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性状鉴定常用方法

合集下载

浅谈中药性状鉴定的意义及方法

浅谈中药性状鉴定的意义及方法

浅谈中药性状鉴定的意义及方法:对我国当前中药性状鉴定的意义和方法进行探讨,并介绍几种简单的经验鉴别方法。

标签::中药资源;中医药性状;鉴定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资源作为传统医药的重要部分,至今仍作为传统药材加以利用。

近年来,虽然参照西医药剂学的方法,对部分中医验方进行了标准化,研制了一批中成药产品,但是这些产品的生产是无序的,没有质量标准的中药饮片,在市场上的中药材良莠不齐,一些中药材以次充好,甚至以假充真。

中医药鉴定的中心任务是研究中药质量的形成及影响因素,按照国家药品标准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本文从中药的性状鉴定的意义及方法予以探讨。

1中药材的鉴别方法中药材的鉴别方法有很多,通常可分为对植物自然形态的鉴别,对炮制药材外表性状的鉴别,用显微镜观察微观结构的鉴别,以及化学分析、生物测定等鉴别方法。

[1]其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还是中药材的经验鉴别法,也就是对药材的外观性状的鉴别。

以下介绍几种简单的经验鉴别方法。

1.1看外观注意观察药材的外表特征,如表皮、颜色、形状、粗细、断面等等。

1.1.1看药材的表面不同种类的药材由于用药部位的不同,其外形特征会有所差异。

鳞茎的地下茎呈扁平皿状,节间极短,上面有肉质肥厚的鳞叶,如百合、川贝母等,皮类药材则多为卷筒状。

如大黄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去皮者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

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

横切面根茎髓部较大,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根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无星点。

另外,一些药材有着它们自己特定的表面特征,或光滑、或粗糙、或长有鳞叶、皮孔、茸毛和突起等。

比如海马的外形就被总结成为“马头蛇尾瓦楞身”,羚羊角长有“通天眼”,防风习称“蚯蚓头”等,这些特征都是鉴别地道药材真伪优劣的重要依据。

1.1.2看颜色药材颜色的不同和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对外表颜色的观察,分辨出药材的品种、产地和质量的好坏。

几种易混淆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要点

几种易混淆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要点

几种易混淆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要点摘要】目的:探讨几种易混淆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

方法:从不同类别易混淆的中药饮片中,通过性状,科属等方面进行鉴别。

结果:通过对几种平时工作中易混淆中药饮片性状简要论述,能够使中药调剂和验收人员比较清晰的区分这几种饮片。

结论:提高中药饮片的鉴定技术,从而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药学服务,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延误治疗时机。

【关键词】中药饮片;性状鉴别【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1-0361-01中药理论是中医对疾病治疗的重要基础,中医在开处药方应该充分考虑到患者身体具体状况、辩证内容,另外还需要了解各种药材之间的配伍和禁忌问题,中药饮种片在中医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其中有几种极易混淆,如果对此没用较为全面而系统的认知不但不能及时改善患者病情甚至对治疗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就当前临床几种较为容易混淆的中药饮种片稍作介绍,为以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北五味子与南五味子北五味即辽五味,为木兰科五味子的成熟果实,个头较南五味大,外皮紫红或暗红,显油性,肉较南五味厚,表面常被“白霜”,种子1~2枚,肾形、光滑而有光泽。

南五味子为同科植物华中五味子的果实,果实较小,表面暗红或棕褐色,果皮肉质较薄,种子1~2枚,表面黄棕色颗粒状。

2.半夏与水半夏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较水半夏偏于球形,有的稍微偏斜,其顶端有凹陷的茎痕,下端钝圆,较为光滑,断面洁白富于粉性。

水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的块茎,个货呈椭圆形或类圆锥形,稍小于半夏,顶端有凸起的芽痕,下端略尖,断面白色粉性,但稍逊于半夏,断面颜色则稍重于半夏。

3.山豆根与北豆根山豆根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长短不等,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折断面略平坦,有豆腥气,味极苦。

