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天 linux系统的编译及镜像文件的制作

合集下载

Linux下的软件开发和编译环境配置

Linux下的软件开发和编译环境配置

Linux下的软件开发和编译环境配置在Linux操作系统中,配置适合软件开发和编译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地设置开发环境,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同时确保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Linux下配置软件开发和编译环境,以帮助开发人员顺利进行开发工作。

一、安装必要的开发工具在开始配置软件开发环境之前,您需要安装一些必要的开发工具。

在Linux中,常用的开发工具包括GCC编译器、Make工具、调试器(如GDB)、版本控制工具(如Git)等。

您可以通过包管理器(如APT、YUM等)来安装这些工具。

以下是安装这些工具的示例命令(以基于Debian的系统为例):```sudo apt-get update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sudo apt-get install gdbsudo apt-get install git```通过执行这些命令,您可以安装所需的开发工具,以便后续的配置步骤。

二、配置开发环境要配置软件开发环境,您需要设置一些环境变量和配置文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配置步骤:1. 配置PATH环境变量在Linux中,PATH环境变量用于指定可执行程序的搜索路径。

为了方便地访问开发工具和编译器,您应该将它们所在的目录添加到PATH环境变量中。

您可以通过编辑`.bashrc`文件来实现这一点。

打开终端,输入以下命令编辑文件:```vi ~/.bashrc```在文件末尾添加以下行(假设开发工具的路径为`/usr/local/bin`):```export PATH=$PATH:/usr/local/bin```保存并退出文件。

然后,使用以下命令使更改生效:```source ~/.bashrc```现在,您可以在任何目录下直接运行开发工具和编译器。

2. 配置编辑器选择一个适合您的编辑器来编写代码是很重要的。

在Linux中有多种编辑器可供选择,如Vim、Emacs、Sublime Text等。

编译linux实验报告

编译linux实验报告

编译linux实验报告
编译Linux实验报告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Linux操作系统一直被广泛使用。

它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具有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如何编译Linux内核,并撰写实验报告以记录我们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目的:
1. 了解Linux内核的编译过程
2. 熟悉编译工具和技术
3. 掌握编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实验步骤:
1. 下载Linux内核源代码
2. 解压源代码并配置编译环境
3. 使用make命令编译内核
4. 安装编译后的内核
5. 测试新内核的稳定性和功能
实验结果:
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我们成功地编译了Linux内核,并将其安装到我们的计算机上。

新内核的稳定性和功能得到了验证,证明我们的编译过程是成功的。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Linux内核的编译过程,还学习了如何使用编译工具和技术。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查阅资料和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最终成功地完成了编译过程。

这次实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
经验,也增强了我们对Linux操作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总的来说,编译Linux内核的实验是一次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我们通过实践提升了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希望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运用这些经验和技能,为我们的计算机科学之路增添更多的成就和贡献。

linux操作系统实训教学大纲

linux操作系统实训教学大纲

实训教学大纲《操作系统》实训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计算机软件课程)一、本课程课时:80课时学分:4实训课时:40二、实训性质与目的:《操作系统》课程计算机软件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围绕操作“系统干什么,操作系统如何干”等基本问题展开。

课程以Linnx操作系统为背景,讲述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

本课程在内容上力求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在保证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学、练、做的学习方法强化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本课程实训目的是通过学习,要求学员能够灵活掌握Linnx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方法、常用命令和shell编程、用户管理和文件管理等操作方法,为今后就业提前打基础。

为今后从事相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是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在学习之前要求有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等作为其先修课程,并具备一定计算机操作水平。

三、实训内容与要求(一)内容:基本目标:掌握Linnx操作系统基础知识,通过Linnx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常用命令的操作应用了解操作系统的五大管理功能,最终目标是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全面了解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具体目标:Linnx操作系统的安装是以Red Had Linux为蓝本,在完成安装的基础上,完成Linux系统的图形界面的使用,Linnx系统的基本操作,vi编辑器和简单shell编程,Linux系统管理、Linnx网络配置等一系列实训。

