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练习题(20200514095844)
《草船借箭》读写练习题及答案

《草船借箭》读写练习题一、课内阅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
”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
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
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
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
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1.画线的句子从哪些方面描写人物?有什么作用?2.“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是为了;“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是为了;“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是为了;也为了。
3.在这个片段中,诸葛亮的神秘妙算表现在。
A.他识天文,知道啥时候有大雾。
B.他知道曹操谨慎多疑,看不清虚实,不会派士兵出来,只会让士兵射箭。
C.他知道船怎么布置,怎么开,士兵怎么做,才能借到十万支箭。
D.他想让周瑜看看他的才干。
E.他知道草船轻,顺急流而下,行驶很快,曹军的船追不上。
4.概括这个片段的大意。
二、课外阅读。
有一次,姥爷家里一盆吊兰叶子几乎都黄了。
姥姥说:“这花快死了,扔了吧!”姥爷说:“别急着扔,我看看是什么原因,说不定还能救过来呢。
”“你别吹牛了,这花眼看就不行了,你也能救活?”姥姥不服气地说。
姥爷把花搬进屋里左看右看,又小心地把花从土里拔了出来,看到根上有几只白色的小虫子。
姥爷恍然大悟地说:“原来是虫子搞的鬼,它们爬进花根,把花的营养一点儿一点儿地吃掉了,所以花才变成这模样了。
草船借箭 同步练习(含答案)

草船借箭同步练习(含答案)5.草船借箭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含答案一、填空题1.看拼音写词语:dùjìjūn shìwěi tuōzhào bàn yùjìbùzh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jǐn jí____________jūn lìnɡzhuànɡ____________ chénɡfát àn tīnɡsīzì(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diào dùshuǐzhài nàhǎn shén jīmiào suàn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在横线上填上“ABAB式”的词语,把句子补充完整。
(1)周瑜让鲁肃去诸葛亮那里去________,看诸葛亮怎么打算。
(2)这件事我一个人很难决定,想和你________。
(3)你的书桌太乱了,快________。
(4)这次竞赛你是否参加,一定要好好________,明天告诉我你的决定。
3.请把带“然”的词和后面的解释连起来,再选词填空。
当然真的如此____________ 竟然已经这样仍然照旧不变____________ 既然必定如此果然应该如此____________ 必然出乎意料(1)诸葛亮说:“(______)就要交战,十天造好,(______)误了大事。
草船借箭练习题

2、“援”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丞”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你最喜欢哪一部名著�写出你喜欢的原因。(6 分)
9.在文中找出一对近义词和一对反义词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 �——� � � �——� � 10.请将文中画 的句子改为反问句,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1.结合本文段�诸葛亮神机妙算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1〉对周瑜的险恶用心了然于胸。但他不动声色�出人意料地提出只要三天�并按周瑜意愿立下军令状。 2〉他算到了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 3〉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4〉他也算好了人�知道鲁肃忠厚守信�特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提借船之事� 知道曹操谨慎多疑�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兵�因而大张旗鼓�雾夜佯攻曹营� 5〉他甚至算到了周瑜取箭后必然疑惑�但绝不会直问原因�所以请鲁肃同船取箭�做个见证�回去好
1.“督”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甘”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 2.把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划掉。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4.周瑜为什么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
5.文中写到“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周瑜高兴是因为�
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很高兴�是因为
瑜
。
6.请发挥你的想象力�诸葛亮在跟周瑜立下军令状之前�到底想过些什么�
3.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照应。
4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 1〉对周瑜的险恶用心了然于胸。但他不动声色�出人意料地提出只要三天�并按周瑜意愿立下军令状。 2〉他算到了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 3〉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4〉他也算好了人�知道鲁肃忠厚守信�特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提借船之事�知道 曹操谨慎多疑�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兵�因而大张旗鼓�雾夜佯攻曹营� 5〉他甚至算到了周瑜取箭后必然疑惑�但绝不会直问原因�所以请鲁肃同船取箭�做个见证�回去好向周 瑜讲述取箭经过。 或: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 1.算好天气� 2.算好受箭方法� 3.算好鲁肃� 4.算好周瑜� 5.算好曹操�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4 草船借箭》习题(4)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4 草船借箭》习题(4)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与“箭”意思相近的是– A. 枪 B. 刀 C. 弓 D. 弹2.“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得人心者得天下 B. 只有竞争才能进步– C. 不进则退是成功之道 D. 即使倒退也要继续3.以下词语中,词语解释正确的是– A. 厚A.肉厚的意思)\t– B. 钢(A.金属名称)\t– C. 竹(A.蛇类动物)\t– D. 秤砣(A.种类繁多)4.下列词语中,词语含义相同的是– A. 射竹板 B. 扒竹板 C. 拔竹板 D. 搂竹板二、判断正误1.荆州之行,还是走水路进城的。
