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中国汽车发展史

合集下载

汽车概论-中国汽车发展历程

汽车概论-中国汽车发展历程
●木炭汽车试制成功。留法归来在开封铁路工作的汤仲明,
1928年他自费购买了废旧汽车汽缸、水箱等物,租借工务段附近农 民的一间破草房开始了艰苦的木炭汽车研制工作。在1931年终于试 制成功木炭汽车。1935年,汤仲明在上海创办生产木炭汽车公司。 木炭汽车时速可达26公里/小时,每公里消耗木炭0.5公斤,加炭一 次可以行驶4小时。在车头侧面装有特制的炉子,象烧开水锅炉, 还带个手摇鼓风机,在火力不足鼓风,只有烧足蒸汽才能开动。木 炭汽车因为燃料易得,原理简单,造价低廉,被广泛使用。
东风CA71型轿车
●东风CA71型轿车。这辆CA71型东风牌小轿车,流线型的车体,
银灰色的车顶,降红色的车身。镀铬的保险杠在阳光下翊翊生辉。 车的设计突出了民族特点,车里的内饰全部用的是我国名贵的织锦, 里边还装上了冷热风。汽车的尾灯采用了宫灯的造型,车头上的标 徽是一条昂首腾越的小银龙。车的发动机是四缸的,最高时速可达 128公里,百公里耗油9到10升。
探索阶段取得的成果
探索阶段取得的成果。这一阶段中国只建一些小型的汽车配
件厂、修理厂和改装厂,曾多次想发展汽车工业,但由于帝国主义 的侵略,均没能成为现实。
二、汽车工业创建成长阶段(1953-1981)
●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典礼。1953年6月,中央指示力争3年建
成第一汽车制造厂。同年7月15日,在长春举行了隆重的第一汽车 制造厂建设奠基典礼。 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批建设者们的欢 呼声和锣鼓声震醒了这片黑土荒原。
制造汽车尝试
●木炭汽车抗战立功。1937年抗战爆发,由于石油奇缺,汽车
改装为木炭汽车。完成了抗日战争时期繁重的运输任务,为保障战 时的公路交通运输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9年,由于美国的 “禁运” 汽油供应短缺,广州等一些城市公共汽车改燃木炭,有 的城市一直延续到60年代,有了大庆油田,才逐渐为汽油车所取代。

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后,汽车工业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

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
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1965年):汽车工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依托于苏联进行技术转移。

1953年,中国生产出了第一辆轿车“红旗”;1956年,中国生产出了第一辆军用越野车“吉普”。

在此期间,汽车产量不高,生产的车辆主要是军用和公共交通工具。

第二阶段(1966年-197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汽车工业陷入停滞状态。

车辆生产
量不高,质量低下,技术水平也停滞不前。

第三阶段(1979年-1992年):改革开放后,汽车工业开始获得快速发展。

1984年,第一辆由中国自主研制的轿车“桑塔纳”正式投产;1985年,中国生产的汽车达到了100
万辆的里程碑;1990年代初期,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迅速,已经开始向汽车高技术产业转型或升级。

第四阶段(1993年以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自主品牌开始崛起,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汽车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1999年,中国产销汽车突破了万辆,成为全球第五大汽车制造国。

21世纪以来,中国汽车工业持续发展,逐步成为全球汽车制造业的重要力量。

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同时出口市场也不断增长,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全球
竞争力的行业。

2018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已经突破了2800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
场和生产国。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工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推进创新和技
术升级,不断提高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整体水平,更好地适应市场和产业发展的变化。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