(二)要求1、Red Had Linux安装:要求了解操作系统的发行版本,了解Linux系统对硬件资源的要求,掌握分区的方法和具体的安装过程。

2、Linux系统的图形界面的使用:设置系统面板,桌面图标的设置、桌面环境的设置,Nautilus文件管理器的设置,添加/删除应用程序。

3、Linnx系统的基本操作: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启动/登录及关闭方法、掌握Linux的常用命令及文件管理。

4、vi编辑器和简单shell编程:掌握vi编辑器的使用方法,熟悉shell的种类及基本功能。

linux编译方法

linux编译方法

linux编译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Linux操作系统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能够更好地使用和开发Linux,对于Linux的编译方法有着深入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Linux的编译方法,包括准备工作、编译过程以及常见问题的处理。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Linux编译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来保证编译的顺利进行。

1.1 环境搭建首先,需要确保你的系统已经安装了必要的软件和工具,比如gcc编译器、make工具等。

可以通过运行以下命令来检查软件是否已经安装:```shellgcc --versionmake --version```如果显示相应软件的版本号,则表示已经安装成功。

1.2 获取源代码在开始编译之前,需要先获取源代码。

通常情况下,你可以从开源项目的官方网站或者代码托管平台上下载源代码。

通过以下命令可以从远程仓库中克隆代码到本地:```shellgit clone <repository_url>```其中`<repository_url>`是代码仓库的URL地址。

二、编译过程在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可以进行Linux的编译了。

下面介绍一般的编译过程。

2.1 配置首先,在源代码所在的目录中运行以下命令来进行配置:```shell./configure```配置命令会检查系统环境,并生成一个Makefile文件,用于后续的编译。

2.2 编译配置完成后,运行以下命令进行编译:make```编译命令会根据Makefile文件中的规则,将源代码编译为可执行文件或者库文件。

2.3 安装编译完成后,可以运行以下命令来进行安装:```shellmake install```安装命令会将编译生成的文件复制到系统指定的目录中,使得这些文件可以被系统正常调用和使用。

三、常见问题处理在进行Linux编译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3.1 缺少依赖库在编译过程中,可能会提示缺少某些依赖库。

Linux内核编译过程详解

Linux内核编译过程详解

内核升级前的准备工作:Linux系统进行内核升级或定制内核时需要安装GCC编译工具、make编译器,同时变异内核需要root权限。

安装GCC编译环境参考:/rhelinux/248.html操作系统:RHEL 5.5开始安装:按照以下顺序安装所需要的包就可以完成GCC的安装了1. rpm -ivh kernel-headers-2.6.18-194.el5.i386.rpm2. rpm -ivh glibc-headers-2.5-49.i386.rpm3. rpm -ivh glibc-devel-2.5-49.i386.rpm4. rpm -ivh libgomp-4.4.0-6.el5.i386.rpm5. rpm -ivh gcc-4.1.2-48.el5.i386.rpm6. rpm -ivh libstdc++-devel-4.1.2-48.el5.i386.rpm7. rpm -ivh gcc-c++-4.1.2-48.el5.i386.rpm8. rpm -ivh ncurses-5.5-24.20060715.i386.rpm9. rpm -ivh ncurses-devel-5.5-24.20060715.i386.rpm注意:在升级编译完内核,重启后提示如下错误信息:RedHat nash Version 5.1.19.6 startingrver(2.6.33.3)mount: could not find filesystem …/dev/root‟setuproot: moving /dev failed: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setuproot: error mounting /proc: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setuproot: error mounting /sys: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switchroot: mount failed: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Kernel panic – not syncing: Attempted to kill init![Linux-initrd @ 0x1fc37000,0x228585 bytes]于是在网上找了很多,也尝试了很多加模块、重编译了N次、改fstab等方法,都不行。

vmlinux生成流程

vmlinux生成流程

vmlinux生成流程vmlinux是Linux内核的可执行文件,它是内核源代码经过编译、链接等一系列处理后生成的。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vmlinux生成的流程。

