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欧体楷书毛笔“捺”“点”“钩”的写法

合集下载

欧阳询书法艺术

欧阳询书法艺术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临习指导基本笔画笔法分析汉字的基本点画有点、横、撇、捺、竖、折、钩、挑,其它无论多么复杂的笔画都是由这些基本笔画演变而来。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也是初学者必须勤学苦练的“基本功”,只有打下扎实的基本功,才有可能为将来进一步的学习做准备。

这里总结了《九成宫醴泉铭》的基本笔画及其衍生出的一些笔画的笔法,初学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有重点地练习。

(一)点和点的变化欧体的点结实有力,似方似圆。

有些点画作出锋点,以顺势带出下一个笔画,显得生动多姿。

(二)横和横的变化欧体的横画平稳有力,有时中段粗于两端,得“中实”之趣,这是欧体独特之处。

(三)撇和撇的变化欧体的撇除常见的长撇、短撇、回锋撇、兰叶撇外,还有入笔强调停顿的屈头撇。

(四)捺和捺的变化欧体的捺画通常较直,也有少数呈微弧状,至尾端顿笔前与顿笔后的过渡含蓄自然,一气呵成。

(五)竖和竖的变化欧体的竖画除常见的悬针竖、垂露竖以外,还有上尖竖,即露锋入笔,稍作转笔后径直竖下,这也是欧体的独创。

(六)折和折的变化欧体的折画即不作圆转,也没有过于外露的棱角,而是果断而又含蓄。

(七)钩和钩的变化欧体的钩都不作回锋钩,除横折钩作顿笔钩出以外,其余的钩画都在前笔的基础上转锋顺势钩出,尤其是竖弯钩,履端边重按、边钩出,特征显著。

(八)挑和挑的变化欧体的挑画短促、果断,不拖泥带水,但又显得沉稳、安祥。

偏旁部首的分析(一)字头的变化(二)字底的变化(三)左偏旁的变化(四)右偏旁的变化(五)字框的变化结构分析(一)独体字的变化欧体的独体字或写得小巧精致,或写得开张奔放,有些字由于斜笔多而呈斜形,但重心仍然安稳,形态变化十分丰富。

(二)合体字的变化欧体合体字是四面匀整,八方俱顾,平衡遒劲,生动活泼。

所以初学者应认真描摹原作,并学会思考、分析和安排好字的中心点。

左右结构左右结构的字除了应该注意左右各自的长短高低宽窄之外,还要注意二部分的穿插、避让和联系,使左右有机地统一起来。

欧体2. 点横竖撇(楷书教学课件)

欧体2.  点横竖撇(楷书教学课件)
《楷诀百韵歌》课件分欧、颜、柳、赵四 套,每套包括15个教学者:袁红战,斜田格习字格发明人,曾参编 河南省中小学《书法艺术》教材,所编著的《楷 诀百韵歌》一书已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
歌诀引领 范字解读
归纳规律 稳活统一

点的运用及组合变化:
• 多数情况下,点是以组合 形式出现的,各点或行笔引 带,或位置照应,互有顾盼, 形成一体。

点如杆秤的小秤砣,点的 位置直接关系到字体结构的 平稳,书写中要依据汉字结 构规律准确确定点的位置,
把握字体重心。
1、单个点:

字上部的单个点好像字的 头部,一般应落在字体(独体、 上下、上中下结构)或所在部 分(左右、左中右结构)的中 间,使头正身直,以稳定字的 重心。
4、左右点:

左右点要从左右笔势的顾盼、 沿中线的照应、分割空白的均 匀等方面去把握,使其遥相呼 应,用在末笔的右点,多要向 内呼应收势。 5、多点组合:
点多容易显得分散,就需要 找一个中心来牵制各点,使各 点绕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使分 散的各点产生联系,形成整体。

6、四点底:
• 四点略成放射状,一般前两点 向左斜,右两点向右斜;有时写 作左三点都向右挑的连飞点。中 两点宜稍小略高,四点间距均匀, 连贯照应。
欧字竖画 多攒头伸足, 中竖尤为明显; 若字中左右竖 画并列,欧体 则常处理成左 右相背之势, 字形修长精干。
1、悬针竖:

藏锋起笔,中锋行笔, 引伸出锋,空抢收笔, 体势挺直劲利,状若悬 针。
中的右边竖,或者竖 为字中最后一笔时,以 及字中无撇捺时,竖画 宜用悬针竖,

2、垂露竖: • 起笔、行笔同悬针竖,腰 部宜略显细挺,收笔顿笔回 收(左弯可向右下顿笔,右 弯则可向左下顿笔)。 垂露竖好像将要滴下来的 露水珠,比悬针竖更具雄厚 力度。

