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构成

合集下载

空间构成的创意设计

空间构成的创意设计

空间构成的创意设计xx年xx月xx日contents •空间构成的基本概念•创意设计的源泉•空间构成与创意设计的结合•创意空间构成的设计方法•创意空间构成的实践技巧•创意空间构成的设计案例解析目录01空间构成的基本概念空间构成是以研究空间立体形态和空间组合规律为目的,通过立体形态的创造、空间结构的组织、空间意境的营造,实现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它包括造型、色彩、材料、光影、空间比例和尺度等元素,以及这些元素的组合规律和表现方式。

空间构成的定义空间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空间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还能够为后续的设计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空间构成的重要性空间构成的基本要素点是空间中最基本的形态元素,具有定位和引导作用。

面是由线在三维空间中围合而成的二维形态,具有方向感和透空感。

这些基本要素通过不同的组合和变化,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空间形态。

点、线、面、体是空间构成的基本要素。

线是点在一定方向上的延伸,具有指向性和张力。

体是由面在三维空间中围合而成的三维形态,具有量感和实在感。

01020304050602创意设计的源泉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思考,将空间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安排,以满足功能需求和审美要求。

创意设计的重要性创意设计对于空间的舒适性、宜居性和美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2 3以满足空间的使用功能为前提,合理安排空间布局和流线设计。

功能性原则在满足功能性的同时,注重空间的视觉效果和美学感受,体现形式美和意境美。

审美性原则以人的需求和习惯为出发点,注重空间的舒适性和宜居性,体现人文关怀。

人性化原则创意设计的流程了解客户需求和场地条件,进行功能分析和定位。

需求分析方案设计深化设计施工及维护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创意构思和方案设计,包括空间布局、色彩搭配、材料选择等。

对方案进行深化设计,完善细节处理和构造节点,形成最终的施工图和效果图。

完成施工后进行质量检测和维护管理,保证空间的实用性和长期稳定性。

空间构成

空间构成
训练:空间概括能力、创造能力及表达能力的 培养,避讳以实用功能为目标
4、空间构成的学习目标
通过动手、对话、动脑的方式,引导将各 种立体形态巧妙的进行组合、结构、配置在相 应的空间中;以材料或抽象的空间形式为素材, 按照视觉效果的规律,运用力学、心理学的原 理进行有效构建。摸索出自己认识空间、理解 空间、创造空间的途径。
立体图形想象(从线、面、块的角度进行图形表 达)。
2、在四开素描纸上描绘:以正方形或长方形 做多次分割,分别指向为顶视图、正立面图和侧立 面图,根据三视图,画出立体形态。
3、作业提示:面材的厚度可以忽略不计,也 不用考虑实线虚线。空间表达通过块、面、线拉开 空间感,形成错落的空间次序。
任何一个 空间的平 面图形, 都是它自 身的投影 (平行光 线照射)
扭曲、膨胀残形、倾斜、退层、旋转
立体造型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3)块立体的加法
将几何体进行接触组合,组成立体形态。这里应注意基 本形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方向等因素,在排列组合时 的逻辑关系等。基本形可重复、渐变、近似、对比、变异、 交替。
形态的组合关系有点接触、线接触、面接触、体接触。
1、空间构成研究的主要内容
——空间构成是在三维和四维的世界中运 用物理量、心理量、尺度、错视等设计手法, 把空间结构的发展运用于空间形态的再创造。 用抽象思维的方式,从形式美的规律中探索空 间形态的创新,追求更高阶段的审美价值和艺 术感悟。
基于此,空间构成内容设定为:
1、空间构成原理 2、空间构成手段,即在不同的空间设计
最终将古典设计的构成原则——重复、多 样、节奏、平衡、强调、简约和比例应用于各 类设计作品中。
3、空间构成的学习目的

