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11蝙蝠和雷达人教新课标含答案解析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11蝙蝠和雷达人教新课标含答案解析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11蝙蝠和雷达人教新课标含答案解析

11.蝙蝠和雷达

一、简答题(3分)

1.(3分)画去不正确的读音或字。

捕捉(bǔ pǔ)(揭竭)开秘密

荧光屏(yín yínɡ)障(碍得)重重

二、填空题(18分)

2.(4分)写出与画线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1)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2)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蝙蝠也能灵巧地避开。()

(3)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4)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3.(4分)选词填空。

不是……而是……即使……也能……有了……就能……无论……也……

(1)飞机上装上雷达,()天空多么黑,它()能安全飞行。

(2)飞机上()雷达,夜间飞行()保证安全。

(3)飞机在夜里安全飞行,()靠飞行员眼睛,()靠雷达导航。

(4)飞机上装上雷达,()在漆黑的夜里,它()安全飞行。4.(4分)找出下列词语完全正确的一组在后面的()里打“√”,把错字画出来改正在横线上。

(1)载重耽误教训协调换然一新()

(2)绮丽理睬关健考证清凉园润()

(3)面颊绿莹莹催促培育油然而生

()

(4)偶然立既诱人晴晰无能为力

()

5.(6分)读拼音,写词语。

fēi é()línɡ danɡ()

cānɡ yinɡ() biān fú()

wén chónɡ()bì kāi()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6.(20分)课外阅读。

蝙蝠

我们常常会在夏天的晚上看到一种在天空中飞翔的类似鸟的动物。它们一边飞,一边还发出吱吱的叫声。这就是蝙蝠。

蝙蝠外形丑陋(lóu),颜色褐黑,头部很像老鼠。身上有四肢,却不怎么会走路。更奇特的是,它不像鸟类那样产卵孵化成幼鸟,而是胎生。生下来的幼蝙蝠吃母乳长大。因此它是世界上唯一会飞行的哺乳动物。

蝙蝠其貌不扬,但心地善良,是人类的好朋友。

蝙蝠捕食苍蝇、蚊子和对农作物有害的昆虫的能力叫人惊叹。一只蝙蝠在一昼夜能吃3000多只害虫。由此看来,蝙蝠是对人类极有益处的动物。

蝙蝠视力很差,但是在将要碰到物体时就会改变飞行的方向,绝不与任何物体相撞。这是因为它能用超声波定位。蝙蝠的这种奇特现象使它身价百倍,成为现代仿生学研究的对象。

(1)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类似(sì shì)哺乳(rǔ lǔ)

捕食(pǔ bǔ)益处(yì yí)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美丽——()众多——()

(3)第3自然段在结构上属于段,起到了的作用。

(4)第4自然段作者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充分说明了蝙蝠

有的能力。

(5)短文第2自然段中说蝙蝠“奇特”指的是什么?第5自然段说蝙蝠“奇特”指的又是什么?请用“____ ”在文中画出来。

(6)为什么说蝙蝠是人类的好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2分)

