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西方音乐史——考试必备

西方音乐史——考试必备

第二章1.中世纪的教会音乐最突出的是罗马教会圣咏—格里高利圣咏。

它确立了作为统一的罗马教会礼拜音乐的地位。

积极意义:理论方面,它促成了教会调式理论、记谱方式的早期探索,出现了纽姆普,八种教会调式基本确立;实践方面,以格里高利圣咏为中心,发展处附加段、继咏叹调以及后来的复调音乐。

2.复调音乐的出现,是欧洲中世纪音乐的最大特征之一。

早期的复调音乐有:奥尔加农、第斯康特等。

3.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最终授命重新整理编订了圣咏曲目,因此这套礼拜仪式音乐就以其名字命名,被称为“格里高利圣咏”。

4.9世纪中叶格里高利圣咏的变化:一方面是通过对原有圣咏的装饰与扩展,而产生新的音乐形式—附加段、继叙咏和宗教剧;另一方面就是复调音乐的形成。

5.奥尔加农是9-14世纪复调音乐发展的一种重要类型。

早期奥尔加农:平行奥尔加农、复合…、自由…。

华丽奥尔加农。

6.经文歌是13世纪下半叶最为流行的复调形式。

7.对圣母院乐派做出重要贡献的代表人物有:莱奥南和佩罗坦。

8.纽姆谱最初是一种单纯的声乐记谱方法,它采用的是一些特殊的符号,形象地表示旋律的大致走向和基本轮廓,但无法标记具体的音高。

9.规多的唱名法后来发展为六声音阶体系。

10.古艺术泛指12-13世纪欧洲音乐创作风格。

新艺术指相对于古艺术而言。

11.法国游吟诗人歌曲的兴起与法国中世纪后期的社会历史背景有密切的联系。

12.普罗旺斯是法国游吟诗人歌曲最早兴起的地区。

13.法国世俗音乐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意大利世俗音乐的兴起,意大利的抒情歌曲主要有牧歌、猎歌和巴拉塔等。

牧歌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世俗复调音乐体裁。

14.中世纪常用的管乐器有竖笛、横笛、肖姆管、短号、风笛等。

15.格里高利圣咏是中世纪教会音乐的核心。

格里高利圣咏扩展的形式有附加段、继叙咏和宗教剧;复调音乐的产生则是格里高利圣咏纵向发展的一种必然。

记谱法在中世纪音乐发展过程中逐步走向完善。

第三章1.文艺复兴最早产生于14至15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西方音乐史期末复习范围参考

