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陈毅市长 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8)

合集下载

第3课《陈毅市长》选场教案(苏教版初三下)8doc初中语文

第3课《陈毅市长》选场教案(苏教版初三下)8doc初中语文

第3课《陈毅市长》选场教案(苏教版初三下)8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1.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斋、羹、偌、撷、驽、踢。

2.明白得词语:深居简出、恕不接待、闭门羹、才疏学浅、自误、痛心疾首、伊始、礼贤下士、秉烛夜谈。

3.了解文中表示第一人称"我"的词:鄙人、在下、吾、本市长、不才、老朽。

4.了解话剧的差不多特点。

5.了解"冰糖葫芦"式的结构。

二、阅读明白得:1.明白得这场戏矛盾冲突的发生、进展、高潮和结局,了解矛盾的性质及解决方法。

2.了解陈毅和齐仰之的性格特点及其个性化的语言。

3.了解"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在剧情进展中的作用。

4.了解陈毅把革命政治讲成"化学"的妙处。

5.明白得潜台词在剧中的深刻含义。

三、能力训练:1.读课文,认真体会人物语言所表现出的人物性格特点。

2.排演这场戏。

3.课外阅读全剧。

[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预习。

1."基础知识目标"中1、2条做练习。

2.列出情节提纲。

3.摸索如下咨询题:〔1〕"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在节选部分中显现过几次?反复显现有什么作用?〔2〕陈毅什么缘故要把共产党人的革命比作"化学"?如此比喻对推动故事的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3〕齐仰之对陈毅从开始的拒之门外,到只有三分钟闲暇,到可尽情尽意言之,再到谈上三天三夜,什么缘故会有如此大的变化?〔4〕这一场戏刻画了陈毅和齐仰之如何样的性格特点?二、检查预习情形,导入新课。

1 .订正字词练习、情节提纲。

2 .导入设咨询:前面我们学的«白毛女选场»是歌剧,今天我们学的是什么剧呢?[提示:此咨询是让学生明确本课的文体特点,不与«〈白毛女〉选场»混淆。

话剧,顾名思义,台词全部是人物对话,通过对话来表演。

]三、了解剧情,列出结构图示。

苏教九下《陈毅市长》教案及反思10篇

苏教九下《陈毅市长》教案及反思10篇

《陈毅市长》选场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能简要概述故事情节,把握剧本的主要矛盾冲突。

2.能说出无产阶级的革命家陈毅的性格特征。

3.能说出话剧语言的特点。

课前学习: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等方法了解作者沙叶新及其作品,了解话剧《陈毅市长》的情节。

课堂学习:课后学习:阅读《陈毅市长》全剧。

《陈毅市长》教学反思文/坐窗听雨今天第四节课,我和93班的学生一起走近陈毅,学习了沙叶新的话剧《陈毅市长》。

本文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文学样式——话剧,所以希望通过“读—看—演—写”等几个教学环节的实施,能使学生对话剧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

本课属于第一课时,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我确立为:初步把握本课剧情的矛盾冲突;学会通过人物对话的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从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我认为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整堂课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堂课采取了形式多样的读,如齐读、听读、分角色朗读、品读、表演。

我认为,要想学透学懂一篇文章,那文章非得读熟读透不可。

这些环节的设置,从时量上保证了学生自己学习、自已揣摩、自已领悟。

文章读透了,关于本课的矛盾冲突也就迎刃而解了。

学生也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参与到了课堂中来,师生讨论、生生讨论,共同解决我预先设置的一个个问题。

但在热闹的课堂背后,也有些败笔,不能不引起我的思考:一、漠视了后进生的表现一堂课下来,我惊诧的发现,虽然每个问题都有同学举手,每个活动都有同学主动参与,但参与的面不广,差不多集中在班上的前10名。

还有五十名左右的学生我没有听到他们的声音。

语文课堂面对的不仅仅是这群优秀生,大部分学生还处在冷淡的边缘。

如何调动后进生参与的积极性?我想,唯有在设计问题分层设立,专门为后进生设计难度较小的题,让他们也敢参与,也能参与,尝到表现自己、展现自我的成功感。

二、陈毅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不够深入由于我在设计这堂课时,是把陈毅和齐仰之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平均用时,导致本剧着力表现的陈毅市长的形象分析不够深入。

