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检测

合集下载

油脂检测方法汇总

油脂检测方法汇总

油脂质量检测方法
1 B&D重量法
2 香草醛比色法
提取小球藻总脂,分别配制油脂含量为0.1 mg·mL、0.2 mg·mL、0.5 mg·mL、1.0 mg·mL、2.0mg·mL、5.0mg·mL。

的氯仿溶液,取0.1 mL上述溶液,加0.5 mL 浓硫酸,混匀,100℃水浴10 min,冷却至室温,加1.978 mg·mL。

香草醛磷酸试剂2.5mL,混匀,反应2h,在528nm下进行比色.绘制不同油脂含量与OD528相关的标准曲线,另取3 份1 0 mg小球藻藻粉提取后用同法进行测定。

3尼罗红染色法
干藻粉配制浓度为0.2 mg·mL~、0.5 mg·mL、1.0mg·mL、2.0mg·mL、5.0mg·mL、10.0mg·mL的小球藻溶液,另配制3份1.5 mg·mL一的小球藻溶液作为待测液.取96孔荧光板,每孔加入200 taL藻液和2 尼罗红染料(0.1 mg·mL ),反应7min,荧光酶标仪540nm光激发下,检测
580 nm处的荧光强度,扣除未染色藻液与尼罗红
染料在该波长处的荧光强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
出待测样品的油脂含量。

油脂的检测

油脂的检测

一、 TBA 值的测定 1.原理油脂受到光、热、空气中氧的作用,发生酸败反应,分解出醛、酸之类的化合物。

丙二醛就是分解产物的一种,它能与TBA (硫代巴比妥酸)作用生成粉红色化合物,在532nm 波长处有吸收高峰,利用此性质即能测出丙二醛含量,从而推导出油脂酸败的程度。

2.试剂和材料TBA 水溶液:准确称取TBA (硫代巴比妥酸)0.288g 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l (如TBA 不易溶解,可加热至全溶澄清,然后稀释至100ml ),相当于0.02mol/L ; 三氯乙酸混合液:准确称取三氯乙酸(分析纯)7.5g 及0.1gEDTA ,用水溶解,稀释至100ml ;丙二醛标准溶液:称取0.315g1,1,3,3-四乙氧基丙烷,溶解后稀释至1000ml ,此溶液每ml 相当于丙二醛100μg ,置于冰箱内保存。

准确吸取10ml ,稀释至100ml ,此溶液每ml 相当于丙二醛10μg ,备用。

3.测定步骤(1)标准曲线的绘制准确吸取每相当于丙二醛10μg 的标准溶液0.0、0.1、0.2、0.3、0.4、0.5、0.6ml 置于20ml 纳氏比色管中,加水至总体积为5ml ,加入5mlTBA 溶液,然后按样品测定步骤进行,测得光密度绘制标准曲线。

(2)样品测定:准确称取融化均匀的油脂样品5-10g ,置于100ml 具塞三角瓶内,加入50ml 三氯乙酸混合液,振摇半小时(保持油脂融溶状态,如冷结即在70℃水浴上略微加热使之融化后继续振摇)用四层滤纸过滤,除去油脂。

滤液重复用四层滤纸过滤一次。

准确移取上述滤液5ml 置于20ml 比色管内,加入5mlTBA 溶液,混匀,加塞,置于90℃水浴内保温40min ,取出,冷却1h ,于532nm 波长比色,对照标准曲线得到微克数(同时作空白试验)。

4 结果分析丙二醛含量(mg/kg )=mC ⨯⨯520式中C —从标准曲线查得丙二醛的微克数(ug)m —样品质量(g )二、 生物柴油与烟点的测定 1、原理生物柴油是油脂与甲醇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酯交换反应,再经蒸馏而得到的脂肪酸甲酯,它用于发动机代替柴油,是一种生物能源,但它的能量不能被动物利用,并有毒,本方法是依据生物柴油的沸点(200-235℃)与油脂的沸点(350℃以上,并分解)差别较大来分离并定量检测的。

