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各阶段比较表

合集下载

心理咨询师-发展心理学年龄阶段特征表

心理咨询师-发展心理学年龄阶段特征表
学习为主
学会学习最基本
规则性游戏
生理与心理矛盾性
1.心理上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
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
3.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
4.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身心成熟,
进入社会,
生活空间扩大,
开始恋爱结婚
生理成熟,心理稳定
更年期
丧失期观和毕生发展观
认知
发展
感知觉
1、最重要,最迅速3、深度知觉(视崖)
3适应退休的4个时期:
1.期待期2.退休期3.适应期4.稳定期
道德情感发展,
道德认知发展:
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道德行为发展:
亲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
3、同伴交往
4、友谊的发展
5、家庭人际关系
6、人际交往
1情绪变化
烦恼增多,孤独感,压抑感增强
2自我中心性
独特自我和假想观众
2第二反抗期:
为独立自主意识受阻抗争,为社会地位平等的欲求不满抗争,观念上的碰撞。反抗形式激烈抵抗和冷漠相对。
智力发展:
流体智力: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受先天素质决定)的能力
晶体智力:后天学习获得的语文、数学及其他学科知识的能力成人阶段,流体智力呈缓慢下降的趋势,而晶体智力随经验和知识积累而呈上升趋势。
记忆从60岁衰退明显
老年记忆障碍:信息提取困难,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言语
3岁掌握全部母语发音,词汇量1000,语法规则系统
(1.5-2.5岁)关键期
词汇量:3-4岁最快,6岁3000,7岁4000;
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
1、思维发展阶段性:二元论→相对性→约定性阶段

发展心理学阶段图

发展心理学阶段图
2、道德行为的发展
3、性别角色社会化
4、同伴关系的发展
5、第一反抗期
1、自我意识的发展
2、亲子关系的发展
3、同伴关系的发展
4、友谊的发展
5、欺负与被欺负
1、自我意识的发展
2、情绪变化特点
3、第二反抗期
4、人际关系的发展
1、自我意识的发展
2、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
3、亲密感的建立
4、社会关系的变化
5、职业的适应
发展心理学阶段婴儿期童年期712青春期11121516青年期171835中年期35或4060老年期60岁以后主要发展任务动作发展游戏学习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性一般特征生理变化心理变化观认知发展1感知觉发展2记忆发展3思维发展4言语发展1言语发展2记忆发展3思维发展1记忆的发展2思维的发展1记忆的发展2思维的发展1智力的发展2思维的发展1感知觉变化2记忆的发展变化3创造力的发展1老年丧失期观2毕生发展观社会性发展1情绪的发展2气质3社会性依恋4自我意识的发展1自我意识的发展2道德行为的发展3性别角色社会化4同伴关系的发展5第一反抗期1自我意识的发展2亲子关系的发展3同伴关系的发展4友谊的发展5欺负与被欺负1自我意识的发展2情绪变化特点3第二反抗期4人际关系的发展1自我意识的发展2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3亲密感的建立4社会关系的变化5职业的适应6人格的变化1自我意识的发展2人格的变化3职业的发展4人际关系的变化1退休前后的生活变化2人际关系的变化
1、自我意识的发展
2、人格的变化
3、职业的发展
4、人际关系的变化
1、退休前后的生活变化
2、人际关系的变化
3、人格的变化
4、死亡的来临
心理卫生
1、2、3、4
1、2、3、4

