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药学总结表汇总
考研《中药学》知识点总结

清热泻火,养肝明目,退翳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药物
性味
归经
功效
黄芩
苦,寒
肺、胆、脾、胃、大肠、小肠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
苦,寒
心、脾、胃、胆、大肠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
苦,寒
肾、膀胱、大肠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
龙胆
苦,寒
肝、胆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秦皮
苦、涩,寒
肝、胆、大肠
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仙鹤草
苦、涩,平
心、肝
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解毒杀虫
紫珠
苦、涩,凉
肝、肺、胃
凉血收敛止血,清热解毒
棕榈炭
苦、涩,平
肺、肝、大肠
收敛止血,止泻止带
血余炭
苦,平
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
佛手
辛、苦,温
肝、脾、胃、肺
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香橼
辛、微苦、酸,温
肝、脾、胃、肺
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玫瑰花
甘、微苦,温
肝、脾
疏肝解郁,活血止痛
绿萼梅
微酸、涩,平
肝、胃、肺
疏肝解郁,和中,化痰
薤白
辛、苦,温
肺、胃、大肠
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大腹皮
辛,微温
脾、胃、大肠、小肠
桑叶
甘、苦,寒
肺、肝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菊花
辛、甘、苦,微寒
肺、肝
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蔓荆子
辛、苦,微寒
膀胱、肝、胃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中药学总结表格

辛,甘,苦, 微寒,肺肝 苦辛,微寒, 肝胆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 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和解退热,疏肝解郁, 升阳举陷,退热截疟
-2-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初起,发热头痛 2、用于目疾 3、 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4、用于疔疮中毒 1、用于少阳证,外感发热 2、用于肝郁气滞,胸胁疼痛,月 柴胡 经不调 3、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胃、子宫下垂 4、用于 疟疾 甘辛凉,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 1、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强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3、用于 葛根 脾胃 止渴,升阳止泻 热病烦渴,内热消渴 4、用于热泄热痢,脾虚久泻 蔓荆子 辛苦微寒; 膀胱 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1、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头晕、头痛及偏头痛等证 2、用于目赤肿 肝胃 痛,目昏多泪 升麻 辛、 微甘, 微寒,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 1、用于发热头痛,麻疹透发不畅 2、用于热毒所致多种病证 3、 肺脾胃大肠 升举阳气 用于中气下陷所致脱肛,子宫脱垂,崩漏不止 * 淡 豆 甘辛凉,肺胃 解表,除烦 1.用于外感表证,2.胸中烦闷,虚烦不眠。3.护胃和中。 豉 *浮萍 辛寒,肺膀胱 发汗解表,透疹止痒, 1. 外感风热,发热无汗证, 2. 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 3. 利水消肿 水肿,小便不利。 *木贼 甘苦平,肺肝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1.风热目赤,翳障多泪。2.便血,痔血。 第二章 清热药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用治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辛、甘,大寒 生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1、用于气分实热证 2、用于肺热咳喘 3、用于胃火牙痛 石膏 肺胃 煅收敛生肌,收湿止血 4、用于疮疡溃后不敛,湿疹,水火烫伤 苦、甘,寒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1、用于气分实热证 2、用于肺热咳嗽,阴虚燥咳 3、用 知母 肺胃肾 于阴虚消渴 4、用于骨蒸潮热 甘,寒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1、用于热病烦渴 2、用于肺热呕吐 3、用于肺热咳嗽, 芦根 肺胃 除烦,止呕,利尿 肺痈咳吐脓血 4、用于热淋涩痛 天花粉 甘、微苦,微寒,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1、 用于热病口渴, 内热消渴 2、 用于肺热咳嗽或燥咳 3、 肺胃 消肿排脓 用于痈肿疮疡 淡竹叶 甘淡寒,心胃小肠 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1、用于热病烦渴 2、用于口舌生疮,尿赤淋浊 苦,寒,心肝肺胃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 1、 用于热病烦闷 2、 用于湿热黄疸 3、 用于血热出血 4、 栀子 三焦 凉血解毒,凉血止血 用于热毒疮疡 夏枯草 辛苦寒,肝胆 清热泻火,明目,散结 1、用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疼痛 2、用于瘰疬 消肿 瘿瘤 决明子 甘苦咸,微寒。