一下之空间构成

一下之空间构成


垂直面
视觉上比水平 面更活跃,是限定 空间并给人以围合 感的重要手段。

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1929)
它自身的造型 形式以及面上的开 口控制着建筑物室 内外空间之间视觉 上和空间上的连续 性。它也是构成体 量的重要元素。
空间组合
二元空间 (包容、相交、邻接)
金泽21世纪美术馆
多元空间 (线式、中心、网格)
ONE-TENTH THEORY
解析
《外部空间设计》——芦原义信
空间 要素
形状
视觉
比例
形状是最基本的要素,反映对象的特征,是 人识别和区别对象的主要依据。
比例是指两个相似事物数量的比值,比例的 目的是在各要素中建立秩序感和和谐感。空 间的比例是指空间各构成要素自身、之间、 要素与整体之间在量度上的关系。 尺度是关于量的概念,它涉及空间形象给人 的视觉感受是否符合实际尺寸的问题。
限定
线:具有方向性和联系性,以其方向和方位在空间构成中起作用。通 过连接点与面,构成空间形态的骨架。垂直线可限定一个明确的形式, 如平面、柱状体等,在建筑中典型的垂直线是柱。 两点可确立一条轴线,即虚线,是心理感受到的线。
点线
限定
两个线元素之间由于视觉张力、相互吸引形成心理上的虚面,暗示一 条通过该虚面的轴线,形成强烈的对称性,产生引导作用,成为序列 的入口。
肌理
围合
洞口对空间封闭和开放感的影响1
围合
洞口对空间封闭和开放感的影响2
色彩
色彩
光线
光线
东京Magic 概念店 独特的墙面肌理带来丰富的光影变化, 给予本身简洁的室内环境丰富的细节。
肌理
肌理
空间 要素

平面构成空间构成

平面构成空间构成
Graphic Design
平面构成空间构成
Graphic Design
空间构成
一、平面空间 二、矛盾空间 三、幻觉空间
Graphic Design
空间构成
一、平面空间:
由长、宽两种单元因素构成,叫做“两次元 空间”,也称“二度空间”或者“二维空间”。
例:共用形、正负形
Graphic Design
正 负 形
Graphic Design
正 负 形
Graphic Design
空间构成
二、矛盾空间
在真实空间里不可能存在,是构成设计中特 殊的空间表现形式,是一种新的创作手段。
例:(荷兰)埃舍尔
Graphic Design
矛 盾 空 间
Graphic Design
升 与 降
Graphic Design
Graphic Design
Graphic Design
Graphic Design
Graphic Design
Graphic Design
正负形:
正形是背景上的实形,一般将实形涂 黑;负形是正形周围的背景,是与正形对 应的形。
例:鲁宾之杯
Graphic Design



童 艺 术

Graphic Design
Graphic Design
Graphic Design
Graphic Design
Graphic Design
Graphic Design
节 海 报
Graphic Design




京 王


货 宣 传

空间的形态构成

空间的形态构成
ESC
柱列与墙 面结合为 壁柱或倚 柱,可改 变墙面比 例及韵律。
基本形态要素 空间限定
线 面
柱列与窗的结合,改变墙面比例及韵律。
返回本讲框架 返回本讲首页
ESC
基本形态要素 空间限定
线 面
E.双向线列
返回本讲框架 返回本讲首页
ESC
有助于表达大空间的尺度感,在大空间中划 分出不同的空间地带。
返回本讲框架 返回本讲首页
ESC
基本形态要素 空间限定
线 面
返回本讲框架 返回本讲首页
ESC
基本形态要素 空间限定
线 面
C.角限定
三根以上的线要素可限定出空间容积的角,建立 起一个视觉空间框架。
构成通透的空间,边界感很弱,但可调整空间的 形状、尺度、量度感、比例。
基本形态要素 空间限定
A.独立垂直面
对其两个表面 所朝向的空间既 分割又控制,其 限定效果与人的 视线高度有关, 但不能完全限定 空间,表面的色 彩质感、划分形 式影响视觉质量 和空间效果。
独立面分割空间为阴阳, 产生不同视觉感。
仅限定领域的边缘,限定感弱.
产生围护感,保持视觉与空间的连续性。
分割成两个空间并保持视觉连续性
返回本讲首页 返回本讲框架
ESC
轴线的空间组织作用
基本形态要素 要素介绍
点 线 面 体
返回本讲首页 返回本讲框架
ESC
3.面
实存面:其主要特征是有一定厚度和形状, 分为规则几何形与不规则的任意形;
虚存面:指由视觉——心理意识到的面。
面的构图作用: 限定体的界限 以遮挡、渗透、穿插关系分割空间 以自身的比例划分产生良好的美学效果
空间的解析
本讲框架 本讲首页

