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活动度

合集下载

关节活动度的标准

关节活动度的标准

关节活动度的标准关节活动度是指关节在特定范围内的活动能力。

它是关节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评估关节的健康和功能障碍的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关节活动度的标准是通过测量关节在各个方向上的可活动范围,然后与正常范围进行比较来确定的。

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是通过一系列特定的测试和测量工具来完成的。

常用的测试包括测量关节主动活动度和被动活动度。

主动活动度是指由患者自己主动完成的关节运动范围,而被动活动度是指由医生或治疗师辅助完成的关节运动范围。

通过比较这两种活动度可以评估出关节的活动能力。

关节活动度的标准根据不同的关节和不同的年龄群体而有所差异。

下面以常见的四个关节为例,介绍一下它们的活动度标准。

第一个关节是膝关节。

正常人的膝关节的主动伸展活动度为0至130度,屈曲活动度为0至140度。

当膝关节的活动度小于正常范围时,可能说明存在关节僵硬或其他功能障碍。

第二个关节是肩关节。

正常人的肩关节的外展活动度为0至180度,前屈活动度为0至180度,内收活动度为0至75度。

如果肩关节的活动度不足,可能会出现肩周炎等肩关节问题。

第三个关节是髋关节。

正常人的髋关节的屈曲活动度为0至130度,伸展活动度为0至30度,内旋活动度为0至45度,外旋活动度为0至45度。

当髋关节的活动度受限时,可能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疾病有关。

第四个关节是踝关节。

正常人的踝关节的背屈活动度为0至50度,跖屈活动度为0至20度。

如果踝关节的活动度有限,可能会影响到行走和运动的能力。

除了以上常见的关节外,其他关节如手指、腕关节等也有特定的活动度标准。

在评估关节活动度时,还需要考虑个体的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的影响。

关节活动度的标准是通过大量的人群数据和研究得出的。

它可以作为判断一个关节是否健康、功能是否正常的依据。

对于康复训练和治疗,关节活动度的评估和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康复治疗中,通过不断地恢复和提高关节活动度,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功能。

总结而言,关节活动度的标准是通过测量关节在各个方向上的可活动范围来确定的。

正常关节活动度范围表

正常关节活动度范围表

正常关节活动度范围表
正常关节活动度范围表是一个医学参考表,用于测量人体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关节和其正常活动度范围的参考值: 1. 肩关节:向前抬臂可达到180度,向侧面抬臂可达到90度,向后抬臂可达到60度。

2. 肘关节:伸直时与上臂呈180度,屈曲时可向手臂方向屈曲。

3. 腕关节:屈曲时可向掌侧弯曲90度,伸直时可与前臂成直线。

4. 髋关节:向前屈曲可达到90度,向侧面抬腿可达到45度,
向后伸展可达到30度。

5. 膝关节:伸直时与大腿呈180度,屈曲时可向小腿方向弯曲140度。

6. 踝关节:向胫骨方向弯曲可达到20度,向胫骨外侧弯曲可达到45度,向胫骨内侧弯曲可达到30度。

以上数值仅供参考,实际数值可能因人体不同而有所不同。

如果您感到关节活动度异常,请咨询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 1 -。

关节活动度图解

关节活动度图解

关节活动度图解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 又称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关节活动时可达到的运最大弧度。

关节活动有主动与被动之分,关节活动范围分为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范围。

主动的关节活动范围是指作用于关节的肌肉随意收缩使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被动的关节活动范围是指由外力使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

怎样测量关节活动度?一、测量工具:量角器、脊柱活动测量(皮尺)。

二、测量方法1、舒适体位2、暴露测量的关节3、确定测量关节的骨性标志4、专人测量5、主动关节活动测量、被动关节活动测量(以划线方式定位)。

6、正确找准运动轴、固定臂、移动臂三、测量结果的记录内容:关节名称、左右、主动ROM、被动ROM、关节强直(纤维性、骨性)、挛缩、痉挛等关节活动度正常值图解一、颈部活动度中立位:面向前,眼平视,下颌内收。

