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逸周书·克殷解
周予同_中国历史文选译文整理版.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中国历史文选》教案一、甲骨文2、翻译选文:第一则:癸巳这一天进行占卜,由殼卜问:后十天内有没有灾祸?商王观察卜兆判断吉凶说:有灾祸,灾祸马上就要降临。
到了第五天丁酉这一天,果真有祸事从西传来,沚国诸侯派人禀报说:土方在我邦东部边境骚扰,使两座城邑受到损害。
邛方也践踏我邦西部边境的农田。
第二则:乙巳这一天进行占卜,由殼卜问:国王命令众人合力耕田,来年会获得好年景吗?十一月。
二、金文3、翻译全文周历九月,周康王在鎬京训诫大臣盂。
康王说:盂呀!我们显赫的文王获得了上天授付的统治天下的伟大使命。
到武王又继承文王的事业,建立了周朝,翦除了那个万恶的商纣王,拥有天下四方,派各级官吏治理黎民百姓。
武王把精力全部集中在处理国家事务上,酒一点也不敢多喝,就连碰到举行柴祭蒸祀这些祭天大礼时,都不敢喝醉。
所以感动了上天,上天给予我们庇佑,降给我们恩惠,大力保护成王,继续掌有天下。
我听说殷失去天命,就是因为各地诸侯和朝中大臣都沉湎于酒,故而丧失掉军队和政权。
盂呀,你们卫邦担负着重要职责,我只让你接受我的教导,你也能够身当重任,我是你唯一的君王啊!现在我就以文王纯正的治国方式为榜样,像文王策命两三名头号长官那样,委派你辅助荣,恭敬谦和地执行德治的方针。
你要不分早晚及时纳谏,为祭祀和各种奉献事宜到处奔走,时刻警惕上天的惩罚。
康王又说:哦!我命令你盂呀,要向你的祖父南公看齐。
康王接着说:盂呀,你去协助夹,主持军务,敏捷快速地处理诉讼案件,朝夕辅佐我君临天下。
我要遵循先王制定的成规惯例,向你封赏庶民和领地。
特意赐给你香酒一卣,礼冠礼服一套,护膝和双底鞋一副,车马一驾,并允许你在祖父南公的旗帜上描绘你们家族的族徽。
赐给你邦司四名,本朝奴隶从车夫到种田人六百五十九个,赐给你夷司王臣十三名,东南夷奴隶一千零五十个,赐给你封地。
康王最后说:盂呀,你要谨慎郑重地料理你所承担的政务,不要辜负和耽误我对你的任命。
逸周书·卷六·谥法解原文-翻译

逸周书·卷六·谥法解原文|翻译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
遂叙谥法。
谥者,行之迹也。
号者,功之表也。
车服者,位之章也。
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民无能名曰神。
称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
德象天地曰帝。
静民则法曰皇。
仁义所在曰王。
赏庆刑威曰君,从之成群曰君。
立制及众曰公。
执应八方曰侯。
壹德不解曰简。
平易不疵曰简。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
锡民爵位曰文。
刚强理直曰武,威强澼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
敬事供上曰恭,尊贤贵义曰恭,尊贤敬让曰恭,既过能改曰恭,执事坚固曰恭,爱民长弟曰恭,执礼御宾曰恭,芘亲之阙曰恭,尊贤让善曰恭,渊源流通曰恭。
照临四方曰明,谮诉不行曰明。
威仪悉备曰钦。
大虑静民曰定,安民大虑曰定,安民法古曰定,纯行不二曰定。
谏争不威曰德。
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
有伐而还曰厘,质渊受谏曰厘。
博闻多能曰宪。
聪明澼哲曰献。
温柔圣善曰懿。
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协时肇享曰孝,秉德不回曰孝。
大虑行节曰考。
执心克庄曰齐,资辅供就曰齐。
丰年好乐曰康,安乐抚民曰康,令民安乐曰康。
安民立政曰成。
布德执以曰穆,中情见貌曰穆。
敏以敬顺曰顷。