北豆根根茎呈长圆柱形,长可达50厘米,外皮易剥落,折断面不整齐,纤维性,木部呈放射状排列,中心有髓,气微,味苦[1]。

3-中药的鉴别

3-中药的鉴别

§2
显微鉴别
二、中药饮片的显微鉴别 1.部分组织不完整:
地骨皮--去心--饮片缺少木质心--木质部不得检出
2.炮制后组织结构、细胞特征、排列产生差异 3.既可鉴别饮片真伪,又可鉴别生熟及炮制程度 。
§2
显微鉴别
三、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
(一)、定义
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制剂中原中药饮片的组织碎片、细胞或 内含物等特征,从而鉴别制剂的处方组成。
(二)、特点
1 制剂中各饮片及辅料相互影响,需要适当预处理。
2.制备方法不同,选择药材在制剂中专属性强的显微特征。 3.中药制剂在装片镜检前需作适当处理,消除辅料影响。
§2
显微鉴别
三、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
3.中药制剂在装片镜检前需作适当处理,消除辅料影响。 1) 散剂、胶囊剂:粉末装片或透化后装片; 2)片剂 水丸 糊丸 乳钵研成 水蜜丸 粉末,取粉 锭剂 末装片 3)蜡丸 加极性小的有机溶剂搅拌,倾去溶剂,反复处理 蜡质再装片检视。 4)需解离装片的: (1)氢氧化钾片(2)硝铬酸法(3)氯酸钾法
物理常数:折光率、旋光度、相对密度等
§2
(一)、定义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法系指用显微镜对药材(饮片)切片、 粉末、解离组织或表面制片及含药材粉末的制剂 中药材的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进行鉴别的 一种方法。 鉴别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供试品,根据各种鉴别 项的规定制片。制剂根据不同剂型适当处理后制 片。
§1 性状鉴别
一、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 6.质地
指中药材、中药饮片坚硬、松软、致密、黏性、粉性等。
7.气
§1 性状鉴别
一、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 8.味

中药性状鉴定常用方法

中药性状鉴定常用方法

教育管理农业科学N O N G Y E KE XU E中药性状鉴定常用方法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罗立娅杜秀园任慧婧摘要:介绍了中药鉴定的程序,从形状鉴定、大小鉴定、颜色鉴定、表面特征鉴定、质地鉴定、断面特征鉴定、气味鉴定、水试法鉴定、火试法鉴定等方面阐述了中药性状鉴定常用的方法。

关键词:中药;性状鉴定;方法中药鉴定对于学习中药学相关学科非常重要,通过中药学的学习,能系统掌握中药的功能主治、适应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禁忌症等理论知识,但在实践操作中,能认识的生药品、药材干燥品、药材炮制品却不是很多。

在学习中,要把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要掌握中药学的理论知识,还要能准确地鉴定中药材的真伪、中药材的等次,所以掌握中药鉴定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技能。

在众多鉴定方法中,中药性状鉴定是最常用且简单易行的方法。

中药性状鉴定是用眼睛观察、用手摸、用鼻闻、用口尝及水试法、火试法等多种鉴定方法,以鉴定中药材的外观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气味等。

这些方法操作简单、可行度高,是中药鉴定工作的必备技能。

在每年举行的中药传统技能比赛项目中,中药材的鉴定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比赛内容。

一、中药的鉴定程序(一)选取样本在选取样本时,首先应核对药材的名称、规格、等级、产地、包件式样等信息是不是一致,包装是否完好。

同一批次的药材数量在100件以下的,取5件药材进行鉴定;数量为100至1000件的药材,按总数量的5%进行取样;数量超过1000件的药材,超过的数量按照1%来取样;药材数量不足5件的应逐一进行取样。

珍贵药材,不论数量多少均逐一进行取样。

所取样本数量一般为检验用量的3倍,即所取样本数量平均分为3份,1份用于检验,1份用于复核,1份用于保存留样,保存期限不得少于1年。

(二)鉴定药材样本根据所取样本的不同及检验要求的不同,所采用的鉴定方法也有所不同。

常用的鉴定方法有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主要鉴定药材的真伪、有效成分、指标性成分、纯净度、水分、灰分、浸出物等。

中药质量性状检查[整理版]

中药质量性状检查[整理版]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网上自修项目(第二期)中药质量性状检查药材的检验方法是很多的,总括而论可分为两类,即感官鉴定法和理化鉴定法。

前者主要是借助于感觉器官如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和听觉来分别鉴定的方法;而后者则必须采用各种仪器和化学试剂来进行品质鉴定。