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1、用于目赤肿痛,目暗不明 2、用于头痛眩晕 3、用于 肝肾大肠 肠燥便秘 寒水石 咸寒,心胃肾 清热泻火 1.用于热病烦渴,2.用于丹毒,烫伤。 竹叶 甘、辛、淡,寒。 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1、用于热病烦渴 2、用于口舌生疮,尿赤涩痛 心胃小肠 莲子心 苦寒,心肾 清心安神,涩精止血 1.用于热病高热神昏,2.用于失眠,遗精。 *熊胆 苦寒,肝胆心 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1.用于惊痫抽搐,2.用于肝热目赤,3.疮痈,痔疮肿痛。 息风止痉 鸭趾草 甘苦寒,肺胃膀胱 清热泻火,解毒利水 1.热病,2.咽痛,疮疡,毒蛇咬伤,3.水肿,热淋 谷精草 辛肝凉,肝胃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1.用于目赤翳障。2.用于头痛齿痛。 密蒙花 甘微寒,肝 清肝养肝,明目退翳。 目赤翳障 青葙子 苦微寒,肝 清肝明目,退翳 目赤翳障(青光眼患者忌服)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苦寒,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1、用于湿温暑湿,黄疸泻痢,热淋涩痛 2、用于肺热咳嗽 3、 黄芩 肺胃胆大肠 止血,安胎 用于热病烦渴,寒热往来 4、用于咽喉肿痛,痈肿疮毒 5、用 于血热出血证 6、用于胎动不安
中药学功效总结(红色和黑色是重点药材,简答和论述题考)

中药学功效总结 (广州中医药大学考研版)
更多总结资料 E-mail: sun0000shine@ 第 1页/共5页
黄芩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辛发散行气血, 甘补和中缓急, 酸涩收敛固涩,
黄连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苦有泄燥之功,
黄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咸能软坚泄下, 淡能渗湿利尿, 辛甘温热升浮,
天麻
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地龙 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
全蝎 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蜈蚣 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僵蚕 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开窍药 麝香 冰片 苏和香 蟾酥
开窍醒神,止痛,活血通经,催产。 开窍醒神, 止痛清热。 开窍醒神, 止痛辟秽。 开窍醒神,止痛,解毒。
滑石 利水通淋, 清解暑热,收湿敛疮。(不治血淋) 关木通 利尿通淋, 通经下乳。 通草 清热利湿,通气下乳。 瞿麦 利尿通淋,活血通经。 萹蓄 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地肤子 清热利湿,止痒。 海金沙 利尿通淋。 萆薢 利湿去浊,祛风除湿。
3. 利湿退黄药 茵陈蒿 利胆退黄,清利湿热。 金钱草 除湿退黄,消肿解毒,利尿通淋(。不治血淋)
虎杖
利胆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祛痰止咳。
温里药 (苦温) 附子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肉桂 温经通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补散) 干姜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温回温) 吴茱萸 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散温助)
(肝寒气滞诸痛要药)
高良姜 小茴香 花椒 丁香
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散寒止痛,理气和中。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胃寒呕逆要药)
中药考研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药考研知识点总结归纳中药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涵盖了中药的来源、性质、功效、应用以及炮制等多个方面。
考研中药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如下:中药的来源中药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其中以植物药最为常见。
了解中药的来源对于掌握其性质和功效至关重要。
中药的分类中药按照其来源和性质可以分为草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
草药又可细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不同部位。
中药的性质中药的性质主要包括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酸、苦、甘、辛、咸),这些性质决定了中药的疗效和适用范围。