《陈毅市长》教案范文

《陈毅市长》教案范文

《陈毅市长》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陈毅市长的生平和事迹,感受他为人民利益奋斗的精神风貌。

2. 通过学习《陈毅市长》这篇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3.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陈毅市长的形象和特点。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在实际阅读中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陈毅市长的伟大形象。

2.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陈毅市长》2. 相关资料:陈毅市长的生平和事迹3. 教学多媒体设备4. 生字词卡片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陈毅市长的生平和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陈毅市长的形象。

3. 讲解生字词:针对本课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和发音。

4.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5. 讨论与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思考陈毅市长的精神品质,以及他为人民利益奋斗的精神风貌。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生字词,进行阅读练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练习:以“我心中的陈毅市长”为主题,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陈毅市长的敬仰之情。

八、拓展延伸1. 让学生收集其他有关陈毅市长的故事或事迹,进行分享,加深对陈毅市长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陈毅市长纪念馆或其他相关场所,加深对陈毅市长的认识。

3. 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谈谈学习《陈毅市长》课文的感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第3课《陈毅市长》教案(苏教版九下)

第3课《陈毅市长》教案(苏教版九下)

陈毅市长教学预期目标:1、初步了解戏剧的相关知识,着重了解矛盾冲突设置及作用,领会潜台词的意思。

2、让学生组织表演话剧,使学生达到“课标”提出的“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的要求。

3、透过个性化的语言了解人物的性格,把握人物形象,特别是通过陈毅市长的语言谈话交际的艺术。

教学设想:学生课前分成四个小组排练该话剧,课堂上,学生表演完一段,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

道具准备:条幅、服装、化学实验器材、电话、门铃、花草、手表、蜡烛、化学图表等。

预想之难点:1、学生非专业演员,表演难免有不足之处。

2、服装及人物的方言难以达到要求。

3、时间可能不够。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导入。

二、新课探究:简要介绍话剧,着重介绍戏剧的矛盾冲突和有关写作背景。

(一)一小节探究:课本剧表演:导演:林秋萍演员:王景芳饰陈毅,谢宝龙饰齐仰之问题探究:1、导演介绍:你在排这一出戏时提醒演员该注意什么问题?2、这出戏一开始就提出一个什么矛盾?3、这出戏一开始,齐仰之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过渡:面对一道连门都难进的难题,陈毅市长该如何解决呢?请看第二幕:(二)、第二小节探究:课本剧表演:导演:杜燕芬演员:杜京展饰陈毅,昕辉饰齐仰之问题探究:1、导演介绍:你认为他们表演成功吗?精彩之处何在?又有何欠缺?2、陈毅市长如何解决进门难这一矛盾?进门之后又碰到什么难题?3、陈毅市长引用刘禹锡的《陋室铭》有何作用?过渡:门是进了,可这三分钟怎么可能谈成这么一件大事呢?这可怎么办呢?请看第三幕:(三)、第三小节探究:课本剧表演:导演:林翠娥演员:谢珊珊饰陈毅,谢雅玲饰齐仰之问题探究:1、陈毅市长如何解决这个“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的时间难题呢?2、陈毅市长为什么主动提出“三分钟已到”“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这个问题呢?过渡:破解这两个难题之后,陈毅市长又如何去说服这样一个不问政治的学者来参加国家建设呢?请看:(四)、第三小节探究:课本剧表演:导演:王福雄演员:杜秋虹饰陈毅,林丽玉饰齐仰之问题探究:1、陈毅市长提出齐仰之对哪门化学一窍不通呢?这个说法采用什么修辞手法呢?其言外之意是什么?(介绍潜台词,并分析文中其他潜台词。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陈毅市长》先场教案 江苏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陈毅市长》先场教案 江苏版

教学目的1.理解作品中的戏剧冲突。

2.把握话剧的特点,理解个性化的语言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体会陈毅重视科学文化和尊重知识分子的优秀作风。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理解戏剧冲突和情节结构。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品反映的历史背景、创作意图)上海市第一任市长是谁?(陈毅)陈毅不仅是一个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作为上海市长和外交部长,也做出过重要贡献。