欧体楷书毛笔“捺”“点”“钩”的写法

欧体楷书毛笔“捺”“点”“钩”的写法

欧体楷书毛笔“捺”“点” “钩”的写法四、捺的写法1、长捺:捺画的笔法难度相对其他笔画难度要大一些,特别是捺脚处,笔法要求更需准确和严格。

写法:捺笔起笔分藏锋起笔和露锋起笔两种,藏锋起笔如蚕头燕尾,然后向右下方行笔;行笔时慢慢的加重,行至波脚,稍顿提笔(伴随一定程度的捻动笔管)向右上方缓慢出锋,不可出现虚尖。

露锋起笔的长捺,尖峰起笔入纸,其余和藏锋写法的相同。

&咸•(遴酒幡.唸趙愷I北他必审巧出2、平捺:与正捺笔法相同,只是平捺走的是平势,写好这一笔是全字的关键,特别要准确把握它的角度和长短,平捺虽然角度比较平,只是比长捺的角度小而已,绝对不能将平捺写的和横画一样呈水平状。

写法:基本上藏锋起笔,和长捺写法相同,只是需要注意角度的不同。

3、反捺:反捺是正捺的变写,有时我们将本来是写正捺的笔画写成反捺,是为了遵循“一字不能有两捺”的原则。

而且,反捺作为一种笔法,只要运用得当,便会增加字体色彩,收到好效果。

写法:露锋起笔,然后向右下方行笔,到位后顿笔收锋。

右点:右点是许多点的写法的基础,很多的点画都是在右点的基础上衍化的。

右点有时与左点或其他 点画联合使用,有时则是单独使用,相对于其他点画而言,右点的作用更为重要。

写法:起笔时露锋轻入,按笔时使其笔毫铺开,然后向右下方行笔;行笔到位后,轻抬笔毫,使其呈 “三角一肚”状,要求一笔而成,不得向左或向右回锋,不得勾描。

左点:左点往往与与右点配合使用,把握好左点与右点的协调关系,在书法实践中尤其重要。

写法:起笔时入笔轻落,左行重按,下行到位后,向右上回笔,出锋与否视情况而定。

五、 点的写法2、 较诃的-•斡r i^. 与制甘用洼齐同卿帰氏整 出挣角撇点:即把右点写成一小撇,是右点的变化。

写法:起笔时略向右顿笔,随后迅疾向左下方撇出,收笔时,末端出锋,但不可出现虚尖,要肥瘦适 当,挺拔有力。

fjjt r A .iv 忙铲.in"JfK 不喂耳I#3、挑点:多用于“凌(两点水)”、“江(三点水)”、“将”等处,注意起笔顿笔的笔法和提笔出锋的 指向。

西泠印社版六年级下册书法《第5课 欧阳询楷书笔法(四)》(一等奖课件) (1)

西泠印社版六年级下册书法《第5课 欧阳询楷书笔法(四)》(一等奖课件) (1)
1、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笔管。 2、中指钩住笔管。 3、用无名指顶住笔管。 4、小拇指紧贴无名指。
毛笔执笔时,手指要实,掌心要留空, 腕平掌竖,松紧适度。
书写姿势: 坐姿:头正,身直,肩平,臂开,足安。
找一找:请同学们看看下面的字,有几种 捺?
斜 捺
1、斜捺的写法:捺笔起笔分藏头和露锋两种,藏 锋起笔如蚕头,然后向右下方行笔,行笔时慢慢 加重,行至波脚,稍顿提笔,向右上方慢慢出锋 ,不可出现虚尖。露锋起笔尖锋入纸,写法和斜 捺相同。
斜捺的写法:
平捺
2、平捺的写法:一波三折,藏锋起笔,毛笔顺势斜 入纸。顿笔调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在捺脚 处顿笔提锋,慢慢出锋。要准确把握角度和长短。 不能写成和横画一样平。
一波三折,中部略弯; 由细到粗,头圆尾尖。
平捺的写法:
Hale Waihona Puke 练习:书写“ 建、起、从、 休、爰、交” 六个字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欧体字作品欣赏
六年级下册第五课
《欧阳询楷书笔法》 捺的写法
六安市解放路第二小学 刘延海
欧阳询善正书、行书。 尤其正书,对后世影响较大。 笔力刚劲,笔画方润,给人 爽利精神之感觉,被誉为“欧 体”。其楷书代表作主要有 《化度寺碑》、《九成宫醴 泉铭》、《皇甫诞碑》、等 等。
毛笔书写姿势
毛笔执笔要领:
精能一家,学遍百家, 自成一家。