西方音乐史期末复习范围参考

西方音乐史期末复习范围参考一,填空,选择复习范围从古典——20世纪的音乐;注意古典时期,浪漫时期每位着名的作曲家及代表作二,名词:每份试卷两题1、强力集团:“强力集团”又称“巴拉基列夫小组”或“新俄罗斯乐派”,是俄罗斯音乐的创作集团;1857年起在彼得堡逐渐形成,成员有五人,他们是巴拉基列夫、穆索尔斯基、李姆斯基—科萨科夫、鲍罗丁和居伊,他们都是业余音乐爱好者,没有进过音乐学院,却有着伟大的抱负,继承格林卡的事业,以发扬促进俄罗斯音乐为宗旨,真心接受巴拉基列夫的指导和教诲,从而结成一个强大的音乐社团——俄罗斯“强力集团”,坚强地扞卫俄罗斯民间音乐;2、交响诗:交响诗Symphonic poemSymphonic poem是李斯特首创的单乐章的带标题的管弦乐体裁,以主导动机贯串、发展、变化到音乐的统一和戏剧的发展,并具有大型管弦乐队配置的丰富音响,而且突出乐器的特殊色彩,常与文学、戏剧、绘画有密切联系;3.印象主义音乐指用简短的音乐主题、色彩斑斓的和声、丰富多变的织体、细腻透明的配器,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生活风俗和神话意境的标题小品,突出主观的瞬间感受和直觉印象,音乐往往具有朦胧、飘逸、空幻、幽静的气氛;4.民族乐派亦称“国民乐派”;是指以民间音乐为素材,结合西欧作曲技法,创作出具有本国家、本民族精神及艺术特色的音乐作品的流派;民族乐派在俄国,以格林卡为先驱,随后有巴拉基列夫、居伊、鲍罗廷等;民族乐派在东欧有捷克的斯美塔那及德沃夏克;十九世纪中叶,民族乐派在北欧的代表人物有挪威的格里格,芬兰的西贝柳斯;此外,匈牙利的巴托克、罗马尼亚的乔治艾涅斯库等均为着名民族乐派音乐家;5.夜曲夜曲Nocturne原指十八世纪所流行的西洋贵族社会中的器乐套曲,风格明快典雅,常在夜间露天演奏,与“小夜曲”类似;小夜曲 Serenade原指傍晚或夜间在情人的窗下歌唱的爱情歌曲体裁,所以曲调常是亲切抒情的;在十八世纪末开始出现多乐章的重奏或合奏曲的小夜曲,则是为当时的达官贵族餐宴时助乐用的,曲调较轻快活泼,而与爱情无关,属于室内乐体裁;三,简答:每份试卷四题简述布鲁克纳的艺术成就;1他的交响曲往往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恢宏的管风琴音响效果,同时把德奥民间音乐也放入作品中,抒发了浪漫主义情感;音乐具有戏剧性、史诗性和抒情性,表达出19世纪中后期人们的复杂情感;2他的交响曲作品体现了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虽然他承袭了巴赫、贝多芬等大师的某些手法,但技法上明显反映出瓦格纳的风格,尤其是他的半音化和声处理和庞大的结构模式,因此遭到了瓦格纳对立面的抨击;然而,作品中激情、细腻的处理和鲜明的配器手法也使他赢得了声誉;简述威尔第的创作及艺术成就;威尔第: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1842年,因歌剧那布科的成功,一跃而成意大利第一流作曲家;当时意大利正处于摆脱奥地利统治的革命浪潮之中,他以自己的歌剧作品伦巴底人、厄尔南尼、阿尔济拉、列尼亚诺战役等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来斗争,有“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称;五十年代是他创作的高峰时期,写了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假面舞会等七部歌剧,奠定了歌剧大师的地位;后应埃及总督之请,为苏伊士运河通航典礼创作了阿伊达;一生创作了26部歌剧,善用意大利民间音调,管弦乐的效果也很丰富,尤其能绘声绘色地刻划剧中人的欲望、性格、内心世界,因之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使他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歌剧作曲家之一;格林卡音乐中的民族风格表现在哪些方面格里格的创作和民族的主题紧密相连,他为挪威诗人的诗作谱曲,挪威民间的哈林、斯普林舞曲,农村生活的风俗场景,祖国的山川江河,美丽的民间传说都成为他音乐表现的内容;另一方面,挪威社会生活的平静和保守,也影响着格里格生活、艺术情趣的范围,他在艺术风格上追求简朴、恬静;基于民歌调式和由此形成的新颖的和声,构成格里格音乐清晰、明快和富有色彩的特征;作品有:钢琴曲a小调钢琴协奏曲e小调钢琴奏鸣曲抒情小曲66首乡村生活素描声乐套曲山之精灵本佐诗歌歌曲集管弦乐组曲培尔.金特弦乐合奏霍尔堡组曲.等;在创作风貌上,柴科夫斯基同“强力集团”作曲家之间的明显区别;强力集团成员们的创作分别突出历史题材和神话传说,更注重采用农村民歌素材;同时喜欢吸取异族情调来丰富俄国音乐,他们的音乐风格较为淳朴、粗犷;而柴可夫斯基的创作在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更加多样化不局限于表现俄国题材,不拒绝任何题材和形式,并在各个创作领域都留下了堪称典范的作品;他在音乐语言和创作技巧方面更多的吸取了俄国城市民间音乐的音调和创造性的见借了西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音乐成果;他在自己的音乐中力求反映人们普遍的思想感情并深入挖掘人们内心世界的奥秘;因此柴的音乐在精神气质呵民族风格上更宽泛一些格调更为高雅和细腻些,同时也更多愁善感些.瓦格纳乐剧改革的主要特点1,瓦格纳彻底打破了意大利歌剧的分曲结构,每一幕的音乐都是连续不断的;2,他以主导动机的运用而着称;这是一种与特定的角色、物体或思想有联系的反常出现的音乐动机;它为瓦格纳提供了一种使音乐和戏剧都获得统一的手段;例如在指环中,主导动机非常之多,几乎是连续使用,构成一个密集的主导动机网;它们既可以通过主题之间的类似暗示它们的联系,也可以通过主题的变形或与其它主导动机的对位结合来暗示情节发生的变化; 3,瓦格纳的音乐是用一种"无穷尽的旋律"加以展开的;这是一种音乐织体,其中的主导动机和它们的再现与变化,提供了一种旋律材料的不间断的流动,很少有终止式或明显的停顿的痕迹;4,瓦格纳的半音化和声,持续的离调和转调,以及对终止式的避免对后来的作曲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最终导致调性和声体系走向解体的边缘;5,瓦格纳还是一位配器的大师,在乐剧中,他空前地提高了管弦乐队的作用;为什么称斯美塔那为捷克民族主义音乐的开创人;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者,捷克民族歌剧的创始人,在体现音乐的民族性方面,他将捷克民间音乐素养充分融化在自己的作品中,极少直接采用民歌,却处处充满了浓郁的捷克民族音乐的风格及意味;斯美塔寻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作曲家,这种精神明显地体现了他在音乐中;主要作品有歌剧被出卖的新娘,达里波等近10部;四,简述20分每份试卷选一题简述浪漫主义时期法国歌剧的发展 ;19世纪法国歌剧处在一个动荡的发展时期,这种动荡来自几个方面的影响:其一,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法国大革命以及拿破仑称帝,使社会文化生活发生了变化,白天观看断头台,晚上蜂拥看歌剧,从而导致歌剧从内容到体裁发生了变化;其二,受奢华的巴黎文化市场的影响;当时巴黎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在那里崭露头角,音乐艺术人才蜂拥而至,由此也带来了歌剧的发展变化;其三,受格鲁克歌剧改革的影响;许多作曲家遵循格鲁克歌剧改革的主张,不断尝试歌剧的创作;其四,受到法国自身民族歌剧的影响;浪漫主义歌剧在法国抒情悲剧和喜歌剧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19世纪前后法国产生了几种具有代表意义的歌剧,以下进行简要阐述;1、拯救歌剧rescue