1. 内核源代码编译vmlinux的生成过程首先需要对Linux内核的源代码进行编译。

编译器将源代码翻译成机器可以执行的目标代码,生成一系列的中间文件。

在编译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编译选项,以及处理一些与平台相关的代码。

2. 汇编代码生成在编译过程中,还会生成一些汇编代码。

汇编代码是与机器硬件直接相关的代码,它负责处理底层的硬件操作。

汇编代码一般保存在以".S"为后缀的文件中。

3. 链接过程编译完源代码和汇编代码后,需要进行链接操作。

链接器将各个模块的目标代码组合在一起,解析符号引用,生成最终的可执行文件。

在链接过程中,还需要处理一些与库相关的操作,如动态链接库和静态链接库的链接。

4. 符号表生成在链接过程中,还会生成符号表。

符号表是一个记录了各个符号(函数、变量等)地址和大小的表格,它有助于调试和动态加载等操作。

符号表一般保存在可执行文件的调试信息中。

5. 优化处理在生成vmlinux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一些优化处理。

优化处理旨在提高代码的执行效率,减少资源占用。

优化处理涉及到很多技术,如代码折叠、循环展开、指令调度等。

6. 生成vmlinux经过以上的编译、汇编、链接和优化处理,最终可以生成vmlinux文件。

vmlinux是一个可执行的二进制文件,它包含了Linux内核的所有代码和数据。

vmlinux可以被直接加载到内存中执行,成为一个运行的操作系统。

总结:vmlinux的生成过程经历了源代码编译、汇编代码生成、链接过程、符号表生成、优化处理等多个阶段。

通过这些处理,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可执行的Linux内核文件。

vmlinux的生成过程是复杂而严谨的,需要编译器、链接器等工具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开发人员对内核源代码和底层硬件有深入的理解。

Linux操作系统实验实验报告

Linux操作系统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1:安装Linux系统【实验目的和要求】:安装Linux系统,掌握操作系统的系统配置,建立应用环境的过程。

【实验内容】:1、首先在windows系统中安装虚拟机。

在网上找到VMwareWorksttionPro版本,确定安装目录。

一直下一步,不需要太多的说明。

2、图为安装完成后的界面。

3、然后在阿里巴巴开源镜像网站下载centos系统镜像,然后虚拟机创建新的虚拟机,进行一些简单的虚拟机设置,设置了网络链接nat模式等等。

安装完成后的界面实验2:Linux下c语言开发【实验目的】:学会和掌握用c语言开发一个应用程序的全过程,包括,编译,调试等等。

【实验步骤】:首先在系统中查看是否已经安装有gcc,输入查看命令发现没有,于是需要安装gcc。

在centos系统中可以使用比较简便的yum命令。

在之前已经配置好了yum源。

直接输入yuminstallgcc。

回车自动安装程序和需要的依赖包。

因为虚拟机中和电脑很多地方切换使用不方便,所以安装了xshell软件。

图为xshell中的截图。

安装完毕。

然后使用vi或者vim编写hello.c运行,在屏幕上打印出hello,world。

实验3:进程创建【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进程的概念及意义;2.了解子进程和父进程3.掌握创建进程的方法。

【实验内容】1.子进程和父进程的创建;2.编写附件中的程序实例【实验步骤】一1、打开终端,输入命令gedit1_fork.c,在1_fork.c文件中输入1_fork.bmp中的代码;2、输入命令gcc1_fork.c-o1_fork,回车后显示无错误;3、输入命令:./1_fork运行程序。

二、1、打开终端,输入命令gedit2_vfork.c,在2_vfork.c文件中输入2_vfork.bmp中的代码;2、输入命令gcc2_vfork.c-o2_vfork,回车后显示无错误:3、输入命令:./2_vfork运行程序。

从上面可以看到两次的运行结果不一样。

内核和文件系统编译

内核和文件系统编译

内核和文件系统编译【实用版】目录1.编译内核2.编译文件系统3.编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正文在内核和文件系统的编译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技巧,以确保编译的顺利进行。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编译内核和文件系统,以及在编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编译内核1.获取内核源代码:首先,你需要从内核官方网站上下载最新的内核源代码。

