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9.1《守护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9.1《守护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守护生命》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守护自己的生命,如何防范生活中的各种危险。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生命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但同时也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防范生活中的各种危险,提高安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防范生活中的各种危险,提高安全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讨论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保护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实践演练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模拟生活中的危险场景,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讨论交流的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
3.准备实践演练的场景和道具,确保演练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关于生命的图片,如婴儿诞生、成长过程中的照片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宝贵和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2.呈现(15分钟)呈现一些生活中的危险案例,如火灾、溺水、交通事故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保护方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保护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模拟生活中的危险场景,学会如何应对。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9.1 守护生命 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珍视生命》第一课时《守护生命》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本单元内容依据《课程标准》中“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和“自尊自强”部分编排。
本课旨在通过活动、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学会对生命进行探索和思考,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自发地付出关爱、珍重生命。
让我们守护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
【教材分析】“珍视生命”是教材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珍视生命”主要围绕“守护生命”和“增强生命的韧性”两个框题组成。
第一框题“守护生命”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爱护身体,还需要养护我们的精神。
课旨在通过教学,进一步引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提升生命的品质,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
【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对生命世界并不陌生。
一方面他们意识到生命的存在,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比较缺乏对生命领域的探索与思考。
所以围绕“生命”的话题开展活动,能有效地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对生命的心理体验,从而很好地达到师生参与、感知、互动的教学效果,同时能进一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设计理念】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每个教学环节都力求让学生参与其中,思考、体验感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知识生成,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并能够自觉的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学法指导】运用先学后教、学教互动、情景体验、感悟思考、案例分析等方法,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围绕重点内容开展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探究活动,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道理、培养情感。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9.1 守护生命 教案设计

第九课珍视生命守护生命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怎样爱护身体,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2.知道怎样养护精神,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能力目标:1.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3.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以真善美为标准,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珍视生命,对生命负责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爱护身体,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3.认同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自觉守护精神家园。
二.学生分析:对于处在初中阶段的未成年人来说,他们正处在青春发育关键期,心理情绪变化不定。
尽管他们尚不具备独立的生活能力,但急于摆脱成年社会的束缚,会有意无意的表现出一些叛逆倾向,并格外倾心于比较极端的方式释放压力。
这种极端的方式可能是指向身体的行为,如自残或自杀等。
三.教材分析:1.本节的地位和作用:基于以上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确定了“珍视生命”主题内容,旨在教育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对生命负责,既要爱护身体,又要养护精神。
这些内容都是对初中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
2.本节主要内容:“守护生命”,通过话题讨论的方式切入,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守护生命,一方面要爱护身体,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
另一方面要养护精神,过充盈的精神生活,满足生命的精神需要。
3.教学重难点分析:(一)生活方式与身体健康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这不仅意味着你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同时也包括良好的精神状况和积极的心态。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我们爱护身体的需要,也是我们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
拥有健康的身体的根本措施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习惯(二)发扬民族精神,充盈精神生活珍视生命,需要我们爱护身体,更需要我们关注并养护自己的精神。