《空间构成》空间组合与形式

《空间构成》空间组合与形式

第五节 线性
1. 线性组合是沿某条线若干单位空间组合构成一个 空间系列。这些单位空间可以作接触排列.并相 互串通。也可以由另一个单独的线型空间来联系。 这些单位空间的视觉特征可以是重复的.渐变 的.类似的。交替的.特异的.线性组合排列方 式还可以细分为:直线型.折线型、曲线.环型、 鱼刺型.轴线型、树枝型。每一种线型又可分别 采取直串式.内廊式、外廊式、双廊式。所以线 型的排列组合能创造出无穷无尽的组合形式。
2. 空间序列的整体由动线贯穿,由分区来整理: (1)空间动线不能太直.”畅则浅”原理同样适应用创造序列。 (2)深远而狭长的空间是令人讨厌的.是否引入一段曲线或折线以增加视 觉艺术感?如何在横向通过渗透来丰富空间表现? (3)忌走回头略.可采用环形线设计。 (4)动线分主次.用非对称性形式以便识别序列。 (5)动线上的空间形态不能平铺.应设支点。
2 线性内空间组合的特点是。 (1)具有鲜明的运动.延伸.增长及节奏感。还具 有扩展的灵活性和利于空间的发展。 (2)既可以水平方向组合也可以垂直方向竖立或综 合展开排列.又可以将某个水平组织作为单 位.再沿垂直方向重叠组合.或将某个有水平高 差的空间组织沿垂直方向重叠组合. (3)无论线型简单或复杂.总有明确的方向和主 线.即使连接形状.大小不同的内空间.也能形 成有序的组织。
互锁
互锁是体接触又一形式.特指两个内空间有一部分 穿插.透叠.复叠、减缺和差叠后形成空间的模糊性.不 定性.多异性、灰色性.多用于空间联系.过渡、引 伸.成为共有空间地带.并保持各自的界限和完整。 1 共享。共享是由于二空间互锁(形态间的透叠)后仍能维 持各自空间形状的特性。共享处既可以属于A空间.又可 以属于B空间.它们的共享部分给人以曖昧多意的空间感 觉。共享空间的条件是该部分天覆、地载皆备.而围闭则 可有可无(若有也只能取半隔式通透的形式)。 2 主次。二空间互锁(形成形态与形态的复叠与减缺)时, 相叠部分与一个空间合并.成为主空间。相当于平面构成 两形相遇时的复叠.从而使相叠部分与空间联合并保持主 空间的完整性.而另一空间形态则因此成为减缺形态而变 得从属。主次空间中主空间天覆.地載与围闭皆备。

空间构成设计(课堂PPT)