Professional believable
1994年3月 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沈 阳举行。
Professional believable
1996年6月11日 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 司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合资兴建的天津丰 田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开业。 年生产纲领15万台,部分产品出口
1999年9月6日 一汽-大众汽车 有限公司奥迪A6轿车下线
Professional believable
1999年12月15日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首辆第三代轿车--帕萨特(PASSAT)下线。
Professional believable
2000年2月22日中国第一款全新概念多功能 RV车(多功能休闲旅行车)--东南富利卡 (Freeca)在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下线,标志着我国商用旅行车进入了一个崭 新的时代。
Professional believable
1931年12月 山西汽车修理厂试制成山西牌1.5吨汽油载货汽车。 1936年1月 湖南机械厂制成衡岳牌25座客车一辆。 黄汉忠自制中华牌3吨载货汽车。
1939年5月买下美国斯图尔特汽车厂全部器材和设备。9月在昆明成立
中央机器厂,第五分厂生产汽车,
12月 中国汽车制造公司在南京举行成立会, 以汤仲明命名的上海仲明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试制出煤气汽车一辆。 1937年2月 中国汽车制造公司在湖南株洲设立总厂,在上海设立分厂组装汽车。
Professional believable
1958年6月20日 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厂 试制成功井冈山牌轿车
6月25日 天津试制成功第一辆轿车,定名为和平牌I型轿车
Professional believable

中国汽车发展史简介

中国汽车发展史简介

中国汽车发展史简介
x
中国汽车发展史简介
中国汽车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初期,从那时起,汽车的数量和技术在中国有了很大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汽车和汽车零部件的生产、经营和服务开始蓬勃发展,形成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前身。

20世纪30年代末至50年代初,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了大量汽车厂和技术设备,生产了大量客车、卡车和摩托车,汽车数量在国内有了不断增长。

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中国汽车工业不断发展,受益于党和政府国家宏观调控,汽车厂家不断增加,汽车技术得到了大幅度改进,汽车行业改革也取得了巨大成功。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汽车工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汽车市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汽车生产大国之一。

20世纪90年后以来,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壮大,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汽车质量及技术得到了大幅提升,推出了大量汽车新品,引领了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

中国汽车发展史留下了无数优秀成果,改变了中国的汽车工业景观,并为未来发展做好了准备。

未来,中国汽车行业将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并不断推动中国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 1 -。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在中国,汽车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从20世纪走向21世纪,经历了百余年的风雨和沧桑。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聊聊中国汽车的发展史。

20世纪,中国的汽车更多的是在仿制其他国家的汽车,而且技术多不足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也更加倚赖于进口汽车。

这一时期,中国能够建造汽车,但是技术水平和性能都落后于国外。

正是在20世纪末,中国开始启动汽车工业化发展,也是在这个时代,中国汽车正式走上正轨。

其中最主要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汽车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汽车企业也开始蓬勃发展。

到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汽车行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以上汽集团为首的众多汽车企业已经建立起来,各种重要的技术也被广泛使用,苏龙牌汽车也开始出现在市场上,成为普通百姓最偏爱的汽车之一。

21世纪,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逐渐走上现代化的轨道。

现代汽车行业的发展体现在多方面,从车辆类型的多样化,到运营模式的改变,再到科研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植入多种安全装置,中国汽车的发展以及在国内和国外的竞争,都比以往更加激烈。

从20世纪以来,中国汽车行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发展节奏也越来越快。

这个行业中有无数企业,利用自己的技术和管理,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不断创造出更多的汽车,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的服务。

2018年,中国汽车行业进入了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最新阶段,未来几年,中国将成为一个超级大国,汽车行业也将大有发展。

如今,中国汽车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成熟,中国的汽车企业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朝着自主自立的目标迈进,具备了很多有利条件,让中国的汽车行业在未来的发展更加明朗。

以上就是中国汽车的发展史,从初期的模仿仿制到现在的超级大国,无论是技术还是管理,总体上都有了巨大的提升,中国汽车正在步入21世纪,发展和未来充满希望。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历程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历程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历程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

当时,中国经济基础薄弱,汽车工业几乎没有发展。

然而,在国家经济建设的需求下,中国政府决定将汽车工业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上世纪50年代末,中国开始从苏联引进汽车生产技术和设备,建立起了第一个汽车制造工厂―一汽(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最初,一汽主要生产轿车和军用越野车,为国家提供交通工具。

