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的还原性及用途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初中教案-第三章第四节《氢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

最新初中教案-第三章第四节《氢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

第四节氢气的性质和用途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氢气的物理性质。

2.氢气的还原性,可燃性,以及有关实验和现象。

3.氢气点燃前检验纯度的原因。

’4.氢气的用途。

5.从得氧失氧角度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

(二)能力训练点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是本节的两项重要的能力训练点,要通过氢气的纯度的检验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来完成。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氢气的燃烧与爆炸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进行量变引起质变和对立统一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教学。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氢气的化学性质。

2.难点氢气的还原性。

3.疑点氢气,氧气按一定比例混合为什么会发生爆炸,而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可以安静的燃烧?4.解决办法通过实验,从表面现象到微观本质进行分析。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具准备氢气发生装置一套,铁架台,干燥的烧杯,硬质试管,酒精灯,火柴,长木条,集气瓶,小试管,带孔的塑料筒,肥皂水,氧化铜。

五、学生活动设计本节主要是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的,学生的活动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确定实验结论。

另外,本节涉及的实验操作部分可以由学生通过讨论问题、回答、总结完成。

1.教师演示[实验3—4],学生观察现象。

提问讨论:由此现象可以得到什么结论?2.教师演示[实验3—5],学生观察现象。

提问讨论(1)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2)它与空气中哪种物质发生了反应?(3)它的产物是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4)它们反应的化学反应表达式是什么?3.演示[实验3—6] 学年观察现象。

提问讨论(1)氢气点燃后发生什么现象?(2)爆炸的原因是什么?(3)为什么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可以安静地燃烧,而混有空气的氢气点燃会发生爆炸?4.演示[实验3—7],学生观察现象。

提问讨论:为什么第一次检验纯度后需要用手再堵一会试管才能进行会试管才能进行第二次检验?5.演示[实验3—8],学生观察现象。

提问讨论:(1)通过实验观察到什么现象?产生了哪些物质?(2)为什么放氧化铜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3)为什么在加热前要先通一会氢气?(4)实验结束时,为什么停止加热后还要继续通氢气直至试管冷却?六、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

(九年级化学教案)氢气的性质和用途初中三年级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氢气的性质和用途初中三年级教案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初中三年级教案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氢气的可燃性、还原性,并了解有关的实验过程和现象以及注意事项;根据氢气的性质了解其主要用途;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对照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

能力目标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氢气燃烧与爆炸和还原性与还原反应的教学,进行量变引起质变和对立统一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

教学建议教法建议在讲氢气的性质之前,学生已学过氧气的性质、制法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确定恰当的知识范围和实验内容,使学生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氢气的可燃性、还原性及有关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了解点燃氢气之前为什么要检验氢气的纯度以及检验的方法,结合实验内容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结合氢气的可燃性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等。

在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层层深入地展开教学内容。

教师讲新课之前先复习旧知识,以实验室用什么药品制取氢气,收集氢气有几种方法等问题导入新课,而后展示一瓶瓶口倒置的氢气,请学生通过观察氢气在通常状态下的色、态、水溶性、密度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己总结出氢气的物理性质。

这种从感性到理性认识问题的方法,层次清楚,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能力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在讲授氢气的可燃性和还原性时,也应先演示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氢气中混有空气点燃发生爆鸣、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在瓶口出现白雾、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等,而后运用投影,进行反应实质的总结,写出化学方程式。

这种运用探索性实验的教法,能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了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最后教师通过让学生看书进行小结,再通过让学生做练习题进行巩固,使大多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重点的知识,从而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其它一些建议:(1)为使操作方便,节省时间和药品,氢气发生装置宜选用启普发生器。

化学教案-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化学教案-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化学教案-氢气的性质和用途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收集方法。

3.了解氢气的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氢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及收集方法。

2.教学难点: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及现象观察。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氢气是什么吗?它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新课讲解1.氢气的物理性质(1)氢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2)氢气是自然界中最轻的气体,密度约为空气的1/14。

(3)氢气难溶于水。

2.氢气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水。

(2)还原性:氢气具有还原性,可以将某些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金属与酸反应氢气。

(2)实验装置:启普发生器、集气瓶、水槽等。

(3)操作步骤:将金属片放入启普发生器中,加入稀盐酸,观察氢气的产生。

4.氢气的收集方法(1)排水法:利用氢气不溶于水的性质,通过排水法收集氢气。

(2)排空气法:利用氢气密度小的特点,通过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5.氢气的用途(1)能源:氢气是一种理想的能源,具有较高的燃烧值。

(2)还原金属氧化物:氢气可以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用于提炼金属。

(3)填充气球:氢气密度小,可以填充气球,用于探测大气层。

三、实验操作与现象观察1.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1)实验原理:氢气具有还原性,可以将氧化铜还原为铜。

