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信不立 优秀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并能说出“信"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
(重点)2.积累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轶事。
(重点)3.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及讲诚信的美德。
(难点)教学过程激趣导入1.播放视频《商鞅立木》,思考: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明确:诚信的重要性。
(出示活动主题。
)师:两千多年前,在函谷关写下《道德经》的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就曾说过:“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
"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就认识到了“信”的重要性,那到底何为“信"?请大家观察这个字,说说你的理解。
《说文解字》:信,诚也。
从人,从言,会意字。
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
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让同学们明白诚实做人,讲求信用,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开始做起。
活动一——引经据典话诚信师:周末,同学们分小组搜集了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和名人轶事。
接下来请“名言警句组”、“成语典故组"和“名人轶事组”分别分享本组搜集整理结果。
(学生展示,教师适时点评。
)师:同学们的精彩展示告诉我们诚信是立身之本,立业之本,立国之本。
(板书)学生朗读并积累相关素材。
活动二——环顾身边思诚信师:回顾历史,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放眼今朝,让我们用一双慧眼去发现我们身边的诚信一刻。
1.观看视频《诚信早餐店》,请用一句话说说你的感想。
2.学生发言。
师:诚信是文明的花朵,带我们走进美妙的和谐社会。
我想同学们也一定有过面对诚信考验的时刻,你是否能坚守诚信的底线呢?同桌互动一:讲述身边诚信故事。
师:是不是身边所有人都能坚守诚信底线呢?我想不尽然。
同桌互动二:说说诚信缺失会带来什么不良影响?(教师引导:如考试作弊、借钱不还、“老赖"、商家售卖假冒伪劣商品等。
)学生自由展示,畅谈感悟。
4.温馨小提示:①诚信并不意味着说出全部的真话,公布自己全部的秘密。
《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导学案+教学反思

《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执教者:教学目标:1.积累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
2.学生讲诚信故事,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通过漫画、视频,培养讲诚信的美德。
(难点)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
古人:“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为政之要。
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
观看《曾子烹彘》的视频。
一、引经据典话诚信.关于“信”的名言警句、成语。
诚信名言:(1)言必信,行必果。
一《论语》(2)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一程颐(3)诚信为人之本。
一鲁迅(4)老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一富兰克林(5)轻诺必寡信。
一《老子》诚信成语:言而有信、热诚相待、一诺千金、诚至金开、金口玉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1.讲述关于“信”的成语典故。
(1)曾子烹彘(2)立木为信.诚信典故我讲述。
二、环顾身边思诚信观察并思考:漫画、视频反映什么内容?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小组探究:1.讲述身边的诚信故事,并说出你的感想。
2 .联系身边不讲诚信的事情讨论:诚信缺失会带来什么不良影响?生活中不讲诚信的行为探究小结:L 收获:诚信是心灵沟通的桥梁,诚信是事业成功的阶梯,诚信是社 会和谐的根本。
3 .危害:人们互不信任、互相提防、更加冷漠。
假冒伪劣、坑蒙拐骗 影响社会稳定。
三、班级演讲说诚信学生会拟开展一次“人无信不立”演讲比赛,请你从主持人的角 度,为本次比赛设计开场白(50字左右)。
四、拓展延伸L 老实并不意味着说出全部的真话,公布自己全部的秘密。
4 .善意的谎言不同于愚人的谎话。
在某些情况下善意的谎言比实话实 说更有效。
5 .交往中要把握好老实的分寸。
五、作业布置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请积极参与并 完成以下任务。
1 .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 .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0学校生活抄袭作业;考试作弊;0学校生活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社会生活 借东西不还; 说谎 碰瓷、讹人; 缺斤短两; 假文凭; 假冒伪劣产品《人无信不立》导学案执教者:教学目标:1.积累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人无信不立》是统编本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
“信”即诚信,是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
无论古今,诚信应该是个人必备的精神品质。
教材安排了三个学生活动:“引经据典话诚信”“环顾身边思诚信”“班级演讲说诚信”,学生在活动中探究“信”的含义,提升诚信意识,践行弘扬诚信美德,做有诚信的中国人。
二、教学目标1.积累有关诚信的成语、典故、诗文,理解诚信故事内容及其意义,掌握演讲方法。
2.通过看图识成语、讲演故事、仿句成诗、演讲、创作徽章等活动形式,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提升思维敏捷性和独创性的品质,形成正确审美意识,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诚信品质。
3.从小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明白诚信的重要意义,做诚信之人。
三、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看图识成语、说故事、仿句成诗、创作徽章等活动形式,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提高审美水平,理解传统文化中诚信的内涵。
四、活动准备全班同学根据所选择的不同任务分为五组,分别为:资料组、表演组、诗歌创作组、演讲组、徽章设计组。
教学过程一、导入诚信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讲到:“诚,信也。
信,诚也。
”可见诚信的本义是真诚、诚实、有信,反对弄虚作假。
