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现象的最主要特征是什么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基础》复习题集(第1083篇)

2019年国家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基础》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关于火灾与爆炸说法错误的是( )A、火灾与爆炸两者的发展过程相同B、火灾随着时间的延续,损失程度迅速增长C、火灾损失大约与时间的平方成比例D、火灾与爆炸都会造成生产设备的重大破坏和人员伤亡>>>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5章>第3节>高温的破坏作用【答案】:A【解析】:火灾与爆炸都会造成生产设施的重大破坏和人员伤亡,但两者的发展过程显著不同。
火灾是在起火后火场逐渐蔓延扩大,随着时间的延续,损失程度迅速增长,损失大约与时间的平方成比例,如火灾时间延长1倍,损失可能增加4 倍。
爆炸则是猝不及防,往往仅在瞬间爆炸过程已经结束,并造成设备损坏、厂房倒塌、人员伤亡等损失.2.爆炸最主要的特征是( )。
A、爆炸过程高速进行B、周围介质发生震动或邻近的物质遭到破坏C、发出或大或小的响声D、爆炸点及其周围压力急剧升高>>>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4章>第1节>爆炸【答案】:D【解析】:爆炸现象具有以下特征:(1)爆炸过程高速进行。
(2)爆炸点附近压力急剧升高,多数爆炸伴有温度升高。
(3)发出或大或小的响声。
(4)周围介质发生震动或邻近的物质遭到破坏。
爆炸最主要的特征是爆炸点及其周围压力急剧升高。
3.锅炉爆管事故指的是锅炉蒸发受热面管子在运行中爆破。
锅炉爆管的形成原因不包括( )。
A、水循环故障B、严重缺水C、制造、运输、安装中管内落入异物D、锅水品质一般>>>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3章>第2节>锅炉事故【答案】:D【解析】:锅炉爆管的原因包括:①水质不良、管子结垢后并超温爆破。
②水循环故障。
③严重缺水。
④制造、运输安装中管内落入异物,如钢球、木塞等。
⑤烟气磨损导致管壁减薄。
⑥运行或停炉的管壁因腐蚀而减薄。
⑦管子膨胀受阻碍,由于热应力造成裂纹。
防火防爆重点知识

《防火防爆重点知识》一、填空1、在灭火器型号中灭火剂的代号:P代表泡沫灭火剂;F代表干粉灭火剂;T代表二氧化碳灭火剂;Y代表1211灭火剂。
2、爆炸速度在每秒数米以下的爆炸一般称为爆燃;爆炸速度在每秒十几米到数百米的爆炸一般称为爆炸;爆炸速度为每秒数千米的爆炸称为爆轰。
3、最小点火能指的足能引起爆炸件混合物燃烧爆炸时所需的最小能量。
最小点火能数值愈小,说明该物质愈易被引燃。
4、控制着火源的主要有控制可燃物、隔绝助燃物、消除点火源、阻止火势蔓延四个方面。
5、 . 火灾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有毒气体中毒;缺氧、窒息;烧伤致死;吸入热气。
6、扑救火灾一般有三种方法,隔离法,将可燃物与火隔离;窒息法,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冷却法,降低燃烧物的温度。
7、库房的耐火等级主要是由贮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决定的。
8、夜间装卸易燃易爆物品时,不准使用明火灯具,应该使用防爆灯具灯具。
9、爆炸可分为三类: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原子爆炸。
l0、班后防火“五不走”的内容是:交接班不交待清不走;用火设备火源不熄灭不走;用电设备不拉闸断电不走;可燃物不清不净不走;发现险情不报告不处理好不走。
11、电话报火警时要讲清楚起火单位、详细地址、着火情况、什么物品着火、有无爆炸危险、是否有人被困及报警用的电话号码和报警人的姓名等。
12、爆炸的破坏形式有:直接的爆炸作用、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和火灾三种。
13、防止火灾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有效地管理好可燃物,控制火源,避免火源、可燃物、助燃物、三者间的相互作用。
13、能够产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为爆炸上限。
l 4、火灾蔓延的三种方式是: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
15、常用的灭火方法有冷却法、隔离法和窒息法。
二、判断(A)1、岗位消防安全“四知四会”中的“四会”是指: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会逃生自救。
(A )2、公共娱乐场所在营业期间动火施工,动火部门和人员应按照单位的用火管理制度办理审批手续,落实现场监护人。
爆炸分类及特征

