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小书包》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

合集下载

小书包 第二课时 〔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小书包 第二课时 〔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小书包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
1.学生学习本课时的关键字汉字:春,花,树
2.学生能够听懂儿歌《春天来了》并且跟随节奏唱出来
3.学生能够理解儿歌《春天来了》的意思并且能够用简洁的话语概括出来
教学重点
1.儿歌《春天来了》的节奏和意思
2.通过儿歌学习汉字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一:课前热身(5分钟)
教师播放儿歌《春天来了》,并鼓励学生一起在节奏中跟唱,提高课堂氛围。

活动二:引入新课(10分钟)
1.教师出示关键字汉字:春,花,树,让学生尝试快速默记并读出来。

2.通过图片和实物,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比如温暖的天气,花草树木复苏等。

3.教师讲解儿歌《春天来了》的意思和节奏,让学生先跟唱,暂时不要求学生理解歌词。

活动三:学习歌词(20分钟)
1.学生跟着教师一句一句地学唱歌词,并逐句讲解歌词的意思。

2.分组比赛,让学生分为两组,对唱儿歌。

活动四:巩固内容(15分钟)
1.教师播放除儿歌以外的春季音乐,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春季音乐风格。

2.学生根据儿歌内容,并借助图片和实物,用简洁的话语概括出春天的特点。

活动五:课堂扩展(10分钟)
1.学生根据自己感受,创作自己的春季诗歌。

2.做出相关的手工作品。

教学评价
1.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表现,结合教学实际,及时进行课堂调整和设置。

2.学生能够跟唱儿歌,并且能够理解儿歌的意思,并用简洁的话语表达出来。

3.学生能够快速记忆和读出汉字:春,花,树。

小书包第二课时 〔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小书包第二课时 〔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小书包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老鼠钻洞”的典故及含义;2.学习认读新词“走,洞”;3.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新词的认读;2.理解典故及寓意。

三、教学准备1.课文听说CD;2.活动卡片;3.课件或黑白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小老鼠钻洞”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老鼠钻洞的原因及寓意。

2. 学习新词(10分钟)首先在黑板上给学生展示新词“走、洞”,并用汉字将其识别。

接着,通过卡片的形式,让学生对新词进行认读练习。

3. 课文讲解(15分钟)老师通过课件或黑白板,给学生讲解课文《老鼠钻洞》的背景及内容,并强调其中的重点内容。

4. 课文跟读(15分钟)老师播放课文的听说CD,带领学生一起跟读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口语表达能力。

5. 课文朗读(10分钟)随机选择几名学生进行课文朗读练习,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及朗读的能力。

6. 文字拼读(20分钟)老师通过卡片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文字拼读练习。

并逐一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

7.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学生应牢记新词的识别及正确发音方法,并提醒学生下节课需要预习下一篇课文。

五、评价方式1.学生课前对新词掌握情况的调查;2.学生对课文的朗读表现;3.学生的文字拼读能力。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掌握新词及课文的内容。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训练,使其全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书包》(第2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书包》(第2课时)教案

8.小书包(shūbāo)课题小书包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课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开课时,我让学生们比一比谁的小书包漂亮、实用?让学生兴趣高涨,然后交流小书包里都放了些什么,它们分别是干什么用的?这样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作好铺垫,通过自己学字,老师针对性地指导,让学生掌握生字;游戏“我是小小售货员”中认识文具的名称,介绍文具的作用,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学前准备 1.教学课件。

(教师)2.预习课文,了解每件文具的作用。

(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会写“早、书、刀、尺、本”5个生字。

2.进一步认识一些学习用品的作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学习重点会认、会写生字。

学习难点进一步认识一些学习用品的作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学前准备教学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复习巩固字词。

(用时:6分钟)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1.点名读。

2.开火车读。

3.竞赛读。

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巩固认字。

4.读拼音写词语。

shūbāoxiǎodāo()()chǐzi zǎoshà4.全班齐读。

nɡ()()二、感情朗读,加深体验。

(用时:13分钟)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2.教师出示文具,让学生练习说话,并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如:出示铅笔,提问:这是什么?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平时是谁帮你削铅笔的?3.读一读课后的“我会做”,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1.齐读。

2.学生结合教师出示的学习用品进行说话训练。

3.学生读“我会做”的内容。

5.照样子,说一说。

(1)我会自己。

(2)我会自己。

(3)我会自己。

三、分析结构,描红临写。

(用时:13分钟)1.课件展示生字。

2.师生观察课件展示笔顺后,教师指导占格,然后范写。

3.巡视指导。

4.作业展示,评价。

1.认读。

2.边看,边仿写。

3.描红临写。

4.观看作业展示作不同评价。

6.我会写出下列字的笔顺和笔画数。

小书包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小书包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小书包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小书包的物品,培养其观察细节的能力;学会写交际性基本句型,如:“我有……”、“我没有……”、“你有吗?”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细节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小书包物品的交流,学生加强彼此的交流沟通,增加友谊和团结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小书包物品、交际性基本句型2.教学难点:让学生自己划分小书包物品的类别,组织语言表达清楚。