通常情况下,我们使用的是 Linux 内核。

2.配置内核:下载源代码后,需要对其进行配置,以满足你的需求。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 make menuconfig 或者 make xconfig 等命令完成。

3.编译内核:配置完成后,就可以使用 make 命令编译内核了。

编译完成后,会生成一个新的内核文件。

4.更新内核:将新的内核文件安装到系统中,替换原有的内核。

这一步通常需要重启系统,以使新内核生效。

二、编译文件系统1.选择文件系统:根据你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文件系统。

常见的文件系统有 ext3、ext4、xfs 等。

2.配置文件系统:与编译内核类似,需要对文件系统进行配置。

根据文件系统的不同,配置方法也会有所区别。

3.编译文件系统:配置完成后,使用 make 命令编译文件系统。

编译完成后,会生成一个新的文件系统驱动文件。

4.加载文件系统:将新的文件系统驱动文件加载到系统中,使其生效。

这一步同样需要重启系统。

三、编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环境准备:在编译之前,确保你的系统环境、编译器和相关工具都处于最新版本。

2.编译选项:根据你的需求和硬件环境,选择合适的编译选项。

例如,你可以选择启用或禁用某些硬件支持、优化编译速度等。

3.错误处理:编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错误,需要仔细阅读错误信息,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解决。

4.编译时间:编译内核和文件系统是一个相对耗时的过程,需要耐心等待。

通过以上步骤,你可以顺利地完成内核和文件系统的编译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天linux系统的编译及镜像文件的制作一般来说,linux系统分为几个映像。

一:bootload :一般常用的是 U-boot二:内核映像:主要是linux内核编译成的映像比如TQ210开发板使用的zImage.bin三:文件系统:有很多格式,比如下面根据TQ210说明书进行讲解,大部分参考官方手册。

以后自己修改源码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修改完以后按照此步骤进行编译,编译完成后进行下载到开发板进行运行1编译bootloader1.1光盘中的 u-boot 源码的解压先将光盘中的 u-boot 源码 ( 在光盘的“ TQ210_CD\bootloader\ ” 目录下 , 名为uboot_TQ210_1.3.4_V1.1.tar.bz2)拷贝到 PC 的linux系统的根目录(这里说的根目录是本手册编写者的操作和截图所拷贝的地方, 实际操作可以拷贝到任意目录下) 下, 然后使用命令#tar xvfjuboot_TQ210_1.3.4_V1.1.tar.bz2 -C /,解压源码,如下图所示源码解压后,会在“/opt/EmbedSky/TQ210/uboot_TQ210_1.3.4/”目录下得到刚刚解压的源码。

1.2 光盘中的u-boot源码的编译解压完成后,使用命令#make TQ210_config,配置u-boot,如下图所示:使用命令#make,编译u-boot。

编译结束后,在/opt/EmbedSky/TQ210/uboot_TQ210_1.3.4/目录下会得到一个名字u-boot.bin的镜像,将其拷贝到Windows 或者拷贝到TFTP 服务器发送文件指定的目录中,就可以烧写到开发板上面进行测试了(或者制作成SD 启动卡也可以测试)。

如下两图所示:2Linux的编译说明1:以下涉及到源码包名称的,请以光盘实际为准,因为一般情况下更新光盘后,源码的版本号都会增加,可能导致本手册以下操作中用到的源码包或目录时的路径发生改变,所以请一定以光盘实际为准。

说明2:天嵌科技提供的所有源码解压后的路径都是在/opt/EmbedSky/TQ210/目录下,下面讲解到的配置源码或编译源码的操作均是在对应的源码的路径下进行的,操作时请一定要在源码所在的路径下进行,否则会出错。

说明3:以下操作中的命令前的“#”号表示是使用的root 用户权限,推荐登录PC 的Linux 时使用root用户,如果不是使用root 用户登录的,请使用sudo命令,获取root 用户权限,否则可能会出现编译不成功的情况。

