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减负工作总结

初中减负工作总结
初中减负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年度咸水沽第二中学初中减负工作总结

一、加强宣传学习,更新理念,改变方法,从课程改革抓起,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全面发展。

利用全校教职工会议,学习领会教育局文件精神,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着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积极改善师生关系,建立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给学生多一点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发展。此外,学校还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建立与学生自身的经历和经验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制定措施,落实到位,加强管理

1.开学之初,学校教务处根据课程设置课时要求,开足上齐课程,上足课时,科学合理地排好课程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2.积极科学使用学案,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当堂教学问题和作业当堂解决,不留家庭作业。

3.节假日期间,所有年级不搞补课活动。

4.任何学科教师不得随意占用下课时间讲课,不拖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实行午睡制度,保证学生的休息时间。

6.各级各类考试,任何学科不给学生排名次。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学生隐私不在家长会和其他集体场合公布等。

7.严格控制考试次数,每学期只组织考期中、期末两试,不组织

单元考试。

8.严格按照上级要求,不给学生强行征订教辅,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三、由教务处通过作业量、教学进度等方面的检查,全面了解学校教师的课业负担情况,并把存在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应学科教师。

总之,我校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方面,教师们做得比较好。但也存在不足,如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没有给足学生时间去进行探究,作业量部分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与家长的联系较少,有待进一步加强。

课程计划未完成情况:

七年级:《学习智慧》、《民族政治常识》、《书法》

八年级:《生活科学》、《法制天地》、《民族政治常识》、《书法》

九年级:《科技前沿》、《社会职业》、

高一、高二:《民族理论常识》,高一《美术》、《研究性学习》

未完成原因:

由于学校扩招,没有专业师资。

教务处

2014、4

一、取得的优秀成果:

在问卷中我们设计了关于“你平均每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时间大约是几小时?每天的作业各科老师都能认真批改吗?老师布置的作业中有探究性、实践性作业吗?请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你们学校在周六、周日、国庆节等节假日组织学生上课吗?你们学校除课本外

统一配备的对应练习资料,一科最多配了多少本?对于课外辅导材料,老师是如何要求使用的?”等各类问题20个。

通过调研、统计,我们发现全区各校的学生有91.3%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学习负担并不过重,认为目前的学习任务自己完全可以承担。另外,有7.2%学生反映,感觉负担较重,但同时表示,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家长给安排的各类补习班的任务和负担非常沉重,家长带给他们的压力远远大于学校给他们的压力。另外有1.5%的学生感觉学习没有兴趣和动力,无论要什么样的要求,自己都觉得是负担,所以无所谓是否“过重”。

(一)提质减负,聚焦课堂。

调研显示,全区各中小学能够认真落实教育部门有关减负的各项规定。“提质、减负”已得到全区所有学校高度重视,许多学校聚焦课堂,引导教师提高教学效率。例如,部分中学开展了“反思性”教研活动,把教学设计得更好;有的小学开展了“课堂教学创新举措”等课题研究。

(二)关注全体,分层教学。

通过询问学生“各学科是否有探究性、实践性作业”,并让学生将昨

天各学科的作业全部写下来的途径。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全区各校都在探索分层教学,教师注重对学生个性化指导。对学习困难学生,教师坚持进行义务辅导。各中小学还严格筛选作业,并坚持以各年级中等学生为标准,分层布置适量作业。

(三)搭建平台,培养特长。

减负的同时,全区各中小学还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发展个性特长。各校通过开设多种拓展型、研究型课程,成立学生社团,开放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等,为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创新活动或社会服务活动搭建平台。

二、当前“减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关于课程计划的执行情况

有个别学校在执行课程计划方面,出现课表上排的与实际操作不相符的现象,往往以“毕业班教学任务重”、“生源差”、“课时数不够”等为由,擅自变更课时。

(二)关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的情况

从对学科作业的布置、批改情况进行的抽查以及学生问卷结果中表明,个别学校的课外作业布置与“四精四必”的要求存在不少差距。部分教师认为目前使用的新教材习题较少,担心应付不了考试,为求保险而在课外作业中加码。个别教师对学生作业批改后,订正反馈还不能及时到位。问卷中有37%的学生呼吁要求减少重复过多、对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价值不大的作业,提高有效性、增加选择性,达到“提质、减负”的目的。

(三)关于学生教辅材料征订和使用情况

通过调研表明,学校对规定外的教辅材料大多做到不组织、不代购,坚持学生和家长自愿选择的原则。但开学初青岛市教育局推荐的教辅资料书目过多,因此,在部分学校“一教多辅”的现象仍然存在,客观上造成学生课业负担加重,也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