一个没有诚信的人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人无信不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起去探诚信、说诚信、宣诚信,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二、引经据典觅诚信(资料组成员上台,以小老师的角色向大家展示成果)(一)按图索骥识别成语生:同学们,请观察图片,说出有关诚信的故事与成语。
(PPT 展示图片:一言九鼎、驷马难追、一诺千金、商鞅立木)(二)腹有诗书,上下联句生:同学们,请大家调动学习知识积累,补全名言,并说一说你的理解。
(PPT展示“志不强者智不达,”“人背信则”)(三)日积月累典故接龙生:请一列同学接龙你积累的有关诚信的典故名称。
教学设计 人无信不立

教学设计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出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环节等方面的设计。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够有效地指导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制定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明确的一个方面,教学目标直接关系到教学设计的整体方向。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尽量明确具体、可衡量的目标,以便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例如,针对“人无信不立”这个主题,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信用,了解信用的重要性和影响范围。
2.培养学生正确的信用观念和态度,以及遵守诚信原则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的守信自律意识。
二、教学内容设计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1.介绍什么是信用,可以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分析信用的作用和影响范围,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信用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3.探讨诚信原则,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诚信,为什么需要诚信。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4.介绍信用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可以让学生了解常见的信用评价方式,如信用等级评定、信用评分等,以及信用评价对个人和企业的影响。
5.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信用观念和态度,通过讨论案例、分析国内外的守信典型事件等,让学生认识到守信的道理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法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和策略。
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选择适合的方法。
针对“人无信不立”这个主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发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
例如,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认为信用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信用的重要性和影响。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守信和失信事件,分析事件的原因、影响和后果。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人无信不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人无信不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01挖掘社会热点新鲜案例进行探讨和从课本教材中的典故谈感悟,引导学生能说出诚信内涵,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诚信。
02通过情景模拟,观看主题视频和仿写活动主题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诚信的价值表达自己的意见看法。
03学生自主搜集资料编写演讲稿,配合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进行汇报讲演。
有较完善的操作、点检、维修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
教师语:诚信的内涵是什么?正如国学大师冯友兰先生说,“诚"则注重不自欺;“信”则注重不欺人。
值得我们深切体味,愿我们共勉,共建道德的新境。
古代的诚信故事源远流长,化用为典故,以警示后人,同时也有不守诚信的人和事件被记录下来,成为前车之鉴。
例如,七年级我们学过一篇短小的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讲的正是一个人既不讲诚信,又缺乏礼貌的故事。
请翻到语文书50页,阅读第二则故事《商鞅立木》,说说读后你有什么深刻体会?有较完善的仪器、仪表及检测手段和维修设备、设施。
有较完善的操作、点检、维修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明确:这则故事强调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以及诚信对于社会秩序起到了稳定的作用。
诚信作为个人和社会道德准则的重要性体现在它不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更是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的基石。
只有在诚实守信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才能建立起互信和合作,社会秩序才能得以维持。
教师语:《商鞅立木》深刻地呈现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于诚信的重视。
人无信不立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3)联系身边或社会上一些不讲诚信的反面事例,小组展开讨论:诚信缺失会带来什么不良影响?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碰撞思维的火花。
2.活动示例
主持人: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一位睿智的老人——孔子,他用毕生的精力著书立说,阐述诚信是人生立身之本,是国家立业之本,是人类发展之本……至今,延绵数千年,其伟大的精神早已深入人心,诚信的火炬一直被人们高高举起,代代相传,燃遍中华大地的每个角落,并作为东方文明的精髓传遍全世界。所以,今天我们来说说我们身边的“诚信”。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天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朋友们:让我们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品德,让诚信使我们的人格闪光!
