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综合专题训练【几何综合题
2023年数学中考试题精选:几何综合证明(一)

1.(2023.营口24题)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B=90°,点E在CD 上,点G在AB上,点F在BD的延长线上,连接EF,DG, ∠FED=∠ADG,ADBD =DG EF=k.(1)如图1,当k=1时,请用等式表示线段AG与线段DF的数量关系________;(2)如图2,当k=√(3)时,写出线段AD,DE和D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当点G是AB的中点时,连接BE,求tan∠EBF的值2.(2023.本溪铁岭辽阳25题)在Rt△ABC中,∠ACB=90°,CA=CB,点O为AB的中点,点D在直线AB上(不与点A,B重合),连接CD,线段CD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CE,过点B作直线l⊥BC,过点E作EF⊥l,垂足为点F,直线EF交直线OC于点G.(1)如图1,当点D与点O重合时,请直接写出线段AD与线段EF 的数量关系;(2)如图2,当点D在线段AB上时,求证:CG+BD=√2BC;(3)连接DE,△CDE的面积记为S1,△ABC的面积记为S2,当EF:BC=1:3时,请直接写出S1S2的值.3.(2023.大连25题)综合与实践问题情境:数学活动课上,王老师给同学们每人发了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探究折叠的性质。
已知AB=AC,∠A>90°,点E为AC上一动点,将△ABE以BE为对称轴翻折,同学们经过思考后进行如下探究:独立思考:小明:“当点D落在BC上时,∠EDC=2∠ACB.”小红:“若点E为AC中点,给出AC与DC的长,就可求出BE的长.”补足探究:奋进小组的同学们经过探究后提出问题1,请你回答:问题1:在等腰△ABC中,AB=AC,∠A>90°,△BDE由△ABE翻折得到.(1)如图1,当点D落在BC上时,求证:∠EDC=2∠ACB;(2)如图2,若点E为AC中点,AC=4,CD=3,求BE的长.问题解决:小明经过探究发现:若将问题1中的等腰三角形换成∠A<90°的等腰三角形,可以问题进一步拓展.问题2:如图3,在等腰△ABC中,∠A<90°,AB=AC=BD=4,2∠D=∠ABD.若CD=1,则求BC的长.4.(2023.牡丹江26题)平行四边形ABCD中,AE⊥BC,垂足为E,连接DE,将ED绕点E逆时针旋转90°,得到EF,连接BF.(1)当点E在线段BC上,∠ABC=45°时,如图1,求证:AE+EC=BF;(2)当点E在线段BC延长线上,∠ABC=45°时,如图2,当点E在线段CB延长线上,∠ABC=135°时,如图3,请猜想并直接写出线段AE,EC,BF的数量关系;(3)在(1)、(2)的条件下,若BE=3,DE=5,则CE=______.5.(2023.贵州省25题)如图1,小红在学习了三角形相关知识后,对等腰直角三角形进行了探究,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CA=CB,∠C=90°,过点B作射线BD⊥AB,垂足为B,点P在CB上.(1)【动手操作】如图2,若点P在线段CB上,画出射线PA,并将射线PA绕点P逆时针旋转90°与BD交于点E,根据题意在图中画出图形,图中∠PBE的度数为______度;(2)【问题探究】根据(1)所画图形,探究线段PA与P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如图3,若点P在射线CB上移动,将射线PA绕点P逆时针旋转90°与BD将于点E,探究线段BA,BP,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6.(2023.沈阳24题)如图1.在平行四边形纸片中,AB=10,AD=6,∠DAB=60°,点E为BC边上的一点(点E不与点C重合),连接AE,将平行四边形ABCD纸片沿AE所在直线折叠,点C,D的对应点分别为C`,D`,射线C`E与射线AD将于点F.(1)求证:AF=EF;(2)如图2,当EF⊥AF时,DF的长为______;(3)如图3,当CE=2时,过点F作FM⊥AE,垂足为点M,延长FM 交C`D`于点N,连接AN,EN,求△ANE的面积。
中考数学专题《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高分必刷原卷

(培优特训)专项19.3 一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高分必刷1.(2023春•普兰店区期中)已知△ABC中,∠C=90°,AC=3,CD=4,BD =AD.点F从点A出发,沿AC﹣CD运动,速度为1cm/s,同时点E从点B 出发,沿BD﹣DA运动,运动速度为1cm/s,一个点到达终点,另一点也停止运动.(1)求BD的长;(2)设△AEF的面积为S,点P、Q运动时间为t,求S与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的取值范围.2.(2023春•鼓楼区期中)如图1,已知直线l1:y=ax﹣6a交x轴于点A,交轴y于点B,直线l2:y=bx﹣18a交x轴于点C,交y轴于点D,交直线l1于点E.(1)求点A的坐标;(2)若点B为线段AE的中点,求证:EC=EA;(3)如图2,已知P(0,m),将线段P A绕点P逆时针方向旋转90°至PF,连接OF,求证:点F在某条直线上运动,并求OF的最小值.3.(2023春•苍南县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BC的顶点A落在x轴上,点B的坐标为(7,4),AB=2,点D是OC的中点,点E是线段AD上一动点,EF⊥BC于点F,连结DF.(1)求点A、C的坐标.(2)求直线AD的函数表达式.(3)若△DEF是等腰三角形,求CF的长.4.(2023•佳木斯一模)如图,将矩形纸片OABC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在y轴上,点C在x轴上,OA,OB的长是x2﹣16x+60=0的两个根,P是边AB上的一点,将△OAP沿OP折叠,使点A落在OB上的点Q处.(1)求点B的坐标;(2)求直线PQ的解析式;(3)点M在直线OP上,点N在直线PQ上,是否存在点M,N,使以A,C.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2023春•顺德区校级月考)如图,请根据图象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当x时,kx+b≥mx﹣n;(2)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3)求两个一次函数表达式;(4)若直线l1分别交x轴、y轴于点M、A,直线l2分别交x轴、y轴于点B、N,求点M的坐标和四边形OMPN的面积.6.(2023春•北碚区校级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2x﹣2与x 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与直线CD:y=kx+b(k≠0)交于点P,OC =OD=4OA.(1)求直线CD的解析式;(2)连接OP、BC,若直线AB上存在一点Q,使得S△PQC =S四边形OBCP,求点Q的坐标;(3)将直线CD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直线,直线l与x轴交于点E,点N为直线l上的一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否存在点M,使以点O,E,N,M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2023春•宜兴市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0,4),点B、C都在x轴上,BC=12,AD∥BC,CD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x+9,E是BC的中点,点P是BC边上一个动点.