说明4:以下用到的源码版本编码从V1.0 开始,当前实际版本号请以光盘实际版本为准V m.n:m 从1 开始计数,一般情况是在源码很大改动时或n 的数值从9 变成0 的时候会出现改变;n 从0 到9 的循环计数,一般光盘有更新时n 的值都会发生改变。

当更新光盘时本手册的文字说明会改变,截图可能不会更改,所以在手册里面可能会出现截图所示的版本号低于文字说明和光盘实际所用的版本号。

2.1 编译Linux内核先将光盘中的Linux 内核源码(在光盘的“TQ210_CD\Linux 资源\Linux 源码包\2.6.35.7\”目录下,名为Kernel_2.6.35.7_TQ210_for_Linux_v1.1.tar.bz2)拷贝到PC 的linux系统的根目录(这里说的根目录是本手册编写者的操作和截图所拷贝的地方,实际操作可以拷贝到任意目录下)下,然后使用命令#tar xvfj Kernel_2.6.35.7_TQ210_for_Linux_v1.1.tar. bz2 -C /,解压源码,如下图所源码解压后,会在“/opt/EmbedSky/TQ210/Kernel_2.6.35.7_TQ210_for_Linux_v1.1”目录下得到刚刚解压的源码,解压完成后,使用命令#cp config_TQ210_linux_V1.1 .config,(.config可以为其他名字)拷贝配置单为默认配置单,如下图所示:然后使用命令#make menuconfig,进入配置界面,如果您想要对天嵌科技提供的默认配置单进行修改的话,请根据实际情况修改配置,然后保存刚刚修改的配置单,操作如下所示:使用命令#make zImage,编译内核。

编译结束后,在/opt/EmbedSky/TQ210/ Kernel_2.6.35.7_TQ210_for_Linux_v1.1目录下会得到一个名字zImage.bin的镜像,将其拷贝到Windows 或者拷贝到TFTP 服务器发送文件指定的目录中,就可以烧写到开发板上面进行测试了。

如下所示:3编译busybox文件系统中使用的各种常用命令都是由busybox提供的,先将busybox源码(在光盘的“TQ210_CD\Linux 资源\Linux 开发工具包\”目录下,名为:busybox-1.20.0_for_TQ210_V1.0.tar.bz2)拷贝到PC 的linux系统的根目录(这里说的根目录是本手册编写者的操作和截图所拷贝的地方,实际操作可以拷贝到任意目录下)下,然后使用命令#tar xvfj busybox-1.20.0_for_TQ210_V1.0.tar.bz2 -C /,解压源码,如下图所示:使用命令#cp -f config_TQ210_V1.0 .config拷贝天嵌科技提供的配置单为默认配置单,操作如下图所示:使用命令#make menuconfig,进入配置界面,可以增减busybox提供的命令:使用命令#make 编译busybox,编译完成后,使用命令#make install,安装busybox,安装后的busybox命令在busybox源码目录的上一级目录下名为“root_TQ210_fs/”的目录下,操作如下所示:busybox是构建文件系统的基础,关于文件系统构建方法可以阅读天嵌科技提供的《TQ2440-Linux 移植教程》(在光盘的教材合集的“天嵌科技其它教材/”目录下)。

4编译控制台应用程序控制台应用程序在光盘的“TQ210_CD\Linux 资源\Linux 源码包\ ”目录下,名为apps_TQ210_V1.0.tar.bz2,将其拷贝到Linux 的根目录目录下(这里说的根目录是本手册编写者的操作和截图所拷贝的地方,实际操作可以拷贝到任意目录下),然后解压源码#tar xvfj apps_TQ210_V1.0.tar.bz2–C /解压源码,如下图所示:下面提供各个程序的编译方法:注意:请在编译前先进入到您所要编译的目录下,然后在进行下面的操作。