欧体笔法口诀

欧体笔法口诀

欧体笔法口诀以下是五个符合要求的欧体笔法口诀:《欧体笔法一》一点如石落,稳定且有力。

二横像扁担,平稳中间起。

三竖如立柱,挺直有气势。

四撇像刀剑,锋利又快捷。

五捺似扫帚,舒展有韵姿。

小朋友们要记清,写字就从这开始,一笔一划认真写,书法之路展宏图。

《欧体笔法二》一笔一画要认真,起笔如同小鸡啄。

二收笔要果断,好像蜻蜓点水般。

三转折要干脆,恰似关节转得欢。

四提按有节奏,如同音乐轻轻弹。

五结构要合理,好比积木巧搭建。

按照口诀来练习,书法进步人人夸。

《欧体笔法三》一横一竖有讲究,一横就像小扁担。

二竖好似金箍棒,直直站立不摇晃。

三撇捺如同鸟翅膀,展开飞翔姿态棒。

四点犹如小水滴,圆润可爱有活力。

五钩画恰似小钩子,钩住东西不放手。

小朋友们用心学,写出好字笑哈哈。

《欧体笔法四》欧体笔法很奇妙,听我来把口诀道。

一起笔要轻盈,如同蝴蝶翩翩舞。

二行笔要流畅,好像小溪水潺潺。

三转折要自然,恰似道路弯又弯。

四收笔要完整,仿佛故事有结局。

五结构要严谨,好比建筑立得稳。

记住口诀多练习,书法之花处处开。

《欧体笔法五》一笔一划有诀窍,一点好像小芝麻。

二横好似小竹排,排列整齐真好看。

三竖如同小树苗,茁壮成长立得牢。

四撇像那柳叶飘,随风舞动姿态娇。

五捺好比船桨摇,推动小船向前跑。

小朋友们齐努力,写好欧体展风采。

欧楷基本笔画第五节课--一波三折的捺(课件)小学生书法

欧楷基本笔画第五节课--一波三折的捺(课件)小学生书法

捺画在字中的作用
捺在一个字的结构组合中往往起着“放”的 作用,要写得粗而有力,挺拔舒展。其倾斜度要 根据字形调整。总的要求要劲挺饱满、饱满俊美、 爽健圆润。
《九成宫》捺画的种类
垂露竖
悬针竖
捺 画 的 书 写 训 练
藏锋起笔,向右下行笔,渐 行渐重,行至波脚,稍顿抬 笔向右上方缓缓出锋,其出 锋角度根据字形调整。
我们下节课再见
传 统 文 化
欧体楷书入门
第五节 一波三折的捺

主讲人:徐老师
统 文

学习目标
通过行笔的起伏变化,感受捺一波 三折的形态。
通过捺画的训练,进一步加强笔法 训练。
一 波 三 折 的 捺
捺画的理论知识
东晋卫铄的《笔阵图》中说:“捺” 如崩浪雷奔。
释义:捺画,如崩浪奔雷,气势非凡。 欧阳询书论《八诀》“捺”一波常三过笔。 释义:捺一笔波磔之内,笔锋的运动要有 三次转换。
斜捺பைடு நூலகம்
平向向右伸展
注意问题: 1.写捺画要有起伏变化,起笔部位是第一折, 然后按笔下行是第二折,最后捺脚收笔是第 三折,写时注意转折提按之间的过渡要自然 和谐。 2.捺尾应平向向右伸展。
藏锋起笔,行笔时向右铺毫, 由平渐斜,由轻到重,行至 波脚,稍顿抬笔向右上方缓 缓出锋。
平捺
起笔下沿线高于 收笔上沿线
捺尾应从笔画的 中间通过
注意问题: 1.注意起笔与收笔的形态变化。起笔有横起 笔、竖起笔之分;收笔有方收和圆收之别。 2.起笔收笔的高度关系,一般来讲,起笔处 的下沿线要高于收笔处的上沿线。
斜捺 平捺
课后作业
斜捺 平捺
写捺画要有起伏变化,起笔部位 是第一折,然后按笔下行是第二 折,最后捺脚收笔是第三折,写 时注意转折提按之间的过渡要自 然和谐。 还有一种捺叫做反捺,也称斜长 点,反捺一般是替代斜捺起到变 化的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欧体基本笔画“捺”

