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

合集下载

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是一种治理水环境的综合工程,它旨在通过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排放,改善水质,保护生态环境,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概念、意义、方法以及工程实践的一些经验。

一、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概念水污染控制工程是一种综合性工程,涉及到水质、水体、环境等多个领域。

其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其中包括污水处理、水质监测、水源保护、水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多个方面。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在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障人民健康的基础上,有效地控制和治理水环境的污染问题。

水污染控制工程除了能够减少水污染的排放,还能够恢复和改善受污染的水体,提高水质,保护水生态环境,发挥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二、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意义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工业化发展趋势明显,水环境污染程度加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世界性问题。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对于各个行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就对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水污染控制工程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资源,因此,对水污染的治理和控制是保障生态系统和人民健康的关键,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方法1. 污水处理污水处理是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关键环节之一。

污水处理通常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多种技术。

在实践中,应根据不同的污染类型和治理要求,对污水处理工艺进行组合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2. 水质监测水质监测是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可以提供水环境的实时数据和趋势信息,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目前,水质监测技术已经发展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遥感监测等高科技手段。

3. 水源保护水源保护是预防水污染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通过规范农业和工业的生产活动,建立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管理制度,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等手段,保护水源不受污染,从源头上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

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

人工矿化水
是在纯水中加了某些微 量元素,使其某一微量 元素达到天然矿泉水的 限量值。
5、安全饮用水(safe drinking water)
符合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
6、废水(wastewater)
亦称污水。在人类生活及生产活动中, 净水被使用后,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 要发生变化,其水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 染,称之。
•我国水资源特点
1总量不少 人均占有量低
我国淡水资源的总量为2.8亿立方米,居世界第4 位。但人均占有量较低。
一些国家的人均水量
/m3
我国各地区人均水量
2、 时空分布不均匀
时间: 丰 平 枯水期
空间: 南多北少
东南占国土面积53%, 占93%淡水资源
西北占国土面积47%, 仅拥有7%淡水资源
水的社会循环
给水工程 (用水) 排水工程 (废水) 雨水 生活用水设备 排水管网 地 面 或 取 输水管 净 地 水 化 下 站 厂 水 源 污水处理厂 排放渠 自 然 给 水 管 网 静 水 站 水
接续系统
生产用水设备(2) 直流系统(1)
体 或 土 直流系统(2) 壤
生产用水设备(1)
废水处理从厂
城市中的污水分类
城市污水 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 被污染的雨水 排入城市排水系统的其他污染水
• 生活污水: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所用过的, 并为生活废料所污染的水 • 工业废水:工矿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和 排放的水 • 被污染的雨水:初降雨水,由于冲涮了地 表上的各种污物,所以污染很 严重,需要处理 • 进入城市排水系统的其他污染水,包括渗 流和流入
脱 水
稳 定
目标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水 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和主 体设备(构筑物)及工艺设计等的基本理论和 知识; • 结合课程实验、设计、实习等实践教学环 节,使学生具备从事水污染防治工程设计、 运行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为学生 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题第一章排水系统概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容量答:污水的最终处置或者是返回自然水体、土壤、大气;或者是经过人工处理,使其再生成为一种资源回到生产过程;或者采取隔离措施.其中关于返回到自然界的处理,因自然环境具有容纳污染物质的能力,但具有一定界限,不能超过这种界限,否则会造成污染。

环境的这种容纳界限称环境容量。

2、排水体制答:在城市和工业企业中通常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

这些污水是采用一个管渠系统来排除,或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来排除.污水的这种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做排水系统的体制(简称排水体制)。

二、填空1、污水按照来源不同,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3类。

2、根据不同的要求,经处理后的污水其最后出路有:排放水体、灌溉农田、重复使用。

3、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

三、简答题1、污水分为几类,其性质特征是什么?答:按照来源的不同,污水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3类.生活污水是属于污染的废水,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如蛋白质、动植物脂肪、碳水化合物、尿素和氨氮等,还含有肥皂和合成洗涤剂等,以及常在粪便中出现的病原微生物,如寄生虫卵和肠西传染病菌等。