发展心理学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图式

发展心理学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图式
*记忆加工Βιβλιοθήκη 程的速度变慢*工作记忆容量变小
思维年老变化
①老年人思维能力显示出普遍下降的趋势。
②老年人比年轻人表现出更多的智慧。
各年龄阶段社会化发展图式(一)
年龄阶段
社会化特点
具 体 内 容
婴儿期
0-3岁
情 绪
①笑的发展:自发性的笑(0-5周)、无选择的社会性的笑(5周-4个月)、有选择的社会性笑(4月以后)
亲子关系
①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变化:交往时间明显减少;父母处理孩子问题变化;父母对孩子的控制力发生了变化。
②父母对子女控制的三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共同控制(6-12岁)、儿童控制(12岁以上)
同伴关系
①同伴交往中儿童人气特点:*受欢迎的儿童(学习成绩好、有主见、独立能力强、热情助人、善于交往易于合作)、*不受欢迎的孩子(具有攻击性、对人不友好、不尊重同伴、不良主意)、*受忽视的孩子(退缩、安静、依赖性)
②哭的发展:生理反射性的哭、不适宜刺激引起的应答性的哭、主动操作性的哭、经验中学到的社会性的哭。
③恐惧的发展:本能恐惧(反射性反应)、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开水烫)、怕生、预测性恐惧(黑暗)
气 质
托马斯和切斯按适应性、生活节律、情绪状态、趋避等表现,将婴儿的气质划分为: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
社会性依恋
①劳逸结合,避免心理疲劳
②培养豁达的人生观,战胜中年危机
③正确处理家庭和工作关系
①提前做好退休后的生活准备
②生命不息,活动不至
③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④坦然面对死亡
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总特征
年龄阶段
总特征
主 要 观 点
婴儿期
0-3岁
动作
发展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表格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表格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表格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梅瑞·艾里克森提出的一种比较面向未来的人格发展理论,它将人格发展分为八个不同的阶段,分别称为性别自我发现、早期自我发展、标志物阶段、分界阶段、青春期反应、关系阶段、适应阶段和积极生活价值阶段。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提出,人从出生到成年,在这八个阶段中变老,从而形成具有自我意识的人格。

下表概括了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阶段 | 年龄段 | 特点--|--|--性别自我发现 | 婴儿期(出生-2岁) | 对性别的自我认识发展早期自我发展 | 小孩期(2-6岁) | 具有自我、认知和情绪能力的初步发展标志物阶段 | 学龄期(6-12岁) | 进一步发展出一种独立性,从标志性表现中发展出一种独特性分界到青春期 | 少年期(12-18) | 青少年的分界阶段,发展出更多的叛逆性和独立性青春期反应 | 青少年期(18-25)| 理想主义、认同感、叛逆欲和自尊心表现关系阶段 | 年轻人期(25-30)| 生理发育完全,重视友情和工作,寻求认同和独立性适应阶段 | 成人期(30-45) | 开始重视个人责任,追求财富和家庭关系积极生活价值 | 中年期(45-60) | 重视“现实”,坚持自己的信念,追求自由平等每一个阶段都可以有不同的体验和发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特质,也有自己的特殊体验,这些都会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成长。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提出,个体在每一阶段都可以出现早期解决和避免,一个人可以在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生长点、目标和发展,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把握自己的生活,并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潜力。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提供了一种面向未来的探索,它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方法,帮助我们理解一个人的人格发展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更好地把握社会变革中的自身价值,从而实现自身更大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各阶段

发展心理学各阶段

•自控行为:“延迟满足”—主要表现在童年期 •道德发展: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同伴交往 •自我意识: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深切重视自己的 能力和学习成绩;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很强的自尊 心 •自我中心性 •第二反抗期:反抗的对象主要是父母,但也有迁移性(反 抗的形式-外显/内隐),要求人格独立 社会地位平等 精 神和行为自主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年期的发展任务(人生观/价值 观) •道德认知-推理发展:科尔伯格“三水平-六阶段” •人格的成熟性:内省日趋明显;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 为人处世日趋圆通 •性别角色日趋整合—“男女同化” •人格:不安全感、孤独感、适应性差、拘泥刻板性并趋 于保守、回忆往事
•记忆:无意识记有意识记、形象记忆词语 记忆、机械记忆+意义记忆 •思维:具体形象思维、自我中心 •想象:新颖、神奇、超越、指向未来 •言语:幼儿期是词汇增长和丰富的快速期
幼儿期是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思维:具体形象思维(9-10)抽象逻辑思维
推理能力(演绎、归纳、类比)的发展 掌握守恒 •记忆:记忆广度达到一生中的顶峰 •思维:形式运算阶段-思维形式摆脱了具体内 容的束缚;抽象逻辑推理能力发展
婴儿期 0-3
幼儿期 3-6
童年期 6-12 青春期 12-16
青年期 17-35 中年期 35-60 老年期 60+
生理发展 •动作发展:手的抓 握(五指分化/手眼协 调)、独立行走 •发展顺序:头尾原 则、近远原则、大小 原则
•生理发育加速:不 协调 •第二性征出现
达到成熟水平
•更年期
特点 •模仿学习 •条件反射学习方式
•思维:形式运算思维(二元论;相对性来自约定性)•思维:更加成熟