7.(2分)仿写句子。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答案

一、简答题

1.【答案】pǔ竭yín 得【解析】注意“捕”的读音。

二、填空题

2.【答案】(1)启发

(2)灵活

(3)仿照

(4)清晰

3.【答案】(1)无论也

(2)有了就能

(3)不是而是

(4)即使也能

4.【答案】(1)换—焕

(2)健—键园—圆

(3)√

(4)既—即晴—清

5.【答案】飞蛾铃铛苍蝇蝙蝠蚊虫避开

【解析】注意“蝙蝠”“避”的书写。

三、现代文阅读

6.【答案】(1)sìrǔbǔyì

(2)丑陋唯一

(3)过渡承上启下

(4)列数字捕食苍蝇、蚊子和对农作物有害的昆虫

(5)它不像鸟类那样产卵孵化成幼鸟,而是胎生。生下来的幼蝙蝠吃母乳长大。因此它是世

界上唯一会飞行的哺乳动物。蝙蝠视力很差,但是在将要碰到物体时就会改变飞行的方向,绝不与任何物体相撞。这是因为它能用超声波定位。

(6)蝙蝠捕食苍蝇、蚊子和对农作物有害的昆虫的能力极强;还因为它能用超声波定位。成

为现代仿生学研究的对象;所以说蝙蝠是人类的好朋友

四、语言表达

7.【答案】【示例】爬山虎为什么能向上爬呢?原来它是有脚的。

【解析】注意例句运用的是设问的手法。

2019部编版6蝙蝠和雷达课文阅读题及答案

类文阅读-6 蝙蝠和雷达 “飞翔之王”:蜻蜓 蜻蜓被誉为昆虫里的“飞翔之王”。 在闷热的夏季里,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它好似一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出于飞机之上。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30-50次,作长“8”次运动。就这一手,大多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也望尘莫及。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而不着陆;也可以突然降落,停在一个尖尖的枝梢上,瞬间又飞得无影无踪。唐诗中“蜻蜓飞上玉搔(sāo)头”,生动地描写了这种“特技”表演。 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地与飞行速度和大气气压相适应。蜻蜓这种“自动驾驶仪”比现代飞机灵巧得多。人们从仿生学的角度不断研究昆虫的飞行与构造机能的特点,“移植”到飞机设计上加以应用。例如在空气动力学中有一种“颤振”现象,如飞机机羽不能消除“颤振”,快速飞行时就会使机羽折断,招致机毁人亡。蜻蜓则是消除颤振的“先驱者”,它的翅端前缘有一块色深加厚的部分,叫翅痣。这是保护薄而韧的蜻蜓翅不致折损的关键,人们仿照翅痣,在飞机机羽上设计了加厚部分,于是战胜了颤振,保证了快速型飞机的安全。 (选自《开心趣味百科》) 1.解释词语。 骤雨初歇: 自由自在: 2.本文主要写了。文章用到的说明方法有、、等。 3.蜻蜓能做哪些“特技表演”呢?用“”在文中画出来。再说一说,蜻蜓能做这些“特技表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文中引用了“蜻蜓飞上玉搔头”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蜻蜓的诗句呢?写一写吧。 【参考答案】 1.一场阵雨刚刚停止。形容没有约束,十分安闲随意。 2.蜻蜓具有高超的飞行能力的根本原因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蝙蝠和雷达生字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蝙蝠和雷达生字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蝙蝠和雷达》生字 1【蝙】 读音:biān 巧记:把“虫”子挤“扁”。 字义:[蝙蝠]哺乳动物,头和身体像老鼠,前后肢都有薄膜和身体连着,夜间在空中飞,捕食蚊、蛾等 组词:蝙蝠 造字:形声法 造句:一只蝙蝠在夜空中飞行。 笔顺:左窄右宽。“”内部的两竖左短右长。 字歌:虫来蝙蝠飞可用丝线编行骗露马脚为人莫心偏2【蝠】 读音:fú 巧记:“一”“口”“田”里闹“虫”灾。 字义:[蝙蝠]哺乳动物,头和身体像老鼠,前后肢都有薄膜和身体连着,夜间在空中飞,捕食蚊、蛾等 组词:蝙蝠 造字:形声法 造句:蝙蝠的视力很弱。

笔顺:右部上横短,“口”小,“田”扁宽。 页 1 第 字歌:虫到是蝙蝠示到是享福宝盖来是富巾来挂条幅3【捕】 读音:bǔ 巧记:拍手(扌)迎诗圣(杜“甫”)。 字义:捉,逮 组词:追捕捕捉捕获捕食捕猎捕捞捕杀捕房 造字:形声法 造句:公安人员正在全力追捕犯罪嫌疑人。 笔顺:左窄右宽。右部竖起笔稍高于左部。 字歌:张口待哺乳开车需辅助伸手捕害虫重金开店铺(pù) 4【蛾】 读音:é 巧记:“我”家养了一条“虫”,夜间到处飞。 字义:昆虫,略像蝴蝶。静止时,翅左右平放 组词:蛾子飞蛾菜蛾枯叶蛾 造字:形声法 造句:蛾子是害虫,我们要消灭它们。 笔顺:左窄右宽。“我”竖钩挺拔流畅,斜钩伸展。 字歌:有虫成飞蛾鸟来是天鹅山高真巍峨月宫住嫦娥