( )2.周郎的计策就是“草船借箭”。
( )3.周瑜对夷陵并不了解。
)4.周瑜和诸葛亮是同名人物。
( )三、填空题1.荆州即现在的__江苏_川2.周瑜利用查,通过划电小说,向江中投入了人形脑。
整个的注意是____自己兵力。
3.句子填空:__逆__水行舟,不进则退。
四、简答题1.描述一下“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你觉得周瑜通过“草船借箭”这个计策解决了什么问题?他的这个计策有何特点?五、作答题阅读下面课文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使孙权心悦诚服”,他怎么做到的?六、连线题根据题目中的名称,连接合适的内容。
1.周瑜2.诸葛亮3.孙权4.诸葛亮5.周瑜A. 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B. 东吴的主要城市C. 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D. 三国时期的东吴武将E. 诸葛亮和周瑜,他们是同一名人物总结通过以上的习题,我们对《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朎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并在做题过程中加深对关键知识点的把握。
(完整版)草船借箭练习题答案

《草船借箭》练习题答案一、依据课文填空。
1.草船借箭的因由是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华,内心很忌妒,要他在短期内造十万支箭,以此诬陷他;草船借箭准备是诸葛亮向鲁肃借船;草船借箭的过程是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到十万支箭箭。
;草船借箭的结果是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2.文章结尾的句子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秒术,我真比不上他!”照顾了开头的句子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华,内心很忌妒。
把这句话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秒术,他真比不上诸葛亮!二、把两边的词语连起来构成歇后语。
曹操南下来得凶败得惨诸葛亮立军令状满载而回鲁肃上了孔明的船莫名其妙诸葛亮张口面不改色心不跳草船借箭尽是计谋三、关于三国的成语请读一读,再试着写出几个。
画饼充饥三顾茅庐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手不释书初出茅庐鞠躬尽瘁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乐而忘返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系词。
1、周瑜(若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2、(只有)诸葛亮(才)能在三天以内造十万支箭。
3、(由于)诸葛亮识天文,懂地理,(因此)他答应周瑜三天内造十万支箭。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是依照事情发展序次写的,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由,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侧重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
六、阅读回答以下问题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当面都看不清。
天还没亮,船已经凑近曹军的水寨。
诸葛亮下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呼喊。
鲁肃吃惊地说:“假如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必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尽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叫声,就命令说:“江上雾很大,仇家突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增援水军。
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放箭,箭忧如下雨相同。
诸葛亮又命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呼喊,迫近曹军水寨受箭。
草船借箭练习题

草船借箭练习题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草船借箭》练习题1一、看拼音,写词语。
dù jì dǎn qiè dū dū yǔn nuò()()()()chí yán tuīcínà hǎn zhīyuán()()()()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字义。
虚.实()①空;②不真实的;③衰弱。
支.援()①引,牵;②帮助、救助;③引用。
三、给加点的字注音。
惩.罚()调.()度丞相.()四、比一比,再组词。
炉()援()征()炒()罪()妒()暖()惩()妙()罚()五、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迟延()调度()六、给“用”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用:①用处。
②运用,使用。
③花费。
④需要。
1.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2.我自有妙用。
()3.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4.不用问,去了就知道。
()七、照样子,写词语。
1.呐喊(一对近义词):()()()()2.探听探听(ABAB):()()()()八、按要求改写句子。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2.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改为反问句)九、下列一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爷爷很快恢复了健康。
B、小刚的肩膀被沉重的担子压得喘不过气来。
C、这次语文测试,全班同学普遍成绩提高了。
D、尽管天气很冷,小明每天早晨就锻炼身体。
十、修改病句。