油脂检测项目的检测标准

油脂检测项目的检测标准

油脂检测项目的检测标准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酸价:衡量油脂中酸性物质的含量。

一般来说,酸价越小,说明油脂质量越好,
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较高。

2.过氧化值:表示油脂和脂肪酸等被氧化程度的一种指标,用于说明样品是否因
已被氧化而变质。

3.溶剂残留量:食用油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使用溶剂的,在成品油中会有一定量的
溶剂残留。

溶剂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工艺过程中使用溶剂后未能彻底清除。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检测项目和标准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油脂类型、生产工艺和用途有所区别。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信息,建议参考相关行业标准或专业机构发布的指南。

油脂物理检验

油脂物理检验
4
任务1 油脂透明度、气味、滋味鉴定
一、气味、滋味鉴定 2 测定步骤 取少量油脂样品注入烧杯中,均匀加温至50℃后,离开热源,用玻棒边搅拌边嗅 气味。同时品尝样品的滋味。
5
任务1 油脂透明度、气味、滋味鉴定
三、结果表示
1 透明度结果表示
观察结果用 “透明”、(油脂没有絮状悬浮物和混浊时认为透明。棉籽油在 比色管的上半部没有絮状悬浮物和混浊时也认为透明。)“微浊”、“混浊” 字样表示。
2 气味结果表示
(1)当样品具有油脂固有的气味时,结果用“具有某某油脂固有的气味”表示。 (2)当样品无味、无异味时,结果用“无味”、“ 无异味”表示。 (3)当样品有异味时,结果用“有异常气味”表示,再具体说明异味为“哈喇味、酸 败味、溶剂味、汽油味、柴油味、热糊味、腐臭味”等。
3 滋味结果表示
(1)当样品具有油脂固有的滋味时,结果用“具有某某油脂固有的滋味”表示。 (2)当样品无味、无异味时,结果用“无味”、“ 无异味”表示。 (3)当样品有异味时,结果用“有异常滋味”表示,再具体说明异味为“哈喇味、 酸败味、溶剂味、汽油味、柴油味、热糊味、腐臭味、土味、青草味”等。
3
任务1 油脂透明度、气味、滋味鉴定
一、气味、滋味鉴定
1 品评实验室要求及试验要求
品评试验应在专用实验室进行。实验室应由样品制备室 和品评室组成,两者应独立。品评室应充分换气,避免 有异味或残留气体的干扰,室温20℃~25℃,无强噪音, 有足够的光线强度,室内色彩柔和,避免强对比色彩。 品评人员每人一座,应相互隔离。 品评试验应在饭前1h或饭后2h进行,品评前品评人员应 用温开水漱口,把口中残留物去净。品评试样应一人一 份,每次品评不宜超过8份样品。品评时保持室内和环 境安静,无干扰。评分时不能讨论,以免相互影响,主 持人不应向品评人员说明与试样质量有关的情况。

油脂检测注意事项

油脂检测注意事项

油脂检测注意事项
1. 样品的准备:在进行油脂检测前,需根据要求采集样品,并进行必要的样品制备处理,例如去除悬浮物或固体颗粒等。

2. 仪器的选择:根据需要对油脂进行检测的具体性质,选择合适的仪器和方法进行检测。

常用的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等。

3. 样品存储:在样品采集和检测之间,需要将样品储存在适当的条件下,以保持样品的原始性质。

通常应避免阳光直射、高温、潮湿等条件。

4. 检测条件:在进行油脂检测时,需注意控制检测条件,如温度、pH值、溶剂的选择等。

这些条件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5. 校正和质控:在进行油脂检测前,应根据需要对仪器进行校正,并进行质控措施,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数据分析:在获得油脂检测的数据后,应进行适当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和推断。

