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词,正确书写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情感。
(3)学会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图片等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采用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通过仿写、续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课文:《古诗二首》、《短文两篇》2.课外阅读:《爱的教育》、《小王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写作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情感。
(2)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教学过程1.第一课时:《古诗二首》(1)导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并组内交流。
(3)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第二课时:《短文两篇》(1)导入:分享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并组内交流。
(3)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5)仿写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练习。
3.第三课时:课外阅读《爱的教育》(1)导入: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细节,体会人物情感。
(3)分享讨论:学生分享阅读感悟,进行讨论交流。
(4)写作练习:根据阅读感悟,进行写作练习。
4.第四课时:课外阅读《小王子》(1)导入: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寓意,理解作品主题。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时-目标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匆匆》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写“藏”“挪”等6个生字,会写“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
3.能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4.能抓住关键语句,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5.仿照第三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那个星期天》教学目标
1.会写“媚”“砖”等13个生字,会写“明媚”“拨弄”等18个词语。
2.能了解我心情变化的过程,体会课文对人物内心、动作、周围环境的细腻描写,感受细腻真挚得情感。
3.比较本课与《匆匆》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交流收获。
2.能结合课文具体段落,交流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3.能结合课文内容,运用把情感融入景物之中的方法写一段话。
4.以习作例文课后思考题为抓手,学习例文表达情感的方法。
“让真情自然流露”(习作)的教学目标
1.能选择合适的内容,把内容写具体。
2.激发写作兴趣,留心生活点滴,表达真挚的情感。
3.能运用所学方法,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4.小组交流,能根据别人的建议修改习作。
5.赏析评鉴,完成整篇习作。
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 习作例文

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习作例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例文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教学重点】了解表达情感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说说你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文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设计意图:学生回忆表达情感的方法,便于更好地学习例文。
二、例文《别了,语文课》。
默读课文。
说说“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1.一开始:不喜欢上语文课。
不能学语文,心里难过——痛语文课上:(噙着泪——擦拭着泪水——呜咽——泪水模糊了眼睛——心里非常难过)告别语文课:“我”热泪盈眶。
2.课文通过几个具体事例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1)两次默书都得到八十分,张先生鼓励“我”,“我”却哭了。
(2)同学们给“我”的纪念册留言。
(3)告别语文课,老师留言,同学送书,“我”热泪盈眶。
设计意图:体会作者通过三个事例来表达感情。
三、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
1.题目是“阳光的两种用法”,阳光有哪两种用法?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阳光的两种用法。
①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
②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
2.文中塑造了两位母亲的形象,通读全文,想一想,她们各自有哪些特点?又有哪些共同之处呢?请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预设:勤俭、朴实、有智慧和温暖的心。
3.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有智慧和温暖的心。
通过两件事来表达情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两件事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两个例文,更进一步了解了表达情感的方法,我们可以仿照这些例文,把感情渗透到习作中去。
【板书设计】(一)《别了,语文课》通过三个事例表达情感:1.两次默书都得到八十分,张先生鼓励“我”,“我”却哭了。
2.同学们给“我”的纪念册留言。
3.告别语文课,老师留言,同学送书,“我”热泪盈眶。
(二)《阳光的两种用法》①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
2020年-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昌江县第三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总第(23)课时备课日期:2020年月日昌江县第三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总第(24)课时备课日期:2020年月日昌江县第三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总第(25)课时备课日期:2020年月日昌江县第三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总第(26)课时备课日期:2020年月日昌江县第三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总第(27)课时备课日期:2020年月日昌江县第三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总第(28)课时备课日期:2020年月日3)选择了哪些合适的内容来抒发情感?(4)还有什么值得改进的地方,请提出合理的建议。
4.教师小结。
三、亮点欣赏1.分享精彩语段。
导语:佳作不是人人都有,但每个同学的作文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精彩之笔,比如,一些语句和段落很是精妙,可谓亮点之处。
(板书:亮点欣赏)谁愿意把你写得最好的句子念给大家听听?教师采访展示者和听众,精彩在何处:(注意鼓励习作困难的学生发言、展示,激发其写作的积极性。
)四、互评互改导语: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欣赏了这些同学的亮点,你是否也有所触动,迫不及待地想修改自己的习作了呢?(板书:互评互改)接下来,我们分小组互评互改习作。
1.结合讲评,自评自改。
2.同桌互相修改,互相欣赏。
3.将修改后的片段集中再次讲评,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五、金玉良言1.教师采访通过修改后习作水平进步明显的学生:你有什么成功的经验?2.小结:好的作文是修改出来的──“三分文章七分改”,要“不断修改,反复推敲”,还要“多读、多思、多改”。
这样,我们的写作兴趣在修改中会得到激发,写作水平在修改中也会得到提高。
六、誊抄作文将这篇习作工工整整地抄在作文本上,可以投寄给班级的班刊或平。
2020年春季学期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8. 匆匆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空虚、叹息、徘徊、伶伶俐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4.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
教学重点: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名言导入,学习新课1.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用格言、诗文、佳作抒发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你知道哪些感慨时光流逝的名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高尔基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
——席勒2.朱自清匆匆的一生只走过了短暂的50年,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他的这篇《匆匆》,感受时光给予他的触动。
3.板书课题教师提示:写“匆”字时,最后一长点要贯穿两撇。
4.引导学生结合课前资料介绍朱自清。
师小结要点:朱自清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他的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
《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名篇,均以诗意盎然著称于世。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教师播放范读音频。
2.生自读课文:鼓励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4.指导生读通难读的句子,结合语句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三、整体切入,局部赏读。