中药的功效中药的功效是其治疗疾病的基础,包括清热解毒、补气养血、活血化瘀、温阳散寒等。
了解每种中药的功效有助于合理配伍和应用。
中药的配伍中药的配伍是一门艺术,也是科学。
合理配伍可以增强药效,减少副作用。
常见的配伍原则有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等。
中药的炮制炮制是中药加工的重要环节,通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改变或增强中药的性质和功效,如炒、炙、蒸、煮等。
中药的剂量中药的剂量直接影响疗效和安全性。
了解不同中药的常用剂量和最大剂量,以及如何根据病情调整剂量,是临床应用中药的关键。
中药的禁忌中药虽然副作用相对较小,但并非没有禁忌。
了解中药的禁忌,如妊娠禁忌、食物禁忌等,可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药的现代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的现代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现代研究成果,有助于更好地应用中药。
中药的临床应用中药的临床应用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辨证论治。
掌握不同疾病的中药治疗方案,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结束语:中药学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学科,考研的知识点总结归纳只是入门的第一步。
希望以上的总结能够帮助考生们更好地掌握中药学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药学总结表格

第一章第一节发散风寒药药名性味功效临床应用麻黄辛、微苦,温。
肺膀胱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1用于风寒表实证2.用于咳喘实证3.用于风水水肿桂枝辛、甘,温肺心膀胱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寒凝血滞诸痛证,3、用于胸痹,痰饮,水肿及心动悸,脉结代。
紫苏辛,温,肺脾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1、用于外感风寒证2、用于脾胃气滞证3、用于食鱼蟹中毒生姜辛,温,肺脾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多种呕吐证3、鱼蟹中毒而致腹痛吐泻者4脾胃寒证香薷辛,微温,肺胃脾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1、风寒感冒2、用于水肿脚气荆芥辛,微温肺肝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1、用于外感表证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风疹搔痒3、用于疮疡初起兼有表证4、吐衄下血防风辛甘微温,膀胱肝脾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1、用于外感表证2、用于风寒湿痹证3、用于破伤风羌活辛苦温,膀胱肾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风寒湿痹证(驱上半身风寒湿痹见长)☆藁本辛温,膀胱祛风散寒,胜湿止痛1、用于外感风寒,颠顶头痛2、用于风寒湿痹白芷辛,温,肺胃大肠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通鼻1、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2、用于鼻塞,鼻渊3、用于疮疡肿毒4、用于寒湿带下细辛辛温;有小毒,肺肾心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1、用于外感风寒及阳虚外感证2、用于头痛,痹痛,牙痛等痛证3、用于寒饮咳喘苍耳子辛苦温;有毒,(肺)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1、用于风寒表证及鼻渊2、用于痹证3风疹瘙痒☆葱白辛温,肺胃发汗解表,散寒通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阴盛格阳证。
3疮痈肿毒阳解毒散结☆辛夷辛温;肺胃发散风寒,宣通鼻窍1、用于风寒太阳头痛2、用于鼻塞鼻渊第二节发散风热药薄荷辛,凉;肺肝发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2用于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目赤,咽喉肿痛3、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搔痒4、用于肝气郁滞,证见胸闷、痛等牛蒡子辛,苦,寒;肺胃发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散结,解毒消肿1、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2、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及风热发疹等证3、用于风热或热毒上攻的咽喉肿痛4、用于热毒疮疡及痄腮蝉蜕甘,寒;肺肝发散风热,透疹,祛风止痉,明目退翳利咽开音1、用于外感风热,咽痛喑哑2、用于麻疹初起,疹发不透及风疹瘙痒3、用于惊痫夜啼,破伤风证4、用于风热目赤,目翳,多泪桑叶甘苦,寒;肺肝发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平抑肝阳凉血止血1、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2、用于肺热或燥热伤肺,症见咳嗽痰少,鼻咽干燥等3、用于肝阳眩晕,目赤昏花4血热妄行菊花辛,甘,苦,微寒,肺肝发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热解毒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