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语境中宫崎骏动画作品的生态美学思想_孙燕燕

合集下载

论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生态美学观

论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生态美学观

论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生态美学观作者:徐小曼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5年第05期摘要:生态美学是在当代由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转型的背景下提出的包含生态纬度的新的美学理论形态,这种新的美学理论形态同时也包含着一种人文精神。

日本知名动画大师宫崎骏突破了以前的动画电影模式,通过不同题材描述了关于自然,生存,成长,自由的深刻主题,第一次将动画上升到人文的高度,他的作品多数反应了人类与大自然以及和平主义等生态美学思想。

画风清新,回归自然,给人以返璞归真的悠然与舒适,体现了真善美的结合与统一。

关键词:宫崎骏动画电影生态美学和谐共生20世纪是工业文明走向辉煌的时代,由于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能力和改造能力的不断增强,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大自然已不堪忍受人类的掠夺和蹂躏,出现了很多严重的生态问题。

这一学科是以生态美范畴的确立为核心,以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的生态审审美创造为目标,以期走向人与自然相和谐、真善美相统一的自由的人生境界。

它体现了对人的现实关注和终极关怀。

[1]在全球动画界,日本知名动画大师宫崎骏,是一位把人文主义融入动画里的思想家,他通过自己的动画作品来追寻万物共生之路,作品里充满人文主义关怀。

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对过去的反思,更聚焦现在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探讨了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充满了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在全球内不仅引起人们的共鸣更受到全世界的重视。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是从自然界中进化分离出的生物。

人类和自然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宫崎骏的作品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宫崎骏通过对他的动画电影的创作,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对现实社会中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演变历程进行了详细的描写,这些都对解决现代生态美学的研究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完美的自然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里,人们丢失了很多内心深处的东西,在宫崎骏的电影中,主人公很多都是因为某某原因回到美丽的乡村,回到宁静的大自然中去。

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生态意识研究_195

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生态意识研究_195

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生态意识研究[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2近年来,生态问题愈来愈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许多影视作品都会涉及到生态意识这一主题,而宫崎骏似乎将生态意识作为一种自觉行为。

在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贯穿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以及尊重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等浓厚的生态意识。

例如,在《天空之城》中,借助飞行石来表现文明和自然的关系;在《幽灵公主》中对人与自然共存的思考。

1、生态意识动画电影在如今绚丽多彩的影片之中日益崛起,因其高超的绘画技巧以及越来越深刻的思想意识收到更多高年龄观众的喜爱,而日本动画更是走在世界的前沿。

生态意识的引入使得动画的深度更加提高,虚拟魔幻的场景也使得说教不再枯燥无味,能够发人深省,引发深刻的思考。

生态就是只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群体和周围环境及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而生态意识就是反思过去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其目标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多次的工业革命使得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创造了许多社会财富,同时人类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同时,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会造成自然失衡,人们的栖息之地渐渐消失。

日本曾经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而如今成为一个工业化发达的国家,包括宫崎骏在内的日本人对于绿色家园遭到破坏都十分痛心,宫崎骏用他所擅长的漫画来表达了生态意识的重要性,呼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生态意识解读宫崎骏的成功,不仅仅是他创作出了成人能够接受的有思想的动画影片,更在于他通过动画手段和技巧将各种天马行空的意向中贯穿浓厚的人文关怀精神以及社会生态意识,深入地挖掘了人与自然的共存问题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担忧。

在宫崎骏的影片中,人与自然的融合是一种常见的感情倾向,只有人类融入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使得人类获得精神力量,来抗拒人类社会的冷漠。

下面列举了对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生态意识解读:生态提供人类的生活家园,人类家园充满危机,人类希望在危机中成长以及精神生态意识。

宫崎骏动画电影美学思想研究

宫崎骏动画电影美学思想研究

宫崎骏动画电影美学思想研究宫崎骏动画电影美学思想研究引言宫崎骏是日本著名的动画电影导演和制作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哲学思考而闻名于世。

他的电影作品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是凭借其独特的美学思想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本文将以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其美学思想的内涵与影响。

第一部分:宫崎骏的艺术创作背景宫崎骏出生于1941年,成长于日本战后时期。

在他的童年时代,日本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革以及对西方文化的冲击,这些经历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宫崎骏的个人思想,也为他的艺术创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宫崎骏在早期一度梦想成为漫画家,但后来决定投身动画电影的创作。

他在东京大学美术学部学习期间,受到了欧洲和美国的艺术思潮的影响。

尤其是对法国的画派运动和美国的漫画文化感兴趣。

这些国际化的影响对于宫崎骏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部分:宫崎骏的美学思想1. 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宫崎骏的作品经常探讨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他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呼吁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