颈部活动度为:前屈35°-45°;后伸35°-45°;左右侧屈各45°:左右旋转各60°-80°。

二、腰部活动度腰椎中立位不易确定。

前屈:测量数值不易准确,患者直立,向前弯腰,正常时中指尖可达足面,腰椎呈弧形,一般称之为90°。

后伸:30°。

侧屈:左右各30°。

侧旋:固定骨盆后脊柱左右旋转的程度,应依据旋转后两肩连线与骨盆横径所成角度计算。

正常为30°。

三、肩关节活动度屈曲:开始位置:仰卧位;臂位于躯干侧方用手心朝下。

测量方法:矢状面。

避免连带动作:弓背。

转动躯干。

量角器:轴心位于关节侧方肩峰下方。

固定臂平行于躯干腋中线。

活动臂平行于肱骨中线。

伸展:开始位置:俯卧位;臂位于躯干两侧且手心朝下。

测量方法:矢状面。

避免连带动作:肩抬离台面。

转动躯干。

量角器:轴心位于关节侧方肩峰下方。

固定臂平行于躯干腋中线。

活动臂平行于肱骨中线。

外展:开始位置:仰卧位,上肢放在身体两侧。

测量方法:前面观(必须向外侧最大限度地旋转肩关节。

关节活动度

关节活动度

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 又称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关节活动时可达到的运最大弧度。

关节活动有主动与被动之分,关节活动范围分为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范围。

主动的关节活动范围是指作用于关节的肌肉随意收缩使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被动的关节活动范围是指由外力使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

关节活动范围异常的常见原因包括:关节、软组织、骨骼病损所致的疼痛与肌肉痉挛;制动、长期保护性痉挛、肌力不平衡及慢性不良姿势等所致的软组织缩短与挛缩;关节周围软组织疤痕与粘连;关节内损伤与积液、关节周围水肿;关节内游离体;关节结构异常;各种病损所致的肌肉瘫痪或无力;运动控制障碍等。

关节活动范围的测定是评定肌肉、骨骼、神经病损病人的基本步骤,是评定关节运动功能损害的范围与程度的指标之一。

其主要目的是:确定是否有关节活动受限,发现影响关节活动的原因;确定关节活动受限的程度;确定适宜的治疗目标,判定可能康复的程度;为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方法提供客观依据;客观测量关节活动范围的进展情况,以评价康复治疗、训练的效果;为病人及治疗师提供动力,为科研提供客观资料等。

关节活动度(ROM)的评定具体内容ROM评定的工具与规则ROM的测量一、测量工具:量角器、脊柱活动测量(皮尺)。

二、测量方法1、舒适体位2、暴露测量的关节3、确定测量关节的骨性标志4、专人测量5、主动关节活动测量、被动关节活动测量(以划线方式定位)。

6、正确找准运动轴、固定臂、移动臂三、测量结果的记录内容:关节名称、左右、主动ROM、被动ROM、关节强直(纤维性、骨性)、挛缩、痉挛等第三节ROM的测量方法一、脊柱(一)颈椎ROM1、颈前屈0 ° -- 45°2、颈后伸0 ° -- 45°体位:端坐或直立轴心:下颌角固定臂:肩上3、颈侧屈0 ° -- 45°体位:端坐或直立轴心:第七颈椎棘突固定臂:双肩上4、颈旋转0 ° -- 45°体位:仰卧轴心:头顶固定臂:平床面(二)胸和腰椎ROM1、脊柱前屈0°-80°运动测量:角度、弯腰手指离地距离、弯腰时第七颈椎棘突之第一骶椎长度1.6CM2、脊柱侧屈0°-40°体位:直立位轴心:S1 固定臂:背中线运动测量:角度、侧屈时指尖与膝关节的距离3、脊柱后伸0°-30°体位:直立位轴心:S1 固定臂:体侧中线4、脊柱旋转0°-45°体位:仰卧或直立位轴心:头顶固定臂:平床面二、上肢ROM(一)肩部关节解剖及运动学概要肩部的骨骼包括肱骨、锁骨、肩胛骨、胸骨、胸壁,组成肩部六个关节:盂肱、肩锁、胸锁、喙锁、肩肱、肩胛胸壁关节。

