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哥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2.5.2光的反射和折射 导学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2.5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3

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学情分析光的反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小学科学中已经有一定的认识,本节内容的难点是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反射定律,以及应用光的反射定律来解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作光路图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
反射定律是光学中的重要定律,是理解平面镜作用的基础,也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反射定律,能从众多的光现象中辨识出光的反射现象。
2.在实验探究中能主动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实验现象作出总结。
3、能在实际中应用光的反射现象。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收集数据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能力。
2.难点(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实验法、多媒体教具准备学生分组实验. J2501型光具盘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出示:士兵用潜望镜观察图师:士兵正在用潜镜的观测口,观察墙体外的情况,那么潜望镜的作用是什么?活动:请俩位学生上来演示使用潜望镜观察师: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要了解其中的奥秘,就要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光的反射来解释它演示:用激光笔照到平面镜上反射到墙上师:墙上有什么?(红点),这个红点是怎么产生的?(镜面的反射)师:我们知道,光在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那么射到镜面后,被镜面反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二、新课内容1.光的反射师:这是一条入射光线射到一个平面镜上,下面请问这们讨论猜想一下反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射出?师:请同学将其猜想在黑板上一一画出,为了便于说明标出1、2、3……如图所示。
下面我们先表决一下,支持1的请举手,支持2的请举手,支持3的请举手。
支持1的最多,支持2的最少,不过不要灰心,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我们现在三军对阵,如何决出胜负呢?生:做实验。
师:请各组利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J2501型光具盘,找反射光线师:实验结果,得出反射光线将沿哪个方向射出?生:沿1方向射出。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配套教案 2-5 光的反射和折射 第2课时

第二课时平面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初步认识虚像的含义,能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图。
(2)知道平面镜成像是因为光的反射,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光的反射情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通过练习作图,加深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协作能力,提升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平面镜成像作图。
教学过程知识点平面镜和球面镜【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69~7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成。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与物体左右相反、大小相等。
(2)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体的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即物体和像关于镜面对称,因此可以用对称法作出平面镜中的像。
(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3.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叫做球面镜。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和凹面镜。
凸面镜使平行光束发散,凹面镜使平行光束会聚。
利用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如汽车驾驶室两侧的反光镜;利用凹面镜可以聚光,如用凹面镜制成太阳灶。
【教师点拨】虚像并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在虚像的位置上并没有真实的光线,这就是它与实像的区别: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而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跟进训练】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平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物体与像的连线垂直于镜面C.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D.把物体移近平面镜时,它的像会远离平面镜2.当某同学从远处走向一面穿衣镜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及像与人的距离的变化是(D) A.像变大,人与像的距离变大B.像变大,人与像的距离变小C.像的大小不变,人与像的距离不变D.像的大小不变,人与像的距离变小3.作图题:在图中画出△ABC在平面镜中的像△A′B′C′。
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_2-5 光的反射和折射(2)

2.5光的反射和折射(二)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五节【教学目标】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
2.了解平面镜虚像的形成原因。
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4.通过利用平面镜的小发明、小制作,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
难点:平面镜虚像的形成原因。
【教学准备】1.教具: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2块)、凹镜、凸镜。
2.学具: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夹子两个、8 K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带、小平面镜、刻度尺。
【设计说明】本节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有关,通过学生已有的日常生活经验,来模拟平面镜成像从而感受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这样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概念,并得出一些简单的平面镜成像特点。
其次再小组合作设计“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把潜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
最后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对于光污染的危害,主要利用学生平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结合多媒体,进行讨论问答,解决问题。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阅读与讨论、探究活动与自主实验、练习巩固等活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回忆一下上节课讲到的光的反射定律有哪些内容?二、设置情境,引入新课多媒体课件播放“湖光山色”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这么美的景象是怎么形成的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三、新课教学1.认识平面镜:出示一块平面镜。
教师: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镜子,它的表面是平的,我们把它叫做平面镜。
用它照自己的时候,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可以当平面镜?2.感受平面镜成像:(1)请大家拿起桌上的镜子,用它照照自己。
发现所成的像与自己有什么异同?(2)分析课本上的半圆实验。
(3)同桌两人之间进行平面镜成像的游戏:其中一位先当人,另一位做像,由人来发布号令依次完成举右手、举左手、往后仰。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

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1教学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用来解释简单的现象;2、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象的概念;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3、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4、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5、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作出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6、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2学情分析: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重点难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对学生观察、实验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虚象的概念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解释折射现象并根据要求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4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用来解释简单的现象;2、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象的概念;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3、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4、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5、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作出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6、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学时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对学生观察、实验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虚象的概念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解释折射现象并根据要求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学时难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对学生观察、实验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虚象的概念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解释折射现象并根据要求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光的反射和折射〔2〕一、复习提问: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什么?光的反射定律中,为什么要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能否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为什么?在穿衣镜里,甲能从镜中看到乙,与此同时,乙能不能从镜中看到甲?为什么?二、新课教学:问: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平面镜?〔生活中的镜子、玻璃等〕问:哪些物体和平面镜的作用是一样的?〔平静的水面、光亮的地板等〕师:在这些平面镜中,生活中的镜子用的最多,我们几乎每天都要照镜子,这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习惯。
2.5 光的反射和折射2 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下)