空间构成设计(课堂PPT)
空间构成设4计5
空间构成设4计6
空间构成设4计7
空间构成设4计8
加法构成的组合关系可以采用点接触,线接触,面 接触或体接触等形式,其组织形式即可采用线形,发射, 聚集,又可采用框架式和轴线式。
空间构成设4计9
形态组合关系示意图
空间构成设5计0
此外单体外形的构成还可将减法构成与加法构成综 合应用,获得分割聚集的凹凸,正负形态变化和富有起 伏的节奏韵律力象视感,这也是建筑类外形组织的重要 手法。
空间构成设6计1
线形集结
中心集结
空间构成设6计2
5.4.3 以空间体为主的集结
以空间体为基点,在其主立面周围配置外空间的组合方式: A、内空体正立面朝向动线的空间组织:体量高大的内空体, 前立面应设置稍深些的外空间与之匹配,而对于体量宽且矮 的内空体,前立面应配置稍宽阔的外空间。
空间构成设6计3
设计控制的主要目标是创造一个和谐优美的城市结构组 织秩序,从而为将来的发展提供概念性依据。
空间构成设计9
世界著名建筑师丹下建三
他说:“虽然建筑的形态、空间及外观要符合必要的逻辑 性,但建筑还应该蕴涵直指人心的力量。这一时代所谓的创造 力就是将科技与人性完美结合。”1987年他获得成为普利兹 克建筑奖。
Space Form Design
空间构成设计
空间构成设计1
目录 CONTENTS
1 空间知觉形式与构造
2
空间构成原理
3 基本空间力象构成形式
4 内部空间构成形式 5 外部空间构成形式 6 内外空间的部空间的基本形式 5.2 动线的拟定 5.3 构筑外空间的空间体 5.4 各类空间单体的集结 5.5 外部空间构成的艺术手法
B、加法构形的接触组合。

空间构成的概念及特点

空间构成的概念及特点

空间构成的概念及特点
空间构成是指利用点、线、面、体等基本元素,在三维空间中按照一定的规律和原则进行组合和排列,以形成具有美感和功能性的空间形态的过程。

它是一门研究空间形态和结构的学科,涵盖了建筑、室内设计、工业设计、艺术等多个领域。

空间构成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三维性:空间构成是在三维空间中进行的,它强调对空间的整体把握和表达,而不仅仅是对平面的设计。

2. 形式美:空间构成注重形式美的创造,通过对点、线、面、体等基本元素的组合和排列,形成具有美感和吸引力的空间形态。

3. 功能性:空间构成不仅仅关注形式美,还注重空间的功能性。

它考虑人们在空间中的活动需求,以及如何通过空间的组织和设计来满足这些需求。

4. 创新性:空间构成鼓励创新和突破传统,通过对基本元素的重新组合和运用,创造出新颖独特的空间形态和体验。

5. 综合性:空间构成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建筑、设计、艺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它要求设计师具备跨学科的思维和能力。

