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卫生防疫工作实施的解决方案 (1).doc
学校疫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

学校疫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为了做好学校疫情环境整治工作,我校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加强学校疫情防控措施1.由学校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负责疫情防控工作的具体落实和监督;2.在学校出入口设置测温点和消毒点,严格测量每位师生的体温,并要求每天必须进行、实名登记;3.加强对学生、教职工的宣传教育,提高其疫情防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4.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增加日常消毒频次,保持教室、宿舍等场所的通风和卫生。
二、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1.建立学校疫情监测系统,及时对学校内师生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并对疑似症状的师生进行隔离观察;2.对疑似和确诊病例的情况进行及时上报,保持与当地疾控部门的沟通和协调。
三、强化师生自我防护意识1.在学校内设置疫情防控宣传栏,不定期发布疫情防控知识和指引;2.加强对师生的教育宣传,普及正确的手卫生、口罩佩戴等防护知识;3.组织学生参加相关防疫知识培训,提升其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四、加强校园清洁卫生工作1.增加保洁人员数量,加强对校园内卫生死角的清洁;2.加强对公共场所、教室、宿舍等地方的卫生管理,保持干净整洁;3.不定期开展校园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提高学生的环境卫生意识。
五、加强学校内部管理1.严格控制学校内外人员出入,对外来人员实行登记、测温等防控措施;2.分时段、错峰上下学,控制校园内人员聚集情况;3.加强对校园内教育、餐饮、活动场所等地方的管理,确保其符合疫情防控要求。
实施以上方案,我校相信能够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校园的安全稳定。
六、应急预案和演练1. 完善学校疫情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疫情事件的处置流程和责任人;2. 组织学校师生进行疫情防控演练,提高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
七、加强心理疏导和关爱1. 设立心理疏导点,加强对师生的心理健康关爱和辅导;2.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增强师生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八、加强与家长、社区的合作1.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向家长发布学校的疫情信息和防控措施;2. 加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委会的合作,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和知识普及。
学校医务室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方案

学校校医室防疫应急处置方案一、适用范围1.本方案适用学校卫生室(保健室)(以下简称校医室)组织实施。
(具体流程图详见附件1)。
2.所有到校医室就诊的师生,须经过体温筛查和问诊,排除可疑情况方可进入校医室就诊。
二、体温筛查(一)设置体温筛查点1.在校医室的入口处,标识明显,确保区域空气流通,医务人员要在病人的上风口。
2.备有医用外科口罩、电子体温计(以便快速筛查)、水银温度计及消毒盒、手消毒用品、就诊病人筛查记录表等。
在明显位置张贴就诊流程和注意事项、指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信息。
(二)防护要求1.工作人员采用标准防护,包括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和穿工作服(白大褂),直接接触就诊人员时戴医用手套,随时做好手卫生和手消毒。
2.督促就诊人员及陪同人员佩戴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3.体温筛查点按要求做好常规消毒和随时消毒。
(三)工作流程1.测量体温。
在体温筛查处用电子体温计快速筛查,如有发热情况,转移至临时隔离留观室(区),用水银体温计测腋温。
2.询问临床症状。
重点询问发热、干咳、乏力,是否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3.询问流行病学史。
重点询问发病前14天内:(1)有无湖北省或近期疫情高发的国家和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是否曾接触过以上地区或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2)有无新冠感染者接触史。
(3)有无聚集性发病情况。
14天内在小范围场所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宿舍等,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4)有无境外疫情高发国家和地区旅居史, 及境外疫情高发国家和地区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患者接触史。
4.填写就诊师生筛查登记表(附件2)。
三、等候及转运(一)设置临时隔离留观室(区)1.设置在校医室外,以就近为原则,方便就诊师生转运,尽量设立专用通道,确保有足够的空间。
房间门窗保持打开状态、通风良好,配备水银温度计等常用诊疗器具、洗手设施、休息坐椅、消毒物资和设备、以及灭火器材,最好有单独使用的卫生间。
学校卫生室防疫工作计划