欧体基本笔画“捺”

第四课捺(三年级下册)书法教学指导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欧体基本笔画“捺”。

教材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观察交流”。

此环节呈现了两个带有捺的欧体字,让学生观察“更”、“道”不同之处,简单分析探讨其相似之处,旨在培养学生读帖的能力和习惯。

第二部分是“书写指导”。

通过图片介绍斜捺、平捺、反捺,能让学生具体、形象地了解捺画的书写技能和基本规律;然后,呈现带有斜捺、平捺、反捺的4个代表例字“太、更、道、不”,让学生借助辅助符号进行观察,展示动画示范,进行书写练习指导。

第三部分是“练习实践”大家对三种捺和对应的例字进行纸上的临写练习。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欧体楷书中斜捺、平捺、反捺三种捺画的不同形态及书写方法,基本掌握欧体“捺”的笔法要领。

通过“太、更、道、不”4个字的临习,进一步掌握“捺”的书写要领、书写方法以及组合规律。

2、通过观察交流、临写练习,让学生细心观察,感受书法的灵动、饱满之美,使其乐于交流,主动体验毛笔书写的快乐。

三、教学案例(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一撇一捺是什么字?对,人字。

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撇”的写法,这节课我们学习“捺”的写法。

人活在世界上,一撇一捺是相互支撑的,我们学习书法也是如此,这一撇就是学习过程中的方法、理论,那一捺就是个人学习书法的辛勤付出与刻苦钻研,所以希望同学们既要做大写的人,又把书法练好。

(二)指导捺的写法,了解书写技巧1.观察交流:观察3种捺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关注波角指向的不同)2.教师示范,边说边示范(1)斜捺:捺画起笔有藏锋和露锋两种,藏锋起笔如蚕头,然后向右下方行笔,行笔时慢慢加力,行至波角,稍顿后提笔(伴随一定程度的捻动笔管)向右上方缓慢出锋。

不可现虚尖。

写露锋起笔的斜捺,尖锋起笔入纸,其余和藏锋斜捺写法相同。

(2)平捺:写平捺要准确把握它的角度和长度,它只是比斜捺角度小,写法基本相同。

(3)反捺:露锋起笔,然后向右下方行笔,到位后顿笔收锋。

写好欧体楷书十八法

写好欧体楷书十八法

写好欧体楷书十八法欧体楷书在四大楷书中独竖一旗。

就楷书而言,千百年以来,无数个专家学者及爱好者对其美化的法则和规律,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研究,留有文字记载的其贡献卓著者,隋朝智永,唐朝欧阳询、张怀瓘,元朝陈绎曾,明朝李淳、姜立纲,清朝王澍、蒋衡等。

一直到清末,黄自元掇集前人欧体楷书要论,著成《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它用精炼、对仗的口诀,标准典型的字例,列出了九十二种欧体楷书结字的法则。

一百多年来,此帖对后代的楷书教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至今,人们仍有一些歌诀:“字无二脚,横长撇短不用捺。

”......就是从中提炼的。

今天,我讲的《写好欧体楷书十八法》同样也不外乎其贴的影响,但是,不是仅仅此贴,而是综合前人许多大家、学者的成果,结合自己多年爱好书法艺术和教学实践,总结概括而来的。

望前辈老师及同仁朋友、爱好者,读后共勉,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洗耳恭听。

下面十八法的顺序不是主次关系,而是意向顺序;因条件有限,字例打不出,只能文字叙述,敬请谅解是荷~第一法,齐平法。

在书写实践中中,为了获得整齐美,往往将一些字写得上平或下平。

此类有四种情况:(1)右边小者,齐其下:加、如、勃、期......(2)左边小者,齐其上:呼、竭、晖、崢......(3)上平之字,宜齐首:仰、敢、既、曜......(4)下平之字,宜齐足:功、杖、侍、後......第二法,伸缩法。

在书写中,为了获取字的长姿或扁姿,或根据字的环境需要有些字有些笔画要采取伸缩的方式,以取得和谐之美的效果。

此类有六个方面。

(1)横短撇长法:左、尤、在、存......(2)横长撇短法:右、有、若、灰......(3)横短直长,撇捺宜伸:米、本、来、東......(4)横长直短,撇捺宜缩(撇捺变…点点?):架、渠、樂、檠......(5)屈勾之势,宜退缩:鹿、竸、颓、欐......(6)俯仰勾挑者,俯勾缩,仰勾伸:冠、冤、寛......第三法,伸展法。

