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春节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节日 春节新年主题PPT课件

中国传统节日 春节新年主题PPT课件

度赅
。,



节日简介
即夏历(农历)新年 时间:狭义农历正月初一,广义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古称: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
首祚、三元(“正”即正月之“正”) 俗称“过大年”
节日起源
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 《说文。禾部》:“年,谷熟也”。春节(夏历新年)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 般认为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的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腊祭)。
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正月初一
压岁钱
正月初一是“鸡日”,原名“元旦”,“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这一天是一 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 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
又名汤圆,在南方比较普遍。其是用糯米搓成圆形再 放入锅里煮食,寓意团团圆圆。
新年的美食
春饼
春饼也叫春盘,是“咬春”之日必不可少的主食。 而立春日食吃春盘是唐代便有的古风,盘内盛上 切细的生菜、萝卜丝等馅料,一般用烙好的薄面 饼裹着吃。至今,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地区,仍 传承着立春吃春饼,应景咬春的节俗,也代表着 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愿。
汇汇 报报 时人 间: :
红红火火,舌尖上的新年,年味
XXX 20XX
新年新气象春节习俗介绍PPT
01:新年的由来 02:新年的传说 03:新年的习俗 04:新年的美食
目录
第一章节
新年的由来
新年的由来
➢ 新年的由来
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他所在的一家,在过去一年的表现。为了让灶王 爷说好话,要供奉糖瓜,送行时还要用糖糊在他嘴上,让他上天言好事。

春节中国传统节日ppt课件

春节中国传统节日ppt课件
等。
贴春联
春联是一种传统文化,春节期 间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贴春联 ,寓意着祝福和祈福。
挂灯笼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挂上 红色的灯笼,寓意着吉祥和喜 庆。
放鞭炮
放鞭炮是中国春节期间的传统 习俗之一,寓意着驱邪避祟和
迎接新年的到来。
春节的拜年习俗
拜年
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表 达新年祝福和问候。
压岁钱
旅游产品多样化
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旅游市场提供了多样化的旅 游产品,包括短途游、长途游、国内游和出境游等。
旅游消费升级
随着消费者对旅游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旅游消费也在不 断升级,从传统的吃、住、行升级为更加注重体验和服务 的个性化消费。
春节旅游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增加就业机会
春节期间旅游业的繁荣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大量的 就业机会,包括酒店、餐饮、交通、零售等。
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寓意着祝 福和吉利。
拜神
一些地区的人们还会去庙里烧香 拜神,祈求神灵保佑家庭平安和
幸福。
春节的团圆饭习俗
团圆饭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吃团圆 饭,寓意着团圆和和睦。
看春晚
吃团圆饭的时候,一家人会一起 看春晚,享受这种特殊的家庭氛 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
春节的文化艺术
春节的诗词歌赋
诗词歌赋是春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用诗歌来表达对春节的热爱和祝福。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 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表达了春节新生的希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描绘 了春节热闹非凡的景象和人们对新一年的期待。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春节习俗文化课件PPT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春节习俗文化课件PPT

爆竹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 岁之俗由来已久“一夜连双岁,五更分 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 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 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 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 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若素素材 若素素材
谢谢观看
过年啦
若素素材
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
若素素材
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 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
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
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若素素材
春节起源
若素素材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 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 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若素素材
十 二 生肖
若素素材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 (鼠)、丑(牛)、寅(虎)、卯(兔)、辰 (龙)、巳(蛇)、午(马)、未(羊)、申 (猴)、酉(鸡)、戌(狗)、亥(猪)
若素素材
若素素材
春节期间的
重要日子
若素素材
春节歌谣
若素素材
腊八粥,熬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 三,糖锅粘,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 推煤鼠,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 公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 蒸馒 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姐姐拉 着弟弟扭一扭。
若素素材 若素素材
若素素材 若素素材
若素素材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
若素素材
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 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传统节日 春节 主题PPT课件