硬件浮点数(VFP)的测试程序(vfp_test):直接输入命令#make,即可完成编译;数学公式测试程序(math-test):使用命令#make,即可完成编译;Hello 测试程序(Hello-C 和Hello-C++):使用命令#make,即可完成编译;网络测试程序(UDP-Test):使用命令#make,即可完成编译;多线程测试程序(pthread-test):使用命令#make,即可完成编译;看门狗喂狗程序(EmbedSky_wdg):使用命令#make,即可完成编译;mp3 播放器(madplay):使用命令#./build,利用编译脚本即可自动完成编译;无线网络操作程序(wireless_tools.29):使用命令#make,即可完成编译;数据库(sqlite-3.5.9):使用命令#./build,利用编译脚本即可自动完成编译,编译后在源码目录下的__install/目录下可以获取编译好的库文件和可执行文件;触摸校正程序(tslib-1.4.1):使用命令#./build,利用编译脚本即可完成自动编译,编译后在源码目录下的__install/目录下可以获取编译好的可执行文件;WEB 服务器(boa-0.94.13 和cgic205):在boa-0.94.13 源码目录下使用命令#./build,编译完成后,会在src/目录下得到库和可执行文件;在cgic205 源码目录下使用命令#make,即可完成编译。

5编译Qt库从光盘的“TQ210_CD\Linux 资源\Qt源码包”目录下拷贝名为“qt-4.5_for_TQ210_V1.0.tar.bz2”的qt-4.5 库的源码拷贝到PC 的linux系统的根目录(这里说的根目录是本手册编写者的操作和截图所拷贝的地方,实际操作可以拷贝到任意目录下)下,然后使用命令:#tar xvfj qt-4.5_for_TQ210_V1.0.tar.bz2 -C /解压源码,如下图:源码解压后会在“/opt/EmbedSky/qt-4.5/”目录下得到库的源码和编译脚本,使用命令#./arm_qt4.5_build,编译出arm 版本的qt库,大概需要编译30 分钟左右(不同的电脑配置,编译时间长短不同),编译结束后,会在“/opt/EmbedSky/qt-4.5/__install/arm/”目录下得到arm 版本的qt库。

制作文件系统时的qt库和编译应用程序时的qt库均是使用这个目录下的库文件。

说明:该目录下的有效文件参考TQ210 配套的文件系统的“/opt/PDA/”目录下的“bin/”、“lib/”、“pic/”和“plugins/”目录。

6编译Qt应用程序先将光盘中的应用程序源码(在光盘的“TQ210_CD\Linux 资源\Qt源码包\”目录下,名为qt_apps_source_code_V1.0.tar.bz2)拷贝到PC 的linux系统的根目录(这里说的根目录是本手册编写者的操作和截图所拷贝的地方,实际操作可以拷贝到任意目录下)下,然后使用命令#tar xvfjqt_apps_source_code_V1.0.tar.bz2 -C /,解压源码,如下图所示:解压后会在“/opt/EmbedSky/qt-4.5/pro/”目录下得到Qt应用程序的源码,编译前,请先使用命令获取arm 版本的Qt库的环境变量#source setARM_env,操作如下:说明:在获取环境变量后,如果需要建立Qt的工程,可以使用命令#$QMAKE -project,由工程得到Makefile文件,可以执行命令#$QMAKE,获取Makefile文件。

7 制作文件系统镜像拷贝光盘中的制作文件系统的工具(在光盘的“TQ210_CD\Linux 平台工具”目录下,名为mkxxximge_tools_for_TQ210_V1.0.tar.bz2)拷贝到PC 的linux系统的根目录(这里说的根目录是本手册编写者的操作和截图所拷贝的地方,实际操作可以拷贝到任意目录下)下,使用命令#tar xvfjmkxxximge_tools_for_TQ210_V1.0.tar.bz2 -C /,解压后,在“/usr/local/sbin/”目录下可以得到相应的工具和使用说明文件,如下所示:说明1:下图是为了演示的方便,特意在解压完文件系统后解压的制作文件系统的工具,如果这步已经完成,请跳过此步直接制作文件系统,如果提示找不到mkyffs2image_for_TQ210 这个工具,请做完这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