6. 比例与尺度:空间构成关注比例和尺度的关系,通过合理的比例和尺度设计,使空间呈现出和谐、舒适的感觉。

总之,空间构成是一门注重空间形态和结构的学科,它通过对基本元素的组合和排列,创造出具有美感和功能性的空间形态。

它具有三维性、形式美、功能性、创新性、综合性以及对比例与尺度的关注等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空间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构成要素,所研究的是实体(即物体 形态)与虚体(空间)的存在关系。在城市建设中,空间是城市特征 的物质表现,是城市中最容易识别和察觉的部分,也是城市特色的魅 力所在。在设计群体中,相当多的设计者对于空间构成的理解不够, 在设计时更多的在于关心事物的形态即造型处理上,只追求事物的外 观设计,却完全忽视了空间的内部表现,这种行为仅仅是在搭建一个 物体,如同制作一件件雕塑品。忽略了建筑的艺术属性,难以经得起 时间的检验。
前言
本教材是讲述空间构成的专业教材,从基本空间概念出发,一 步步的对空间构成进行分解讲述,通过对空间的类型、形态、组合 方式、心理感受、空间形式感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并辅以多种典 型精美的图片,逐步解构空间构成的核心内容。书中大量通俗易懂 的概括性文字和图片案例在帮助读者更好的吸收内容的同时,更利 于打开读者的视野。读者能在了解空间观念的同时,准确把握设计 的要素,培养抽象的构成能力,完善自我的艺术审美观。有助于读 者在今后更专业的学习和工作道路上更上一步。
在文化产业日益繁荣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艺术教育教材内容过 于单一,只是单调的叙述枯燥的概念,读者很难轻松的吸收所有知 识,并且在原创性和创新性上略显不足。艺术教育教材的同质化和 地域化远远落后于艺术与设计教育市场迅速增长的需求,同时也制 约了创意产业的发展。本书的作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从根基性问 题入手,剖析改善知识结构,分章分节对空间构成的各种概念进行 理论和实例相结合的详细地分解叙述,以实践与理论的真知灼见为
前言
艺术理论的教育体系加砖添瓦,希望本教材的出版能够适应新时代 的需求,推动国内艺术教育的发展,通过学院式教学的有利条件, 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创新人才群体。让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者屹 立于世界之林。
参考文献
1.[日]原口秀昭.路易斯·I·康的空间构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2. 沈欣荣.建筑设计基础――空间构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 戴俭,邢耀匀.中西方传统建筑外部空间构成比较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12. 4.[英]布莱恩·爱德华兹.可持续性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美]赫恩.塑成建筑的思想.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6.[英]黑尔.建筑理念――建筑理论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7.[日]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 8.[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 计导则.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9. 凤凰空间·上海.建筑表现牛皮书.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10. 宋杨.立体/空间构成基础.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11. 艾少群,吴振东.立体构成(空间形态构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12. 何彤.空间构成.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空间构成
第一章 空间构成概论
关键词:空间、空间构成、基本概念、心理空间感受
章节概要 空间从宏观上来讲是无限的,
但就微观上而言,空间是每一个具 体事务间的位置关系所形成的,是 有限的。因而空间是无限与有限的 统一。想要完全的感受空间,必须 将自身置身其中,我们必须感觉到 我们是该机体的组成部分,又是它 的量度(图1-1)。
如今随着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群众基本具备了良好的审美能力, 对精神体验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在建造设计建筑、环境、公共等空 间时也不再只强调空间的作用,而更大比重的去追求空间对人产生的 感受。空间构成作为五大构成之一,已逐渐被各大高校环境艺术设计、 建筑设计等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基础课程来学习,旨在提高学生以及未 来从事设计行业的人员的理论与艺术水平。空间构成课程作为高校艺 术设计基础课程之一,要求不仅仅要让学生了解整个空间构成的概念、 形式、组合方式等具体概念,更要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图1-1 哈尔滨大剧院内部空间
第一章 空间构成概论
第一节 构成的起源
空间构成起源于1919年,1919年4月,德国威玛市立美术学院与工艺美术学 校合并,创建“国立威玛建筑学校”,建筑家W·格罗皮乌斯任校长,他们提出 了新的教学口号――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并采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主 要体现在要加强设计的理论基础和现代美学思想教育,并发表了“包豪斯宣言”, 以此作为他们改革的最终理想和奋斗目标。宣言的内容大意是:“完整的建筑物 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标,艺术家最重要的职责是美化建筑。今天,他们各自孤立 地生存着,只有通过自觉的、并和所有工艺技师共同奋斗才能得以自救。建筑师、 画家和雕塑家必须重新认识,一栋建筑是各类美感共同组合的实体,只有这样, 他的作品才可能灌注进建筑精神,以免流为‘沙龙艺术’”,同时还提出“建筑 家、雕刻家和画家们,主要从认识基本空间概念入手,从错觉所营造的空间印 象、空间构成的形式美、空间的组建等多个方面丰富内容,并辅 以图片案例阐释理论,让读者能更容易形象了解和学习到空间塑 造的理论和方法。同时对各种空间构成的类型和构成方式以及引 申方式进行了细致地阐述,全方位探讨空间的构成和空间抽象美 学的表达方法。本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内容丰富、行文流畅, 适合作为普通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建筑设计等专业开设的基础教 材,同时也可作为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建筑设计、 室内设计等有关设计人员的辅导书。
参考文献
13. 宗诚,白新蕾.形态认知与空间构成.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14. 杨宇.应用设计:立体构成与三维空间设计.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4. 15.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6.[法]勒柯布西耶,杨志德.走向新建筑.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17. 菲利普·朱迪狄欧,珍妮特·亚当斯·斯特朗.贝聿铭全集.北京:电子工业 出版社,2015. 18. 黎志涛.建筑设计方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