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摘要:农历新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春节,被认为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几

千年来最受欢迎的节日。春节在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地方有着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情趣和信仰等一些特殊的文化,是了解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和窗口。

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传统文化、春节起源、习俗。

一、春节的起源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但是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认识,目前学术界关于春节起源的说法有几种较具代表性的,下面作简略介绍:

(一)春节源于腊祭说

春节源于腊祭的说法颇为流行,民俗学家段宝林先生就是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之一。春节源于原始社会合祀众神的“腊祭”,“腊祭”原是神农氏(一说伊耆氏)时代的“索神鬼而祭祀”,人们在岁月末用自己一年的收获来报祭祖先、报祭众神,并祀来年丰稔,称“腊”。《中国民间信仰风俗辞典》(中国文联出版社,1992年。)“春节”条说:“关于春节的由来,或说源于上古社会的腊祭,腊即岁终祭众神之名,因而春节乃是由一年农事毕后为报答神的恩赐而来。”段宝林先生在《中国古代的狂欢节——春节、蜡祭与傩》一文中说:“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一个节日,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一般认为其源为上古的蜡祭。”

(二)春节源于巫术仪式说

王娟老师主要持此观点。王娟老师在《中华文化讲座丛书》第二集《中国的春节》一文中指出:“从春节一系列仪式活动来看,春节应该源于古代的巫术仪式,是古代原始信仰之一——巫术的具体表现。所谓巫术仪式,就是原始人相信,通过人本身的意志和力量可以调整和控制自然事物的发展。春节期间的各种活动,例如:饮食、祭祀、装饰、娱乐、游艺,以及春节期间的种种禁忌,包括语言、行为、饮食等禁忌,都是围绕着辟邪祈吉而展开的。人们通过自己的行为、语言和表演等来驱赶或避开邪恶,并得到平安和幸福。随着社会的发展,春节逐渐失去了其巫术的内涵而演变成一种庆祝活动。”

(三)春节源于鬼节说

此观点主要在徐华龙先生的《春节源于鬼节考》一文中。徐华龙先生认为:“古时候人们由于科学知识的贫乏和生产力的低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差,常为冬天的寒潮所侵扰,又为粮食的匮乏所提心吊胆,早春更是青黄不接、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老人和儿童首先会因饥饿、寒冷及其他各种恶劣的原因而相继死去。看到这种情景,人们会恐惧,会以为是鬼神的作崇……一旦人们跨越了这样具有神秘色彩、使人战栗的节气,才会深感庆幸,欢呼雀跃,相互道贺,久而久之成为一种习俗固定下来……因此,我们可以断言,春节的欢度是因胜鬼的缘故。”

二、关于春节的传说

关于春节的传说,流传最广、最为人知的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熬年守岁:

相传古时候有一种怪兽叫“年”,它的眼睛跟铜铃般大小,一口锋利的獠牙,爪子又厚又大,还会发出可怕的叫声,凶猛极了。它常年身居海底,可是到了每年的除夕夜,它就爬上岸,来到附近的村庄,不但吃牲畜而且还会吃人。每到十二月三十日,老百姓们就心惊胆战,纷纷躲到山上去。

又是一年除夕,村里来了一位老人,只见他穿着一身长袍,满头的银发,笑容满面,看上去很和蔼。他说他有办法制伏怪兽。说完,他拿了两张红纸贴在门上,在院子里少了一堆火。这时候,人们听到屋外一阵嚎叫声,知道是年来了。老人不慌不忙地朝火堆里扔了几根竹子。年看到村子里冷冷清清,跟往常不太一样,只有一户人家院子里有火光。于是它急忙跑过去。还没到门口,之间门上的两道红光闪到它的眼睛,又听到院子里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它害怕极了,发狂似的奔回了海底。

人们终于知道了对付年的办法。后来发明了鞭炮,于是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放鞭炮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二)万年创建历法传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