在书写实践中,为了在倾斜中求稳固之美,在稳固中求伸展之美,将有些汉字的主笔适当加长延伸,以求稳固伸展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体楷书毛笔“捺”“点”“钩”的写法
四、捺的写法
1、长捺:捺画的笔法难度相对其他笔画难度要大一些,特别是捺脚处,笔法要求更需准确和严格。

写法:捺笔起笔分藏锋起笔和露锋起笔两种,藏锋起笔如蚕头燕尾,然后向右下方行笔;行笔时慢慢的加重,行至波脚,稍顿提笔(伴随一定程度的捻动笔管)向右上方缓慢出锋,不可出现虚尖。

露锋起笔的长捺,尖峰起笔入纸,其余和藏锋写法的相同。

2、平捺:与正捺笔法相同,只是平捺走的是平势,写好这一笔是全字的关键,特别要准确把握它的角度和长短,平捺虽然角度比较平,只是比长捺的角度小而已,绝对不能将平捺写的和横画一样呈水平状。

写法:基本上藏锋起笔,和长捺写法相同,只是需要注意角度的不同。

3、反捺:反捺是正捺的变写,有时我们将本来是写正捺的笔画写成反捺,是为了遵循“一字不能有两捺”的原则。

而且,反捺作为一种笔法,只要运用得当,便会增加字体色彩,收到好效果。

写法:露锋起笔,然后向右下方行笔,到位后顿笔收锋。

五、点的写法
1、右点:右点是许多点的写法的基础,很多的点画都是在右点的基础上衍化的。

右点有时与左点或其他
点画联合使用,有时则是单独使用,相对于其他点画而言,右点的作用更为重要。

写法:起笔时露锋轻入,按笔时使其笔毫铺开,然后向右下方行笔;行笔到位后,轻抬笔毫,使其呈“三角一肚”状,要求一笔而成,不得向左或向右回锋,不得勾描。

2、左点:左点往往与与右点配合使用,把握好左点与右点的协调关系,在书法实践中尤其重要。

写法:起笔时入笔轻落,左行重按,下行到位后,向右上回笔,出锋与否视情况而定。

3、撇点:即把右点写成一小撇,是右点的变化。

写法:起笔时略向右顿笔,随后迅疾向左下方撇出,收笔时,末端出锋,但不可出现虚尖,要肥瘦适当,挺拔有力。

4、挑点:多用于“凌(两点水)”、“江(三点水)”、“将”等处,注意起笔顿笔的笔法和提笔出锋的
指向。

写法:起笔时要稍重入笔,顿笔时要注意把最下面的“角”写出来,角的指向应该向下,收笔时向右上
方挑出,注意不可露出虚尖。

5、仰点:一般用于“以”、“心”、“必”等字中。

写法:起笔时以写左点或者右点的笔法入笔,但下笔不要太重,然后向右上方挑笔出锋,其锋尖应指向下一笔,和下一笔成为呼应之势。

在笔法上要注意顿笔勿重,出锋勿远。

6、竖点:分为上竖点和下竖点两种,上竖点用于字的上方,下竖点用于字的下方。

写法:类似于竖画的写法。

上竖点落笔可以露锋,但不可过于尖锐,取侧锋横切笔法,然后中锋下行,略向左斜,收笔时不可露锋。

要上粗下细,遒劲有力。

下竖点写法:落笔要轻,要虚笔露锋。

上细下粗,收笔时顿笔勿重。

7、横点:横点就是横写的点,这是一种为了突出楷味、变化点的情趣,并使其有一种端庄,严肃而又神采
不凡的技术手法。

写法:横点起笔露锋,虚入,前部多成为尖状;收笔时顿笔不重,要轻盈、干净、利落。

六、钩的笔法
1、竖钩:在毛笔书法中,钩是比较难写的一种笔画,而且种类繁多。

用处很广,写不好又影响整个字,所以我们应重视钩画的学习。

要想写好钩,就必须写好竖,竖笔笔法不过关,直接影响竖钩的书写。

写法:起笔时应按照垂露竖的起笔向下行笔,竖笔到位后再提锋靠右向下,然后笔尖在后,向左上方弹笔出锋。

注意笔锋要饱满,钩身不可长。

2、弧弯钩:弧弯钩与竖钩的区别是弧弯钩的竖笔要有个弧度,弧度的大小因字而异,也因为有了竖的弧度,竖
弯钩和竖钩的写法有很大的不同。

写法:露锋起笔,起笔要轻,不可太尖,但应有个“切角”。

然后行笔向下,略呈弯势,在向下行笔时慢慢加重加粗,行笔到位后向左方平挑出锋。

3、斜钩(也称为戈钩):斜钩是较难掌握的钩法,一是因为它行笔较长,要求手、腕、肘平稳,不得随意晃
动;二是弧度适当,预设起笔和驻笔的合适位置;三是写出来还要精严遒劲,沉雄秀雅。

