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体系的特点
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

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引言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是一种常用于建筑和工程中的高强度和高稳定性结构体系。
它由钢材构成,通过连接节点和支撑构件组成一个稳定的整体。
钢框架结构能够承受大量的压力和荷载,同时具备良好的抗震和抗风性能,因此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大跨度空间和桥梁等工程项目中。
本文将介绍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的定义、组成要素以及特点,并对其在建筑和工程领域的应用进行探讨。
定义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是指利用钢材作为主要构件,通过连接节点和支撑构件组成的一种结构系统。
钢框架结构由水平横梁、垂直柱子、斜撑等构件组成,构件之间通过螺栓、焊接等方式连接。
整个结构体系通过合理的刚度和强度布局,能够承受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并保持整体稳定。
组成要素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的组成要素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部分:1. 钢材钢材是构成钢框架结构的主要材料。
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如高强度、高刚度和良好的韧性。
钢材通常采用工字钢、角钢和圆钢等型材形式,其尺寸和截面形状根据具体结构设计要求确定。
2. 连接节点连接节点是将钢材构件连接在一起的关键部分。
常见的连接方式包括螺栓连接、焊接和铆接等。
连接节点的设计应充分考虑结构的刚度和强度,确保连接点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3. 支撑构件支撑构件是用于增加结构稳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的支撑构件包括水平横梁、垂直柱子和斜撑等。
这些构件通过连接节点与框架结构的其他部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支撑构件的强度和刚度需要根据具体结构设计来确定。
4. 地基基础地基基础是钢框架支撑结构的承载体,用于分散荷载并将其传递到地下。
地基基础的设计应充分考虑结构的重量和荷载,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特点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强度高钢材具有高强度和高刚度,能够承受大量的荷载。
钢框架结构通过合理的构造和连接方式,确保结构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2. 抗震性能好钢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由于钢材的韧性和连接节点的刚性,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分散能量,从而减小地震对结构的破坏。
框架结构体系

现浇结构,有时还可采用现浇柱及预制梁板的半 现浇半预制结构。 现浇结构的整体性好,抗震性能好,在地震区应 优先采用。 缺点:抗侧刚度低,20层以下建筑 适用范围:办公楼、餐厅、车间、营业室、教室 和实验室等
建筑平面布置灵活,使用方便; 框架房屋比砌体房屋有较高的承载力,较好
柱截面
实腹式(矩形、箱形、圆形、I形、H形、L形、T形、 十字形等)
格构式 (对钢结构而言)
梁截面
实腹式(矩形、箱形、T形、倒 L形、I形、H形、花 篮梁等)
格构式 (对钢结构而言)
矩形梁
混凝土梁形式
T形梁
倒L形梁
花篮梁
箱形梁
二、框架结构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优点: 建筑平面布置灵活、易于设置较大房间、使用方
3900
7500 2000 7500
3900
5000 700 2000 6000
7000 6000
教室
教室 3900
走道
走道
7800
6000 2400 6000
6000 2400 6000
等跨式柱网
等跨式柱网:常用跨度为6米、7.5米、9米、12米
开间方向柱距:6m
三、构件截面尺寸
(一)框架梁的截面尺寸 (二)框架柱的截面尺寸 (三)楼盖结构尺寸
(一)框架梁的截面尺寸
❖ hb=(1/7—1/15)lb (刚度要求)
hb≤lbn/4
(避免短梁)
bb=(1/2—1/3.5)hb bb≥200mm (构造要求) bb≥bc/2
式中lb、lbn——分别为主梁的计算跨度和净跨度。
纵向布置连系梁。横向抗侧 刚度大。有利采光和通风。
框架结构体系的特点

框架结构体系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代码、简化开发过程、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而设计的一种软件架构。
它通过规范化的层次结构,明确了不同组件之间的关系和职责,从而提高了团队协作的效率。
框架结构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高内聚、低耦合:框架结构体系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各个模块具有明确的职责和功能,模块之间的联系紧密,内聚性高,模块之间的耦合度低,可以实现高度的代码重用。
2.分层结构:框架结构体系一般采用分层的设计方式,将整个系统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专注于不同的功能和职责。
