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种日常儿童意外伤害和处理方法

合集下载

幼儿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幼儿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幼儿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1、小外伤(1)跌倒蹭破皮肤的处理幼儿奔跑、跳跃时不慎跌倒,很容易蹭破膝盖、胳膊时,尤其是穿衣较少的夏季,更为常见。

蹭破皮肤后应先观察幼儿伤口的深浅,若伤口较浅仅仅蹭破了表皮,只需将伤口处的泥沙清理干净即可。

如果伤口较深有出血,应该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清洁伤口,并用酒精消毒伤口,处理后无需包扎。

若伤势较严重,需去医院治疗。

(2)剪刀、小刀等文具的划伤与切伤的处理幼儿在使用剪刀、小刀等文具或触摸纸边、草叶和打碎的玻璃器具、陶器时,都可能会发生手被划破的事故。

具体处理方法是:用干净的纱布按压伤口止血,止血后,在伤口周围用75%的酒精由里向外消毒,敷上消毒纱布,用绷带包扎。

如果是玻璃器皿扎伤,应先用清水清理伤口,用镊子清除碎玻璃片,消毒后进行包扎。

(3)挤伤的处理幼儿的手指经常被门、抽屉挤伤,给幼儿造成痛苦,严重时,可出现指甲脱落的现象,应及时发现并处理。

具体办法是:若无破损,可用水冲洗,进行冷敷,以便减轻痛苦;疼痛难忍时,可将受伤的手指高举过心脏,缓解痛苦。

若有出血,应消毒、包扎、冷敷。

若指甲掀开或脱落,应立即去医院。

2、异物入体(1)鼻腔异物幼儿处于好奇,常把豆子、小珠子、钮扣、橡皮等较小的物品塞入鼻子,这不仅会影响呼吸,还会引起鼻腔炎症,甚至引起气管异物。

因此教师应仔细观察,及时取出异物。

具体的方法是:深吸一口气,用手堵住无异物的一侧鼻子,用力擤鼻,异物即可排除。

若异物未取出,切不可擅自用镊子夹取圆形异物,否则会将异物捅向鼻子深处,甚至落入气管,危及生命。

发现鼻腔异物应马上去医院处理。

(2)眼中异物幼儿眼异物最为多见的小沙粒、小飞虫等入眼。

异物入眼后,可粘在睑结膜的表面,进入睑结膜囊内,也有的则嵌在角膜上。

对于不同的情况,应采用不同的方法。

具体的方法是:让幼儿轻轻闭上眼睛,切不可揉搓眼睛,以免损伤角膜。

教师清洁双手后,方可为幼儿处理。

沙粒粘在结膜表面时,可用干净柔软的手绢或棉签,轻轻拭去。

幼儿园18种意外事故急救常识

幼儿园18种意外事故急救常识

幼儿园18种意外事故急救常识1. 意外跌倒:先检查是否有严重伤口,如有骨折或大面积出血等需要及时转送医院就诊。

2. 意外碰撞:先观察孩子是否有明显疼痛或淤血,如有需要冷敷,并及时通知家长或幼儿园负责人。

3. 意外烧伤:迅速将烧伤部位放入冷水中降温,避免使用冰块,然后及时就医。

4. 意外溺水:迅速将溺水者从水中抢救出来,清除口鼻内的异物,同时进行心肺复苏,立即就医。

5. 意外中毒: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清除口腔内的毒物,不要喂食,用清水漱口,尽快就医。

6. 意外触电:先切断电源,迅速拨打急救电话,不要直接接触触电者,如触电者无呼吸或心跳则进行心肺复苏。

7. 意外窒息:迅速采取解救措施,如背部拍击、呼吸道清除等,如无法解救则进行人工呼吸,尽快就医。

8. 意外扭伤:先用冷敷减轻疼痛和肿胀,然后给予适当的按摩,保持伤部稳定,尽快就医。

9. 意外咬伤:先用清水冲洗伤口,用干净的纱布进行止血包扎,尽快就医。

10. 意外撞击头部:观察孩子是否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有则立即就医,同时保持伤部稳定。

11. 意外食物异物卡喉:迅速采取击背法或腹部挤压法,如仍无法解除卡喉,立即就医。

12. 意外眼部异物:不要用手擦眼睛,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无法清除则就医。

13. 意外窗户坠落:立即将摔倒的孩子抱起,检查有无外伤,如有骨折或严重出血等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14. 意外游戏伤害:立即给予清洁处理,清洗伤口并进行适当包扎,如有需要则就医。

