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车场的设计方法共37页
井底车场设计

采矿学(二)井底车场设计姓名:张金龙班级:采矿工程(1)班学号:2008171408指导教师:孙志文1、井底车场1.1 井底车场的作用井底车场是位于开采水平,井筒附近的一组巷道与硐室的总称,是连接井筒提升与大巷运输的枢纽,担负着煤、矸、物料、人员的转运任务,并为矿井的排水、通风、动力供应、通讯和调度服务,对保证矿井正常生产和安全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
1.2 井底车场构成井底车场由线路、布置线路的巷道和完成特定功能的硐室组成。
1.2.1 井底车场线路1、主井重车线、空车线井底车场内一般只设一条空重车线,特大型矿井根据需要也可设两条空重车线。
大巷采用固定厢式矿车运煤时,大中型矿井的空重车线长度为宜各自为1.5~2.0倍列车长度。
采用底卸矿车运煤时,主井空重车线长度视线路布置及调车方式确定,并能容纳1.0列车。
对于主井采用罐笼提升的小型矿井,副井提升部分煤炭时,每个井筒的空重列车长度应各自容纳1.0~1.5列车。
2、副井重车线、空车线对于采用固定式矿车为辅助运输的大中型矿井,副井空重车线宜各自为1.0~1.5倍列车长度。
对小型矿井,副井空重车线长度应能容纳0.5~1.0倍列车长度。
3、材料车线并列布置在副井空车线一侧,其长度宜按10辆到1列材料(设备)车的长度确定。
4、调车线调车线是调动空重车辆及电机车运行的线路,其长度大于1.0列车长度与电机车的长度之和。
5、人车线设在副井回车线内,其长度一般为一列成长度再加15~20米。
6、回车线回车线要根据来车方向、调车方式、坡度要求和回车要求等因素确定。
为了调车方便,一般主副井空车线、副井重车线设自动滚行坡度,其高差损失由上坡弥补。
在主井重车线内,矿车进入翻笼要借助与设在翻笼前的推车机来实现。
1.2.2 井底车场通过能力井底车场通过能力是指车场内的卸载能力和线路通过能力。
采用机车运输时,井底车场通过能力与井底车场形式、卸载方式、矿车载重量和调车方式有关。
井底车场施工方案

某工程井底车场施工方案为满足后期引水主洞开挖、临时支护及衬砌等施工需要,按招标文件要求,结合投标文件及现场实际地质情况、设备配置情况,制订本施工方案。
一、总体施工方案引水主洞施工井底车场设置在施工支洞下平洞段,下平洞井底车场长度设置为70m,断面尺寸由支洞宽度的5.0m扩挖至8.0m,高度5.5m(详见附图)。
扩挖后的下平洞由于宽度较大,为保证后期施工的安全,对扩挖后的下平洞采用系统锚杆、挂网喷支护形式进行临时支护,系统锚杆参数为Φ22L=250cm,间距150*150cm;挂φ6.5@20*20cm钢筋网;喷C25砼厚12cm。
主支洞交界处设转半径R=25m的圆弧连接段,断面形式为4.5*4.5m城门型。
引水主洞上设梭车检修及电瓶车充电车道,车道扩挖至宽 5.9m,设双轨。
由于刚进入引水主洞时无法使用有轨系统出碴,因此,引水主洞上下游各50m范围由直径3.9m的扩底圆形断面更改为城门型断面,以满足无轨出碴施工需要。
二、施工方案1、平面布置2#施工支洞总体坡度为12.3%,根据施工设计,从桩号1+145开始为下平洞段,断面形式由支洞5.0*5.0m城门型渐变为8.0*5.5m城门型断面,下平洞扩挖段长度为70m,至1+215结束,主支洞连接设R=25m的圆弧连接段,以满足S14梭车转弯的需要(S14梭车最小转弯半径为R=22m)。
下平洞扩挖段设井底转运场卸碴道、集水洞、变压器设施等。
2、开挖方案下平洞段开挖采用钻爆法施工,光面爆破技术,为保证光爆效果,开挖采取导洞先行,预留光爆层的施工方法,周边眼使用导爆索同步起爆。
出碴使用一台ZL-50铲车配合3~4台10T自卸汽车运输至洞外弃碴场。
由于有轨出碴系统的局限性,由支洞转入引水主洞开挖施工时,无法立即使用该系统,出碴运输仍需使用ZL-50铲车出碴、自卸汽车运输的方式,因此,引水主洞桩号:引3+440.6~引3+590.7断面形式由直径3.9m的扩底圆形断面更改为3.9*3.9m城门型断面,其中,引3+490.6~引3+540.7设为梭车检修及电瓶车充电区,断面扩挖为5.9*4.335m(宽*高),设双轨。
矿井井底车场设计方案