(2)实验装置:硬质玻璃管、酒精灯、水槽等。

(3)操作步骤:将氧化铜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加热,通入氢气,观察现象。

(4)实验现象:氧化铜逐渐被还原为铜,硬质玻璃管内壁出现铜镜。

四、课堂小结2.强调氢气的用途,引导学生关注实际应用。

五、作业布置1.复习氢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及收集方法。

2.完成课后练习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氢气的性质和用途,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教案 氢气的性质及制备

教案 氢气的性质及制备
-218.4℃雪花状固态氧
听讲、思考、作笔记
思考、回答问题
听讲
做笔记
听课、思考
回答问题
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
写笔记
听课、思考、回答问题
说明氢气具有还原性
听课、思考
听讲思考、回忆
二氧化碳的制取
仔细观察实验
听课、思考、回答问题
要先验纯
仔细观察实验、总结实验现象及结论
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引入便于学生理解
对比学习法:
Zn + H2SO4 ZnSO4+ H2
2、装置特点:液态物质与固态物质反应,且不需要加热,生成物为气态。
3、收集方法:①排水 法收集因为氢气难溶于

②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
实验步骤:查 装 收 离
通过对熟悉的知识迁移到相似的新知识,便于学生掌握及记忆。
培养学生学会知识迁移的能力
手脑并用
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眼、手、脑并用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通过学过知识探究新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眼、手、脑并用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师生互动,合作
提高课堂效率
二、板书设计
3.2氢气的性质及制备
一、氢气的物理性质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101KPa时氢气在-252℃时变成液体,在—259℃变成雪花状固体,它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课题:3.2氢气的性质和制备
主讲:范梅仙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
2.学生掌握氢气的还原性,可燃性,并了解有关实验和现象。
3.了解氢气点燃前检验纯度的原因。
4.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
5.根据氢气的性质,了解氢气的用途。
学习重点

第四节氢气的性质和用途——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_九年级化学教案_2

第四节氢气的性质和用途——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_九年级化学教案_2

得氧和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还原剂。


思想教育:通过氢气燃烧后生成水,对大气无污染,渗透环保教育;通过氢气的燃烧与以及还原性与还原反应的教学,进行量变引起质变和对立统一观点的教育。


教学用具
仪器:集气瓶、球形干燥管(装有碱石灰干燥剂)、试管、试管架、烧杯、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铁架台、带小孔的金属小筒、粞精灯。


【过渡】再用氢气吹一个肥皂泡,轻轻抖动玻璃管,使气泡上票飘,请一学生点燃氢气泡.ﻭ
【提问】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能安静地燃烧。

如果混有空气的氢气被点燃,结果又会怎样呢ﻭ
【演示实验】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结合实验说明如何为纯或不纯。

ﻭ。

初三化学教案氢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

初三化学教案氢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

教课目标知识:认识氢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认识相关的实验过程和现象;理解点燃氢气以前先要查验氢气的纯度并掌握查验的方法;依据氢气的性质认识其主要用途;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反响、复原反响和复原剂。

能力:经过实验培育学生的察看、描绘、剖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思想教育:经过氢气焚烧后生成水,对大气无污染,浸透环保教育;经过氢气的焚烧与爆炸以及复原性与复原反响的教课,进行量变惹起质变和对峙一致看法的教育。

教课要点氢气的化学性质教课方法边讲边实验教课器具仪器:集气瓶、球形干燥管(装有碱石灰干燥剂)、试管、试管架、烧杯、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铁架台、带小孔的金属小筒、酒精灯。

药品:锌、稀硫酸、氧化铜、肥皂水。

其余:火柴、木块。

教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课企图【引入】展现一瓶瓶口倒置的氢气,让学生察看、察看、思虑、讨激发兴趣 ,指引学生根思虑。

论,小结出氢气的据已有的知识经过观1、氢气的色、态。

主要物理性质。

察、剖析、小结出氢气2、为何瓶口倒置寄存察看氢气泡运动的物理性质。

3、为何可用排水法采集氢气方向。

证明氢气的密度【演示实验】用氢气吹肥皂泡。

比空气小。

【板书】一、氢气的性质概括氢气的物理性指导学生1、氢气的物理性质质做笔录学会概括(1)无色、无味的气体。

(2)同样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3)难溶于水【过渡】再用氢气吹一个肥皂泡,轻轻颤动玻璃察看、思虑、回激发兴趣,引出氢气的管,负气泡上飘,请学生点燃氢气泡。