学校卫生室防疫工作计划防疫制度建立学校卫生室的防疫工作应以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为基础。
这包括但不限于学生健康管理制度、疫情报告制度、隔离观察制度、校园出入管理制度等。
制度应明确各项防疫措施的具体执行要求、责任人、监督人以及相应的奖惩机制。
同时,要确保所有教职员工和学生都清楚了解制度内容,并严格执行。
防疫宣传教育防疫宣传教育是提升师生防疫意识、普及防疫知识的重要手段。
卫生室应定期开展防疫知识讲座,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
宣传教育内容应涵盖疫情防控的基本知识、个人防护技能、疫情报告流程等,以提高师生自我防护能力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健康监测管理健康监测管理是防疫工作的重要环节。
卫生室应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实施晨检、午检和晚检制度,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温监测和健康状况询问。
对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学生,应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并通知家长,确保病情不扩散。
同时,卫生室还要做好教职员工的健康监测工作,确保校园内人员的健康安全。
校园环境消毒校园环境消毒是预防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
卫生室应制定详细的校园消毒计划,定期对教室、图书馆、实验室、食堂等公共区域进行全面消毒。
同时,要加强对卫生间、门把手、楼梯扶手等高频接触部位的消毒频次。
消毒过程中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避免消毒液对学生和教职工造成不良影响。
应急处置准备学校卫生室应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在突发疫情时能迅速响应、有效处置。
预案应包括疫情报告流程、隔离观察措施、医疗救治流程、心理疏导机制等。
同时,卫生室要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
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确保信息畅通、决策科学。
疫苗接种工作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学校卫生室应积极配合当地卫生部门,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疫苗接种要求,组织师生进行疫苗接种。
在疫苗接种过程中,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安全性等知识,消除师生的疑虑和顾虑。
学校卫生防疫工作制度

学校卫生防疫工作制度一、制度背景随着全球疫情的持续蔓延,学校卫生防疫工作变得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学生和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本学校制定了以下卫生防疫工作制度,旨在建立科学、有效的防疫管理机制。
二、防疫措施1. 做好校园环境的消毒工作,特别是公共区域、教室和宿舍等地方,要定期进行消毒,确保卫生干净。
2. 加强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建立健全早发现、早报告和早诊断的机制,学校将配备专业的疫情防控人员,及时监测和掌握疫情动态。
4. 落实校园内外来访人员的登记和排查工作,对有疫情风险的人员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校园的安全。
5. 内外来访学生和教职员工需提供健康证明,包括体温检测和核酸检测等,确保无异常情况后方可入校。
6. 制定学生集体活动的防疫措施,例如体育活动、聚餐等,要确保场地卫生,配备防护用品,避免人员聚集。
7. 学校餐厅要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做到食品原料的检测、存储和加工环节都符合卫生要求。
8. 配备充足的防疫设施和物资,包括口罩、手套、消毒剂等,确保供应链畅通,为学生和教职员工提供充分的防护措施。
9. 加强校园巡查和监督管理,设立疫情防控巡查组,对学生和教职员工的防疫措施和行为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三、责任分工1. 学校领导要明确防疫工作的责任分工和相关人员的职责,建立健全的防疫工作组织机构。
2. 校园防疫工作由学校卫生保健部门负责,其职责包括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和防疫措施的制定和落实等。
3. 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共同推进校园防疫工作,确保工作的协调性和整体性。
4. 学生和教职员工都有责任参与到防疫工作中,遵守相关规定,自觉做好个人卫生防护。
四、奖惩措施1. 对违反防疫工作制度的学生和教职员工,学校将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相应处罚,包括责令停课、调离学校等。
2. 对在防疫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和教职员工,学校将给予表彰和奖励,增强防疫意识和积极性。
学校卫生防疫管理预案

学校卫生防疫管理预案第1章总则 (4)1.1 学校卫生防疫管理目标 (4)1.2 学校卫生防疫管理原则 (5)1.3 学校卫生防疫管理组织架构 (5)第2章疫情监测与报告 (5)2.1 疫情监测制度 (5)2.2 疫情报告流程 (6)2.3 疫情信息管理 (6)第3章预防措施 (7)3.1 健康教育与宣传 (7)3.1.1 组织专题讲座和培训 (7)3.1.2 设立宣传栏和海报 (7)3.1.3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7)3.2 日常卫生管理 (7)3.2.1 加强校园环境卫生 (7)3.2.2 落实晨检、午检制度 (7)3.2.3 加强通风换气 (7)3.2.4 垃圾分类与无害化处理 (7)3.3 疫苗接种与群体免疫 (7)3.3.1 组织疫苗接种 (7)3.3.2 宣传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8)3.3.3 加强疫苗接种后的监测 (8)3.3.4 落实群体免疫策略 (8)第4章应急处置 (8)4.1 疫情预警与启动应急预案 (8)4.1.1 当学校发觉疫情相关情况或接到上级卫生部门疫情预警时,应立即启动卫生防疫管理预案。
(8)4.1.2 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负责对疫情信息进行评估,确认预警级别,并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8)4.1.3 启动应急预案后,学校应及时向全体师生发布疫情信息,明确预警级别和应对措施,保证信息畅通。
(8)4.2 应急处置流程 (8)4.2.1 确诊病例应急处置 (8)4.2.2 疫情防控措施 (8)4.3 应急资源调配 (9)4.3.1 学校应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保证疫情防控所需物资充足。
(9)4.3.2 应急物资包括但不限于:口罩、消毒液、体温计、防护服等。
(9)4.3.3 学校应合理调配应急物资,保证关键岗位和重点区域物资供应。
(9)4.3.4 加强与上级部门、卫生防疫部门、医疗机构等外部单位的沟通协调,保证应急资源及时补充。
(9)4.3.5 建立应急资源调配台账,记录物资的采购、发放、使用等情况,保证资源合理利第5章校园环境管理 (9)5.1 校园环境卫生 (9)5.1.1 定期开展校园环境卫生整治,保证校园环境整洁、卫生,减少病媒生物孳生。
学校卫生防疫制度(精选9篇)

