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试题带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题带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1)下列句中划线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A.乐亦在其中乐善好施B.曲肱而枕之迂回曲直C.同舍生皆被绮绣舍生取义D.右备容臭臭未干(2)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主人日再食食:食物B.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C.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D.略无慕艳意慕艳:羡慕(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甲、乙两文段中,宋濂和孔子在物质生活享受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这体现了他们怎样的人生追求?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履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含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九年级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é)B. 应届(yīng)C. 恣意(zì)D. 箴言(zhēn)答案:C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努力,我们班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B.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C. 他这种不讲信义的人,谁也不会相信他的话。
D.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答案:A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答案:A4-20. (略,根据实际题目内容填充)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名句,其中“婵娟”指的是______。
答案:月亮2.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作者______的情怀。
答案:忧国忧民3-10. (略,根据实际题目内容填充)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 范仲淹在文中提到“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这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答案:体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即通过政治改革实现社会和谐与繁荣。
2. 文中“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指的是谁?答案:指的是唐代诗人和文人。
3-5. (略,根据实际题目内容填充)(二)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回答问题。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和答案解析

2024年秋季九年级(初三)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亘.古(gèn)倜傥.(tǎng)炽.热(zhì)怏.怏不乐(yàng)B.上溯.(sù)眼眶.(kuàng)缄.默(jiān)慷慨.激昂(kǎi)C.庇.护(bì)较量.(liàng)冠冕.(miǎn)拾.级而上(shí)D.驰骋.(chěng)蓦.然(mù)锃.亮(zèng)坦荡如砥.(dǐ)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仲裁文彩彰显人情世故B.敦实纯粹濒临一代天娇C.星辰贸然旁骛红妆素裹D.考订洋溢熏陶神采奕奕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上海某电梯集团的潘阿锁一头扎进电梯研发之中,对技术精益求精....,终于成长为真正的工匠。
B.任何工作的过程都是充满艰辛的,抵达目的所需要的,除了激情,还有任劳任怨....,默默耕耘。
C.庆祝“五四”的晚会上,两位同学模仿的小品让我们都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
D.人工智能时代,新职业新岗位将如雨后春笋....,为更多的人搭建更多的人生出彩的舞台。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是我国古代纪传体通史的鸿篇巨制。
B.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布衣”“汗青”“婵娟”,“青鸟”“簪缨”常用来代指平民、历史、月亮、信使、达官显贵。
C.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由三大环节构成:辞别旧年、团年守岁、迎接新年。
D.“加冠”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黄发垂髫”中的“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
二、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性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各版本)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各版本)一、选择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拮据(jiéjū)B.摧枯拉朽(cuīkūlāxiū)C.恪守(kèshǒu)D.恣肆(zìsì)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总是模棱两可。
B.这个故事的结局让人啼笑皆非。
C.他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D.这场演出非常成功,观众们都赞不绝口。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对环保有了更深的认识。
B.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勇气和友谊的故事。
C.他穿着一件红色的衣服,戴着一顶蓝色的帽子,非常引人注目。
D.这本书的内容丰富,深受读者喜爱。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你听我说,”妈妈说,“明天我们要去外婆家。
”B.他喜欢在清晨跑步,呼吸新鲜的空气,欣赏美丽的风景。
C.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D.“你吃饭了吗?”他问。
5.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A.《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