15. 意外车辆撞击:先确保孩子的安全,然后立即就医。

16. 意外动物咬伤:迅速冲洗伤口,并用干净的纱布进行止血包扎,尽快就医。

17. 意外自然灾害:迅速转移到安全地点,避免站在高处、树下等易危险地点,尽快向教师或家长报告。

18. 意外感染疾病:给予孩子充足的休息和饮水,如有高烧、严重腹泻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幼儿园常见意外伤害的紧急处理方法ppt

幼儿园常见意外伤害的紧急处理方法ppt

六、烧烫伤的急救
烧(烫)伤:尽快用凉水 冲 洗 患 处 至 少 15-30 分 钟 , 以降低温度,减少皮肤损 害,然后用干净的布单包 裹后立即送医院,不要自 行涂抹任何药膏,也不要 挑破水疱,以免影响进一 步治疗。
严重烫伤时皮肤与衣服粘 连,用剪刀剪去未粘连部 分,粘连部分不能拉。
七、高热惊厥
否 则 , 孩 子 骨 折 移 位 将 影 响 治 疗 。
前 臂 骨 折 固 定
肘关节屈曲90度
四、气道异物:急救手法
1.拍背法---让小儿趴在救护者膝盖上,头朝下,托其胸,拍其背,使小儿咯 出异物。 2.催吐法---用手指伸进口腔,刺激舌根催吐,适用于较靠近喉部的气管异物。 3.海姆立克急救法 4.鼓励孩子咳嗽。
固定颈部。将毛巾或衣物等卷成圆筒状放在颈 部的周围固定,以防止颈部移动。若必须移动
一、撞破头后止血急救措施
保持身体温暖。出血较多时,幼儿身体会特别冷; 所以要加盖毛毯、被子等物品,使身体保持温暖。
对于意识清醒的受伤幼儿,要用温柔的语言安慰 他,消除他的紧张情绪,不能摇晃他,表现出很焦 急的神态,不利于幼儿保持安静。
则应观察以下征象: 1、病人不能说话或呼吸 2 、面、唇青紫 3 、失去知觉
成人“海姆立克”急救手法(站立)
救护者站在受害者身后,从背后抱住其腹部,双 臂围环其腰腹部,一手握拳,以大拇指侧与食指 侧对准患者的肚脐和剑突之间的部位,具体在肚 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成掌捂按在拳头之上,双
手急速用力向里向
症状表现:
一般是由于感冒初的急性发热,惊厥大都发生在体温骤升 达到38.5℃至39.5℃时,会出现意识丧失,全身对称性强直性 阵发痉挛,还可表现为头向后仰、双眼凝视、斜视、上翻、呼 吸细弱且不规则,口唇青紫,四肢和单侧或双侧面部抽动, 。 持续的时间可由1--2分钟到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不等。

儿童常见意外伤害应急处理

儿童常见意外伤害应急处理

儿童常见意外伤害应急处理意外伤害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盲目的应急处理可能会对伤情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了解正确的应急处理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方法,以帮助父母和监护人更好地保护儿童的安全。

一、家庭中的跌倒和摔伤1. 跌倒和摔伤是家庭中最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

当儿童跌倒时,家长应冷静应对,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应急处理:2. 首先,检查儿童的意识情况。

如果儿童晕厥或没有意识,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3. 其次,观察儿童是否出现明显的疼痛或肿胀。

如果有,应该冰敷受伤部位,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4. 接下来,检查受伤部位是否存在开放性伤口。

如果有,应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进行包扎,以避免感染。

5. 最后,观察儿童的行动能力是否受到影响。

如果儿童无法行走或使用受伤的部位,应立即就医。

二、儿童创可贴的正确使用1. 创可贴是处理小创伤不可或缺的紧急用品。

然而,正确使用创可贴也需要一些技巧:2. 在使用创可贴之前,必须先清洁伤口。

用温水和肥皂轻轻清洗伤口,并用干净的纱布擦干周围皮肤。

3. 如果伤口出血,应先用干净的纱布轻压伤口,直到止血。

4. 使用创可贴时,应确保伤口干燥。

将创可贴贴在干燥的皮肤上,并用手轻按数秒钟,以确保创可贴牢固粘附。

5. 创可贴需要定期更换,以保持伤口干燥和清洁。

如果创可贴受潮或脱落,应及时更换。

三、化学物品中毒的应急处理1. 儿童接触到化学物品可能引发中毒。

在发生此类情况时,家长应紧急采取以下措施:2. 首先,迅速将儿童从接触到化学物品的环境中带离,并迅速清洗受污染的皮肤或部位,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3. 其次,查找有关该化学物品的安全数据表或说明书,并按照其中的建议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4. 如果儿童吸入了有毒物质,应立即将其带到通风良好的区域,并向急救电话寻求协助。

