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权利的主要内容
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民事权益

《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民事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下称“《侵权责任法》”)于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侵权责任法》主要解决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时所引发的责任承担问题,它对包括生命权、健康权、隐私权、专利权、继承权等一系列公民的人身、财产权利提供全方位保护,其中许多内容是法律上第一次做出明确规定,对保障人权,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侵权责任法》作为在调整权利或利益被侵害后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其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哪些权利或利益应当受到保护。
《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
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该条关于“民事权益”的规定有多层含义,以下对其中的重点部分予以详解:一、民事权益是指公民或者法人在民事活动中享有的权利和利益,包括民事权利和民事利益(下称“权利”、“利益”)。
权利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并受法律保护的利益范围或者实施某一行为(作为或不作为)以实现某种利益的可能性。
利益有两层含义,首先是指权利的具体内容,其次是指独立于权利但仍然受到民事法律保护的财产或人身利益(利益的第一层含义与权利无明显区别,本文不分别讨论,本文中利益指第二层含义)。
二者的联系在于权利是利益的基础和前提,利益是权利行使的结果。
区别在于权利由法律明确承认,利益未必有法律的明文承认,对于利益的保护通常需要根据不同的案情予以分别处理。
《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规定了其保护的是“民事权益”,则表明《侵权责任法》突破了权利的界限,将利益也纳入了保护范围,有利于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发展中,为民事主体提供全面的法律适用依据,将“有法可依”方针落到实处。
二、《侵权责任法》第二条列明了十八项民事权利,基本囊括了民事部门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中正式承认并具有对世性特点的绝对权。
高中政治选修二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

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 义务。 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 俗。 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5.人身权
(4)共有关系:由多人对同一财产享有所有权,从而形成共有关系。 8.他物权
他物权是所有权之外的物权,分为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两类。 (1)用益物权 ①含义:是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 ②种类: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 土地承包经营权:我国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法律保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的长期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核心就是赋予农民长期而有 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名称 名誉权
权利内涵
名誉权是自然人、法人 和非法人组织依法对其 名誉享有的人身权利
法律规定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 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也不得非法剥 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 人的荣誉。民法典规定:“侵害英雄烈 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 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③著作权的保护年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人对其 作品享有广泛的权利。他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就可能构成 侵权。作品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是有保护期限的。著作权属于自然人的,保护期 是作者有生之年加去世后50年。著作权属于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保护期是作 品发表后50年,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法律不再保护。著作权保 护期届满,该作品就进入公共领域,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但作者的署名权、 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仍受法律保护。
我国民事权利制度的主要内容

我国民事权利制度的主要内容一、引言我国民事权利制度是指保障公民和法人依法享有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的法律体系。
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我国民事权利制度的主要内容。
二、财产权利保护1. 财产权的性质财产权是公民和法人依法享有并处分自己财产的权利。
我国《物权法》明确规定了财产权的种类和内容,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等。
2. 所有权保护所有权是最基本的财产权利,它包括对自己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方面的权力。
我国通过建立健全土地所有制制度、房屋所有制制度等来保护公民和法人的所有权。
3. 合同自由原则合同自由原则是指公民和法人在平等自愿基础上,可以通过订立合同来约定自己财产权的行使方式和限制条件。
我国《合同法》对合同自由原则进行了明确规定,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4. 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是指公民和法人在科学、文化、技术创造等方面享有的权利。
我国通过建立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三、人身权利保护1. 生命权保护生命权是公民的基本人身权利之一,它包括生存权、健康权和身体完整权等。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并通过刑法等法律来惩治侵犯他人生命的犯罪行为。
2. 健康权保护健康是公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条件之一,我国通过建立健全医疗卫生体系,提供医疗服务,加强公共卫生工作,保障公民的健康权。
3. 人格尊严保护人格尊严是公民享有平等自由的基本前提,我国通过加强法律保护,打击人身侮辱、诽谤和侵犯隐私等行为,维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4. 婚姻家庭权利保护婚姻家庭是社会基本单位,我国通过建立婚姻法、家庭法等法律制度,保护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婚姻家庭的稳定和幸福。
四、争议解决机制1. 法院审判我国设立了各级人民法院来审理民事案件,并通过诉讼程序来解决争议。
简述民事权利的基本内容

民事权利的基本内容
一、权利人享有权利
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一种利益或资格。
权利人享有权利,就意味着他可以依法享受权利带来的利益或好处。
例如,所有权人依法享有对自己的财产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债权人有权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知识产权人对自己的智力成果享有著作权、专利权等。
二、权利人行使权利
权利人行使权利,是指权利人通过一定行为来实现自己的权利。
例如,所有权人可以通过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方式来行使自己的权利;债权人可以通过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来行使自己的权利。
行使权利应当遵守法律的规定,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三、权利人履行义务
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相互关联,权利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当履行相应的义务。
例如,所有权人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应当依法纳税、支付费用等;知识产权人在行使自己的著作权、专利权等时,应当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如果权利人不履行义务,就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权利人承担责任
如果权利人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就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例如,如果所有权人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侵
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就需要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知识产权人在行使自己的著作权、专利权等时,如果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就需要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承担责任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
民事权利的分类简答题