(1)当PB=时,以点P、A、D、E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2)点P在BC边上运动过程中,以点P、A、D、E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构成菱形?试说明理由.8.(2023春•工业园区校级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点B分别在x轴与y轴上,直线AB的解析式为,以线段AB、BC为边作平行四边形ABCD.(1)如图1,若点C的坐标为(3,7),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如图2,在(1)的条件下,P为CD边上的动点,点C关于直线BP的对称点是Q,连接PQ,BQ.①当∠CBP=°时,点Q位于线段AD的垂直平分线上;②连接AQ,DQ,设CP=x,设PQ的延长线交AD边于点E,当∠AQD=90°时,求证:QE=DE,并求出此时x的值.9.(2023•沈阳一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kx+b与x轴交于点B(﹣5,0),与y轴交于点A,直线过点A,与x轴交于点C,点P 是x轴上方一个动点.(1)求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2)若点P在线段AB上,且S△APC =S△AOB,求点P的坐标;(3)当S△PBC =S△AOB时,动点M从点B出发,先运动到点P,再从点P运动到点C后停止运动.点M的运动速度始终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运动的总时间为t(秒),请直接写出t的最小值.10.(2023春•鼓楼区期中)如图1,已知函数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点C与点A关于y轴对称.(1)求直线BC的函数解析式;(2)设点M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过点M作y轴的平行线,交直线AB于点P,交直线BC于点Q.①若△PQB的面积为,求点M的坐标;②连接BM,如图2,若∠BMP=∠BAC,求点P的坐标.11.(2023春•顺德区校级期中)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A(﹣2,0)、B(﹣1,1),且和一次函数y=﹣2x+a的图象交于点C,如图所示.(1)填空: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2)若不等式kx+b>﹣2x+a的解集是x>1,求点C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点P是直线y=﹣2x+a上一动点.且在点C上方,当∠P AC=15°时,求点P的坐标.12.(2023春•重庆期中)如图,已知函数y=x+1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A,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B(0,﹣1),与x轴以及y=x+1的图象分别交于点C,D,且点D的坐标为(1,n).(1)则k=,b=,n=;(2)求四边形AOCD的面积;(3)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点P,C,D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请求出点P的坐标.13.(2023春•崇川区校级月考)模型建立:如图1,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CB=CA,直线ED经过点C,过A作AD⊥ED于D,过B作BE⊥ED于E.(1)求证:△BEC≌△CDA;(2)模型应用:已知直线l1:y=﹣x﹣4与y轴交于A点.将直线l1绕着A 点逆时针旋转45°至l2,如图2,求l2的函数解析式.14.(2023春•崇川区校级月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1:y=﹣x+4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B,C.直线l2:y=x.(1)直接写出点B,C的坐标:B,C.(2)若D是直线l2上的点,且△COD的面积为6,求直线CD的函数表达式;(3)在(2)的条件下,且当点D在第一象限时,设P是射线CD上的点,在平面内存在点Q.使以O,C,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请直接求点Q的坐标.15.(2023•城固县模拟)如图,A、B两个长方体水箱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开始时水箱A中没有水,水箱B盛满水,现以6dm3/min的流量从水箱B中抽水注入水箱A中,直至水箱A注满水为止.设注水时间为t(min),水箱A 的水位高度为y A(dm),水箱B中的水位高度为y B(dm).(抽水水管的体积忽略不计)(1)分别求出y A,y B与t之间的函数表达式;(2)当水箱A与水箱B中的水的体积相等时,求出此时两水箱中水位的高度差.16.(2022秋•常州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的图象l1与x轴交于点A,一次函数y=x+6的图象l2与x轴交于点B,与l1交于点P.直线l3过点A且与x轴垂直,C是l3上的一个动点.(1)分别求出点A、P的坐标;(2)设直线PC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y=kx+b,且满足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若△PCA的面积为15,分别求出k、b的值;(3)是否存在点C,使得2∠PCA+∠P AB=90°?若存在,直接写出点C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7.(2023春•靖江市期中)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0,a)在y 轴正半轴上,点B(0,b)(a>b),点C(c,0)在x轴正半轴上,且a2﹣2ab+b2(1)如图1,求证:AB=OC;(2)如图2,当a=3,b=1时,过点B的直线与AC成45°夹角,试求该直线与AC交点的横坐标;(3)如图3,当b<0时,点D在OC的延长线上,且CD=OB,连接AD,射线BC交AD于点E.当点B在y轴负半轴上运动时,∠AEB的度数是否为定值?如果是,请求出∠AEB的度数;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18.(2023春•沙坪坝区校级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AB:与直线CD:y=kx﹣2相交于点M(4,a),分别交坐标轴于点A,(1)求直线CD的解析表达式;(2)如图,点P是直线CD上的一个动点,当△PBM的面积为20时,求点P的坐标;(3)直线AB上有一点F,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找一点N,使得以BF为一边,以点B,D,F,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点N的坐标.19.(2023春•揭西县校级月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1=kx+b经过点P (2,2)和点Q(0,﹣2),与x轴交于点A,与直线y2=mx+n交于点P.