昭德有劳曰昭,容仪恭美听昭,圣闻周达曰昭。
保民耆艾曰胡,弥年寿考曰胡。
强毅果敢曰刚,追补前过曰刚。
柔德考众曰静,恭己鲜言曰静,宽乐令终曰静。
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
由义而济曰,布义行刚曰景,耆意大虑曰景。
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不隐无屈曰贞。
猛以刚果曰威,猛以强果曰威,强毅信正曰威。
辟屠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
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
追悔前过曰思。
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与曰惠。
柔质受谏曰慧。
能思辩众曰元,行义说民曰元,始建国都曰元,主义行德曰元。
兵甲亟作曰庄,澼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
《卷六-时训解》(逸周书)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逸周书》卷六·时训解关于逸周书《逸周书》,原名《周书》,在性质上与《尚书》类似,是我国古代历史文献汇编。
旧说《逸周书》是孔子删定《尚书》后所剩,是为“周书”的逸篇,故得名。
今人多以为此书主要篇章出自战国人之手。
时训解原文立春之日,东风解冻。
又五日,蛰虫始振。
又五日,是对上冰,风不街冻,号令不行。
蛰虫不振,阴奸阳。
鱼不上冰,甲胄私藏。
惊蛰之日,獭祭鱼。
又五日,鸿雁来。
又五日,草木萌动。
獭不祭鱼,国多盗贼;鸿雁不来,远人不服。
草木不萌,动,果蔬不熟。
雨水之日,桃始华。
又五日,仓庚鸣。
又五日,鹰化为鸠。
桃不始华,是谓阳否。
仓庚不鸣,臣不□主。
鹰不化鸠,寇戎数起。
春分之日,玄鸟至。
又五日,雷乃发声。
又五日,始电。
玄鸟不至,妇人不娠;雷不发声,诸侯失民。
不始电,君无威震。
谷雨之日,桐始华,又五日,田鼠化为鴽。
又五日,虹始见。
桐不华,岁有大寒。
田鼠不化,鴽,若国贪残。
虹不见,妇人苞乱。
清明之日,萍始生。
又五日,鸣鸠拂其羽。
又五日,戴胜降于桑。
萍不生,阴气愤盈。
鸣鸠不拂其羽,国不治;戴胜不降于桑,政教不中。
立夏之日,蝼蝈鸣。
又五日,蚯蚓出。
又五日,王瓜生。
蝼蝈不鸣,水潦淫漫;蚯蚓不出,嬖夺后;王瓜不生,困于百姓。
小满之日,苦菜秀。
又五日,靡草死。
又五日,小暑至。
苦菜不秀,贤人潜伏。
靡草不死,国纵盗贼。
小暑不至,是谓阴慝。
芒种之日,螳螂生。
又五日,臭始鸣。
又五日,反舌无声。
螳螂不生,是谓阴息。
臭不始鸣,令奸壅偪。
反舌有声,佞人在侧。
夏至之日,鹿角解。
又五日,蜩始鸣。
又五日,半夏生。
鹿角不解,兵革不息。
蜩不鸣,贵臣放逸。
半夏不生,民多厉疾。
小暑之日,温风至。
又五日,蟋蟀居辟。
又五日,鹰乃学习。
温风不至,国无宽教。
蟋蟀不居辟,急迫之暴。
鹰不学习,不备戎盗。
大暑之日,腐草化为萤。
又五日,土润溽暑。
又五日,大雨时行。
腐草不化为萤,谷实鲜落。
土润不溽暑,物不应罚。
大雨不时行,国无恩泽。
立秋之日,凉风至。
又五日,白露降。
逸周书·卷六·周月解原文-翻译

逸周书·卷六·周月解原文|翻译惟一惟一月,既南至,昏昴见,日短件,基践长,微阳动于黄泉,阴降惨于万物。
是月,斗柄建子,始昏北指,阳气亏,草木萌荡。
日月俱起于牵牛之初,右回而行月,周天进一次,而与日合宿。
日行月一次,而周天历舍于十有二辰,终则复始,是谓日月权舆。
周正岁首,数起于时,一而成于十次,一为首,其义则然。
凡四时,成岁,有春夏秋冬,各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中气以著时。
应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