前言井底车场富裕通过能力,应大于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30%。
当有带式输送机和矿车两种运煤设备向一个井底车场运煤是,矿车运输部分井底车场富裕能力,应大于矿车运输部分设计生产能力的30%。
井底车场设计时,应考虑增产的可能性。
尽可能地提高井底车场的机械化水平,简化调车作业,提高井底车场通过能力。
在开拓方案设计阶段,应考虑井底车场的合理形式,特别要注意井筒直接的合理布置避免井筒间距过小二使井筒和巷道难于维护、地面绞车房布置困难。
应考虑主、副井直接施工时便于通行。
在初步设计时,井底车场需考虑线路纵断面闭合,以免施工图设计时坡度补偿困难。
在确定井筒位置和水平标高时,要注意井底车场巷道和硐室所处的围岩情况及岩层的含水情况,井底车场巷道和硐室应选择在稳定坚硬的岩石中,应避较大断层、强含水层、松软岩层和又煤与瓦斯突出煤层。
如为不稳定岩层时,则井底车场主要巷道应按正交与岩层走向,并且与岩层节理组的扩展方向呈30—70度的交角的条件设计。
在此情况下,巷道与井筒相接的马头门应布置在较为稳定的岩层内。
井底车场角度较大的直线巷道直接应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相互直接的不利影响,深井中向连接的巷道必须具有不小于45度的交角。
井底车场线路布置应结构简单,运行及操作系统安全可靠,管理使用方便并注意节省工程量,便于施工和维护。
井筒与大巷距离近、入井风量大的矿井,如果有条件应尽量与大巷结合在一起布置井底车场,以便缩短运距、减少调车时间、减少井巷工程。
为了保护井底车场的巷道和硐室,在其所处范围内应留有煤柱。
第一章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第一节井底车场及硐室一、井底车场形式的选定副斜井井底标高为+761.000m,采用双道起坡平车场形式,井筒离落底前23.8m 倾斜段由单轨变为双轨,车场布置有600mm轨距、坡度为11‰的重车线和9‰空车线,并与轨道上下山相接。
二、井底车场硐室名称及位置。
副斜井井底车场内布置有信号调度硐室、消防材料库、无极绳连续牵引车硐室、主水泵房、主变电所、井底水仓和管子道。
井底车场设计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井底车场设计某矿山矿石年产量为100万t,其开拓方式选择为竖井开拓,主井井径为5.5m,有轨运输,设计采用22 kg/m钢轨,竖井采用4号道岔,采用7t电机车,3t底卸式矿车,每列车长度为12节。
选择合适的井底车场形式,对井底车场进行线路设计,标记必要硐室,车线有效长度,马头们选择及计算,轨道线路平面布置,并进行平面闭合,计算车场通过能力,按相应比例绘制井底车场线路图。
1.生产能力确定矿山年生产量为100万 t,正常生产日为330天,则日产量为1000000/330=3030.303t: 每列矿车每次运输量为36t,利用4列矿车运输36x3=108t,3030.303/10.8=28次其中3列正常运行,余下一列备用,每日生产制为三八工作制,其中考虑不连续生产时间4小时,外20小时连续生产,即每列每天运行28次,才能满足生产能力,则每列每次运行时间20x60/28x3=14.2分钟2.井底车场形式由上计算可知每天生产能力为3030.3t 则车场形式选择环形式1)储车线长度的确定查相关资料7t电机车长4700 ,宽1230 ,高1600,3t矿车长1500,宽850,高1050.L=mnl1+nl2+l3,L3为制动距离去8米,L重=4x12x1.5+4x4.7+8=98.8m 运输设备7t电机车牵引3t底册卸式矿车,列长总长L车=12x1.5+4.7=22.7ma.主井重,空车线长度L2=1.5x98.8=148.2mb.副井重车线长度L3=1.2X98.8=118.56mc.副井空车线长度L4=1.1X98.8=108.68 m3.由计算原始条件知日产量为3030.3t ,小时产量151.45ta.井筒坐标:主井x1=100 ,y1=100: 副井x2=125.39,y2=115b.提升方式:箕斗出矿,副井用5号单罐笼c.提升方位角:a=0度d.运输车辆最大宽度B=1230mm4.基本参数确定a.采用22kg/m钢轨b.采用4号道岔,如下图所示道岔类型:d. 弯道半径R=25m,缓和直线段d=2m,弯道双轨线中心距加宽值A=S2/8R=1.23x1.23/8x25=7.7m取A=8m5.平面闭合计算a.井筒相互位置和储车线的垂直距离,井筒中心线与坐标间的夹角:B= arctany2-y1/x2-x1=30度b.储车线与井筒中心线连线的夹角:C=B-A=30度c.井筒中心间水平距离;OO1=O1X O2=25.39me.井筒中心垂直距离:O1D=O1O2X SInB=15m6.求连接系统尺寸7.利用投影法计算各段尺寸:a.主井使用箕斗提升,则空重车线总长L总=L重+L空=98.8+98.8=197.6m8.副井马头门参数示意图如下:L3=2000,L4=1200,L0=4500,b1=1100,L2=10009.以数据道岔参数与各储车线长度如下NA=nd+dx+xa=36.50+52.06+26.18=108.74m ,AB=141.37m , BH=127.88m HN=245.124m10.按相应比例绘制井底车场线路图,如下图所示:11.井底车场通过能力1.A0=C(A1+A2)由设计知工作制为三八制,每班纯生产时间为7.25小时,由计算知每列车完成一次运输平均时间为14.23分钟,每班通过出矿石量为28.1次,所以A1=28.1X108=3034.8t,由于主井箕斗提升,废石从副井罐笼提升,,所以A2=3714.96t>3030.303t 满足生产要求。
第五章 井底车场