B.《水浒传》是明代作家施耐庵创作的长篇小说。
C.《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长篇小说。
D.《三国演义》是元代作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小说。
二、判断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
()3.《骆驼祥子》是鲁迅先生的作品。
()4.《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
()三、填空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青青子____,悠悠我心。
”2.“学而不思则____,思而不学则殆。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____邻。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____。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____。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以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以及答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试题一、基础知识部分。
(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3分)A、脚踝(huái) 谀(chán)词阴霾(mái) 面面厮觑(qù)B、阔绰(c huò) 亵(xiè)渎汲取(jí) 棱(léng)角分明C、社稷(jì) 禀(bǐng)请拙(chù)病舐(shì)犊之情D、抽噎(yē) 拮据(jū) 夙(sù)夜恃(zhì)才放旷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A、庸碌缀学睿智豁然贯通B、肥硕陨落商酌无与抡比C、旁骛吹嘘伫立刻骨铭心D、天娇褴褛静谧重蹈覆辙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老同学见了面,个个都很开心,大家不拘一格,那场面可真热闹。
B、他待人态度谦和,不论遇到谁,都先付之一笑。
C、地质队员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对这些却不以为然,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要为国家找出丰富的矿藏。
D、这次实验眼看就要成功了,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要懈怠,如果功亏一篑,实在可惜。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①课堂教学对话是平等的对话,是打破了时空________的对话,是心灵的交流与撞击。
②去年,41家大型企业派人专程到西安翻译学院表达了对210名在校大三学生的预聘________。
③_______职业教育能将科学技术与现实生产力结合,使科技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_______备受重视。
A、界限意向由于/因而B、界限意见因为/从而C、界线意见由于/因而D、界线意向因为/从而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3分)A、能不能获奖,对于我是向来毫不介意的;我是想通过参与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
B、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大约可有一二千朵左右,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
九年级语文试题

九年级语文试题九年级语文试卷的练习是提高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在九年级语文的考试即将到来之际,同学们要好好做语文试卷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九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九年级语文考试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0分)⒈ 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句子抄写在方格中。
登谷山眺粉水登清,过茨河观承恩古厦。
⒉ 给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读音。
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来荫( )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 )。
(冰心《谈生命》)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在少年队比赛中,用青年队队员参赛,是拔苗助长。
B.王老师不辞辛苦,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的李小明同学。
C. 从燕子呢喃到荷花盛开,从鸣蝉噤声到大地沉寂,大自然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D.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各地美食,丰富多彩,让人莫衷一是。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阅读名著是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
B.没有谁不能不被程威同学爱心孝母的事迹感动。
C.杨爷爷种的辣椒基本上全卖完了。
D.糖就像烟草和洒精一样,是一种有潜在危害且容易让人上瘾。
5.将下列语句填入文段,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树高千仞,落叶归根,守望是乡愁的诺言,张望是乡愁的姿势。
,,,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乡亲们都在等候一场隆重的典礼——你那一声,一声暌违太久的长哭。
①端午的粽香腊八的粥②元宵的汤圆年夜的饭③中秋的明月清明的雨A.③①②B.②①③C.①③②D.③②①6.阅读下列名著节选,回答问题。
(2分)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明月的大海里。
”这首诗的作者是。
小诗把对母爱的歌颂、对童真的呼唤、对的咏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个至善至美的世界,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启迪。
7.古诗文默写。
(每空1分,共8分)(1)树木丛生,。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九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九年级的学生正在紧张地进行月考复习,想要提高语文成绩,那最好的途径就是多做试卷。