(1)求出直线y1=kx+b的解析式;(2)当m<0时,直接写出y1<y2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直线y2=mx+n绕着点P任意旋转,与x轴交于点B,当△P AB是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所有点B的坐标.20.(2023春•溧阳市校级月考)如图,四边形OABC是矩形,点A、C在坐标轴上,△ODE是由△OC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点D在x轴上,直线BD交y轴于点F,交OE于点H,线段BC、OC的长是2和4;(1)求直线BD的表达式;(2)求△OFH的面积;(3)点M在坐标轴上,平面内是否存在点N,使以点D、F、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1.(2023春•江都区月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3与x 轴、y轴相交于A、B两点,动点C在线段OA上,将线段CB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CD,此时点D恰好落在直线AB上时,过点D作DE⊥x轴于点E.(1)求证:△BOC≌△CED;(2)求点D的坐标;(3)若点P在y轴上,点Q在直线AB上,是否存在以C、D、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Q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2023春•新城区校级月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1的解析式为y=x,直线l2的解析式为,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直线l1与l2交于点C.(1)若直线l2上存在点P(不与B重合),满足S△COP=S△COB,求出点P的坐标;(2)在y轴右侧有一动直线平行于y轴,分别与l1,l2交于点M、N,且点M 在点N的下方,y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MN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3.(2022秋•宿豫区期末)如图,直线l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A(4,0)、B (0,5),把直线l沿y轴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直线m,且直线m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C、D.(1)求直线l对应的函数表达式;(2)求四边形ABDC的面积.24.(2022秋•临淄区期末)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1,0),B(0,2),C(2,3),D(4,0).(1)求直线BC的表达式;(2)线段AB与BC相等吗?请说明理由;(3)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4)已知点M在x轴上,且△MBC是等腰三角形,求点M的坐标.25.(2022秋•金牛区期末)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AB:y=2x+b 与x轴交于点A(﹣2,0),与y轴交于点B.(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若直线CD:y=﹣x+与x轴、y轴、直线AB分别交于点C、D、E,求△BDE面积;(3)如图2,在(2)的条件下,点F为线段AC上一动点,将△EFC沿直线EF翻折得到△EFN,EN交x轴于点M.当△MNF为直角三角形时,求点N 的坐标.26.(2022秋•婺城区期末)如图,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点P是射线BO上的动点,过点B作直线AP的垂线交x轴于点Q,垂足为点C,连结OC.(1)当点P在线段BO上时,①求证:△AOP≌△BOQ;②若点P为BO的中点,求△OCQ的面积.(2)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位置,使得△OCQ成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7.(2022秋•郫都区期末)在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1:y=﹣x+4与x轴、y 轴分别交于点A,点B.直线l2:y=mx+m(m>0)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C,点D,直线l1与l2交于点E.(1)若点E坐标为(,n).ⅰ)求m的值;ⅱ)点P在直线l2上,若S△AEP=3S△BDE,求点P的坐标;(2)点F是线段CE的中点,点G为y轴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F使△CFG 为以FC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8.(2022秋•市中区期末)如图,直线y=kx+b经过点,点B(0,25),与直线交于点C,点D为直线AB上一动点,过D点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OC于点E.(1)求直线AB的表达式和点C的坐标;(2)当时,求△CDE的面积;(3)连接OD,当△OAD沿着OD折叠,使得点A的对应点A'落在直线OC 上,直接写出此时点D的坐标.29.(2022秋•新都区期末)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4,4),点B的坐标为(﹣4,0).(1)求直线AB的表达式;(2)点M是坐标轴上的一点,若以AB为直角边构造Rt△ABM,请求出满足条件的所有点M的坐标;(3)如图2,以A为直角顶点作∠CAD=90°,射线AC交x轴的正半轴于点C,射线AD交y轴的负半轴于点D,当∠CAD绕点A旋转时,求OC﹣OD 的值.30.(2022秋•皇姑区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D:y=﹣x+4交y轴于点A,交x轴于点D.直线AB交x轴于点B(﹣3,0),点P为直线AB上的动点.(1)求直线AB的关系式;(2)连接PD,当线段PD⊥AB时,直线AD上有一点动M,x轴上有一动点N,直接写出△PMN周长的最小值;(3)若∠POA=∠BAO,直接写出点P的纵坐标.31.(2022秋•新都区期末)如图所示,直线l1:y=x﹣1与y轴交于点A,直线l2:y=﹣2x﹣4与x轴交于点B,直线l1与l2交于点C.(1)求点A,C的坐标;(2)点P在直线l1上运动,求出满足条件S△PBC=S△ABC且异于点A的点P的坐标;(3)点D(2,0)为x轴上一定点,当点Q在直线l1上运动时,请直接写出|DQ﹣BQ|的最大值.32.(2022秋•鸡西期末)如图,直角三角形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角边BC在y轴上,AB,BC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2﹣14x+48=0的两个根,AB<BC,且BC=2OB,P为BC上一点,且∠BAP=∠C.(1)求点A的坐标;(2)求直线AP的解析式;(3)M为x轴上一点,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N,使以A,C,M,N为顶点的四边形为矩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3.(2022秋•锦江区校级期末)如图,直线y=kx+b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 和点B,点C在线段AO上,将△ABC沿BC所在直线折叠后,点A恰好落在y轴上点D处,若OA=4,OD=2.