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阅读答案附赏析

合集下载

2015高考古诗鉴赏加赏析

2015高考古诗鉴赏加赏析

十、(2015全国1卷,8-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 分)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

从标题上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第二问:使得诗人的思乡之情不至于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十一、(2015全国Ⅱ卷,8-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残春旅舍韩偓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③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④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嗶里,并简要赏析。

(5分)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

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祖国之情。

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十二、(2015北京卷,16-1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醉翁操【1】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岑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得飞字)》原文注释赏析

岑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得飞字)》原文注释赏析

岑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得飞字)》原文注释赏析《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得飞字)》作品介绍《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得飞字)》的作者是岑参,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00卷。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得飞字)》原文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得飞字)作者:唐·岑参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得飞字)》注释①天宝十三载(754)赴北庭途中作。

②连年:整年。

③曾:乃。

④疏勒:《通鉴》卷四五:“耿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引兵据之。

”胡注:“此疏勒城在车师后部,非疏勒国城也。

”按:汉车师后部治唐庭州金满县(北庭节度使治所),疏勒城即在其附近。

⑤敢:岂敢。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得飞字)》作者介绍岑参(cén shēn)(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

南阳(今属河南)人。

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

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

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

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

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

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其诗题材广泛,长于七言歌行。

岑参的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

岑参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

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

有《岑嘉州集》。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得飞字)》繁体对照卷200_94發臨桃將赴北庭留別(得飛字)岑參聞說輪臺路,連年見雪飛。

春風曾不到,漢使亦應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

勤王敢道遠,私向夢中歸。

发临眺将赴北庭留别岑参阅读理解

发临眺将赴北庭留别岑参阅读理解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
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答案:
1.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

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2.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第二问: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唐诗赏析-岑参《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习题答案及赏析

唐诗赏析-岑参《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习题答案及赏析

岑参《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习题答案及赏析'全诗从“闻说”落笔,极写通往轮台之路的奇寒景象和边地风物,抒发了诗人不辞路途遥远艰苦,尽力国事的高昂豪迈的思想感情。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的相关资料介绍,欢迎大家参考。

唐代:岑参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

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考生理解作品内容,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在盛唐时代,岑参是写作边塞诗最多、成绩也最突出的一个诗人。

岑参的边塞诗内容丰富,能够突破边塞诗创作的传统格局,形成对边塞诗发展的又一次新开拓。

诗人的出塞之地是安西、北庭,这就是边塞诗反映的地域,由局限于长城内外,扩展到了天山南北;使西域荒漠的奇异风光和人情风习首次引人注目地出现于诗中,并成为抒写出塞的英雄气概和豪迈精神的有力衬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背诵篇目。

这首诗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

就景物描写方面来看,写到了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以及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

此时的岑参身为北庭都护府判官,诗是在庭州送别其同事所作,因此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均为实写。

但试题中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一诗则不然,从题目可知,作者此时身在临洮,也就是现在的甘肃省东部,距离北庭都护府所在的庭州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尽管此前作者已经有了一次出塞的经历,对边地风物有一定知晓,但这次笔下描绘的景物绝不可能是出于亲眼所见,而是有相当大的想象成分。

全国卷诗歌鉴赏分析

全国卷诗歌鉴赏分析

• 阮 郎 归 无名氏① •答案校订:①词的上半阙为全词情感抒发渲染了凄凉, 衰败的气氛。② “春风”“残枝”“雨”“落花”,描 •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 绘了一幅春雨中花落枝败的萧条、凌乱的情景;③“小 雨晴还日西。 池”“太阳西下”,描绘了小池寒冷死寂,天放晴太阳 •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 却西下的无奈之景。萧条、死寂、无奈的景色为下片情 沉吟应劫迟③。 感抒发奠定了悲伤的情感基调。 •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 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 同学答案:词上半阙写了“春风”“残枝”“雨”“落 花”“小池”“太阳西下”,描绘了一幅春雨中花落枝 败的萧条、凌乱的情景以及小池寒冷死寂,天放晴太阳 却西下的无奈之景,渲染了凄凉,衰败的气氛,抒发了 诗人内心的惆怅,盼郎归而郎不归的悲伤,以及时光易 逝的无奈之情。 • 未按所问逐一作答。
• (四)(2014课标卷II) 阅读下面两首诗,答题。 •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 宿渔家 [宋]郭震 •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 析。 答案校订:①韦庄诗中用对比手法表现情感。②诗的前 • 泓鑫答案:韦庄诗中用对比手法表现情感。诗的前两句 两句写诗人“惯别家”“等闲挥袂”都已经对离家不放 写诗人“惯别家”“等闲挥袂”都已经对离家不放在心 在心上了;而诗后两句却写诗人梦见江南,“惆怅”写 上了,而诗后两句却写诗人梦见江南,“惆怅”写诗人 诗人居于含山店时又起思乡之情,为此惆怅。③前后形 居于含山店时又起思乡之情,为此惆怅。前后形成鲜明 成鲜明对比,烘托出诗人思乡难耐,怀念故乡的情感。 对比,烘托出诗人思乡难耐,怀念故乡的情感。 • 可惜未分点。

