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美苏冷战

合集下载

第20课 《美苏冷战》 导学案.doc

第20课 《美苏冷战》  导学案.doc
陈集中学导学案九年级历史(下)
课题
第20课《美苏冷战》导学案
课型
主备人
授课人
组长
审核
学习目标
1、知道“杜鲁门主义”出台及其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实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北约”和“华约”美苏两大阵营对峙的形成,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的情况。2、通过概括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培养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2、古巴导弹危机
⑴古巴立:年。
⑵危机起因:年8月,苏联在古巴秘密建立导弹基地,被美国发现。
⑶危机解决:通过谈判,美苏各让一步,危机和平解决。
3、伴随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____________________宣告结束。
【合作探究】
两次柏林危机与古巴导弹危机,几乎使战争一触即发,为什么美苏两国间最终没有爆发战争呢?
3、意义:标志着美国推行的开始。
★★★本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合作探究】
二战后的美国为什么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
二、两大阵营对峙(“冷战”对峙)
【自主学习】
1、美国方面:实施战略,对苏联推行全面的“遏制”政策。为稳定和复兴欧洲,美国政府推出了“”。
2、苏联方面:为对抗美国的冷战攻势,苏联联合东欧先后建立了“情报局”和“经互会”,形成了以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相对抗。
教学反思
3、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北约建立的时间是:年4月;华约建立的时间是年5月。
【合作探究】
美苏“冷战”对峙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柏林危机与古巴导弹危机(“冷战”激化)
【自主学习】
1、柏林危机:
⑴时间:第一次是年6月,第二次是年11月。
⑵结果:德国分裂成为和两个国家,并于1961年8月,由苏联和东德政府修筑“柏林墙”,封锁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

第20课美苏冷战

第20课美苏冷战
缓和, 特点:美苏关系既有缓和 又有紧张 特点:美苏关系既有缓和,又有紧张
高潮:70年代 高潮:70年代 缓和:80年代 缓和:80年代 结束:1991年苏联的解体 结束:1991年苏联的解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缓和方面的突出事件: 缓和方面的突出事件:
签订对奥地利和约,结束四大国( 签订对奥地利和约,结束四大国(苏、美、 对奥地利的占领; 英、法)对奥地利的占领; 苏联与联邦德国建立了大使级的外交关系; 苏联与联邦德国建立了大使级的外交关系; 1959年 赫鲁晓夫应邀访美, 1959年,赫鲁晓夫应邀访美,与艾森豪威 尔进行了戴维营会谈, 尔进行了戴维营会谈,美国承认美苏同是超级 大国的事实。 大国的事实。
——英国首相帕麦斯顿 ——英国首相帕麦斯顿
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 世界中所占比重
工业生产量 2/3
外贸出口额 1/3
黄金储备 3/4
日 本 冲 绳 美 军 基 地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 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 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 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 责任, 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 的责任相比拟。 的责任相比拟。”
紧张方面,突出的事实有: 紧张方面,突出的事实有:
1961年“柏林墙”的修建 年 柏林墙”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年古巴导弹危机。
柏林危机
由重重的围墙、隔离网、岗楼 、 巡逻带组成的柏林墙
美国U 美国U-2侦察机拍到的苏联运送导弹到古巴的照片
美军拍摄到的古巴军事基地照片
军 备 竞 赛 , 昂 贵 的 游 戏
——美国总统杜鲁门 ——美国总统杜鲁门
一、“冷战”政策
1、定义: 定义: 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 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 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 遏制”共产主义。 以“遏制”共产主义。 原因(美国为什么要对苏联发动冷战?) 2、原因 美国为什么要对苏联发动冷战?)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美苏冷战》教案2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美苏冷战》教案2华东师大版
(3)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如历史地图、时间轴制作工具等,让学生自主探究冷战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美苏冷战》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美苏冷战的内容做好准备。
(3)历史档案:引导学生通过图书馆、历史档案馆等渠道,查阅与美苏冷战相关的原始档案和资料,以培养学生的实证研究能力。
2.拓展要求:
(1)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2)要求学生在阅读和观看拓展材料后,撰写读后感或观后感,以加深对冷战时期的历史认识和理解。
课堂
1.课堂评价:
(1)提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冷战政策、冷战事件和冷战结束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观察: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讨论、互动探究等,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3)测试: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冷战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3)冷战的结束:冷战结束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的解体。苏联的解体使得两极格局终结,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2.教学难点:
(1)冷战政策背后的意识形态对抗: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之间的对抗不仅仅是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竞争,更深层次的是两种不同意识形态的冲突。引导学生理解这种意识形态对抗的意义和影响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介绍冷战政策、冷战事件和冷战结束等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递知识,让学生掌握冷战的基本概念和主要事件。