在他的电影中,常常可以看到对城市化和环境破坏的批判,以及对大自然的美的寄托。

2. 对女性主义的探索宫崎骏的电影中,女性角色经常具有强大的独立性和坚韧的品质。

他的作品中意识到了女性权力和自由的重要性,以及消除性别歧视的必要。

这种女性主义探索是宫崎骏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对人性和道德的思考宫崎骏经常以寓言的形式探讨人性和道德的问题。

他的电影中,经常出现一些道德困境和伦理抉择的情节。

他试图提醒观众思考生活的价值观和道德选择,并寻找到真正的人性之美。

第三部分:宫崎骏的美学思想对世界的影响宫崎骏的美学思想不仅在日本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1. 对动画电影的影响宫崎骏的美学思想对动画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独特艺术风格和哲学思考打破了传统动画的束缚,探索了更多的表现手法和题材。

宫崎骏动画电影的审美现代性

宫崎骏动画电影的审美现代性

宫崎骏动画电影的审美现代性宫崎骏是当代日本最杰出的动画导演之一,他的作品深受全球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他以其独特的创造力和细腻的描绘能力,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梦幻和启发。

然而,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不仅仅是追求想象力和故事情节的完美结合,他还在其中融入了许多现代审美的元素。

首先,宫崎骏对于自然的描绘是他作品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自然界在宫崎骏的电影中常常被赋予了强烈的个性和动态表现力。

无论是《幽灵公主》中的神秘森林,还是《龙猫》中的繁茂竹林,宫崎骏通过细腻的线条和色彩运用,将大自然呈现在我们眼前。

他善于捕捉大自然的细微之处,让观众在欣赏动画的同时也感受到自然的美妙与安宁。

这种对于自然的赞美,展示了现代社会对于环保与自然回归的关注,以及对于传统价值观的重现。

其次,宫崎骏在创造角色形象方面也凸显了现代审美。

他不仅仅创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角色,还给予他们丰富的内在世界和情感表达。

例如,他在《千与千寻》中创造了一个既可爱又神秘的女主角千寻,她的成长历程以及与精灵和妖怪的交往,引发了观众们对于自我的思考和认同感。

宫崎骏在刻画角色时,注重揭示他们内心的矛盾和情感纠葛,让观众在动画中找到共鸣,这是现代社会对于人性深度和情感表达的追求,也是对于人与世界的真实性的关注。

宫崎骏的电影中也充满了哲思与思想的碰撞。

他经常通过寓言和象征手法来表达对于社会、文化和人类发展的思考。

例如,《风之谷》探讨了人类与自然世界的关系,《哈尔的移动城堡》涉及到对科技文明的质疑,《天空之城》则探讨了以和平为中心的社会建设。

这些思想层面的探索,让宫崎骏的电影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

他指出了现代社会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而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人性的迷失,唤醒了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考。