学校卫生防疫制度学校卫生防疫制度(精选9篇)学校卫生防疫制度篇1为了更好地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预防和控制学生常见病和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师生的健康水平,制定以下卫生防疫制度:一、学校卫生防疫工作由学校卫生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工作由校医执行。
二、做好师生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利用学生的健康教育课、卫生宣传栏、学校月报、广播、贴宣传画,教职工大会等多种途径,进行卫生知识、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教育,使大家逐渐了解卫生保健知识,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提高健康水平。
三、做好季节性传染病的预防工作,特别要做好突发性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及处理工作。
四、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发现师生患传染病及可疑传染病时应及时报告县卫生防疫站和县教育局,并迅速隔离病人,对病人活动的场所进行彻底消毒,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防止疫情扩散。
五、全校师生发现传染病都有义务向有关部门报告,对在防治传染病工作中,特别是在突发重大疫情的防治工作中有突出成绩的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扬,对知情不报,造成传染病扩散或故意造成传染病扩散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处理。
学校卫生防疫制度篇2为了对全校师生身体健康负责、创建健康卫生校园、避免食物中毒等事故的发生,特制订本制度。
1、每天早晨由各班打扫卫生包管区,做到地面无垃圾、无废纸、无其他污染物;2、厕所每天打扫二次,冲洗数次;3、走道、楼梯每天至少打扫一次;4、垃圾筒每天消除一至二次;5、餐具每天清洗、过水和消毒;6、总务处、校医室和有关清洁工经常检查校园卫生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7、各班主任老师要加强学生的出入管理,禁止学生私自离校,每天清点学生人数,对旷课的学生,各班主任老师要了解其原因,掌握学生的去向,并认真做好晨检记录。
8、各班主任老师如果发现学生出现发热、皮疹,及呼吸道症状,应立即送往校医室诊治,不得私自让学生外出就诊,确实需要外出诊治者,应先同校医室人员联系。
校园疫情防控与紧急医疗响应方案

校园疫情防控与紧急医疗响应方案1. 总则为确保校园内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本方案,旨在指导校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以及应对突发医疗状况。
本方案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和应对策略。
2. 组织架构成立校园疫情防控与紧急医疗响应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医务人员为组员。
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指导校园疫情防控与紧急医疗响应工作。
设立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援工作小组,具体负责疫情监测、信息报告、防控措施落实、紧急医疗救援等工作。
工作小组成员包括教务处、学生处、保卫处、后勤处、校医院等部门相关人员。
3. 防控措施3.1 健康监测加强师生健康监测,每日进行体温检测,并做好记录。
对于体温异常的师生,要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学校应设立临时隔离观察区,对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
3.2 环境卫生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教室、宿舍、食堂、卫生间等公共区域进行清洁消毒。
学校应配备充足的消毒剂,并指导师生正确使用。
3.3 人员管理限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对来访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询问。
加强师生出行管理,减少外出活动,尽量避免前往疫情严重地区。
3.4 宣传教育加强疫情防控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班会等形式,定期发布疫情防控知识和工作动态。
4. 紧急医疗响应4.1 医疗资源配备学校应配备充足的医疗物资,如口罩、消毒剂、体温计等。
校医院应准备好疫情防控相关药物和设备,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及时救治。
4.2 医疗救治发现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时,应立即将患者送往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同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排查,采取相应措施。
4.3 应急预案制定疫情防控与紧急医疗响应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职责分工、救治措施等。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 监督管理学校应加强对疫情防控与紧急医疗响应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校园卫生工作实施方案(精选7篇)