最新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真题汇编与赏析答案全解

最新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真题汇编与赏析答案全解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专题汇编(含解析)一、(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 分)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答案: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译文听说通往轮台的路上,连年都可以看到雪飞。

春风从未到过那里,朝廷的使者去得也很稀少。

无边的白草一直延伸到疏勒,青苍的山岭只是过了武威。

为王事尽力岂敢说路远,只希望能从梦中返归。

注释⑴临洮:即洮州,唐时与吐蕃接界,在今甘肃临潭西。

一说指临洮军,驻狄道(今甘肃临洮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⑵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⑶连年:接连多年。

一作“年年”“荡子戍辽东,连年信不通。

”⑷曾(zēng):竟,竟然。

一作“长”。

⑸应:一作“来”。

⑹疏勒:地名,唐时安西四镇之一,在今新疆疏勒。

⑺武威:地名,今属甘肃省。

⑻“勤王”句:一作“不敢道远思”。

勤王:谓尽力于王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狐偃言于晋侯曰:‘求诸侯莫如勤王。

岑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得飞字)》原文注释赏析

岑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得飞字)》原文注释赏析

岑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得飞字)》原文注释赏析本文是关于岑参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得飞字)》作品介绍《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得飞字)》的作者是岑参,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00卷。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得飞字)》原文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得飞字)作者:唐·岑参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得飞字)》注释①天宝十三载(754)赴北庭途中作。

②连年:整年。

③曾:乃。

④疏勒:《通鉴》卷四五:“耿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引兵据之。

”胡注:“此疏勒城在车师后部,非疏勒国城也。

”按:汉车师后部治唐庭州金满县(北庭节度使治所),疏勒城即在其附近。

⑤敢:岂敢。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得飞字)》作者介绍岑参(cén shēn)(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

南阳(今属河南)人。

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

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

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

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

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

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其诗题材广泛,长于七言歌行。

岑参的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

岑参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

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

有《岑嘉州集》。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得飞字)》繁体对照卷200_94發臨桃將赴北庭留別(得飛字)岑參聞說輪臺路,連年見雪飛。

春風曾不到,漢使亦應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

勤王敢道遠,私向夢中歸。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2015年高考诗歌阅读

2015年高考诗歌阅读

(全国新课标卷Ⅰ)《发临洮①将赴北庭②留别》岑参闻说轮台③路,连年④见雪飞。

春风曾⑤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⑥,青山过武威⑦。

勤王⑧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释】⑪临洮:即洮州,唐时与吐蕃接界,在今甘肃临潭西。

一说指临洮军,驻狄道(今甘肃临洮县)。

⑫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⑬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⑭连年:接连多年。

一作“年年”。

唐郑遂初《别离怨》诗:“荡子戍辽东,连年信不通。

”⑮曾(zēng):竟,竟然。

一作“长”。

⑯疏勒:地名,唐时安西四镇之一,在今新疆疏勒。

⑰武威:地名,今属甘肃省。

⑱“勤王”句:一作“不敢道远思”。

勤王:谓尽力于王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狐偃言于晋侯曰:‘求诸侯莫如勤王。

’”【译文】听说通往轮台的路上,连年都可以看到雪飞。

春风从未到过那里,朝廷的使者去得也很稀少。

无边的白草一直延伸到疏勒,青苍的山岭只是过了武威。

为王事尽力岂敢说路远,只希望能从梦中返归。

【赏析】《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

此诗为天宝十三年(754年)作者赴北庭途经临洮时所作。

前三联写景,尾联点明主旨。

全诗从“闻说”落笔,极写通往轮台之路的奇寒景象和边地风物,抒发了诗人不辞路途遥远艰苦,尽力国事的高昂豪迈的思想感情。

此诗所写,都是回应其他人的关心和慰问。

诗题“发临洮将赴北庭”,因而诗中所叙述,也是临洮至北庭沿途景物。

开头“闻说”者,则说明此行轮台和第一次去的安西不同,暗示着和安西有对比:自然方面,春风不到,连年雪飞;人事方面,汉使应稀。

此次虽是作者第二次出塞,但到北庭还是第一次,所以凭传闻写出轮台的寒冷与荒凉,但是调子并不低沉。

从“连年见雪飞”至“青山过武威”写景,但诗人并没有直接说环境多么寒冷和恶劣,而是通过描写春风不来、人少、植被稀疏来衬托北庭连年见雪飞的苦寒的恶劣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岑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阅读答案附
赏析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飞
春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描写塞外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
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简析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是唐代岑参的作品。