1960年代,在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下,中国成立了第二个汽车制造企业―东风公司。

东风公司主要生产商用车和轻型货车,并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卡车制造商之一。

到了1970年代,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为了增强汽车工业的发展能力,中国政府开始与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家合作,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同时,中国也开始自行设计和研发汽车,如桑塔纳和富康等国产轿车相继推出。

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增长,实现了从简单的加工装配到自主设计制造的跨越。

此时,中国开始大规模引进外资和外国汽车企业合作。

世界著名汽车制造商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例如大众、丰田、通用等,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

1990年代以后,中国汽车行业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国内汽车市场需求急剧增长,中国政府开始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汽车行业的发展。

通过税收优惠、贷款支持等政策,中国政府促进了国内汽车市场的繁荣。

从2000年以后,中国汽车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销售市场,国产乘用车和商用车逐渐占据了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

同时,中国汽车企业也开始向国际市场扩张,积极参与海外市场的竞争。

如今,中国汽车行业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汽车生产国。

中国在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技术水平和品质也有了大幅提升。

同时,中国汽车企业也积极推进绿色、智能、联网等新能源和新技术的发展,努力将中国的汽车行业推向世界领先的水平。

总之,我国汽车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 国的汽车工业开始逐渐恢复。
1948年,国民党政府失败前夕 ,计划将上海的汽车制造厂迁 往*,但最终未能实现。
02
计划经济下的中国汽车发展史 (1949-197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汽车发展
解放初期,中国汽车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只能生产一些简单的载货汽车和客车。
中国汽车品牌正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参与 国际竞争,提升品牌影响力。
中国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 成产业集群,提高了整体竞争力。
06
中国汽车品牌和车型的发展历 程
中国主要汽车品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要点一
中国主要汽车品牌的起源
要点二
中国主要汽车品牌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汽车品牌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 的中国汽车工业刚刚起步,主要有红旗、上海牌等本 土品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汽车工业得到了 快速发展,一大批本土汽车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如吉利、长城、比亚迪等。
发展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能源短缺和 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 重要途径。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和发展规划
政策支持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 惠、购车补贴等。
发展规划
中国政府制定了明确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包括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 完善充电设施建设、加强电池回收利用等。
中国汽车行业的机遇和未来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
“智能化”和“互联网化 ”趋势
“走出去”战略
产业链协同发展
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支持和鼓励 ,使得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增长,为中国 汽车品牌提供了发展机遇。

汽车行业的发展历程

汽车行业的发展历程

汽车行业的发展历程汽车的发展史:五个阶段,五个令人不敢忘怀的时代第一阶段:从18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那就是汽车中的“汽”指代的不是我们平时用的汽油,而是蒸汽机。

人类第一台汽车在1769年诞生,离汽油的时代还相差甚远。

1807年,人类第一台以氢气为燃料的内燃机诞生,而1826年,第一台用以工业的内燃机诞生。

1833年,欧根·朗根和尼古拉斯·奥托创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家发动机工厂,而直到50年后,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内燃机汽车正式诞生。

1883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台以石油汽油为燃料的发动机,而两年后,戴姆勒制造了人类第一台四轮摩托车,并用石油或汽油作为发动机燃料。

在当时没有人会区分汽车和摩托车,所以这台四轮摩托车就是我们现在燃油车的前身。

20世纪初期,汽车在发达地区富人家庭普遍流行,当时的富人以拥有一台汽车为荣。

世界汽车销量中,最畅销的是蒸汽车,再者是电动车,我们熟知的汽油车只能排在第三位。

第二阶段:从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进入20世纪,人类科技迅速发展,当时的人们已经能通过石油工业稳定产出轻质汽油,1911年有人通过伯顿工艺分解了原油,至此汽油产量呈指数提升。