最后,宫崎骏的作品中充满了美的追求。

无论是精致的画面细节,还是令人陶醉的音乐,他都通过细腻的表现力和感性的音响设计,将美的元素融入到动画中。

他的画面布局和色彩运用,常常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使观众沉浸在画面之中。

宫崎骏动画的生态意识_兼论现代社会语境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宫崎骏动画的生态意识_兼论现代社会语境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几个绿洲之一,其存在本身就说明了这一点。 在风之谷,没有高度发达的现代科技,也没有 现代社会沉重的污染。风之谷中的全部动力 都来自于对自然风的使用,由于海风的吹拂, 有毒的孢子无法进入谷中,人们得以在这里 安居乐业,过着虽然原始,但却幸福快乐的男 耕女织的生活。人又重新回到了与自然和平 相处的境地,人类的文明又回到了最初原始 的状态——人类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的幸福 简单的生活。
卑斯少女海姬》、《未来少年柯南》、《红发姑 我们的消费社会中迷失自我的问题。”[2]他
娘安》《、名侦探福尔摩斯》《、回忆点点滴滴》、 认为现代的儿童受到了太好的照顾,反而丧
《风之谷》、《天空之城》、《龙猫》、《红猪》、《幽 失了最珍贵的本能,他“想使她们在其中重新
灵公主》、《千与千寻》、《心之谷》等。其中《千 认出自己,并能间接地听到我的鼓励‘: 别害
在作品里,宫崎骏充分表露出对生命存 品,故事背景是现代。10岁的荻野千寻是个
在形式与意义的探索,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具 虚弱、从未遇到过危险,对外界毫不关心、态
有深厚的人文情怀以及对人类最终命运的追 度冷漠的小姑娘。在搬家过程中他们一家误
问。他认为所有的生命都是珍贵的,世界应该 入了一个神灵居住的神秘小镇,千寻的父母
三、困惑 尽管宫崎骏有着强烈的生态意识,在他 的作品里表现出一个艺术家对于人生、生存、 价值等问题的乐观的严肃态度,但是在现实 面前他往往又表现出一种怀疑、无奈和困惑。 在一次采访时他说“: 我也想通过我的影片战 胜自己对未来的恐惧感。对此确是一种自相 矛盾的感觉。人是丑陋的,生活是美好的。” [5] 《天空之城》中勒普泰岛最终的毁灭,同 时也在告诫世人:在机械和钢铁的世界里,人 类面对着的其实是未卜的将来,人类是否还 有能力控制自己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而《风 之谷》的结局同样是令人回味。伴随随着影片 结尾优美的音乐,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在植树。 那一棵棵绿色的树苗象征着希望的未来,也 象征着人类对自己所作所为的悔过,宫崎骏 用代表全人类希望的孩子们的举动来表现自 己对人类还没有完全的绝望。但是一株小树 苗和一个防毒面具的共存,则代表着人类将 来未卜的命运,哈姆雷特的终极追问“生存还 是死亡”式的问题同样困惑着宫崎骏。 这种困惑在后来的《幽灵公主》里体现 得更为明显。故事发生在日本大规模侵略山 林的室町时代( 公元14世纪——16世纪)。人 们随意开采自然资源,对环境造成了相当大 的破坏,人与自然界的各种神灵的矛盾就此 产生(在日本国民中存在着泛神论观点,即万 物都有对应的神灵掌管)。人类要生存就要砍 伐森林,而森林的消失令动物无栖身之处。少 年阿席达卡为了寻求破除自身咒语的方法来 到日本西部,却意外地卷入了这一场两败俱 伤的战争。他与被犬神抚养长大的人类少女 小珊(即“幽灵公主” )认识。小珊到底应该属 于人类还是自然?人与自然的冲突究竟如何 才能化解?宫崎骏感到自己也无法回答这个 问题。影片以掌管万物生命的麒麟兽的死换 来自然环境的恢复作为结局。小珊对阿席达