店铺为大家力荐了九年级语文月考试卷以及参考答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九年级语文月考试卷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1.默写古诗文申的名句名篇。
(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6句)①子日:“ ,可以为师矣。
” (《论语·为政》)② ,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李白)③春蚕到死丝方尽,。
《无题》(李商隐)④,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王安石)⑤ ,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诸葛亮) ⑥足蒸暑土气,。
《观刈麦》(白居易)⑦,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⑧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2)默写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下片。
(4分)2.下面几行文字优美生动,你读一读,完成(1)-(4)题。
(9分)生命是盛开的花朵,绚丽多姿,灿烂芬芳。
生命是隽永的诗篇,清新流畅,意蕴深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协,婉转悠扬,汹涌澎湃,浩浩荡荡。
(1)给第一行中的“绚”字注音。
(2分)绚()隽()(2) 第二行中“隽永”的意思是。
(2分)(3) 第三行中有错别字的一个字是“ ”,这个字的正确写法是“ ”。
(2分)(4)仿照前三句的句式,把第四行句子补写完整。
(3分)。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1)根据《水浒》的叙述,本书表现了“”的主题。
《水浒》印证了“ ”真理。
(2) 《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
《伊索寓言》,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
其中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
其中流传的谚语有:。
(各举一列即可)4.你班组织'毕业晚会'活动,假如你经历了下面一些事情,你是怎么解决的?(12分)(1)班级征集晚会主题语,要求是简洁、形象的一句话或一个短语,你写的是什么?(2分)(2)根据节目表,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之后是舞蹈'友谊地久天长',请你为连接这两个节目写几句串台词。
九年级语文选择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选择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旧的)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知识)D.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愤:愤怒)答案:D(愤:心求通而未得)2. 以下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松间照C. 独在异乡为异客D. 黄河远上白云间答案:A(春风又绿江南岸,将春风赋予了“绿”的动作,拟人化)3.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案: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没有明显的排比结构)4. 下列句子中,属于反问句的是:A. 这难道不是最好的选择吗?B.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呢?C. 你真的认为这是对的吗?D. 难道你不知道吗?答案:B(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呢?使用了“怎么可能”构成反问)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B.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C. 他一言不发,沉默得像块石头。
D. 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答案:A(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将一日不见的时间夸张为三秋)二、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憩也别有风味的。
(1)请简述文中“月光如流水一般”所表达的意境。
答案:这句话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月光比作流水,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柔和与宁静,营造出一种静谧、清澈的夜景。
(2)“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将叶子和花比作在牛乳中洗过,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叶子和花的清新和纯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4分)(1-7每句1分,第8、9题各2分,书写1分)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关雎》)2.,白露未已。
(《蒹葭》)3.,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6.北国冬天,万里冰封,终日飘雪,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表现北国迷人风光的诗句是:,。
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讲求名利,才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有,。
表明了自己淡泊名利,不慕荣华的人生态度。
8.中秋佳节,阖家团圆,幸福温馨,这个时候,一家人赏明月,尝美味,看节目,玩游戏等等,真是其乐融融。
多么幸福美满的生活!在这美好的时刻,家人希望你用一副对联记录这温馨画面,定格这幸福瞬间。
请你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赏明月,共享乾坤幸福。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全民提倡光盘行动,节约粮食,可是在午餐时有同学却在浪费,将剩余的大量食物倾倒,对于这种现象,班主任召开班会号召同学们珍惜粮食,节俭生活。
班会上,请你就这一主题发言,你打算对同学们说点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46分)(一)古诗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
(10分)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曹刿论战》选自《左传》,旧传是春秋时__________(填作者)所撰。