1949年5月27日,“冒险家的乐园”——上海解放了。

虽然我们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但所接管的却是国民党反动派留下的一个烂摊子。

当时的上海,工厂大半倒闭,商店纷纷关门,失业人口剧增,秩序混乱,垃圾成山,又面临着断粮、断煤的威胁;帝国主义对我进行海上封锁,敌机不时来偷袭轰炸,暗藏的国民党特务进行破坏捣乱,社会垃圾(流氓阿飞、小偷、妓女)也多得怕人。

帝国主义曾狂妄预言共产党要“烂在上海”。

陈毅依靠上海各阶层群众的支持,采取了恢复生产和发展生产的方针,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使上海的局面有了根本的改观。

帝国主义的预言破产了。

作者选取这一段时间作为历史背景,抓住了在上海这个特定环境中陈毅的工作、生活及与各种人物的关系,创作出话剧《陈毅市长》,以此作为对上海解放三十周年的纪念。

二.简介《陈毅市长》1.剧情及结构方式:全剧共10场,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从不同侧面描绘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的光辉形象,主要表现“陈毅同志对经济建设的巨大热情,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心,对各界人士的真诚团结,对干部作风的严格要求,以及自己对党风党纪的身体力行等等。

”在结构上,该剧破除了“一人一事”的传统方式,采用了作者称之为“冰糖葫芦”式的结构方式来组织全剧。

即“全剧没有统一的中心事件,但以陈毅这一主要人物来穿引全场;各场情节不相连贯,独立成章,但是在每一场的尾部或用几句台词或用一个细节来为下一场的情节展开找个由头或埋下伏线,做个简单的铺垫;最后一场,除了有自己独立的故事情节外,还将前面几场各自发生的事件都在最后一场里有所交代,使之画上‘句号’。

【最新精选】苏教初中语文九下《3《陈毅市长》选场》word教案 (8)

【最新精选】苏教初中语文九下《3《陈毅市长》选场》word教案 (8)

《第3课陈毅市长》教案教学目的1.能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本剧的戏剧冲突。

(A层)2.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剧本,根据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A层)3.能感受陈毅市长的政治家胸怀和人格魅力。

(B层)教学重点把握剧情的矛盾冲突,欣赏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课前学习:1、认真阅读全剧了解剧情,初步领略人物形像。

,2、有条件也可以让学生观看电影《陈毅市长》,使其对剧情,人物形像有更直观的感受,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3.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等方法了解作者沙叶新。

教学设想: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运用图片、视频素材等多种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西方记者向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毅提出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最近,中国打下了美制U一2型高空侦察机,请问使用的是什么武器?是导弹吗?”陈毅以机敏和睿智从容作答:“记者先生,我们是用竹竿把它捅下来的。

”这一妙答,既保守了国家的机密,又避免了“无可奉告”之类简单呆板的推托之辞,从而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陈毅语言艺术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陈毅市长>选场》,来体会陈毅的机敏、风趣、豪爽和睿智吧。

(简检查预习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作者沙叶新、《陈毅市长》反映的历史背景、创作意图。

(A层)2、要求学生能在预习《陈毅市长》全剧基础上,说说全剧的剧情和特点。

(B层)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准备复述课文里这场戏的故事情节。

(A层)2、用一句话概括本剧内容。

(B层)明确陈毅市长深夜拜访化学家齐仰之,说服并聘请他主持筹划建立全国第一家盘尼西林药厂。

精读品析(学生速读课文,把握剧中的矛盾冲突,浅谈人物性格特征。

)1、这场戏的矛盾冲突有一个发生、发展、激化和解决的过程,请为每一个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先思考后合作交流)(B层)明确:夜访被拒(发生)限制谈话(发展)延时长谈(高潮)。