宫崎骏《哈尔的移动城堡》中体现的生态主题-电影论文-艺术论文

宫崎骏《哈尔的移动城堡》中体现的生态主题-电影论文-艺术论文

宫崎骏《哈尔的移动城堡》中体现的生态主题-电影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宫崎骏是日本知名的动画导演、动画师及漫画家,在全球动画界有难以撼动的地位,被称为动画界的黑泽明.宫崎骏说:希望能够借助更具深度的作品,以拯救人类的灵魂.[1]他的作品具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具有儒家道统般的责任心,寻求正义的使命感,身处逸乐时代的反思,人类共同理想的呈现[2].宫崎骏的动画电影虽然题材各不相同,但几乎都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反战和女权等问题.其中,人与自然的生态问题是其作品主要表现的主题之一,如《天空之城》《风之谷》《幽灵公主》等作品,就鲜明地表现出敬畏自然、宣扬环保的内涵.《哈尔的移动城堡》是宫崎骏在2004 年导演的一部动画电影,故事内容改编自英国女作家戴安娜韦恩琼斯的小说《豪尔的魔幻城堡》.这部以战争作为背景的动画电影,讲述了这样:住在小镇中的苏菲是一位制作帽子的手艺人,但她却因为认识魔法师哈尔得罪了女巫,被施以咒语,从18 岁的少女变成了90 岁的老太婆.她惊慌失措地逃出家,被稻草人指引着进入了一座带有魔法的移动城堡,和城堡主人哈尔谱写了一段战地恋曲,最终解开了身上的咒语,变回少女的面貌,并帮助哈尔找回了遗失的心.现如今,全世界都在呼吁自觉的生态意识,生态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在电影作品中,越来越多的导演将片面的环境问题加入作品搬上荧屏,呼吁人们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与之不同的是,宫崎骏已经把生态意识上升为自觉意识,并将其纳入自己的一系列动画电影作品中.宫崎骏几乎所有的动画作品中都有生态问题的表现主题.《哈尔的移动城堡》也不例外,其鲜明的生态主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自然生态意识(一) 自然生态意识的表现自然本身是美好的,电影《哈尔的移动城堡》首先展示了自然风光的美好:覆盖着皑皑白雪的阿尔卑斯山,绿意盎然的起伏小路,瓦尔登湖般的湖光山色,随处可见的鲜花青草,宁静悠远的平原景色.然而,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争权夺势,为了自己的私利,人类不惜发动战争,环境随之急剧恶化,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影片《哈尔的移动城堡》表现出的生态主题,主要通过形象化的对比手法来展现.移动城堡的门楣上有一块四方形的门钮,门钮四侧有四种颜色:蓝色朝上,门外是熙熙攘攘的波特海文港口;红色朝上,门外是富丽庄严的王宫;绿色朝上,门外是移动城堡的路途;黑色朝上,门外是硝烟弥漫、战火不断的战场.这也就是说,在移动城堡中,只要转动门钮,门外就会出现对应的那个空间,这为影片的对比表现手法埋下了伏笔.在影片中,我们会看到大量的对比画面:一边是宁静平和安逸的欧洲小镇,另一边却是极其不和谐的战机满天飞、坦克满城跑,各个街头出现荷枪实弹的战争场面;一边是人头攒动、络绎不绝的港口市场,另一边却是军舰挺进的海面和狂轰滥炸的飞机;一边是鲜花遍野、芳香四溢的原野青山,另一边却是盘旋于空中的大型作战机;一边是生活安逸、宁静祥和的城镇,一边却是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废墟.通过这些对比,人们不得不反思,科技力量和物质手段带给生态的巨大破坏,人类应该如何面对自然和保护自然.宫崎骏的电影作品,还善于运用肮脏的画面深刻地表达生态主题.影片《哈尔的移动城堡》中,相对于山景、水景、雪景等优美、平静、宁静的画面,影片还刻画了一系列肮脏、丑陋的战争场景.美景是对和谐的人与自然的描写,而肮脏、丑陋同样也是为了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文化研究学者认为,对秩序的破坏依然会造成危机和恐惧感,极度的肮脏会焕发出另外一种力量,让观众产生敬畏,使他们反思造成肮脏的原因[3]32.影片里肮脏、丑陋的场景代表着人类对自然的忽视与冒犯,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宫崎骏就是试图用这样的表现方式制造出一种危机和恐惧感,令欣赏影片的人类深刻反思自身对生态平衡的破坏行为.(二) 自然生态破坏的成因宫崎骏是一个身处矛盾之中的艺术家,在他身上不但能看到他的理想主义,也能看到怀疑和犬儒主义、厌世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宫崎骏的怀疑和犬儒主义、厌世主义和现实主义集中体现在他的反战思想方面.宫崎骏将战争对自然生态造成的威胁在影视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多次运用战争后世界末日的画面,提醒人们认识到过度贪婪与占有的悲惨结局.《哈尔的移动城堡》给大家展现了一个自然生态遭受严重破坏的处于战争状态下的国家,在这个国家中,恐怖、残酷、无情的景象比比皆是,许多人眼睁睁地看着家园被战争摧毁而不得不离开.他认为在《哈尔的移动城堡》中,国王和莎莉曼都是利熏心的人,他们为了争权夺势发动了战争,不惜伤及无辜,最终导致了惨不忍睹的结局.在那些富有深意的画面中,不难看出宫崎骏是在提醒人类,恣意发动战争,最终必然导致社会混乱和自然生态被破坏,人类也终将会自食其果.因此,人类应该重视其他物种的生命及存在,不要居功自傲.宫崎骏认为自己是个悲观主义者,但是又并不绝望,对未来仍然充满着憧憬,于是他在作品中塑造了一大批有爱心、善良的少男少女形象.这些男孩女孩在未来世界里担任着救世主的角色,为了拯救世界和人类,他们总是怀着大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在野心家制造的人类大浩中力挽狂澜.其实,在宫崎骏的心底,存在着强烈的救世情怀,内心充满对纯真和善良的渴望,他相信人类在遭遇难之后会逐渐醒悟,并能够反思自己的行为.二、精神生态意识宫崎骏动画电影提倡田园式的生活,追求精神生活,梦幻理想的国度,为了打造祥和的生活氛围,他一切战争与破坏人类生活的行为.但是,在物横流的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物质利益,而逐渐淡漠了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导致人类内在精神价值的缺失,造成了精神世界的荒芜.精神价值的消解是当代大众文化最深层次的嬗变,这使人们觉悟到人类生存困境的蔓延,不仅仅是因为人类物的压抑,相反也是由于他的膨胀和扩大使人的价值向度的模糊.[4]当代社会人类自我迷惘的精神状态也是病态的,是在科技发展下造成的精神世界的匮乏.科学技术和网络的迅猛发展,使人们沉浸在科技带给人们的文化中,渐渐失去了对鲜活真实的自然世界的追求,断绝了对心灵的倾听和对历史文化传统的传承.在影片《哈尔的移动城堡》中就有清楚的表述:科学技术将会是一种对大自然无情破坏、无尽攫取的技术,人类为了私而把这种技术无限放大是非常可怕的.为了战争,发展科技,制造出大型作战武器,如坦克、大炮、导弹等,它们都将对生态平衡和人类未来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当这些破坏生态系统的科学技术令生态失衡时,科学技术对人类的作用就开始异化.这些异化反应终将会让人类明白,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力量和技术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影片中的苏菲在迷茫、无所适从、极度自卑的状态下受到诅咒,变成了老太婆;但她在努力解开咒语的过程中,彰显出了寻回自我,找到自信的精神生态意识.在宫崎骏看来,自然生态的破坏和精神生态的荒芜,是人类为一己私而发动的无意义战争所导致的,也是现代科技迅速发展所引起的.因此,人类要对大自然和原始生态环境的被破坏负起责任,要从极端自我和物质化的迷失中走出来,摆脱日渐明显的异化趋势,重新回归现实大地之上.宫崎骏曾经说过:整个世界的矛盾冲突是我们永远无法解决的,人与自然的争斗同样定位不了人类的结局.我们只是想借此告诉观众,在那个充满杀戮与悔恨的社会中,还是有值得活下去的理由.因为这里依然有人人相知相识的精彩瞬间,依然有于诅咒中获得解放的喜悦,依然有人对美好自然的理解,依然有自然向人类敞开心扉的过程.[5]毫无疑问,动画影片《哈尔的移动城堡》实现了这一目的.总之,宫崎骏将生态观念和生态意识倾注于影片中,不但使自己的影视作品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样也解决了深植于心的社会生态问题.参考文献:[1] 宫崎骏.民族的传统艺术会让世界惊艳[EB/OL].(2004-11-29)[2014-02-10].[2] 游智皓.宫崎骏的奇幻电影初旅[J]. 电影学院学报,2003(3).[3] 杨晓林.动画大师宫崎骏[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4] 王国荣.信息化与文化产业[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5] 李广民,秦汉.战后日本司法措施探析[EB/OL].(2007-12-01)[2014-02-10] .。