5. 家长应当尽快将儿童送往医院检查,并告知医生有关中毒事件的详细信息。

四、儿童触电的应急处理1. 儿童触电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意外情况。

幼儿常见的意外事故及处理方法

幼儿常见的意外事故及处理方法

幼儿常见的意外事故及处理方法
幼儿常见的意外事故包括:
1. 跌倒:幼儿行走不稳,容易造成跌倒。

处理方法:立即找到合适的安全地点,检查是否有受伤,若有,及时清洗伤口并进行简单的包扎,观察伤口是否需要就医。

2. 烫伤:幼儿常接触热水、热食物或烫伤物品,容易造成烫伤。

处理方法:立即将受到烫伤的部位放置在流动的冷水下,或者使用冰袋冷敷,及时就医。

3. 摔伤:幼儿在玩耍时容易跌倒或者与其他物体碰撞而受伤。

处理方法:观察伤势的严重性,如有严重的外伤或骨折,应立即就医;如果只是轻微擦伤,可以清洗伤口并使用消毒药水进行处理。

4. 呼吸道异物:幼儿常常将小物体吞入口中,导致呼吸道堵塞。

处理方法:对年幼的幼儿进行轻拍背部,帮助其排出异物;如果无效,及时送往医院急救。

5. 溺水:幼儿在水中游泳或玩耍时,容易发生溺水事故。

处理方法:立即将溺水幼儿从水中抱出,并给予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术,紧急就医。

处理以上意外事故时,家长或者幼儿园老师应保持冷静,及时寻求专业医护人员的帮助,并随时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

此外,平时要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他们对危险的认知能力。

12种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方法,太实用了!

12种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方法,太实用了!

12种⼉童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法,太实⽤了!GIF据统计,我国每年有20万⼉童因为意外伤害死亡,占⼉童死亡数量的1/3。

其中,溺⽔、⽕灾、交通、坠楼等原因造成⼉童伤害事故急剧上升。

保护⼉童安全,关键在于防患于未然。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12种常见的⼉童意外伤害事故及防范措施,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1.溺⽔⽀招:加强对孩⼦的监管,不让其去⽔塘或河流游泳;在泳池游泳时不去深⽔区,并且要有家长或教练时刻看护。

⼀旦孩⼦溺⽔,要⽴即进⾏急救,先清理其⼝腔和⿐腔异物,按压溺⽔者的腹部或⽤膝盖顶溺⽔者的肚⼦,排除肺、胃内积⽔,然后对其进⾏⼼肺复苏并及时送医。

2.烧烫伤⽀招:家⾥的热⽔瓶、烧⽔壶等不要放在孩⼦可以接触到的地⽅;吃饭时,让孩⼦远离汤锅、⽕锅;给孩⼦放洗澡⽔时,先放凉⽔,再兑热⽔,⽔温调好后再让孩⼦靠近。

孩⼦烫伤,要⽴即使⽤冷⽔冲烧烫伤部位10-30分钟,或使冷⽔浸泡并⽤冰块冷敷,直到没有痛感为⽌,然后尽快将孩⼦送往医院做进⼀步治疗。

3.坠落⽀招:不要将孩⼦单独留在家中,哪怕是极短的时间;窗边不堆放杂物或摆放椅⼦,以免孩⼦攀爬;告诉孩⼦不可以在阳台、窗台附近或顶楼嬉戏;家中所有窗⼦安装防护⽹。

如果孩⼦坠楼,要第⼀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尽量不移动孩⼦⾝体,避免造成⼆次伤害;当其出现呕吐症状时,要及时将呕吐物清除⼲净;如出现呼吸、⼼跳停⽌,要给予⼈⼯呼吸和⼼脏按压。

