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牛的识别与防治ppt课件
蛀食害虫

小地老虎 大地老虎 24
夜蛾科识别特征
幼虫光滑型或稀疏 长毛型。植食性,不 少种类为农林重要害 虫
甜菜夜蛾 斜纹夜蛾
25
棉铃虫
26
寄主范围很广泛
为害西红柿
为害康乃馨
为害四季豆
27
为害玉米
为害水果 为害棉花
28
成虫
雌蛾赤褐色至灰褐色,雄蛾青灰色,前翅外横 线外有深灰色宽带,带上有7个小白点,肾纹、 环纹暗褐色。后翅灰白,沿外缘有黑褐色宽带。 后翅前缘有1个月牙形褐色斑。
21
桃小食心虫(蛀果蛾科)
发生规律
●一年1-2代。 ● 以老熟的幼虫做茧在土中越冬。 ● 6月上中旬越冬幼虫破“冬茧”出土,在地面作 “夏茧”化蛹,6月下-7月上成虫产卵于果实绒毛较 多的萼洼处,7-8月是幼虫为害盛期。 ●老熟幼虫在9月-10月份脱果入土越冬。
22
夜蛾类
23
夜蛾科识别特征
头小复眼大, 前翅灰暗
7
天牛发生的共性
●多数天牛蛀道内充塞有粪渣,粪渣不完 全外排(光星、云、星),少数天牛蛀道干
净光滑通直(桑天牛),粪渣完全外排。
8
天牛发生的共性
不同天牛的蛀道、排粪孔、粪 渣有不同的特点
9
桃红颈天牛
识别特征 幼虫:前胸背板 前沿有四块斑, 中间两块“凹” 字形。
成虫:除前胸为 红色外,其余皆 为黑色。
10
桃红颈天牛
为害症状:幼虫 串食主干主枝形 成层及边材,一 处多虫,多点为 害。粪渣颗粒状。
11
12
13
为害症状:幼虫 蛀道横切面。
14
15
16
桃红颈天牛
3.1天牛的识别与防治 PPT课件

为害樱花状
幼虫
《园林植物保护》精品课程建设
2.形态识别
特征
成虫 卵
体长20~41mm,体黑色。鞘翅具大 小不一白斑,鞘翅基部有黑色颗粒。
长椭圆形,黄白色。
幼虫
体长38-60mm,乳白色至淡黄色, 头褐色。前胸背板有“凸”字斑。
蛹 裸蛹,乳白色。
《园林植物保护》精品课程建设
2.材料:星天牛、桑天牛等各种害虫为害状、活 体及标本。
3.工具:体视显微镜、扩大镜、解剖剪、解剖针、 镊子、培养皿、捕虫网、毒瓶、幼虫瓶,各种防 治害虫的器具、药剂等。
《园林植物保护》精品课程建设
步骤一、天牛类害虫认知
1.口器及为害方式
天牛类害虫的成虫、若虫均为咀嚼式口器。 成虫取食花粉、嫩叶及叶片。 幼虫钻蛀为害,为害最重,常导致枝条或整个
发生代数 南方1年1代,北方2-3年1代
越冬虫态 发生时间
幼虫在被害枝干内
翌年3月以后开始活动。成 虫5-7月羽化飞出,6月中 旬为盛期。
《园林植物保护》精品课程建设
习性
补充营养 成虫咬食枝条嫩皮补充营养
产卵习性
产卵时先咬一“T”形或“八” 字形刻槽。卵多产于树干基 部和主侧枝下部,以树干基 部向上10cm以内为多。每一 刻槽产一粒。
老熟时体长为15mm左右,长方筒形, 乳白色,前胸背板上有1小字形凹陷 及4块黄褐色斑纹。
蛹浅黄色,裸蛹。
《园林植物保护》精品课程建设
《园林植物保护》精品课程建设
3. 发生规律
发生代数 1年1代
生活史 越冬虫态 以成虫在树干蛹室内
发生时间
翌年3月上旬成虫咬椭圆形 孔口外出 ,以5月中下旬幼 虫为害最严重。
天牛

形态特征
接骨木天牛(Desmocerus palliatus)天牛幼虫淡黄或白色,天牛成虫体呈长圆筒形体前端扩展成圆形,似 头状,故俗名圆头钻木虫,上腭强壮,能钻入树内生活两年以上,破坏木材。化蛹前向外钻一孔道,在树内化蛹, 新羽化的成虫经此孔道而出。三对足,两对翅。由于这种钻木习性,天牛危害木材和浆材树、景观树、果树以及 木本观赏植物甚巨。