校园卫生工作实施方案(精选7篇)校园卫生工作实施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为指针,以促进学生素质综合发展为目的,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加强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创设洁、净、美的学习、生活环境,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工作目标1、健全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2、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统一思想,明确各自的工作目标。
3、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做到有计划、有考核、有分析。
4、落实卫生包干责任制,校园内卫生区域划片包到各年级、各班级。
5、完善卫生检查监督制度,由强化的管理逐步转为内化的习惯。
三、主要工作与措施1、成立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制,谁管理、谁负责,并把卫生工作列入学校工作重要的日事议程。
领导小组成员:2、开设健康教育课,教师要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
做到有计划、有考核、有分析、有记载。
定期组织卫生知识讲座(请卫生系统的专家),教育学生讲究个人卫生、保护环境卫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3、根据寄宿制的特点,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相关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引导他们走出误区,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
3、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班级黑板报等形式广泛开展卫生宣传活动。
4、坚持每天晨捡、日扫、周五大扫除制度。
5、实行卫生包干制,确保校园内无废异物、无卫生死角,做到环境净化、美化,宿舍整齐划一、窗明几净。
(1)班级承包,各班级的教室、门前走廊、教学楼前后为班级卫生承包区,绿化草坪以班级分块包干,做到无废弃物、无杂草。
(2)宿舍承包,每楼层宿舍内、走廊、楼梯、宿舍楼前后由各楼层生活老师承包,有生活老师组织学生自觉整理、保持清洁。
(3)年级承包,年级对学生卫生行为习惯加强养成教育并与家长协力逐渐让学生改掉吃零食地不良习惯。
(4)发挥团委、学生会协助管理的`功能,在学生中设立卫生监督机制,由学生自己参与卫生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卫生防疫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的发生与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有关规定,结合我学区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组织领导
1.领导小组:
组长:学区校长
副组长:学区督导
成员:
2.职责:制定传染防控工作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人、财、物等传染病防控保障机制,组织开展学校传染病健康教育,积极防控传染病。
收集、汇总有关信息,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县教育局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疫情,协助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做好对疑似病人的监测处理及环境消毒工作。
二、传染病防控工作主要内容及措施
1.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各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预案,并组织学校师生学习和演练。
学校传染病应急预案内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传染病监测网络、传染病预警系统、传染病报告
制度、发生传染病时的应急控制措施、传染病的日常预防措施,还应包含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如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特殊重大传染病流行(如非典、甲流感),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及密切接触者所采取的措施、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控制等内容。
2.加强教育和管理工作。
(1)各学校要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按照规定开设健康教育课。
根据传染病流行的季节特点,每学期至少集中开展2次以上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板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和公共卫生责任感。
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努力做到“四勤”(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四不”(不随地吐痰、不喝生水、不共用毛巾牙刷和口杯、不过度紧张和疲劳)。
(2)各学校要加强学生的饮食管理,保证学生饮食安全。
要建立传染病疫情管理档案。
各学校领导要熟悉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特别要依据传染病发病规律将有可能暴发或流行的病种纳入重点检查内容。
经常了解学校师生对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意见,经常查看学生食堂、教室等场所的卫生状况,经常检查督促有关人员认真履行职责,把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落实奖惩制度,每星期至少进行一次卫生检查,做好记录并进行公示。
3.建立学生晨检制度。
各级学校必须严格落实晨检、午检制度,在学校兼职校医的指导下,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
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症状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兼职校医进行进一步核实排查,必要时将患者送正规医院就诊,保证对传染病病人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
4.建立学生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和登记制度。
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怀疑为传染病,要及时报告给学校或兼职校医。
学校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
5.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
各学校按照规定做好教室、、图书室、食堂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消毒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气温较低时要在课前和课间休息期间利用教室和走廊的窗户开窗换气,气温回暖后则要实行全日开窗的方式换气。
同时,要做好校园内公共设施和公共用具的清洁和消毒工作,搞好校园环境卫生。
6.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报告内容及时限。
在同一班级(相邻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时;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发生群
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班主任应当在第一时间内向学校主要领导上报相关信息,为各级在第一时间内逐级上报打开安全通道。
(2)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上述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分管安全的副校长应当以最快捷的方式在第一时间内报告乡中心校及当地传染病防治部门。
(3)疫情处理。
各相关学校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本单位发生的传染病疫情进行调查和处理,做好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保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检查督导
1.学区将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到学校的目标考核之中。
2.学区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检查指导,对防控工作不力造成传染病疫情蔓延的学校,要追究学校领导的责任。
2018年3月2日
精品文档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