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宁波博物馆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宁波博物馆案列分析

宁波博物馆案列分析
一,城市的断层——外部环境、项目背景
宁波历史博物馆坐落于鄞州区一片空旷的广场上,这个区域虽然是拥有5000年 悠久历史的古城宁波的一部分,看上去却像去年才落成的,这里是位于城市与田野的 交接地带。场地处于一片由远山围绕的平原,不久前还是稻田,城市刚刚扩张到这里。
近年新建的高 层办公楼
河水环绕中 是区政府大 楼和广场
清水混凝土墙采用的特殊模板, 是毛竹做成的,它利用毛竹板随意 开裂后的肌理效果。
除此之外,吊顶的构造也颇有新 意,金属件固定的混凝土条,随意交 错排列,有一种竹条编制的吊顶的错 觉。
对于瓦爿墙的砌筑问题,从2000年至2008年,王澍试验了一系列使用回收旧砖瓦 进行循环建造的作品。其中一种做法就习得于宁波地区的民间传统建造,使用最多达 80几种旧砖瓦的混合砌筑墙体,也就是瓦爿墙的出处。建筑师对传统建造用现代技术 进行改造,经过反复实验,发展出一种间隔3米的明暗混凝土托梁体系,保证了砌筑 的安全。瓦爿墙只是博物馆的一道装饰性外墙,它内衬钢筋混凝土墙和使用新型轻质 材料的空腔,使建筑在达到特殊的地域文化意味的同时,获得更佳的节能效果。
人们从中部一个扁平 的、跨度接近30米的 穿洞进入博物馆。
四个坑状院落,两个 在中心,两个在幽深 之处。
四个山洞,分布在入 口、门厅和室外山谷 的峭壁边侧。
三道有大阶梯的山谷, 两道在室内,一道在 室外。
GROUND PLAN
SECOND PLAN
THIRD PLAN
PROOF PLAN
"设计之初,我被告知所有藏品是保密的,建筑师不能知道。在主体建筑已经完 工时,展览格局还未决定,展览设计则和建筑师无关。"
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 设计类别:博物馆 设计时间:2003年—2005年 施工时间:2006年—2008年11月 用地面积:4.33公顷

宁波博物馆(完整版)

宁波博物馆(完整版)
6.建筑材料就地取材、运用砖瓦毛竹等本土元素外,还体现了环保、节能等理念 。
2015
宁波博物馆赏析
贾琨 2013102104
宁波博物馆设计师:王澍
王澍(1963年11月4日-) 祖籍山西交口县野家坡村,生于新疆乌鲁木齐, 中学毕业于西安中铁一局西安中学(现西安市铁 一中学),198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 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东南大 学建筑研究所,获硕士学位(导师:齐康院士); 1988年至1995年在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 学院)工作。2000年获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学位 (导师:卢济威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 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建筑学学科带头人、浙 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12年2月27日 获得了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成为获得这奖项的第一 个中国公民。
宁波博物馆概况
博物馆鸟瞰图
博物馆一角度图
博物馆效果图
宁波博物馆概况
博物馆的结构充满了随意性,从外观上看像个盒子,但其侧 面是倾斜的,缺失了大块面积。建筑各部分使用了多种不恰当的 材料。表面外墙由大小不一,形状迥异,不同材质的多个片段构 成,把宁波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功能融为一 体,采用“新乡土主义"建筑风格,外观简约富有创意。
2.每平方米需要100块左右的旧砖旧瓦,整个博物馆的瓦爿墙的面积是1.3万平方 米左右,也就是说,宁波博物馆所用的旧砖瓦在百万块以上 , 宁波博物馆在全国 建筑界是第一个如此大规模运用废旧材料的建筑。
3.特殊模板清水混凝土墙中采用的特殊模板,是毛竹做成的,毛竹板随意开裂后 的肌理效果,正是设计师想要达到的。这个过程先后经过多次试验,也尝试过木 板等其他材料,最后江南随处可见的毛竹成了最佳候选。