(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求S△ABC :S△OCD的值.(3)直线CD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BC=45°,若存在,请直接写出P的坐标.34.(2022秋•福田区校级期末)已知: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分别与x 轴、y轴相交于点A、B,且与经过点C(2,0)的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相交于点D.点D的横坐标为4,直线CD与y轴相交于点E.(1)直线CD的函数表达式为:;(2)点Q为线段DE上的一个动点,连接BQ.①若直线BQ将△BDE的面积分为1:2两部分,求点Q的坐标;②点Q是否存在某个位置,将△BQD沿着直线BQ翻折,使得点D恰好落在直线AB下方的坐标轴上?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5.(2022秋•抚州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AP交x轴于点P(p,0),与y轴交于点A(0,a),且a,p满足=0.(1)求直线AP的解析式;(2)如图1,直线x=﹣2与x轴交于点N,点M在x轴上方且在直线x=﹣2上,若△MAP的面积等于6,请求出点M的坐标;(3)如图2,已知点C(﹣2,4),若点B为射线AP上一动点,连接BC,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BCQ是以BC为底边,点Q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6.(2022秋•天桥区期末)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O是坐标原点,直线AB:y=kx+与直线AC:y=﹣2x+b交于点A,两直线与x轴分别交于点B(﹣3,0)和C(2,0).(1)求直线AB和AC的表达式.(2)点P是y轴上一点,当P A+PC最小时,求点P的坐标.(3)如图2,点D为线段BC上一动点,将△ABD沿直线AD翻折得到△ADE,线段AE交x轴于点F,若△DEF为直角三角形,求点D坐标.37.(2023•桐乡市校级开学)如图,一次函数y=x+6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OC⊥AB于点C,点P在直线AB上运动,点Q在y轴的正半轴上运动.(1)求点A,B的坐标;(2)求OC的长;(3)若以O,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CP全等,求点Q的坐标.38.(2022秋•秦都区期末)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与x轴交于点A (﹣3,0)与y轴交于点B(0,6),点C是直线AB上的一点,它的坐标为(m,4),经过点C作直线CD∥x轴交y轴于点D.(1)求点C的坐标;(2)已知点P是直线CD上的动点,①若△POC的面积为4,求点P的坐标;②若△POC为直角三角形,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39.(2022秋•南海区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1分别交x 轴,y轴于点A、B.另一条直线CD与直线AB交于点C(a,6),与x轴交于点D(3,0),点P是直线CD上一点(不与点C重合).(1)求a的值.(2)当△APC的面积为18时,求点P的坐标.(3)若直线MN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运动,且MN始终与AB平行,直线MN 交直线CD于点M,交y轴于点N,当∠BMN=90°时,求△BMN的面积.40.(2023•丰顺县校级开学)问题提出:如图,等腰Rt△ABC中,∠ACB=90°,CB=CA,直线ED经过点C,过点A作AD⊥ED于点D,过点B作BE⊥ED于点E,求证:△BEC≌△CDA;问题探究: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以AB为腰在第二象限作等腰直角△ABC,∠BAC=90°,求点C的坐标;问题解决:古城西安已经全面迎来地铁时代!继西安地铁2号线于2011年9月16日通车试运行以来,共有八条线路开通运营,极大促进了西安市的交通运输,目前还有多条线路正在修建中.如图,地铁某线路原计划按OA﹣AB的方向施工,由于在AB方向发现一处地下古建筑,地铁修建须绕开此区域.经实地勘测,若将AB段绕点A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45°至AC或AD方向,则可以绕开此区域.已知OA长为1千米,以点O为原点,OA所在直线为x轴,1千米为单位长度,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且射线AB与直线y=﹣2x平行,请帮助施工队计算出AC和AD所在直线的解析式.41.(2022秋•碑林区校级期末)(1)模型建立:如图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CA=CB,直线ED经过点C,过点A作AD⊥ED于点D,过点B作BE⊥ED于点E,请直接写出图中相等的线段(除CA=CB);模型应用:(2)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与x,y轴分别交于A、B两点,C为第一象限内的点,若△ABC是以AB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请求出点C的坐标和直线BC的表达式;探究提升:(3)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3,0),点B在y轴上运动,将AB绕点A顺时针旋转90°至AC,连接OC,求CA+OC的最小值,及此时点B坐标.42.(2023•南岸区校级开学)如图,已知直线l1:y=﹣x+b与直线l2:y=kx+3相交于y轴的B点,且分别交x轴于点A、C,已知OC=OA.(1)如图,求点C的坐标及k的值;(2)如图,若E为直线l1上一点,且E点的横坐标为,点P为y轴上一个动点,求当|PC﹣PE|最大时,点P的坐标;(3)若M为x轴上一点,当△ABM是等腰三角形时,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43.(2022秋•驿城区校级期末)(1)操作思考: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腰直角△ACB的直角顶点C在原点,将其绕着点O旋转,若顶点A恰好落在点(1,2)处.则:①OA的长为;②点B的坐标为.(直接写结果)(2)感悟应用: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等腰直角△ACB如图放置,直角顶点C(﹣1,0),点A(0,4),试求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3)拓展研究:如图3,在直角坐标系中,点B(4,3),过点B作BA⊥y 轴,垂足为点A,作BC⊥x轴,垂足为点C,P是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点Q是直线y=2x﹣8上一动点,存在以点P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APQ,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复习专题】中考数学复习:几何综合题