民事权利的分类简答题
民事权利的分类是指根据不同的内容、性质和法律规定,将民事权利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根据我国的民法典和相关法律法规,民事权利可以分为个人的权利和
财产的权利两大类。
首先是个人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身权利,即个人享有的与生命、身体、健康、姓名、荣誉等相关的权利,如生存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等。
第二,人格权利,即个人享有的与人格尊严、自由、隐私等相关的权利,如自由权、隐私权、婚姻自由权等。
第三,人身自由权利,即个人享有的与人身自由相关的权利,如人身自由权、人身安全权、迁徙自由权等。
第四,人民幸福追求权,即个人享有的通过合法途径追求幸福的权利,如婚姻、家庭、子女教育权等。
其次是财产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财产权,即个人依法享有的与财产、财产利益相关的权利,如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等。
其次是债权,即个人享有的依法获得其他主体给付义务的权利,如合同债权、侵权债权等。
还包括知识产权,即个人享有的知识创造和创新成果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或法律保护,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
除了个人的权利和财产的权利之外,还有一些特殊权利,如公益诉讼权、继承权、人身损害赔偿权等,这些权利因其特殊性而独立存在。
总而言之,民事权利的分类是根据内容、性质和法律规定将其划分为个人的权利和财产的权利两大类。
个人的权利涵盖了人身权利、人格权利、人身自由权利和人民幸福追求权等方面;而财产的权利包括了财产权、债权及知识产权等方面。
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特殊权利。
这样的分类有助于明确和保护公民的权利,并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我国民事权利的主要内容

我国民事权利的主要内容摘要:一、民事权利概述二、我国民事权利的主要内容1.财产权2.人身权3.知识产权4.婚姻家庭权5.继承权正文:一、民事权利概述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权益,包括财产权、人身权、知识产权、婚姻家庭权、继承权等。
我国民法规定,民事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二、我国民事权利的主要内容1.财产权财产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财产利益的权利。
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股权等。
物权是指权利人对物的直接支配权,如所有权、用益物权等。
债权是指权利人依法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权利。
股权是指股东对公司享有的权益。
2.人身权人身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密切相关的权利。
人身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
人身权是人格权的一部分,旨在保护民事主体的尊严和名誉。
3.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知识产权相关的权利。
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等。
知识产权的保护旨在鼓励创新,促进科技和文化发展。
4.婚姻家庭权婚姻家庭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婚姻家庭方面的权利。
婚姻家庭权包括婚姻自主权、生育权、监护权、抚养权、赡养权等。
婚姻家庭权的保护旨在维护家庭和睦、稳定,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
5.继承权继承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继承遗产的权利。
继承权包括法定继承权和遗嘱继承权。
继承权的保护旨在实现财产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公平分配,保障继承人的基本生活。
综上所述,我国民事权利的主要内容包括财产权、人身权、知识产权、婚姻家庭权、继承权等。
民事权利的三种分类

民事权利的三种分类一、民事权利有哪些一、民事权利有哪些1、财产所有权: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2、债权: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权利和义务关系。
3、人身权:人身权,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的与其生命和身份延续不可分离而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
4、知识产权:又称智力成果权,是指智力成果的创造人和工商业生产经营标记的所有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的总称。
5、财产继承权:财产继承权是指公民依法承受死者个人所遗留的合法财产的权利。
《民法典》第二百四十条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二、民事责任都有哪些民事责任,对民事法律责任的简称,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因实施了民事违法行为,根据民法所承担的对其不利的民事法律后果或者基于法律特别规定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
《民法典》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种类包括:停止侵害、履行扶养义务。
少分或者不分共同财产、赔偿损失、返还原物、赔礼道歉等。
上述民事责任,根据侵权的性质。
程度,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民法典》一千条行为人因侵害人格权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应当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
行为人拒不承担前款规定的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发布公告或者公布生效裁判文书等方式执行,产生的费用由行为人负担。
三、民事权利包括民事权利是民法赋予民事主体实现其利益所得实施行为的界限。
权利在本质上是行为的限度,民事权利是权利人意思自由的范围,在此范围内,有充分的自由,可实施任何行为,法律对此给予充分的保障。
反之,行为超出法律划定的界限,不仅得不到保障,反而要被追究责任。
权利的具体作用样态,谓之权能;法律所确认的当事人的意思作用范围,谓之权限。
权能、权限是与民事权利相邻近的概念。
其中自然人拥有的民事权利包括: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个人信息、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股权和其他投资性权利、法律规定的其他民事权利和利益。
第一部分 民事权利、义务与责任