E E
E
O
a
b c
a)
/2 警/2冲标
O
a
图5-7 警冲标位置计算图 a) 单开道岔; b) 对称道岔
/2警冲标 /2
b
c
b)
2020/4/29
15
警冲标位置应设在两条分岔线路之间,它与道岔转辙中心距离,可用下列 公式计算:
单开道岔
c E 2E
tan a 2 tan a
2020/4/29
10
5.2.2 马头门线路布置
2020/4/29
摇台基本轨 摇台活动轨
图5-4 双罐笼时马头门线路布置示意图
对称道岔基本轨起点
对称道岔连 接系统末端
单式阻车器轮挡 阻车器基本轨末端 对称道岔连接系统末端
对称道岔基本轨始端 复式阻车器前轮挡 复式阻车器后轮挡
罐笼
单式阻车器 复式阻车器
图5-1 井底车场布置示意图 1—主井;2—清理撒矿硐室及斜巷;3—副井;4—候罐室;5—水泵房;6—变电所; 7—材料工具室;8—电机车维修室;9—调度室;10—水仓;11—翻笼硐室
2020/4/29
3
2020/4/29
水泵房
4
2020/4/29
候罐室
5
2020/4/29
井下食堂
6
5.2 竖井井底车场
(1)对于大中型矿井,由于年产量较大,一般都设计主副井筒,而且都布置在井田中央, 主井为箕斗井,副井为罐笼井,主、副井系统的线路布置均为环行,构成双环行式井底车 场。如图5-1所示。 (2)采用箕斗提升矿石时,用侧卸式矿车运输,当运输量较小时,常用折返式车场;当运 输量较大时,为减少摘挂作业时间也可用环行式车场。当采用双机车牵引的底卸式矿车是 时,多用折返式车场。固定式矿车常利用机车调头推、顶车组直接卸载的尽头式车场。
井底车场设计

井底车场设计1一、设计依据(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工作制度①年产量:30万吨、日产量:1000吨。
②年工作日数为300天、日工作3班、生产班数为3班,班生产8小时数。
(2)矿井开拓方式①斜井开拓,主副井平行布置,相距35m,均布置于煤层底板,主井底落底位置距开采煤层3煤垂直距离为48m,水平运输大巷位于煤层底板岩石中,与3煤垂直距离为20m,距煤层各井筒的位置、形式及相互关系,大巷、主石门与井筒的关系,车场附近大巷方位角。
②各冀大巷来煤情况(煤种及数量,产量波动值,分采分运的要求)。
单一煤种。
③矿井水平数及水平高程,同时生产水平数及产量分布。
(3)井筒及数目井筒为4个,即主副井及两翼各一个风井。
①井筒的用途及平、断面布置(斜井的倾角及铺轨的轨型)。
②提升容器的类型、特性、规格及有关尺寸。
主井提升容器为箕斗,,副井为矿车。
③主提升的装载方式:箕斗提升。
④斜井每次提升的矿车数。
副井6个(4)矿井主要运输巷道运输方式①运输方式及其设备(电机车、矿车、带式输送机……)规特征。
②通过设备的最大外缘尺寸。
③列车组成,矿车的连接方式。
④矸石运出量及处理方式。
⑤坑木及其他材料数量。
⑥掘进煤的处理方式,当采用底纵卸式、底侧卸式矿车时,在采区处理还是集中到井底车场用翻车机处理,要通过比较确定。
⑦井下人员的运送方式。
(5)矿井瓦斯等级及通风方式①矿井瓦斯等级及瓦斯涌出量。
②井筒的进(出)风量。
3850m3/min。
③各翼的配风情况。
④井底车场各巷道通过的风量。
(6)矿井地面及井下生产系统的布置方式①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处的操车系统(距离、线路的平面布置及坡度)。
②翻车机(卸载站)能力、煤仓容量。
③翻车机或卸载站至井筒装载设备的距离。
④井筒卸载设备与地面生产系统的关系。
(7)各种硐室的有关资料(8)井底车场所处位置的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矿井涌水情况。
①围岩性质、围岩的分层厚度及其倾角,有无泥化膨胀现象,坚固性、整体性和稳定性,以及邻近类似矿井井底车场巷道的支护情况。
井底车场的平面布置

