配比比例,逐渐接近所需颜色。

首先根据所需颜色的RGB数值,选择相应的基础颜料,并按比例混合,然后进行试涂和调整,直至达到理想的颜色效果。

3. 工程配色法:工程配色法是根据客户提供的样品或色卡,通过色彩分光光度计和计算机色谱仪等仪器,测定样品的颜色数值,然后根据颜色数值选择相应的基础颜料,并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配色计算,得出最终的调色配方。

三、调色配方的制定步骤1. 确定所需颜色:根据用户的需求确定所需的最终颜色效果。

2. 选择基础颜料:根据所需颜色的色彩特征,选择相应的基础颜料。

基础颜料一般包括颜料浓缩体、颜料分散体等。

3. 确定配比比例:根据所选基础颜料的特性和色彩效果,确定各基础颜料的配比比例。

配比比例的确定需要考虑颜料的浓度、透明度、色相等因素。

4. 进行试配:按照确定的配比比例,将基础颜料进行混合调配,得到试配样品。

然后进行试涂,观察样品的色彩效果,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直至达到理想的颜色效果。

5. 制定调色配方:根据最终确定的配比比例,制定调色配方。

调色配方一般包括基础颜料的配比比例、稀释剂的使用量等信息。

6. 生产批量涂料:根据调色配方,按照一定比例将基础颜料和稀释剂进行混合,生产批量涂料。

油漆调色配方口诀

油漆调色配方口诀

油漆调色配方口诀
1.基础色调配:深浅明暗接近。

这句口诀的意思是基础调配时,颜色的深浅明暗要与原色接近。

这样
可以保持调配后的颜色与原色的相似度高,不会出现明显的色差。

2.黄色配调红蓝亮,红蓝亮蓝草绿。

这句口诀是指在调配黄色时,需要加入红色和蓝色来调整亮度,而红
色和蓝色的调配又需要参考蓝草绿色。

这样可以得到更接近黄色的调配颜色。

3.绿色调配补红黄,增白黄黑增青蓝。

这句口诀是指在调配绿色时,需要加入红色和黄色来补充颜色,提高
鲜艳度。

而增白时,需要加入黄色和黑色来调整明暗度,并增加青蓝色来
增加颜色的透明感。

4.蓝色调配少加红,增白先红后黄红。

这句口诀是指在调配蓝色时,需要少量加入红色来调整颜色的冷暖度。

而在增白时,先加入红色再加入黄色红色,这样可以使调配的颜色更加晶
莹剔透。

5.红色调配活用黄,增白黄红与红黄。

这句口诀是指在调配红色时,需要活用黄色来提亮饱和度。

在增白时,需要加入黄色和红色,并根据需要加入红黄色来调整调配的颜色。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口诀只是提供了一些调配油漆时的常用经验,实
际调色时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并结合色彩理论和实验来确定最
佳的配方。

此外,还可以通过使用色卡等工具来辅助调色,避免出现色差。

同时,不同品牌和不同颜色的油漆调配配方也有所不同,可以进一步参考产品说
明书和经验数据来进行调配。

油漆的调色方法及技巧

油漆的调色方法及技巧

油漆的调色方法及技巧
油漆的调色方法和技巧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材料进行选择。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油漆调色方法和技巧:
1. 颜色调和:将不同颜色的油漆混合在一起,调出所需的新颜色。

可以使用调色板、容器或者直接在绘画面板上混合颜色。

可以逐渐添加颜色来达到所需的深浅和明暗效果。

2. 研磨颜色:将颜色粉末与稀释剂混合,制成研磨颜料。

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颜色的浓淡和偏好。

3. 梯度混合:在画布上使用不同深浅的色彩,通过渐变的方式实现颜色的混合效果。

可以使用毛笔或调色刷来实现柔和的过渡。

4. 薄涂和厚涂:对于需要更深、更丰富的颜色效果的区域,可以使用厚涂的方法来加重色彩。

对于需要更明亮、透明的颜色效果的区域,可以使用薄涂的方法来展现细节和光感。

5. 干湿相容:油漆的干湿相容性决定了颜色的混合效果。

湿漆与湿漆相混合会得到更均匀的颜色,干漆与湿漆相混合则会得到更明亮和纯净的颜色。

6. 实验和尝试:在调色过程中,可以尝试不同的颜色搭配和比例,通过试验来
找到最符合自己需求的颜色效果。

也可以借助调色板或者调色软件来更准确地预估颜色的混合结果。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油漆调色方法和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不同的艺术家和环境下,还会有更多的个性化调色方法和技巧,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风格和需求进行探索和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涂料油漆调色技巧资料汇总(1)调色时需小心谨慎,一般先试小样,初步求得应配色涂料的数量,然后根据小样结果再配制大样。