桃红颈天牛天牛的幼虫蛀食树干和树枝,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使树势衰弱,导致病菌侵入,也易被风折断。 受害严重时,整株死亡,木材被蛀,失去工艺价值。天牛主要是木本植物的害虫,在幼虫期蛀蚀树干、枝条及根 部。有一部分为害草本植物,幼虫生活于茎或根内,如菊天牛、瓜藤天牛等。个别种类如棉蒴天牛,则为害棉蒴。 还有少数种类,幼虫不生活在植物组织内,而是在土壤中取食根部,如大牙及曲牙锯天牛、草天牛等等。
天牛(5张)天牛对植物的危害以幼虫期为最烈,成虫虽然由于产卵及取食枝叶,有时也能引起或多或少的损 害,但一般并不严重。树木内部受了幼虫的蛀蚀钻坑,常常阻碍了它们的正常生长,减低产量,削弱树势,缩短 寿命;在受害严重时,更能导致树株的迅速枯萎与死亡。被蛀蚀的树木常易引起其它害虫及病菌的侵入,并易受 大风的吹折。木材受蛀害后,必然会降低质量,甚至失去它们的工艺价值和商品意义。草本植物的茎根等部受了 幼虫蛀害,也同样会引起作物的减产、枯萎或死亡。文献上多次记载,一种天牛的成虫和幼虫有时还能侵害金属 物质如铅皮、铅丝等等。1957年,贵阳某工程在从上海运去的电缆中,发现有两盘电缆的铅皮被松天牛成虫咬损, 以致内部铜线外露。
初孵的幼虫一般先在皮下蛀食,经过或长或短的时期后才深入到木质部分。少数种类仅在皮下蛀蚀。
防治措施
治理方法
预防方法
Derobrachus属的天牛中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很早就掌握了天牛的生活习性,创造了搜灭虫卵,钩杀幼 虫、虫孔施药、捕杀成虫等一套防治方法。一百多年前出版的“蚕桑提要”上关于桑虫部分,很其体的指示,现 抄录如下:“虫有生于桑树皮内者,名天牛虫。其下卵也,在小满后,必咬破树皮而藏其卵于皮内。其变虫也, 在芒种后,形如蛆,吮树脂膏。将近夏至,渐渐钻孔而入,秋冬间大如蛴螬,身长足短,名蝤蛴,食树心,穿木 如锥。变为天水牛,两角如八字形,黑色,背有白点,缘木上下,口有双钳,其利如剪,新发之条,啮之辄折。 治之之法:须于树之本身及大枝上流出黄水之处,剔破其皮,中有卵如米粒,取而碎之,此虫便绝。如子已成虫, 则须寻着虫穴(穴外必有蛀屑);用铁丝向穴内刺死,或用铁丝作小钩将虫钩出。如虫已深入,非铁丝所能及, 则用百部草汁灌之,无不死者。或用熟桐油灌入穴内,或用爆竹药线插虫穴,以火燃之,虫闻桐油气及药气即死。
柑橘天牛类防治

二. 发生规律
1.褐天牛 在国内柑橘产区一般两年完成一代。幼虫期特 别长,越冬虫态有成虫、 二年生幼虫和当年生幼 虫,均在树干木质部蛀道内越冬。卵多产于树干伤 口或洞口边缘、表皮凹陷处。 初孵幼虫在皮层下横向蛀食,外观有黄白色胶 质流出。通常先横向蛀行,然后转而向上蛀食,可 造成熟幼虫体长45~67mm,淡黄 白色。前胸背板前方左右各有一黄褐色飞鸟形斑 纹,后方有一块黄褐色“ 凸” 字形大斑纹,略 隆起。
(4)蛹 长30mm 左右,乳白色,老熟时呈 黑褐色。触角细长,蜷曲,体形与成虫相似。
图6.2.2-4 柑橘星天牛成虫
图6.2.2-5 柑橘星天牛幼虫及为害状
柑橘天牛类
一、形态特征 二、发生规律 三、综合防治
概述
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国内已知为害柑 橘的天牛有20余种,其中分布广、为害重的有 褐天牛、星天牛。天牛主要以幼虫蛀害树干、 主侧枝和根部,造成许多虫道,影响水分和养 分输导,以致树势衰退,整株或主侧枝枯死或 易被风折断。
图6.2.2-1 柑橘天牛类为害状
7.在国内柑橘产区,褐天牛( B )一代;星天牛
( A )一代。 A.一 B.两