夏三月中气,小满、夏至、大暑;秋三曰中气,处暑、秋分、霜降;冬三月中气,小、冬至、大寒。
闰无中气,指两辰之间。
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天地之正,四时之极,不易之道。
夏数得天,百王所同。
其在商汤,用师于夏,除民之灾,顺天革命,改正朔,变服殊号,一文一质,示不相沿,以建丑之曰为正,易民之视。
若天时大变,亦一代之事,亦越我周王致伐于商,改正异械,以垂三统,至于敬授民时,巡狩祭享,犹自夏焉。
是谓周月,以纪于政。
作者:佚名在一月冬至过后,黄昏时,昴宿、毕宿现于中天,白昼短到极点,又开始变长起来。
微微阳气在地下活动,阴气降于地上惨烈万物。
这个月,斗柄立向子位,刚黄昏,就向北指着。
由于阳气亏损,草木开始萌动。
太阳、都起于牵牛初度,向右运转而西行。
月亮绕天一周,每月进一次而与太阳会合。
太阳运行,每月行一次,绕天一周经历十二辰。
这样终而复始,这就叫日月权舆。
周正的岁首,从一数起而归结在(夏正的)十月。
一月为岁首,其意义就是这样。
凡四季成一年,每年春、夏、秋、冬。
四季各有孟、仲、季用以称名十二月,每月有中气,以标明季节的特点。
春季三月的中气是:惊蛰、春分、清明;夏季三月的中气是:小满、夏至、大暑;秋季三月的中气是:处暑、秋分、霜降;冬季三月的中气是:小雪、冬至、大寒。
闰月没有中气,北斗柄指在两辰之间。
万物春季萌发,夏季生长,秋季收获,冬季闭藏。
这是天地的正理,四季的标准,是不可改变的规律。
夏正的历数符合天地的正理,是前代百王都行用的。
《逸周书》译解

《逸周书》译解逸周书·世俘解维四月乙未日,武王成,辟四方,通殷命有国。
四月乙未日,武王即位为君,开拓四方疆土,在殷朝的全部疆土上册命诸侯。
惟一月丙辰旁生魄①,若翼日丁巳,王乃步自于周,征伐商王纣。
越若来二月既死魄①,越五日,甲子朝,至,接于商。
则咸刘商王纣,执天恶臣百人。
一月十六丙辰日近生魄,第二天丁未,武王从周原出发,征伐商王纣。
到了二月既死魄,过了五天,甲子日早上,到达,接战于商郊。
杀了商王纣,捉了恶臣百余人。
【注】①旧谓月亮的有光部分为明,无光部分为魄。
朔后月明渐增,月魄渐减,故谓之死魄。
反之,望后月明渐减,月魄渐生,即谓之生魄。
太公望命御方来,丁卯,望至,告以馘(guó)俘。
戊辰,王遂御循追祀文王。
时日,王立政。
吕他命伐越、戏、方。
壬申,荒新至,告以馘俘。
侯来命伐靡集于陈。
辛巳,至,告以馘俘。
甲申,百弇以虎贲誓命伐卫,告以馘俘。
太公望受命抵御方来国,丁卯日,太公望回来,报告阵斩和俘虏人数。
戊辰日,武王于是追祀文王。
这一天,武王任命长官。
吕他受命讨伐越国、戏国、方国。
壬申日,荒新回来,报告阵斩和俘虏人数。
侯来受命讨伐靡国和陈国。
辛巳日,回来,报告阵斩和俘虏人数。
甲申日,百弇率领虎贲勇士誓师,受命伐卫,之后报告阵斩和俘虏人数。
辛亥,荐俘殷王鼎。
武王乃翼矢珪、矢宪,告天宗上帝。
王不革服,格于庙,秉语治庶国,籥(yuè)入九终。
王烈祖自太王、太伯、王季、虞公、文王、邑考以列升,维告殷罪。
籥人造,王秉黄钺正国伯。
辛亥日,武王献上所获之殷王鼎。
武王恭敬地手捧珪玉和宪令,敬告天神上帝。
武王未改换祭服,来到祖庙。
手持黄钺大斧,禀告祖先已经统治了众诸侯国。
乐师奏乐九节。
武王之烈祖,从太王、太伯、王季、虞公、文王、伯邑考,依次列升其神位于庙堂,向他们历数殷人之罪。
乐师奏乐,武王手持黄钺大斧任命方伯。
壬子,王服衮衣,矢琰,格庙。
籥人造,王秉黄钺正邦君。
壬子日,武王穿上天子之服,手执琰圭,来到祖庙。
《逸周书·卷六·明堂解》原文及翻译

《《逸周书·卷六·明堂解》原文及翻译.doc》卷六·明堂解作者:佚名大维商纣暴虐,脯鬼侯以享诸侯,天下患之,四海兆民欣戴...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guji/1762212.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逸周书·卷九·殷祝解原文-翻译