第20课 美苏冷战

第20课  美苏冷战

第20课美苏冷战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⑴知道杜鲁门主义等史实⑵了解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北约和华约美苏两大阵营对峙形成的内容⑶了解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的情况。

2、能力培养⑴分析冷战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唯物辨政法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⑵归纳冷战的大致进程,培养学生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教育和价值观⑴初步理解美苏冷战是美苏两强争霸世界的实质。

⑵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社会安全和进步的威胁。

教材分析本节课重点是美苏冷战的过程,具体包括冷战的开始:杜鲁门主义对峙:马歇尔计划(经济方面)北约和华约(军事方面)激化: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终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难点是指导学生理解冷战爆发的必然性和战后初期冷战的实质。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谈话式,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是什么关系?(盟友,共同对抗法西斯)二战结束后,美苏关系又怎样呢?(教师用肢体语言展示:对手;部分学生也能据课本答:对手)他们的关系为什么会有盟友变成对手呢?(教师提示:从美国苏联不同的政治制度、战争爆发前夕他们的关系来考虑),美国苏联的政治制度不同,苏联是一个信奉共产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则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从共产主义诞生那天起,资本主义国家便把他当成了敌人,当苏俄革命成功的时候,英美等国便进行过武装干涉,当干涉失败后,他们就对苏联实行经济封锁。

二战中,处于对抗法西斯的需要,英美暂时的跟苏联联合起来,二战结束后,美苏没有了共同的敌人,思想意识领域里的对立便再度成为双方关系的重大障碍。

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在战争中实力大增,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而苏联经过战争的洗礼,变得强大而有影响力,在法反法西斯的过程中,苏联帮助东欧各国建立了人们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力量在战后大为加强。

这样苏联就成了美国称霸的障碍。

所以他们变成了对手。

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在长达四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们一直处于冷战状态。

(释题)何谓冷战?就是美苏之间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

九年级历史下册 4.20《美苏冷战》课件 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4.20《美苏冷战》课件 华东师大版

材料阅读:关于马歇尔计划

战后欧洲形势严峻,生产凋敝,原料、燃料和生 活必需品奇缺。严重的经济状况引起了社会动乱。 法、英、意等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美国从它面对世界共产主义的安全考虑出发· · · · 就 必须关注欧洲的复兴。通过控制西欧增强遏制苏 联的力量。 ——德前总理阿登 纳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1950年西欧各国生产已达 到战前水平。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政治上控制 了西欧。 ——国际关系史
第20课 美苏冷战
“冷战”与“热战”
1、冷战的背景
2、冷战的序幕 3、什么是冷战
4、冷战开始的标志
5、冷战的发展 6、冷战的结束
1、冷战的背景
材料一:战前美国军力30多万,战后美军达1217 万人,成为头号军事强国;美国在世界各地建立 近500个军事基地,垄断了原子弹。1948年,美国 黄金储备达75%,是战后最大的债权国。 材料二:苏联是战胜希特勒的主要力量,战后苏 谈谈世界局势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军达1140万人,军力仅次于美国。战争的胜利使苏 联军事力量空前强大,政治威望空前提高。东欧 一些国家在苏联的影响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三:1943年,丘吉尔就意识到“英国是一个 多么小的国家”曾这样描绘“我一边坐着把一条 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 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
“铁幕”指什么?这次演说的实质是什么?这 次演说对美国的对外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3、什么是“冷战”政策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 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直接武装进 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以遏 制共产主义(冷战的实质)。这种政策 被称为“冷战”政策。
如何推行“冷战”政策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第20课 美苏冷战