而守护精神家园,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信心和力量的源泉。
4.课时要求:一课时四.教学策略:案例探究,小组讨论相结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教学设计

《守护生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珍视生命,对生命负责,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爱护身体,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认同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自觉守护精神家园。
2.能力目标○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以真善美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3.知识目标○知道怎样爱护身体,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知道怎样养护精神,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珍视生命,对生命负责。
难点:以优秀传统文化养护精神。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根据本课时教学内容,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对本班学生进行一次关于生命的调查,并统计出相关的数据。
问卷的内容如:学校举行的安全演练你每次都会积极参与吗?你定期参加体检吗?你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了解吗?你了解家庭成员的健康信息吗?你有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吗?你有过伤害自己身体的念头吗?你参加过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吗?如果参加过,你觉得有收获吗?……一、运用经验导新课引导学生观看、阅读课本P99中“运用你的经验”中的内容,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应从哪些方面来守护生命,导入新课。
二、守护生命我最行活动一:探究与分享(课本P100:关注身体健康)设计意图:通过小伟的事例和自我反思,引导学生认识到珍爱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努力改变不良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操作建议:1.阅读反思。
引导学生阅读小伟的事例材料和三位同学对身体健康的认识,并反思自己对身体健康的看法,克服“小的坏习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不大”的思想。
2.小组讨论。
不良的生活习惯有什么危害?如何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通过交流,认识到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对生活方式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老师可运用“不吃早餐害处多”等相关材料对学生进行教育。
阅读课本P101中的“相关链接”,了解并补充健康的生活方式。
3.归纳总结。
在学生分享小组学习成果的基础上,老师归纳总结,明确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守护生命》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价值,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他们对生命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系统的生命观和自我保护意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2.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在面临危险时的应对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生命。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命价值的理解2.自我保护方法的掌握3.关爱他人,尊重生命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自我保护。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典型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安全帽、急救包等,用于情境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命的诞生和成长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守护生命》。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安全事故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警醒他们要时刻注意安全。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情境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自我保护。
例如,模拟火灾逃生、地震避险等场景,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自我保护方法。
4.巩固(10分钟)针对刚刚的场景模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心得,互相交流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
5.拓展(10分钟)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9_1守护生命教案新人教版

第九课第一框《守护生命》详细教案知识目标:明白如何爱惜躯体,把握一些大体的自救自护方式。
明白如何养护精神,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能力目标:提高平安防范能力,能够进行大体的自救自护。
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以真善美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定和选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珍视生命,对生命负责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爱惜躯体,增强平安意识、自我爱惜意识。
认同中华文化,宏扬民族精神,自觉守护精神家园。
重点:爱惜躯体难点:养护精神导入:出示地震疏散演练图片、火灾疏散演练图片、防踩踏疏散演练图片:什么缘故学校每一年都要进行这些演练呢?因为生命是宝贵的,要学会守护生命。
今天咱们来学习第九课第一框《守护生命》。
因为生命包括躯体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
因此守护生命,既包括守护躯体生命,又包括守护精神生命。
正课教学:环节一:一、如何守护生命?出示学习目标:一、如何守护生命?二、精神发育与物质有什么关系?过渡:躯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一、守护生命第一要爱惜躯体,关注自己的躯体。
关切躯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大伙儿关切自己的躯体状况吗?请做以下小调查:一、你天天早晨都吃早饭吗?二、你是不是有过熬夜打游戏或追剧的经历?3、你是不是食用过“三无”食物或碳酸饮料呢?4、你的体重是不是太轻或过重呢?过渡:躯体是革命的本钱,必然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生命负责。
怎么做,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呢?出示图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规律的作息充沛的睡眠,良好的卫生适应,注意爱惜视力,按期做躯体检查,远离有害物质,不滥用药物等等。
这些都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过渡:适才大伙儿说到:过重的学习压力不能保证充沛的睡眠,乃至让人产生轻生的念头。
咱们来看这位学生的求救信:一封求救信:这些天,我烦躁不安,十分苦恼。