宫崎骏动画电影的审美现代性

宫崎骏动画电影的审美现代性

宫崎骏动画电影的审美现代性宫崎骏动画电影的审美现代性引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宫崎骏先生以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精湛的技艺,创作了一系列经典的动画电影作品,深受世界各地观众的喜爱和赞誉。

这些作品所表现出的审美现代性,不仅体现了宫崎骏先生对于现代社会问题的关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于人类与自然、科技与文化的独特理解。

本文将探讨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审美现代性,并对其影响进行分析。

一、恢弘的自然景观宫崎骏电影中的自然景观是他独特审美现代性的重要体现。

从《天空之城》中的浮空之城,到《龙猫》中的大树,再到《幽灵公主》中的森林,这些自然景观的精细绘制和富有魅力的表现方式,使观众沉浸在异乎寻常的自然之中。

宫崎骏通过这些自然景观的描绘,传递了一种对于大自然美妙与神秘性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对自然文化传承的思考。

他告诉我们,现代社会需要重新审视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好我们唯一的家园。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宫崎骏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他独特的审美现代性。

无论是《千与千寻》中勇敢坚定的千寻,还是《哈尔的移动城堡》中追求自由与正义的哈尔,这些角色的形象设计不仅符合观众的审美要求,更具有现代人性格特点。

宫崎骏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勾勒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使观众在欣赏动画的同时,深思人性的复杂性、善恶的边界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变。

三、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宫崎骏电影中对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展现了他的审美现代性。

在《风之谷》中,他通过科技与自然的冲突,揭示了现代科技发展对自然带来的威胁。

而在《千与千寻》中,他通过神奇的古老灵魂世界与现代人世界的相互交织,传递了对于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关系的思考。

宫崎骏对于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尝试告诉我们,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包括技术的进步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平衡,科技只有在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其正面的作用。