关节活动度测量图解-关节角度测量表

关节活动度测量图解-关节角度测量表

关节活动度测量图解(数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为准) 一、颈部活动度中立位:面向前,眼平视,下颌内收。

颈部活动度为:前屈35°—45°;后伸35°—45°;左右侧屈各45°:左右旋转各60°—80°。

二、腰部活动度腰椎中立位不易确定。

前屈:测量数值不易准确,患者直立,向前弯腰,正常时中指尖可达足面,腰椎呈弧形,一般称之为90°。

后伸:30°。

侧屈:左右各30°.侧旋:固定骨盆后脊柱左右旋转的程度,应依据旋转后两肩连线与骨盆横径所成角度计算。

正常为30°。

三、肩关节活动度屈曲:开始位置:仰卧位;臂位于躯干侧方用手心朝下。

测量方法:矢状面。

避免连带动作:弓背。

转动躯干。

量角器:轴心位于关节侧方肩峰下方。

固定臂平行于躯干腋中线.活动臂平行于肱骨中线。

伸展:开始位置:俯卧位;臂位于躯干两侧且手心朝下。

测量方法:矢状面.避免连带动作:肩抬离台面.转动躯干.量角器:轴心位于关节侧方肩峰下方.固定臂平行于躯干腋中线.活动臂平行于肱骨中线。

外展:开始位置:仰卧位,上肢放在身体两侧。

测量方法:前面观(必须向外侧最大限度地旋转肩关节.避免连带动作:躯干向侧方运动.转动躯干。

量角器:轴心位于肩关节前面,并与肩峰成一直线。

固定臂平行于躯干中线.活动臂平行于肱骨中线。

内旋:开始位置:仰卧位;臂外展至90°;肘关节屈曲90°且手心向下:前臂垂直于地面。

测量方法:横断面.避免连带动作:伸展肩关节。

旋转躯干。

改变肩肘关节初始角度。

量角器:轴心通过肱骨的垂直轴。

固定臂垂直于地面。

活动臂平行于前臂中心。

外旋:开始位置:仰卧位;臂外展至90°;肘关节屈曲90°且手心向下,前臂垂直于地面. 测量方法:横断面。

避免连带动作:弓臂,旋转躯干,改变肩、肘关节角度.量角器:轴心通过肱骨的垂直轴。

关节活动度

关节活动度

影响关节活动度的因素
关节面的面积差 关节囊的厚薄和松紧度 关节韧带的强弱和多少 关节盘的介入 关节周围的肌肉和软组织的多少及弹性 年龄、性别及训练水平 生理状态,如麻醉、昏迷
运动终末感
在被动运动的关节达到最末端时所获得的抵抗 感
生理性运动终末感
性质 软组织抵抗
手感

背屈: 0~20度 跖屈: 0~50度

内翻 外翻
俯卧,足位 踝后方两踝中 小腿后纵
于床外缘


轴心与足 内翻0~35
跟中点连 度外翻
线
0~25度
关节
运动
受检体位
测角计放置方法
轴心
固定臂
移动臂
正常值
前屈
坐或立位, 在侧方测量
肩峰
平行前额面中 头顶与耳
心线
孔连线
0~60度
颈部
后伸
同上
同上
同上
虚性抵抗
因疼痛而在PROM终末之前 即要求停止
痉挛抵抗
PROM突然终止且有坚硬感, 卡住感,运动中阻力感
关节活动度异常
活动度减少 活动度过度
关节活动度异常常见原因:
关节本身的因素:关节内骨折或软骨损伤、关节内游 离体、关节积血或积液、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 关节先天性畸形均可引起疼痛、肌肉痉挛或软组织粘 连,导致关节活动度减少。
与地面垂直
与尺骨长 轴平行
各0~90度
关 节
运动
受检体位
测角计放置方法
轴心 固定臂
移动臂
正常值