几何综合题(旋转为主的题型)一、知识梳理二、教学重、难点三、作业完成情况四、典题探究例1 已知:如图,点P 是线段AB 上的动点,分别以AP 、BP 为边向线段AB 的同侧作正△APC和正△BPD ,AD 和BC 交于点M.(1)当△APC 和△BPD 面积之和最小时,直接写出AP : PB 的值和∠AMC 的度数; (2)将点P 在线段AB 上随意固定,再把△BPD 按顺时针方向绕点P 旋转一个角度α,当α<60°时,旋转过程中,∠AMC 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证明你的结论.(3)在第(2)小题给出的旋转过程中,若限定60°<α<120°,∠AMC 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变化,请写出∠AMC 的度数变化范围;若不变化,请写出∠AMC 的度数.例2 探究:(1)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且∠EAF =45°,试判断BE 、DF 与EF 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判断结果: ;(2)如图2,若把(1)问中的条件变为“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B +∠D =180°,E 、F 分别是边BC 、CD 上的点,且∠EAF=21∠BAD ”,则(1)问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在(2)问中,若将△AEF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当点分别E 、F 运动到BC 、CD 延长线上时, 如图3所示,其它条件不变,则(1)问中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给出结论并予以证明..例3 已知:△ABC 和△ADE 是两个不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BA =BC ,DA =DE ,联结EC ,取EC 的中点M ,联结BM 和DM .(1)如图1,如果点D 、E 分别在边AC 、AB 上,那么BM 、DM 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是 ;(2)将图1中的△ADE 绕点A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DCB AEMMEABCD图1 图2例4 在ABCD 中,A DBC ∠=∠,过点D 作DE DF =,且EDF ABD =∠,连接EF ,EC ,N 、P 分别为EC ,BC 的中点,连接NP . (1)如图1,若点E 在DP 上,EF 与DC 交于点M ,试探究线段NP 与线段NM 的数量关系及ABD ∠与MNP ∠满足的等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2)如图2,若点M 在线段EF 上,当点M 在何位置时,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仍然成立,写出你确定的点M 的位置,并证明(1)中的结论.五、演练方阵A 档(巩固专练)1.(1)如图1,△ABC 和△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且B 、C 、D 三点共线,联结AD 、BE相交于点P ,求证: BE = AD .(2)如图2,在△BCD 中,∠BCD <120°,分别以BC 、CD 和BD 为边在△BCD 外部作等边三角形ABC 、等边三角形CDE 和等边三角形BDF ,联结AD 、BE 和CF 交于点P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只填序号即可)①AD=BE=CF ;②∠BEC=∠ADC ;③∠DPE=∠EPC=∠CPA =60°; (3)如图2,在(2)的条件下,求证:PB+PC+PD=BE .2. 已知:2AD =,4BD =,以AB 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ABC .使C 、D 两点落在直线AB 的两侧. (1)如图,当∠ADB=60°时,求AB 及CD 的长;(2)当∠ADB 变化,且其它条件不变时,求CD 的 最大值,及相应∠ADB 的大小.3. 如图,△ABC 中,∠ACB=90°,AD=AC,AB=AN,连结CD 、BN,CD 的延长线交BN 于点F . (1)当∠ADN 等于多少度时,∠ACE=∠EBF,并说明理由;(2)在(1)的条件下,设∠ABC=α,∠CAD =β,试探索α、β满足什么关系时,△ACE ≌△FBE ,并说明理由.4. 在△ABC 中,AB =4,BC =6,∠ACB =30°,将△ABC 绕点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 1BC 1. (1)如图1,当点C 1在线段CA 的延长线上时,求∠CC 1A 1的度数; (2)如图2,连接AA 1,CC 1.若△CBC 1的面积为3,求△ABA 1的面积;(3)如图3,点E 为线段AB 中点,点P 是线段AC 上的动点,在△ABC 绕点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过程中,点P 的对应点是点P 1,直接写出线段EP 1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图2AFAB 图1C 1C BA 1A图2A 1C 1ABC图1图3A5. 问题1:如图1,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B =BC =CD ,点M ,N 分别在AD ,CD 上,若∠MBN =12∠ABC ,试探究线段MN ,AM ,C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不用证明;问题2:如图2,在四边形ABCD 中,AB =BC ,∠ABC +∠ADC =180°,点M ,N 分别在DA ,CD 的延长线上,若∠MBN =12∠ABC 仍然成立,请你进一步探究线段MN ,AM ,CN 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6. 如图,四边形ABCD 、1111A B C D 是两个边长分别为5和1且中心重合的正方形.其中,正方形1111A B C D 可以绕中心O 旋转,正方形ABCD 静止不动.(1)如图1,当11D D B B 、、、四点共线时,四边形11DCC D 的面积为 __; (2)如图2,当11D D A 、、三点共线时,请直接写出11CD DD = _________; (3)在正方形1111A B C D 绕中心O 旋转的过程中,直线1CC 与直线1DD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请借助图3证明你的猜想.B 档(提升精练)1. 如图,△ABC 中,∠90ACB =︒, 2=AC ,以AC 为边向右侧作等边三角形ACD . (1)如图24-1,将线段AB 绕点A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1AB ,联结1DB ,则与1DB 长度相等的线段为 (直接写出结论);(2)如图24-2,若P 是线段BC 上任意一点(不与点C 重合),点P 绕点A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点Q ,求ADQ ∠的度数; (3)画图并探究:若P 是直线BC 上任意一点(不与点C 重合),点P 绕点A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点Q ,是否存在点P ,使得以 A 、 C 、 Q 、 D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梯形,若存在,请指出点P 的位置,并求出PC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 如图1,△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DEF 是正方形,D 、F 分别在AB 、AC 边上,此时BD=CF ,BD ⊥CF 成立.