1、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馆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2、秋天的张家界风景区,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3、校园里挺立着一棵棵白杨。
十一、排序。
()林子里多么安静啊!()果然,我看到一只松鼠,正从这棵树跳到对面一棵树上,再跳到最前面一棵树上。
()看来这只山猫是追赶别的什么动物去了。
()松鼠终于逃掉了。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草船借箭同步练习题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草船借箭同步练习题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草船借箭》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
店铺为五年级师生整理了《草船借箭》课后练习题,希望大家有所收获!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草船借箭》同步练习题1一、读拼音,写词语。
dù jìcáo jūn dū dūgān yuàn xing lǔ( ) ( ) ( ) ( )( )chí yán màn zi sī zìshuǐ zhài léi gǔ( ) ( ) ( ) ( )( )nà hǎn zhī yuán chéng xiàng tuī què( ) ( ) ( )( )tàn tīng diào dù jūn lìng zhuàng zì yǒu miào yòng( )( )( )( )shén jī miào suàn( )二、给加粗的字注音丞相( ) 饮酒( ) 都督( ) 惩罚( ) 水寨( ) 呐喊( ) 调( )度三、比一比,再组词。
诸( ) 虚( ) 妙( )都( ) 虑( ) 沙( )著( ) 虎( ) 炒( )援( ) 惩( ) 饮( )暖( ) 征( ) 饥( ) 罚( ) 罪( )四、判断下列答案是否正确。
1.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①是说鲁肃很讲信用。
( )②是说鲁肃不提借船的事。
( )2.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①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预测准确。
( )②选择这样的天气,太不好了。
( )五.根据课文填空。
1. 草船借箭的起因是( );草船借箭准备是( );草船借箭的过程是( );草船借箭的结果是( )。
2.文章结尾的句子( )照应了开头的句子( )。
【教育资料】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练习题学习专用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练习题《草船借箭》练习题一.概括各段段意。
第一段(l、2自然段):第二段(3—5自然段):第三段(6—9自然段):第四段(第10自然段):二.根据课文填空。
1.草船借箭的起因是( );草船借箭准备是( );草船借箭的过程是( );草船借箭的结果是( )。
2.文章结尾的句子( )照应了开头的句子( )。
我们学过的首尾照应的课文还有( )。
三.本文从诸葛亮“识人心、知天象、晓地利”三方面落笔,表现他的“神机妙算”。
试分析下面句子各表现了诸葛亮的什么特点。
(1)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 )(2)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 )(3)鲁肃答应了……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 )(4)……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 )(5)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 )(6)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 )四.总结本课在写作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
五.读同学习作,完成练习。
劝爸爸戒烟青岛碱厂子弟小学五(2)班高俊我爸爸很爱吸烟,可以说是吸烟成瘾,一天要抽两包多。
家里常常乌烟瘴气的,呛得我和妈妈直咳嗽。
爸爸早上起来也要咳嗽一阵。
我们劝他戒烟。
可他说吸烟解乏,消除疲劳。
我知道那是根本没有科学道理的。
每天晚上,我在爸爸的喷烟吐雾中完成作业;每天早晨,我又在烟雾中起床。
我想:这样下去可不行,爸爸的身体吃不消,我和妈妈也会生病的。
我要想一个巧妙的办法使爸爸戒烟。
我想了又想,最后我想出来一个好办法。
我对爸爸说:“爸爸你把空了的烟盒给我好吗?我要收集烟盒!”爸爸说:“这件事我帮定了。
”他并没问我要干什么,可能觉得我要搞什么有益的队活动吧。
爸爸每天晚上回家都把烟盒交给我。
我就放在抽屉里,一个、两个……一个月下来,我的抽屉里装得满满的都是烟盒。
我数了数一共有73个。
那一个星期天,我对爸爸妈妈说:“我要发布一个新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一、读拼音,写词语。
dù jìdǎn qièdū dūyǔn nu òchí yán tuī cí()()()()()()màn zi sī zìshuǐ zhàiléi gǔnà hǎnzhī yuán()()()()()()néng nài diào dù jūn lìng zhuàng zì yǒu miào yòng shén jī miào suàn()()()()()二、为带点字选择正确的字义。
支援()①引,牵;②帮助、救助;③引用。
定罪()①犯罪的行为;②刑法;③苦难、痛苦虚实()①空;②不真实的;③衰弱。
三、比一比,再组词。
诸()虚()妙()著()虎()炒()罪()援()惩()饮()暖()征()饥()罚()四、判断下列答案是否正确。
1.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①是说鲁肃很讲信用。
()②是说鲁肃不提借船的事。
()2.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①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预测准确。
()②选择这样的天气,太不好了。
()五、课文中出现了很多带“然”的词,用然组词填入下面各句中。
1.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误了大事。
”2.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3.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不提借船的事。
4.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三、写同结构词。
1.动静(一对反义词):()()()()2.呐喊(一对近义词):()()()()3.顺风顺水(ABAC):()()()()4.探听探听(ABAB):()()()()四、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境空。
1.《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作者是()。
2.草船借箭故事的起因是:();经过是:();结果是:()。
3.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4.“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课文中和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是:()。