页 2 第 5【蚊】 读音:wén 巧记:有“文”化的小昆“虫”。 字义:昆虫,幼虫叫孑孓,生活在水里。成虫身体细长,雄的吸植物汁液,雌的吸人畜的血 组词:蚊子蚊虫蚊蝇蚊香蚊帐 造字:形声法 造句:夏日里蚊子特别多。 笔顺:“虫”形体短,“口”上宽下窄;“文”撇捺伸展。字歌:祭祖拜土坟丝线织花纹汶川大地震叮咬是虫蚊6【避】 读音:bì 巧记:既然璧玉已失!(辟),不如一走(辶)了之。 字义:①躲,设法躲开②防止 组词:①避雨避让避风港避而不谈②避免 造字:形声法 造句:雷雨天不要到大树下避雨。 笔顺:“辟”写时稍窄;“辶”捺要长而平,托住“辟”。字歌:美玉和氏璧接过伸手臂取土砌墙壁急走忙躲页3 第 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课文阅读题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课文阅读题及答 案 “飞翔之王”:蜻蜓 蜻蜓被誉为昆虫里的“飞翔之王”. 在闷热的夏季里.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它好似一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出于飞机之上.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30-50次.作长“8”次运动.就这一手.大多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也望尘莫及.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而不着陆;也可以突然降落.停在一个尖尖的枝梢上.瞬间又飞得无影无踪.唐诗中“蜻蜓飞上玉搔(s āo)头”.生动地描写了这种“特技”表演. 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地与飞行速度和大气气压相适应.蜻蜓这种“自动驾驶仪”比现代飞机灵巧得多.人们从仿生学的角度不断研究昆虫的飞行与构造机能的特点.“移植”到飞机设计上加以应用.例如在空气动力学中有一种“颤振”现象.如飞机机羽不能消除“颤振”.快速飞行时就会使机羽折断.招致机毁人亡.蜻蜓则是消除颤振的“先驱者”.它的翅端前缘有一块色深加厚的部分.叫翅痣.这是保护薄而韧的蜻蜓翅不致折损的关键.人们仿照翅痣.在飞机机羽上设计了加厚部分.于是战胜了颤振.保证了快速型飞机的安全. (选自《开心趣味百科》) 1.解释词语. 骤雨初歇: 自由自在: 2.本文主要写了 .文章用到的说明方法有、、等. 3.蜻蜓能做哪些“特技表演”呢?用“”在文中画出来.再说一说.蜻蜓能做这些“特技表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文中引用了“蜻蜓飞上玉搔头”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蜻蜓的诗句呢?写一写吧. 【参考答案】 1.一场阵雨刚刚停止. 形容没有约束.十分安闲随意. 2.蜻蜓具有高超的飞行能力的根本原因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3.画出: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30-50 次.作长“8”字运动.就这一手.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而不着陆. 根本原因: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地与飞行速度和大气气压相适应. 4.示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荷花之谜 盛夏荷花.娇艳盛放.它何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荷花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非也.经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尽是20微米大小的“疙瘩”.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示.它启发人们去研制涂料和油漆.使墙面像荷花一样不受污染.永葆鲜艳色彩. 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降到10℃.它也能保持花朵内35℃的温度.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1瓦的功率.这一能量来自荷花细胞内能发热的线粒体——细胞的“动力机械”.荷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粉传播.晚间.花瓣关闭.待在温暖的花朵里的昆虫欢悦得很;第二天清楚.荷风送香.身上沾满了花粉的昆虫立即可以起飞.不必先晒太阳(许多昆虫的起飞需要30℃以上的胸廓温度).从而可避免成为敌人的猎物. 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科学家用一颗1288年以前的古老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这颗莲子和其他6颗莲子一起是从中国古代一个枯竭的荷塘里被发现的.沉睡了近千年的莲子竟然在4天后长出嫩绿的新芽.科学家

11蝙蝠和雷达(3篇)

11蝙蝠和雷达(3篇) 《蝙蝠和雷达》教学建议 1.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资料,制作资料卡片。有条件,教师可以准备有关仿生学的图片或制作相关课件,在课中或课尾适当穿插,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开阔学生的视野。课文后的“资料袋”既是一个引子,也为学生制作资料卡片提供了范例,要渗透到教学中去。 2.以下教学思路供参考:教学时,要以教学过程的优化来达到教学效果的优质。一是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让学生充分自读,达到正确、流利朗读,不懂的词语初步自学理解,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精读,深入体会课文内容。着力明确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的,以及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三是练说,积累运用语言。引导学生对照图,自己组织语言,说清楚蝙蝠探路的秘密和雷达的工作原理。四是拓展,激发阅读与探究兴趣。可以交流课前搜集的信息资料,也可适当交流课后的“小泡泡”中的要求──“我也要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布置阅读关于仿生学的科普读物。 3.教学本文,教师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引与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新方式。教师可以提出或师生共同提出一些阅读建议,让学生自主选择,独立阅读,再组织合作探究与交流。比如:

关于主要内容的概括,可以读全文扣住课题归纳,也可以联系课文重点归纳,如:“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科学家通过“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使“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当然,在比较准确概括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说得精练一些。这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注意课程标准关于中年级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要急于求成。 关于课文重难点的突破可以选用多种学习方法,教师要大胆放手并善于组织与调控。可以选用填表法、画图法、填空法(见课后练习):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可以采用表演的方法;还可以创设“仿生学科普知识展览”的情境,让学生当“小小讲解员”上台介绍,下面的“观众”现场提问。使对课文内容的体会与口语交际整合起来。不管采用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11蝙蝠和雷达(含答案)

蝙蝠和雷达 一、给加点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括号里打“√”。 bi ān ( ) s ǎi ( ) bi ǎn ( ) s è ( ) y ín ( ) ru ì ( ) y ín ɡ ( ) yu é ( ) 二、你能分清下列双胞胎,并用它们组词。 捕 ( ) 蝇 ( ) 哺 ( ) 绳 ( ) 僻 ( ) 蚊 ( ) 避 ( ) 纹 ( ) 三、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反复 ( 研究 ) 反复 ( ) 反复 ( ) 反复 ( ) 改变 ( 方向 ) 改变 ( ) 改变 ( ) 改变 ( ) 四、我能给加点的字换上意思相近的词语。 1、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 ) 2、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蝙蝠也能灵巧..地避开。 ( ) 3、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 ) 4、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 ( ) 五、我能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1、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 2、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 )。 蝙.蝠 堵塞 . 敏锐. 荧.光

3、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六、照样子写句子。 例: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1、超声波像似的向前进。 2、像似的。 七、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 据说,云南白药的首创者民医曲焕章,在一次猎狩时打中了一只老虎,抬回家后那虎竟然逃走,后经查明是吃了一种止血草,于是曲焕章便将此草采回,研制成了驰名天下的云南白药。 据说,我国古代著名工匠鲁班,在上山伐树时,被丝茅草割破了手。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丝茅草叶子的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的细齿。鲁班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木工用的带齿锯子。 1、根据短文内容,补写句子。 例句:在漆黑的夜里,飞机为什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1)曲焕章凭什么研制出了云南白药呢?原来是他从得到了启示。 (2)鲁班是怎样发明木工用的锯子呢?原来是他从得到了启示。 2、大自然是个无穷的宝库。你有没有从周围的动物、植物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呢? 说说自己想利用动物或植物的什么特点来发明什么? 部分答案: 三、反复讨论反复试验反复磋商改变路线改变行程改变计划 四、1、启迪 2、灵活 3、仿照 4、清晰 七、1、(1)老虎吃止血草中 (2)丝茅草割破手中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6蝙蝠和雷达课文阅读题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6蝙蝠和雷达课文阅读题及答案 类文阅读6 蝙蝠和雷达 “飞翔之王”:蜻蜓 蜻蜓被誉为昆虫里的“飞翔之王”。 在闷热的夏季里,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它好似一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出于飞机之上。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3050次,作长“8”次运动。就这一手,大多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也望尘莫及。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而不着陆;也可以突然降落,停在一个尖尖的枝梢上,瞬间又飞得无影无踪。唐诗中“蜻蜓飞上玉搔(sāo)头”,生动地描写了这种“特技”表演。 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地与飞行速度和大气气压相适应。蜻蜓这种“自动驾驶仪”比现代飞机灵巧得多。人们从仿生学的角度不断研究昆虫的飞行与构造机能的特点,“移植”到飞机设计上加以应用。例如在空气动力学中有一种“颤振”现象,如飞机机羽不能消除“颤振”,快速飞行时就会使机羽折断,招致机毁人亡。蜻蜓则是消除颤振的“先驱者”,它的翅端前缘有一块色深加厚的部分,叫翅痣。这是保护薄而韧的蜻蜓翅不致折损的关键,人们仿照翅痣,在飞机机羽上设计了加厚部分,于是战胜了颤振,保证了快速型飞机的安全。 (选自《开心趣味百科》) 1.解释词语。 骤雨初歇: 自由自在: 2.本文主要写了。文章用到的说明方法有、、等。 3.蜻蜓能做哪些“特技表演”呢?用“”在文中画出来。再说一说,