感官鉴定法简便易行,如眼看、牙咬、手摸、鼻闻、舌尝、耳听等,是可以直接判断药材品质好坏的一种方法,是我国药材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检验结果虽不太准确,而且各人经验不同,有其一定的主观性;但是方法简单、迅速、方便,不需要复杂的仪器,根据药材的外观、大小、色泽、气味、硬度、水分、混杂物等,就可以迅速地确定药材的品质,因此,迄今在药材检验中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一、药材检查的一般要求药材在出入库及储藏时,可根据下述几方面进行检查。

(1)药材出入库时应检查箱(或捆、包、袋、筐等)外的标志或标签的记载是否相符或完整,如品名、规格、数量、采集地或加工厂、生产日期、毛重、净重、出入库日期、批号等。

(2)外包装有无松散、破漏、油渍、水渍、潮湿、虫蛀等现象;内层防潮衬纸及内包装有无破碎、渗漏等。

(3)药材的含水量是否符合规定标准。

(4)药材上有无霉斑、虫蛀、鼠咬、破碎、潮湿以及发散霉味或异臭等现象。

(5)药材的堆垛是否符合药材的性质和包装,堆垛是否程固,药材是否受压损坏等。

(6)药材储藏中是否有异常的变化,如发热、发霉、生虫及受潮等;外观是否有改变。

(7)季节气候的变化及库内温度、湿度的变动情况如何,是否对药材的含水量有影响;库房的密闭干燥程度是否合适等。

对于上述几方面,在检查中如果发现异常现象,即应及时进行防治,以保障药材在保管期中的安全。

二、药材品质的感官检查(一)感官检查项目药材检验员或仓库保管员在收货或鉴定药材质量时,经常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检查药材的外观、大小、色泽、气味、含水量、破碎和杂质等。

1.外观用肉眼或放大镜来观察药材的外表形态、特征、大小、长短、厚薄和质地、色泽等。

中药的性状鉴定

中药的性状鉴定

6.断面特征:与结构有关
(1)折断面 平 坦—— 纤维性—— 颗粒性—— 层片状——
三、问答题(共30分) 2、解释黄柏药材的层片状。(5分)
(2)横切面
双子叶根:形成层环;单子叶根:内皮层环
云锦纹?
(何首乌)
罗盘纹?
(商 陆)
7.气:闻到的气味,香气,清香,辛浊等
观察特征,采集有花果标本。单纯 靠营养器官是不够的,有时易得出错误 结论。重点采集完整繁殖器官。
❖2.核对文献
《中国药典》、植物志(图鉴)、 植物分类学报、补编,必要时查对原 始文献。
❖3.核对标本
注意同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期的形 态差异,必要时请专家协助鉴定。
❖白花蛇舌草 Hedyotis diffusa Willd. ❖ 伞房花耳草(又名水线草)
中药阿魏钓鱼何以收获颇丰? 具强烈而持久的蒜样特异臭气!
檀香 沉香 降香
地骨皮?茄科枸杞的根皮。 香加皮?萝藦科杠柳的根皮
一股怪 异的香

❖8.味:口尝,每种药材都有其独特 的味道。
(乌梅、木瓜、山楂):要酸 (黄连、黄柏):要苦 (甘草、党参):要甜
尝试有毒的中药要注意: 南星、半夏、乌头、一支蒿
中药鉴定的方法
4+1 鉴别方法
一、来源(基原)鉴定 二、性状鉴定 三、显微鉴定 四、理化鉴定 五、DNA分子鉴定(生物鉴定)
一、来源鉴定
又称基原鉴定,应用植(动)物的分类 学知识确定中药的正确学名。
分三步: 1.采集实物,观察形态 2.核对文献,对照鉴定 3.核对标本,确定学名
❖1.观察植物形态
9.水试:用水浸泡药材,观察水的特 征和药材本身的特征以及变化。
药材 西红花 秦皮 苏木 葶苈子 车前子 小通草 熊胆粉