博物馆案例分析--ppt课件全文

博物馆案例分析--ppt课件全文
博物馆案例分析 ppt课件
宁波历史博物馆坐落于鄞州区一片空旷的广场上,这个区域虽然是拥有 5000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宁波的一部分,看上去却像去年才落成的,这里是位 于城市与田野的交接地带。场地处于一片由远山围绕的平原,不久前还是稻 田,城市刚刚扩张到这里。
近年新建的高层 办公楼
河水环绕中是 区政府大楼和 广场
硬的混凝土发生了艺术质变,使其质感和色彩完全融 古砖。这与博物馆本身“收集历史”这一理念是吻
入自然。
博物馆案例分合析的。ppt课件
材料的运用
青砖的数量 最多,他们的“出生 ”年代也多为明清至 民国时期,有部分甚 至是汉晋时代的古砖 。不少青砖上,还刻 有“福寿”等铭文。
“使用 ‘瓦爿墙’,大量使用回收材料,节约了 资源,体现了循环使用这一中国传统美德,一方 面除了能体现宁波地域的传统建造体系,使其质 感和色彩完全融入自然外,另一方面在于对时间 的保存,回收的旧砖瓦,承载着几百年的历史, 见证了消逝了的历史,这与博物馆本身是‘收集 历史’这一理念是吻合的。而‘竹条模板混凝土’ 则是一种全新创造,竹本身是江南很有特色的植 物,它使原本僵硬的混凝土发生了艺术质变。”
好的建筑必定有争论。建筑是应以传统为基础还是应当展望未来?我 觉得应该将当地文化融入到建筑中,不应该摒弃一切周围环境条件以及文化 特色,对当地人来说,某些物景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或者美好回忆。就像柯布 在摒弃繁杂的装饰而追求新建筑精神的同时,他并没有忘记比例的重要性, 因为他没有忘记古希腊雅典卫城带给他的那份感动!
博物馆案例分析 ppt课件
空间与流线
人们从中部一 个扁平的、跨 度接近30米的 穿洞进入博物 馆。
四个坑状院落, 两个在中心, 两个在幽深之 处。
“空的中心与边界,内与外, 高与低,打开与关闭,无目的 的漫游,行动与完全静止,轻 与重,通过与突然中断,一瞥, 从暗到明或从明到暗,偶遇, 实体的实感,空间的空虚,纯 粹物料的物感。如果说她的外 表已给人一种强烈期待,真正 的震撼应该在内部等着他。”

宁波博物馆分析

宁波博物馆分析

王澍作为本土建筑师,
一直坚持中国传统营 造的文化观,在他十 多年的从业生涯中, 扎根于研究中国民间 的传统营造技术,在 建筑与环境之间试图 营造出带有中国文人 气质的建筑内涵,他 对于建筑如何适应于 环境以及营造所传达 的空间感受有他独特 的文化价值观。
三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刻意简化处理的立面、为满足功能要求而 略显庞大的建筑体量,都与自然和土地有一 种亲近的 交接,普遍种植的燕麦增进了环 境的“中国”品质。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 自然环境之间的微 小差异,较之文化之间 的差别,更能赋予环境乡土的特质。黑瓦、 石墙、长草,斑驳的泥土、 水渍和青苔, 有意营造的粗犷,这一切都在灰绿色的天空 下塑造着淡远的荒疏。这是有节制的 荒凉, 有别于日本式无所不在的精致,是地道的中 国风味。与自然风物之间的对话,并不是观 光客般的欣赏、或风水先生般的推算。场所 感的营造需要的不是理性而是感触。
基地分析王澍作为本土建筑师一直坚持中国传统营造的文化观在他十多年的从业生涯中扎根于研究中国民间的传统营造技术在建筑与环境之间试图营造出带有中国文人气质的建筑内涵他对于建筑如何适应于环境以及营造所2
宁波博物馆建筑案例分析
小组成员:黎顺,肖东阳
1.基地分析 2.作者简介 3.平面分析 4.立面分析 5.造型及剖面 6.流线分析 7.室内等其他细节
造型特点 :宁波博物馆主 体建筑长144米,宽65米, 高24 米,主体三层,局部 五,采用主体二层以下 集 中布局、三层分散布局 的独特方式。从远处看, 剖面图 宁波郸州博物馆就像一艘 扬帆起航的船,穿 越历史 时空,即将成为宁波的精 神坐标。从近处 看,你会 发现它有微型的山川地理, 很锐利,像 是宁波的四明 山,山水依然是主角.人 只占了很 小的一部分。再 看下去。你会发现,平凡 是一种 智慧,好像自然中 的山水一样。

文人建筑——以“宁波历史博物馆”为例探讨王澍的建筑语言

文人建筑——以“宁波历史博物馆”为例探讨王澍的建筑语言

227百家论坛文人建筑——以“宁波历史博物馆”为例探讨王澍的建筑语言包海峰西华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摘要:王澍致力于为中国建筑开发一种新的语言,使用从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建筑回收的材料,与现代派的形式融合起来。

例如,他的“宁波美术馆”(NingboContemporary Art Museum),重建了一个以前的港口建筑;而他为在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设计的“象山校园”(Xiangshan Campus)的屋顶,使用了从传统的住房收集的大约两百万块瓦片为了增加总体的记忆;王澍从被拆毁的旧建筑收集石料和瓦,用于他设计的“宁波历史博物馆”(NingBo History Museum,2008)。