蜻蜓能做这些“特技表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文中引用了“蜻蜓飞上玉搔头”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蜻蜓的诗句呢?写一写吧。 【参考答案】 1.一场阵雨刚刚停止。形容没有约束,十分安闲随意。 2.蜻蜓具有高超的飞行能力的根本原因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3.画出: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3050 次,作长“8”字运动。就这一手,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而不着陆。根本原因: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地与飞行速度和大气气压相适应。 4.示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荷花之谜 盛夏荷花,娇艳盛放。它何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荷花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非也。经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尽是20微米大小的“疙瘩”。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示。它启发人们去研制涂料和油漆,使墙面像荷花一样不受污染,永葆鲜艳色彩。 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降到10℃,它也能保持花朵内35℃的温度。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1瓦的功率。这一能量来自荷花细胞内能发热的线粒体——细胞的“动力机械”。荷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粉传播。晚间,花瓣关闭,待在温暖的花朵里的昆虫欢悦得很;第二天清楚,荷风送香,身上沾满了花粉的昆虫立即可以起飞,不必先晒太阳(许多昆虫的起飞需要30℃以上的胸廓温度),从而可避免成为敌人的猎物。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蝙蝠和雷达》同步练习A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蝙蝠和雷达》同 步练习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 (共22题;共101分) 1. (5分)读课文《蝙蝠和雷达》,根据蝙蝠探路的原理图,请你说说雷达探路的原理。 雷达:________发出________到________发出________回到________ 2. (4分)给下列多音字组词语 尽jǐn________jìn________ 难nán________nàn________ 3. (2分)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即________使jì jí系________着jì xì 4. (1分)写出与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________ 5. (4分)选择恰当的词语搭配起来 气候________ A. 气温 结构________ B. 黄河 治理________ C. 温暖

气温________ D. 松散 6. (8分)比一比,再组词 秧________ 壤________ 殃________ 嚷________ 隐________ 殖________ 稳________ 值________ 7. (4分)看拼音,写词语。 bǔ jiùbǔ zhuōfēi émǐn ru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4分)我能给划线的字换上意思相近的词语。 ①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________ ②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蝙蝠也能灵巧地避开。________ ③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________ ④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________ 9. (4分)按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________,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________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________,解决了飞机在夜间________的问题。 10. (2分)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蝙蝠________怎么飞,________没见过它和什么东西相撞。 11. (5分)小实验。 实验材料:生鸡蛋、玻璃杯、水、小棒、食盐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 清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 得到了启示。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 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 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 西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 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 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 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 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 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 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 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证明蝙蝠夜 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 机装上雷达。 【教材简说】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 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 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 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 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 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 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课后的“资料袋”简要介绍了近代新兴的 学科──仿生学。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 野 1、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资料,制作资料卡片: 有条件,教师可以准备有关仿生学的图片或制作相关课件,在课中或课尾适当穿插,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开阔学生的视野。课文后 的“资料袋”既是一个引子,也为学生制作资料卡片提供了范例, 要渗透到教学中去。

四语上6蝙蝠和雷达课文阅读题及答案

四语上6蝙蝠和雷达课文阅读题及答案四年级语文上册6蝙蝠和雷达课文阅读题及答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6蝙蝠和雷达课文阅读题及答案 类文阅读-6 蝙蝠和雷达 “飞翔之王”:蜻蜓 蜻蜓被誉为昆虫里的“飞翔之王”。 在闷热的夏季里,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它好似一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出于飞机之上。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30-50次,作长“8”次运动。就这一手,大多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也望尘莫及。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而不着陆;也可以突然降落,停在一个尖尖的枝梢上,瞬间又飞得无影无踪。唐诗中“蜻蜓飞上玉搔(sāo)头”,生动地描写了这种“特技”表演。 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地与飞行速

度和大气气压相适应。蜻蜓这种“自动驾驶仪”比现代飞机灵巧得多。人们从仿生学的角度不断研究昆虫的飞行与构造机能的特点,“移植”到飞机设计上加以应用。例如在空气动力学中有一种“颤振”现象,如飞机机羽不能消除“颤振”,快速飞行时就会使机羽折断,招致机毁人亡。蜻蜓则是消除颤振的“先驱者”,它的翅端前缘有一块色深加厚的部分,叫翅痣。这是保护薄而韧的蜻蜓翅不致折损的关键,人们仿照翅痣,在飞机机羽上设计了加厚部分,于是战胜了颤振,保证了快速型飞机的安全。 (选自《开心趣味百科》) 1.解释词语。 骤雨初歇: 自由自在: 2.本文主要写了。文章用到的说明方法有、、等。 3.蜻蜓能做哪些“特技表演”呢?用“ ”在文中画出来。再说一说,蜻蜓能做这些“特技表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教案)