按产生原因和性质可将爆炸分为几类?
按照产生的原因和性质,可将爆炸分为三类:
(1)物理爆炸:这是一种物理过程。
在爆炸中,介质只发生物态变化,不发
生化学反应。
这类爆炸一般是由于容器内气体压力升高超过容器所能承受的压力,致使容器破裂所形成的。
如锅炉爆炸、高压气瓶及其它压力容器、轮胎爆炸等。
(2)化学爆炸:物质发生高速放热化学反应,导致爆炸,主要化学反应有两类:
一类是某些物质(如乙烯、环氧乙烷等分解性气体或某些炸药等)的分解爆炸;另一类为可燃物与氧化剂急剧的氧化反应,如炸药爆炸,可燃气或粉尘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爆炸等。
后一类爆炸引发的事故较多,应属防范重点。
(3)原子爆炸(核爆炸):某些物质的原子核发生裂变反应,瞬间放出巨大能量而形成的爆炸。
如原子弹爆炸是铀-235或钚-239的裂变反应,由较重的核分裂成较轻的原子核放出巨大核能(l克铀-235完全裂变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万吨梯
恩梯炸药爆炸放出的能量)。
什么是爆炸?爆炸现象有什么特征?
爆炸是能量(物理能、化学能或核能)在瞬间迅速释放或急剧转化成机械功和其它能量的现象。
一般说来,爆炸现象具有以下特征:
(1)爆炸过程进行得很快;
(2)爆炸点附近压力急剧升高,多数爆炸伴有温度升高;
(3)周围介质在压力作用下产生振动或受到机械破坏;
(4)由于介质振动而产生音响。
其中,压力急剧升高是爆炸现象的最主要特征。
爆炸现象的最主要特征是什么

爆炸现象的最主要特征是什么爆炸现象的最主要特征足什么?( )A.温度升高B.压力急剧升高C.周围介质振动查看答案解析【正确答案】B一般来说,爆炸现象具有以下特征:(1)爆炸过程高速进行;(2)爆炸点附近压力急剧升高,多数爆炸伴有温度升高;(3)发出或大或小的响声;(4)周围介质发生震动或邻近的物质遭到破坏;【注】爆炸点附近压力急剧升高是爆炸最主要的特征;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火灾过程有时会发生爆炸,从而对火势的发展及人员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爆炸发生后往往又易引发大面积火灾。
1.爆炸的定义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
爆炸是由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引起的。
2.爆炸的分类爆炸有着不同的分类,按物质产生爆炸的原因和性质不同,通常将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三种。
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最为常见。
考点:爆炸极限1.气体和液体的爆炸极限气体和液体的爆炸极限通常用体积百分比%表示。
2.可燃粉尘的爆炸(浓度)极限粉尘的爆炸极限通常用单位体积中粉尘的质量(g/m2)表示。
3.爆炸混合物浓度与危险性的关系爆炸性混合物在不同浓度时发生爆炸所产生的压力和放出的热量不同,因而具有的危险性也不同。
4.爆炸极限在消防上的应用物质的爆炸极限是正确评价生产、储存过程的火灾危险程度的主要参数,是建筑、电气和其他防火安全技术的重要依据。
考点:爆炸危险源1.引起爆炸的直接原因通常,引起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物料原因、作业行为原因、生产设备原因、生产工艺原因。
2.常见爆炸点火源点火源是发生爆炸的必要条件之一,常见引起爆炸的点火源主要有机械火源、热火源、电火源及化学火源。
3.最小点火能量所谓最小点火能量,是指每一种气体爆炸混合物,都有起爆的最小点火能量,低于该能量,混合物就不爆炸,目前都采用毫焦(mJ)作为最小点火能量的单位。
焊工与热切割安全知识题库及答案