油脂检测方案z

油脂检测方案z

植物油检测方法1、主要仪器:751G分光光度计。

2、主要试剂(l)标准油:选用金龙鱼调和油作为标准由。

(2)标准油贮备液:准确称取标准油品0.1000g溶于石油醚中,移入100ml容量瓶内,用石油醚稀释至标线,贮于冰箱中,此液每毫升含1.00mg油。

(3)标准油使用液:临用前把上述标准贮备液用石油醚稀释10倍。

此液每毫升含0.10mg油。

(4)无水硫酸钠:在300℃下烘1h,冷却后装瓶备用。

(5)石油醚:60-90℃馏分,透光率80%以上。

3、操作步骤(l)波长选择用制取的标准油品为溶液,以石油醚作参比测定吸光度,绘制吸收光谱曲线。

在200nm-300nm范围内开始每10nm检测一次吸光度,在检测出的最大吸光度附近每隔1nm检测一次,得出最终的最大吸光度。

(2)标准曲线的绘制:向6个50ml比色管中分别加入2.00、5.00、10.00、20.00、25.00和50.00ml标准油使用液,用石油醚稀至标线。

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用10mm 石英比色皿,以石油醚为参比测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3)样品的萃取:将已测量体积的水样,仔细移入250ml分液漏斗中,加1+1硫酸5ml酸化,加入氯化钠,其量约为水量的2%(m/v)。

用20ml石油醚清洗培养皿后,移入分液漏斗中。

充分振荡3min,静置使之分层,将水层移入采样瓶内,石油醚移入50ml烧杯中。

再将水层移回分液漏斗内,用20ml石油醚重复萃取一次,同上操作。

(4)样品的脱水: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加入至不再结块为止),搅拌,用表面皿盖住(减少石油醚挥发)静置半小时以上,充分脱水(否则消光值增高)。

然后用石油醚洗涤过的定性滤纸过滤,收集滤液于50ml容量瓶中,用少量石油醚洗涤烧杯、硫酸钠及滤纸,用石油醚稀释至标线。

(5)样品的测定: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用10mm石英比色皿,以石油醚为参比,测量其吸光度。

(6)工作曲线的绘制:向6个1000ml分液漏斗中加入500ml蒸馏水,再分别加入0.00、0.50、1.00、2.00、5.00和10.00ml的1.00mg/ml的糠油标准贮备液,与水样相同的操作,测定全程空白和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绘制工作曲线。

油脂检测项目对应的检测标准酸值

油脂检测项目对应的检测标准酸值

油脂检测项目对应的检测标准酸值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油脂检测项目对应的检测标准酸值引言油脂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质量安全受到广泛关注。

设计性实验:食用油脂的检验

设计性实验:食用油脂的检验

设计性实验:食用油脂的检验[实验目的]1、充分了解摄入存在掺假及安全性问题油脂对人体的伤害。

2、了解不同种类植物油特性,掌握其感官评定方法。

3、学习对食用植物油酸价、碘价、过氧化值等理化性质测定方法,从而判断其是否掺假及品质的好坏。

[实验原理]1、食用植物油感官评定:利用食品感官评定的基本技术和食用油的一些感官特性进行鉴别判断。

2、浓硫反应法植物油成分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浓硫酸与之反应时主要是脱水反应,也就是碳化,将里面的氢氧元素以水的形式反应,不同植物油会呈现不同颜色,以此判断是否掺假。

3、冷冻试验法待检油样倒入试管至其高度的2/3处,于冰箱冷藏放置4小时,取出观察,不同植物油会呈现不同状态,可以此区分,鉴别是否掺假。

4、油脂酸价:酸价(酸值)是指中和1.0 g油脂所含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酸价是反映油脂质量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测定酸价可以评定油脂品质的好坏和贮藏方法是否恰当。

常用酸碱中和法,其原理: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与氢氧化钾产生中和反应,从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消耗量可计算出游离脂肪酸的量。

新鲜油脂的酸价很小,随着储存期的延长和油脂的酸败,其酸价随之增大,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可直接说明油脂新鲜度和质量的下降。

在GB1535-2003《大豆油》、GB156-2004《菜籽油》中规定,其原油质量指标中酸值(即酸价)不得超过4.0 mgKOH/ g,四级成品油质量指标中酸值(即酸价)不得超过3.0 mgKOH/ g 。

酸价高于3.5 mgKOH/ g时,油脂出现不愉快的哈喇味;酸价超过4 mgKOH/g 较多时,人们如果食用了这种油脂后会引起呕吐、腹泻等中毒现象,酸败严重的油脂不能食用。