四、革新与传统的结合宫崎骏电影中同时体现了革新与传统的审美现代性。

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视觉效果,都融合了现代创新元素与传统的寓言和童话情结。

生态审美视阈下的宫崎骏动画电影

生态审美视阈下的宫崎骏动画电影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8—1 0 [ 作者简介 】 唐
.---— —
是 工业 文 明 出现 以后 , 人 与 自然 的矛 盾开始 激化 , “ 神 兽” 的觊觎 、 森林 的侵 占导致 自然 一 步 步过 度 人 化 , 渐渐 消失 了本 身 的属 性 , 而 人 类 并 没 有 从 中 获 得 真 正 的利 益 , 从 长远 来看 , 他 们毁灭 的正是 人类 自己 。
性 的生存题 材 和人 类 的童年 成长 题材 。其 中人 与 自
然 关 系题 材 的动 画 电影 涉 及 数 目较 多 , 比较 深刻 地
中, 又大 致可 分 为 自然 的 过 度人 化 和人 的 自然 化 两
部分 。
( 一) 自然 的过度 人化
反 映了工 业文 明 时代 人 与 自然 相 处 的种 种 问题 , 或 表达 了人 与 自然 不能 和 谐 相 处 的 无奈 、 或 表 达 了 对 人类 破坏 自然 后进 行反 醒 的慰藉 。这一 题材 的动 画
生 态 审 美视 阈下 的 宫 崎 骏 动 画 电 影
鼯 诗
( 内蒙古 大 学 文学 与新 闻传播 学院 , 内蒙古 呼和 浩特 0 1 0 0 7 0 )
[ 摘
要 ]宫崎俊 动 画 电影 中人 与 自然 关 系的 矛盾是 其主题 之 一 , 传 达 了 自然过度 人 化和人 的 自然化 的
森林 、 神兽 、 精灵 这些 元 素在宫 崎骏 动 画 电影 中
频 繁 出现 , 它们 往 往 是 自然 的 隐喻 。人 类 文 明特 别
电影 , 有意或无意识地传达 了 自然过度人化和人的
自然 化 的观 点 , 流露 出对 现代性 弊 端 的厌 弃 与鄙 夷 , 这 也正 是生 态美 学所 关注 的领 域 。宫崎 骏 动画 电影 不 仅在 电影 美学 领 域 有着 很 高 的地 位 , 在 生 态 美 学 的范 畴 内也 具有 丰 富 的研 究 价 值 。 因此 , 本 文 从 美 学 角度 出发 , 来 关 注生 态 审 美 视 域 下 的 宫崎 骏 动 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12-04-17[作者简介] 孙燕燕(1987-),女,山东烟台人,硕士在读,主要从事文艺美学研究。

现代性语境中宫崎骏动画作品的生态美学思想孙燕燕(鲁东大学文学院,山东烟台264025)[摘 要] 在世界动漫电影史上,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占有一席之位,散发出独特的生态人文主义味道。

立足于现代性语境中的社会现代发展与生态美学、现代文明与女性主义、现代经济与道德规范等方面,探讨宫崎骏电影中体现出的人与自然共生关系、反战和平主义、终极关怀等丰富生态美学思想,对解决现代性困境问题有一定启示意义。

[关键词] 宫崎骏;现代性;生态美学[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6121(2012)04-0065-03 宫崎骏是继日本第一代动漫大师手冢治虫之后,日本第二代动漫产业的领袖和旗帜性的传奇人物。

1985年宫崎骏创办吉卜力工作室,创作了一系列优秀动画作品:1984年《风之谷》、1985年《天空之城》、1988年《再见萤火虫》、1989年《魔女宅急便》、1997年《幽灵公主》、2001年《千与千寻》、2004年《哈尔的移动城堡》、2008年《崖上的金鱼姬》以及2010年《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

在以美国迪斯尼和梦工厂打造的美国动漫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宫崎骏动漫独树一帜,充满浓郁生态人文主义气息,其作品主题宏大、意境高远,涉及人与自然、和平反战、对人生价值的思索等方面,反思伴随科技与变革而来的工业文明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其动画作品不仅深深影响日本几代人,也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关注。

当今社会人类面临各种复杂的现代性问题:社会现代发展与生态失衡、现代经济与道德失范、现代文明与女性地位缺失……宫崎骏电影中体现了人与自然共生关系,反战和平主义、终极关怀等丰富的生态美学内涵,探讨宫崎骏电影生态美学思想,对人类解决现代性问题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一、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宫崎骏的动画“深入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夸张的造型和奇异的构思,表现了当代社会人们对生态问题的忧虑”[1],充满了浓郁生态人文主义气息。

生态人文主义是“一种新的生态文明时代的人文主义和自然主义相结合的精神”,“既包含人的维度又包含自然维度的新的时代精神,是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发展与环保的双赢。

这种新的‘生态人文主义’就是我们的新的生态美学的哲学根基。

”[2]宫崎骏主要从神奇的自然美景和主题故事等两方面反映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及维护生态的重要性。