第20课 美苏冷战

第20课美苏冷战九年级历史备课组主备人:党中玖授课人【教学目标】1、知道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北约和华约美苏两大阵营对峙形成的内容;了解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的情况。

2、分析冷战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唯物辨政法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归纳冷战的大致进程,培养学生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3、初步理解美苏冷战是美苏两强争霸世界的实质。

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社会安全和进步的威胁。

【教学重点】美苏冷战的过程,具体包括冷战的开始:杜鲁门主义对峙:马歇尔计划(经济方面)北约和华约(军事方面)激化: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终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教学难点】冷战爆发的必然性和战后初期冷战的实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114—P116页,探讨下列问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是什么关系?二战结束后,美苏关系又怎样呢?2.何谓冷战?冷战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具体有哪些表现?冷战局面什么时候结束?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二、检查反馈:(一)预习评价:(二)存在问题:三、课堂展示:(一)自主学习展示: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时间、提出者、内容、实质。

(二)、两大阵营的对峙 1、马歇尔计划---经互会:⑴马歇尔计划是谁提出的?它的另一个名称叫什么? ⑵该计划实施于哪个地区?实施该计划的背景是什么? ⑶美国提出该计划的意图何在?该计划实施后,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美国为什么要稳定和复兴欧洲?(美苏冷战的全面展开,使欧洲成为“遏制”苏联的前沿阵地。

为稳固西欧局势,增强其抗击苏联的力量,离间东欧与苏联的关系,美国积极开展援助欧洲事宜。

)对美国的冷战攻势,苏联是如何应对的呢?苏联联合东欧各国先后成立了“情报局”和“经互会”。

这样,就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抗衡。

(三)在军事上美苏的对抗表现是什么呢?北约----华约:二战结束后,世界上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是什么?两大军事集团分别以哪个国家为首? ⑵北约的全称是什么?成立于什么时候?有哪些国家参加?他们的盟约是什么?⑶华约的全(二)合作探究展示: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1、引导学生看书117页,提出问题⑴两大阵营对抗的前沿阵地是哪里?在《对德分区占领示意图》上标出柏林的位置⑵第一次柏林危机是怎么一回事?它的最终结果如何?(引导学生看图《美英向西柏林空运物资》)(教师强调: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建立;1949年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建立。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美苏“冷战”课件 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美苏“冷战”课件 华东师大版
洲际导弹数量 1968年 美:1054枚 苏:858枚 1978年 美:1054枚 苏:1400枚
苏联入侵阿富汗

美国从越南撤军

美国经济危机

苏联在80年代又发生了什么?
❖戈尔巴乔夫改革
失败
美 国
苏 联
1991 苏联解体
冷战和两极格局随之结束。
补充: “冷战”的影响:
❖ 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但两大集团势均力敌 ,也防止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
❖ 对比三个开始标志: 冷战时期开始的标志: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年 两极格局开始的标志: 北约、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成立。1955年 美苏争霸开始的标志:
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
(补充)美 苏 争 霸
阶段
时间
特点
美苏领导人
原因
第一阶段
50年代中 既有缓和又有紧 期~60年 张,优势在美国 代初期
苏联经济困难;美 国成为最大债务国
动脑筋 谁说的对?
甲:美苏争霸的实质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竞争。 乙: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
❖ 答:首先,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 同和国家利益,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 战后的敌对关系。
❖ 其次,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的国 家利益。
❖ 最后,美苏争霸的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 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美国战后如何推行“冷战”政策? (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 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
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企图加于他们的奴役。
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