初起,发热头痛2、用于目疾3、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4、用于疔疮肿毒蔓荆子辛苦微寒;膀胱肝胃发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1、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头晕、头痛及偏头痛等证2、用于目赤肿痛,目昏多泪3风湿痹痛柴胡苦辛,微寒,肝胆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截疟1、用于少阳证,外感发热2、用于肝郁气滞,3、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4、用于疟疾升麻辛微甘,微,肺脾胃大肠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1、用于发热头痛,麻疹透发不畅2、用于热毒所致多种病证3、用于中气下陷所致脱肛,子宫脱垂,崩漏不止葛根甘辛凉,脾胃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1、外感发热,头痛项强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3、用于热病烦渴,内热消渴4、用于热泄热痢,脾虚泄泻5降血压☆淡豆豉甘辛凉,肺胃解表,除烦宣发郁热1.用于外感表证,2.胸中烦闷,虚烦不眠。
考研《中药学》附快快背中药总结

脓散) 1.包煎 2.治鼻渊头痛、鼻塞的要药 1.有毒 2.可治风疹瘙痒,鼻渊要药 3.能通鼻窍,治疗鼻渊头痛的要药-细辛、白芷、辛夷、苍耳子
二、发散风热药
蔓荆子 薄荷 镜子梳头, 不喝咽真 干。 2011-94、 2014-143 2001-85、 2006-31、 2011-94、 2012-31、 2014-143 196-83、 1997-88、 2002-30、 2003-27、 2004-99、 2011-93、 2012-31 1996-84、 2011-93、 2012-31 因其祛风止痛,可治风湿痛痹;治头痛常用。 1.产地江苏太仓 2.芳香辟秽兼能化湿和中,可用于治疗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脘 腹胀痛,呕吐泄泻 3.宜后下 1.润肠通便 2.外散风热,内解热毒
龙胆专泻肝 胆火。 黄柏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除蒸。 1995-110
黄芩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止血安胎。
1993-33 2011-141
龙胆
清热燥湿, 泻肝胆火。
2001-40
苦参
苦参清早撒 尿
清热燥湿, 杀虫, 利尿。
1999-85
白鲜皮 秦皮 *椿皮
白先生找诗去读, 1992-29、 1997-35 秦皮匠手里带目, 清热燥湿,收湿止痢,止带明目。 椿皮同秦皮, 是血不是目。 2002-39 清热燥湿,收敛止泻,止带止血。 (收涩药)
第二章 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生石膏 生石膏泻 清热泻火, 火, 除烦渴。 除烦止渴。 淡竹叶泻 火, 除烦尿。 1998-85 2008-32 1.甘辛大寒归肺胃经,清泻肺热气分实热证之要药; 2.可治消渴 3.打碎先煎,15-60g;煅石膏外用; 4.石膏、知母-清热泻火-气分实热证(白虎汤) 、肺胃实热证;
《中药学》总结适合考研

白鲜皮
芸香科植物白鲜的枯燥根皮
苦、寒,脾、胃、膀胱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1、湿热疮毒,湿疹,疥癣2湿热黄疸、风湿热痹
5-10g,外用适量
脾胃虚寒者慎用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忍冬科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或毛花柱忍冬的枯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甘、寒,肺、心、胃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
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解毒
1、风寒感冒2、鼻塞不通3、寒痰咳喘证4、疮痈肿毒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薄荷
唇形科植物薄荷的枯燥地上局部
辛,凉;
肺、肝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2、风热头痛,目赤多泪,咽喉肿痛3、麻疹不透,风疹搔痒4、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3~6g,后下,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行气和中。
荆芥
唇形科植物荆芥的枯燥地上局部
辛,微温
肺、肝
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1、外感表证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4、吐衄下血。
4.5~9g不宜久煎,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荆芥穗长于祛风。
防风
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的根
辛、甘微温,
膀胱、肝、脾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1、外感表证2、风疹瘙痒3、风湿痹证4、破伤风证
白芷
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兴安白芷或川白芷或杭白芷的根
辛,温,肺、胃、大肠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1、风寒感冒2、头痛,牙痛,风湿痹痛3、鼻渊4、带下证5、疮痈肿毒
3-9g,外用适量
辛香温燥,阴虚血热者忌用
细辛
