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解析简答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6分×5题]1、为什么说清中叶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到了它的尽头?答: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各级官吏贪污成风,营私舞弊,贿赂公行,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
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以片言只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喑,一片死寂。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驰,军纪荡然,不堪一击。
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清中叶以后,中国社会由盛转衰,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到了它的尽头。
2、简述中国资产阶级的双重特点和性格。
答: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大都拥有规模较大的企业,经济力量企业比较雄厚,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联系比较密切,中下层所办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资金较少,经营状况远不如上层所办的企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联系比较少,且矛盾较大。
民族资产阶级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在斗争中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因其力量薄弱,又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斗争中缺乏彻底的革命性。
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重特点和双重性格,决定它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3、简述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答:中国工人阶级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优点,又有其特点:第一,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劳动条件差,劳动时间长,工资待遇低,又毫无政治权利,其革命性最强。
第二,它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从地区上讲主要集中于上海、广州、武汉、天津等大城市,从行业上讲主要集中于纺织、面粉、采矿、铁路等行业,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
第三,它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的,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简答题解析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简答题解析汇总1.简答题:简述 0 20 世纪 0 20 年代后期和 0 30 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党内屡次出现左倾错误的主要原因。
解析:(读本 P119~120,教材 P141)。
(1)八七会议之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近乎拼命地冲动,始终没有能够从指导思想上得到认真的清理;(2)全党的马克思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缺乏,王明又时时搬出马克思的词句吓唬人,容易使一些干部受到蒙骗;(3)共产国际的干预以及对王明的全面支持,更使许多人失去了识别和抵制能力。
2.简述遵义会议集中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意义。
解析:(读本 P121,教材 P143)。
(1)主要问题: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2)意义: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3.简答题:简述长征精神的内涵。
解析:(读本 P121,教材 P143)。
(1)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2)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3)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4)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5)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4.论述题:试述王明“ 左” 倾教条的主要错误及其危害。
解析:(读本 P119,教 P141)。
(1)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将 1927 年大革命失败时暂时退出革命阵营,在“九一八”后要求抗日与民主的民族资产阶级视为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
(2)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将准备城市工人的总同盟罢工和武装起义作为共产党最主要的任务;指令根据地的红军采取“积极进攻的策略”,配合攻打中心城市。
中国近代史纲要 简答题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同改良派论战取得胜利的重要意义。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以及中共争取中间势力所必需的条件。
3.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深的主要原因。
4.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考验。
5.1979年3月,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及坚持这些原则的重要性。
6.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7.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意义是什么?8.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是什么?9.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10.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步走”的战略是什么?11.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12.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1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14.巩固和扩大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主要条件。
15.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几种经济组织形式及其性质。
16.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7.“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是什么?18.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爱国官兵英勇抗敌的主要表现是什么?19.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运动使解放区出现了哪些新面貌?20.中共八大对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提出的指导方针是什么?21.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是什么?22.《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分配方案及其意义是什么?2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4.1962年1月,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上讲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5.中共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26.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27.19世纪末,维新派对封建主义妥协的主要表现。
28.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29.没收官僚资本对新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30.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提出的主要思想。
3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 简答题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清朝乾隆后期也出现前朝的“周期律”,开始由盛而衰。
其表现有五个方面,期中三个方面是前所有的,如,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制废弛,官僚整体性腐败腐化。
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地租高利贷加重,无地少地农民增加,农民生活困苦不堪。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八旗军、绿营兵腐化无战斗力。
思想文化上,带着满族异族统治的味道,大兴文字狱,压制异端,万马齐喑。
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状态。
清朝的危机其实与前面各个封建王朝一样,出现了改朝换代的迹象,但历史已经没有给中国建立另一个封建王朝的机会。
大的世界参照系已经变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到来,将改变中国命运。
2、为什么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1840年至1949年,中国逐步形成并加深地演变为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状态。
首先,半殖民地化了。
这是从政治主权角度看。
主权受侵犯,领土完整遭破坏,成了有其名无其实的国家。
其次,半封建化了。
这是从经济基础和经济解构角度看。
(1)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农业经济成为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个部分。
(2)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中国城乡资本主义成产关系出现并有所发展。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1)资本帝国主义掌控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
(2)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
(4)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并有一定发展,但始终软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内部不统一。
这与资本-帝国主义争斗和间接控制、与中国地方性农业经济基础上的地方割据、中国地域广大等有关。
(6)中国人民政治权力和生活极端贫困化。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1)分作上层和中下层。
(2)两种特点和双重性格。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整理

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

1、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
维新派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活动:(1)向皇帝上书。
(2)著书立说。
(3)介绍外国的变法。
(4)办学会、办报纸、设学堂。
2,19世纪末,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主要问题及意义(1)主要问题有三个: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2)意义: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论战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进一步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们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
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维新变法政治运动的帷幕随之拉开。
3、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小农经济是其基本生产结构。
(2分)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分)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形成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2分)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1)长征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红军长征,是震惊中外的伟大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
(2)红军长征胜利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总方针。
长征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把党中央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奠基在西北、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前沿阵地的战略任务,为党和红军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5、简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及其特点。
(1)五种经济成分分别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1分)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1分)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分)私人资本主义经济;(1分)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分)(2)其特点是: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本身具有过渡性。