逸周书·卷九·殷祝解原文|翻译汤将放桀于中野,士民闻汤在野,皆委货扶老携幼奔,国中虚。
桀请汤曰:国所以为国者,以有家;家所以为家者,以有人也。
今国无家无人矣,君有人,请致国君之有也。
汤曰:否。
昔大帝作道,明教士民。
今君王灭道残政,士民惑矣,吾为王明之。
士民复致于桀,曰:以薄之居,济民之贱,何必君更?桀与其属五百人南徙千里,止于不齐,民往奔汤于中野。
桀复请汤,言:君之有也。
汤曰:否。
无为君王明之,士民复重请之。
桀与其属五百人徙于鲁,鲁士民复奔汤。
桀又曰:国君之有也,吾则外。
人有言,彼以吾道是邪,我将为之。
汤曰:此君王之士也,君王之民也,委之何?汤不能止桀。
汤曰:欲从者,从君。
桀与其属五百人去居南巢。
汤放桀,而复薄三千诸侯大会,汤退,,再拜,从诸侯之位。
汤曰:此太子位,有道者可以处之,天下非一家之有也,有道者之有也。
故天下者,唯有道者理之,唯有道者纪之,唯有道者宜久处之。
汤以此让,三千诸侯莫敢即位,然后汤即天子之位。
与诸侯誓曰:阴胜阳即谓之变,而天弗施。
雌胜雄即谓之乱,而人弗行。
故诸侯之治,政在诸侯之大夫,治与从。
作者:佚名商汤放桀以前,住在郊野之中。
夏桀的士民百姓听说汤在郊野,纷纷丢弃财物,扶老携幼投奔他,夏桀都城变得空虚无人。
夏桀请求商汤说:国之所以是国,因为有家;家之所以是家,因为有人。
现今我国中无家,家中无人了。
您有了人,让我把国交给您,归您所有啊。
商汤说:不!从前大帝禹制定大法,公开教化士民百姓。
今君王毁灭大法,伤害国政,士民百姓迷惑了。
我替君王开导他们。
士民百姓只好又回到夏桀那里,说道:我们以亳地的汤为君王,补充那里百姓的不足,何必又调换桀为君王呢!夏桀与其下属五百人向南迁徙一千里,停在不齐。
不齐的士民百姓又奔往商汤居住的郊野之中。
桀又请求商汤,说:国家归您有啊! 汤说:不。
我替君王开导他们。
齐地士民听从商汤回到齐地,再次请求夏桀让国给商汤。
夏桀与其下属五百人迁移到鲁,鲁地士民百姓又投奔商汤。
逸周书

逸周书作者:孔晃缪文远:周史遗珍须细读——《逸周书》简介原载《文史知识》1988年第7期23—28页一、《逸周书》是否出自晋代古墓?现在流传的《逸周书》原名《周书》,东汉以后,它又有两个名称,一是《逸周书》,因为它是《尚书》中“周书”的逸篇;一是《汲冢周书》,因为据说它出自晋代汲郡(郡治在今河南汲县西南)古墓。
谁是谁非,值得讨论。
一种意见,认为《逸周书》从西汉以来,流传不绝,并非出于汲冢。
《汉书·艺文志》就着录了《周书》71篇,颜师古注说:“今之存者,四十五篇”。
东汉许慎着《说文》,五次引用《逸周书》,郑玄注《周礼》,曾引用《周书·王会》,蔡邕在《明堂月令论》中曾提到《周书》的《月令》第五十三,和今本的篇第完全相合。
以上流传情况,表明《逸周书》并非在晋代以后才出现于世,所以宋代王应麟《困学纪闻》说:“《周书》,《隋》、《唐志》系之汲冢,而《束晳传》及《左传正义》引王隐《晋书》所载竹书之目无《周书》,然则系于汲冢误矣。
”清《四库全书总目》也说:“《晋书·束晳传》载竹书75篇,具有篇名,无所谓《周书》。
”另一种意见,认为汲郡魏墓所出,确有《周书》。
《晋书·束皙传》载,汲冢所出的书,其中有杂书19篇,包括《周食田法》、《周书》、《论楚事》、《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四种,分明有《周书》在内,有人把《周书论楚事》合二而一,是错误的。
《晋书》所说的19篇,应当是十九卷,一卷包含若干篇。
汲冢竹书的整理者之一,西晋秘书监荀朂撰《中经新簿》(着录西晋皇家藏书的目录),把汲冢书列于丁部之末,《隋书·经籍志》载有《汲冢周书》十卷,就是沿袭《中经新簿》而来,可见汲冢所出,经当时学者隶定(把战国古文考定后写成晋代文字)的,实有《周书》十卷,这是无可怀疑的。
以上两种说法,各自都只看到问题的一面。