例如,常见的分层结构包括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这种分层结构的设计使得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便于开发和维护。
3.可插拔架构:框架结构体系是一种可插拔的设计,即各个模块之间可以相互替换或者扩展。
这种设计特点使得框架更加灵活,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定制化开发。
开发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选择或者替换适合的模块,从而实现定制开发和功能扩展。
4.易于测试和调试:框架结构体系通常会提供针对各个层次或者模块的单元测试和调试工具。
这些工具使得开发人员能够对每个模块进行测试和调试,确保模块的功能正常运行,减少了开发和测试的工作量。
5.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框架结构体系通常会定义一套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包括命名规范、代码风格、代码注释等。
这种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可以使得团队中的开发人员能够更加一致地开发和维护代码,提高团队协作的效率。
6.易于维护和升级:框架结构体系将系统的各个模块划分明确,职责清晰,这使得对系统的维护和升级更加容易。
当需要修改或者升级某个功能时,开发人员只需要关注相关的模块,而不需要影响到其他模块,减少了系统的维护成本。
7.社区支持和生态系统:一些流行的框架结构体系通常有庞大的开发者社区支持,并且有完善的生态系统。
开发者可以通过社区获取各种文档、教程、博客等资源,利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插件和工具来快速开发和部署应用。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摘要:结构的科学合理性关系到结构的安全性及造价,况且目前的结构形式多元化,给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主要对三种结构体系的设计特点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特点前言有些地区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小高层及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比较偏向于该地区的特征,因此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该地区的特点,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
现在普遍采用的结构形式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三种结构形式有利也有弊。
一、结构形式的特点(一)框架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四种承重构件组成。
由梁、柱、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它是主要承重结构,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系梁连系起来,即形成一个空间结构体系,它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
框架结构的优点在于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以用隔断墙分隔空间,住户装修时更改室内空间也容易。
最重要的是计算理论相对成熟,施工工艺也成熟,工程质量得到保证。
框架结构的设计要点:柱网布置要规整,尽可能对称;梁柱中心线宜重合,以避免偏心对节点核心区和柱子产生的不利影响;填充墙宜选用轻质墙体,宜减轻结构自重。
框架结构的合理层数一般是 6~15层,最经济的层数是 10层左右。
其缺陷在于结构抗侧力能力差,本身柔性较大等,风荷载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在地震荷载作用下,非结构构件破坏比较严重。
层数多了还需要截面尺寸大的梁柱,减小了使用空间,造成材料浪费。
(二)剪力墙结构体系在高层建筑中为了提高房屋结构的抗侧力刚度,在其中设置的钢筋混凝土墙体称为“剪力墙”,剪力墙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整个房屋的抗剪强度和刚度,墙体同时也作为维护及房间分格构件。
剪力墙结构中,由钢筋混凝土墙体承受全部水平和竖向荷载,剪力墙沿横向纵向正交布置或沿多轴线斜交布置,它空间整体性好,承载力和侧向刚度大。
合理设计的延性剪力墙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在历次地震中,剪力墙结构震害较少发生,而且程度也较轻微。
在高层住宅中采用剪力墙结构可以较好地适应墙体较多、房间面积不太大的特点,而且可以使房间不露梁柱,整齐美观,但住户不能随便按照自己使用要求更改室内布局。
高层建筑的常见结构体系

高层建筑的常见结构体系王轶杰11建筑2班2011331210224高层建筑常见结构体系有以下几种:纯框架体系、纯剪力墙体系、筒体体系、体系组合,其中体系组合又分以下几种:框支剪力墙体系、框架—剪力墙体系、框架—筒体体系、筒中筒体系、束筒体系。
纯框架体系:结构特点——整个结构的纵向和横向全部由框架单一构件组成的体系,框架既承担重力荷载,又承担水平荷载,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该体系侧向刚度小、水平位移大。
适用范围——在高烈度地震区不宜采用,目前,主要用于10~12层左右的商场、办公楼等建筑。
实例分析: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采用的是框架结构,在平面布置上,通过合理的柱网分布,将平面布置灵活,而且提供了较大的内部空间,布置上受限制也就减少了。