(3)每个小组将整理后的资料制作成册。
(4)根据以上材料,分类分组讨论:“信”有哪些含义,“信”对个人、社会、国家有怎样的意义等等。
(5)同学们研读、讨论。通过班内的相互研讨,进一步学习古代道德楷模的经典论述和典型事迹,理解“信”的传统内涵,明确“信”对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意义。
2.活动示例
(1)示例一:名言警句
无论韩亚丽阿姨遇上什么挫折,她都没有中断助学,这一咬牙就是15年。韩亚丽阿姨信守承诺,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助学6名贫困学生,给他们带去了希望,带去了温暖。
同学乙:被评为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的陈俊贵,从1985年至2013年在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已近30年,无怨无悔。他,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就守住了誓言,也为我们守住了心灵的最后阵地。
《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及导学案

《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及导学案教学设计及导学案:《人无信不立》【导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信任的重要性;2.通过学习古代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品德修养;3.让学生能够从故事中找到生活中的启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导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老师介绍信任的重要性,以及信用在社会中的作用。
2.引入寓言故事《人无信不立》,并提出问题:“你对信任有什么理解?信任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作用?”二、阅读与讨论(10分钟)1.学生阅读寓言故事《人无信不立》。
2.学生讨论寓言故事中的教育寓意和道德意义。
三、分析思考(15分钟)1.学生分析寓言故事中主要人物和事件的关系。
2.学生回答问题:“故事中的小商人是否重视信任?为什么?”“故事中贝露的行为意味着什么?”四、活动训练(20分钟)1.老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围绕信任的重要性进行讨论,并制作海报,展示各组的观点和思考。
2.学生讨论各组制作的海报,并提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
五、归纳总结(10分钟)1.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信任的重要性和寓言故事的启示。
2.学生回答问题:“你能从故事中学到什么?你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信任?”3.学生扩展思考:“信任不仅是对别人的要求,也是对自己的要求,你同意吗?为什么?”六、拓展活动(30分钟)1.学生选取一个和信任有关的话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2.学生进行互评,评价其他同学的短文,并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七、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请写一篇关于信任的故事。
”2.提醒学生注意用词、条理和结构等方面的要求。
【导学案分析】通过本次导学设计的学习过程,学生既能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信任的重要性,也能够通过学习寓言故事培养自己的道德观念和品德修养。
在阅读与讨论的环节,学生能够理解寓言故事的教育寓意和道德意义,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活动训练和拓展活动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进一步深化对信任的理解,并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人无信不立-“百校联赛”一等奖

《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在开展活动中认识诚信的意义。
2、通过搜集材料,采用多种形式加深对诚信的理解。
3、感受生活中诚实做人讲求信用的品质,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要求自己,努力在生活中践行“诚信”【活动重难点】:1、树立诚信意识,在生活中践行“诚信”。
2、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课前准备】:1、分组搜集有关“信”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事例。
以此理解“信”的传统内涵。
2、对材料进行整理,准备演讲素材。
【活动过程】:〖新课导入〗:以公益广告引入活动主题。
导言:海涅曾经说过:“生命不可能在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这句话不正应了《论语》中的一句话“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那么所拥有的一切就会是水中月、镜中花。
如过眼云烟,终会随风而逝。
好,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活动中,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活动主题好不好。
(一)引经据典话诚信1、学生根据搜集有关“信”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事例。
来介绍自己理解的“信”的内涵。
2、PPT讲述古人诚信故事和播放视频明确:一个人的可贵,在于他是一个诚信和负责的人。
如果不具备这样的品质,不但会丧失很多宝贵的机会,也会让周围的人接二连三的失望。
而这样的人,自己不但会丧失通往成功之路的基础,也会让他人处于“失信”的阴霾当中。
过渡:诚信是做人之本,也是立业之本。
诚信不仅对个人很重要,对一个国家同样重要,可谓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
只有人人讲诚信的国家才能立足于不败之地,成为真正的强国。
3、(讲诚信之国的故事)或播放视频(二)环顾身边思诚信过渡: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诚信的内涵与价值,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诚信呢让我们环顾四周,寻找守信的人吧!1、学生讲述身边的诚信故事(PPT展示图片或播放视频)过渡:我很庆幸这社会上有这么多的诚信事例,但也遗憾:在当下,仍然有很多人不具备诚信品质,他们的言行严重污染我们的文明环境。