先在小容器中将副色和次色分别调好。

(2)先加入主色(在配色中用量大、着色力小的颜色),再将染色力大的深色(或配色)慢慢地间断地加入,并不断搅拌,随时观察颜色的变化。

(3)“由浅入深”,尤其是加入着色力强的颜料时,切忌过量。

(4)在配色时,涂料和干燥后的涂膜颜色会存在细微的差异。

各种涂料颜色在湿膜时一般较浅,当涂料干燥后,颜色加深。

因此,如果来样是干样板,则配色漆需等干燥后再进行测色比较;如果来样是湿样板,就可以把样品滴一滴在配色漆中,观察两种颜色是否相同。

(5)事先应了解原色在复色漆中的漂浮程度以及漆料的变化情况,特别是氨基涂料和过氯乙烯涂料,需更加注意。

(6)调配复色涂料时,要选择性质相同的涂料相互调配,溶剂系统也应互溶,否则由于涂料的混溶性不好,会影响质量,甚至发生分层、析出或胶化现象,无法使用。

(7)由于颜色常带有各种不同的色头,如果配正绿时,一般采用带绿头的黄与带黄头的蓝;配紫红时,应采用带红头的蓝与带蓝头的红;配橙色时,应采用带黄头的红与带红头的黄。

(8)要注意在调配颜色过程中,还要添加的哪些辅助材料,如催干剂、固化剂、稀释剂等的颜色,以免影响色泽。

(9)在调配灰色、绿色等复色漆时,由于多种颜料的配制,颜料的密度、吸油量不同,很可能发生“浮色”“发花”等现象,这时可酌情加入微量的表面活性剂或流平剂、防浮色剂来解决。

如常加入0.1%的硅油来防治,国外公司生产的各种表面活性剂,需分清用在何种溶剂体系,加入量一般在0.1%~1%。

(10)利用色漆漆膜稍有透明的特点,选用适宜的底色可使面漆的颜色比原涂料的色彩更加鲜明,这是根据自然光反射吸收的原理,底色与原色叠加后产生的一种颜色,涂料工程称之为“透色”。

一.物体的颜色物体的颜色是人的视觉器官接受物体反射光后在大脑的一种反映。

没有光线的地方物体是没有颜色的。

物体的色取决于物体对各种波长光线的吸收、反射和透视能力。

物体分消色物体和有色物体。

1、消色物体的色消色物体指黑、白、灰色物体,它对照明光线具有非选择性吸收的特性,即光线照射到消色物体上时,被吸收的入射光中的各种波长的色光是等量的;被反射或透射的光线,其光谱成分也与入射光的光谱成分相同。

当白光照射到消色物体上时,反光率在前75%以上,即呈白色;反光率在10%以下,即呈黑色;反光率介于两者之间,就呈深浅不同的灰色。

2、有色物体的色有色物体对照明光线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即光线照射到有色物体上时,入射光中被吸收的各种波长的色光是不等量的,有的被多吸收,有的被少吸收。

白光照射到有色物体上,其反射或透射的光线与入射光线相比,不仅亮度有所减弱,光谱成分也改变了,因而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颜色。