(一)神奇的自然美景宫崎骏的电影回归到本真,采用纯手绘的方式展现水彩画的空灵与诗意,塑造了一幅幅与拥挤喧闹的都市完全不同的安静祥和、唯美的乡村景色。

大自然的美景对现代人的震撼力在无声而有色有形的水彩世界里静静释放,令人心生向往、思绪翩翩。

“森林”的意象充斥于宫崎骏的各个作品中,森林中住着各种精灵。

无论是守护腐海的王虫,住在参天大树里的龙猫,直接建造在大树之上的天空之城———拉普达,还是自然之神“麒麟兽”,宫崎骏都以“森林”为背景,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

在展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龙猫》无疑是最温情脉脉的一部。

宫崎骏以梦幻般的手笔,通过营造自然画面展现了一幅日本乡村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温馨景象。

影片中清澈小溪、烂漫野花、葱郁树木、憨态可掬的龙猫与姐妹二人欢声笑语、村民辛勤劳作相互交织,大自然的神奇瑰丽,人与自然和谐的景象直逼眼前。

(二)以维护生态为目地编排情节宫崎骏被称为“环保主义者”,他以维护生态为目的,把手中的笔当作宣扬环保主义思想的号角,呼唤着人们的环保意识,组织创作了一系列“环保主义动画电影”。

《风之谷》、《幽灵公主》、《天空之城》都以环保为目的组织安排情节。

—56—2012年第4期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No.4,2012(总第170期)Journal of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Total No.170DOI:10.13815/ki.jmtc(pss).2012.04.031《幽灵公主》中,人类为攫取自然资源将一座山上的树木全部伐光,建造达达拉城。

人类研发火器、杀死动物,不断地扩张领地以取得更大发展,森林中到处充满了动物的哀鸣,人类与自然已处于“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境地。

动物为生存而对人类展开了各式抵抗:猩猩族在人类砍伐树木的地方重新种上小树,并想要吃人来对抗人类;犬神族为保护自然之神“麒麟兽”,想尽一切办法要杀死达达拉成首领;猪神族为保护森林,对人类发起了直接进攻;“麒麟兽”失去头颅,疯狂涌出液体,其所及之处草木凋零,达达拉成也毁于一旦。

整部影片展现出人与自然共存亡,蕴含了宫崎骏环保主义思想,同时也激起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深深思考。

关注自然与人生,将生命有限性与宇宙无限性统一起来,宫崎骏用神奇瑰丽的自然画面、紧张激烈的故事情节,将人与自然共生和谐的生态美学观念展现出来。

二、人与人的和谐关系生态美学不仅包括人与自然共生和谐,更包含人与人和平共处。

宫崎骏的动画作品既有直接表现人与人关系淳朴、和睦的作品,也有通过描述战争从反面表现人与人的冷漠,突显反战和平主义思想。

(一)人际关系其乐融融日本是“尚礼”的国家,礼用于规范人的社会行为,有了礼的制约,人与人和谐关系得以维持,《论语·学而》有言:“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

斯为美。

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强调凡事按礼而行,社会稳定,国家安宁。

人在社会中生存,以礼相待才能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

宫崎骏一些作品体现尊老爱幼、家庭和睦、人人平等“尚礼”精神,造就了和谐人际关系。

尊老爱幼、乡邻和谐、家庭和睦。

《龙猫》的主题直接表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和谐。

小月细心照顾妹妹、彬彬有礼、长幼有序,邻居奶奶帮助草壁一家打扫卫生、照顾小梅,虽妻子生病,但草壁一家充满欢笑。

美丽的乡村景色与人与人和睦相处共同谱写了一曲温馨和谐乐章。

人与人平等。

宫崎骏提倡人与人平等,尤其是男女地位平等。

宫崎骏所处时代,女权主义已发展起来,宫崎骏对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女性与男性关系进行重新审视。

在宫崎骏作品中,女性扮演重要角色,地位相当高,女性与神异相通,充满勇气、智慧与坚毅,展现了他的生态女性主义观念。

《风之谷》中的主人公娜乌西卡勇敢、博爱、为他人不惜牺牲自我。

面对战争和敌意,面对荷母疯狂进攻,娜乌西卡以身体为盾牌,平息荷母的愤怒,促进多鲁美奇亚人和培吉特人的和解,拯救风之谷人民,体现了宫崎骏对女性地位的重新思考。

(二)反战和平主义思想宫崎骏的一些作品通过展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来表达其反战思想。

经济战争造成的毁灭与苦难常多于军事战争。

宫崎骏的作品正是围绕着军事、经济战争体现其对和平的向往。

罗斯玛丽·帕特南·童认为:“我们并非总能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对他人的责任,更不用说我们与非人类世界的关系及其责任了。