1908年福特T型车开始生产,工业化程度达到了新的阶段。

这时私家车保有量大幅提升,而且出现了雏形的出租车行业,汽车消费不再是富人的事情,普通老百姓工作一段时间也能购买不错的汽车。

同期,赛车开始流行。

几乎每一家汽车公司都会生产专用赛车,通过赛车成绩来宣传自家品牌。

汽车生产工艺日趋成熟,当时虽然大部分车企还是只生产底盘,让其它公司生产车身,但是已经出现了Mercedes和福特这些能独立完成汽车生产,拥有完整销售工艺的厂家。

第三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石油危机战争固然残酷,但同样能催生科技的发展,汽车行业也因战争获得了一定的反哺。

20世纪50年代后的汽车开始走向性能化,车辆更加注重品质,尤其是底盘技术开始从梯形阵式车架向单体承载式车架转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行业)中国汽车发展史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中国汽车发展史50年风雨汽车路进入90年代以来,轿车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买私家车就像70年代的“四大件”、80年代的家用电器一样成为众多家庭追求的目标,而这在2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反映出民族汽车工业的巨大进步。

更令人感慨的是,我们是在经历了一段漫长曲折的历程之后才迎来了这一天。

在新中国50年大庆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我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50年代中国轿车呱呱坠地新中国刚一成立就决定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建设自己的汽车厂,毛泽东主席为奠基仪式亲自题写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

1956年我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下线,毛主席又亲自为其命名———解放,对于当时工业整体水平非常落后的中国人来说,这确实是一次经济上的解放。

1956年是中国汽车史上令人难忘的一年。

5月,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东风牌轿车,送往北京向党的八大”献礼,这是中国自制的第一部轿车,6月,北京第一汽车厂附件厂试制成功井冈山牌轿车,同时工厂更名为北京汽车制造厂。

8月一汽又设计试制成功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9月上海汽车配件厂(上海汽车装修厂,后更名为上海汽车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凤凰牌轿车。

在大跃进的年代,这几辆稚嫩的国产轿车确实让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了一阵子。

中国汽车发展史东风牌轿车开进中南海,毛主席试乘之后高兴地说:“好啊,坐上自己制造的小轿车了!”以大跃进的狂热和速度造出的中国第一批轿车,更多地是政治因素在起作用,“造出争气车,献给毛主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而在技术上缺乏应有的实力,中国轿车的鼻祖是中国第一代汽车技术人员和工人东拼西凑,手工敲敲打打造出来的。

以凤凰车为例,它的发动机采用的是南京汽车厂的四缸发动机,底盘仿华沙轿车,车身外形仿顺风车,零件靠手工技术和在普通机床上搞革新进行切削加工完成。

1959年2月1 5日,第一辆凤凰轿车驶进中南海,周恩来总理坐上去绕着中南海兜了一圈,下车后语重心长地说:“还是水平问题啊!”由此可见当时轿车制造技术的水平。

由于技术的不成熟,第一批轿车并没有真正成为国家领导人的座乘,热情高涨的汽车工人们很快就又投入到产品的改进中。

在造出东风车后的4个月,一汽就造出了造型精美、具有民族特色、实用性能较好的高级轿车———红旗,这是中国第一部定型轿车,而且这一响亮的轿车品牌曾让一代中国人为之倾倒。

1959年第一批红旗72型轿车参加了国庆游行和阅兵,并成为中央部委领导的公务用车。

同年,仿制德国1956年出产的奔驰220s的新型凤凰轿车试制成功,并成为中国的又一种定型轿车。

由此,揭开了中国轿车工业生产的历史。

60—70年代光荣与遗憾1962年6月周恩来总理到一汽视察,试坐了一辆红旗。

年底,他通知一汽将这辆车速送北京,专门用来接待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这是红旗第一次承担接待外国高级贵宾的任务。