纯剪力墙体系:结构特点——该体系中竖向承重结构全部由一系列横向和纵向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所组成,剪力墙不仅承受重力荷载作用,而且还要承受风、地震等水平荷载的作用,该体系侧向刚度大、侧移小,属于刚性结构体系。
适用范围——理论上讲该体系可建造上百层的民用建筑,但从技术经济的角度来看,地震区的剪力墙体系一般控制在35层、总高110m为宜。
实例分析:广州白云宾馆,该建筑共33层,横向布置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纵向走廊的两遍也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墙厚沿高度由下往上逐渐减小,混凝土强度等级也随高度而降低。
筒体体系:结构特点——由框架或剪力墙合成竖向井筒,并以各层楼板将井筒四壁相互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空间构件,可将受力构件集中,形成较大的室内空间。
适用范围——超高层建筑都用筒体结构。
实例分析:美洲银行中心,由密集立柱围合成的空腹式筒体,属于一个矩形内筒外框架,拥有筒体结构主要的特征,内部空间大,并且平面布局也能非常灵活。
体系组合中体系:框支剪力墙体系:结构特点——建筑上部采用剪力墙结构,下部分采用框架体系来满足建筑功能对空间使用的要求。
适用范围——适用于高层旅馆、高层综合楼实例分析:北京粮食公司高层商店住宅,在底层,则作为框支剪力墙,使标准层中间6道横向剪力墙不落地面做成框架,形成较大空间作为商店营业厅用。
约束屈曲支撑-框架结构体系分析

约束屈曲支撑-框架结构体系分析约束屈曲支撑框架结构体系(CFT)是一种新型的钢结构体系,它具有承载能力强、刚度大、寿命长等优点。
该体系首次出现于日本土木工程领域,在地震频繁发生的日本,CFT体系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以CFT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结构体系进行分析与总结。
1.结构原理CFT框架结构由端柱、梁和中柱组成,整个结构被钢管约束以增强其承载力和刚度。
CFT框架结构中,端柱和梁受到外力作用时,钢管将其受力情况转化为轴向力、剪力和弯矩,进而通过约束作用将外力传递到中柱,使得整个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和抗弯刚度。
2.主要组成部分CFT框架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钢管、端柱、梁和中柱等。
其中,钢管作为整个结构的约束层,起到了增强结构承载力和刚度的作用。
端柱作为结构的受力支撑,不仅负责承担外力作用,还承担着约束钢管的作用。
梁作为结构的横向支撑构件,防止整个结构产生侧移或变形。
中柱则作为结构的传力构件,将外力传递到地基或者下层结构上,起到承受压力的作用。
3.结构特点CFT框架结构具有很多优点,主要特点如下:3.1 承载能力强由于钢管的约束作用,CFT框架结构具有很强的承载能力。
在地震等极端情况下,CFT 框架结构可以有效抵御外力的作用,保证建筑整体的安全性。
3.2 刚度大CFT框架结构具有很大的抗弯刚度和抗剪刚度,可以有效抵抗外力作用,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3 寿命长由于钢管的保护作用,CFT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相比于其他传统的结构体系,CFT框架结构的使用寿命更长,更稳定。
4.典型应用案例CFT框架结构在国内外有很多成功的应用案例,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
其中一些典型的应用案例包括:4.1 昆明国贸天阶昆明国贸天阶是一座标志性高层建筑,采用CFT框架结构体系。
其主要结构构件采用Φ711×25mm大口径钢管,整座建筑共有135层,高达528米。
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特点说法

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特点说法钢框架支撑结构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其实它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建筑方式,听起来挺复杂的,实际上却非常简单明了。
想象一下,像搭积木一样,把一根根钢材拼凑在一起,形成一个坚固的框架,给建筑物提供支持。
就像是给大楼穿上了一副铠甲,稳稳当当,不怕风吹雨打。
钢框架的优势可不少,不仅坚固耐用,还能让设计师们大展拳脚,发挥创意。
想要大空间?没问题,钢框架的灵活性让你尽情挥洒。
没错,想要在天花板上吊个大灯,或者把墙打通,完全没问题,任你折腾。
大家肯定会问,这钢框架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其实啊,它的强度和稳定性可不是盖的。
就拿抗震来说吧,钢框架比其他材料更能抵御震动。
这就好比我们穿上了一个防震的护具,哪怕是地震来了,也能稳稳当当地站着,不晃不晃的。
真是让人心里踏实,对吧?钢框架的施工速度也挺快的,像是在玩拼图一样,一块一块的往上搭,没几天就能看到成果,真让人心里乐开了花。
再说说钢框架的耐久性。
这可是个大问题,毕竟我们盖房子可不是盖个小玩意儿,要用个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钢材在各种天气条件下表现都很不错,抗腐蚀、抗氧化,真是让人觉得它像个“老寿星”,活得特别长久。
想象一下,楼房立在那儿,风吹日晒,它却依然屹立不倒,真是太赞了。
钢框架的维护也简单,不用天天操心,省心省力。
不过,虽然钢框架有那么多优点,但用起来也得讲究点。
比如,施工的时候得认真仔细,不能马虎了事。
钢材的连接、焊接这些技术活儿,真得找专业的团队来。
就像你想做一顿大餐,食材要好,厨师也得靠谱,才能做出美味的佳肴。
再说了,钢框架虽然强,但也不是无敌的,设计不当或者材料不合格,结果可就不好说了,真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咱们再聊聊钢框架的环保性,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可持续发展,钢框架也是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头。