4.触电⽀招:告诉孩⼦不要⽤⼿或者其他导体去捅插座孔;家中插座尽量安装插座保护盖;使⽤热⽔器时要关闭电源。

⼀旦触电,要⽴即⽤不导电的⼲⽊棍、⽵竿、橡⽪带等把触电的⼩孩与电源分开,再切断电源。

同时将孩⼦移到通风的地⽅,解松⾐服,进⾏⼈⼯呼吸。

5.吞异物⽀招:尽量不要给三岁以下的孩⼦⾷⽤花⽣、坚果、软糖、果冻等容易呛到的⾷物;给孩⼦吃鱼时,要将鱼刺挑⼲净;不要让孩⼦接触纽扣、硬币、⼤头针、⽔钻、螺丝钉、药⽚、玩具⼩零等物品;不要在孩⼦哭或者跑跳时给其喂⾷。

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技巧

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技巧
3
查看患儿服用了哪种药物及剂量。
提供基础救护
4
根据不同中毒情况采取相应救治措施。 服药过量可能会引发中毒,需要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首先要保持冷静,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援助。同时要查看患儿服用的具体药物及剂量, 根据不同中毒情况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如催吐、洗胃、输液等。只有及时采取有效的紧急处置,才能最大程度降低伤害。
3
就医救治
尽快送往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正确的接骨复位治疗。
脑震荡的观察与就医
观察症状
1
头痛、恶心、眩晕、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
立即就医
2
及时到医院接受专业诊断和治疗
家人陪同
3
家人全程陪同并提供病情信息
静养休息
4
需要保持大脑和身体的充分休息 儿童发生脑震荡时,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如头痛、恶心、眩晕、记忆力下降等,并立即就医。由医生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家人全程陪同并提 供病情信息。脑震荡后需要充分静养休息,避免过度刺激大脑和身体。
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的 急救技巧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遭遇各种意外伤害,掌握正确的急救技能非常重要。本文将 详细介绍一些常见儿童意外伤害的急救方法,帮助您及时有效地应对紧急情况。
af by akjdb fals
儿童意外伤害的常见类型
跌倒伤害
包括擦伤、挫伤、骨折等,是最 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
异物卡喉
食物或小物品卡在气管或食道, 会造成呼吸困难和窒息。
蛇咬伤的应急处理
保持冷静
1
先让受伤者保持静卧并保暖。
清理伤口
2
用肥皂水或生理盐水彻底清洗伤口。
限制毒素蔓延
3
用绷带轻轻地将伤口处缓缓地固定。

婴幼儿常见的意外伤害及处理

婴幼儿常见的意外伤害及处理

婴幼儿常见的意外伤害及处理1、摔伤:在室外(或较脏的地面)摔伤后伤口破皮、流血处理方法:第一步:先用清水冲洗;第二步:用双氧水消毒;第三步:使用医用棉签轻轻擦干;第四步:涂碘伏。

注意:完成以上四个步骤后,如伤口处还有流血,要用医用棉花沾碘伏,敷在伤口20分钟,如血液渗透棉花,则敷上棉花后再盖上医用纱布,轻轻包扎伤口。

2、被刀割伤(伤口较深):处理方法:马上拿医用棉花沾碘伏并包扎伤口,立即送医院缝合伤口。

3、嘴唇磕碰,肿胀流血:处理方法:(1)马上取适量红糖沾在伤口处,可快速止疼消肿。

注意:红糖只适用于嘴唇在伤口,其它伤口不可使用,会导致伤口发炎。

(2)如果没有红糖,可以使用“双飞人”、“西瓜霜”、“喉风散”、“行军散”这四种药品轻轻涂抹在嘴唇的伤口。

4、头部撞伤,头皮血肿:处理方法:(1)首选“跌打万花油”;(2)莪术油;(3)乌青膏以上三种药都可使用,首选是“跌打万花油”,涂在头皮血肿处后,用手掌的大鱼际肌顺时针揉一揉。

注意:(1)撞伤后头皮肿胀或手、脚扭伤肿胀的情况都不建议冰敷(24小时内冰,24小时后热)(2)假如撞伤后处理不当,淤青长时间(例如1、2天后)未消,可用煮熟的鸡蛋包上小毛巾热敷,然后再用“跌打万花油”涂抹伤处。

5、手夹到门窗(指甲发黑、破皮、淤青、流血):处理方法:先涂“跌打万花油”,然后用止血绷带轻轻包扎。

注意:伤口有流血才需要用止血绷带轻轻包扎,没有流血不要包扎。

6、门夹伤脚趾:处理方法:(1)首选“双飞人”(10分钟左右不疼):用医用棉花沾上“双飞人”敷在伤口10分钟左右,一边轻轻吹气,其间棉花干了要再加点“双飞人”,保证棉花的湿润,如指甲已被夹掉一部分,敷完后需要用剪刀或指甲钳轻轻修剪一下,剩余的指甲保留,等它自己长出来。