王澍的目标一直是对准回收利用材料和废弃物,从而使他成了村庄的“顾客”。

他的“宁波历史博物馆”类似一个梦幻组成的古代堡垒。

他从附近被拆毁的村庄弄到40种不同的的砖块,建造博物馆的24米高的墙。

作为城市规划系学生及宁波城市文化的受益者,曾多次实地拜访王澍各个阶段的作品,此时也借以此篇整理、总结并探讨王澍的建筑语言,以表敬意。

关键词:王澍;建筑语言;文人传统;本土性宁波博物馆主体建筑长144米,宽65米,高24米,主体三层,局部五层,采用主体二层以下分散布置的独特方式,地面一抹水域横贯65米长,27米宽的主入口大通道,并向北环绕在建筑外围;屋面隆起5幢造型各异的独立建筑,露天大斜坡,通道,围栏,绿化小景穿插其间。

宁波博物馆建筑形态山水为设计理念,以民间收集的明清砖瓦组成瓦片墙和毛竹代替钢筋铸成混凝土墙作为装饰,突出江南民居的特色。

同时,周围由水池环绕,代表海洋在宁波历史中的作用。

在建筑立面处理上,宁波博物馆墙面通过两种方式装饰而成。

1.利用民间收集的上百万片明清砖瓦手工砌成瓦片墙,体现了地方性特色和;2.利用竹条加入混凝土,在表面展现竹的纹理,体现了环境友好的理念。

建筑分为5个主要体量,东南,西南,东北三翼为展览陈列区,西北翼为办公后勤区,中部的公共服务空间和库藏部分将各个部分连接起来,方便货物的进出,库藏部分置于建筑的底层,成为建筑的“基座”。

宁波博物馆_王澍

宁波博物馆_王澍
就像中国园林的建造,宁波博物馆特殊的 材料做法使它已经变成了有生命的环境。 十年后,当“瓦爿墙”布满青苔,甚至长 出几簇灌木,它就真正融入了历史。
博物馆 建筑师
高的组织形式。
宁波博物馆的外墙是最吸引眼球的地方。 外立面的开窗法以及装饰性外墙采用浙 东地区瓦爿墙和特殊模板清水混凝土墙。 瓦爿墙的面积是 1.2 万平方米左右,约 占整个博物馆外墙的一半。立面外墙面 整体垂直中又各具微妙倾斜.其中垂直 处采用“瓦爿墙”,倾斜处是特殊模板成 型的清水混凝土墙,全长 144 米,最高 处达 24 米,每平方米需要 100 块左右 的旧砖瓦。这也就是说,宁波博物馆所 用的旧砖瓦在百万块以上。
140
博物馆 建筑师
宁波博物馆
Ningbo Museum
建筑设计:王澍 / 业余建筑工作片楼是空,为地眼了上见避建他免了宴高两宾楼座客的“,崩山眼溃”见,。他王楼澍在宁

142
一直以来,王澍都在现代的中国建 筑中寻求着传统艺术之根。作为传 统文化传承重要载体的中国博物馆, 它的建筑是与这样的一种探求有着 千丝万缕联系的。在王澍看来,传 统一旦死亡,我们就没有未来。自 近现代以来,中国巨构建筑与高层 建筑的建造,复杂的城市交通体系 与基础设施的建造,无不受到西方 建筑的影响,因此,王澍在国内率 先提出“重建当代中国本土建筑学” 主张,正是出于对建筑领域现代与 传统的全新认知,他秉持以自然之 道、人文地理、景观诗学为出发点, 强调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设计理 念,宁波博物馆设计就是这种主张 的探索和实践。
一般来说,对传统文化的回归、继承 有两个思路。一个是从地方的建筑形 式上出发,照搬或是符号化地出现在 现代建筑上。还有一种是从建筑的内 涵 出 发, 去 研 究 传 统 建 筑 形 式 所 形 成 的 原 因, 从 这 些 内 在 原 因 出 发 选 取 为 我 所 用 的 内 涵。 宁 波 博 物 馆 建 筑反映出这种设计理念的一些痕迹, 即在新乡土主义风格中体现对传统 的时代解读。

普利兹克建筑奖王澍作品:宁波博物馆_建筑_20150612_195212

普利兹克建筑奖王澍作品:宁波博物馆_建筑_20150612_195212
人物简介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建筑学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198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获硕士学位(导师:齐康院士);1988年至1995年在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工作。2000年获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学位(导师:卢济威教授)。 2012年2月27日获得了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成为获得这奖项的第一个中国公民。[2] 作品:宁波博物馆 宁波博物馆建筑形态以山、水、海洋为设计理念。第一层为整体,但从第二层开始,建筑开始分体并倾斜,形成山体形状。加上场馆北部的水域,口城市的特色。博物馆墙面通过两种方式装饰而成。第一种方式利用民间收集的上百万片明清砖瓦手工砌成瓦爿墙,体现了江南特色和节约理念。另一种方式利用竹条加入混凝土,在表面展现竹的纹理,体现环保理念。