3、光源的光谱成分对物体颜色的影响当有色光照射到消色物体时,物体反射光颜色与入射光颜色相同。

两种以上有色光同时照射到消色物体上时,物体颜色呈加色法效应。

如红光和绿光同时照射白色物体,该物体就呈黄色。

当有色光照射到有色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呈减色法效应。

反正如黄色物体在品红光照射下呈现红色,在青色光照射下呈现绿色,在蓝色光照射下呈现灰色或黑色。

4、物体的色与光的关系不发光色(non-self-luminous colour)物体经由光照才产生的色彩,为不发光色,例如色票、涂料、织品等的色彩。

在色彩构成中,要对有明显差异、变化过分的色彩画面进行调整,增强同一因素,使之处于协调优美的整体之中。

差别太小的色彩画面,感觉贫乏,不够生动,可通过增强对比因素的方法达到调和,实现丰富多彩又统一协调的配色效果。

色彩调和的基本法则是: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

实现色彩调和的基本方法有统领法、加强法、渐变法、往复法、透叠法、隔离法等。

(1)统领法调和主色调是画面色彩的主导。

画面同时存在几个主要色块时,必须设法确立以其中一种颜色为主,去统领画面的色彩关系。

缺乏主色调的画面是谈不上和谐的。

例如一幅由油菜花、天空、远树组成的初春画面;加大油菜花在画面上所占的面积,使油菜花的金黄色构成画面的主色调,从而渲染出一种令人喜悦的初春景象;较小面积的蓝天,与金黄色的油菜花形成对比,鲜艳而明快;而几棵田边树木的绿色,在天蓝与金黄之间形成过渡,产生和谐、舒适的质感。

(2)加强法调和如果画面中的形象模糊、对比太弱,可通过增强各色间的明度对比或彩度对比,使两色一深一浅或一鲜一灰,这样色彩关系清晰和醒目起来,达到了对比的调和效果。

如果色相对比过分强烈,可以通过加强或降低明度或彩度来实现色彩的调和,通过增加黑、白、灰等无彩色,来提高或降低各色的明度、弱化其彩度、中和配色中色调的强刺激,促成各色和睦相处。

(3)渐变法调和使色调、明度或彩度通过有一定规律的次序排列所产生的色彩调和称为渐变法调和。

有次序的色彩容易调和。

如果两色对比强烈,可采用等色阶过渡的办法,在两色多多色之间增加一些过渡色层次,使相互对比的色彩有序的渐变,从而达到画面悦目、和谐的目的。

渐变法调和能够表现出有条理、有节奏、有组织的意韵,形成连续的、运动的、美妙的色彩整体。

在黑与白中间增加几个明度渐变的灰度层次;在鲜红与浊红中间排列几个彩度渐变中间色;在黄与蓝中间配置色调渐变的蓝绿、绿、绿蓝等,这样都能使得彼此孤立、排斥的色彩呈现出柔和含蓄的视觉效果,使明度渐变和纯度渐变效果更为柔和,具有丰富的层次感。

色调、明度、彩度的不同组合渐变可以产生出复杂的色彩效果,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度。

(4)往复法调和交响乐中主旋律的反复出现,可引起回荡的音韵美感。

假如有一组色彩,色彩饱和度都比较高,或者互为补色,对比效果过分强烈,会使人产生不适感。

这时,也可采用往复法,将原来配色组合不理想的几个色彩,通过多次循环重复,画面就会有次序的缓和下来,产生韵律感,构成回荡、次序、调和的视觉美感。

(5)混合法调和当对比较为强烈的两种色彩组合在一起而产生十分不协调时,可以在两色中加入少许对方的颜色,形成互混。

从而得到既有统一又有差别的协调效果。

由于两色中都包含了对方的颜色属性因素,色调上也就互为相关起来,形成和谐的色彩。

例如对于令人讨厌的红配蓝,可以在红色中加入少许蓝色使之变成带紫味的红,在蓝色中加入少许红色使之变成带有紫味的蓝,这样的混合调和会使互为对立的红、蓝两色十分和谐。

(6)分割法调和在对比强烈的两色中间,或者在过分类似的两色中间,有意用第三色将它们分割开来,可起到消弱或加强对比的作用,从而形成连贯画面整体的调和效果。

这种方法通常应用在相互排斥的强对比色彩中,可在其中加入黑、白、灰、绿、紫、金、银等中性的第三色作为分割色,通过勾边、衬底等方法,避免双方冲突,求得画面的和谐效果。

分割色是不协调各色间沟通的桥梁。

如红与绿并列,既刺激又强烈,中间若勾以黑边,就仿佛把两种颜色间隔了距离,起到了缓冲的作用。

用分割法调和画面,不需要改变原有画面颜色的色调、明度、彩度之间的任何色彩关系,就可以协调画面,在保持原画面色彩的明亮、艳丽和强烈的刺激感觉的同时,达到了预期的调和效果。