5、碘价:测定碘价可以了解油脂脂肪酸的组成是否正常有无掺杂等。

最常用的是氯化碘﹣乙酸溶液法(韦氏法),其原理:在溶剂中溶解试样并加入韦氏碘液,氯化碘则与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加成反应,游离的碘可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从而计算出被测样品所吸收的氯化碘(以碘计)的克数,求出碘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粮食油脂监测与分析名词解释、填空、选择、简答、计算、实验绪论1、粮食:原粮(谷类、豆类、薯类)、成品粮2、油料与油品:有食用与非食用、本木与草本之分3、玉米生产黄金带:北纬40—45度中国、美国、乌克兰4、三大粮食:水稻、小麦、玉米五大油料;油菜、大豆、花生、向日葵、芝麻第一章样品的采集和处理1、完成检验工作的五个步骤:(1)样品的采集和贮存(前提:贮存的样品不超一个月,易变质的不可贮存)(2)样品的制备和预处理(3)检验测定(4)数据分析(5)检验报告2、样品的概念:样品是从一批受检粮油中按规定方法采集的能够代表本批受检物料质量的部分,也称样本。

3、样品的采集原则:(1)检验工作的对象,决定整批受检物料质量的依据(2)必须具备代表性4、样品的分类:按照采样、分样和检验过程,将粮油样品分为以下四类:(1)原始样品:从一批受检的粮油食品中最初采取的样品,又叫总样品。

粮食、油料的原始样品一般不少于2kg,油脂原始样品不少于1kg。

(2)平均样品:原始样品按照规定连续混合,平均均匀的分出一部分,作为该批的待检产品,称为平均样品或缩分样品。

一般不少于1kg。

(3)试验样品:平均样品经过连续混合分样,根据需要从中分取一部分供分析、检验用的样品称为试验样品,简称试样。

数量依测定项目而定。

(4)保留样品:从平均样品中分取的做复验用的样品。

不少于1kg。

保留样品四者关系:原始样品试验样品5、扦样:从一批油料中按规定方法均匀地扦取样品的过程称为扦样。

6、扦样原则:(1)受检粮食必须是同品种且品质基本均匀;(2)扦样点分布均匀;(3)各扦样点扦取得数量必须一致。

7、扦样工具:(1)包装采样器(手探子):用来扦取袋装油料。

分为:大粒粮采样器、小粒粮采样器、粉状粮采样器。

(2)散装采样器:即套管多孔式采样器。

(3)电动吸式采样器:主要用于深层粮油原料的采样、流动粮油原料的倒样或倒、拆包取样。

(4)取样铲:主要用于流动油料的取样、倒包、拆包、晾晒取样。

(5)采样容器8、采样方法:(1)散装采样法①仓库采样:A 分区设点:每区面积不超过50m 2,各区设中心、四角五个点,粮堆边缘的点设在距边缘约50cm 处。

一区5点 二区8点三区11点B 分层:堆高2m 以下,分上下两层,堆高2~3m ,分上中下三层,上层在粮面下10~20cm 处,中层在粮堆中间,下层在距底部20cm 处,堆高3~5m ,分四层、、、、、、C 采样步骤:按区按点、向上后下、逐层采样,各点扦取数量一致。

D 散装特大粒油料,采取扒堆的方法,按分区设点原则,在若干个点的粮面下10~20cm 处,不加挑选的用取样铲取出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②圆仓采样(2)包装采样法①中小粒油料:采样包数:不少于总包数的5%,粉状粮不少于3%②特大粒油料:采样包数:200包以下不少于10包,200包以上,每增加100包增取一包。

采样方法:倒包和拆包相结合。

采样比例:倒包占规定规定采样包数的20%,拆包占80%9液体油脂的扦样工具:桶装采样器、采样桶 搅和器10桶装油扦样器的用法:采样前先将油脂搅拌均匀,再将采样管缓慢的由桶口斜插至桶底,用拇指堵压上口,提出采样管,将油样注入样品瓶中。