C.三 D.四
8.褐天牛越冬虫态有( BCD )。
A.蛹 B.二年生幼虫 C.当年生幼虫 D.成虫
9.下列柑橘害虫中,在产卵处痕迹呈“ T” 或“ L”
形的是( A ) 。
A.星天牛 B.褐天牛 C.潜叶蛾 D.红蜘蛛
2.星天牛 每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树干基部或主根内 越冬。成虫多在傍晚活动,交配产卵,午后高温 时多停息枝端。卵多产在树干离地面5cm范围内, 产卵处痕迹呈“ T” 或“ L” 形,表面湿润。 幼虫在皮下蛀食3 ~4个月后开始深入木质部 蛀成虫道,排出的粪便与木屑堆聚在树干基部周 围。
天牛的防治

天牛防治桑天牛和星天牛,鞘翅目。
桑天牛,成虫黑色,体和鞘翅密被均匀的淡棕色绒毛,2年1代。
幼虫在蛀道内越冬,2次越冬后,第3年4月底5月初开始化蛹,蛹期26-29天,成虫出现于6月,6月中旬-7月中旬为羽化盛期。
成虫咬破皮层、木质部呈“U”形刻槽,产卵1-2粒于其中。
幼虫先向上蛀食10mm左右,然后掉头向下蛀食,每隔一定距离咬1圆形排泄孔用于排泄粪便,幼虫一生排泄孔数目为15-19个。
星天牛,黑色,具光泽,每鞘翅具有大小白斑约20个。
1年1代,老熟幼虫在树干基部或树根蛀道内越冬,次年4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上旬成虫羽化,5月底到6月上旬为羽化盛期,羽化后成虫取食嫩枝皮层补充营养,10-15天后交尾,于树干近地面处树皮上咬深2mm,长8mm的“丁”或“人”字形刻槽产卵1粒。
卵6月中旬开始孵化,处在树皮下盘旋蛀食,一月后开始向木质部蛀食,并开始有通气孔,从中排出粪便。
9月下旬后,绝大部分幼虫转头向下,沿原虫道移至注入孔,再开辟新虫道向根部蛀食,并越冬。
防治方法:防治时间应抓住5月底到6月中上旬成虫羽化后、幼虫孵化前的有利时机,防止幼虫进入主干内蛀食,其它时期应及时防治,减小虫害的危害。
人工防治,星天牛成虫飞翔力较弱,可在羽化盛期人工捕杀。
自主干基本围绕树干用石灰水刷白可防止成虫产卵。
在主干基部,发现有黄色泡沫状流胶的产卵刻槽后,可用木锤砸击卵槽,砸死其中的卵和初孵幼虫。
桑天牛成虫有假死性,羽化盛期容易人工捕杀。
幼虫危害期,用金属丝从新鲜排粪孔插入,刺杀蛀道内幼虫。
化学防治,可用毒签插入新鲜排粪孔,或用药剂(如敌敌畏原油与柴油1:20混合液)注射,并用泥封孔,可将幼虫毒死在蛀道内。
分别用菊脂类药3000倍、甲胺磷500倍、1605的1000倍,DDV1500倍,将虫粪清除后,再用注射器将药注入蛀道内,然后用棉球或湿泥砣塞死孔洞,或者将棉球浸上药液,用镊子或钢丝将药球推入孔洞,用磷化锌12%,草酸36%,阿拉伯胶粉16%,水36%配置毒竹签塞孔,效果较好。
天牛的识别与防治ppt课件

桃 红 颈 天 牛
22
3.其他特性
成虫产卵时,一般咬刻槽后产于树皮下,少数产 于腐朽孔洞内以及土层内等。
多喜欢为害生长不旺的树木。
23
天 牛 产 卵 状
卵
24
步骤二、天牛类害虫识别
1.为害状识别
成虫啃食枝干嫩皮。 幼虫钻蛀枝干,树表具大量 虫孔,严重易风折枯死。
25
为害柳树状
69
双 带 粒 翅 天 牛
70
双 簇 污 天 牛
71
桑 天 牛 成 虫
72
云 杉 小 墨 天 牛 成 虫
73
云 斑 天 牛 成 虫
74
云 斑 天 牛 幼 虫 为 害 状
75
六 斑 虎 天 牛 成 虫
76
松 褐 天 牛 幼 虫
77
松 褐 天 牛 幼 虫
78
星 天 牛 幼 虫
79
步骤三、天牛类害虫综合防治
1.口器及为害方式