(1)当正方形ADEF 绕点A 逆时针旋转θ(0°<θ<90°)时,如图2,BD=CF 成立吗? 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当正方形ADEF 绕点A 逆时针旋转45°时,如图3,延长BD 交CF 于点G . ①求证:BD ⊥CF ; ②当AB=4,AD=时,求线段BG 的长.3. 已知:在△AOB 与△COD 中,OA =OB ,OC =OD ,︒=∠=∠90COD AOB .(1)如图1,点C 、D 分别在边OA 、OB 上,连结AD 、BC ,点M 为线段BC 的中点,连结OM ,则线段AD 与OM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位置关系是 ; (2)如图2,将图1中的△COD 绕点O 逆时针旋转,旋转角为α (︒<<︒900α).连结AD 、BC ,点M 为线段BC 的中点,连结OM .请你判断(1)中的两个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将图1中的 △COD 绕点 O 逆时针旋转到使 △COD 的一边OD 恰好与△AOB 的边OA 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点C 落在OB 上,点M 为线段BC 的中点.请你判断(1)中线段AD 与OM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发生变化,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4. 在Rt △ABC 中,AB =BC ,∠B =90°,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O 放在斜边AC 上,将三角板绕点O 旋转. (1)当点O 为AC 中点时,①如图1, 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AB ,BC 于E 、F 两点,连接EF ,猜想线段AE 、CF 与EF 之间存在的等量关系(无需证明);②如图2, 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AB ,BC 延长线于E 、F 两点,连接EF ,判断①中的猜想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当点O 不是AC 中点时,如图3,,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AB ,BC 于E 、F 两点,若14AO AC ,求OE OF的值.5. 如图1,四边形ABCD ,将顶点为A 的角绕着顶点A 顺时针旋转,若角的一条边与DC 的延长线交于点F ,角的另一条边与CB 的延长线交于点E ,连接EF . (1)若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当∠EAF=45°时,有EF=DF -BE .请你思考如何证明这个结论(只思考,不必写出证明过程);(2)如图2,如果在四边形ABCD 中,AB=AD ,∠ABC=∠ADC=90°,当∠EAF=21∠BAD 时,EF 与DF 、BE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只需写出结论); (3)如图3,如果四边形ABCD 中,AB=AD ,∠ABC 与∠ADC 互补,当∠EAF=21∠BAD 时,EF 与DF 、BE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并给予证明.(4)在(3)中,若BC=4,DC=7,CF=2,求△CEF 的周长(直接写出结果即可).C 档(跨越导练)1. 已知:正方形ABCD 中,45MAN ∠=,绕点A 顺时针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CB 、DC (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M 、N . (1)如图1,当M A N ∠绕点A 旋转到BM DN =时,有BM DN MN +=.当M A N ∠ 绕点A 旋转到BM DN ≠时,如图2,请问图1中的结论还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给予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当MAN ∠绕点A 旋转到如图3的位置时,线段BM DN ,和MN 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证明.2.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对角线ACBD 相交于O .(1) 如图1,设 E 、F 分别是AD 、AB 上的点,且∠EOF =90°,线段AF 、BF 和EF 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请你用等式直接写出这个数量关系;(2)如图2,设 E 、F 分别是AB 上不同的两个点,且∠EOF =45°,请你用等式表示线段AE 、BF 和E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 问题:如图1, 在Rt △ABC 中,90C ∠=︒,30ABC ∠=︒,点D 是射线CB 上任意一点,△ADE 是等边三角形,且点D 在ACB ∠的内部,连接BE .探究线段BE 与DE 之间的数量关系. 请你完成下列探究过程:先将图形特殊化,得出猜想,再对一般情况进行分析并加以证明.(1) 当点D 与点C 重合时(如图2),请你补全图形.由BAC ∠的度数为 ,点E落在 ,容易得出BE 与DE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2) 当点D 在如图3的位置时,请你画出图形,研究线段BE 与DE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与(1)中的结论相同,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4. 在△ABC 中,AB=AC ,∠BAC=α(︒<<︒600α),将线段B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D 。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7几何综合题、几何与代数综合题 (2)

≥0的解集. 9.阅读下列材料,并用相关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计算:(1﹣ ﹣ ﹣ )×( + + + )﹣(1﹣ ﹣ ﹣ ﹣
)×( + + ). 令 + + =t,则 原式=(1﹣t)(t+ )﹣(1﹣t﹣ )t =t+ ﹣t2﹣ t﹣ t+t2 = 问题: (1)计算 (1﹣
﹣ ﹣ ﹣…﹣ )×( + + + +…+ + )﹣(1﹣ ﹣ ﹣ ﹣ ﹣…﹣
的代数式表示 ); (2)设该格点多边形外的格点数为 ,则 =
二、应用题 3.定义运算max{a, b}:当a≥b时,max{a,b}=a;当a<b时,max{a, b}=b.如max{﹣3,2}=2. (1)max{ , 3}= 3 ; (2)已知y1= 和y2=k2x+b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若max{ ,k2x+b}= ,结合图象,直接写出x的取值范围; (3)用分类讨论的方法,求max{2x+1,x﹣2}的值.
归纳证明 (2)请你观察(1)中的计算结果,猜想a2,b2,c2三者之间的关系,用等 式表示出来,请利用图3证明你发现的关系式; 拓展应用 (3)如图4,在□ABCD中,点E,F,G分别是AD,BC,CD的中 点,BE⊥EG,AD= ,AB=3.求AF的长.