opera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拯救歌剧是法国大革命时期1800年前后产生的一种歌剧体裁,歌剧内容中代表封建恶势力的阴谋终不能得逞,受迫害的一方总能在悲剧的最后一刻被拯救出来;这种歌剧有着明显的政治倾向和时代特征,它随着大革命的产生而形成,同时也随着大革命的衰退而消失;格雷特里AndréErnest Modeste Grétry,1741-1813的狮心王理查一般被认为是第一部拯救歌剧;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歌剧菲岱里奥在题材选择上也受到法国拯救歌剧的影响,同样成为拯救歌剧的代表作品;2、大歌剧grand opera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大歌剧是19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法国的一种严肃歌剧,相对于当时的喜歌剧;它通常是四或五幕的大型歌剧,反映历史性内容,追求奢华的舞台效果,在剧中穿插华丽的芭蕾舞场面,不用干念宣叙调,采用大合唱和大乐队等宏大场面;最重要的代表作是迈耶贝尔的新教徒、非洲女郎;3、轻歌剧opera buffa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轻歌剧与喜歌剧一样,是一种生活气息与娱乐性较强的歌剧,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与大歌剧相对,与18世纪的喜歌剧相仿;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常带有讽刺性,用说白代替宣叙调,旋律取自当时流行的音乐,通俗易懂,结构短小,多采用独幕形式;该体裁的奠基人是德裔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Jacques Offenbach,1819-1880,代表作品有地狱中的奥菲欧、美丽的海伦、霍夫曼的故事;4、抒情歌剧lyric opera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抒情歌剧形成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是一种规模介于大歌剧与轻歌剧之间的歌剧形式,它的篇幅比一般喜歌剧长,但没有大歌剧的浮华;风格与喜歌剧一样,轻松愉悦,重视对人物心理及情感的细致刻画;它没有大歌剧的沉重与夸张,却经常安排大歌剧形式所必备的舞蹈场面,内容多采用文学名着中有关爱情的情节,音乐为一些常见的歌曲、舞曲和进行曲,注重抒情旋律的感染力,以说白代替宣叙调;代表作品有古诺Francois Gounod,1818-1893的浮士德、罗密欧与朱丽叶;马斯涅,1842-1912的曼侬、泰伊斯;托玛斯,1811-1896的迷娘;圣-桑斯ns,1835-1921的参孙与达里拉等;5、比才与歌剧卡门比才G. Bizet,1838-1875,法国作曲家;他的早期作品受意大利罗西尼等人的影响,倾心于意大利流畅的旋律风格;直到戏剧配乐阿莱城的姑娘的问世,他自身的音乐才华才真正显示出来,1875年创作的歌剧卡门Carmen,1875成为法国及世界歌剧史上划时代的作品,是至今上演最多,流行最广的歌剧作品之一;比才的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歌剧卡门上,该剧取材于梅里美的小说嘉尔曼;这部作品所体现的现实主义倾向,不仅震动了当时法国的歌剧界,对19世纪末的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以及俄罗斯的民族主义歌剧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歌剧卡门的结构为传统的分曲形式,同时借鉴了瓦格纳的主导动机手法,用西班牙音调刻画了一个个鲜明的、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如哈巴涅拉、斗牛士之歌等;剧中贯穿着爱情、仇恨、欲望等内容,且不失光彩亮丽、生机勃勃的动人情节,具有独特的戏剧魅力;其流畅的旋律继承了意大利和法国的歌剧传统,给人以至美的享受;该剧被视为法国歌剧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是至今西方音乐史中最突出的几部歌剧之一;20世纪音乐的总体特征;1、旋律上:传统音乐以流畅、起伏自然、有规律进行为基础,20世纪音乐的旋律则常常是不流畅的,出现有棱角的大跳,有时没有句读,有时避开传统音乐中的旋律因素,用其它音响方式代替旋律;2、节奏、节拍上:节奏是传统音乐的骨架,而且组织严格;而现代音乐则是节奏自由多变,有的用复节奏、无节奏,有的无节拍、无小节线,有的由演奏者自由安排节奏,还有的是“唯节奏”;3、和声上:传统音乐以和谐为美,以三和弦为基础;而现代音乐则打破了这一概念,以音响感觉为依据,不存在传统音乐的和弦结构与功能进行,频繁使用十一和弦,十三和弦等,采用音团和板块型音群,甚至连和弦的概念也不复存在;4、调式调性上:传统音乐以大小调为中心;而现代音乐则常常是无调式调性的音乐,有的自创音阶、音列,有的不在旋律范畴中运动,也就失去了调式调性的意义;5、配器上:传统音乐将各组乐器优化组合,音色强调平衡;而现代音乐则强调个别乐器,常用极端音区、噪音,突出打击乐,寻求新的声音色彩和发声器械;20世纪是音乐多元风格并存的时期,不易全面概括,那些非传统手法的电子音乐、具体音乐等,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旋律、节奏、和声、调式调性等要素,是和传统音乐的彻底决裂,因此对这些音乐不能用传统概念来解释,只有通过音响逐步感受、认识它;20世纪新潮音乐的生命力是无可置疑的,它不是对调性音乐的否定和取代,而是对调性音乐进行补充和扩展,是对新音乐语言的探索;简述20世纪新民族主义音乐与19世纪民族主义音乐的异同;20世纪新民族主义音乐是19世纪民族主义音乐的延续,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运用本民族的音乐语言、音乐文化来构思音乐,进行创作;但是20世纪新民族主义音乐由于受到社会文化形态变异的影响,与19世纪民族主义音乐相比,又有了新的发展,两者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第一,在音乐内容的表达上:19世纪民族主义音乐采用歌颂的笔调,重视本民族历史、人民生活、传说和文学中的记述;20世纪新民族主义音乐在讴歌民族内容和本民族人民生活诸方面的深度较19世纪民族主义音乐有所减弱,作曲家关注的是民间音乐本身的内涵,重视对民间音乐特征的新发现;第二,在音乐素材的处理上:19世纪民族主义音乐抓住民间音乐素材的个性来加以发展,按传统音乐的完整性处理音乐;20世纪新民族主义音乐强调汲取民间音乐固有的特征和规律,按照民间调式、音阶、节奏进行写作;第三,在同时代音乐特点的吸取上:19世纪民族主义音乐是在浪漫主义音乐的海洋中成长起来的,其和声的运用也受到浪漫主义音乐的影响;20世纪新民族主义音乐产生在新音乐手法层出不穷的时代,它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新作曲技术的影响;20世纪新民族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匈牙利的巴托克、科达伊,波兰的席曼诺夫斯基,罗马尼亚的埃乃斯库,英国的威廉斯,美国的艾夫斯、科普兰、格什文,西班牙的法雅等;。