1964年,红旗轿车正式被国家制定为礼宾用车。

当时中央领导人的专车主要是苏联吉斯1 00和115型轿车。

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我国迫切需要替代吉斯的高级轿车,周总理要求一汽尽快生产出三排座的红旗。

1964年,一汽正式成立轿车厂,1965年9月19日,一辆崭新的红旗770型三排座样车开进北京,该车长5.7米,内饰精美考究,乘坐十分舒适,造型也为全世界所称道,一亮相就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赏。

1966年,红旗770轿车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当年四月份,国家领导人纷纷换掉吉斯、吉姆改乘红旗,按车号排列,邓小平坐5号车,薄一波坐8号车,朱德是14号,陶铸是15号,陈毅、贺龙分别坐13号和43号。

1969年,一汽又悄悄研制出红旗772型特种车,朱德、周恩来、林彪都坐上了这种车。

1972年,毛泽东的专车也换成了红旗特种车,从而最后奠定了红旗轿车的至尊地位。

红旗曾采用v8发动机,这在当时的世界轿车中是非常罕见的,体现出中国轿车的特色,红旗的特殊地位、独特的工艺及其精美、典雅的造型使其成为世界名车,当时,坐红旗车成为很多到中国来的外国贵宾的一大心愿。

红旗车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那个时代人们寄托情感的一大标志。

中国汽车发展史六七十年代,除了红旗外,中国惟一大批量生产的轿车就是上海牌轿车。

1964年,凤凰牌轿车改名为上海牌,并对制造设备做了一系列改进。

首先制成了车身外板成套冲模,结束了车身制造靠手工敲打的落后生产方式,又以此为基础制成各种拼装台,添置点焊机,实现拼装流水线生产,轿车质量得到稳定和提高。

1965年上海轿车通过一机部技术鉴定,批准定型。

到1979年,上海牌轿车共生产了一万七千多辆,成为我国公务用车和出租车的主要车型。

1972年起还对车身进行了改型,并减轻了自重。

1980年,该车年产量突破5000辆。

1985年,已经开始与德国大众公司合资的上海轿车厂和嘉定县联营另行建厂继续生产上海轿车,并继续做了一些技术改进,一直生产到90年代。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上海轿车支撑着国内对轿车的需求,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新中国自力更生制造出的轿车填补了中国工业的空白,让中国自立于世界汽车工业之林,但由于国家不开放,我国的汽车工业与世界隔绝,失去了交流提高的机会,使我国的汽车工业逐渐地被现代化的世界汽车工业抛在后面。

另外,当时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以载货车为主导的,对轿车缺乏应用的重视,这使得我国的轿车工业技术水平长期处于极为幼稚的状态。

80—90年代轿车梦渐圆中国汽车发展史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轿车的需求越来越强,我国落后的轿车工业根本无法满足这种需求。

一时间,外国轿车洪水般涌入我国。

1984年至1987年,我国进口轿车64万辆,耗资266亿元。

为了迅速提高中国轿车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我国汽车工业开始走上与国外汽车企业合作、引进消化外国先进技术的发展道路。

具体方式基本都是从进口全部散件组装开始,逐渐提高国产化率。

80年代中期可以视为第一阶段,建立了上海桑塔纳、广州标致两个合资企业,还引进了夏利、奥迪等车型。

这一阶段是引进的摸索阶段,引进的车型和技术也不是很先进。

90年代前期和中期是新时期轿车工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中外合作以及技术引进都进一步深入,两个新建的合资企业一汽-大众和神龙富康起点都比较高,富康引进的是90年代的车型,一汽引进了先进的20气阀发动机制造技术,并向德国出口这种发动机部件。

全国主要引进车型的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质量也显著提高,价格不断下降,国产轿车又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销售份额。