坐/立/仰卧位 臂取解剖位
肱骨 外上

与肱骨长轴 一致
与桡骨长 轴一致

关节活动度的定义

关节活动度的定义

关节活动度的定义1. 引言关节活动度是指关节在特定方向上的运动范围。

它是人体运动的基础,对于维持生活功能和执行各种运动任务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关节活动度的定义、测量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其在临床和运动领域的应用。

2. 关节活动度的定义关节活动度是指关节在生理范围内可以自由运动的能力。

它由关节结构的形态、肌肉、韧带以及神经系统的协调作用决定。

关节活动度通常以角度或线性距离来表示,可以分为主动活动度和被动活动度。

•主动活动度:是指个体自身通过肌肉力量主动完成的关节运动范围。

•被动活动度:是指通过外力施加在关节上,使关节在无肌肉力量作用下的运动范围。

关节活动度的测量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包括测量角度、测量线性距离以及观察运动范围等。

3. 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3.1 角度测量法角度测量法是最常用的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之一。

它通过使用测角仪器或关节测量仪器来测量关节在特定方向上的运动范围。

常用的角度测量方法包括:•万能角度测量仪:通过将角度测量仪放置在关节上,可以直接读取关节的活动度。

•两点法:使用测角仪器在关节上标记两个特定点,然后测量这两个点之间的角度。

3.2 线性距离测量法线性距离测量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

它通过测量关节在特定方向上的线性距离来评估关节的活动范围。

常用的线性距离测量方法包括:•钢尺法:使用钢尺测量两个关节参考点之间的线性距离。

•测量带:使用测量带绕过关节,然后读取带子上的刻度来测量线性距离。

3.3 观察运动范围法观察运动范围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

它通过观察关节在特定方向上的运动范围来评估关节的活动度。

这种方法常用于初步评估和日常临床观察,但精确度较低。

4. 关节活动度的影响因素关节活动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结构因素关节的解剖结构是影响关节活动度的重要因素。

关节的骨头形状、韧带的紧张程度、关节囊的弹性等结构特征会直接影响关节的活动范围。

4.2 肌肉因素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对关节活动度起着重要作用。

正常人体关节活动度和测量示意图

正常人体关节活动度和测量示意图

正常⼈体关节活动度和测量⽰意图⼈体关节正常活动范围⼀、肩关节上臂下垂为中⽴位。

关节活动度a 前屈:70°-90°b 后伸:40°-45°c 前屈上举:150°-170°d 上举:160°-180°e 外展:80°-90°f 内收:20°-40°g 内旋:70°-90°h 外旋:40°-50°⼆、肘关节与尺桡关节活动范围肘关节中⽴位为前臂伸直。

a 屈曲:135°-150°b 过度伸直:10°c 旋前:80°-90°d 旋后:80°-90°尺桡关节拇指在上为中⽴位。

a 旋前(⼿掌向下):80°-90°b 旋后(⼿掌向上):80°-90°三、腕关节及⼿部各关节范围腕关节中⽴位为⼿与前臂成直线,⼿掌向下。

关节活动度:a 背伸:30°-60°b 掌屈:50°-60°c 桡侧倾斜:25°-30°d 尺侧倾斜:30°-40°拇指:中⽴位为拇指沿⾷指⽅向伸直。

a 外展:40°b 屈曲:掌拇关节20°-50°。

指间关节可达90°c 对掌:不易量出度数,注意拇指横越⼿掌之程度d 内收:伸直位可与⾷指桡侧并贴⼿指关节中⽴位为⼿指伸直a 掌指关节:伸为0°,屈可达60°-90°b 近侧指间关节:伸为0°,屈可达90°c 远侧指间关节:伸为0°,屈可达60°-90°四、颈椎活动范围中⽴位为⾯向前,眼平视,下颌内收a 前屈:35°-45°b 后伸:35°-45°c 左右侧屈:45°d 左右旋转:各60°-80°五、腰椎活动范围腰部中⽴位不易确定a 前屈:测量数值不易准确,患者直⽴,向前弯腰,正常时中指尖可达⾜⾯,腰呈弧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节活动度检查
关节活动度测定也是运动系统功能检查基本内容之一,用以评价关节运动功能损害的范围及程度,作为制定康复计划及评价康复效果的依据之一。