(2)其次可选“碘伏”(15-20分钟左右不疼);(3)如以上两种都没有,也可以用“跌打万花油”(渗透较慢,止疼时间较长)7、烫伤:处理方法:烫伤后立即用冷水冲或用清水浸泡,冲水的时间或用清水浸泡的时间以烫伤的程度来判定,直到烫伤处没有灼热感才可以停(否则会起水泡);然后再涂抹“跌打万花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种日常儿童意外伤害和处理方法
▲溺水
爱玩水是孩子的天性,夏季又是孩子接触水面的高峰期。

家长在发现孩子有溺水可能时,应让孩子迅速离开水面,轻轻拍打孩子背部使气道液体排出,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由水中救出后到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越短越好。

▲烧烫伤
用固定桌垫代替桌布,防止宝宝拉桌布角时,被桌上的东西砸伤或烫伤
不要把暖壶、茶壶这样的东西放在桌子边沿附近
使用浴缸时,先调好水温,再让宝宝进去
一旦发生伤害,要第一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
凉水冲洗:一旦发生烧烫伤,应迅速让孩子脱离火源或热源,并立即用自来水冲洗患处15到20分钟,以达到降温、减轻余热损伤、减轻胀痛、防止起泡等效果,再用棉签蘸着淡盐水轻轻涂抹灼伤处如果伤口起小水泡,不要自行弄破,以免感染伤口。

偏方慎用:许多人在烧烫伤后会采用在伤口处涂抹食醋、牙膏等“土方”,这些“土方”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不仅达不到治疗烧烫伤的目的,而且涂上带有颜色的固体或液体后,反而会让伤口模糊不清,对伤口清理和愈合不利。

及时送医:运送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伤口感染,可以用干净的床单、衣服等简单包扎,并避免受压。

▲跌落与骨折
家里窗户边不能安放孩子可攀爬的桌子、凳子和沙发等家具
窗户上要安装一定高度的栏杆
阳台的栏杆要足够高,宽度要不易孩子钻出
一旦发现有骨折迹象,可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处理:
抢救休克:首先检查孩子全身情况,如处于休克状态,应注意保温,尽量减少搬动。

外伤出血:伤口用无菌敷料、清洁布、棉花等作成软垫放在伤口上,再用力加以包扎,以增大压力达到止血的目的以减少再污染。

妥善固定:急救时不必着急脱去患肢的衣裤和鞋袜,以免过多地搬动患肢,固定可用特制的夹板,或就地取材用木板、木棍、树枝等,若无任何可利用的材料,上肢骨折可将患肢固定于胸部,下肢骨折可将患肢与对侧健肢捆绑固定。

固定完成后要注意观察,如出现指、趾苍白、青紫,肢体发凉、疼痛或麻木,表明血循环不良。

应立即检查是否是包扎过紧,需放松缚带或重新固定。

迅速转运:病人经初步处理,妥善固定后,应尽快地转运至就近医院治疗。

转运途中要注意动作轻稳,防止震动和碰坏伤肢,减轻病人的疼痛。

▲交通意外
在步行交通意外中,危险人群为5~9岁儿童,多为横川马路;
驾车族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把宝宝固定在专门的儿童坐椅上,不要抱着宝宝坐在副驾驶位置,更不要把宝宝单独留在车里。

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和宝宝做一些简单的小游戏,如“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走斑马线”等游戏,也可以给孩子看一些《蓝猫之平安出行》《蓝猫消防大本营》、《蓝猫淘气三千问》动画片,让孩子在游戏中初步建立交通规则意识。

年龄稍大一些后,家长可以在马路上引导孩子学会简单的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判断这些行为的对与错。

▲毒虫螫(咬)伤
毒虫螫(咬)伤以面部、四肢暴露部位为主,被螫(咬)后由于虫的毒素侵入,引起局部组织红肿明显,疼痛剧烈;严重者可并发广泛的荨麻疹或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可惊厥、休克;被螫(咬)处接近颈、喉部时可致喉头水肿、呼吸困难。