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中所排出的废水,来自车间或矿场。

由于各种工厂的生产类别、工艺过程、使用的原材料以及用水成分的不同,使工业废水的水质变化很大。

降水即大气降水,包括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一般比较清洁,但其形成的径流量较大,则危害较大。

2、何为排水系统及排水体制?排水体制分几类,各类的优缺点,选择排水体制的原则是什么?答:在城市和工业企业中通常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这些污水是采用一个管渠系统来排除,或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来排除。

污水的这种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做排水系统的体制(简称排水体制).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从环境保护方面来看,如果采用合流制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全部截流送往污水厂进行处理,然后再排放,从控制和防止水体的污染来看,是较好的;但这时截流主干管尺寸很大,污水厂容量增加很多,建设费用也相应地增高.分流制是将城市污水全部送至污水厂进行处理.但初雨径流未加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对城市水体也会造成污染,有时还很严重,这是它的缺点。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水污染控制工程1.2 学时:48学时1.3 学分:3学分1.4 先修课程:水质工程基础、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1.5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二、课程目标2.1 培养学生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2 培养学生掌握水污染控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2.3 培养学生具备实践能力,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水污染问题。

2.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内容3.1 水污染基础知识- 水污染的定义和分类- 水质标准和监测方法- 水污染的来源和影响- 水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3.2 水污染控制技术- 传统水污染控制技术:沉淀、过滤、氧化、吸附等- 高级水污染控制技术:生物处理、膜分离、电化学方法等- 综合水污染控制技术:组合应用和工艺优化3.3 水污染控制过程设计- 反应器设计原理与实践- 反应动力学与反应器尺度效应- 反应器的操作与控制3.4 水污染控制工程案例分析- 市区饮用水处理厂的污染控制过程设计- 工业废水处理厂的污染控制工程设计- 农村污水处理厂的污染控制方案选择四、教学方法4.1 授课:以讲授基本理论知识为主,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进行教学。

4.2 实验:开展水污染控制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3 群体讨论: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解决相关问题,锻炼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4.4 案例分析:对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演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5.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等。

5.2 期中考试:涵盖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

5.3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水污染控制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5.4 综合实验:要求学生进行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六、参考教材6.1 陈明道、陈洪辉. 《水污染控制工程导论》.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5.6.2 李华. 《环境工程学导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七、参考文献7.1 李红玉、曾雨竹、曹宁. 《废水处理工艺及设备》.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8.7.2 陈家声. 《环境工程原理》. 科学出版社, 2016.八、备注以上大纲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安排以教师课程计划为准。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十六章 污水的化学与物理化学处理-中和法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十六章 污水的化学与物理化学处理-中和法

1.3 过滤法
过滤中和法: 石灰石或白云石作中和剂时常呈粗粒状,可作滤 料,故用过滤法。 碱性滤料:主要有石灰石、大理石和白云石等。 中和滤池:有普通中和滤池、升流式中和滤池和喷淋塔三种。 优点:操作简单,出水pH值较稳定,沉渣量少。 缺点:废水中硫酸浓度不能太高,因为中和过程中生成的钙盐 沉淀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易在滤料表面形成覆盖层,阻碍滤料 和酸的接触反应,需定期倒床,劳动强度较高。
只有当废水无回收及综合利用的价值时,才采用中和法处理。
酸碱废水的来源: 酸性废水:化工,化纤,电镀,电子,金属加工 碱性废水:印染,金属加工,炼油,造纸
酸碱废水的危害: 破坏水体水质,影响水生动植物生存 排水管道、设施腐蚀破坏 影响污水处理效果(混凝,生物)
选择中和方法时应考虑的因素: 酸、碱废水所含污染物的性质、浓度、水量变化规律以及中和
后水质要求 当地酸性或碱性废料来源 当地中和药剂和滤料的供应情况 受纳水体的性质、城市下水道能容纳废水的条件,后续处理对
pH的要求等
酸性废水的中和方法主要有:与碱性废水互相中和、药 剂中和及过滤中和。 碱性废水的中和方法主要有:与酸性废水互相中和、药 剂中和以及烟道气中和。
投加方法: 湿投法:中和剂能制成溶液或浆料时。 过滤法:中和剂为粒料或块料时。 塔式反应器:烟气中和碱性废水。
石灰量多时,可用生石灰。
为了防止产生沉淀,石灰乳槽均装有搅拌设备。
小型中和装置
仪器配置合理,实现了小型化
带有多项功能的数字式pH调节仪
电磁式定量泵
1.2 湿投加法——特点
优点:可中和任何性质、任何浓度的酸性废水。
缺点:劳动卫生条件差,操作管理复杂,制备溶液、投配药剂需 要较多的机械设备。采用石灰质药剂时,其明显的缺点是质量难 于保证,灰渣较多,沉渣体积大,且不易脱水。