此诗为天宝十三年(754年)作者赴北庭途经临洮时所作。

前三联写景,尾联点明主旨。

全诗从闻说落笔,极写通往轮台之路的奇寒景象和边地风物,抒发了诗人不辞路途遥远艰苦,尽力国事的高昂豪迈的思想感情。

注释
⑴临洮:即洮州,唐时与吐蕃接界,在今甘肃临潭西。

一说指临洮军,驻狄道(今甘肃临洮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⑵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⑶连年:接连多年。

一作年年。

唐郑遂初《别离怨》诗:荡子戍辽东,连年信不通。

⑷曾(zēng):竟,竟然。

一作长。

⑸应:一作来。

⑹疏勒:地名,唐时安西四镇之一,在今新疆疏勒。

⑺武威:地名,今属甘肃省。

⑻勤王句:一作不敢道远思。

勤王:谓尽力于王事。

《僖公二十五年》:狐偃言于晋侯曰:求诸侯莫如勤王。

白话
听说通往轮台的路上,连年都可以看到雪飞。

春风从未到过那里,朝廷的使者去得也很稀少。

无边的白草一直延伸到疏勒,青苍的山岭只是过了武威。

为王事尽力岂敢说路远,只希望能从梦中返归。

创作背景编辑
此诗为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诗人岑参赴北庭途经临洮时所作。

临洮的旧友为他饯别。

这是一次唱和,他得到飞字韵,因作诗留赠,向诗友公开此行的意义。

此诗所写,都是回应其他人的关心和慰问。

诗题发临洮将赴北庭,因而诗中所叙述,也是临洮至北庭沿途景物。

开头闻说者,则说明此行轮台和第一次去的安西不同,暗示着和安西有对比:自然方面,春风不到,连年雪飞;人事方面,汉使应稀。

此次虽是作者第二次出塞,但到北庭还是第一次,所以凭传闻写出轮台的寒冷与荒凉,但是调子并不低沉。

从连年见雪飞至青山过武威写景,但诗人并没有直接说环境多么寒冷和恶劣,而是通过描写春风不来、人少、植被稀疏来衬托北庭连年见雪飞的苦寒的恶劣环境。

连年见雪飞写气候之寒冷,春风曾不到写其荒凉,白草通疏勒写其萧瑟,汉使亦应稀写其地距中原之遥远,揭示出西域戍边的艰苦性。

尾联在内容情感上起到了点染和升华的作用,全面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怀,勤王敢道远就是指要竭尽全力报效祖国,而私向梦中归
表达了诗人想念家乡,想和亲人团聚的情感。

这两句其实是回答别人勤王道路远,家乡何时归的关怀,写得很有创意,把忠君报国之志和思念故乡之情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在结构上点明了诗歌主旨,升华了主题,言简义丰,言有尽而意无穷。

全诗从闻说落笔,极写通往轮台之路的奇寒景象和边地风物,以抒发诗人不辞路途遥远艰苦,尽力国事的高昂的思想感情。

名家点评
明代文学批评家许学夷:岑闻说轮台路在厥体中为压卷,《正声》不录,不可晓。

(《诗源辨体》)
明末清初学者黄生:前后两截格。

七、八分明写北庭之远,一时不能遽归。

立言恰要如此,方是真正诗人。

将春风陪汉使,设语更松趣。

(《矩》)
清代诗人冒春荣:诗肠之曲,如岑参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本怨赴边庭归期难必,却反言不敢道远,梦中可归。

(《葚园诗说》卷一)
清代评论家余成教:(岑参)《送人到安西)云:小来恩报国,不是爱封候。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云: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酬崔十三侍御登玉垒山》云:旷野看人小,长空共鸟齐。

《送张子尉南海》云:海暗三山,花明五岭春。

《首秋轮台》云:秋来惟有雁,夏尽不闻蝉。

信乎语奇体峻也!(《石园诗话》卷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