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根或根茎
中药学总结表格.doc

辛,温,肺胃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祛风止痒
1、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2、用于鼻塞,鼻渊3、用于疮疡肿毒4、用于寒湿带下、皮肤瘙痒
细辛
辛温;有小毒,肺肾心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
温肺化饮,通窍
1、用于外感风寒及阳虚外感证2、用于头痛,痹痛,牙痛等痛证3、用于寒饮咳喘
藁本
辛温,膀胱肝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的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者2、用于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目赤,咽喉肿痛3、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搔痒4、用于肝气郁滞,证见胸闷、痛等
牛蒡子
辛,苦,寒;肺胃
发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1、用于外感风热,证见咳嗽、吐痰不利等2、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及风热发疹等证3、用于风热或热毒上攻的咽喉肿痛4、用于热毒疮疡及痄腮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1、用于外感风寒,颠顶头痛2、用于风寒湿痹
苍耳子
辛苦温;有小毒,(肺)
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1、用于风寒表证及鼻渊2、用于痹证
辛夷
辛温;肺胃
发散风寒,通鼻窍
1、用于风寒头痛鼻塞2、用于鼻渊头痛
*葱白
辛温,肺胃
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阴盛格阳证。
*胡荽
辛温,肺胃
解表透疹,健胃消食
1.用于麻疹透发不畅,2.用于胃寒食滞
*柽柳
辛平,肺胃心
解表透疹,祛风除湿
1.用于麻疹透发不畅,2.用于风寒湿痹
*鹅不食草
辛,温;肺肝
祛风散寒,宣通鼻窍,化痰止咳
1、用于风寒头痛及鼻渊鼻塞2、用于湿疮肿毒3、用于寒痰咳喘证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薄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翘
苦,微寒,肺心小 肠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疏散风热
1痈疽,乳痈,丹毒,瘰疬2、风热外感,温病初起3、热
淋涩痛
大青叶
苦,大寒,心胃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1温病咼热神昏,温毒发斑2、喉痹,口疮,痄腮,丹毒
板蓝根
苦,寒
心胃
清热解毒,凉血,利 咽
1温疫时毒,咽喉肿痛2、温毒发斑,丹毒,痄腮,丹毒, 痈肿,大头瘟疫,烂喉丹痧
夏枯草
辛苦寒,肝胆
清热泻火,明目,消 肿散结
1用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疼痛2、用于瘰疬瘿瘤3、
乳痈肿痛4、热毒疮疡
决明子
甘苦咸,微寒。 肝肾大肠
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1用于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2、用于头痛,眩晕
3、用于肠燥便秘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黄苓
苦寒,
肺胆脾大肠小肠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止血,安胎
发散风寒,通鼻窍, 祛风湿,止痛
1、风寒感冒2、鼻渊3、风湿痹痛4、风疹瘙痒、疥癣麻风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薄荷
—i、—*.
辛,凉;
肺肝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2、风热头痛,目赤多泪,咽喉肿痛
3、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搔痒4、用于肝气郁滞,胸闷
胁痛
牛蒡子
辛,苦,寒;肺胃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 解毒疔疮
1用于湿热带下,热淋涩痛2、湿热泻痢,黄疸尿赤3、脚
气痿躄4、骨蒸劳热,盗汗,遗精5、疮疡肿毒,湿疹湿疮
龙胆草
苦寒,肝胆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1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2、用于肝火头痛,
目赤耳聋,胁痛口苦,强中。3、惊风抽搐
-M-* Q.苦参
苦寒,心肝胃大肠
膀胱
清热燥湿,杀虫,利 尿
紫苏
辛,温,
肺脾
解表散寒,行气宽中 解鱼蟹毒
1、风寒感冒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3、鱼蟹中毒而致
腹痛吐泻者
生姜
辛,温,
肺脾胃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解毒
1、风寒感冒2、脾胃寒证3、胃寒呕吐4、肺寒咳嗽5、半夏 南星及鱼蟹中毒
香薷
辛,微温, 肺胃脾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 利水消肿
1、风寒感冒2、水肿脚气
1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2、用
于肺热咳嗽,高热烦渴3、血热吐衄4、痈肿疮毒5、胎动不 安
黄连
苦寒,