结果,我们相互施暴,也对自然施暴……我们杀害我们的兄弟姐妹,其实也是杀害我们自己。

”[3]402-403《再见萤火虫》是宫崎骏电影中现实性最强、最为悲情的一部。

宫崎骏将反战精神寄予其中,影片采用倒叙手法,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神户周边为舞台,描写父母双亡的兄妹二人艰难求生的悲伤故事。

战争中兄妹二人先后失去双亲,姨母一家人刻薄、冷漠使其搬出姨母家,最终在冷漠中死去。

轰炸机恐怖的隆隆声与漫天而降的燃烧弹相交织,城市在火光中化为了灰烬……宫崎骏一改乡村烂漫景色画风,景物大都采用冷色调。

影片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战主题让人不禁反思:战争到底为人类带来了什么?只有恐怖、精神的空虚以及死亡。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在社会现代化与工业化过程中,人类为寻求自身、国家和社会发展,展开激烈经济掠夺战。

《天空之城》开篇便是在蒸汽机带动下,人类攫取矿产资源。

土黄色工业建筑、巨大烟囱与地下密织矿洞相交织,展现了满目疮痍、丑陋的工业文明;拉普达后裔穆斯卡想成为拉普达王,控制世界,利用军队进军天空之城,最终造成达普拉的毁灭和利欲熏心的人类的死亡。

宫崎骏将宏大的反战和平主义精神融入日常事件,反思对自然的掠夺战争,重新审视军事,经济战争,关注人类精神世界,散发出浓重的生态人文气息。

三、对人类精神状况的终极关怀工业文明以来,人类秉承“人定胜天”的观念,过度勇敢与自信,忽视自身有限束缚,展开对时空、地球及外层空间的征服。

在寻求发展过程中,物质生活水—66—平不断提高,却忽略自身精神的关注。

高度发达的机械化、物质化、商业化社会带来人的异化,人类成为单向度的人;人类精神空虚、信仰缺失以及人与人关系冷漠……“‘地球和我们’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人类好奇心、艺术想象、科学研究和技术征服的主题了,它已成为一个深刻的人类思考和令人痛苦忧虑的问题,但当我们一深入观察当代人,尤其是青年人的精神世界时,就会发现一种渗透进他们整个存在的恐惧。

”[4]874-875道教主张“万物有灵”思想以及佛教以“山川草木皆有佛性”为象征的人与自然、动植物等生命平等的教义,使日本人逐渐形成“自然崇拜”的传统观念。

宫崎骏探求人的精神世界,他把宗教看作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鼓舞人去战胜人生道路上各种艰难的信条,将自己的宗教观融入到作品中。

(一)宗教意象“宗教是人的终极关切。

宗教并不是人生的一个孤立的禀赋,它并非与人的理性、道德、审美等项能力并列。

宗教乃是人的全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深度’方面,就是说,它表现的是人生之终极关切,指向的是维系人的存在并赋予人生以意义的东西。

”[5]15《龙猫》、《千与千寻》中反复出现的村中供奉的神像、佛龛,森林中的神像以及充满神性、神奇诡异的动物。

宫崎骏的这些意象充满了神秘的宗教气息,体现了对人类精神的终极关切。

(二)信仰缺失,无道德感“信仰作为终极关怀乃是整个人格的活动……信仰是人类心灵最核心的活动,它不是人整个存在的某个特殊部分或特殊功能的运作,这些特殊的部分和功能都统一于信仰的活动中了;但信仰也不是所有这些作用的总和。

它超越了每一特殊的作用,也超越了所有这些特殊作用的总和,同时又自动地对所有这些特殊的作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6]411《哈尔的移动城堡》中的哈尔用心换来强大的魔法,信仰缺失,以至疲惫不堪、不辨是非;橡皮人更是空有皮囊,毫无生气与思想。

《千与千寻》中飘忽不定的无面人丧失语言表达能力,孤独寂寞。

蒂里希认为,人类在追求生活的过程中存在各种焦虑:对命运和死亡的焦虑、对空虚和无意义的焦虑、对罪过和谴责的焦虑。

为了减轻焦虑的痛苦,人必须有所信仰与追求,且必须是终极信仰与终极追求,即宗教。

宫崎骏电影的宗教意象,体现了对人精神世界的终极关怀。

四、结语工业文明以来,人类社会突飞猛进发展,也面临生态失衡、道德失范、女性地位缺失等现代性问题。

宫崎骏的动画直面诸多现代性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