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叙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理解虚像的物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能直接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虚像,找出物和像的对应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平面镜的应用2、虚像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平面镜的应用2、虚像的物理意义。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平面镜四、教学预设(一、教学引入)展示一面镜子:请学生观察镜子,看看镜子中能看到什么?(二、新课教学)活动一1、请学生举起你的左手,看看镜中的你举起来的手有什么不同。
2、画半个圆,沿着平面镜边放号,你观察到了什么?结果:1、镜中人举起的手是右手2、镜中的半圆像与原来的半圆恰好组成一个整圆。
活动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在桌面上平放一张方格纸,在方格纸中间竖直放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两角用橡皮泥粘好,在方格纸上记下玻璃纸的位置。
用橡皮泥做两个大小相同的圆柱体,在玻璃板前的适当位置先放其中一块橡皮泥,这时从放橡皮泥这边向玻璃板看去,可以看到。
将另一块相同的橡皮泥放到玻璃板后面,慢慢移动它以改变它的位置,直到从玻璃板前面各个角度向玻璃板里面看去,这时橡皮泥和玻璃板前面那块橡皮泥的像完全重合为止。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橡皮泥的像的位置。
记下橡皮泥的位置。
移开玻璃板后的那块橡皮泥,用一张白纸作屏幕放在玻璃板后已移去橡皮泥的位置,用眼睛从玻璃板后直接观察白纸,看移看白纸上能否出现玻璃板前的橡皮泥。
白纸上橡皮泥,改变它的位置,重复上面的步骤,分别记下此时的橡皮泥的位置。
实验结论:1.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体的连线跟镜面垂直3.像和物体对镜面的距离相等4.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师:平面镜成像规律可归纳为八字秘诀: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练习:根据要求,请完成下列作图。
(1)用一平面镜将与水平面成30°角的阳光竖直照射到井内,请你在图①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用角度表示)。
祝小平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2.5.1光的反射和折射 导学案

七年级科学下册§2.5.1光的反射和折射 导学案【学习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实现以下目标:1、知道光的反射定律;2、会用光的反射定律完成光路图;3、了解光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学习重难点】 光的反射定律及应用、光路图的做法【课前自学、课中交流】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67~P69,勾画出主要的知识点,并完成课本上相关的活动和讨论1、思考:漆黑的夜晚,我们为什么能看到被灯光照亮的物体而看不到没有被照亮的物体?2、什么叫光的反射....? 请在右边方框中练习作出图2—49并在图像上标出“一点二角三线”(即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角、反射角)。
(注:法线不是光线,实际是不存在的,只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假设的—条线;法线用虚线表示。
)3、探究一: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关系(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建立假设: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____同一平面内(填“在”或“不在”);(3)设计实验方案:如图1所示,把装置沿ON 线剪成甲乙两半,再用胶带把剪开处粘在一起,使接缝与镜面成垂直且位于镜面中心。
将甲固定在镜面上(用胶带纸粘),乙转至与甲有一定角度处。
打开改装的手电筒(或激光),发出一束窄光,沿甲面45°处照射在镜面O 点上。
观察反射光线所在的位置。
转动纸板乙,直到甲乙两板在同一平面时才能在乙板上看到反射光线。
(4)得出结论: 。
探究二: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建立猜测与假设:反射角_________入射角(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设计实验方案,获取事实与证据:看图2-48(课本P68),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读出了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如下表所示(4)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科学下册2.5光的反射和折射导学案(1)(新版)浙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科学下册2.5光的反射和折射导学案(1)(新版)浙教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科学下册2.5光的反射和折射导学案(1)(新版)浙教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科学下册2.5光的反射和折射导学案(1)(新版)浙教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光的反射和折射班级: 姓名: 学号:【课前自学、课中交流】1。
我们能看见发光的物体(如:太阳、电灯),是因为 ; 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如:课本、黑板、桌子等),是因为2.活动:(注意:不要让激光射入人眼,以免损伤眼睛)(1)在桌面上放一面平面镜,将激光笔发出的光束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光传播方向的变化情况。
(2)试着改变平面镜的方向,你能否使激光束射向教室里不同位置的物体上?实验表明: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的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光的 。
光照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3、认识基本概念:一点(入射点)、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两角(入射角、反射角)一点:入射点: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如图,_____ 是入射点。
三线:入射光线为_________。
反射光线为_________。
法线:过 并 于镜面的直线,为________。
两角:入射角:入射光线与 的夹角,为________。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 的夹角,为________.4、活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 课本68页下方活动 注意:当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入射光线、入射角已经确定,反射光线、反射角分别随着入射光线、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叙述光的反射规律时,要先说“反射”,后说“入射”,只能说成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2.5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和折射导学案