如扦取某一部位油样时,先用拇指堵压上口,将采样管缓慢插至要扦取的部位,松开拇指,将油样进入管中后,再用拇指堵压上口提出,将油样注入样品瓶。

11分样:将原始样品混合均匀,进而从中分取平均样品和试验样品的过程12样品的保管:净、密、冷、快第二章植物油料的物理检测1色泽鉴定:色泽是指籽粒的颜色和光泽。

2气味鉴定:是利用鼻子闻嗅样品鉴别该油料是否具有固定的气味。

·详述四分法:3杂质:夹杂在粮食、油料中没有食用价值或影响该种粮食、油料品质的物质。

4不完善粒:有虫蚀、病斑、生芽、霉变、破损、冻伤、烘伤或未熟等缺陷,但仍有食用价值的油料颗粒的统称。

5纯粮率:纯粮率是除去杂质的谷物、豆类籽粒(其中不完善粒折半算)占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6杂质分类:(1)按性质:①有机杂质;②无机杂质;(2)按体积大小:①大型杂质;②并肩杂质;③筛下物;(3)按检验用量分:①大样杂质;②小样杂质;7(计算题)计算纯粮率:(1)毛粮纯粮率= 试样量-(杂质量+1/2不完善粒重)×100%试样重量(2)净粮纯粮率= 试样量-1/2不完善粒×100%试样质量第三章油料化学成分分析1水分:油料试样中水分的质量占试样质量的百分比,包含自由水和结合水两部分。

自由水:存在于细胞间隙或毛细血管中,具有天然水的性质,易随环境温度湿度变化而变化。

结合水:与亲水物质紧密结合,不具有天然水的性质,受热也不易除去。

2临界水分:油料中适量的水分是油料种子维持生命和保持其固有的色、香、气、味、种用品质和食用品质所必须的,这种情况在贮藏中称为临界水分。

3蒸馏法原理:互不相容的二元体系的沸点低于各组分沸点。

Kall fisher法原理:利用I2氧化SO2时,需要有定量的水参加反应SO2+I2+H2O↔H2SO4+2HI,反应可逆,当H2SO4达0.05%以上时,加入适量吡啶;费休试剂:I2 SO2 C5H5N以及CH3OH的混合液。

费休法总反应式:I2+SO2+3C5H5N+CH3OH+H2O→2C5H5N·HI+C5H5N·HSO4CH3实际操作中,I2::SO2:C5H5N=1:3:104 105度干燥法:a原理:将试样置于(105±2)度的温度下干燥至质量不变(实际变动的幅度允许小于等于0.005g),试样烘干前后的质量差即为水分含量。

b操作方法:①电热恒温箱定温,将烘箱中温度计的水银球安装在距离烘网2.5cm处,调节烘箱温度在(105±2)度;②烘干铝盒;③称取试样;④烘干试样;⑤结果计算,油料含水量按照下式算,水分含量=(m1-m2/ m1-m0 ) ×100%,m0—铝盒质量;m1--烘前试样和铝盒质量;m2—烘后试样和铝盒质量(g)5定温定时法原理:采用较高的温度,在限定的时间里将试样烘干,根据失水重,计算水分含量。

6灰分:样品经高温灼烧后剩下的不能再氧化的残渣。

7灰分的本质:矿物质的氧化物和无机盐。

8干法消化:将样品在一定温度下灼烧,有机物质变为水和二氧化碳,无机元素留在灰分中,适用于Fe、Cu、Pb Zn的样品。

9湿法消化:在强酸、强氧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有机物被分解,其中的C H O等元素以二氧化碳、水的形式挥发出来,无机盐和金属离子则留在溶液中。

有HNO3-H2SO4消化法、H2SO4-H2O2消化法10湿法消化和干法消化的区别:干法在高温炉(马弗炉)中;湿法在高压消解罐中进行11灰分的检测方法:直接灰化法:其温度为500---550度,不超过600度。

过高的温度会引起:a低沸点矿物质的挥发损失;b磷酸盐、硅酸盐熔融,将氧与样品隔绝,影响氧化进程;c重金属元素与瓷坩埚中的硅酸盐牢固结合产生瓷效应;12灰化完全的标志:灰分中无碳粒、恒重炭化完全的标志:没有白烟冒出;炭化目的:防灼烧时燃烧起火13添加灰化助剂法:a原理:灰化时间长,但是氧气供应的不足,或磷酸盐熔融,使样品与氧气隔绝。

b四种灰化助剂类:①氧化作用助剂:如,硝酸、硝酸钠、硝酸铵、双氧水等,②固定作用助剂:如硝酸镁、氧化镁、醋酸镁、氧化钙、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在灼烧时可与被测元素(包括易挥发性元素)形成难挥发物,而使被测元素固定;③疏松作用助剂:氧化镁、硝酸镁、碳酸铵、醋酸镁、氧化钙等,起着稀释试样,减少与瓷表面接触,防结块、防熔融,增加通透性的作用;④中和作用助剂:硫酸、磷酸等,改变灰分的碱性,减少瓷效应;常用硝酸镁、硫酸等具有多种作用的氧化物,硝酸镁同时还具有氧化作用、固定作用、疏松作用;硫酸同时还具有氧化、中和、固定易挥发物质,易于硫酸生成难挥发硫酸盐。