水污染及控制工程

水污染及控制工程

PPT文档演模板
水污染及控制工程
p 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流程
进水
曝气系统 曝气池
二次沉淀池
出水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图 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基本流程
PPT文档演模板
水污染及控制工程
三、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
四、三级处理的对象和主要方法
1.三级处理处理对象 进一步去除污水中难降解的有机物质、磷、氮等能够导致 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质。以及某种特殊的污染物 质,如除铁、除锰、除氟等。
0.05)
0.1)
0.2)
0.2
0.5
1.0
1.5
2.0
0.01
1.0
1.0
1.0
1.0
0.05
1.0
1.0
2.0
2.0
1.0
1.0
1.0
1.5
1.5
0.01
0.01
0.01
0.02
0.02
0.05
0.05
0.05
0.1
0.1
0.00005
0.00005
0.0001
0.001
0.001
0.001
0.005
1.该水域的水质标准如何确定? 2.如何计算确定该水域的水环境容量?
PPT文档演模板
水污染及控制工程
二、水体的水质标准
p 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适用于现有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 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 投产后的排放管理。
1.标准分级
① 排入Ⅲ类水域和二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
已经建成的深圳市甘坑人工湿地系统
PPT文档演模板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一章:水污染控制工程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

掌握水污染的来源、分类和危害。

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

1.2 教学内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定义和重要性水污染的来源和分类水污染的危害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常用的水污染控制技术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应用。

1.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介绍水污染的现状,引起学生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兴趣。

讲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讲解水污染的来源和分类,以及水污染的危害。

讲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

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应用。

1.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水污染控制工程应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技术2.1 教学目标掌握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常用的水污染控制技术及其适用范围。

掌握水污染控制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2 教学内容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常用的水污染控制技术: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水污染控制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法:进行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技术方法和注意事项。

2.4 教学活动复习上一章的内容,引入水污染控制技术的话题。

讲解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讲解常用的水污染控制技术及其适用范围。

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水污染控制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水污染控制技术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水处理工程设计3.1 教学目标掌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水污染控制工程(完整版)

水污染控制工程(完整版)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一、污水分类: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初期污染雨水及城镇污水(综合污水)。

(P1)二、水质指标三、滤膜:反渗透膜(﹤1nm)→纳滤膜(﹤2nm)→超滤膜(﹤2~50nm)→微滤膜(200nm)四、化学指标:BOD5(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氧化分解污水或受污染的天然水样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量,以mg/L为单位,(20℃,5d))、BOD Cr、I Mn,TOC。

五、水体的自净作用(河流的自净作用是指河水中的污染物质在河水向下游流动中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

)的机制:①、物理净化(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②、化学净化(氧化、还原和分解);③、生物净化(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

六、污染源类型(点源与面源)及其特征/区别七、氧垂曲线定义: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体中溶解氧逐渐被消耗,到临界点后又逐步回升的变化过程,称氧垂曲线。

八、天然水体的水质参数(无COD)及其成分九、(选择题/填空题)水循环十、(名词解释/填空题)水污染控制工程的主要内容及其任务十一、城市处理(三阶段)十二、(了解及记忆)地表水水质分类:参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分为五类(Ⅰ、Ⅱ、Ⅲ、Ⅳ、Ⅴ类),记忆相关的项目的指标。