九年级语文下册 1.3《陈毅市长》教案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1.3《陈毅市长》教案 苏教版
②巧用比喻,形象生动
诸如:例1“社会若不起革命变化,实验室里也无法进行化学变化。社会的变化、共产党人的化学关系到每一个人。”把革命政治说成“化学”,是社会变化之学,这非常切合齐仰之这个化学家的身份,能够引起齐仰之的谈话兴趣和极大注意,可谓机敏而风趣。
例2“我的身上倒有不少碱性,你我碰在一起,不就中和了?”这句话幽默地说自已身上的碱性,可以和齐仰之身上的酸性中和,酸碱中和产生新的物质,言外之意是说可以使齐仰之产生深刻变化。
5、房门敲开了,话闸打通了,但如何叩启齐的心扉,让他能担当大任,达到拜访的目的,这又是一个难题,即说服难。这是全剧的高潮和结局部分,也是剧中最精彩的部分。请自由朗读后面的谈话,这一部分中,有很多值得人们细细品味的地方。同学们,你们能结合具体语句谈谈陈毅高超的谈话技巧吗?
学生回答并明确:
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陈毅市长》
课题
《陈毅市长》
课型
新授
执教者
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陈毅市长〉选场》的矛盾冲突;
2.学习剧作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3.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剧本,尝试进行舞台表演;
4.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运用图片、视频素材等多种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5.感受陈毅市长政治家的胸怀和人格魅力。
二、简介背景(见课件)
话剧《陈毅市长》是当代剧作家沙叶新于1980年为纪念上海解放30周年而创作的一部优秀话剧。
上海,是1949年5月27日解放的。我们所接管的上海是国民党反动派留下的一个烂摊子:工厂大半倒闭,商店纷纷关门,失业人口剧增,又面临断粮、断煤的威胁;帝国主义对我们施行海上封锁,敌机不断偷袭轰炸,暗藏特务破坏捣乱;社会秩序混乱、垃圾成山……帝国主义曾预言共产党要“烂在上海”。陈毅身为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依靠上海各阶层群众的支持,采取恢复生产和发展生产的方针,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使上海的局面有了根本的改观。帝国主义的预言彻底破产了。

九年级语文下册《陈毅市长》教案3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陈毅市长》教案3 苏教版

《陈毅市长》选场教学目标:1.了解话剧的特点。

2.体会个性化的语言:塑造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的光辉形象。

3.了解戏剧的一般情节结构。

4.体会话剧语言的特点,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在激烈的矛盾冲突过程中通过个性化的话剧语言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简介陈毅,让学生更渗透了解人物性格特征。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召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这首烩炙人口的诗是陈毅(1901年—1972年)当年负重伤后在梅岭被国民党军围困时所作,表现了作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陈毅字仲弘。

1901年 8月 26日生于某某。

少年时在某某读书,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1年10月因参加中国留学生的爱国运动被押解回国。

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3年春在某某《新蜀报》任文艺副刊主笔,秋天到中法大学读书,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李大钊领导下,从事工人、学生运动。

1928年 1月参与领导湘南起义,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任师党代表。

4月,与朱德率部到达井冈山地区,和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先后任第十二师师长、红四军军委书记,参与创建和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29年 1月,协助召开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制订古田会议决议。

1936年 12月,他在梅岭草莽中被国民党军围困达 20天,考虑难以脱身,便写了《梅岭三章》。

本文开头引用的是其中一首。

他与项英等领导的游击战争坚持了三年,保存了中共在南方的革命力量。

抗日战争爆发后,从某某刊物读到在全国代表会议上的报告摘要,掌握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精神,乃与项英主动同国民党地方当局进行合作抗日的谈判。