(一)再读课文,整体入手1.再读课文,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第一课时】古诗诵读与感悟【教学目标】1. 通过古诗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诵读古诗。
2.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 学生能够感受古诗所表达的美感。
【教学准备】1. 课堂准备:PPT、投影仪。
2. 教具准备:古诗《静夜思》、《登鹳雀楼》的课文卡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课题《古诗诵读与感悟》,简要介绍本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引起学生的兴趣。
Step 2:导入课文(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古诗《静夜思》,让学生跟读。
学生分组进行朗读,齐声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押韵。
Step 3:课文解析(15分钟)教师展示《静夜思》的课文卡片,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指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Step 4:感悟古诗(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古诗《静夜思》的内容和意境,让学生通过思考,自由发挥,写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学生可以通过画画、写作或口头表达的方式展示。
Step 5:扩展延伸(10分钟)教师再次展示《登鹳雀楼》的课文卡片,引导学生欣赏并诵读这首古诗。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古诗的感悟和理解。
Step 6: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课堂学习的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引导学生思考古诗的美感以及古代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第二课时】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联系的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2. 学生能够运用创造性思维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教学准备】1. 课堂准备:PPT、投影仪。
2. 教具准备:古诗《静夜思》、《登鹳雀楼》的课文卡片。
2024年春学期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学习任务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让真情在笔尖流露”学习任务设计一、单元教材解读(一)内容解读“让真情在笔尖流露”本单元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习作单元,由这些内容组成:两篇精读课文《匆匆》《那个星期天》;“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两篇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和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本单元编排的各项内容,环环相扣,集中指向核心习作能力的习得。
两篇精读课文《匆匆》和《那个星期天》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学习习作中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接着在“交流平台”中,通过交流、讨论,对两篇文章进行了归纳梳理:《那个星期天》侧重于选取具体的人、事或景物,自然流露情感,而《匆匆》则直接把心理相说的话写出来,以此抒发情感。
以上两点促成了“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真情实感”的要素落地。
教师再通过“初试身手”的实践练习的对比阅读和小练笔“心情好与不好时”的情景描写,感受到我们生活在一定环境,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然后借助两篇童年往事的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借助旁批和文后联习,启发学生学习作者精选事例和穿插心情独白的方法。
《阳光的两种作用》借助旁批提示学生通过关键词句串联不同事例中的情感脉络。
最后在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中强调了真情表达要自然,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创设写作情境,提供了表示积极和消极两种情绪的七个名词,帮助学生打开生活的记忆闸门;第二部分从“印象深刻”“自然表达情感”“可写出情感变化”“同伴交流”四个方面明确了写作和修改要求。
从而实现了在精读学法、略读练法、习中用法的三位一体的语文要素的落实。
(二)要素解读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两个语文要素都指向习作,单元最终的学习目标也指向习作。
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在习作中表达真情实感。
纵观教材中要求要有情的习作,其中有次表达训练旨在从一件事、喜爱的地方、一种事物、漫画中写出真情实感,而本单元的学习,要表达真情实感,可以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中,也可以直接表达情感,可以说是一种层次的提升,是对前几次习作训练的融合,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第8课《匆匆》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字,正确读写“空虚、叹息、徘徊、赤裸裸”这4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诵课文。
3.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比较中感受句中修辞手法的作用。
4.体会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写出自己的感触。
5.感悟时光匆匆,懂得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的道理。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课文的表达方式和作者的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写出自己的感触。
【教学策略】1.词语理解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
如:“蒸融”可以结合课文描述的情景来理解。
2.阅读理解指导学生采用朗读、默读、概括、圈画、想象等学习方法,从课文的语言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和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从而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启发学生反思自己从前是否虚度光阴,并思考如何珍惜时间。
3.表达运用课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排比、设问等,让学生体会这些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并迁移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从而让学生的文章更加生动真切。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直接说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让真情实感自然而然地流露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写出了珍惜时间、赞美时间的美文,来抒发自己对时间的感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
2.板书课题“匆匆”,指导写好“匆”字,书写不要忘了点。
3.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他的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富有真情实感。
《春》《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散文名篇,均以诗意盎然著称于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1.单元说明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让真情在笔尖流露”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组成,并编排了两篇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并能运用所学,在习作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2.单元重点:
(1)通过用朗读、默读等方式反复读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都情感真挚,朴实自然,只有在深入品味文字时才能感受到作者的一片真情。
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一文中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感人至深;作家史铁生在《那个星期天》中用细腻生动的语言回忆等待过程中心情的起伏变化,令人动容;《别了,语文课》中少年对祖国对母语的深深眷恋打动人心;《阳光的两种用法》一文中肖复兴用质朴的语言、朴实的事例表达对母爱的深深感恩,深情溢于言表。
这些真情实感都要通过反复阅读文章才能真切体会得到。
教学时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课文。
(2)通过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
法,并能适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每篇课文作者都表达了对人生、对生活、对人事的不同情感,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这一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字里行间,提炼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并结合课堂练笔进行及时地运用,为后面的初试身手和习作积累优秀的语言和写作方法,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3.单元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该单元的整体认识。
4.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