第十章污水的物理处理一、格栅的作用及种类(1)、作用:去除可能堵塞和缠绕水泵机组、曝气器及管道阀门的较粗大悬浮物,并保证后续处理设施能正常运行。

(2)、种类:A.按格栅形状:平面格栅+曲面格栅;B.按栅条净间距:①、粗格栅(50~100mm);②、中格栅(10~40mm);③、细格栅(1.5~10mm);C.按栅条断面形状:圆形、矩形与方形。

(3)、格栅渠道的宽度的选择标准:应使水流保持适当流速→一方面泥沙不至于沉积在沟渠底部,另一方面截留的污泥不至于冲过格栅。

二、格栅、筛网截留的污染物的处置方法:①、填埋;②、焚烧(820℃以上);③、堆肥;④、把栅渣粉碎后再返回废水中,作为可沉固体进入初沉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Ø 物理化学:吸附、离子交换、萃取、吹脱与气提、膜分离
染 Ø生物化学:厌氧、缺氧、好氧(高氧or低氧);悬浮态or附着态
控 制
Ø 生态处理:土地处理(湿地、地表/地下渗滤)、塘(厌氧塘

/兼氧塘/好氧塘/深度稳定塘)

要 面源污染主要控制途径:水体自净及人工强化

径 Ø生态+物理+物理化学+生物化学
=
C0 1+ K
V
Q


2008年5月28日
l
单 组
V
dC dt
=
QC0

QC+V(−
KC)
令 C ' = dC dt
分 非 稳
e βt
C'
+
(K
+
Q)C V
=
Q V
C0
令β = K + Q V

流 系
e βt (C '
+
βC)
=
Q V
e βtC 0
(Ce
βt )'
=
Q V
e βtC 0

有 化 学
大气水蒸汽0.001%
海洋 97.41%
湖泊 0.007%
土壤含014%
0.5地92下%水
冰帽和冰川 1.984%
2008年5月28日
我国水资源总量
u

人均水资源不足
国 的
2.8万亿m3

2.8×1012 m3/a

随着我国人口增 加,人均水资源 量将继续下降

分 布 现 状
指 标
根据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 ,将海水第一类、第二类、 第三类、第四类水体。
2008年5月28日
l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点 源 与 面 源 污 染 水 质 污 染 指 标
2008年5月28日
l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1993
点 源 与 面 源 污 染 水 质 污 染 指 标
lgK2
反应,通常不
lgK1 lgK0
n=0,R=K0 是整数级反应
0
lgC
2008年5月28日
l
Ø基元反应
化 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分子式的系数之和即为反应级数

xA+yB uP+vQ

若反应速率RP=K1CAxCBy,则反应级数=x+y
应 动
Ø非基元反应
力 反应级数无法由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分子式系数直接判断得出
降水
河 流
海洋
水的社会循环
社会循环破 坏自然循环
2008年5月28日
l水的健康循环
蒸发/蒸腾
蒸发
降水
蒸发
降水
水文交换
降水
水的自然循环
地下水 河

海洋
水的社会循环
居住/工业区 污水处理厂
社会循环融 入自然循环
2008年5月28日
第一章 总 论
u
第 Ø水体污染类别
二 节
点源污染:人类社会活动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
K
jC
j
2008年5月28日
l


稳态流、单组分系统中,有 dC = 0

dt

态 流
有化学反应的单组分系统中,有
V
dC dt
=
QC0

QC+V(−
KC)

统 有
V
dC dt
=
QC0
− QC
+V
(−
KC)
=
0
化 学
VKC + QC = QC0
反 应
C (VK + Q) = QC 0
的 物 料
C
=
QC 0 VK + Q
一级准稳态反应 and 二级准稳态反应
2008年5月28日
l-
Ø一级反应
S<<Km,则
V = V max [ S ] Km