实际上,《周书》在晋代当是有两种传本,一是汉代传下来的今隶本(当时文字),一是汲冢所出的古文本(战国时东方六国文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汲冢周书》 汲冢周书》
共十卷七十一篇,是旧本《 共十卷七十一篇,是旧本《逸 周书》 汲冢周书》 周书》与《汲冢周书》相结合的 产物。其中缺十一篇, 产物。其中缺十一篇,实际只有 六十篇(包括《周书序》 六十篇(包括《周书序》一篇在 ),每篇篇名上都有 每篇篇名上都有“ 内),每篇篇名上都有“解”字, 是晋孔晁注释此书时加上的。 是晋孔晁注释此书时加上的。
图书目录的重要作用
探究学术源流 考辨书籍真伪 鉴别版本优劣 核实典籍聚散
古籍分類
六分—— 劉歆《七略》六藝略、诗赋 略、諸子略、兵書略、數術略、方技略 。 四分——西晉荀勖《中經新簿》甲乙丙 丁(經、子、史、詩賦圖贊) 唐 魏徵《隋書·經籍志》,經史子集 。
經部 (10類) :易類,書類,詩類,禮類,春秋類,孝經類 ,五經總義類,四書類,樂類,小學類(訓詁、字書、韻書)。 史部 (15類) :正史類,編年類,紀事本末類,別史類,雜 史類,詔令奏議類,傳記類,史鈔類,載記類,時令類,地 理類,職官類,政書類,目錄類,史評類。 子部 (13類) :儒家類,兵家類,法家類,農家類,醫家類 ,天文演算法類,術數類(數學、占候、相宅相墓、占卜、命書相書 、陰陽五行、雜技術),藝術類(書畫、琴譜、篆刻、雜技),譜錄類( 器物、食譜、草木鳥獸蟲魚),雜家類,類書類,小說家類(雜事、 異聞、瑣語),釋家類,道家類。 集部(5類):楚辭類,別集類,總集類,詩文評類,詞曲類 (詞集、詞選、詞話、詞譜詞韻、南北曲)。
目录书对古籍著录应包括的内容
随着书籍结构的发展演变, 随着书籍结构的发展演变, 目录的含义有所改变, 目录的含义有所改变,通常 指书名、篇目、提要三项。 指书名、篇目、提要三项。 而对一种古籍的著录内容, 而对一种古籍的著录内容, 则要求包括书名、作者、 则要求包括书名、作者、篇 卷、版本、存佚、真伪等项。 版本、存佚、真伪等项。
天瑞第一 黄帝第二 周穆王第三 仲尼第四 汤问第五 力命第六 杨朱第七 说符第八
刘向《叙录》中的《列子叙录》 刘向《叙录》中的《列子叙录》:
列子者,郑人也,与郑缪公同时, 列子者,郑人也,与郑缪公同时,盖有 道者也。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号曰道家。 道者也。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号曰道家。道 家者,秉要执本,清虚无为。及其治身接物, 家者,秉要执本,清虚无为。及其治身接物, 务崇不竟,合于六经。 穆王》 汤问》 务崇不竟,合于六经。而《穆王》、《汤问》 二篇,迂诞恢诡,非君子之言也。至于《力命》 二篇,迂诞恢诡,非君子之言也。至于《力命》 篇一推分命, 扬子》之篇唯贵放逸, 篇一推分命,《扬子》之篇唯贵放逸,二义乖 不似一家之言,然各有发明,亦有可观者。 背,不似一家之言,然各有发明,亦有可观者。 孝景皇帝时,贵黄老术,此书颇行于世。 孝景皇帝时,贵黄老术,此书颇行于世。及后 遗落,想在民间,未有传者,且多寓言, 遗落,想在民间,未有传者,且多寓言,与庄 周相类,故大史公司马迁不为列传。谨第录, 周相类,故大史公司马迁不为列传。谨第录, 臣向昧死上。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所校 臣向昧死上。 列子书录,永始三年八月壬寅上。 列子书录,永始三年八月壬寅上。
今本《逸周书》 今本《逸周书》
《汲冢周书》 汲冢周书》
隋书·经籍志 经籍志》 著录“ 周书》 《隋书 经籍志》,著录“《周书》十 自注云: 汲冢书》 卷”,自注云:“《汲冢书》,似仲尼 删书之余。 删书之余。” 所谓《汲冢书》 是晋太康二年( 所谓《汲冢书》,是晋太康二年(281 ),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所得的 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所得的 竹书。其中有书十六种。共第十六种: 竹书。其中有书十六种。共第十六种: 杂书,十九篇: 周食田法》 “杂书,十九篇:《周食田法》、《周 论楚事》 书》、《论楚事》、《周穆工美人盛姬 死事》 汲冢书》中的《周书》 死事》。” 《汲冢书》中的《周书》, 即平常所谓《汲家周书》 即平常所谓《汲家周书》。