天牛类害虫的成虫、若虫均为咀嚼式口器。 成虫取食花粉、嫩叶及叶片。 幼虫钻蛀为害,为害最重,常导致枝条或整个
植株枯萎、死亡。
5
天 牛 为 害 文 冠 果 致 部 分 枝 条 坏 死
6
天 牛 为 害 文 冠 果 致 部 分 枝 条 坏 死
7
天 牛 为 害 杨 树 致 枝 条 坏 死 状
检疫检查
生活在树干内,易被人携带传播,苗 木调运时,加强检疫、检查。
检查有无产卵槽、排粪孔、羽化孔、 虫道和活虫,一经发现,立即处理。
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天敌。如人工招引啄木鸟, 利用管氏肿腿蜂、啮小蜂等。
80
人工挂巢招鸟
81
人 工 悬 挂 鸟 巢
光肩星天牛危害识别与防治方法

果农之友2023.8绿色植保光肩星天牛,学名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 ,1853),属鞘翅目天牛科,又名花牛、白星天牛、柳星天牛等[1]。
国内分布比较广泛,华北、西北、东北、华中、西南、华东、华南等地均有分布,其中华北、西北危害较严重,朝鲜、日本也有分布,20世纪90年代传入美国、加拿大,后又传入法国、英国等欧洲等国家。
光肩星天牛主要危害悬铃木、杨、柳、榆、元宝枫、栾树、槭树等林木,同时也危害柑橘、苹果、梨、核桃、樱桃、桑、沙枣等果树,是农林植物的重要蛀干害虫之一[2、3]。
现将光肩星天牛的危害特点、形态特征、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果农朋友参考。
1危害特点光肩星天牛以幼虫蛀食树干或大枝条,在幼虫危害期,被危害树木的树干和主枝上有排粪孔,树液和锯末状虫粪从孔口排出,堆积于地面,有时在被害树木的主干枝杈处形成大型虫苞。
成虫啃食寄主的叶柄、枝干嫩皮或叶片,补充营养,但对树木危害不大。
受害严重的树木,木质部常被蛀空,且被害处易感染病害,削弱生长势,树枝易风折或整株枯死。
2形态特征2.1成虫雌成虫体长30毫米左右,雄成虫体长22毫米左右。
体和翅均为漆黑色,有光泽,翅上有不规则白斑20个左右。
头部比前胸小,自后头至唇基有一条纵沟。
触角鞭状,12节,第一节端部膨大,第二节最小,第三节最长,以后各节渐次缩短,自第三节开始各节基部均呈灰蓝色。
雌虫触角等于或短于体长,最后一节末端为灰白色。
雄虫触角超过体长,有时为体长的2.5倍左右,最后一节末端为黑色。
前胸两侧各有1较尖锐的刺状突起[4]。
前翅基部光滑无颗粒状突起,为区分星天牛的重要特征。
头部和体腹面被银灰和蓝灰色细毛。
腿节、胫节中部及跗节背面有蓝灰色绒毛(图1、图2)。
2.2卵长6毫米左右,白色,长椭圆形,稍弯曲,像米粒。
孵化前颜色变深,成为黄色(图3)。
作者简介:唐丽(1989年—),女,硕士,讲师。
杨树的天牛虫害及防治

防治方案三:化学防治
喷洒药剂
对于虫害严重的杨树,可以喷洒一定浓度 的化学药剂,如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等 杀虫剂。注意要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树干注射
将杀虫剂通过树干注射的方式注入杨树体 内,可以有效杀死天牛幼虫。这种方法见 效快,但要注意使用剂量和方法,避免对 树木造成伤害。
杨树天牛的危害
杨树天牛的幼虫在树干内蛀食,破坏树木的韧皮部和木质部 ,严重影响杨树的营养输送和生长。
杨树天牛的大量繁殖会导致树木枯萎、死亡,严重破坏生态 环境和林业资源。
杨树天牛的传播途径
杨树天牛主要通过自然传播和 人为传播两种方式进行传播。