焊工与热切割安全知识题库及答案1、关于纯铝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熔点和沸点都很高B.易熔化挥发(V)C.电子发射力比社铝极和铺铝极差2、铝热焊时燃气具要摆放在焊接侧上风处,各相距()m以上。
A.7B.6C.5(正确答案)3、关于钎焊作业安全生产通用规程,说法错误的是()。
A.清除易燃、易爆物品B.认真检查与整理工作场地C.导线、地线、手把线应一块放置(正确答案)4、爆炸现象的最主要特征是()。
A.压力急剧升高(正确选项)B.温度升高C.周围介质振动5、带压不置换焊补作业时,周围滞留空间可燃气体的适宜含量是小于()%oA.1.5B.0.5(√)G16、氢氧混合气体的最高温度最高可达到()o C oA.1500B.2000(正确选项)C.2500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焊接通风技术措施设计的要求的是()。
A.车间内施焊时,必须保证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能及时排出,保证车间作业地带的条件良好、卫生B.应便于拆卸和安装,适合定期清理和修配的需要C.通常次级回路之一均与机身相连而接地(正确答案)8、关于气力引射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力引射器适用于焊接大而长的焊件时排除电焊烟尘和有毒气体B.气力引射器对焊接区实行密闭,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臭氧等有毒气体的弥散C.气力引射器的原理是利用压缩空气从主管中高速喷出时,在副管形成负压区,从而将电焊烟尘和有毒气体吸出(√)9、下面对剧毒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不准露天堆放B.不能用玻璃瓶储存(正确选项)C.必须双人收发10、下列物质中燃点最高的是()。
A.蜡烛B.豆油(正确选项)C.煤油I1送风盔式面罩风源应是()。
A.二氧化碳B.纯氧C.净化的新鲜空气(正确答案)12、二氧化碳气体预热器所使用的电压不得高于()V。
A.36(正确选项)B.30C.1813、下列不属于燃烧产物的是()。
A.五氧化二磷B.灰粉C.一氧化氮(正确答案)14、可燃气体易与空气混合的条件不包括()。
防火防爆1

11、所谓燃烧:就是平常所说的“着火”,一旦失去对燃烧的控制就会发生火灾,造成危害。
所谓爆炸:就是大量能量(物理能量或化学能量)在瞬间迅速释放或急剧转化成功和机械、光、热等能量形态的现象。
2、燃烧必须满足4个要点(特点):①可燃物质存在;②助燃物质存在;③发生氧化反应;④伴有发光放热。
3、燃烧的3个基本必须要素:可燃物质(一切可氧化的物质)、助燃物质(氧化剂)和火源(能够提供一定的温度或热量)是可燃物质燃烧的3个基本必须要素。
缺少3个要素中的任何一个,燃烧便不会发生。
4、爆炸现象具有以下特征:(1)爆炸过程进行得很快。
(2)爆炸点附近压力急剧升高,多数爆炸伴有温度升高。
(3)周围介质在压力作用下产生振动或受到机械破坏。
(4)由于介质振动而产生或大或小的响声。
其中,压力急剧升高是爆炸现象的最主要特征5、燃烧的危害性:(1)燃烧生成的气体:一般指一氧化碳、氰化氢、二氧化碳、丙烯醛、氯化氢、二氧化硫等。
(2)大多数物质的燃烧是一种放热的化学氧化过程:从该过程中放出的能量以热量的形式表现,形成热气的对流与辐射。
热量对人体具有明显的物理危害。
(3)由燃烧或热解作用产生的悬浮在大气中可见的固体和(或)液体颗粒总称为烟:其粒径一般在0.01-10μm之间。
大多数这种含碳物质是在火灾中不完全燃烧所生成的。
6、火灾的危害性:(1)造成资源浪费(2)造成环境破坏(3)造成人身伤亡(4)造成财富毁灭(5)引起社会波动7、爆炸的危害性:爆炸的破坏形式通常有直接的爆炸作用、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和火灾等3种,后果往往都比较严重。
(1)直接的爆炸作用。
这是爆炸对周围设备、建筑和人的直接作用,它直接造成机械设备、装置、容器和建筑的毁坏和人员伤亡。
机械设备和建筑物的碎片飞出,会在相当范围内造成危险,如碎片击中人体而造成伤亡。
一样挤压周围空气,把爆炸反应释放出的部分能量传给压缩空气层。
(3)造成火灾。
可燃气体(或可燃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爆炸一般都引起燃烧起火,形成火灾。
3 爆炸