宁波博物馆赏析

宁波博物馆赏析

宁波博物馆 by 王澍2012-2-28 16:33| 发布者: 雪冰| 查看: 321| 评论: 1|原作者: 雪冰摘要: 2005年6月,宁波博物馆建筑设计采取国际邀请竞赛的方式,邀请国内外7家著名设计单位德国GMP建筑设计事务所、法国AREP公司、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建 ...2005年6月,宁波博物馆建筑设计采取国际邀请竞赛的方式,邀请国内外7家著名设计单位德国GMP建筑设计事务所、法国AREP公司、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参加宁波博物馆设计。

经市民投票评选(25%权重比例),专家会议评审(75%权重比例),最终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方案为宁波博物馆建筑设计中选方案。

王澍认为,现代博物馆在强调功能性的同时,也要注重审美性,因为博物馆建筑本身就是特殊意义上的“展品”。

宁波博物馆在设计伊始就将宁波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形式和工艺有机结合,使之造型简约而灵动,外观严谨而颇具创意,蕴涵了宁波从渡口、到江口、到港口的城市发展轨迹。

其平面呈简洁的长方形集中式布置,但两层以上,建筑突显开裂状,微微倾斜,演绎成抽象的山体,这种形体的变化使建筑整体成向南滑动的独有态势,宛如行进中之巨舟,耐人寻味。

而在建筑内部,两层以上高低起伏的公共活动平台,从建筑整体窿起出五个单体,各具状态,形神兼备,观照整个空间,虚实相间,似又成传统街区的格局与尺度;同时水域向北环绕建筑外围,使建筑环境具有江南水乡田园般诗情画意。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山”、“水”与建筑之间的审美旨趣在独具意境中获得升华。

王澍认为,如果造型的表达还是抽象的话,那么在外墙材料上的探索就是具象体质感的表现。

外墙由“瓦爿墙”和“竹条模板混凝土”混合构成。

“瓦爿墙”汲取传统建筑元素并运用现代施工工艺技术,经过反复实验运用在宁波博物馆24米高的墙面上,间隔3米的明暗混凝土托梁体系,保证了砌筑安全和墙面牢固,内衬钢筋混凝土墙和使用新型轻质材料的空腔,使建筑在表达地域文化和特殊意蕴的同时,获得更佳的节能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5
4. 功能分布及流线分析
首层平面
A
6
二层平面图
A
7
三层平面图
A
8
儿童馆 观景楼梯
报告厅 咖啡厅
天台
竹刻馆 展厅
院子
休息厅 儿童馆
展厅 商店 办公区
放映厅



临时展区
服务区
院天子井廊道 内院
天井 大厅
入口
A
厕所 内院 竹刻馆 展厅 展厅
临时展厅 贵宾区
9
儿童馆 观景楼梯
报告厅 咖啡厅
院子 休息厅 展厅 商店 办公区
A
13
放映厅 临时展区
服务区
天台
竹刻馆 展厅
天井廊道
大厅 入口
厕所 内院 展厅
展厅
临时展厅
贵宾区
A
10
5. 建筑特点
? 造型独特 ? 材质分析: 宁波历史博物馆外立面的大部分都是用周围拆
迁工地上搜集来的碎砖烂瓦建造而成。这些碎片通过一种名为 “瓦爿”的技术被集中在一起,瓦爿墙材料包括青砖、龙骨砖 、瓦片、缸片等,大多是宁波旧城改造时积留下来的明清以来 的旧物。
? 1988 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 硕士研究生
? 1988至1995 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工作
? 2000 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建筑设计与理论 专业城市设计方向 博士
? 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A
3
2. 宁波博物馆概况
A
4
3.设计理念
山体建筑,水、船以及码头
A
11
而斜壁采用的则是特殊模板成型的清水混凝土墙,用毛 竹做成特殊模板,留下一片片江南翠竹纹理,洋溢着浓 浓的乡土气息,仿佛置身古老街巷,神游江南竹林,这 正是设计师“新乡土主义”建筑理念的表达。
A
12
?庭院:在博物馆入口
,建筑内部和屋顶的 庭院,包括真实的竹 子庭院,也包括虚拟 的“竹影”庭院(毛 竹作为模版的清水混 凝土庭院)。
建筑材料的应用与时代的记忆
————宁波博物馆
A
1
目录
1. 建筑师简介 2. 宁波博物馆概况 3. 设计理念 4. 功能分布及流线分析 5. 建筑特点
A
2
1. 建筑师王澍

? 1963年,建生筑于新师疆,乌首鲁先木得齐是个文人 。 不谈?建19筑85,毕只业谈于房南京子工,学所院以建就筑是系业学余士的,业余建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