14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试样经灰化后或酸消解后,注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中,电热原子化后吸收283.3mm共振线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其吸收值与铅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15氢化物原子分光光谱法原理:试样经热消化后,在酸性介质中,试样的铅与硼氢化钠或硼氢化钾反应生成挥发性铅的氢化物,以氩气为载气,将氢化物导入电热石英原子化器中,特制铅空心阴极灯照射下,基态铅原子被激发至高能态;再去活化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征波长的荧光,其荧光强度与铅含量成正比,根据标准系列进行定量。

16钙的测定方法:高锰酸钾法:a原理:①样品消化,灰分以盐酸溶解Ca2++Cl-→CaCl2②CaCl2与草酸铵反应生成草酸钙白色沉淀,通过过滤分离草酸钙CaCl2+(NH4)2C2O4→CaC2O4(沉淀)+NH4Cl③草酸钙溶解与稀硫酸中,生成草酸和CaSO4 CaC2O4+H2SO4→CaSO4+H2C2O4④用高锰酸钾滴定草酸 H2C2O4+KMnO4+H2SO4→MnSO4+K2SO4+CO2+H2O⑤根据KMnO4的浓度和消耗的体积计算钙的含量17索式抽提器:a组成及作用:抽提箱(发出乙醚蒸气)、抽提筒(溶解浸出脂肪并自动回流)、冷凝器(冷却乙醚蒸汽并回流)、18仪器、用具干燥的原因:①水可溶解试样中的可溶物,抽提器增重②水的存在影响溶剂对脂肪的抽提效果(影响溶剂的渗透,降低对脂肪的溶解度);③抽提体系中有水,则抽提溶剂易被水饱和(尤其是乙醚、可饱和20%水),从而影响抽提效率;19特卡托脂肪自动测定仪测定法原理:将试样先浸泡在沸腾的溶剂中浸提,提取出大部分脂肪,然后将试样提至溶剂液面上,再用溶剂淋洗,提取试样中残余脂肪,提取完成后,蒸出溶剂,将抽提杯烘干称重,抽提杯抽提前后的质量差即为粗脂肪质量。

20蛋白质测定原理:①理论基础:生物组织中的氮几乎全部来自蛋白质;②测定原理:样品与浓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其中氮变为铵盐,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水后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诚意换算系数,即得蛋白质含量。

a消化(硫酸湿法消化):有机物(含N、C、H、O、P、S等)+H2SO4→CO2+(NH4)SO4+H3PO4+SO2+SO3,实现有机氮向无机氮转化;(NH4)SO4+NaOH→Na2SO4+NH3+H2O,实现氮的提纯与分离(NH4)SO4+2NaOH→Na2SO4+2NH4OH, b蒸馏:2NH4OH→2NH3+2H2O→H3BO3c吸收NH3+H3BO3→H3BO3·NH3 ,生成的氨气用硼酸吸收,或NH3+4H3BO3=(NH4)2B4O7+5H2Od滴定:H3BO3·NH3+HCl→H3BO4+NH4Cl或(NH4)2B4O7+2HCl+5H2O=2NH4Cl+4H3BO321直接测定法的原理:①将一定量的碱性酒石酸铜甲乙也等量混合,立即生成天蓝色的Cu (OH)2沉淀;②这种沉淀很快与酒石酸甲钠反应生成深蓝色的可溶性酒石酸甲钠铜络合;③在加热条件下,次甲基蓝做为指示剂,用样液滴定,样液中的还原糖与酒石酸甲钠铜反应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④这种沉淀与亚铁氯化钾络合成可溶的无色络合物,二价铜全部被还原后,稍过量的还原糖把次甲基蓝还原,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即为滴定终点;⑤根据样液消耗量可计算出还原糖含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