我已经很拼命地在学习了,可成绩确实是上不去。
在家里,父母整日追问成绩,我感受不抵家的温暖和父母的爱。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珍视生命:守护生命》优质课教案_0

《呵护生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在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旨在教育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对生命负责,既要爱护身体,又要养护精神。
本课分为两目:“爱护身体”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守护生命,要爱护身体,关注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养护精神”旨在教育学生要养护精神,过充盈的精神生活,满足生命的精神需求。
【学情分析】对于处在初中阶段的未成年人来说,他们正处在青春发育的关键期,心理情绪变化不定。
现实生活中,不少青少年遇到成长中的挫折,不是勇敢地去面对,有时用损害生命的方式来面对。
近年来,未成年人经受不住一时的挫折而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身体的事情时有发生。
因此,引导学生珍视生命、守护生命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教育学生既要爱护身体,又要养护精神。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怎样爱护身体,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知道怎样养护精神,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能力目标: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以真善美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珍视生命,对生命负责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爱护身体,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认同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自觉守护精神家园。
【教学重点】怎样爱护身体,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教学难点】怎样养护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歌曲、文字材料、视频等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手工制作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解决问题,丰富和扩展自己的知识。
【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新课由老师出示《此生未完成》这本书,介绍其作者于娟,播放一段关于于娟渴望生命的视频,于娟所有的人生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要活下去。
正如于娟自己所说:“活着才是王道”。
只有活着,守住生命,我们才能感受四季的冷暖变化;才能体验生活的千姿百态;才能有追求人生幸福的种种可能。
七年级政治上册9_1守护生命教案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守护生命【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白健康的生活方式,明白得养护精神的重要性,把握有关自救自护方面的常识。
2.能力目标:提高平安防范的能力,把握一些自救自护的方式,培育合作探讨和辨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育正确的生命观和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提升体验真、善、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自救自护的方式。
【教学难点】守护精神家园,发扬民族精神。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呈现PPT内容,导入新课]2016年6月16日,全世界第六个迪斯尼主题乐园在上海正式营业。
伴随着这一盛事,“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利弊之争再起波澜。
事实上,二者之间的争辩一直没有停止过。
故宫古色古香的大殿一角开起了星巴克咖啡、大连市区内显现大量日式风格的屋子、圣诞老人为中国的小孩们预备了礼物、情人节击垮七夕节,千年相思抵只是一支玫瑰、日本动漫在中国大行其道、哈利波特一晚上间让中国的小孩们为之神魂倒置、中国的儿童读物销售量远远不及《名侦探柯南》《哈利波特》、肯德基麦当劳等西式快餐吸引了小孩们的目光……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这一现象和咱们今天的学习有什么关系呢?下面咱们一路来进入第九课《珍视生命》第1课时《守护生命》的学习。
二、探讨新知1. 爱惜躯体活动一: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PPT播放健康生活方式的幻灯片,让学生对照检查,看自己有哪些对健康不利的适应,并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教师总结:咱们的生命以躯体为基础,守护生命第一要关注自己的躯体。
关切躯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活动二:探讨与分享——“如何对待自己的躯体健康”PPT展现材料社会新闻链接一天早上,杭州主城区某小学发生了一路学生跳楼事件,一名四年级的男生从教学楼上跳下。
幸运的是,他没有生命危险,只是双脚骨折。
据班主任教师反映,当天早上8点多,晨读快终止了,班主任在收作业时,发觉该男生的作业没有做。
由于那个男生已经有一个礼拜没有做作业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第一框守护生命
【教材分析】
本课在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旨在教育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对生命负责,既要爱护身体,又要养护精神。
本课分为两目:“爱护身体”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守护生命,要爱护身体,关注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养护精神”旨在教育学生要养护精神,过充盈的精神生活,满足生命的精神需求。
【学情分析】
对于处在初中阶段的未成年人来说,他们正处在青春发育的关键期,心理情绪变化不定。
现实生活中,不少青少年遇到成长中的挫折,不是勇敢地去面对,有时用损害生命的方式来面对。
近年来,未成年人经受不住一时的挫折而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身体的事情时有发生。
因此,引导学生珍视生命、守护生命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教育学生既要爱护身体,又要养护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维护生命健康的重要意义;
掌握一些基本的健康救护常识;
在追求生命健康的同时,追求富有意义的精神生活。
2、能力目标
处理好维护自己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关系;
在自然灾害面前学会自救自护,熟练运用简单的健康救护常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对生命负责的态度;
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掌握自救自护方法和一定的健康救护常识。
【教学难点】
掌握自救自护方法和一定的健康救护常识。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守护生命
一、爱护身体
1、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3、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二、养护精神
1、养护精神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2、养护精神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作业布置】做课后习题(印成卷子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