心脾肝胃胆大肠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1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2、湿热泻痢3、高热神昏,心 烦不寐,血热吐衄4、用于痈肿疔疮,目赤牙痛5、消渴6、 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黄柏
苦寒,肾膀胱
疏散风热,亘肺祛痰, 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1、风热感冒,温病初期2、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风疹
瘙痒3、用于痈肿疮毒及痄腮,丹毒,喉痹
蝉蜕
甘,寒;
肺肝
疏散风热,利咽开音, 透疹,熄风止痉,退 翳明目,镇静安神
1、风热感冒,温病初期,咽痛喑哑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目赤翳障4、急、慢惊风,破伤风证5、小儿夜哭
1用于热病烦渴2、用于胃热呕吐3、用于肺热咳嗽,肺痈
吐脓4、用于热淋涩痛
天花粉
甘、微苦,微寒, 肺胃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消肿排脓
1用于热病烦渴2、用于肺热燥咳3、内热消渴4、疮疡肿毒
栀子
苦,寒,心肝肺胃
二隹
八、、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1用于热病烦闷2、用于湿热黄疸3、用于血热出血4、用于 热毒疮疡
第一章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又谓发表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药名
性味
功效
临床应用
麻黄
辛、微苦,温。肺 膀胱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1、风寒感冒。2•咳嗽气喘。3•风水水肿
桂枝
辛、甘,温
肺心膀胱
发汗解肌,温经通脉 助阳化饮,平冲降逆
1、风寒感冒2、寒凝血滞诸痛证3、痰饮,蓄水证4、心悸
辛苦微寒;膀胱肝
胃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祛风止痛
1、风热感冒,头昏头痛2、目赤肿痛,耳聋耳鸣。3、风湿痹 痛
柴胡
苦辛,微寒,肝胆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
1、表证发热,少阳证2、肝郁气滞3、气虚下陷,脏器脱垂4、肺源自升举阳气,截疟寒热疟疾
升麻
辛、微甘,微寒, 肺脾胃大肠
解表透疹,清热解毒, 升阳举陷
1外感表证2、麻疹不透3、齿痛口疮,咽喉肿痛,温毒发 斑4、气虚下陷,脏器脱垂,崩漏下血
桑叶
甘苦,寒;
肺肝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 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凉血止血
1、外感风热,温病初起。2、用于肺热咳嗽,燥热咳嗽。3、
用于肝阳上亢眩晕4、目赤昏花5、血热妄行
菊花
甘,苦,微寒,肺 肝
疏散风热,清肝明目, 平抑肝阳,清热解毒
1、风热感冒,温病初期2、肝阳眩晕,肝风实证3、目赤昏
花4、疮疡肿毒
曼荆子
荆芥
辛,微温 肺肝
祛风解表,透疹消疮
止血
1、用于外感表证2、麻疹不透,风疹搔痒3、疮疡初起有表
证4、吐衄下血
防风
辛甘微温,膀胱肝 脾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 止痉
1、外感表证2、风湿痹痛3、风疹瘙痒4、用于破伤风证
羌活
辛苦温,膀胱肾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 止痛
1、风寒感冒2、风寒湿痹(上半身风寒湿痹见长)
白芷
生用:清热泻火,除 烦止渴。
煅用:敛疮生肌,收 湿,止血
1温病气分实热证2、肺热咳喘证3、用于胃火牙痛,头痛, 实热消渴4、溃疡不敛,外伤出血
知母
苦、甘,寒 肺胃肾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1热病烦渴2、用于肺热燥咳3、用于内热消渴4、用于骨蒸 潮热5、肠燥便秘
芦根
甘,寒 肺胃
清热泻火,除烦,生 津止渴,利尿,止呕
1用于湿热之泻痢、便血,黄疸2、赤白带下,阴肿阴痒,
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廯麻风3、湿热淋痛,小便不利。
白鲜皮
苦寒,脾胃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1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廯,疮癞2、
湿热黄疸,尿赤,风湿热痹
第二节清热解
*毒药
金银花
甘寒,肺心胃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凉血止痢
1痈肿疔疮,喉痹,丹青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3、热毒
葛根
甘辛凉,脾胃肺
解肌退热,生津止渴, 升阳止泻,透疹,降 压,通经活络,解酒 毒
1表证发热,项背强痛。2、麻疹不透3、用于热病口渴,阴 虚消渴4、用于热泄热痢,脾虚泄泻5、降血压6、中风偏瘫, 胸痹心痛
第二章清热药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用治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第节清热泻火药
石膏
辛、甘,大寒 肺胃
辛,温,肺胃大肠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 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直通鼻窍,祛风止痒
1、风寒感冒2、头痛,牙痛,风湿痹痛3、鼻渊4、带下证5、 疮疡肿毒6、皮肤风湿瘙痒
细辛
辛温;,肺肾心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 温肺化饮,宣通鼻窍
1、风寒感冒2、少阴头痛,牙痛,风湿痹痛3、鼻渊4、肺寒
咳喘
苍耳子
辛苦温;有毒,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