2、史志目录
南宋郑樵《通志》的《艺文略》8卷 南宋郑樵《通志》 艺文略》 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 经籍考》76卷 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的《经籍考》76卷
3、私家目录
宋代私家目录: 宋代私家目录: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20卷 衢本)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20卷(衢本)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22卷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22卷 尤袤《遂初堂书目》 尤袤《遂初堂书目》1卷 明代著名私家目录: 明代著名私家目录: 朱勤美《西亭中尉万卷堂书目》16卷 朱勤美《西亭中尉万卷堂书目》16卷 叶盛《 竹堂书目》 叶盛《箓竹堂书目》6卷 李廷相《李蒲汀家藏书目》 李廷相《李蒲汀家藏书目》2卷 陈第《世善堂藏书目》 陈第《世善堂藏书目》2卷 宝文堂分类书目》 晁瑮《宝文堂分类书目》3卷等
四库未收书目提要》 清阮元等撰。 《四库未收书目提要》,清阮元等撰。 共五卷。 共五卷。著录了许多当时已甚为罕见之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本。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未及之 处作了一定的补正。 处作了一定的补正。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 胡玉缙撰,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 ,胡玉缙撰, 王欣夫辑。 王欣夫辑。 《四库提要辨证》,余嘉锡著。专门订 四库提要辨证》 余嘉锡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讹误, 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讹误,从内 版本到作家生平, 容、版本到作家生平,都作了翔实的考 共八十余万字。 证,共八十余万字。
旧本《逸周书》 旧本《逸周书》和《汲冢周书》两种本子何时合并? 汲冢周书》两种本子何时合并? 汲冢周书》何时亡佚十一篇? 《汲冢周书》何时亡佚十一篇? 北宋欧阳修撰《新唐书 艺文志 艺文志》 北宋欧阳修撰《新唐书·艺文志》载:“《汲冢 周书》十卷,孔晁《周书》八卷。 周书》十卷,孔晁《周书》八卷。” 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汲冢周书》 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汲冢周书》 十卷, 晋孔晁注……” 十卷,……晋孔晁注 晋孔晁注 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汲冢周 十卷,晋五经博土孔晁注……凡七十篇, 凡七十篇, 书》十卷,晋五经博土孔晁注 凡七十篇 《序》一篇在其末。” 一篇在其末。 如何利用书目记载了解书籍的流传散佚情况? 如何利用书目记载了解书籍的流传散佚情况?