6蝙蝠和雷达 1.会认“蝙、蝠”等11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系”,会写“达、蚊”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雷达、蚊子”等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飞机夜间能安全飞行是因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引导学生平时多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从中得到启示。 3.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操。 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飞机夜间能安全飞行是因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难点 引导学生平时多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从中得到启示。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操。 1.字词教学 本课的生字较多,因此在生字教学中,可采取集中学习的方式。在教学中,先出示生字,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老师对生字的字形、写法等方面进行指导。同时通过小组活动,来检验学生学习生字的识记情况,要求基本上达到当堂识记。 2.阅读理解 只有充分阅读,才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来发现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3.表达运用 学习科普类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的写法。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找重点词句来点明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并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1.预习提纲 (1)搜集蝙蝠和雷达的资料。 (2)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运用各种方法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3)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理清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4)认真读课文,整理出自己读完课文后提出的问题。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蝙、蝠”等11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系”,会写“达、蚊”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雷达、蚊子”等词语,掌握“系”这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深度体会蝙蝠超强的飞行能力。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1.我们在预习的时候,搜集了有关蝙蝠和雷达的资料,请同学们说一说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谈自己的了解。 课件出示: 蝙蝠: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主要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课件出示: 雷达:利用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进行目标探测和定位的装置。主要由发射机、天线、接收机和显示器等组成。目标的距离可通过电磁波从雷达到目标、又反射回雷达的时间测定。广泛应用在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领域。 2.读了课题,同学们肯定会有疑问:为什么会把蝙蝠和雷达放在一起呢?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蝙蝠和雷达) 设计意图: 把蝙蝠和雷达这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事物放在一起,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交流预习,读文识字 1.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本课的生字,读准生字的字音。 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课文阅读题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课文阅读题及答案“飞翔之王”:蜻蜓 蜻蜓被誉为昆虫里的“飞翔之王”. 在闷热的夏季里.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它好似一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出于飞机之上.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30-50次.作长“8”次运动.就这一手.大多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也望尘莫及.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而不着陆;也可以突然降落.停在一个尖尖的枝梢上.瞬间又飞得无影无踪.唐诗中“蜻蜓飞上玉搔(s āo)头”.生动地描写了这种“特技”表演. 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地与飞行速度和大气气压相适应.蜻蜓这种“自动驾驶仪”比现代飞机灵巧得多.人们从仿生学的角度不断研究昆虫的飞行与构造机能的特点.“移植”到飞机设计上加以应用.例如在空气动力学中有一种“颤振”现象.如飞机机羽不能消除“颤振”.快速飞行时就会使机羽折断.招致机毁人亡.蜻蜓则是消除颤振的“先驱者”.它的翅端前缘有一块色深加厚的部分.叫翅痣.这是保护薄而韧的蜻蜓翅不致折损的关键.人们仿照翅痣.在飞机机羽上设计了加厚部分.于是战胜了颤振.保证了快速型飞机的安全. (选自《开心趣味百科》) 1.解释词语. 骤雨初歇: 自由自在: 2.本文主要写了 .文章用 到的说明方法 有、、等. 3.蜻蜓能做哪些“特技表演”呢?用“”在文中画出来.再说一说.蜻蜓能做这些“特技表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文中引用了“蜻蜓飞上玉搔头”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蜻蜓的诗句呢?写一写吧. 3 / 1

11《蝙蝠和雷达》练习题(附答案)

11《蝙蝠和雷达》练习题 一、看拼音,字词语。 fēi élínɡ dānɡsāi zhùjiēkāi ( ) ( ) ( ) ( ) yínɡpínɡduǒbìbiān fúzhànɡ ài ( ) ( ) ( ) ( ) 二、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扁()我() 当()曷()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模仿——()启示——()敏锐——() 灵巧——()显示——()研究——() 四、成语积累。 1、使加点字互为反义词。 例:横七竖八 2、加点字是数字。 例:一干二净 五、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所以……不仅……还…… 不是……而是……即使……也…… 1、蝙蝠()能在夜里飞行,()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2、()一根极细的电线,它()能灵巧地避开。 3、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眼睛,()嘴和耳朵。 4、()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中,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六、判断下列句子,意思对的打“√”,错的打“×”。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这是一个反问句。() 2、“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是一个设问句。()