我国的轿车工业初具规模,整体实力显著增强。

同时,国家也把轿车生产作为汽车工业发展的重点,并鼓励私人购车,轿车开始迅速进入百姓家,市场上80%的轿车由私人购买,1000万人口的北京已经有五万多辆私人轿车。

1998年,我国轿车产量达到43万辆,大约占汽车总产量的40%,汽车产业结构已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1998年以来,以中外合作和技术引进为基础的我国轿车工业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广州本田、上海通用和一汽-大众分别引进了最新的高档车型雅阁、别克和奥迪a6,这是我国轿车生产技术实力大大增强的必然结果,这几个车型的投产标志着中国轿车产品和生产技术赶上世界的发展步伐。

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在共和国50华诞之际,中国轿车终于崛起,迎来了可喜的收获季节,站在了世界腾飞的起跑线上.进入90年代以来,轿车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买私家车就像70年代的“四大件”、80年代的家用电器一样成为众多家庭追求的目标,而这在2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反映出民族汽车工业的巨大进步。

更令人感慨的是,我们是在经历了一段漫长曲折的历程之后才迎来了这一天。

在新中国50年大庆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我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1956年7月14日,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汽车——“解放”牌载货汽车从长春一汽总装线上盛装下线,中国的汽车工业从此开始起步,开启了中国汽车工业滔滔不息的源头。

五十年的风风雨雨,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自力更生到打开国门,从寻找合资到最后民族自主品牌的逐渐成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诞生、成长到成熟螺旋式的发展历程。

三步曲之一:自主造车(1956年-1984年)与“解放”载货汽车一样,中国汽车工业在诞生伊始就被打上了浓重的时代烙印。

起步初期的中国汽车工业按照苏联模式发展起来的,也算是高起点了。

——因为在当时我们的邻国韩国的汽车工业也几乎是空白。

但是,中国汽车工业很快就在社会的政治大潮中随波逐流,飘摇起伏。

1953年7月15日,毛主席亲笔题名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省长春市动工兴建,中央动员、全国支援、参与建设者奋力拼搏,努力实现党中央提出“力争三年建成长春汽车厂和出汽车、出人才、出经验”的目标。

1965年,国家出于经济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在湖北十堰筹建二汽。

但二汽的建立并没有解决经济模式一直给中国汽车工业所带来的制约。

到1970年,全国汽车产量才突破10万辆,1980年才突破20万辆。

中国汽车发展史二汽厂址原始地貌1967年4月1日,二汽在大炉子沟举行开工典礼中国汽车发展史在这一时期,中国的轿车工业也曾昙花一现,有过短暂的繁荣。

1958年,一汽相继生产了“东风”、“红旗”两款轿车。

同年,北京汽车制造厂研制的“井冈山”轿车、上海生产的“凤凰”轿车,作为庆祝共和国10周年的礼物而相继面世。

但是,轿车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因此蓬勃起来,而是由于种种原因被遏制在襁褓之中。

从1958年到1983年,中国轿车用了25年的时间年产量才突破5000辆,用原机械部部长何光远的话来说就是这一段时间的中国汽车工业基本上只能算是“卡车工业时代”。

不过在1978年以后,中国汽车工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当时的中央政府开始重新思考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思路,汽车工业也因此注入了新的活力。

“摸着石头过河”、“技术引进”、“与外国合资经营”等有关汽车发展的新名词也开始见诸于报端,中国的汽车工业从此迸发出新的热量。

考虑到当时民族汽车工业的技术落后,中央政府开始鼓励民族汽车厂商和国外汽车巨头接触。

1978年,美国通用汽车董事长墨菲先生来华考察中国的汽车工业。

随后,国家开始组团赴德、美、日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考察,并开始商谈合资事宜,中国汽车由此向世界汽车工业敞开了大门。

三步曲之二:借船出海(1984年-1997年)1984年以前,技术、资金、人才等很多发展的瓶颈毫无疑问制约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利用外资来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在此时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

1984年1月,中国汽车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北京吉普诞生。

有了先行者,中国汽车工业很快就进入了第一轮的合资高潮,1985年3月,中德合资轿车生产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上海大众的成立意味着真正意义的现代汽车工业的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