自然传播是指通过成虫飞行、 迁徙等自然行为进行传播。
人为传播则是指通过木材运输 、园林景观建设等人类活动, 将带有杨树天牛的病树木材传 播到其他地区。
活动习性
杨树天牛通常在白天活动,它们会在阳光充足的白天进行觅食和繁殖。
杨树天牛的繁殖方式
繁殖季节
杨树天牛通常在春季和夏季进行繁殖,此 时的气候条件适宜,有利于它们的生存和 繁殖。
VS
产卵习性
杨树天牛会将卵产在杨树的树皮或树枝上 ,通常在较为隐蔽的地方,以避免被天敌 发现。
03
杨树天牛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 作,引进先进的防治技术和管理经验,提 高我国杨树天牛虫害的防治水平。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1
02
03
合理规划
合理规划杨树种植,避免 过度集中,增加天牛虫害 传播的难度。
加强管理
加强杨树栽培管理,提高 树体营养水平,增强抗虫 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三、工作任务实施
准备工作
1.地点:园林植物保护综合实训室、各公共绿地、 校内外花卉苗木生产基地。
2.材料:星天牛、桑天牛等各种害虫为害状、活 体及标本。
3.工具:体视显微镜、扩大镜、解剖剪、解剖针、 镊子、培养皿、捕虫网、毒瓶、幼虫瓶,各种防 治害虫的器具、药剂等。
4
步骤一、天牛类害虫认知
37
38
39
40
41
蛹
42
43
2.形态识别
成虫
特征
卵 幼虫
蛹
栗褐色,鞘翅基部中央具一圆形或近 方形黑褐斑,肩下侧缘有一黑褐色长斑, 翅中部之后处具一丛侧缘至鞘缝的棕 褐色宽斜纹。
长椭圆形,乳白色。
体长18~25mm,米黄色,头部前端北 面黑褐色,呈三角形。前胸背板有一 长方形浅褐色斑块。
26
为害杨树状
27
为害樱花状
幼虫
28
2.形态识别
特征
成虫 卵
体长20~41mm,体黑色。鞘翅具大 小不一白斑,鞘翅基部有黑色颗粒。
长椭圆形,黄白色。
幼虫
体长38-60mm,乳白色至淡黄色, 头褐色。前胸背板有“凸”字斑。
蛹 裸蛹,乳白色。
29
星天牛 1.成虫 2.卵 3.幼虫 4.蛹
3.1 天牛的识别与防治
1
一 任务分析 二 任务实施 三 检查评价 四 复习思考
2
任务 提出
通过在园林植保综合实训室、各公共绿地、校内外 生产基地了解天牛类害虫的基础知识,识别其为害 状、活体及标本,制定综合防治方案并付诸实施, 达到识虫治虫的目的。
能力 目标
①能进行体视显微镜的操作。 ②能识别天牛类害虫的特征及为害状。 ③能调查天牛类害虫的发生情况并选择适当药剂。 ④能制定综合防治方案并实施。 ⑤能对防治效果进行统计并分析。
47
1.为害状识别
以幼虫为害侧柏、桧柏和龙柏等。多为害衰弱 树和管理养护粗放的柏树,是柏树上的一种毁 灭性蛀干害虫。被害初期树表没有任何症状, 枝上出现黄叶时,已为时过晚,再看树皮早已 环剥,皮下堆满虫粪。
48
49
50
51
52
2.形态识别
成虫
特征
卵 幼虫 蛹
体长为10mm左右,扁圆筒形。前胸背 板有5个突起点,鞘翅黑褐色,有两条 棕黄色横带。
习性
产卵习性
卵产于树皮裂缝或伤疤处, 每处有卵1-10粒不等,卵期 为11d左右。
其他习性
3月下旬初孵幼虫蛀入树皮后, 先取食韧皮部,随后危害木质 部表面,并蛀成弯曲不规则的 坑道,坑道内堆满黄白色粪屑, 且虫道相通,树干表皮易剥落。
56
园林植物上的其他天牛种类有: 青 杨 天 牛
57
青 杨 天 牛 成 虫
产卵习性