把这句话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五、文学常识填空。
1.()写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它与()、()和()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
六、语文营养菜。
1、把两边的词语连起来组成歇后语。
曹操南下来得凶败得惨诸葛亮立军令状有借无还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诸葛亮开口面不改色心不跳草船借箭尽是计谋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将相和》写了()、()、()三件事。
文中“将”指的是(),“相”指的是(),“和”的原因是()。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答(dā dá)应回答(dā dá)便(pián biàn)宜方便(pián biàn)便(pián biàn)利大腹便便(pián biàn)正(zhēnh zhèng)在为(wéi wèi)难(nán nàn)的时候,有认说有个蔺相如,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jiǎ jià)不上朝(cháo zhāo),免得(de dé)跟廉颇见面。
3、近义词着急——商议——允诺——隆重——抵御——削弱——4、反义词进攻——胆怯——诚意——拒绝——抵御——削弱——5、为带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才:(1)能力,能耐;(2)从才能方面指某一类人;(3)仅仅,只;(4)表示只有在特定条件下然后怎样1.蔺相如机智勇敢,才能出众。
()2.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
()3.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个难得的帅才。
()6、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原意是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
后用以表示向别人认错赔罪。
()2.思想一致,共同努力。
()3.理由站不住,无话可说。
()4.原指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东西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5.用多少钱业也买不到的宝物,形容物品特别珍贵。
()6.理由正确充分,说话坚定有力。
()7、攻城夺池,没有拿不下来。
()七、句子加工厂1.人们经常时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
(改病句)2.这件事大家一定要认真,尽量防止不出错误。
(改病句)3、箭射出去了。
改比喻句4蔺相如看见廉颇。
改比喻句5、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
改比喻句八、结合语境,在横线上仿写恰当的词语。
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尊严就是;如果生命是;尊严就是。
8、阅读。
[语段一]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碰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处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1.在文中空格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用“”画出描写秦王和氏璧的句子。
3.蔺相如提出要举行隆重的典礼是为了()4、读到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我就会想起“宁为玉碎,————”这个成语。
5、文中加点的“理直气壮”是什么意思?从蔺相如理直气壮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6.蔺相如怎么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的?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并写在下面。
[语段二]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了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
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①,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②。
我们俩闹不和,会削(xiāo xuē)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chéng chèng)机攻打我们。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这个故事可以用来作为小标题。
2.为选段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在括号里打“√”。
3.在文中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4.①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5.蔺相如是在什么情况下说那番话的?6.“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我们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这段话对吗?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8.“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最,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廉颇为什么这么说呢?他这样说对吗?9.你觉得蔺相如和廉颇各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一、二、1.必然 2.仍然 3.果然 4.忽然三、1.虚实、开关、装卸、是非;2.推却、延迟、惩罚、语言;3.十全十美、全心全意、成千上万、不卑不亢;4.商量商量、研究研究、讨论讨论、学习学习四、1.《三国演义》,罗贯中。
2.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
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3.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4.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真比不上诸葛亮。
六、1.罗贯中;《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2.诸葛,亮,孔明,卧龙。
《空城计》《草船借箭》、《借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