第20课 美苏“冷战”课件 华师大版九年级下

第20课 美苏“冷战”课件 华师大版九年级下

【判断抢答】 1.“冷战”政策即美国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 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 )
提示:美国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稳定
资本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2.“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 ) 提示:“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关系正式破 裂,是“冷战”开始的标志,“冷战”局面形成的标志是“北 约”与“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课堂训练
• 1.(2014·江苏南京·24)1955年,苏联和东欧 7个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至此,形成的国际政 治格局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两极格局
C.“一超多强”
D.多极化趋势
2.(2014·山东泰安·37)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演说 时说:“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 走上复兴道路。”为此,美国( )
A.推行了“杜鲁门主义”
B.实施了“马歇尔计划”
C.建立了北约组织 D.缓解了和苏联的关系
3.(2014·四川成都·20)“冷战”(Cold War) 是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 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它开始的标志 是( )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D.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提示:美苏争霸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美国占据优 势。第二阶段,美国转攻为守。第三阶段,美国对苏联重新采
取强硬的方针,苏联转向全面收缩。
5.“冷战”期间,世界相对比较太平,没有世界大战爆发。 (√ ) 提示:“冷战”期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势均力敌, 都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北约与华约对峙示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约成员国 华约成员国
冰岛
挪 威
丹 麦
英 国
苏 联
波 兰
法 国 瑞士
西班牙
联 民 邦 德 德 国
阿 尔 巴 尼 亚
土 耳 其
对德分区占领示意图
一件震惊世界的事情发生在1961年8月12日夜里,午 夜过后,一堵将东西方分隔长达28年的墙建了起来。
1991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美苏冷战宣告结束。
温故知新
二战中美国与苏联的关系 怎么样?
A.1942年,成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1944年6月,美英联军诺曼底登陆,开辟 欧洲第二战场,配合苏军对德作战。 C.期间举行了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 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协调反法西斯的关 系
战时同盟

战后冷战对手
第20课
美苏冷战(两极格局\雅尔塔体制)
终结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80年代末90年代初)
对应练习
• 1、材料一 1947年,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 的国情咨文里,宣称美国领导“自由世界” 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同 时大肆渲染希腊、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 的严重威胁”,要求国会拨款4亿美元,给 予所谓“援助”……
• 请回答: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纲领和政策, 后来被称为什么?
邱吉尔“铁幕”演 说(1946)
苏联为首阵营
政治 对峙
杜鲁门主义(1947)开始标志 马歇尔计划(1947) 北约组织(1949) 柏林危机(1948、1958)
情报局(1947)
经济
军事
经互会(1949) 华约组织(1955)
激化 发展
古巴导弹危机(1962)
缓和(70年代)、紧张(80年代里根政府“星球大 战计划”)、在缓和(80年代中期)
请回答:材料二中美国“协助欧洲走上复兴 道路”的计划称作什么?
马歇尔计划
对应练习
• 3、材料三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 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攻击,应视为对缔约 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 武装攻击发生……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的 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 请回答:材料中的规定出自什么公约?根据 此项公约成立的组织是什么? 《北大西洋公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形成一超多强局面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课标要求
1识记: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 2理解: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课文导读提纲
1、美国为什么要采取冷战政策?
2、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各有什 么表现?苏联又是如何应对的? 3、冷战开始和终结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知 识 过程 结 构 序幕
美苏冷战(两极格局\雅尔塔体制)
美国为首的阵营
杜鲁门主义
杜鲁门主义(P107)
(1)时间:1947年3月 (2)提出者:杜鲁门 (3)内容:声称无论在何地…,美国…干预. (4)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国 冷战政策的开始。
对应练习
• 2、材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 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 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