5.阅读理解 材料一: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其中平行 的两边叫梯形的底边,不平行的两边叫梯形的底边,不平行的两边叫梯 形的腰,连接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梯形的中位线.梯形的中位线具有 以下性质: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和,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如图(1):在梯形ABCD中:AD∥BC ∵E、F是AB、CD的中点 ∴EF∥AD∥BC EF=
初三数学几何综合题专题复习练习.docx

初三数学几何综合题专题复习练习—、几何综合题特点:解证几何综合问题:就是从逻辑推理和定量计算的角度来探求新的、未知的结论.通俗地讲就是创造条件实现由已知向未知的转化.综合题是知识、方法、能力综合型试题,具有知识容量大、解题方法活、能力要求高、突现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以及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特点.纯几何综合题包括:1.利用圆的知识可以隐含三角形,形成与直角三角形结合的问题,其中包括求线段长、求角度、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以及图形面积问题(不能排除直线形问题)2.图形变换问题:这是一个独立形成综合题问题的知识点.几何综合题以几何图形的位置, 元素之间的关系为核心.以直线或者圆为支撑点,包括多个知识点,多种解题思想方法,多步骤等特点,多为探讨几何本质:研究平面几何图形在运动变化过程中的不变性质和不变量,或者变化规律的问题.二、中考对几何综合题的考查方面:连续运动变化过程中,不变结论或者变化规律的探究,特定状态的定量计算;点的轨迹特征.三、常见几何综合题的入手点:1.题目的背景都是几何变换,而且不止是一种变换2.考察学生根据文字描述准确作图的能力3.采用“问题探究一问题解决”的模式展开问题,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设问起点低,坡度大,难点分散,各小题之间承接性强,层层深入,第一问到第二问按特殊到一般的思想融入,入手自然,深入不难4.多以常见的全等结构为基础加以变化、引申呈现出题目,多有一定的新颖性和探究性,往往需要转化或还原成一些基本图形,所得图形都是学生做过多次、教师重点讲解过的基本图形。
探究性体现出“去模式化”的命题思路,转化和还原的基本图形和基本结构则是“模式化'的四、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往往需要把握以下几点:1.变换工具的运用;2.求解工具的运用;3作图工具的运用;4.分类讨论的意识;5.轨迹的意识;6.模型的意识;五、分析什么?怎么分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1.还原图形的生成过程,分步画图2.确定每步的结论以及相应的可用的方法3.判断图形或图形的元素是否需要移动六、复习建议:随时总结、熟练掌握一些典型图形及常用辅助线的作法及其作用;1.提高根据文字描述准确作图的能力,加强作图的意识2.—题多解,多题归一,体会将数学问题分解、类比、转化、及运动变化的思维过程3.引导学生挖掘各小问之间的联系,寻找解题思路4.不过度搜寻难题,给学生建立解题信心5.对几何证明的常规思路、通法进行总结七、几何中常见的辅助线做法:1构造有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共存的图形2.截长补短,证线段的和、差、倍、分3.构造三角形中位线4.三角形中有中线(或一边上有中点),构造“8”字型全等5作平行线,构造相似形6.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或相似形7.在角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两侧构造轴对称(或利用等腰三角形、菱形、正方形的轴对称性)&图中有有公共端点的等线段时,构造旋转图形9.平移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相似形10.构造辅助圆八、举例说明常见的几何背景:_、以四边形为背景的几何综合题(-)四边形+旋转1.四边形如CD是正方形将线段CD绕点C逆时针旋转2仁(0。
中考数学综合专题训练【几何综合题】(几何)精品解析

中考数学综合专题训练【几何综合题】(几何)精品解析在中考中,几何综合题主要考察了利用图形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证明线段、角的数量关系及动态几何问题。
学生通常需要在熟悉基本几何图形及其辅助线添加的基础上,将几何综合题目分解为基本问题,转化为基本图形或者可与基本图形、方法类比,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在解决几何综合题时,重点在思路,在老师讲解及学生解题时,对于较复杂的图形,根据题目叙述重复绘图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分解出基本条件和图形,将新题目与已有经验建立联系从而找到思路,之后绘制思路流程图往往能够帮助学生把握题目的脉络;在做完题之后,注重解题反思,总结题目中的基本图形及辅助线添加方法,将题目归类整理;对于典型的题目,可以解析题目条件,通过拓展题目条件或改变条件,给出题目的变式,从而对于题目及相应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将同一类型的几何综合题成组出现,分析讲解,对学生积累对图形的“感觉”有一定帮助。
一.考试说明要求图形与证明中要求:会用归纳和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图形的认识中要求:会运用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和方法(两点之间的距离,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和方法,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知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圆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能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能综合运用几何知识解决与圆周角有关的问题;能解决与切线有关的问题。
图形与变换中要求:能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二.基本图形及辅助线解决几何综合题,是需要厚积而薄发,所谓的“几何感觉”,是建立在足够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的,熟悉基本图形及常用的辅助线,在遇到特定条件时能够及时联想到对应的模型,找到“新”问题与“旧”模型间的关联,明确努力方向,才能进一步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在中档几何题目教学中注重对基本图形及辅助线的积累是非常必要的。
举例:1、与相似及圆有关的基本图形2、正方形中的基本图形3、基本辅助线(1)角平分线——过角平分线上的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角平分线的性质)、翻折;(2)与中点相关——倍长中线(八字全等),中位线,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3)共端点的等线段——旋转基本图形(60°,90°),构造圆;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翻折;转移线段——平移基本图形(线段)线段间有特殊关系时,翻折;(4)特殊图形的辅助线及其迁移....——梯形的辅助线(什么时候需要这样添加?)等作双高——上底、下底、高、腰(等腰梯形)三推一;面积;锐角三角函数平移腰——上下底之差;两底角有特殊关系(延长两腰);梯形——三角形平移对角线——上下底之和;对角线有特殊位置、数量关系。
中考数学真题几何综合2

∴S扇EOD= = .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外角,切线的性质,扇形面积的计算,掌握知识点灵活运用是解题关键.
