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的工具性

论信息技术的工具性
论信息技术的工具性

论信息技术的工具性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先进的教学媒体应用在当今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在课程整合中我们要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创设工具。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工具性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是教育教学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应用的普及,随着现代化的深入进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入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策略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借以更好地提升育人质量,促成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那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承担着怎样的重任,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纵观历史,无论教与学的过程,对学习者来说都是获得信息、辨别和加工信息,而教师所提供的都是“信息服务”,只是不同的时期课程的内容有所不同,但都属于“某类信息”的集合。所以,无论教与学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只不过每个时期使用的都是当时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生产所能够提供的信息技术(如:活字印刷、挂图、显微镜等),信息技术不是到课堂上展示自己而是要为课程服务。而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中,信息已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部也提出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并推出了新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它最显著的特点是交互性,有了交互性就能够及时地反馈信息,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流,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时实指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多媒体化,图文并茂的知识表现形式不仅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从而掌握更多的知识。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式的学习氛围。因而,既可以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也可以实施协作式学习策略,为学习者提供对相同问题的多种不同观点的比较、分析和思考条件,在集思广义的基础上,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资源为个性化、自主及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学习化社会的构想得以实现。信息技术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且是服务于他们学科教学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而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一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学生可以用信息技术来完成特定的任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

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不是简单的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融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创设工具。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过程模式的根本性变革,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演示工具.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以便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教学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影片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

二、情感激励工具。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交流过程,通过互联网、局域网的硬件环境,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专题质疑、问题讨论、个别辅导和感情交流,以及师生与外校、外地、外界的链接,达到快速、优质、高效的目的,实现知识获取和能力训练的最大效益。在这种环境下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投入性和自觉性。

三、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可突破书本知识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而能不断优化生成新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环境。例如:背景材料、实物模型、实验过程或异地景观等。很多是课本所容纳不了的,而这些材料却能极大的丰富教学资源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内容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或网页开发工具,将需要呈现的课程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学习环境,根据需要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在这些情景中探究、发现,这样极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大量的信息资源进行随意调用,任意取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学生在每一次探索中都能够获得认知和创造的乐趣。这样学生不仅对知识本身产生了兴趣,同时也对探索过程产生了浓厚兴趣,使学生在对大量信息提取的同时,对信息进行重新整理、优化组合和加工运用,从而将大量的知识进行内化,变成自己的东西。

正确的认识了它的作用,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就能够很好地应用它,使之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做出巨大的贡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