《逸周书》的内容 逸周书》
记载了西周、春秋时代约 六百年的历史,上自周文 王、武王,下讫周灵王。
《逸周书》的流传 逸周书》
旧本《逸周书》 旧本《逸周书》
从两汉至晋, 逸周书》 从两汉至晋,《逸周书》一直是 全本,有七十一篇。 全本,有七十一篇。晋五经博士 孔晁还为之作注释, 孔晁还为之作注释,以后就逐渐 亡佚, 亡佚,仅剩四十二篇 。
刘向《叙录》中的《列子叙录》 刘向《叙录》中的《列子叙录》:
右新书定著八章。 右新书定著八章。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 夫臣向言:所校中书《列子》五篇, 夫臣向言:所校中书《列子》五篇,臣 向与长社尉臣参校,太常书三篇、 向与长社尉臣参校,太常书三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太史 书四篇、臣向书六篇、臣参书二篇, 书四篇、臣向书六篇、臣参书二篇,内 外书凡二十篇,以校。除复重十二篇, 外书凡二十篇,以校。除复重十二篇, 定著八篇。中书多,外书少, 定著八篇。中书多,外书少,章乱布在 诸篇中。或字误, 诸篇中。或字误,以“尽”为“进”, 如此者众。 以“贤”为“形”,如此者众。及在新 书有栈,校雠从中书,已定,皆以杀青, 书有栈,校雠从中书,已定,皆以杀青, 书可缮写。 书可缮写。
2、史志目录
历代正史原有《艺文志》 经籍志》 历代正史原有《艺文志》或《经籍志》共7种: 汉书·艺文志 ①汉书 艺文志 1卷 隋书·经籍志 ②隋书 经籍志 4卷 旧唐书·经籍志 ③旧唐书 经籍志 2卷 新唐书·艺文志 ④新唐书 艺文志 4卷 宋史·艺文志 ⑤宋史 艺文志 8卷 明史·艺文志 ⑥明史 艺文志 4卷 清史稿·艺文志 ⑦清史稿 艺文志 4卷
《四庫全書》分類情況:
重要书目举例
1、官修目录 历代官修目录,今存不多。计为: 历代官修目录,今存不多。计为: 七略》 ①汉《七略》残 崇文总目》 ②宋《崇文总目》残 永乐大典目录》 ③明《永乐大典目录》 文渊阁书目》 ④明《文渊阁书目》 四库全书总目) ⑤清《四库全书总目) 天禄琳琅书目》 ⑥清《天禄琳琅书目》 其中最重要的是《四库全书总目》 其中最重要的是《四库全书总目》。
郭沫若认为《逸周书》中确有周初之作, 郭沫若认为《逸周书》中确有周初之作,“《世 俘解》即其一,最为可信。 克殷解》 俘解》即其一,最为可信。《克殷解》及《商誓 次之。 解》次之。……《世俘解》之可信,除文字体例 《世俘解》之可信, 当属于周初以外,其中所纪社会情形与习尚, 当属于周初以外,其中所纪社会情形与习尚,多 与卜辞及古金中所载者相合。 与卜辞及古金中所载者相合。”(《中国古代社 会研究》 会研究》) 顾颉刚根据《世俘篇》文中有后世罕见的方国名, 顾颉刚根据《世俘篇》文中有后世罕见的方国名, 破国服国之多,田猎获禽及宗庙祭祀用牲之多, 破国服国之多,田猎获禽及宗庙祭祀用牲之多, 可知此篇的写成确在西周,他并认为《世俘篇》 可知此篇的写成确在西周,他并认为《世俘篇》 就是《尚书·武成篇 。(见 武成篇》 就是《尚书 武成篇》。(见《逸周书世俘篇校注 写定与评论》 文史》第四辑,中华书局版) 写定与评论》,载《文史》第四辑,中华书局版)
目录学的重要作用
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紧事。必从此问涂, 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紧事。必从此问涂,方 能得其门而入”。(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 王鸣盛《 能得其门而入”。(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 “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 读书,不明,终是乱读。 王鸣盛《 读书,不明,终是乱读。” (王鸣盛《十七史 商榷》。) 商榷》 清代江藩也明白指出: 目录者, 清代江藩也明白指出:“目录者,本以定书之 优劣,开后学之先路,使人人知某书当读, 优劣,开后学之先路,使人人知某书当读,某 书不当读,则为易学而成功且速矣。 书不当读,则为易学而成功且速矣。”
雜史要籍
國語 戰國策 越絕書 吳越春秋 貞觀政要 聖武紀 南唐書 朔方備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