课题:2、5 光的反射和折射导学案一. 光的反射【学习目标】一、【自主悟学】1、我们常用一条带____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_________和______,这样的线叫做光线。
2、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3、平行光线入射到_____(填光滑或粗糙)的反射而上,形成的反射光线仍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____反射。
平行光线入射到____(填光滑或粗糙)的反射面上,形成的反射光线向着不同的方向,这种反射叫做____反射。
二、【同伴助学】任务一:完成P68的活动一 解释光反射中的几个名词:入射点:入射光线与_____的接触点。
法 线:过入射点与_____垂直的直线。
____光线:入射到交界面的光线。
____光线:被反射回原介质的光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_____的夹角。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_____的夹角。
任务二:观察右边光的反射图,判断入射点是 ,入射光线是 ,反射光线是 ,法线是 。
入射角是 ,反射角是任务三:探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学生分组完成课本P68的活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1)根据活动步骤2、3和步骤4,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根据活动步骤5,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_____的两侧,_____角和_____角相等。
任务四:什么是光路的可逆性,请用实验加以验证任务五:将下面的光路图补充完整二、【当堂促学】基础题1.上海世博会浙江馆内有一只直径8米的“青瓷巨碗”,内装6吨“水”。
在灯光下,青瓷碗内碧波荡漾,伴随着悠扬悦耳的丝竹,游客宛若置身如画江南。
游客看到碧波荡漾的“水”面,是因为“水”面对灯光的 ;2.小明利用右图所示的光具盘进行光的反射实验,让一束白光从左边斜射到平面镜上,多次改变光的入射方向,测得如下数据:分析上述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科学下册§2.5.2光的反射和折射2 导学案
【学习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实现以下目标:
1;
2
3
【学习重难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出虚像。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
1、我们平时家里使用的镜子的表面是平的,反面涂水银的,它叫做____________。
2、球面镜分为凸面镜和凹面镜两种,反射面是凹面的叫,对光有作用;反射面是凸面的叫对光线有作用。
生活中常见凸面镜有
生活中常见凹面镜的例子如。
3、结合生活常识尝试解释:
1)回家试试站在穿衣镜前,当你走近或者后退时,感觉镜中的像怎样变化?实际上呢?
2)仔细观察汽车的后视镜手电筒有反光镜,分别有什么特点?
4、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平面镜成像规律(参阅课本P70探究实验方案,认真完成实验)
(这个实验并不仅限于用蜡烛,使用其它等大物体也可以,如果教室偏暗,用带灯座的小灯泡效果更好)思考: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主要探究的是像与物的哪两方面内容?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
设计与进行实验:
1. 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垂直白纸中间竖立一块玻璃板,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2.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镜前,观察它在平面镜后面所成的像。
3. 将另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大小的蜡烛B竖立在平面镜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
蜡烛A的像重合,蜡烛B此时的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注意观察蜡烛B的大小和蜡烛A的像是否相同。
4. 把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观察光屏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出现。
5. 移开玻璃板,将把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分别测量它们到镜面的距离。
分析表格得出结论: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它们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_______。
合作与交流:
(1)实验中,我们用薄的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来做实验,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2)我们用什么方法找到像的具体位置,从而更有利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实验中,玻璃板(平面镜)如果不竖直放置,对实验有何影响?(实验中试试)
5:平面镜成虚像
问题1:分析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回忆小孔成像的实验,在实验中蜡烛火焰的像能不能出现在光屏上?如果在平面镜后放置一光屏,光屏上能不能出现物体的像?这说明两者所成的像有什么不同?
问题2:观察右图,完成以下问题:
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我们感觉好像是_____(S 或S’)发出的光
射入我们的眼睛,而实际上是S 发出的光经平面镜 以后,射入眼
睛的,引起视觉,所以我们可以说_____(S 或S’)就是_____(S 或S’)在
平面镜中的虚像。
因此可以得出,我们说平面镜的成像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3: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
画出物体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课堂小结】这节课收获了什么?我还有的困惑是?(请同学们将刚
才的学习内容
整理、补充、完善,然后对照目标,检查自己掌握了哪些内容。
)
【检测与巩固】
1.如甲图,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照镜子。
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乙中的( )
2. 湖水深10m ,小鸟在距离湖面6m 的地方飞翔,那么小鸟的像距离湖面 m ,像与鸟距离 m 。
3、1.6米高的小文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米处,看到了镜中自己的像,像高 ,她的像到镜子的距离为_______米,当她向镜子走近1米时,小文像高变为_______。
像到她的距离_______米。
4、某同学突然以很快的速度向平面镜跑去,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与人间的距离将( )
A .像变大,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大
B .像变大,人和像的距离变小
C .像大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不变
D .像大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小
5、下列现象中,属于平面镜成像的是( )
A 、盛夏树下的光斑
B 、阳光下地面上有物体的影子
C 、平静的水面映出景物的倒影
6、如图所示,S 为平面镜前的一个发光点,A 为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上的一点,试画出入射光线,入射点和反射光线.
7、根据镜中挂钟的 “像”说出实际的时间。
A B C D 图乙
图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