门 方
V
a
Vmax
Ø零级反应


S’>>Km,则
特 性 曲 线
Vmax/2
混合 级 反应 反
一级 反应
应 S’’=Km
V = Vmax
Ø混合反应

o S<<Km
S’>>Km S
农田污染
海洋赤潮
2008年5月28日
l
点源污染主要评价指标
点 源
Ø 物理污染指标

油脂、臭味、色度、温度T、DO、浊度、 TSS、SS、重金属
面 源
Ø 化学指标和生物指标

毒性、PH、各态N、各态P、BOD、 COD、 TOD、 TOC、

细菌总数、大肠杆菌等;
水 质
面源污染主要评价指标
污 染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下水地下水质 量标准GBT 14848-1993 ,分别将地表水和地下水划分为Ⅰ 类、Ⅱ类 、 Ⅲ类、Ⅳ类、Ⅴ类、劣Ⅴ类水体;
相 反 应



简单反应
单分子 A
可逆
双分子 A+B
单分子 A
不可逆
双分子 A+B
B C+D
B C+D
复杂反应
连串反应 A B C
系列平行反应
A+B1
A+B2
……
C1+D C2+D
准稳态反应 A+C AC C+B
2008年5月28日
l
水 Ø伪一级反应

反应物A与B,CB0>20*CA0,可视CB0为常数,则
学 反
R = 1 dN = 1 VdC = dC V dt V dt dt
应 动
Ø反应级数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可表示为:
学 涉
R = KC n or lg R = lg K + n lg C
及 的
lgR
n=2,R=K2CACB
☻生物处理
基 本 概 念
n=1,R=K1CA
混合废水时的
3
9
74 34 11 7
60年代前 70年代 80年代 1997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5月28日
l 水的不健康循环
降水
水文交换 地下水
由人类生产生 活的因素,反 复向自然界取 水用水污染后 排放的水循环
降水
蒸发/蒸腾
蒸发
蒸发
水的自然循环
由太阳辐射/冷却/地球重力等自然因 素形成水由气 液 固态的循环运动
染 控
R=K2CACB=K1CA
制 中
(水的浓度远大于底物浓度)
Ø可逆反应
典 型
K
K
双向反应 A
B A+B C+D
化 学 反
K-1
K-1
R=-(dCA/dt)=KCA-K-1CA
Ø准稳态反应
应 特
运输载体、催化转化、复合体ES不积累
性 探 讨
K1
K3
Substrate+Enzyme ES E+P
K-2
28.4
10
0 劣V类
78.2 49.8
IV/V类
超 III类 标 准
2005年1月,7大水系175条河流、345个监测断面水质
长江、黄河、松辽、珠江、海河、淮河、太湖流域
2008年5月28日
l 我国水环境污染状况:7大淡水湖泊
大型淡水湖泊污染程度
劣 Ⅴ 类
劣 Ⅴ 类
劣 Ⅴ 类
劣 Ⅴ 类
V 类
IV 类
2008年5月28日
Ø单一组分、无化学反应系统
l
物质在系统内积累率=流入系统的质量输入率-流出系统
不 的质量输出率
同 系
Q1、CA1 系统V Q2、CA2
V
dC A dt
= Q1CA1 − Q2CA2
统 Ø多元组分、无化学反应系统
的 物
各物质在系统内积累率之和=流入系统各物质质量输入 率之和-流出系统各物质质量输出率之和
第一章 总 论
u
第 Ø水资源分布


全球水资源分布与我国水资源分布概况
天 Ø水环境污染现状


常见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与我国的水环境污染现状
资 源
Ø水的自然循环与社会循环
及 其
目前的水循环问题:社会循环破坏自然循环

健康的水循环模式:社会循环融入自然循环

2008年5月28日
u全球的水资源分布概况
河流0.0001% 生物体0.0001%

xA+yB uP+vQ

若反应速率RP=(K1CAxCBy)/(K2+CP/CB),反应级数≠x+y
及 的
Ø均相反应
基 在同一相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反应物与产物等无界面
本 概
Ø非均相反应
念 化学反应在两个以上的相内或相界面上进行
2008年5月28日
or
l


反 应 动 力
均 相 反 应
学非
涉均
及 的 基
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College of Resource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