5.如图,在 中, , 平分 交 于点 ,点 在 上,以点 为圆心, 为半径的圆恰好经过点 ,分别交 、 于点 、 .
(1)试判断直线 与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1)①求证: ;
②写出∠1,∠2和 三者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 ,当 最大时,直接指出 与小半圆的位置关系,并求此时 (答案保留 ).
【答案】(1)①见详解;②∠2=∠C+∠1;(2) 与小半圆相切, .
【解析】
【分析】
(1)①直接由已知即可得出AO=PO,∠AOE=∠POC,OE=OC,即可证明;
(2)如图(见解析),设圆O的半径为 ,先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出 ,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从而可得 ,然后在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得.
【详解】(1)如图,连接OA
设
,
AE是圆O的切线
,即
在 中,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
即
解得
则由圆周角定理得:
故 的度数为 ;
(2)如图,连接AD
设圆O的半径为 ,则
【详解】解:(1)证明:∵四边形ABCD为菱形,
∴点O为BD的中点,
∵点E为AD中点,
∴OE为△ABD的中位线,
∴OE∥FG,
∵OG∥EF,∴四边形OEFG为平行四边形
∵EF⊥AB,∴平行四边形OEFG为矩形.
(2)∵点E为AD的中点,AD=10,
∴AE=
∵∠EFA=90°,EF=4,
∴在Rt△AEF中, .
2020年九年级数学中考几何图形综合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2020年九年级数学中考几何图形综合题专题训练1、如图,在▱ABCD 中,点E 在边BC 上,点F 在边AD 的延长线上,且DF=BE ,BE 与CD 交于点G(1)求证:BD ∥EF ;(2)若=,BE=4,求EC 的长.2、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6,∠BAC =60°,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过点D 作DE ∥AC 交AB 于点E .点M 是线段AD 上的动点,连接BM 并延长分别交DE ,AC 于点F ,G .(1)求CD 的长;(2)若点M 是线段AD 的中点,求EF DF的值;(3)请问当DM 的长满足什么条件时,在线段DE 上恰好只有一点P ,使得∠CPG =60°?3、如图,在△ABC中,AD⊥BC,BE⊥AC,垂足分别为D,E,AD与BE相交于点F.(1)求证:△AC D∽△BFD;(2)当tan∠ABD=1,AC=3时,求BF的长.4、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EF过点O且与BC、AD分别交于点E、F.试猜想线段AE、CF的关系,并说明理由.5、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分别是OA,OC的中点,连接BE,DF(1)根据题意,补全原形;(2)求证:BE=DF.6、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是BC的中点,将△ABE沿AE折叠后得到△AFE,点F在正方形ABCD的内部,延长AF交CD于点G.(1)猜想并证明线段FG与CG的数量关系;(2)若将图①中的正方形改成矩形,其他条件不变,如图②,那么线段FG与CG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改变?请证明你的结论;(3)若将图①中的正方形改成平行四边形,其他条件不变,如图③,那么线段FG与CG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会改变?请证明你的结论.7、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CE⊥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E,CF⊥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DF=BE.8、如图,□A BCD中,BD是它的一条对角线,过A、C两点作AE⊥BD,CF⊥BD,垂足分别为E、F,延长AE、CF分别交CD、AB于M、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数学综合专题训练【几何综合题
中考数学综合专题训练【几何综合题】(几何)精品解析
在中考中,几何综合题主要考察了利用图形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证明线段、角的数量关系及动态几何问题。
学生通常需要在熟悉基本几何图形及其辅助线添加的基础上,将几何综合题目分解为基本问题,转化为基本图形或者可与基本图形、方法类比,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在解决几何综合题时,重点在思路,在老师讲解及学生解题时,对于较复杂的图形,根据题目叙述重复绘图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分解出基本条件和图形,将新题目与已有经验建立联系从而找到思路,之后绘制思路流程图往往能够帮助学生把握题目的脉络;在做完题之后,注重解题反思,总结题目中的基本图形及辅助线添加方法,将题目归类整理;对于典型的题目,可以解析题目条件,通过拓展题目条件或改变条件,给出题目的变式,从而对于题目及相应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将同一类型的几何综合题成组出现,分析讲解,对学生积累对图形的“感觉”有一定帮助。
一.考试说明要求
图形与证明中要求:会用归纳和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图形的认识中要求:会运用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和方法(两点之间的距离,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和方法,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知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圆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能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能综合运用几何知识解决与圆周角有关的问题;能解决与切线有关的问题。
图形与变换中要求:能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二.基本图形及辅助线
解决几何综合题,是需要厚积而薄发,所谓的“几何感觉”,是建立在足够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的,熟悉基本图形及常用的辅助线,在遇到特定条件时能够及时联想到对应的模型,找到“新”问题与“旧”模型间的关联,明确努力方向,才能进一步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来解
决问题。
在中档几何题目教学中注重对基本图形及辅助线的积累是非常必要的。
举例:
1、与相似及圆有关的基本图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