井底车场的平面布置
(一)存车线有效长度的确定
1.主井存车线有效长度的确定
(1)运输大巷采用固定式矿车列车运输时注意以下几点:
1)主井井筒采用箕斗或带式输送机提升单一牌号某煤种时,其空车线且重车线有限长度应各容纳1.5~2.0列车。
2)主井井筒采用箕斗或带式输送机提升多牌号煤种时,多牌号煤的空车线且重车线有效长度应各容纳1.5列车。
3)主井井筒采用罐笼或串车提升时,其空车线且重车线有效长度应各容纳1.0~1.5列车。
(2)运输大巷采用底纵卸式,底侧卸式矿车列车运输时,主井空车线且重车线有效长度视线路布置及调车方式确定。
1)底纵卸式,底侧卸式矿车和掘进煤矿车不共用井底煤仓时,底纵卸式,底侧卸式矿车空车线且重车线有效长度应各容纳1.0列车。
2)底纵卸式,底侧卸式矿车和掘进煤矿车共用井底煤仓,且掘进煤列车空车线且重车线长度大于底纵卸式,底侧卸式矿车空车线且重车线长度时,按掘进煤列车空车线且重车线有效长度确定空,重车线哟小长度。
3)掘进煤集中在井底煤仓用翻车机处理时,掘进煤列车空车线且重车线有效长度应各容纳1.0列车或1列混合列车的所有掘进煤矿车。
(3)运输大巷采用无极绳运输时,主井空车线且重车线有效长度应根据井筒提升和大行运输设备的能力确定。
1)斜井井筒串车提升时,空车线且重车线有效长度应各容纳3~5钩串车长度;若大巷采用机车牵引,斜井空,重车线,应综合考虑。
2)主井井筒采用罐笼或箕斗提升时,空车线且重车线有效长度应按20~30min驶入车线的矿车数量确定。
井底车场第五节斜井井底车场zs

门)的要求,在储车线路中还要铺设一段平曲线。
为了便于说明储车线高低道的结构,以下将由斜变平 的变坡方式和竖曲线一并讨论。
(1)高低道变坡方式 • 1)根据经验,为了便于摘挂钩工作,摘挂钩处的高低差
不应大于1.0m,同时要求空、更车线的起坡点间距为。 • 2)高低道变坡方式(考虑保持空重车线起坡点的合理间
由斜变平。一般在变平处进行摘空车挂重车(摘挂钩段)。 (2)储车场
紧接摘挂钩段为储车场,设有空、重车的储车线(上图中 2,3)。 (3)调车场
电机车在此处调头,将重车推进重车线,改变拉空车的运 行方向。 (4)绕道线路:绕道与各种连接线路。 (5)硐室:井筒附近的各种硐室。
二、斜井甩车场设计
1、甩车场结构组成 • 平面线路和硐室
最小值的限定:在竖曲线终了的起坡点处(摘挂钩的地 方),为了便于摘挂钩工作,竖曲线半径应保证串车位于 竖曲线处时,相邻两矿车的车箱上缘之间要保有一定的 (不小于20cm)间隙。 最大值的限定:竖曲线半径过大时会使起坡点远离斜井, 增加曲线段长度。
(3)储车线坡度 • 原则:储车线坡度一般均按自留坡计算; • 计算:矿车自溜到储车线终点处(空车为三号道岔警冲标,
②左图特点:
2号道岔主线接直线,岔 线连接接点曲线(或经缓和 段连接),适用于连接与石 门方向一致的储车线。
③右图特点:
2号道岔主线与接点曲线 相接,岔线接直线,适用于 连接与主要巷道方向一致储 车线。
3)防止甩空车掉道措施 为了防止甩空车时矿车可能
碰撞二号道岔岔尖而掉道,可以 在两个道岔之间设一较小的曲线 段,使二号道岔向斜井方向转 2°-3°,以便隐护二号道岔的 岔尖,曲线半径取12-1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