常用中药香附性状及显微鉴别

常用中药香附性状及显微鉴别

常用中药香附性状及显微鉴别
来源:为莎草科多年草本植物莎草的干燥块茎。

性味:辛、微苦、平。

归经:入肝、三焦经。

功能:理气解郁,调经,止痛。

主治: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腹胀满,月经不调,痛经等症。

药材性状鉴别:根茎略呈纺锤形,大小不等;长约1.5~3厘米,直径约0.5~1厘米。

表面棕褐色。

全体具多数环节纹,附生棕色毛须及残留的根痕(带有毛须的称毛香附,去净毛须的称光香附,碾去外皮的称香附米)。

质坚硬,经过蒸煮的折断面有光泽,色显紫红,直接晒干的色白而显粉性。

外皮与中间圆心分层明显,中心色略深,散步有黑色点状维管束。

气芳香,味辛苦。

以粒大,色紫红,光润,质坚实,香气浓者为佳。

药材显微鉴定:本品粉末浅棕色。

分泌细胞类圆形,直径35~72μm ,内含淡黄棕色至红棕色分泌物,其周围5~8个细胞作放射状环列。

表皮细胞多角形,常常有下皮纤维束及厚壁细胞。

下皮纤维成束,深棕色或红棕色,直径7~22μm ,壁厚。

厚壁细胞类方形、类圆形或形状不规则,壁稍厚,纹孔明显。

石细胞少数,类方形,类圆形或类多角形,壁较厚。

香附
下皮纤维
分泌细胞
表皮细胞
厚壁细胞、下皮纤维。

生药鉴定方法

生药鉴定方法
5.分光光度法
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常用波长范围为:200~400nm的紫外光区;400~760nm的可见光区;2.5~25um(按波数计为4000~400cm-1)的红外光区。
6.色谱-光谱联用仪分析法
7.浸出物测定
对某些中药的有效成分尚未清楚或尚无精确定量方法的中药,一般可根据已知成分的溶解性质选用溶剂进行浸出物的测定。通常选用水、一定浓度的乙醇(或甲醇)、乙醚作浸出物测定。有冷浸法和热浸法。测定前供试品需粉碎,使能过二号筛。
⑵ 微量升华: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的性质获得升华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晶性状、色泽,或取升华物加试液观察反应。
⑶ 荧光分析: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紫外光或常光下能产生一定颜色的荧光的性质进行鉴别。紫外光灯的波长为365nm,如用短波(254~265nm)时应加以说明。
(四)理化鉴定法
1.物理常数的测定
包括相对密度、旋光度、折光率、硬度、黏稠度、沸点、凝固点、熔点等的测定。这对挥发油类、油脂类、树脂类、液体类药(如蜂蜜等)和加工品类(如阿胶等)药材的真实性和纯度的鉴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一般理化鉴别
⑴ 化学定性分析:利用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能与某些试剂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沉淀或结晶等反应来鉴别中药的真伪。
8.含量测定
⑴ 含量测定方法:既有经典分析方法(容量法、重量法等)又有现代仪器分析法(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法等)。
⑵ 挥发油含量测定方法有两种:①甲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的挥发油;②乙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上的挥发油。
(五)新技术和新方法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性状鉴定常用方法
作者:罗立娅杜秀园任慧婧
来源:《河南农业·教育版》2019年第06期
关键词:中药;性状鉴定;方法
中药鉴定对于学习中药学相关学科非常重要,通过中药学的学习,能系统掌握中药的功能主治、适应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禁忌症等理论知识,但在实践操作中,能认识的生药品、药材干燥品、药材炮制品却不是很多。

在学习中,要把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要掌握中药学的理论知识,还要能准确地鉴定中药材的真伪、中药材的等次,所以掌握中药鉴定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技能。

在众多鉴定方法中,中药性状鉴定是最常用且简单易行的方法。

中药性状鉴定是用眼睛观察、用手摸、用鼻闻、用口尝及水试法、火试法等多种鉴定方法,以鉴定中药材的外观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气味等。

这些方法操作简单、可行度高,是中药鉴定工作的必备技能。

在每年举行的中药传统技能比赛项目中,中药材的鉴定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比赛内容。

一、中药的鉴定程序
(一)选取样本
在选取样本时,首先应核对药材的名称、规格、等级、产地、包件式样等信息是不是一致,包装是否完好。

同一批次的药材数量在100件以下的,取5件药材进行鉴定;数量为100至1000件的药材,按总数量的5%进行取样;数量超过1000件的药材,超过的数量按照1%来取样;药材数量不足5件的应逐一进行取样。

珍贵药材,不论数量多少均逐一进行取样。

所取样本数量一般为检验用量的3倍,即所取样本数量平均分为3份,1份用于检验,1份用于复核,1份用于保存留样,保存期限不得少于1年。

(二)鉴定药材样本
根据所取样本的不同及检验要求的不同,所采用的鉴定方法也有所不同。

常用的鉴定方法有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主要鉴定药材的真伪、有效成分、指标性成分、纯净度、水分、灰分、浸出物等。