6、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第一,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答案(完整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答案(完整版)简答题1.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什么?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1840-1919年西方列强发动的对中国的5次大规模军事战争是什么?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动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法是根本行不通的。
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主要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4.八七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武装起义是什么?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5.列举5位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
吉鸿昌,佟麟阁,赵登禹,赫梦龄,张自忠,左权,孙立人赵一曼冯玉祥杨靖宇李宗仁6.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哪三大改造?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7.1921-1949年中国存在的3种主要的政治力量是什么?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8.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哪些历史性成就?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辨析题先辨别正确与否是否认可这种说法1/3的分数说明认为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什么2/3的分1.军事侵略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主要手段。
正确,他们一张先进的俗气和军事结束,或者进行武力威胁,或者发动侵略战争,或者武装干涉中国内政,升值直接出兵镇压中国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及论述题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简答题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
答: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其主要矛盾是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经济方面: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2)政治方面: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社会结构方面:实行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4)思想文化方面: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2、简述外国列强对近代中国的政治控制。
答:(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2)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的海关。
(3)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4)扶植、收买代理人。
3、简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历史任务: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关系: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其区别在于,二者的主体、内容是不一样的。
前者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其联系在于,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
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简述《天朝田亩制度》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答:性质:《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但其并未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主要内容:《天朝田亩制度》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辨析题1.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错误。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2.《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错误。
《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善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3.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错误。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而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则是资产阶级内部矛盾。
4.《中华民国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法典。
错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法典。
《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炮制的,用总统制取代共和制。
5.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正确。
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因此,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6.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是产业工人。
错误。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首先,是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除李大钊以外,就是陈独秀。
其次,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其代表为毛泽东等。
再次,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其代表为董必武等。
7.新三民主义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错误。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 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孙中山主持下在广州举行。
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约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
8.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正确。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9.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正确。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10.中共十二大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错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简答1.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再次,洋务运动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正因为如此,洋务运动不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
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失败的原因以及教训意义: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失败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守旧势力的反对。
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还十分微弱,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
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其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再次,惧怕人民群众。
教训:戊戌维新的失败,暴露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1)帝国主义决不允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从而使自己失去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剥削、奴役的对象。
(2)帝国主义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自沉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与错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教训: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辛亥革命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却没有能够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
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社会阶级革命政党。
5.大革命的意义大革命虽然失败了,它的历史意义仍然是不可磨灭的。
这场失败了的革命,实际上是未来胜利的革命的一次伟大的演习。
因为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工作,领导了全国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荣的一页,同时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初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并且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正是由于经历了这场大革命,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
所有这些,为把中国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土地革命战争阶段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6.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总结反“磨擦”斗争的经验,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进步势力主要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7.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的历史经历的主要历史发展阶段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这七年,是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
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这十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
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至今,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8.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其历史必然性过渡时期总路线是指:“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历史必然性: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论述题1.三种建国方案两个国家之命运在中国共产党产生以后,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上列三种建国方案始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造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总的来说,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中国人民带来的是黑暗的命运,遭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唾弃,它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
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
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地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为中国带来光明的前途,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2.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及其历史启示基本经验: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历史启示:1.落后就要挨打,自尊必先自强,发展需要安定。
2.凝聚民族精神民族存亡关头,我们万众一心。
3.和平发展是必由之路,战争是人类共同的灾难。
落后挨打和平发展民族精神以史为鉴国防建设中共领导人民战争3.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中国革命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
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压迫,中国人民走上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斗争的伟大时代。
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
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各少数民族、爱国的知识分子和华侨等,都在这场斗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没有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加和大力支持,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权益。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赢得胜利,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