三、教学准备1.小书包2.班级白板3.PPT课件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0分钟)A.创设情境老师带来自己的小书包,问学生们:“大家都有小书包,小书包里都有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书包里都有什么。

”B.激发学生兴趣在屏幕上打出题目“我的小书包是什么样子的?”并附上图片,让学生回答问题:“小书包里都有什么?”(让学生就他们小书包里的物品交流)2.学习新知(20分钟)A.呈现新知1.展示物品:将小书包物品逐个拿出来,依次放在桌子上,边放边说:“我有一个名叫小书包的好朋友。

小书包里都有哪些东西呢?”2.分类检查:让学生自己看一下这些物品,然后自主判别,将物品分成几类。

B.讲解语法1.呈现交际基本句型:我有……、我没有……、你有吗?2.模仿练习:划分类别,让学生练习模仿下面的句子:•我有铅笔、橡皮和尺子。

•我没有红笔。

•你有橡皮吗?C.巩固练习每组学生拿出自己的小书包,用上述句型进行交流。

3. 总结归纳(10分钟)让学生总结一下本课所学的知识点:小书包物品、交际性基本句型等。

4. 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材料,比如“请把自己的小书包里的物品分类,写成小作文,一定要分类清楚哦。

”五、板书设计1.教材内容:小书包2.交际基本句型:我有……、我没有……、你有吗?六、教学评估1.学生是否对小书包的物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2.学生是否能够用交际性基本句型表达自己的想法?3.学生是否在小组交流中积极表达和合作?。

8.小书包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8.小书包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小书包》第二课时课程内容: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书包》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书包的重要性和美好。

2. 培养学生爱护书本、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培养学生爱护书本、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小书包吗?你们的小书包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小书包的课文,看看课文里的小书包是怎样的。

二、学习课文1.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小书包的样子。

2.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语气和表情。

4.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小书包的重要性和美好。

三、理解课文1. 提问:课文中,小书包为什么感到快乐?2. 提问:小书包里的文具都有哪些?它们都有什么作用?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四、实践活动1. 小组讨论:你们的小书包里都有哪些文具?它们都有什么作用?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小书包和文具。

3.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爱护书本、热爱学习。

五、总结延伸1. 教师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书包的重要性和美好,也学会了爱护书本、热爱学习。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像小书包一样,快乐地学习,不断进步。

2. 布置作业: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今天学到的内容,让他们也了解一下小书包的重要性和美好。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通过学习《小书包》,对小书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爱护书本、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8.小书包 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8.小书包 第二课时(教案)

8.小书包(第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图文对照,归类识字等方法,认识11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

3.爱惜文具,学着自己摆放文具,整理书包。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

2.爱惜文具,学着自己摆放文具,整理书包。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1.播放《上学歌》,一起听一听,唱一唱。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2.同学们,我们背上小书包来学校学习,它可是我们的好朋友。

今天我们就和天天相处的小书包一起来学习课文,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二)提诞生字1.同学们,看看你们的书包里有什么宝贝呢?看看在课文里能不能找到这些宝贝。

2.翻开课本,齐读课文中的六个词语。

(三)教学生字1.认读(1)教师范读课文,说一说:课本里的小书包有什么呢?明确:课本、作业本、铅笔、转笔刀。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明确:书、包、尺、作、业、本、笔、刀。

2.书写(1)学习“书”字。

视察“书”字。

儿歌:“书是小阶梯,一竖到顶点。

”“书”字构成:横折、横折钩组成了一个楼梯的形状,还有一个竖和一个点。

教师在田字格里写,学生描红。

(2)学习“包”字。

视察“包”字,介绍“包”字的偏旁——包字头。

思考:你还在哪些字中看到过这个偏旁。

明确:句、勺教写生字,学生书空。

(3)学习“刀”字。

视察田字格里的“刀”字。

说出笔顺名称:横折钩、撇。

(4)教师范写,请同学们注意笔顺,讲授书写规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查指点,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顺序。

3.教师范读课文师:老师也有一个神秘的小书包(拿出书包放在桌子上,事先准备好一个作业本、一个笔袋、转笔刀装在里面),我可喜欢它了,不信你听我来夸夸她——我的小书包,宝贝真不少。

课本作业本,铅笔转笔刀。

上课静悄悄,下课不乱跑。

天天起得早,陪我去学校。

《小书包》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小书包》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小书包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能够简单地描述小书包的大小和形状。

2.能够正确识别书包中不同物品的名称并简单描述它们的功能。

3.能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并口头或书面表达出来。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识别书包中的不同物品名称,并能够简单描述它们的功能。

2.难点:掌握故事中的道理,能够用简单语句表达出来。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课堂中假书包和真实的书包等物品3.与课程相关的图片和漫画资料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1 课程标签•外部标签:语言表达、观察策略、认知策略•内部标签:文本特征、文化渗透1.2 导入新知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假书包并问:“学生们,我有一个书包,你们可以帮我描述它的外观吗?”学生们一起尝试着用语言描述这个假书包的大小、颜色、形状和设计等特征。