3、“你知道蝙蝠在夜里飞行是怎样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吗?”这是一个疑问句。() 七、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2、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 3、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 停。() 八、阅读理解。 (一)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捕捉飞蛾和蚊子()()()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一根极细的电线()它()能灵巧地避开()()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1、按原文补充标点并填空。 2、科学家通过、、三次试验证明。 3、雷达的研制成功是受到了的启发。 4、人们根据的的特点,发明 了;根据的的特点,发明了。 (二)动物的睡眠 动物的睡眠是为了休息,但,不全是为了休息。 夏天的夜晚,蝙蝠在院子里,在旷野上空,忽东忽西,忽西忽低地飞翔,它们边飞边捉虫子、夜蛾等飞虫吃。可是等冬天来临,天气冷了,蚊子、死蛾死的死、躲的躲,蝙蝠就用“睡眠”的办法来对付绝粮。 冬天来临之前,蝙蝠成群地找个昏暗的山洞、屋檐集体睡觉。他们睡觉的方法很特别,双脚抓住岩石、木棍等东西,成团成簇地倒挂着睡觉。它昏昏沉沉一睡就是四五个月。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蚊子、夜蛾活跃了,蝙蝠才伸伸懒腰,打打呵欠,开始新一年的生活。 蝙蝠睡大觉是在冬天,所以管它叫“冬眼”。 海参也有睡大觉的本事,不过,海参睡眠的季节不是冬天,而是夏天。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海参靠海底的虫子生活。夏天到了,海面上风和日丽,气候炎热,在海底过冬的虫子都浮到海面上来了。只会在海底蠕动的海参无法浮上海面追逐虫子,唯一的办法就是睡大觉。 海参也是睡大觉的本事,不过,海参睡眠的季节不是冬天,而是夏天。这是什么原因呢?

《蝙蝠和雷达》阅读题

阅读《蝙蝠和雷达》片段,回答问题。班别: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大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1、“蝇”的音序查字法应先查的字母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查__________部。 2、在文中与“三心二意”相似的四字词是_____________,请再仿写三个: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弄清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科学家做了______次试验,分别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第一次试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和第三次试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验得出怎样的结论?用“”画出。 5、按课文内容填空。 蝙蝠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像波浪一样向前(),遇到()就反射回来,传到(), 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6、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_________,雷达发出的 无线电波就像蝙蝠______________、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_________。 7、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这就是仿生学。我还知道人们从_________身上得 到启示,发明了_____________。我也打算从_____________身上得到启示,发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

11.蝙蝠和雷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敏锐、铃铛”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蝙蝠的本领。 重点难点 学会生字词,理解“敏锐”等词语的意思;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指导写“蝙蝠”两个字。 二.朗读课文,学习新字。 1.听课文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同桌轮流读课文,互相评价,互相知道。

4.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三.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1.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同桌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3.指明讲,师生共同归纳。你现在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了吧。 四.学习前三个自然段。 1.默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过渡句。 2.出示过渡句,“在漆黑的夜里…...得到了启示。”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设问)读了这个句子,你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 过渡:要想揭开其中的奥秘,我们要先来学习第3自然段。 3.重点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2)指名讲段意。 (3)对于蝙蝠在夜间飞行,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为什么 (4)出示句子: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的避开。

语文四年级上学期类文阅读-6 蝙蝠和雷达(带答案)