(7)形态调整法调和调整色彩的形态可以改变色彩的对比度,达到色彩调和的目的。

例如,有相同面积的两块色彩,把其中一块的面积缩小,在面积上形成悬殊的差别,或者增大两块色彩间的距离,或者将聚集的形态改变为分散形态,或者将块面性质的形态改变为点、线、小块面等等都可以消弱色彩间的对比度,起到调和的作用。

视觉细胞视网膜上有两种感光细胞:锥状细胞和杆状细胞。

视网膜杆状:对光线高度敏感,感觉有关明暗及清晰度的信息。

圆锥状晶体:对色彩高度敏感,感觉有关色彩的信息。

感光色素有四种感动光色素,三种在锥状细胞上,一种在杆状细胞上。

所有感光色素均具有视蛋白及发色体,不同的视蛋白具有不同的光谱吸收率。

视紫红质(rhodpsin):杆状细胞的视色素,含有暗视白(scotopsin)及维生素A醛(retinene1),使人具有暗适应的视觉能力。

视紫质(iodopsin):锥状细胞的视色素,含有明视白(photopsin)及维生素A醛(retinene1),使人具有明适应的视觉能力。

三种锥状细胞:ρ?, r?, β?ρ细胞或R细胞:最高感度点在红(橙)色区564nm处r细胞或G细胞:最高感度点在绿色区534nm处β细胞或B细胞:最高感度点在蓝色区420nm处杆状细胞:最高感度点在绿色区约500nm处在视网膜上三种锥状细胞数量比例约为40:20:1色盲红色盲(Protanopia):缺?锥状细胞,看红色变暗绿色盲(Deuteranopia):缺?锥状细胞蓝黄色盲(Tritanopia):缺?锥状细胞,保持一般明暗色感锥状细胞单色型色觉(Cone monochromatism):缺?及?锥状细胞或具三锥状细胞,但无色差讯息杆状细胞单色型色觉(Rod monochromatism):缺三锥状细胞红色弱(Protanomaly):?锥状细胞感色区位移偏向?锥状细胞区绿色弱(Duteranomaly):?锥状细胞感色区位移偏向?锥状细胞区蓝黄色弱(Tritanomaly):?锥状细胞感色区位移偏向?锥状细胞区二、颜色的对比与调和1、色彩的对比:世界上没有完全独立的色彩,色彩因对比而存在。

一个没有色彩对比的世界将是一个混浊的世界,物体的形状、位置也将无从分辨。

色彩对比是指两个以上的颜色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内相互比较时,在视觉上产生的差异,而对比双方相互之间的关系就称为色彩的对比关系。

2、同时对比:同时对比是指在同一空间、同一时间看到的彩色对比现象。

同时对比往往使相邻比较的两色互为加强或改变该色原来的色调。

在对比时,两色彩对应的各属性间都分别出现在相反倾向上加强刺激强度的现象,也就是说,当色相的颜色配制在一起时,使每一颜色的色调向另一颜色的互补色方向变化。

例如将几块同样大小的灰色纸片分别置于不同颜色的背景上时,在绿色背景下灰色带有红色感觉,而在黄色背景上则带有蓝色感觉。

每一颜色都在其周围诱导出其互补色,如果两种颜色是互补色,则彼此加强饱和度,使对比变得极为强烈,如绿叶中的红花显得更红。

明度不同的色彩一起配置时,明者更明,暗者显得更暗。

饱和度不同的两个色彩一起配置时,原来饱和度高的显得更鲜艳,原来饱和度低的显得更混浊。

3、连续对比:连续对比是先看某种颜色,然后又看第二种颜色时产生对比的现象。

连续对比最显著的特征是对比双方具有颜色的不稳定性。

连续对比与同时对比的区别是时间条件的不同:同时对比是在同一时间内进行的对比,而连续对比则是时间运动的过程中进行的颜色间的对比。

不同的色彩配置在一起时并不总会产生连续对比的效果,有时还会适得其反,会产生所谓“近朱则赤,近墨则黑”的现象,这称为色彩同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