传统节日 春节 主题PPT课件
节令食品
Seasonal food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作为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历时近一个月,期间食俗众多,都寄予着国人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望。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家户户就开始张罗过年的食品了。
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 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按照中国古代记时法,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与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饭通常有火锅和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着生活幸福,“年年有余”。
饺 子
“腊八节”这一天在中国民间有吃腊八粥的习俗。喝腊八粥在中国已有千年历史,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腊,在远古时代本是一种祭礼的名称,夏朝称“清祀”,殷商称“嘉平”,周朝时改称“腊”。“腊”是从“猎”字演变而来,故“腊”“猎”相通。因为一岁之终,农作物已收晒完毕,农闲了,人们便到野外猎取禽兽,用来祭祖先、敬百神,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称之为“腊祭”。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目前见到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每逢腊八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除 夕
正月初一是“鸡日”,原名“元旦”,“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传统习俗:开门炮仗、拜年、占岁、饮屠苏酒、聚财

中国民俗节日春节ppt课件

中国民俗节日春节ppt课件

感有多么丰富多彩,“结”
就有多么千变万化。
21
完整版ppt课件
有关诗句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看花市-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春节江南靖士 暂解城区烟火禁,兆丰雪霁在年前。 街街饰彩家家掸,扫尽桃符换对联。
14
完整版ppt课件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 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 贺年片”。
15
完整版ppt课件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 对联、对子、桃符等, 它以工整、对偶、简 洁、精巧的文字
16
窗花与“福”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 的节日气氛,也集装 饰性、欣赏性和实用 性于一体。剪纸在我 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 间艺术,千百年来深 受人们的喜爱,因它 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 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 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 祥物、美好愿望表现 得淋漓尽致,将节日 装点得红火富丽。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 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 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 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 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 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 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 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实际上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 “立春”。

中国传统节日 春节新年主题PPT课件

中国传统节日 春节新年主题PPT课件

节日起源
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 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 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热闹喜庆 的气氛洋溢;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迎禧接 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
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 所 以 称 为 “
, 春 季 的 头 一
开 始 ” 。 这 一
” 的 本 意 为 “
“ 鸡 日 ” , 原
,上以”月三天天头名
意日又;之元,是”“
即、称又朝”正一,元
,;
压 岁 钱
正月初二
切重意块要儿果邻大家儿方正
思”却饼来又家里袋拜们地月
念,甚干一不中乡的年便区初
。它浓而个在有亲饼。纷为二
表,已分同多,干女纷正是
春节 CHINESE NATION SPRING FESTIVAL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


节历民国
日史间外
起发习影
源展俗响

节日起源
click here to enter text descriptions such as content introduction, data statistics, event
达真。一一个一、儿带月“
了正然次天女如糖回着初狗
姑的而,归儿过果娘丈三日
娘 对 乡 亲 的
是 “ 礼 轻 情
, 它 反 映 的
礼 物 颇 薄 ,
来 , 那 么 ,
的 , 而 这 些
年 的 情 景 。
, 由 母 亲 分
家 , 必 备 办
夫 、 儿 女 回
, 嫁 出 去 的
” , 这 一 天
切意情四就女如送一娘女北

中国传统节日之春节(精品课件)