关节活动度检查一般用角度计进行,角度计的使用方法及关节活动度正常值如下:
1 .上肢关节活动的测定
(1) 肩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①前屈0 °〜180°
②后伸0 °〜50°
③外展0 °〜180°
④内收0 °
⑤外旋0 °〜90°
⑥内旋0 °〜90°
⑦水平屈曲0 °〜135°
⑧水平伸展0 °〜30°
(2) 肘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①屈曲0 °〜145°
②伸展0 °〜145°
(3) 腕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①背屈0 °〜70°
②掌屈0 °〜90°
③桡屈0 °〜25°
④尺屈0 °〜55°
2 .下肢关节活动的测定
(1) 髋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①前曲0 °〜90° 0 °〜125°屈膝时
②后伸0 °〜15°
③外展0 °〜45°
④内收0 °〜20°
⑤外旋0 °〜45°
⑥内旋0 °〜45°
(2) 膝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①屈曲0 °〜130°
②伸展0 °
(3) 踝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①背屈0°〜20°
②跖屈0°〜45°
3 .躯干活动的测定
(1) 颈部的正常活动范围
①前屈0 °〜60°
②后屈0 °〜50°
③旋转左0 °〜70 右0 〜70°
④侧屈左0 °〜50 右0 〜50°
(2) 胸腰部的正常活动范围
①前屈0
②后伸0 °〜30°
③旋转左0 °〜40右0 °〜40°
④侧屈左0 °〜50 右0 °〜50°
目前国际上采用的关节活动度表示法,是以肢体中立位为0°〜计算,简称中立位法0°法。

原则上人体关节都以解剖学肢位作为0°位,测量肩关节水平屈伸活动时,以外展90°位作为0°位。

角度的记录是以中立位为起始点0°,按该肢体屈曲、伸展、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各运动平面的两个相反方向记录其活动的角度。

一般将起始点0°写在这两个角度的中间。

例如肘关节的中立(0° )位为上臂与前臂成一条直线,正常屈曲可达145°,伸展可达5°,记录为145°〜0°〜5° 。

但是,如肘关节屈曲可达145,伸展差20,则屈伸范围记录为145°〜20°〜0°,关节强直时,只用两个数字记录,即强直体位的角度和中立位0°。

例如,肘关节强直在屈肘50~位时,则记录为50°〜0°。

处于不易精确测量的部位,可以测量各骨的相对移动长度来表示其活动范围。

肢体丧失功能的计算肢体丧失功能的计算是用肢体三大关节丧失功能程度的比例分别乘以肢体三大关节相应的权重指数(腕关节0.18 ,肘关节0.12 ,肩关节0.7 ,踝关节0.12 ,膝关节0.28 ,髋关节0.6 ),再用它们的积相加,分别算出各肢体丧失功能的比例。

一手拇指占一手功能的36%,其中末节和近节指节各占18%;食指、中指各占一手功能
的18%,其中末节指节占8%,中节指节占7%,近节指节占3%;无名指和小指各占一手功能的9%,其中末节指节占4%,中节指节占3%,近节指节占2%。

一手掌占一手功能的10%,其中第一掌骨占4%,第二、第三掌骨各占2%,第四、第五掌骨各占1%。

现提供 2 种关节功能丧失计算方法第 1 种:关节活动度丧失%=[(键侧或正常值- 实测活动度n1)/ 键侧或正常值+(键侧
或正常值-实测活动度n2)/ 键侧或正常值+ . +(键侧或正常值-实测活动度n)/ 键侧或正常值]/nX权重指数
第 2 种:测量被动活动度后与正常活动度比较,用公式{1-
(d1+d2+d3+d4+d5...)/(n1+n2+n3+n4+n5...)100%}X 权重指数( d 为实测活动度、n 为正常活动度)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