2. 授课环节2.1 讲解学习重点教师向学生们呈现一张图片,或展示真实的书包,并引导学生们尝试识别书包中不同物品的名称和它们的功能。

教师还要注意强调一些“套路”和学习策略,如:•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物品的形状、材料和颜色等特征来判断它们的名称和功能。

•学生们可以通过比较多个物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更好地理解每个物品的功能和意义。

2.2 分组活动学生们分成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观察真实的书包,讨论每个物品的名称和功能,并用简单语句表述出来。

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们思考,并帮助他们理解每个物品的实际意义。

3. 教学总结教师引导学生们回顾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总结出这节课的主要观点和要点。

并通过追问和引导学生们思考,帮助他们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并通过简单的口头或书面语言表达出来。

五、教学作业学生们可回家后,观察自己的书包,总结出书包中的物品名称和功能,或画出自己的书包,并标注每个物品的名称和功能。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授课方式是针对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沟通能力设计的。

通过分组讨论和互动,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帮助他们建立相应的学习策略和观察策略,促进他们多角度地了解和思考学习内容。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小书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小书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小书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其含义;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书包的特点,并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小书包对我们的帮助;
3.能够初步理解小书包对自己的重要性,能够认识到保护小书包的必要性;
二、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内容是小书包,并配合课文《小书包》的学习,以小书包为主线,涉及生活常识、道德规范、语言表达和科学探究等多个方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小书包的使用方法,认识到小书包对我们的帮助;
2.教学难点:通过形象的实物教具和精美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小书包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理解保护小书包的必要性。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1.观察课堂环境,对学生的状态进行观察,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进入到课堂学习状态;
2.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提前给学生留下好奇心。

2. 引入课文《小书包》(15分钟)
1.听课文,分析课文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小书包》第二课时教
案部编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激趣导入
.导言: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好朋友,每天它陪我们一起上学。

放学之后它陪我们一起回家。

它帮我们带好了学习用品。

它就是我们的——小书包。

.复习词语。

认读字卡。

扩词练习。

出示“尺、本、刀”。

给这三个字组两个词。

最好不重复。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把过去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起到以旧带新的作用,并促进课内外知识的贯通。

二、学习韵文,随文识字
.教师范读韵文,对学生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准字音,注意停顿。

学生自由练习读韵文。

指名朗读,随机评价指导。

小组内互读韵文。

对照生字表在韵文中画出生字或自己不理解的词。

.说一说:这篇小韵文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说了什么?
学习句话。

①“宝贝”指什么?为什么称为“宝贝”?
②指导朗读。

学习第二句话。

①这句话讲了什么?
②学习“课”字。

“课”是左右结构的字,上课要用语言来交流,所以是“言字旁”。

③这些是小书包里“宝贝”的代表,其实还有好多“宝贝”,我们没有说出来。

你们能用书包里的其他宝贝来替换这句话吗?
学习第三句话。

①这句话说了什么?
②“静悄悄”是什么意思?那一般在什么时候会是“静悄悄”的?
预设:夜里静悄悄。

大山里静悄悄。

大人没回家,家里静悄悄。

站队时要静悄悄。

③指导朗读。

学习第四句话。

①学习“早”字。

出示图片,体会日出的时候就是早晨。

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早”字。

②学习“校”字。

“校”是左右结构的字,是形声字。

③这句话讲了什么?
④指导朗读。

.齐读韵文。

.做课间操。

设计意图:通过随文识字激发学生识字、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兴致勃勃地交流识字方法,采取多种方法朗读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大胆创编体会用语文的乐趣,实现教学目标。

三、实践操作,有序表达
.教师引言:小书包是我们的好朋友,书包里的学习用品是我们的好宝贝。

你们会使用这些宝贝吗?
.说一说怎样削铅笔。

引导学生用上节课学过的“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来说话。

.小组合作说一说怎样在桌面上摆放学习用品。

引导学生用方位词。

我把放在的边。

.汇报展示摆放的结果。

设计意图:创造情境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

帮助学生树立想说、能说、抢着说的意识,促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语言文字的使用者。

四、指导写字,认真细致
.学习书写“早”字。

引导学生观察“早”字在田字格中的大概位置。

“日”字的字形略扁。

“十”字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上。

教师范写,请同学们注意笔顺,一边看一边说笔画的名称:竖、横折、横、横、横、竖。

学生练习书写。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姿势。

.学习书写“书”字。

引导学生观察“书”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书”字的横折钩的“横”写在横中线上,左边略低,右边略高,竖写在竖中线上。

教师范写,请同学们注意笔顺,一边看一边说笔画的名称,讲解书写规则:从上到下。

学生练习书写。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姿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每一笔每一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讲解起笔、收笔和笔画的轻重、长短以及占格等情况,这样,学生的印象会比较深刻。

教师示范和学生反复练习结合起来,才会写出美观大方的字来。

五、布置作业
.读两遍课文。

新学的生字读3遍。

.自己整理书包,收拾自己的书桌面。

和家长介绍自己是怎样摆放的。

设计意图:巩固识记生字,引导学生整体回顾学习的内容。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理、自主,与家人分享学习的快乐,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以谜语导入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记字,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增添了快乐。

以多种形式的阅读及扩词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