局部处理:用肥皂水清洗
昆虫:用氨水、清凉油冷敷
蜈蚣:用雄黄、明矾外敷,普鲁卡因局封
蜜蜂、蝎子:先拔除毒刺,用氨水、苏打水洗涤伤口
▲创伤
表皮擦伤、挫伤、切割伤、刺伤、裂伤这类简单性创伤,处理方法比较简单,一般可根据检查伤口大小、深度、污染、异物,及时用冷开水或生理盐水将伤口洗净,避免感染,或者用双氧水、碘伏消毒,用创可贴、胶布包扎。

闭合性创伤早期要冷敷,减轻出血和水肿,72小时后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若伤口深、大、出血较多、创面不齐或头、面、手部有切割伤,应马上将患儿送医院进行清创缝合处理。

创面小
而深,易有污物带入,清创后同时使用抗生素及破伤风类疫苗。

复杂性创伤要及时送医院。

在送医院过程中,注意安全,减少肢体移动,创面要包裹,止血防止污染。

▲窒息
高危人群为0~4岁儿童
异物的种类繁多,比如花生米、瓜子、果冻如塑料插板、玩具零件、纽扣、笔帽甚至铁钉、图钉等
也有因被子盖住婴儿面部造成窒息死亡的
在家中,垃圾袋应放在隐蔽的地方,塑料袋更要收拾好,以免宝宝捡到玩耍,蒙在脸上引起窒息
时常用吸尘器对全屋进行“地毯式搜索”,把那些小的、不易被发现的小东西清理掉,如硬币、别针、珠子、纽扣等
一旦出现意外窒息,正确做法是让宝宝头低脚高位趴着,用力拍打背部,将异物咳出,同时立即送医院急救▲食物中毒
这里特指孩子误吞、误食含毒食物而引起的中毒。

一般处理方法包括:催吐、导泻、补液、纠酸、透析、血浆置换、抗休克、控制感染。

▲暴力侵害
新闻中常有孩子遭到同龄人欺负,遭社会“小混混”恐吓、勒索等现象,家长应避免孩子单独出门,让孩子尽量少去窄巷子、游戏机室、网吧这些人流复杂的地方。

孩子最容易在放学的路上遭遇坏人,如果父母有事不能接孩子放学,在无法接孩子的情况下家长最好提前通知老师,请老师留意或帮忙,或者托可信赖的人帮忙,或者叮嘱孩子与顺路的同学结伴而行。

▲诱拐
我们日常总是告诫孩子“不喝陌生人给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不与陌生人说话”,但是我们往往忽视了孩子是否能够了解谁才是“陌生人”。

有时候妈妈带着宝宝出门,常常会鼓励他们叫叔叔阿姨好。

这些叔叔阿姨对孩子来说也是个陌生人,但是家长却让孩子像他们示好,这样的行为就会让孩子很困惑。

而且当孩子走失或者迷路的时候,我们也经常鼓励孩子去寻求身边大人的帮助,这样也是鼓励孩子“和陌生人交谈”。

家长不应只是单纯地告诫孩子避免和陌生人接触,而是尽可能让孩子学会分辨陌生人和坏人。

常见的5类拐骗坏人分别是:向孩子求助的大人、给孩子看宠物照片的大人、叫孩子名字的陌生人、告诉你孩子家里有紧急情况的大人、想给孩子拍照的大人。

家长要让孩子意识到,当有这5类“居心叵测”的大人向你接近,就立刻跑开,不要听他们说话,更不要跟着他们走。

▲意外丢失
“刚才还牵着孩子的手走得好好的,孩子松手去看橱窗的娃娃,一转眼就不见了”,经常听到家长们这样说,在公共场所活动,家长要提高警觉意识,尽量要牵好孩子的手,让孩子时刻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

家长可以在每次出门前,就先跟孩子“约法三章”,可以预演下万走丢了怎么办,让孩子能够有一个心理准备。

家长尽可能地让孩子背熟爸爸或者妈妈的姓名和手机号码,告诉孩子万一走丢了,就可以求助警察叔叔或者商场的工作人员打电话给爸爸妈妈来接自己。

如果是在商场中走丢的,就向附近的保安或者工作人员求助,请他们用广播寻找父母。

一部分家长对小孩子的安全教育不太重视,认为家长每天都能陪伴孩子左右,不会发生什么意外。

也有一些家长会重视但却不知道从何教起,很多时候将这方面的教育依托于老师和学校的课程。

希望我们今天总结的这些内容可以给家长们一些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