你知道哪些不讲诚信的事例吗2、学生讲不讲诚信的事例(教师补充总结)过渡:是啊!不诚信的事时有发生,如果这成为一种社会常态,会给我们的生活、学习、生产带来哪些危害呢3、学生谈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无信不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诚信”的传统内涵。
了解“诚信”的意义。
2.能力目标:搜集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典故轶事及经典论述。
通过文字、图片、演讲、辩论等形式,发现身边诚信的人或事,努力在生活中践行“诚信”。
学习讲诚信故事,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掌握演讲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生活中人们诚实做人、讲求信用的美好品质,懂得信赖别人和被别人信任都是一种幸福,从而陶冶情操,激发互信之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演讲技巧。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诚信”一直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也是我国传统道德的基础和根本。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承诺、守信义、以诚立业、以信取人的道德传统。
“千金一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之类的美谈佳话永留史册,并体现在实际生活中。
中外历史反复证明,一个不讲诚信和没有诚信传统的国度和民族,终究都会消亡。
现在,就让我们从传统道德中汲取诚信素养的精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努力建设诚信社会,做一个诚信小少年吧!二、教学过程(一)活动一:引经据典话诚信1.活动指导(1)分组搜集有关“信”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逸事及其他经典论述,理解“信”的传统内涵。
(2)每组的组长汇总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先按类别划分为论述类和事例类,再进一步分为“个人之信”“交友之信”“经商之信”“国家之信”等。
搜集整理时,可结合历史课本,借助报刊书籍、网络媒体等,也可到当地的历史古迹探访,还可以请教老师。
可以是文字材料,也可以是图片、宣传画等图画材料,还可以是录音、录像等影视材料。
(3)每个小组将整理后的资料制作成册。
(4)根据以上材料,分类分组讨论:“信”有哪些含义,“信”对个人、社会、国家有怎样的意义等等。
(5)同学们研读、讨论。
通过班内的相互研讨,进一步学习古代道德楷模的经典论述和典型事迹,理解“信”的传统内涵,明确“信”对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意义。
2.活动示例(1)示例一:名言警句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墨子》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晁说之诚信为人之本。
——鲁迅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
——艾琳·卡瑟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德莱赛诚实是一个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
——乔臾(2)示例二:成语典故言而有信吴起为魏武侯西河之守,秦有小亭临境,吴起欲攻之。
不去,则甚害田者;去之,则不足以徵甲兵。
於是乃倚一车辕於北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南门之外者赐之上田上宅。
”人莫之徙也,及有徙之者,还,赐之如令。
俄又置一石赤菽东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於西门之外者赐之如初。
”人争徙之。
乃下令曰:“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
”人争趋之,於是攻亭一朝而拔之。
《韩非子·内储说上》译文:吴起担任魏武侯时的西河郡守,秦国有个小哨亭靠近魏境,吴起想攻下它。
不除掉小哨亭,则会对魏国的种田人构成很大危害;要除掉小哨亭,又不值得为此征集军队。
于是吴起就在北门外靠置了一根辕木,然后下令道:“谁能把它搬到南门外,就赏给谁上等田地,上等住宅。
”没有人去搬它。
等到有了搬动它的人,立即按照命令行了赏。
不久吴起又在东门外放了一石赤豆,并下令说:“谁能把它搬到西门外,赏赐如前。
”人们抢着搬它。
于是吴起下令道:“明天将攻打哨亭,有能先上去的,任命他做国大夫,赏他上等田地住宅。
”人们争先恐后,于是攻打哨亭,一个早上就拿下了。
(3)示例三:名人逸事宋濂——守信好学宋濂是我国明代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他从小喜爱读书,但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
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
他只好连夜抄书。
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
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抄吧。
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
”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
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
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天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
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动地称赞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4)示例四:说说“信”的含义、意义同学甲:我来说说我国古代书籍中出现的“信”的含义:何谓信?信者,人言也,诚实也。
就是“言出由衷,始终不渝”。
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有信,方有诚心之意。
以诚居心,必然诚实。