写法:以写右点的笔法起笔,然后中锋向右下方行笔,要平稳干净。

到位后侧锋向右上方挑笔出锋,要求内圆外方,钩身不可过重。

4、仰钩(又称“心钩”和卧钩):仰钩一般都用在“心”字的第二笔,仰钩不可以写得太长太直,仰钩
贵卧。

写法:起笔时露锋轻入,在行笔中慢慢加重,向右下方中锋行笔,走一个弯势。

行笔到位后,笔锋不懂,向左上方挑锋出笔,不可露出飞白。

笔画呈环抱之势。

5、横钩:横笔不可粗重,更不可横笔越写越粗,顿笔后出锋要短小精悍,一定要注意钩笔的角度和指向。

写法:起笔稍轻,行笔略微抗肩向上。

到达位置后,向上抬笔,然后向右下方顿笔,再向左下方出锋收笔。

要求不可出现虚尖,也不可没有锋尖。

6、横斜钩:横斜钩难度较大,角度极难掌握,是较为难写的一笔。

要注意的是钩身不可过弯,也不可过直,
把握它的行笔角度和力度是整个笔画的关键。

整个笔画必须中锋行笔,此笔多用于“风”“凤”“气”等字。

写法;虽然起笔时是横笔,但笔法不完全和横笔相同,注意向上行笔抗肩。

至转弯处要轻抬笔向上,然后在横画的上方顿笔,再向下行笔。

在向下行笔的这一阶段,笔画达到最细,且要圆润,保持笔画平稳。

到钩挑处,顺锋向上,钩身不可长,要求内圆外方。

7、横折弯钩:难度较大的钩画之一,要求书写既要圆润,还要遒劲,弯角不能太死,也不可过于软弱。


用于“九”“几”“吃”等字。

写法:起笔应是以方笔露锋入笔,抗肩,转折处上提笔锋,然后顿笔,再向左下方行笔,行笔中应使其笔画渐细。

在第二个转折处,笔画达到最细,然后是横笔的行走。

在第三个转折处向上挑钩出锋。

要求是直上,不可偏侧,挑钩的笔法是内圆外方。

8、竖弯钩:竖弯钩的笔法与横折弯钩的笔法基本相同,要注意的是,竖弯钩在有些字中竖笔较粗,在有些
字中竖笔较细。

拐弯圆润自然,尾部挑钩要内圆外方,勿长。

写法:以竖笔的方法起笔,中锋下行,但应越来越细。

行至拐弯处,拐向横笔,越写越粗,到挑钩时直挑向上,内圆外方。

9、左耳钩与右耳钩:
左耳钩:在字的左边,因为它体积很小,又需一笔完成,既要小巧灵活,又要柔美有力,所以要注意它的角度和笔法以及它在字中所处的位置。

写法:露锋轻起笔,急速向上,到拐弯处提锋,在横画的上方顿笔。

然后向左写成小撇,撇笔到达位置后,笔锋不能抬起,连续向右下方行笔,稍有弧度,笔画渐渐加粗,向左上方引毫出锋,笔锋要小而锐。

右耳钩:在字的右边,体积比左耳旁稍大。

写法:露锋轻起笔,急速向上,到拐弯处提锋,在横画的上方顿笔。

然后向左写成小撇,撇笔到达位置后,笔锋不能抬起,连续向右下方行笔,稍有弧度,笔画渐渐加粗,向左上方引毫出锋,笔锋要小而锐。

10、横折折撇和横折折钩:
横折折撇写法:起笔写横时,露锋下笔,横笔到位后,提笔略顿,笔折向左下方写短撇,短撇勿太长,然后在短撇收笔处的右方写长撇,此撇要求有个弧度,笔锋指向与短撇不同。

横折折钩写法:起笔同横折折撇,只是最后斜竖钩。

11/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