(1分)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小大之狱._____________ (2)公将鼓.之____________12.“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孙子·军争》)一段话让你联想到文中的哪些句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曹刿这个人物,无论是在战前,还是在战中与战后,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请结合原文,就他性格的某一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最后一段曹刿从哪两方面解释了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5分)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5.“吐”在诗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1分)16.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海棠树”怎样的特点?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借花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诗人借助海棠花阐明了什么了道理?(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26分)故乡的甜水井郭宗忠⑴黎明前做了一个梦:父亲在天井里劈柴,而我则提着两只水桶,拿着井绳,去屋后的甜水井里打水……突然惊醒过来,惘然若失,想起了与甜水井有关的往事。
⑵我们家屋后的路对面就是甜水井。
从记事起,每天清晨几乎都是在乡亲们连绵不断的清脆的打水声里醒来的。
背上书包,经过水井边时,就看见大人把水桶在井口下三五米的清冽的井水里一扣,那甜甜的井水就灌满了木桶、瓦灌还是铁桶,乡亲们挑着水桶朝着家的方向走去,开始了一天新鲜甜美的生活。
⑶甜水井东的家庙门前一棵大柳树。
春天,婆娑弄姿,柳条婀娜,柳叶鹅黄,柳絮飘飞,孩子们用柳条拧出了柳哨,吹得呜哇一片欢快的柳笛声。
这时,树下的一盘碾格外热闹,吱吱扭扭一天响个不停。
女孩子等着轧碾时,就在树下踢毽子、拾石子、跳房、扔沙包、藏槐叶,欢欢笑笑,其乐无穷;男孩子们从家庙湾的水边上挖出黄泥,把泥巴在家庙门台上摔结实,揉柔韧,就开始捏泥哨,回家放在母亲做饭的灶火里烧透了,就会有响亮的哨音。
⑷每到夏天黄昏前,甜井水边我家繁茂的老槐树下,总能看到父亲忙碌的身影。
只见父亲先从水井里打些清凉的水上来,再一点点泼洒在槐树下,接着用竹子的大扫帚把地上的杂物落叶扫净,然后铺上了从汶河边的沙滩上推来的细沙,清清爽爽,干干净净。
到了晚上,再在上面铺上一块凉席子,大人们席地而坐,孩子们或坐或躺。
我们就靠在奶奶身边,奶奶扑闪着蒲扇,既为我们凉快,也为我们驱赶蚊虫……⑸三秋农忙的时候,人们打水时是匆匆忙忙的。
农闲下来的时候,妇女们就在井边的树荫下一边洗菜、洗衣,一边聊着家常。
孩子们围着井边跑着,有时候偷偷趴在井边照一下自己的影子,又会让大人担心和教训一顿,大人故意做出要打人的样子,孩子们怕挨揍,几个伙伴扑腾扑腾一溜烟跑进窄窄的井胡同,逃到了河坝上。
谁家的花母鸡优哉游哉地带着一群刚孵出的小鸡雏在屋后溜达,谁家老人领着一群孩子从西边的街上走来,生产队里的马车叮当叮当地拉沙或者运送收获的庄稼,卖糖果的小贩摇动着拨浪鼓渐近渐远……甜水井浮动着云影和岁月,那一年年不断生长的绿绿青苔,是村庄延续不绝的记忆。
⑹冬天里下了雪,和蔼亲切少言寡语的大伯天不亮就早早地起来扫出了一条通往甜水井的路;接着你就会听见村庄里到处响起了扫帚和铁锹的声音,一家一户从自家门口出发,顺着胡同和大街扫着铲着雪通往了井台。
那些稍微出来晚一点的乡亲,打开大门时,门前的雪已经被邻居慷慨大方大包大揽地清扫干净了,接着也加入到清扫大街的行列中。
不一会儿的工夫,所有的胡同和街道,所有的人家,就都连在了甜水井上……⑺中学毕业后,我离开了故乡,甜水井一直是我的牵挂和怀念。
喝不到甜水井的水,走到哪里心里也感觉缺少了点什么。
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甜不甜,故乡水;亲不亲,家乡人。
对此,我也有了更深的感受和理解。
⑻可是家乡的甜水井不知不觉却发生了变化。
几年后我回老家探亲,早晨醒来时就再也听不到甜水井上的打水声了。
因为土地承包后,乡亲们都富裕起来了,家家户户都在自己家里打了水井,浅浅的是苦水,钻井机再深深钻下去就见到了甜水,安上压水机,有的装上电机,开关一按,水缸水瓮都注满了水,家家户户感到了方便、富足和安逸。
人们从此也不再聚集在甜水井边,甜水井也逐渐萧条了,像乡村瞎了的眼睛。
⑼后来,随着城市不断发展扩大,盖楼修路需要大量的沙子,即使家乡的沙滩离最近的城市百多里地,也没有幸免于难。
儿时玩耍的沙滩,一点点开始挖沙卖沙,河道也足足挖下去了五六米深,一切都变了模样。
二十多年后我再一次探亲回去,甜水井早已枯竭,每家每户的水井再也没有了一滴水。
以前三五米就能打出水来的水井,现在打二十几米也不见水的影踪,地下水位一降再降,没办法,周边的几个村庄集资挖了一口二百多米深的水井,供应上万口人的饮水和日用,家家户户安装上了自来水,感觉和城市里没有了多大差别。
但遗憾的是,村子多,人口众,每个村庄只能两天才定时供应一两个小时的水,非常不方便。
⑽我看着日渐颓废的甜水井,不免伤怀。
村里的很多人家离开甜水井去了城里打工,几年也难得见上一面。
物是人非,善良慈祥的奶奶、大伯、大娘也离开我们有二十多年了吧?我还是怀念那充满亲情和笑声欢语的甜水井。
⑾前一段又一次回老家探亲,听说上面下了批文,汶河的沙不让再挖了,而且还要在汶河上修建几座大坝,建立水上生态观光湖——⑿你看!远处汶河观光湖清澈的水面上悠闲地游来了一只只野鸭子和水鸟,乡亲们挑着水桶在蓄满甜甜的泉水的水井边,笑意盈盈地啦着家常……18.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1)清冽.()(2)青苔.()(3)藏槐.叶()(4)水瓮.()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1)从记事起,每天清晨几乎都是在乡亲们连绵不断....的清脆的打水声里醒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们从此也不再聚集在甜水井边,甜水井也逐渐萧条..了,像乡村瞎了的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从修辞的角度评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4分)谁家的花母鸡优哉游哉地带着一群刚孵出的小鸡雏在屋后溜达,谁家老人领着一群孩子从西边的街上走来,生产队里的马车叮当叮当地拉沙或者运送收获的庄稼,卖糖果的小贩摇动着拨浪鼓渐近渐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从记事起到中学毕业,“我”一直幸福地生活在甜水井边,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了这段甜水井边的生活?分别写了哪些事情?(两件即可)(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第七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是如何起到这一作用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离开家乡的“我”三次回家乡探亲,家乡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课文内容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