试卷 测试题 集合 下册 下学期 试卷 教案 蜻蜓被誉为昆虫里的“飞翔之王”。 在闷热的夏季里,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它好似一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出于飞机之上。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30-50次,作长“8”次运动。就这一手,大多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也望尘莫及。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而不着陆;也可以突然降落,停在一个尖尖的枝梢上,瞬间又飞得无影无踪。唐诗中“蜻蜓飞上玉搔(s āo )头”,生动地描写了这种“特技”表演。 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地与飞行速度和大气气压相适应。蜻蜓这种“自动驾驶仪”比现代飞机灵巧得多。人们从仿生学的角度不断研究昆虫的飞行与构造机能的特点,“移植”到飞机设计上加以应用。例如在空气动力学中有一种“颤振”现象,如飞机机羽不能消除“颤振”,快速飞行时就会使机羽折断,招致机毁人亡。蜻蜓则是消除颤振的“先驱者”,它的翅端前缘有一块色深加厚的部分,叫翅痣。这是保护薄而韧的蜻蜓翅不致折损的关键,人们仿照翅痣,在飞机机羽上设计了加厚部分,于是战胜了颤振,保证了快速型飞机的安全。 (选自《开心趣味百科》) 1.解释词语。 骤雨初歇: 自由自在: 2.本文主要写了 。文章用到的说明方法有 、 、 等。 3.蜻蜓能做哪些“特技表演”呢?用“ ”在文中画出来。再说一说,蜻蜓能做这些“特技表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文中引用了“蜻蜓飞上玉搔头”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蜻蜓的诗句呢?写一写吧。 【参考答案】

人教版l四年级下册:11、蝙蝠和雷达教案

人教版I四年级下册:11、蝙蝠和雷达教案学习目标 ①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②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③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或抄写有生字新词的小黑板。 ②教师搜集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准备蝙蝠图片、雷达图片。 A案 第一课时 ?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 ?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①自由朗读课文两遍,难读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②两人一组轮流读课文,互相认读生字词。 ③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从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①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②指名说,教师根据说的情况,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如:有的同学是抓住课题联系课文归纳的,有的同学是把课文各部分意思连起来归纳的。 ?填表助学,自主阅读 ①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含有关联词的句子,如“即使?… 也……”,想想说明了什么;文中提出什么疑问?请读出疑问的语气。 ③默读四、五、六自然段,填写下表。(表中加黑部分为需填写的内容,答案供参考,只要学生抓住要点即可,语言是否简洁不做重点强调)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把蝙蝠眼睛蒙上,让它在拉有许多绳子系有铃铛的屋子里飞。 铃铛一个也没响,绳子一根也碰着。

蝙蝠和雷达阅读答案

蝙蝠和雷达阅读答案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一根极细的电线,它能灵巧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匏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对文中画线的一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科学家的猜想,他们猜想蝙蝠是靠敏锐的视觉在夜间飞行的。 B.蝙蝠是靠敏锐的视觉在夜间飞行的。 3.下面选项中能体现蝙蝠习性的是。 A.夜里飞行 B.眼睛特别敏锐 C.捕捉飞蛾和蚊子 D.避开障碍物 4.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完成飞行任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而且即使……也…… 2.A 3.ACD 4.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四年级下册 第11课 蝙蝠和雷达 同步测试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四年级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同步测试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比一比,再组词。 (共4题;共19分) 1. (4分)拼一拼,写一写 Zhàng ài pān dēng mí huògēn j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6分)写近义词: 灵巧——_______敏锐——_______清楚——_______写反义词: 灵巧——_______敏锐——_______清楚——_______ 3. (6分)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系:jì_______xì_______ 塞:sāi_______sè _______ 蒙:mēng_______méng_______ 4. (3分)按意思写词语。 ①感觉灵敏,眼光尖锐。本课指眼光尖锐。_______ ②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本课指科学家根据蝙蝠探路的原理发明了雷达。_______ ③有的横,有的竖,杂乱无章。形容纵横杂乱。_______ 二、用词造句。 (共2题;共10分) 5. (5分)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敏锐 ②不是……而是…… 6. (5分)把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难道我们能做违反学校规定的事吗? ②难道我们不应该同坏人坏事作斗争吗?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共3题;共17分) 7. (3分)照样子写出下面句子的歇后语。 例:百里奚饲牛拜相——(人不可貌相) 百灵戏牡丹——_______ 败家子回头——_______ 百米赛跑——_______ 8. (6分)看拼音,写汉字。 biān fúlíng dāng zhàngài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jiēkāi bǔzhuōmǐn ruì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9. (8分)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所以……不仅……还……不是……而是……即使……也…… ①蝙蝠_______能在夜里飞行,_______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②_______一根极细的电线,它_______能灵巧地避开。 ③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_______眼睛,_______嘴和耳朵。

四年级下册11《蝙蝠和雷达》课文原文

四年级下册11《蝙蝠和雷达》课文原文蝙蝠和雷达 清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

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拓展阅读 蝙蝠: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视力很弱,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超声波:超过人能听到的最高频(20 000赫兹)的声波。超声波沿直线传播,有方向性,并能反射回来,对物体有破坏性。广泛应用在各技术部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