鉴定时应仔细观察,细心对比样品,并详细记录鉴定的结果。

(三)记录检验结果
鉴定过程中的数据、现象及结果的记录应详细完整,不得有涂改痕迹。

还应写明检验样本的来源,如,送检的单位、时间、样本数量等内容。

样本检验结束后,及时填写检验报告单。

在每一种样本检验工作全部完毕后,将检验记录本、药材样本、检验报告单存根交于审核员进行复查,再抄送有关部门进行备案。

二、常用的中药性状鉴定方法
(一)形状鉴定
形状鉴定是指鉴定中药材的外观形状特征。

每种中药材的形状一般比较固定,例如,根类药材的形状有纺锤形、圆锥形、圆柱形,如,何首乌、郁金和麦冬的形状为纺锤形,白芷和桔梗的形状为圆锥形,防风和甘草的形状为圆柱形。

种子类药材的形状有圆球形、扁圆形、扁心形,如,白芥子和王不留行的形状呈圆球形,苦杏仁的形状呈扁心形。

皮类药材的形状有板片形、卷筒形,如,杜仲的形状为板片形,厚朴的形状呈双卷筒形。

而有些中药材的形状较特殊,如,海马的形状呈“马头蛇尾瓦楞身”,银柴胡的根头部有众多疣状突起,称为“珍珠盘”。

还有很多叶类和花类干燥药材呈褶皱卷缩样,在鉴定时可用热水浸泡,待药材展开后再进行观察。

药材的形状鉴定是非常直观的,且每种中药材有其固定形状,所以要根据每种药材的形状特征进行鉴定。

(二)大小鉴定
中藥材的大小鉴定通常指药材的长短、粗细、厚薄等内容。

在药材大小鉴定中,应多观察样品,并仔细对比及测量药材的长度、直径、厚度等,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大小数值。

同种药材的大小数值通常会有差异,在测量时可允许有少量药材的小大数值稍高于或稍低于规定的大小数值。

有些种子类药材很细小,例如,芥子、菟丝子、葶苈子等,因为药材较细小,肉眼很难观察其大小是否达到规定标准,可在放大镜下放大倍数后再进行观察。

(三)颜色鉴定
不同中药材的颜色各不相同,药材颜色变化也与其药材质量密切相关。

同种药材的生药品、干燥品、炮制品等其颜色通常也会有差异。

例如,黄芩在加工或保管过程中如有不当,黄芩的颜色可能会显绿色,其质量就会下降。

又如,紫草的颜色以紫色为上品;丹参的颜色以红色为上品;黄连断面颜色以红黄色为上品;乌梅的颜色以黑色为上品;旋覆花的颜色以黄绿色为上品;黄柏的颜色以黄色为上品等。

药材的颜色鉴定是衡量药材质量等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表面特征鉴定
表面特征鉴定是指中药材表面的特殊现象。

每种药材的表面都有其固定特征,有些药材表面光滑,有些药材表面粗糙,有些药材表面有皱纹,有些药材表面有皮孔,而有些药材表面有茸毛等。

如,根类药材的表面通常有纵纹或横纹;单子叶植物的药材,其根茎常有膜质鳞叶;双子叶植物的药材,其根顶部常带有根茎;有些茎木类药材表面较粗糙;有些种子类药材表皮常有不同的纹理,如蓖麻子表面有鲜艳的花纹,有些番木鳖的表面有茸毛。