处世端正,不狂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无信不立。
同学乙:我认为的“信”的意义是:“信”既是儒家实现“仁”这个道德原则的重要条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
孔子及其弟子提出“信”,是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互守信用,借以调整统治阶级之间、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
儒家把“信”作为立国、治国的根本。
(二)活动二:环顾身边思诚信1.活动指导(1)可分小组从身边或社会上找一两位不避己责、诚实待人、讲求信用、“言必信,行必果”的人,了解他们的诚信故事、诚信经历,听听他们对诚信的理解。
把他们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并说说你的感想。
(2)访问父母、老师等长辈,虚心听取他们对诚信的理解。
这有助于我们践行诚信。
(3)联系身边或社会上一些不讲诚信的反面事例,小组展开讨论:诚信缺失会带来什么不良影响?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碰撞思维的火花。
2.活动示例主持人: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一位睿智的老人——孔子,他用毕生的精力著书立说,阐述诚信是人生立身之本,是国家立业之本,是人类发展之本……至今,延绵数千年,其伟大的精神早已深入人心,诚信的火炬一直被人们高高举起,代代相传,燃遍中华大地的每个角落,并作为东方文明的精髓传遍全世界。
所以,今天我们来说说我们身边的“诚信”。
同学甲:我要讲的是韩亚丽阿姨资助6名贫困学生的事。
1999年,只读完初中就开始找工作的韩亚丽四处碰壁,深深感觉到知识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媒体上看到在边远地区,女孩子的教育问题常常得不到重视,虽然当时每个月的收入只有1000多元,但还是主动认捐了贵州台江县4个女孩:5岁失去父亲、母亲改嫁后一去不回的杨家姐妹,以及母亲双目失明、没了父亲的两个小姑娘。
没多久,韩亚丽又通过广西龙胜县希望工程办公室的牵线,与重组家庭的孩子谭家兄妹结对。
她说:“既然我和这些孩子结了对,那么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我都会坚持下去。
”当时她就在心里给这6个孩子许下了自己的承诺。
无论韩亚丽阿姨遇上什么挫折,她都没有中断助学,这一咬牙就是15年。
韩亚丽阿姨信守承诺,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助学6名贫困学生,给他们带去了希望,带去了温暖。
同学乙:被评为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的陈俊贵,从1985年至2013年在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已近30年,无怨无悔。
他,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就守住了誓言,也为我们守住了心灵的最后阵地。
同学丙:而不讲诚信的人虽可以骗人一时,却不能骗人一世,一旦被识破,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其结果既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2002年2月,美国一所中学28名学生在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时,从互联网上抄袭了一些现成的材料,被任课女教师发现,判28名学生生物课得零分。
他们还将面临留级的危险。
在一些学生家长的抱怨和反对下,学校要求女教师提高学生的分数。
女教师愤然辞职。
学校有近一半的老师表示,如果学校要求老师改分数,他们也将辞职。
教师们认为:教育学生成为诚实的公民比通过一门生物课的考试更为重要。
社会上一些公司也要求学校公布这28名学生的名单,以确保公司永远不录用这些不诚实的学生。
……主持人:诚信是火焰,给人希望,给人温暖;诚信是明镜,给人准则,给人借鉴,让我们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共同努力做诚实守信的中学生,共同打造一片诚信的天空。
(三)活动三:班级演讲说诚信1.活动指导(1)围绕“诚信”话题,写演讲稿,在小组试讲。
组员认真听,并提出修改意见。
(2)小组推荐精彩演讲稿和出色演讲者参加班级演讲会,小组通力合作共同修改演讲稿,并为演讲者出谋划策。
(3)课代表及小组长统筹安排,协调组织好班级演讲会。
①比赛前准备。
制定好主题、内容、参与对象和人数、活动时间与地点、活动要求、评分标准等。
②比赛过程中。
演讲者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表达技巧方面:要观点鲜明,适当使用一些表明个人倾向的词句;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恰当使用关联词和修辞手法;要与听众沟通、交流,营造气氛;要少用或不用生僻词语、专业术语,多用短句,适当重复。
②发音方面:音量适当、自然、有变化,吐字清楚,读音准确,使用重音强调重点,表达感情。
③体态语方面:双眼平视前方,与观众进行目光交流;姿势放松,体态自然,做到落落大方、从容自信;根据需要辅以手势,但不宜频繁、夸张。
而听众要认真倾听,保持安静。
③比赛最后。
根据评分,给参赛者颁奖。
2.活动示例诚信的魅力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诚信的魅力”。
诚信无形,却可以经天纬地;诚信无色,却可以耀人眼目;诚信无味,却可以在上下五千年、纵横海内外散发出醇厚的芬芳。
无形、无色、无味的诚信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
近年来,诚信却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且不说商场上尔虞我诈,也不必说黑心棉、民工米,就是哪一天你扶起一位摔倒在路边的老人,说不定你就惹上了麻烦和官司。
多年前,一位北大新生入学,他提着大包小包,在偌大的北大校园里不知所措。
情急之下,他看见一位穿着布衫的长者,便把行李往他身边一放,说道:“师傅,麻烦您帮我看着点啊!”一个多小时后,这位新生办完一切手续回来,发现那位长者依然为他守着行李,寸步不离。
在第二天的新生入学大会上,他发现,昨天为他守行李的长者正坐在主席台的中央。
他就是当代著名的东方语言学家、教育家、散文家,北大副校长——季羡林先生。
事后,这位学生说道:“季老身上透出的人格魅力将改变他的一生。
”是啊,诚信就是如此征服着人心。
然而,诚信的魅力不止于此。
一位社会学家就“为什么我会成功”在一千位成功人士中做过调查,结果出乎人们的想象,没有一个人认为他们的成功是因为自身有才华。
他们中绝大多数认为:成功的秘诀在于“诚信”。
其中一位只有小学文化的企业家说:“高深的理论我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