基于认识问题的逻辑顺序,我们先从民事权利及其基本的分类开始讲起
一、民事权利及分类
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可能性。法律赋予主体享有一定的民事权利,实际上是确定人们享有利益和实现某种利益行为的范围或限度。在法定限度内,权利主体可以依自己的意志享有某种利益,或者依自己的意志去实现某种利益,由此表现出权利的意志因素,反映出权利人的行为自由。
④抗辩权的行使有一定的期限限制,该期限要么由法律规定,要么推定为合理期限,但抗辩权没有自己独立的行使期间,因为抗辩权是依附于请求权而发生的,如果对方请求权合法成立,则抗辩权也就合法成立,如果对方的请求权不合法,则抗辩权也无必要行使。
(2)根据不同的标准,抗辩权可以分为不同类别:
①实体法上的抗辩权与程序法上的抗辩权:
㈤.专属权与非专属权
以民事权利与主体之间是否存在专属关系为标准,可分为专属权与非专属权。
专权是指专属于某特定民事主体的权利。如人格权、身份权均为专属权。专属权的性质决定了专属权不得让与、抛弃和继承,但也有例外,例如企业的名称权可以转让。非专属权,是指不属于某特定民事主体专有的权利。非专属权可以让与、抛弃和继承。一般,财产权多属非专属权。但依《宪法》第9~10条的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等自然资源以及城市的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为专属权。
(1)物权请求权:返还原物请求权、停止侵害请求权、排除妨害请求权、消除危险请求权;
(2)债权的请求权:合同履行的请求权,违约损害赔偿请求权、缔约过失请求权、无因管理请求权、侵权的请求权、不当得利所产生的请求权;
(3)占有保护的请求权:占有返还请求权、停止侵害请求权、排除妨害请抗辩权又称为消灭性抗辩权,指权利人有永久阻止他人行使请求权的权利,例如:诉讼时效已届满,债权人甲请求债务人乙给付、乙提出诉讼时效己届满的证据这就是行使永久性辩权的行为,抗辩权可永久行使。又如,若存在合同请求权时,合同履行、代物清偿、提存、抵消、免除、解除合同等都构成永久性抗辩。延期性抗辩权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条件下可以提抗辩权,而非永久可以抗辩。合同法上的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以及担保法上的先诉抗辩权,均属于延期性抗辩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案例:陈某与彭某间因摩托车买卖而设立了
民事法律关系,陈某拖欠车款不还,彭向法院起诉。 该案中民事主体是谁?当事人之间的民事关系表现 为什么关系? 民事主体陈某与彭某因买卖摩托车而形成典型 的债权债务关系。其中,彭某享有债权。
Hale Waihona Puke 1、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债,总是指欠别人的钱或者东西的 事实。 2、民法上所说的债,按照合同约定或者依照法律规定, 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权利义务关系。 3、债权:请求特定人作出特定的行为的民事权利。如还 钱、交租金、履行合同
第四:侵权行为之债 1、侵权行为:不法侵害他人人身或者财产权 利的行为。 2、侵权行为之债:当事人一方的违法行为使 另一方遭受损害,因而在造成损害的人和遭 受损害的人之间发生相应的权利义务关系。
刘某家门前有一泥沟,某日运粮车经过此地, 由于颠簸落一袋面粉。刘某占得便宜后,又将 此沟深挖一尺,次日又拾得两袋面粉。 问题:刘某的行为属于什么? 属于侵权行为与不当得利。
课后练习: 简述债的发生根据
单选题:下列情形中,( C )构成无因管理。 A、在加工合同中,承揽人管理定做人提供的原材料 B、买方无正当理由拒收卖方交付的货物,卖方对该货物进行管理。 C、甲拾得乙丢失的牛,在积极找寻失主的同时,对该牛进行管理。
多选题:债的发生的根据是指产生债法律事实,主要有如下几 类( ABCD ) A、合同 B、侵权行为 C、不当得利 D、无因管理 判断题:某甲外出前将家养鸡鸭交邻居乙看管,邻居乙的看管 行为是无因管理行为。( × )
第一:合同之债。(最主要的一种债)
合同又称为契约,它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 的协议。 订立合同,就意味着当事人之间产生了债的关系。 例如:木器厂A与家具公司B签订加工500套沙发合同,每套 150元,12月31日前交货。签订合同后A与B产生了债的关系。
第二:不当得利之债。
不当得利:没有法律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害而自己获得利益。 例如:营业员因一时疏忽多找钱给顾客、邮差误将A的包裹交给 B等等 不当得利之债:因不当得利所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就是不当得 利之债。 注意:不当得利者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给利益受损失人
一、财产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 二、人身权( 生命健康权、姓名权、 肖像权及法人的名称权等)
复习:民事权利、物权
要点:1、权利在本质上是行为的限度
2、民事权利是民法规范赋予当事人为实现其 利益可以实施的行为范围。 3、物权是权利人依法直接支配特定的物,并排 除他人干涉的权利。(是其他财产权的前提和归 宿)物权的客体是物(动产和不动产)
第三:无因管理之债。
某日刚开始下雨时,张见邻居李买的10吨水泥放在院外, 有被雨淋的危险,就请搬运工将之运到李家空房,运费200 元。使得李免受损失。张的这种行为就是无因管理。 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的义务,而主动为他 人管理某项事务或服务的行为。民法通则规定:无法定或约 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进行的管理或服务,有权要 求受益人偿付由此而付的费用。 因无因管理行为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称为无 因管理之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