《西方音乐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西方音乐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西方音乐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1,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近代音乐之父的是_B、巴赫___。

A、海顿B、巴赫C、贝多芬2、与巴赫同一年出生的另一位巴洛克阶段的德国音乐家并著有作品《弥撒亚》的是__A_亨德尔__。

A、亨德尔B、斯卡拉蒂C、弗朗克3、《伦敦交响曲》是_____A_亨德尔 _______的作品。

A、海顿B、亨德尔C、贝多芬4、莫扎特生于____B_奥地利_国的__B萨尔兹堡___,他的生卒年代是 ____B_1756—1791。

A、德国,波恩,1770—1827B、奥地利,萨尔兹堡,1756—17915、莫扎特一生最终的一部作品是《___A__》。

A、《安魂弥撒曲》B、《小夜曲》C、《费加罗的婚礼》6、莫扎特一生共谱写了_A_41_部交响曲,_A_25_部钢琴协奏曲,_A _5_部小提琴协奏曲。

A、41,25,5B、5,25,417、_A_国音乐大师贝多芬是西方音乐从_A___阶段向__A__阶段的过渡人物。

A、德,古典,浪漫B、德,浪漫,现实8、在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中,第三交响曲叫“__B__”交响曲,第五交响曲叫“_B___”交响曲。