观察中药材的表面特征是鉴定的常用方法之一。

(五)质地鉴定
质地鉴定指药材的坚韧程度、软硬程度、致密程度、疏松程度、黏性或粉性等特征。

通常情况下,质地重、坚实、质密的药材遇水会下沉,如矿物类药材;而有些质地轻、疏松的花类或叶类药材遇水则会浮在水面上。

有些药材也会因为炮制方法的不同,其质地发生变化,例如,盐附子吸潮后质地容易变软;黑顺片则质地坚硬而脆。

有些中药材含淀粉较多,经过蒸煮及干燥后,淀粉糊化而质地变得坚实。

有些药材质地具有粉性,如山药、天花粉。

而有些药材质地具有黏性,如,生地黄、熟地黄、桂圆肉等。

不同的中药材,质地都有其不同的特征。

(六)断面特征鉴定
断面特征鉴定通常指药材折断时的断面特征,如药材容不容易折断,药材折断时有没有粉尘散落现象,药材折断时断面的特征等。

如,药材折断时应观察其断面是否平整、是否具有颗粒性、是否具有纤维性、是否呈裂片状等,药材是否可以层层剥离,药材断面是否有胶丝相连现象。

如,甘草折断时会看到粉尘散落现象,茅苍术的断面放置后能看到“起霜”现象,黄柏的断面呈纤维性特征,杜仲折断时会有银白色胶丝相连现象,且胶丝具有韧性不易拉断。

同时,有些药材断面特征较明显,如,大黄根茎的断面有“星点”,黄芪的断面有“菊花心”,槟榔的断面有“大理石花纹”等。

(七)气味鉴定
气和味鉴定通常是指用鼻闻和口尝进行鉴定的方法。

有些中药材会散发出特殊的香气或臭气,这是因为药材中含有挥发成分,可以用鼻闻的方法来鉴定。

例如,麝香、檀香、肉桂、丁香、白芷、薄荷、山奈、八角等药材中含有特殊的香气,而阿魏则会散发出大蒜样臭气。

对于气味不明显的药材,可切碎或者用热水浸泡后,待气味散发出来时再用鼻闻。

古有神农尝百草,在鉴定中可以用口尝的方法来鉴定药材的味感,不同的药材具有不同味感,如,山楂、乌梅、木瓜、酸枣仁、五味子等为酸味药材,黄连、黄柏、黄芩、大黄、苦参、穿心莲等为苦味药材,党参、甘草、枸杞、龙眼肉、熟地黄、大枣、蜂蜜等为甜味药材。

每种药材的气和味是比较固定的,可用鼻闻和口尝的方法进行鉴定。

(八)水试法鉴定
水试法鉴定是指药材放入水中或遇水发生溶解、沉浮,或颜色、膨胀度、透明度、旋转性、黏性、酸碱性发生变化等特殊现象。

有些药材放入水中浸泡,水的颜色会发生变化,例如,苏木放入热水中,水会顯鲜艳的桃红色;栀子浸入热水中,水会呈鲜黄色。

有些药材放入水中会出现沉浮现象,如,沉香、降香放入水中以下沉的药材为上品;而海浮石、炉甘石放入水中以浮于水面的药材为上品。

有些药材加水摇荡后会出现泡沫,如,远志、皂角刺、知母加水摇荡会产生泡沫。

而有些药材遇水后,其体积会发生变化,如,胖大海用水浸泡后,药材膨
胀,体积可增大六倍,形状似海绵。

这些药材遇水后所产生的特殊现象,是鉴定中药材常用的方法。

(九)火试法鉴定
火试法鉴定是指某些药材用火烧之,会产生特殊的烟雾、气味、颜色、响声、闪光等现象。

如,青黛燃烧时会看见紫红色烟雾,降香燃烧时会闻到浓烈香气,有油状物质流出,烧后产生白灰;海金沙燃烧时会听见爆鸣声,且有闪光;冰片燃烧时会产生浓烟,并有带光的火焰;沉香燃烧时,边沿有油状物质渗出,并散发浓郁香气,火试法鉴定是常用的性状鉴定方法之一。

中药性状鉴定的方法多种多样,以上几种方法是最常用且简单可行的鉴定方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在鉴定不同中药性状时,要按实际情况具体应用,选择比较适合的方法进行鉴定。

在每种药材的鉴定过程中,除了鉴定药材的性状外,还应把药材的来源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综合鉴定,这样才能提高鉴定的准确性。

对于中药的鉴定,不仅需要系统地掌握鉴定方法,平时还应多练习、多观察、多对比、多分析。

鉴定不同药材时,多选择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综合鉴定,多观察对比样品,这样才能积累丰富的鉴定经验。

同种中药材应多观察对比其生药品、干燥品、炮制品,多观察对比同种药材的真品与伪品,通过不断地练习、观察、对比、分析、思考,掌握中药系统鉴定方法,提高中药鉴定的准确性。

在实际鉴定中,还应把中药鉴定方法与中药材的分类学、形态组织学等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进行综合鉴定,使中药鉴定结果更加准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