1940年 10月,指挥黄桥战役,取得军政全胜。

1947 年 5月,指挥孟良固战役,歼灭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粉碎了国民党军对某某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1948年 5月参与指挥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解放某某、某某、某某、某某等城市和东南广大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背景链接
1949年5月27日,“冒险家的乐园”——上海解放了。但是国民党反动派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当时,工厂关闭,商店关门,秩序混乱,垃圾成山,缺粮缺煤。帝国主义预言共产党要“烂在上海”。作者选取这一段时间作为历史背景,创作出话剧《陈毅市长》。本剧共十场,采用了“冰糖葫芦式”的结构方式,分别从不同侧面描绘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的光辉形象。本文是全剧的第五场,写陈毅夜访化学家齐仰之,刻意表现他“下马治民”,表现了他那顽强、坚毅、诙谐、乐观的性格。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陈毅,新中国的开国元帅之一,上海市的第一任市长。关于他的事迹在许多电影、小说中都有介绍。陈毅在上海任市长期间与化学家齐仰之先生之间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戏剧《陈毅市长》
二、作者简介
沙叶新,当代剧作家,现任上海人民艺术学院校长。代表作品:《宋庆龄》、《尊严》、《陈毅市长》获1980年话剧创作一等奖
2、研读第二部分
(1)齐仰之语气生硬,限时三分钟,陈毅如何打破这一僵局?
明确:引《陋室铭》表示对主人的敬意,博得齐仰之的好感,缓和气氛。
(2)尽管齐有了让步,但“三分钟”仍不让步,陈毅怎样打破这一限制?
明确:“激将法”,称齐仰之是“海内闻名的化学专家”“可是对有一门化学好像一窍不通”,这样一说,使清高、自信的齐仰之急于寻根究底,请陈毅“尽情尽意言之,不受三分钟之限”,于是,陈毅由被动转入主动,掌握了主动权。
三、整体感知
指名分角色读课文
1、字词积累
书籍jí闭门羹gēng驽钝núdùn秉烛bǐng请帖tiě聘请pìn
炽热chì赐教cì 德馨xīn枉驾wǎng筹划chóu凌乱líng
才疏学浅:见识不广,学问不深。深居简出:平日老在家中呆着,很少出门。
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极点。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陈毅市长》第1课时教案
课题
《陈毅市长》
第1课时




知识与技能
了解戏剧常识,作者及作品梗概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通过对剧情矛盾冲突和人物对话的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感受陈毅市长的政治家胸怀和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
把握剧情的矛盾冲突,欣赏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名人名言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3、剧情分析
时间:1949年冬地点:化学家齐仰之的家
人物:陈毅齐仰之事件:陈毅拜访齐仰之,说服他改变看法,筹建药厂。
4、矛盾冲突
矛盾冲突:陈毅说服齐仰之参加医药事业的建设与齐仰之不问政治、闭门治学间的矛盾冲突。一个偏要来访,一个拒绝来访
三个回合:破门破例破格
1、陈毅与齐仰之矛盾冲突发展的主要过程?
5、全剧情节结构如下:
矛盾发生( 从开头到“齐仰之请陈毅坐下”):被拒门外 破门解决
矛盾发展(从“好好”到“又请陈毅坐下”):谈话限时破此一例
矛盾高潮(从“好”到“是个催化剂”):难以说服改变观点
矛盾结局(从“但不知陈市长对”到结尾):答应出山解决矛盾
四、研读课文
1 、研读第一部分
(1)开头设置齐仰之接电话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明确:一是交代陈毅市长 曾下过请帖 ,为亲自登门夜访作了铺垫;
二是表明齐仰之不问政治,对共产党不理解,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三是渲染了舞台气氛,制 造悬念。
(2)一个执意夜访,一个拒之门外,冲突产生。陈毅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
明确:“再次按铃”“继续按铃”表明陈毅的倔强与诚意;齐仰之以“我在工作”拒访,而陈毅以“也是为了工作”求访。
4、研读第四部分
思考:这场戏的结尾有何特色?作用 是什么?
结尾安排颇具匠心:开场,齐仰之只让陈毅谈“三分钟”,此时却已谈了“三十分钟”,还要陈毅再谈“三天三夜”。突然停电时,陈毅“要马上赶到发电厂去,连三秒钟也不能耽搁”。与开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妙趣横生,回味无穷。
五、课堂小结
2、开头设置齐仰之接电话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3、陈毅所讲的“共产党人的化学”指什么?
4、这场戏的结尾有何特色?作用是什么?




陈毅专程拜访有一门化学一窍不通共产党人化学
进门难谈话难说服难
敲开房门打开话匣叩启心扉
齐仰之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不 受三分钟之限再谈三部分
(1)陈毅所讲的“共产党人的化学”指什么?(改变旧中国黑暗的社会面貌,建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的一场社会革命。)
(2 )陈毅为什么要采用“革命化学”的说法?(陈毅是要假借谈论化学来教育启迪齐仰之,可见陈 毅机敏睿智)
(3)齐仰之的思想为什么会起“化学变化”?(内因:齐仰之爱国、愿意施展才华、有报国之心;外因:陈毅求贤若渴、谈话有艺术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