A、命运,英雄B、英雄,命运C、田园、英雄D、英雄、田园9、贝多芬唯一的一部歌剧题为《___A___》。

A、费黛里欧B、后宫诱逃C、唐.璜10、贝多芬共创作了__B_部钢琴奏鸣曲。

A、9B、32C、111、西方音乐史上“歌曲之王”指的是____A__国的___A__。

A、奥,舒伯特B、奥,莫扎特C、德,舒曼12、舒伯特共谱写了_A__部交响曲,他有一部两个乐章的交响曲叫做“_A ____”A、9,未完成交响曲。

B、41,G小调交响曲13、以下哪一部别是舒伯特的声乐套曲《___D___》。

A、《漂亮的磨房女》B、《冬之旅》C、《天鹅之歌》D、《菩提树》14、1834年《新音乐杂志》的创刊人是__B___。

A、勃拉姆斯B、舒曼C、门德尔松15、勃拉姆斯是_A__国人,他共谱写了_A__部交响曲和__A_部小提琴协奏曲及其它作品。

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doc

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doc

选择1.腊古典文化的繁荣期的出现于。

公元前5世纪。

2.希腊的音乐特点;单音音乐,与诗歌和舞蹈相结合,偶有支声复调9.19世纪末的《音乐手册》记载的奥尔加农是。

平行四度和平行五度的10.古代的七艺。

几何,逻辑,音乐,修辞,语法,数学,天文13.在14世纪的记谱法中音符时值增加到。

五种15.等节奏的手法经常用于哪种体裁?经文歌19.最早创作完整的弥撒套曲和定旋律弥撒曲的作曲家是。

邓斯泰布尔20.15世纪经文歌的特点。

三度和六度的音响增多22.16世纪意大利牧歌最初是几声部的?四声部23.文艺复兴时期最流行的器乐。

琉特琴36.斯卡拉第的钢琴奏鸣曲是。

单乐章的37.亨德尔的作品。

《皇家焰火音乐》《朱莉亚。

凯撒》《阿德米托》41.哪种体裁是交响曲的来源。

辛弗尼亚43.意大利喜歌剧的特征包括。

角色不多,采用日常生活题材,旋律简单悦耳55.音乐会序曲。

《赫布里底群岛》《仲夏夜之梦》《平静的海与幸福的航行》56.乐曲是三拍子的是。

谐虐曲,马祖卡,波罗涅兹58.罗西尼最擅长搞的歌剧形式是?喜歌剧61.谐歌剧的主要作曲家是。

奥芬巴赫63业余出身的作曲家时。

包罗丁,居伊,穆索尔斯基65.格里格的《挪威舞曲》是什么调式?利底亚调式70.勋伯格写的一部未完成的十二音歌剧叫做。

摩西与亚论72.捷克现代音乐的一位重要的先驱是。

亚纳切克。

76.后现代风格也叫。

新浪漫主义77.摇滚乐产生于20世纪的。

50年代中叶名词解释:1、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音乐理论的奠基人。

他是数学家,在他看来,音乐由数字决定,并体现了宇宙的和谐。

2、记谱法关于圣咏的记谱,现存最早的是9世纪出现的圣咏手抄本,它是用符号谱记谱的。

符号谱又称纽姆谱,它是用点、横线、斜线、曲线等符号.只是这种记谱法不能准确的表示圣咏的时值和节奏。

3、雷奥南约1163~1190,即使一位诗人,也是一位作曲家。

被称为“奥尔加农的最佳作者”,作有一部《奥尔加农大全》,他所作的两声部曲形成形成1 花腔奥尔加农 2 迪斯康特 3 圣咏等三种交替和对比的风格。

西方音乐史考试重点

西方音乐史考试重点

西方音乐史考试重点一、客观题(选择、填空、判断)1、(德)贝多芬九首交响曲——《第三、五(命运)、九(合唱)交响曲》英雄性、戏剧性。

《第一、四、八交响曲》生活风俗性和抒情性。

《第七交响曲》群众性、舞蹈性。

《第二交响曲》综合性。

《第六交响曲》(田园)自然与哲理相结合。

第六交响曲和第九交响曲在形式上有所开拓,标题音乐。

32首钢琴套曲,《月光》、《悲怆》、《热情》、《暴风雨》。

歌剧《费德里奥》——拯救歌剧。

2、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①(德)韦伯——《魔弹射手》——使用“主导动机”。

②(奥地利)舒伯特——歌曲之王。

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位“自由音乐家”。

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自传式作品)——失意、哀伤。

艺术歌曲《野玫瑰》、《魔王》、《鳟鱼》等。

《圣母颂》源自瓦尔克《湖上夫人》中的《艾伦之歌》。

器乐作品《未完成交响曲》只有两个乐章。

总的交响曲有9部。

3、浪漫主义音乐的繁荣:①(德)门德尔松48首“无词歌”——单乐章的钢琴小品,专为钢琴而创作。

音乐会序曲、标题性序曲(单乐章、带有标题的管弦乐序曲)有7首作品,代表的是《仲夏夜之梦》,其中有《婚礼进行曲》为其配乐。

带有描绘性标题的作品是《春之歌》、《猎歌》等。

他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其独特之处在于主奏乐器在第三小节就奏出了乐器。

1843年在莱比锡建立第一所音乐学院。

1847年指挥演奏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是史上第二次。

②(德)舒曼——1840年-1841年是他主要创作时期——艺术歌曲之年。

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诗人之意》。

钢琴套曲——有描绘性、篇幅小。

《狂欢节》、《童年情景》(每个乐章都是独立的,尤其是第七首《梦幻曲》著名)。

他还倡导“大卫同盟”理念。

③(波兰)肖邦音乐创作特征:主要创作的是钢琴独奏曲,以单乐章为主,而且古朴而忧伤,寂静而神秘。

在音乐中运用弹性节奏。

使用波兰民族音乐、民间舞蹈素材,旋律宽广。

如玛祖卡、波兰舞曲、波罗奈兹舞曲,甚至将其运用到史诗性作品中。

西方音乐史考试复习资料解析

西方音乐史考试复习资料解析

一、西方纪念表古希腊与古罗马音乐(约公元前12世纪—公元476年)中世纪音乐(约450—1450年)文艺复兴时期(约1450—1600年)巴罗克时期(约1600—1750年)古典主义时期(约1750—1820年)西欧: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约1810—1910年)东欧、北欧:民族主义时期(约1830—1910年)20世纪音乐:(约1900——现在)第一编古希腊与古罗马音乐二、古希腊音乐的特点1.古希腊的音乐是以诗与乐,或诗、乐、舞三位一体为主的音乐艺术,其中诗的地位在乐之上,曲调和节奏都受歌词抑扬顿挫的影响。

2.古希腊音乐是单声织体,用字母或类似字母的符号来记谱。

音乐的体裁有短小的抒情诗、长大的史诗,以及演出规模宏大的悲剧和喜剧。

在后期出现了一些器乐独奏曲。

3.古希腊的乐器主要有弦乐和管乐两类,弦乐的代表是里拉琴,管乐的代表是阿夫洛斯管。

古希腊已经有了整套的音阶、音程和调式理论,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启迪。

4.古希腊哲人对音乐的本质、价值、社会道德功能等问题已有了较深刻的思考。

三、荷马时代主要史料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又译《奥德修纪》)而命名。

四、古希腊的乐器古希腊的乐器主要有弦乐和管乐两类:弦乐的代表是里拉琴,管乐的代表是阿夫洛斯管。

五、古希腊的戏剧希腊悲剧的杰出代表人物是三个雅典作家: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德斯。

希腊最杰出的喜剧作家是雅典的阿里斯托芬(公元前450-385年)。

六、古希腊的音乐理论毕达哥拉斯:是西方第一个以理论方式来说明和解释音乐现象的人。

也是数学家。

由于毕达哥拉斯派的音乐理论不注重实践,公元前4世纪时(音乐理论家阿里斯多塞诺斯)提出了音程、调式、旋律的理论。

七、古希腊的音程四音音列:古希腊音阶的基础是四音音阶。

它自上而下排列,两端的音构成固定的四度音程,中间的音程可以变化,从而形成三种不同的四音音阶:a.自然音b.变化音c.四分音完整音列体系:两个四音音列便可以构成七音体系或是八度体系。

西方音乐史考试要点

西方音乐史考试要点

1.古希腊的音乐文化高度发展,首先表现在它已产生了科学的音乐理论。

古希腊音乐最基本而具有特色的是音程的理论。

其核心的音阶是多里亚调式。

3个不同调的四声音阶:多里亚,弗利几亚,利底亚。

2.现代小提琴的前身是维奥尔。

3.古希腊节奏时值只有长、短两种。

节奏的主要样式有:抑扬格(︵_)扬抑格(_︵)三仰格(︶︶︶)扬抑抑格(_︶︶)抑抑扬格(︶︶_)扬扬格(__)4.古希腊悲剧发展到公元前5世纪,出现了三位伟大的作家:爱斯库里斯(公元前525—前465)索福克利斯(公元前497—前406)欧里皮底斯(公元前484—前406)。