钢材可以回收利用,真是个环保小能手。
废旧的钢材经过处理,能变成新的建筑材料,循环利用,减少浪费,真是为地球出了一份力。
想想看,咱们住的房子不仅舒适,还能帮助保护环境,心里多美滋滋呀。
框架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体系是指在软件开发中,采用一种组织结构的方法,将各种组件、类、模块和其他相关的元素组合在一起,以构建一个完整的、可复用的软件框架。
这个框架结构体系能够提高软件的开发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能够减少代码重复和维护成本。
一个好的框架结构体系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 模块化:将整个框架分解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负责一项功能,这样能够降低耦合度,使得开发人员可以独立开发、测试和部署每个模块。
2. 可扩展性:框架应该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能够方便地添加新的功能和组件,同时也能够支持各种不同的应用程序。
3. 可重用性:框架中的组件和类应该被设计成可重用的,这样可以减少代码量,提高开发效率。
4. 易用性:框架应该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和易用性,开发人员可以快速掌握并使用框架中的元素。
5. 易于维护:框架应该易于维护,能够快速识别和修复问题,同时也应该具有
良好的文档,方便开发人员理解和维护。
在实际开发中,开发人员可以选择使用现有的框架结构体系,如.NET Framework、Java EE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业务逻辑,自行设计和实现一个框架结构体系。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框架结构体系都是软件开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框架结构体系的特点
1.1建筑平面布置灵活,使用空间大。
1.2延性较好。
1.3整体侧向刚度较小,水平力作用下侧向变形较大(呈剪切型)。
所以建筑高度受到限制。
1.4非结构构件破坏比较严重。
2、框架结构体系选择的因素及适用范围
2.1考虑建筑功能的要求。
例如多层建筑空间大、平面布置灵活时。
2.2考虑建筑高度和高宽比、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场地条件等因素。
框架结构体系是介于砌体结构与框架-剪力墙结构之间的可选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设计应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的原则(结构设计原则)。
非抗震设计时用于多层及高层建筑。
抗震设计时一般情况下框架结构多用多层及小高层建筑(7度区以下)。
框架结构由于其抗侧刚度较差,因此在地震区不宜设计较高的框架结构。
在7度()设防区,对于一般民用建筑,层数不宜超过7层,总高度不宜超过28米。
在8度()设防区,层数不宜超过5层,总高度不宜超过20米。
超过以上数据时虽然计算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但是不经济。
3、结构平面、竖向布置
3.1为了保证框架结构的抗震安全,结构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延性及耗能等性能。
设计中应合理地布置抗侧力构件,减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不应在同一层同时改变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3.2框架结构宜设计成双向梁柱刚架体系以承受纵横两个方向的地震作用或风荷载。
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一向为刚架,另一向为铰接排架的结构体系。
但在铰接排架方向应设置支撑或抗震墙,以保证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
3.3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
如果不可避免的话,可设计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多层建筑也可仅在单跨方向设置剪力墙。
后者框架结构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选用,而剪力墙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选用。
3.4框架结构按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之混合形式。
框架结构中的楼、电梯间及局部出屋顶的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等,应采用框架承重,不应采用砌体墙承重。
小高层结构体系采用框架结构,首先尽可能将过于狭长的结构用伸缩缝脱开。
如果建筑专业不允许,可通过加大端部开间的抗侧刚度达到限制结构扭转效应的目的。
具体可将边框架的角柱断面增大,加大框架梁的高度,如条件允许,中间增加框架住,既增加框架的跨数。
这些方法可以显著增加结构的抗扭刚度。
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地区一般框架结构很难达到10层.
框架结构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和最大宽高比:
非抗震设计:高度限值70m高宽比限值5
抗震设计:6度,高度限值60m高宽比限值4
7度,高度限值55m高宽比限值4
8度,高度限值45m高宽比限值3
9度,高度限值25m高宽比限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