答化学性质。

【发问】此实考证明氢气有何化学性质回答:氢气能够在【结论】氢气拥有可燃性。

这是氢气的一个重要空气里焚烧。

化学性质。

【板书】 2.氢气的化学性质做笔录、察看增添感性认识,培育观(1)氢气的可燃性描绘现象察和表达反响现象的【演示实验】验纯后点燃氢气,并在火焰上方罩① 寂静焚烧,产生能力。

一干而冷的烧杯。

淡蓝色火焰。

进一步从知识转变为【指导察看】① 氢气火焰的颜色。

② 干冷烧杯内壁能力。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四节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四节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第四节氢气的性质和用途九年级化学教案一.知识教学点1.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的还原性,可燃性,以及有关实验和现象。

3.氢气点燃前检验纯度的原因。

4.氢气的用途。

5.从得氧失氧角度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氢气的化学性质。

2.难点:氢气的还原性。

3.疑点:氢气、氧气按一定比例混合为什么会发生爆炸,而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可以安静的燃烧?4.解决办法:通过实验,从表面现象到微观本质进行分析。

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使学生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

2.学生掌握氢气的还原性,可燃性,并了解有关实验和现象。

3.了解氢气点燃前检验纯度的原因。

4.根据氢气的性质,了解氢气的用途。

5.从得氧失氧角度了解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

(二)整体感知本节以实验为主,通过实验现象研究本质,从而使学生的知识从感性到理性进行升华。

尤其是讲氧化还原反应时,应注意分析反应的过程,以便使学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有较深的印象。

另外,本节的实验较多.应规范操作,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实验印象,从而为学生进行实验提供一个良好的参考材料。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引入]: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和置换反应,那么,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是什么?什么是置换反应?它有什么特点?[讲解]:在空气一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那么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怎样的?氢气有什么样的用途呢?首先我们学习氢气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氢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教师活动]:展示一瓶新制的氢气由学生观察。

[学生活动]:观察状态、颜色,总结出氢气的物理性质。

[板书]: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在101kpa时氢气在-252℃时变成液体,在—259℃变成雪花状固体,它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讲述]:为了验证氢气的密度,我们来观察下面的实验。

[实验]:演示实验3—4:验证氢气密度[学生活动]:认真观察现象,积极思考。

初三化学教案:氢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

初三化学教案:氢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

教学目的知识: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有关的实验过程和现象;理解点燃氢气之前先要检验氢气的纯度并掌握检验的方法;根据氢气的性质了解其主要用途;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还原剂。

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思想教育:通过氢气燃烧后生成水,对大气无污染,渗透环保教育;通过氢气的燃烧与爆炸以及还原性与还原反应的教学,进行量变引起质变和对立统一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氢气的化学性质教学方法边讲边实验教学用具仪器:集气瓶、球形干燥管(装有碱石灰干燥剂)、试管、试管架、烧杯、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铁架台、带小孔的金属小筒、酒精灯。

药品:锌、稀硫酸、氧化铜、肥皂水。

其它:火柴、木块。

教学过程请讨论氢燃烧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对大气无污染。

【提问】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能安静地燃烧。

如果混有空气的氢气被点燃,结果又会怎样呢【演示实验】将氢气和空气混合后点燃。

【提问】此实验为什么有这样的现象【解释】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最后一段。

介绍氢气的爆炸极限,强调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提问】如何验纯呢【演示实验】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结合实验说明如何为纯或不纯。

思考观察实验,叙述反应现象。

发出“砰”的一声巨响,爆炸的气浪反小筒高高掀起。

说明不纯的氢气点燃会发生爆炸。

思考一名学生读书观察验纯的操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培养学生观察和叙述反应现象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使学生初步学会验氢气纯度的操作。

【提问】如用排气法收集氢气时,试管口为什么向下当听到尖锐爆鸣声,证明氢气不纯。

需要重新验纯时为什么要用拇指堵一会儿试管口【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指导学生做课堂练习一思考、回答做练习一培养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掌握验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

【引入】氢气在常温下性质稳定,但在点燃或加热等条件下,能跟许多物质必生化学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氢气的还原性及用途教案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初步掌握氢气的还原性;从得、失氧的角度了解还原反应、还原剂的概念;根据氢气的性质了解氢气的主要用途。

2.能力培养:通过学生的实验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学品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氢气还原氧化铜。

2.难点: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质及实验操作过程。

实验准备
见课本实验 [实验3-8]
教学用品
铁架台、酒精灯、硬质试管、锌粒、稀H2SO4、氧化铜、导管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写出氢气燃烧的现象及其表达式。