这种悲剧是由合唱、独唱、对话交替出现而成的。

5.介绍唐以前古琴和古琴音乐的发展:6.拉摩是一位管风琴家、音乐理论家和宗教音乐作曲家,他于1722年发表《和声学教程》,建立起和声学的理论基础。

拉摩是继吕利后的最伟大的法国作曲家之一。

最著名的假面剧是亨利•勒维斯。

7.情场剧是最初一种宗教题材的音乐剧,也有人称为“神剧”,当然,后世也多有世俗体裁,故不能称为神剧了。

清唱剧是只唱不演的戏曲,人们通过听觉来感受。

8.康塔塔是和清唱剧同时平行发展的一种大型声乐体裁,康塔塔与清唱剧接近,有宣叙调、咏叹调。

重唱。

合唱等。

所不同的是其规模比清唱剧要小。

它的时间不长,偏重于抒情。

9.在巴洛克时期,较重要的键盘乐器便有管风琴、击弦古钢琴、拨弦古钢琴。

10.维奥尔族弓弦乐器在1700年以后渐为现代提琴乐器所取代{即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维奥尔族乐器和提琴乐器的差别在于:前者双肩倾斜,后者隆起前者侧板宽厚后者窄偏;前者背板平坦,后者稍隆起;前者音孔为C形,后者为S形;前者指板上绕肠线为品,后者无品;前者六弦,后者四弦;前者琴弦较细,张力小,后者较粗张力大;前者弓杆向外弯,成拱形,后者与弓毛平行,略向内弯。

11.弹弦乐器的琉特琴:其身呈半梨形,琴劲和指板上绕肠线为品,演奏时将琴横抱于怀,左手按琴,右手拨奏,为演奏舞曲,变奏曲,前奏曲等的独奏乐器也用于合奏和歌曲伴奏。

完整版)《西方音乐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西方音乐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西方音乐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1.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近代音乐之父的是___。

2.与___出生的另一位巴洛克时期的德国音乐家并着有作品《亚》的是___。

3.《伦敦交响曲》是___的作品。

4.___生于奥地利国的萨尔兹堡,他的生卒年代是1756—1791.5.___一生最后的一部作品是《安魂曲》。

6.___一生共谱写了41部交响曲,25部钢琴协奏曲,5部小提琴协奏曲。

7.德国音乐大师___是西方音乐从古典时期向浪漫时期的过渡人物。

8.在___的九部交响曲中,第三交响曲叫“英雄”交响曲,第五交响曲叫“命运”交响曲。

9.___唯一的一部歌剧题为《费黛里欧》。

10.___共创作了32部钢琴奏鸣曲。

11.西方音乐史上“歌曲之王”指的是奥地利的___。

12.___共谱写了9部交响曲,他有一部两个乐章的交响曲叫做“未完成交响曲”。

13.以下哪一部不是___的声乐套曲《冬之旅》。

14.1834年《新音乐杂志》的创刊人是___。

15.___是德国人,他共谱写了4部交响曲和1部小提琴协奏曲及其它作品。

16.序曲《仲夏夜之梦》是德国音乐家___的成名作。

17.着名的安魂曲《德意志》是___的作品。

18、___在《新音乐杂志》上推荐的最后一位音乐家是___。

19、___是德国人,他的生卒年代是1809-1847.20、___的《第三交响曲》也被称为《苏格兰交响曲》。

21、《幻想交响曲》出自法国浪漫主义音乐家___之手。

22、歌剧《卡门》是法国音乐家比才的作品。

23、组曲《动物狂欢节》的作者是法国圣桑。

24、___是德国的“剧乐”大师,他的生卒年代是1813-1883.25、《莎乐美》是音乐家里查.___的着名歌剧。

26、“交响诗”这一标题音乐形式的创始人是匈牙利的钢琴大师___。

27、法国音乐家比才有一部着名的根据戏剧配乐改编的组曲叫做《阿莱城姑娘》。

28、轻歌剧《霍夫曼的故事》是法国轻歌剧作家___的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音乐史考试重点一、客观题(选择、填空、判断)1、(德)贝多芬九首交响曲——《第三、五(命运)、九(合唱)交响曲》英雄性、戏剧性。