1)影响炸药敏感度的因素
化学结构:爆炸基团越活跃,数目越多,其感度越高; 物态:炸药的“相”态,同一炸药熔融态感度较固态高; 温度:T↗,感度↗; 密度:ρ↗,敏感度降低; 细度:粉碎得很细的炸药,其敏感度提高,易于起爆;
杂质:影响大,不同杂质影响不同: 一般硬度大,有尖糁和高熔点的杂质,如砂子、玻璃 屑等,能增加其感度。
(1)试对比上述三种爆炸的异同?
• 核弹爆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按爆炸反应的相不同分类
(1)气相爆炸:混合气体爆炸、气体的分解 爆炸、粉尘爆炸和喷雾爆炸等。
(2)液相爆炸:聚合爆炸、蒸发爆炸和液体 混合所引起的爆炸等。 (3)固相爆炸:爆炸性化合物及其他爆炸性 物质的爆炸,导线爆炸。
2005年12月11日发生在伦敦西北大约60英里 的赫默尔亨普斯特德镇的油库大火 (爆炸)
可燃气体与蒸气以体积百分比来表示,如CO与空气 12.5%-80%;
粉尘以单位体积混合物中的质量数(g/m3)如铝粉为 40(g/m3) ;
(2)爆炸下限与上限:其爆炸范围越宽,其爆炸 危险越大。
四、燃烧与化学性爆炸的关系
1、共同点: (1)试对比燃烧与化学性爆炸? (1)他们的本质相同,均为可燃物的氧化反应,都 要具有可燃物、氧化剂和火源三种基本因素。 (2)两者可随条件而转化; 2、区别: (1)氧化的速度,V爆>>V燃(主要区别); (2)发展过程显著不同,火灾有初起、发展和衰 弱阶段,造成的损失随时间的延续而加重,但爆炸 发生在一瞬间,一旦发生,损失已无从减免。
链 游离基 分支数 链中断数
→V ↗=V
链
混气自行着火
六、粉尘爆炸 1、爆炸性粉尘种类: (1)粉尘是否具有爆炸性?举例说明? ①金属:如铝粉、镁粉等; ②煤碳:煤与瓦斯突出爆炸和煤粉等; ③粮食:如面粉、粮食粉末等; ④合成材料:如塑料和染料等; ⑤饲料:如鱼粉; ⑥农副产品:如棉花和烟草; ⑦林产品:如纸粉和木粉。
爆炸模型讲解

19.3.1简述爆炸是物质的一种非常急剧的物理、化学变化,也是大量能量在短时间内迅速释放或急剧转化成机械功的现象。
它通常是借助于气体的膨胀来实现。
从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来看,爆炸就是物质剧烈运动的一种表现。
物质运动急剧增速,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内释放出大量的能。
1)爆炸的特征一般说来,爆炸现象具有以下特征:(1)爆炸过程进行得很快;(2)爆炸点附近压力急剧升高,产生冲击波;(3)发出或大或小的响声;(4)周围介质发生震动或邻近物质遭受破坏。
一般将爆炸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物质的能量以一定的形式(定容、绝热)转变为强压缩能;第二阶段强压缩能急剧绝热膨胀对外做功,引起作用介质变形、移动和破坏。
2)爆炸类型按爆炸性质可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
物理爆炸就是物质状态参数(温度、压力、体积)迅速发生变化,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并对外做功的现象。
其特点是在爆炸现象发生过程中,造成爆炸发生的介质的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仅是介质的状态参数。
例如锅炉、压力容器和各种气体或液化气体钢瓶的超压爆炸以及高温液体金属遇水爆炸等。
化学爆炸就是物质由一种化学结构迅速转变为另一种化学结构,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并对外做功的现象。
如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
化学爆炸的特点是:爆炸发生过程中介质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形成爆炸的能源来自物质迅速发生化学变化时所释放的能量。
化学爆炸有3个要素,即反应的放热性、反应的快速性和生成气体产物。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爆炸。
从工厂爆炸事故来看,有以下几种化学爆炸类型:(1)蒸气云团的可燃混合气体遇火源突然燃烧,是在无限空间中的气体爆炸;(2)受限空间内可燃混合气体的爆炸;(3)化学反应失控或工艺异常所造成压力容器爆炸;(4)不稳定的固体或液体爆炸。
总之,发生化学爆炸时会释放出大量的化学能,爆炸影响范围较大;而物理爆炸仅释放出机械能,其影响范围较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爆炸过程进行3)周围介质在压力作用下产生振动或受到机械破坏;
(4)由于介质振动而产生音响.
其中,压力急剧升高是爆炸现象的最主要特征.
(1)物理爆炸:这是一种物理过程。在爆炸中,介质只发生物态变化,不发生化学反应。这类爆炸一般是由于容器内气体压力升高超过容器所能承受的压力,致使容器破裂所形成的。如锅炉爆炸、高压气瓶及其它压力容器、轮胎爆炸。 (2)化学爆炸:物质发生高速放热化学反应,导致爆炸,主要化学反应有两类: 一类是某些物质(如乙烯、环氧乙烷等分解性气体或某些炸药等)的分解爆炸;另一类为可燃物与氧化剂急剧结合产生的氧化反应,如炸药爆炸,可燃气或粉尘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爆炸等。后一类爆炸引发的事故较多,应属防范重点。 (3)原子爆炸(核爆炸);某些物质的原子核发生裂变反应,瞬间放出巨大能量而形成的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