产卵时先咬一“T”形或“八” 字形刻槽。卵多产于树干基 部和主侧枝下部,以树干基 部向上10cm以内为多。每一 刻槽产一粒。
36
1.为害状识别
为害大叶黄杨、冬青、卫矛、狭叶十大功劳等。 幼虫多在20cm以下的枝干内危害,形成弯曲不 规则的虫道,严重时,可使枝干倒伏或死亡。 一般1小枝内有虫1头。
裸蛹,乳白色。
44
45
3. 发生规律
发生代数 山东1年1代。
生活史
越冬虫态 以幼虫在大叶黄杨的根部。
发生时间
4月上旬在隧道中咬粗木屑 上下阻塞作蛹室,蛹期1月 左右,5月上旬开始羽化。
46
习性
补充营养
成虫啃食大叶黄杨嫩茎皮 层,使新枝嫩叶枯萎,严 重时叶面一片焦黄。
产卵习性
卵产在离地面20cm以下的茎 干上。产卵时先撕咬树皮, 造成1个长方形刻槽,再产 卵。
21
桃 红 颈 天 牛
22
3.其他特性
成虫产卵时,一般咬刻槽后产于树皮下,少数产 于腐朽孔洞内以及土层内等。
多喜欢为害生长不旺的树木。
23
天 牛 产 卵 状
卵
24
步骤二、天牛类害虫识别
1.为害状识别
成虫啃食枝干嫩皮。 幼虫钻蛀枝干,树表具大量 虫孔,严重易风折枯死。
25
为害柳树状
30
星天牛
光 肩 星 天 牛
31
星 天 牛
32
星 天 牛 成 虫 交 尾 状
33
星 天 牛 幼 虫
34
3. 发生规律
生活史
发生代数 南方1年1代,北方2-3年1代
越冬虫态 发生时间
幼虫在被害枝干内
翌年3月以后开始活动。成 虫5-7月羽化飞出,6月中 旬为盛期。
35
习性
补充营养 成虫咬食枝条嫩皮补充营养
69
双 带 粒 翅 天 牛
70
双 簇 污 天 牛
71
桑 天 牛 成 虫
72
云 杉 小 墨 天 牛 成 虫
椭圆形,长2mm,白色,体似稻米粒。
老熟时体长为15mm左右,长方筒形, 乳白色,前胸背板上有1小字形凹陷 及4块黄褐色斑纹。
蛹浅黄色,裸蛹。
53
54
3. 发生规律
发生代数 1年1代
生活史
越冬虫态 以成虫在树干蛹室内
发生时间
翌年3月上旬成虫咬椭圆形 孔口外出 ,以5月中下旬幼 虫为害最严重。
55
15
青 杨 天 牛 啃 食 树 皮 补 充 营 养
16
松 褐 天 牛 幼 虫
17
2.成虫、幼虫特征
天牛成虫体长筒形,常被有毛、刺等。触角特 别细长,通常与体等长或长过身体。幼虫圆筒 形,粗肥稍扁,体软多肉,白色或淡黄色,头 小胸大,无足。
18
天 牛 幼 虫
19
天 牛 幼 虫
20
刺角天牛与桃红颈天牛
58
青 杨 天 牛 产 卵 痕
59
青 杨 天 牛 的 卵
60
蓝 墨 天 牛
61
桃 红 颈 天 牛
62
锈 色 粒 肩 天 牛 成 虫
63
锈 色 粒 肩 天 牛 幼 虫
64
为 害 合 欢 的 天 牛 幼 虫
65
黄斑天牛
松褐天牛
66
黄 斑 星 天 牛 卵
67
松 褐 天 牛
68
松 褐 天 牛 蛹 及 蛹 室
8
天 牛 为 害 法 桐 状
9
天 牛 为 害 法 桐 状
10
天 牛 为 害 法 桐 状
11
天 牛 幼 虫 为 害 后 形 成 的 蛀 孔
12
天 牛 幼 虫 为 害 后 形 成 的 蛀 孔
13
天 牛 成 虫 取 食 花 粉 补 充 营 养
14
桑 天 牛 啃 食 构 树 枝 叶 补 充 营 养
1.口器及为害方式
天牛类害虫的成虫、若虫均为咀嚼式口器。 成虫取食花粉、嫩叶及叶片。 幼虫钻蛀为害,为害最重,常导致枝条或整个
植株枯萎、死亡。
5
天 牛 为 害 文 冠 果 致 部 分 枝 条 坏 死
6
天 牛 为 害 文 冠 果 致 部 分 枝 条 坏 死
7
天 牛 为 害 杨 树 致 枝 条 坏 死 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