《第一、四、八交响曲》生活风俗性和抒情性。

《第七交响曲》群众性、舞蹈性。

《第二交响曲》综合性。

《第六交响曲》(田园)自然与哲理相结合。

第六交响曲和第九交响曲在形式上有所开拓,标题音乐。

32首钢琴套曲,《月光》、《悲怆》、《热情》、《暴风雨》。

歌剧《费德里奥》——拯救歌剧。

2、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①(德)韦伯——《魔弹射手》——使用“主导动机”。

②(奥地利)舒伯特——歌曲之王。

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位“自由音乐家”。

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自传式作品)——失意、哀伤。

艺术歌曲《野玫瑰》、《魔王》、《鳟鱼》等。

《圣母颂》源自瓦尔克《湖上夫人》中的《艾伦之歌》。

器乐作品《未完成交响曲》只有两个乐章。

总的交响曲有9部。

3、浪漫主义音乐的繁荣:①(德)门德尔松48首“无词歌”——单乐章的钢琴小品,专为钢琴而创作。

音乐会序曲、标题性序曲(单乐章、带有标题的管弦乐序曲)有7首作品,代表的是《仲夏夜之梦》,其中有《婚礼进行曲》为其配乐。

带有描绘性标题的作品是《春之歌》、《猎歌》等。

他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其独特之处在于主奏乐器在第三小节就奏出了乐器。

1843年在莱比锡建立第一所音乐学院。

1847年指挥演奏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是史上第二次。

②(德)舒曼——1840年-1841年是他主要创作时期——艺术歌曲之年。

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诗人之意》。

钢琴套曲——有描绘性、篇幅小。

《狂欢节》、《童年情景》(每个乐章都是独立的,尤其是第七首《梦幻曲》著名)。

他还倡导“大卫同盟”理念。

③(波兰)肖邦音乐创作特征:主要创作的是钢琴独奏曲,以单乐章为主,而且古朴而忧伤,寂静而神秘。

在音乐中运用弹性节奏。

使用波兰民族音乐、民间舞蹈素材,旋律宽广。

如玛祖卡、波兰舞曲、波罗奈兹舞曲,甚至将其运用到史诗性作品中。

曲式结构大多不复杂,采用三部曲式。

音乐中的装饰音和多连音、双音具有肖邦的个人风格。

和声富于色彩性和浪漫色彩。

4、法国大歌剧:(意大利)罗西尼《威廉·退尔》(正歌剧)、《塞尔维亚的理发师》(意式喜歌剧)、(德)瓦格纳《黎恩济》。

(德)梅耶贝尔的《新教徒》(法国大歌剧的开端)、威尔第《阿依达》。

5、19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贝里尼《梦游女》(正歌剧)、《诺尔玛》(正歌剧)。

多尼采蒂《爱之甘醇》(意式喜歌剧)、《拉美摩尔的露其娅》(正歌剧)。

6、标题交响音乐——交响诗①(法)柏辽兹《幻想交响曲》——标题交响曲,采用“主导动机”或“固定乐思”,是自传式作品。

《罗密欧与朱丽叶》被柏辽兹称为“戏剧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的体裁是中提琴与乐队。

②(匈牙利)李斯特——交响诗方面的创作有13首单乐章的带有标题的管弦乐作品,特点是每部交响诗与所配的标题的关系不重描绘,更多的是喻意深长的情感体验,突出的原作那显现或隐含的诗意及作曲家内在的情绪的表现。

强调感情的抽象性。

作品:标题性交响曲《浮士德》、《但丁》,钢琴作品《匈牙利狂想曲》。

7、19世纪中、下半叶的德奥音乐:①(德)瓦格纳——乐剧改革的特征:见大题作品:《黎恩济》(法国大歌剧)《漂泊的荷兰人》(主导动机的使用)《尼伯龙根的指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乐剧改革——分场不分段)。

②(德)勃拉姆斯——三B之一,其余两位是巴赫、贝多芬。

浪漫主义时期的古典音乐家,并指出“匈牙利舞曲”不是真正的匈牙利本民族的音乐。

③小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王”。

8、19世纪中、下叶的法、意歌剧:法国:谐歌剧(轻歌剧)出现。

①奥芬巴赫——轻歌剧的代表人物,作品《地狱中的奥菲欧》、《霍夫曼的故事》。

②古诺——《罗密欧与朱丽叶》③比才——《卡门》使用了“主导动机”来代表她的命运。

卡门是真实主义之前带有真实主义风格的作品。

意大利:威尔第——三大阶段的不同目标及作品。

见大题9、19世纪民族乐派:俄罗斯、捷克、挪威、芬兰等。

俄罗斯:①格林卡——“民族音乐之父”,《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确立了俄罗斯民间神话歌剧的形式)。

《卡玛林斯卡亚》(管弦乐主题幻想曲)。

歌剧《为沙皇献身》或《伊凡·苏萨宁》在格林卡的创作中居于首位。

②强力五人团:巴拉基列夫——在俄罗斯民歌主题素材的序曲中使用了“小白桦”主题。

穆索尔斯基——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标题器乐作品),(法)拉威为其配器成管弦乐组曲,与其同名。

包罗丁——交响音画《中亚西亚草原》里恩斯基—科萨科夫——擅长配器,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用小提琴代表王妃。

③柴可夫斯基——有7首交响曲,代表的有《第四交响曲》(运用小白桦的主题)、《第五交响曲》、《第六“悲怆”交响曲》(用减弱结束)。

《曼弗雷德》(标题交响曲)。

庄严序曲《1812》、管弦乐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

捷克:①斯美塔那——捷克音乐之父,喜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交响诗《沃尔塔瓦河》是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是捷克的第二国歌。

②德沃夏克——管弦乐曲《斯拉夫舞曲》、歌剧《水仙女》、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挪威、芬兰:①(挪威)格里格——《彼尔·金特》组曲(《日出》和《在山魔的宫殿》最为著名)。

②(芬兰)西贝柳斯——交响诗《芬兰颂》——芬兰第二国歌。

10、世纪之交的音乐:①(法)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家,钢琴曲《月光》,选自《贝加马斯克渡组曲》,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交响三折画《夜曲》,交响素描《海》歌剧《佩利阿斯与梅丽桑德》。

②(法)拉威尔——印象主义音乐家,管弦乐《包莱罗》,最有影响的作品是《达夫尼斯与克洛埃》。

③(奥地利)马勒——10首完整的交响曲。

除了九首交响曲外,还有一部《大地之歌》声乐交响曲——引用中国诗歌文化,其中有东方元素。

《第八交响曲》又称“千人交响曲”。

声乐套曲《亡儿之歌》。

艺术歌曲由管弦乐队伴奏。

④(德)理查德·施特劳斯——交响诗《唐·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唐·吉诃德》、《英雄生涯》(自传式作品)。