2.检验氢气纯度时,集满气体的试管移近火焰时应( )
A.管口向下
B.管口向上
C.管口抽前
D.管口不能对人
3.给下列混和气体点火,一定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氢氧和氮气
B.氢气和空气
C.氢气和氧气
D.氢气和氖气
二、引入新课
(讲解)上节课我们讲解了氢气的可燃性,说明了氢气可以和空中的氧发生反应,那么它能否与化合物中的氧发生作用呢?
三、新课讲授
1.氢气的还原性
(实验)见课本[实验3-8]
(观察)黑色氧化铜还渐变成为光亮的红色的铜,同时管口有水珠生成。

(H2 CuO Cu H2O)
(小结)见课本第55页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图。

其操作注意事项为:先通氢气(经验纯的H2),后加热,通氢时导
管要插入试管底部;停止加热时,先撤洒精灯,待冷确到室温理撤通氢导管。

(教师分析以上原因)
(提问)氢气跟氧化铜反应属于哪种其本反应类型?
(分析)要从得氧、失氧的角度进行分析。

H2 CuO→Cu H2O,在该反应中,氢气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

而氧化铜失去了氧变成了单质铜,则氧化铜发生了还原反应。

在反应中,氢气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

说明氢气有还原能力,具有还原性,称之为还原剂。

氧化铜失去了氧,发生了还原反应,说明它具有氧化能力,具有氧化性,称之为氧化剂。

(小结)氢气:得氧→不还原性→发生了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氧化铜:失氧→有氧化性→发生民还原反应→是氧化剂。

2.氢气的用途
(提问)前面讲过物质的用途由它的性质所决定,那么根据氢气的性质氢气有哪些用途呢?
(阅读)指导阅读课本第57页,氢气的用途(图3-13). (小结)物质的用途是由其性能决定的。

密度小--充灌探空气球;
可燃性--氢氧焰、高能燃料等;
还原性--冶练金属、制备硅等;
另处还可用于合成氨气、制备盐酸等。

四、巩固练习
1.课堂练习
(1)(实验室制备氢气并使氢气哏灼热的氧化铜反应有以一主要步骤,请按下确的操作顺序排列序号
_________________)
A.检验氢气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B.给试管中的氧化铜加热;
C.向氢氧发和装置时添加药品;
D.停止加热 ;
E.向装有氧化铜试管中通入氢气;
F.停止通入氢气;
G.检验氢气的纯度。

(2)在高温下,三氧化二铁与氢气反应生成音质铁和水蒸氯。

此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还原剂是
____________
(提示:(1)A、C、G、E、B、D、F;(2)Fe2O3,H2。

)
2.典例分析
例1 氢气的下列用途是利用氢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 A.用来冶练金属 B.作新型燃料
C.制造氨气
D.用来充灌探空气球
(分析)物质的用科是由其性质决定。

把性质与用科联系起来学习、记忆,就能减轻记忆负担,并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

氢气具有还原性,可用来冶练金属;氢气具有可燃性,燃时放出大量热,并无污染,故是最理想的新型燃料。

在一定
条件下,氢气可以跟氮气化合合成氨气,工业上用此方法合成氨,以上都是利用氢气的化学性质。

只有氢气充灌控空气球是利用了氢氧密度最小、最轻这一物理性质。

(答案:D )
例2 上图是实验室制取氢气,并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
装置图,请你根据实验情况排出一个正确的顺序(用编号填答 )
A.向大试管装锌粒;
B.检验氢气的纯度;
C.冷却、取出氢气导管;
D.在干燥的硬质大试管底部铺上一层氧化铜;
E.立即将氢气通入成氧化铜的试管底部。

F.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氢气;
G.装氧化铜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H.给制氢气装置的长颈漏斗加入稀盐酸;
I.有气泡产生;
J.给氧化铜加热;
K.黑色氧化铜逐渐变成亮红色,同时有水珠生成;
L.把装有长颈漏斗和导气管的橡皮塞塞紧装锌粒的试管口,并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1.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图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M、E、H、I、J、G、B、F、K、L、D、C;
(2)某同学设计的装置共有七处错误
①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未插入液面以下;②气体发生器中导气管太长;③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度管用单孔塞;④成氧化铜的试管里通氢气的导管未通在氧化铜上方处;⑤成有氧
化铜的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⑥酒精灯未使用外焰加
热;⑦使用浓硫酸。

)
(评析)本题考查实验室制氢氧和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的设计应遵循迅速有效、安全可靠的原则。

为此,制取氢气和还原氧化铜的准备工作应同时进行,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还要明确实验原理。

指出装置的错误往往易和改正错误相混淆,如果题目中只要求指出错误没要求改正,回答时只指出错误之处即可。

五、归纳小结
1.了解氢气的用途,掌握氢气的还原性。

2.进一步证明:性质用途的辩证关系。

六、作业布置
1.课后习题:4、5。

2.课时作业设计:第二大题。

七、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