中国传统节日之春节(精品课件)
花灯糖
一种用糖制作的装饰品,既可观赏又可食用,深受孩子们喜爱。
07 春节旅游推荐目的地
CHAPTER
国内热门景点
01
北京
逛庙会、赏花灯、品京味年俗,感 受古都的春节氛围。
张家界
欣赏峰林奇景、云海雪景,领略大 自然的壮美。
03
02
三亚
避寒胜地,享受沙滩、阳光和温暖 的海风,体验海岛过年。
西双版纳
感受热带雨林气候,参加傣族泼水 节,体验异国风情。
春节也是祈福、吉祥的象征,人们 通过祭祀、燃放烟花爆竹等方式, 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传统文化的传承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 一,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02 春节前准备工作
CHAPTER
扫尘日
扫尘风俗
春节前家家户户会进行大 扫除,意味着辞旧迎新, 扫除晦气,以期迎接新的 一年的好运。
南方地区风俗
汤圆
南方过年也会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A 年糕
在南方,过年一定要吃年糕,寓意 “年年高升”。
B
C
D
逛花市
在南方一些地区,过年时会有逛花市的 风 俗 ,人们会买一些鲜花和盆景来装饰家里 ,寓意“花开富贵”。
舞龙舞狮
在南方一些地区,过年时会有舞龙舞狮的 表演,寓意“驱邪避祟、吉祥如意”。
春天的到来。
地方特色小吃
腊肉
湖南、四川等地的特色食品,选用 五花肉腌制而成,口感鲜美。
糍粑
南方地区常见的小吃,用糯米饭捣成 泥状后制成,口感软糯香甜。
年糕
寓意着年年高升,是南方地区过年必 备的食品之一。
饺子醋
北方地区吃饺子时搭配的醋,具有提 味、解腻的作用。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ppt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ppt
社会影响
春节增加了家庭团聚的机会,强化了家庭纽带,有利于维护社会 稳定。
春节习俗在现代的变化
习俗简化
随着现代化发展,春节习俗也发生了简化,一些繁琐的习俗逐 渐被简化或被忽略。
节日时长变化
春节假期由原来的五天调整为七天,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 团聚和休闲。
新型习俗
随着社会发展,春节期间出现了一些新的习俗,比如在春节期间 旅游、聚餐等。
征着人们对未来一年的美好期望。
03
春饼
春饼是南方部分地区的春节食品,寓意着“春到福到”。在吃春饼时
,人们通常会将菜包裹在里面,从头吃到尾,寓意“有头有尾”,代
表着吉利如意。
春节的民间活动
贴对联、福字、门神
人们会在家门口贴上对联、福字和门神,寓意着迎接新 年的喜庆和平安。
放烟花爆竹
除夕夜,人们通常会放烟花爆竹,营造出热闹欢腾的氛 围,驱邪避祟,迎接新的一年。
旅游景点
很多人会选择在春节期间出游,游览各种旅游景 点,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
春节旅游的热门地点
北京
上海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遗产和著名的旅游景点,如故宫、长城、颐 和园等。
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是一个充满活力 和现代化气息的城市。外滩、城隍庙、上海 迪士尼乐园等都是旅游的好去处。
06
结论和建议
对春节的总结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 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许多富有特色的活动,如贴春联 、挂灯笼、放鞭炮、拜年、赏花灯、吃团圆饭等,这些 活动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情感认同。
春节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还是中华文化的重要 载体,对于维护社会和谐、促进文化交流有着重要意义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祭灶神
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 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 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 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 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 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 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 今,农村很多地区还沿袭这种风俗
二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 子取“招财进宝”之音。
三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喜气 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 பைடு நூலகம்盼。
四是饺子本身就好吃, 民间有“舒服不如躺着,好 吃不如饺子”的俗话,至今 还被用做一些饺子店、饺子 馆的广告词。
倒贴福字
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 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 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 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 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 音,寓意“福到了”。
贴年画
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雕板 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 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 《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 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江苏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 青和山东潍坊杨家埠,是我国三个重要的年画产地。 民国初年,上海出现了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的 一种新形式,以后发展成为今天的挂历。
中国传统节日 ——春节
你往年是怎么过春节的?
祭灶神 扫尘 贴春联
贴年画
春节
吃饺子 倒贴福字 放爆竹 压岁钱 逛庙会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 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 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 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 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 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扫尘
“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 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 “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 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 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 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 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你能帮家里干些什么呢? 赶快行动起来吧!
吃饺子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究其原因 有四个:一是按照古代的习俗,饺子是过年祭祀后 食用的食品。过年时,讲究守岁时包,辞岁时吃, 即到子时吃,此时为两年之交、迎新辞旧的时刻, 具有特殊意义,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 “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 意的意思,预示新的一年里交上好运。
小天使的话: 如果能将压岁钱用于购买学习用品或做有意义的 事,长辈们会更加喜欢你!你打算怎么做呢?
你逛过春节的庙会么?给大家讲 讲哪些活动给你的映象最深?
逛庙会
逛庙会,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春节情结,更 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 教仪式,庙会之时,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 事”或“道场”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 朝拜、许愿、还愿、求福。庙会期间,也少 不了商贩叫卖、民间艺术表演。庙会上有许 多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传统项目,比 如,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 等。
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 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 是燃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声辞旧迎新。 燃放鞭炮是中国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 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爆竹与年的故事
压岁钱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 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 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 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 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 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 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 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 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 “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 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 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 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 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 钱”。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 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一些 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 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 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 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 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 高升”。
猜一猜
你知道年是怎 么来的么?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 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常年 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 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 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 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 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 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 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 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 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 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 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 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 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 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 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 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 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 “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 “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 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 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 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 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 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 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 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 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 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 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贴春联
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 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春联的一个源头 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 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 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 “宜春”二字。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 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 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