歌剧《莎乐美》、《玫瑰骑士》。

⑤(意大利)马斯卡尼——真实主义,独幕剧《乡村骑士》。

列昂卡瓦洛——真实主义歌剧《丑角》(二幕剧)。

普契尼——歌剧《托斯卡》、《蝴蝶夫人》《图兰朵》(东方音乐元素)。

《艺术家的生涯》。

11、20世纪音乐:⑴表现主义(直接反叛印象主义,展现现实,与真实主义接近,揭示社会丑陋、阴暗。

代表人物:①(美籍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华沙幸存者》,体裁是朗诵+乐队伴奏+男声合唱。

十二音音乐——强调十二个音的平等,不强调任何音的主导地位。

②(奥地利)贝尔格——歌剧《沃采克》。

③(奥地利)韦伯恩——点描派创始人,作品结构短小、音乐精致,是序列音乐的早期开拓者——《变奏曲》。

⑵新古典主义——复古,与19世纪标题音乐、综合艺术相对抗(音乐形态方面)。

斯特拉文斯基——三个时期:第一,民族主义时期或俄罗斯风格时期。

以舞剧《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为代表。

第二,新古典主义时期。

舞剧《浦契涅拉》,歌剧——清唱剧《俄狄浦斯王》。

第三,十二音音乐时期。

舞剧《阿贡》,合唱《哀歌》、《安魂赞美诗》。

⑶民族主义音乐——(匈牙利)巴扎克——发现真正的匈牙利的民族音乐。

歌剧《蓝胡子公爵》,舞剧《神奇的满大人》(带有东方音乐元素)。

⑷美国音乐(铜管乐多,黑人音乐元素)——格什文《蓝色狂想曲》(钢琴与乐队)。

管弦乐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歌剧《波吉与贝丝》。

12、20世纪上半叶其他风格与类型的音乐:人物:(前苏联)肖斯塔科维奇、(俄)普罗科菲耶夫。

类型:微分音音乐与噪音音乐。

13、50、60年代的音乐:①序列音乐——特点:将节奏加以固定化,接近于十二音音乐。

代表人物(法)梅西恩②偶然音乐——作曲家对作品的创作演出不加以控制。

代表人物(美)约翰·凯奇的《4分33秒》。

二、主观题——论述题1、综述浪漫主义时期综合艺术的音乐特征及其发展19世纪上半叶,欧洲的一些艺术家们对艺术表现的意向、热烈的情感和丰富的色彩着迷。

他们对文学、戏剧等深感兴趣,并通过音乐的语言和手段加以表现出来,从而形成了综合艺术(整体艺术)。

作品形式属于混合形,某些戏剧情节决定了音乐作品的构思方式。

其中以柏辽兹的标题交响曲,李斯特的标题性交响诗以及瓦格纳的乐剧改革最为重要和突出。

柏辽兹:运用“固定乐思”手法,摆脱了古典交响曲的构思与形式,其作品中一切音乐的表现手法要服从其标题性、文学性的戏剧构思。

体现了浪漫主义音乐力图与诗歌等相结合。

他的《幻想交响曲》,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部自传式、标题交响曲。

而《罗密欧与朱丽叶》被他称为“戏剧交响曲”。

李斯特:运用“主题变形”手法——单主题的展开与处理。

以及交响诗——以文学、诗歌的内容来决定乐曲的构思,是一种诗意境和思想的表达。

每部交响诗与所配的标题关系不重描绘,并且富含诗意,强调感情的抽象性。

瓦格纳:打破了“宣叙调——咏叹调”的传统模式,采用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旋律风情,使歌词的每个字都得到清晰的表现,同时又在需要的时候对某些字词给予强调,通过吟咏的方式强化感情。

摒弃传统歌剧的分曲形式,采用分场不分段,这样的音乐也被称为“无终旋律”。

加强了管弦乐队的作用,在整部歌剧中,管弦乐队始终积极参与到剧情的发展中,而不是作为陪衬。

而“主导动机”用来代表剧中的人物、情节、观念、情感甚至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器物的个性鲜明的音乐材料,对剧情的发展、贯穿、提示起到重要作用。

调性、和声等手段也与戏剧的发展紧密结合。

代表作品《尼伯龙根的指环》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等划时代的经典乐剧,使浪漫主义歌剧发展到顶峰。

2、19世纪初~20世纪初的意大利歌剧早期:以罗西尼为代表,他的创作特点是:罗西尼渐强风格,用在叹调、序曲中。

如《塞尔维亚的理发师》中的序曲。

唱段中有风格——卡巴莱塔,出现反复性节奏。

唱段不长,表现轻松、欢快的情绪。

其作品还有具有法国大歌剧特征的《威廉·退尔》。

除了他以外,此时期还有意大利作曲家贝里尼、多尼采蒂,其代表作品分别是正歌剧《梦游女》、《诺尔玛》和正歌剧《拉美摩尔的露其娅》、喜歌剧《爱的甘醇》。

中期:以威尔第为代表,其创作阶段分为三个时期:早期:30年代~40年代,作品有16部,达到顶峰。

作品主要以爱国题材为主,场面宏大,情节跌宕起伏,作品对意大利人民的爱国情绪和民族独立精神具有积极意义。

作品:《麦克白》、《纳布科》等中期:50年代~70年代,作品有10部,达到黄金、成熟时期。

更倾向于细腻、深刻,对人物和情节刻画的更生动,表现人物的内心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