发展心理学的8个阶段

发展心理学的8个阶段

发展心理学的8个阶段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发展的八个阶段。

这些阶段代表了心理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的重大变革,以及对人类行为和心智的不断认知和理解的进展。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重要的发展成果,对于心理学的发展和应用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这八个阶段的综合梳理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心理学从起初的哲学探索到现代的科学学科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以历史的角度来追溯这些发展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理论进行介绍。

从心理学的起源和早期思想家的观点开始,到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等不同的学派的兴起和发展,我们将看到心理学在不同时间和背景下的不断进步和演变。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每个阶段对于心理学发展和应用的贡献,并分析这些理论和研究对于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心智的影响和启示。

通过对这些发展阶段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心理学知识的基本框架,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启示。

综上所述,本文将以发展心理学的八个阶段为线索,探讨心理学发展的历史、理论和应用。

通过对这些阶段的概述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心理学的发展轨迹,深入理解人类行为和心智的本质,为人类的幸福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 正文2.1 第一阶段2.2 第二阶段2.3 第三阶段2.4 第四阶段2.5 第五阶段2.6 第六阶段2.7 第七阶段2.8 第八阶段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每个发展心理学的阶段。

了解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发展过程,对于理解心理学的发展和了解个体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以时间顺序的方式对每个阶段进行介绍,并注意强调各个阶段之间的联系和转变。

每个阶段将包括以下内容:1. 阶段概述:对该阶段的总体特点进行简单概括,以便读者能够迅速了解每个阶段的主要内容。

2. 主要理论:介绍在该阶段出现的主要理论和研究成果。

发展心理学婴儿到中年完整表格

发展心理学婴儿到中年完整表格

具体运算阶段(7-11、12) 认知能力能够摆脱知觉的局限,获 得概念的稳定性,达到守恒。对具 体问题可以进行逻辑运算,思维具 有可逆性。其智力活动处于获得概 念稳定性、进行逻辑思维的阶段。 童年期 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 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
形式运算阶段(11、12 岁及以后) 思维形式能够从具体内容中解放出来,能够提出假设,凭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解决抽象问题。智力获得达到 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二元论阶段、相对性阶段、约定性 阶段 思维监控能力的发展
晶态智力和液态智力 想实行、灵活性和变通性 辩证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言语
语音:简单发音、连续音节、学话 萌芽三个阶段 语义 语法:1.5-2.5 岁是关键期。 婴儿语言学习是先天后天共同作用 的结果 模仿,条件反射 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相似性物体 再认知觉阶段-新异性事物探索阶 段 微笑:自发-无选择-有选择 哭:自发-应答性-主动操作性 分离焦虑 1、 无条件反射是 对 世界的认识 智力发展的最原 源于动作 始基础 头 尾原则、近 2、啼哭 远 原则、大小 原则 活动性:情绪性、活动性、冲动性、 社交性 托马斯切斯:容易型、困难型、迟 缓型 社会性依恋:无差别-有差别-特殊 的-互惠关系形成
婴儿(出生-三岁) 婴儿(出生- 三岁)
新生儿(出生 1 月内) 最早发生成熟。深度知觉:6 个月 12 个月之前主要是情绪和动作记 忆, 个月后表象词语记忆为主导 12 感知觉 记忆
儿童 青少年 青年 幼儿(3-6、7 岁) 幼儿(3-6 3-6、 (6、7-12、13) (11、12-15、16) (17、18-35) 7-12、13) 11、12-15、16) 17、18-35)
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 深切重视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

心理咨询师发展心理学各时期特点比较

心理咨询师发展心理学各时期特点比较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促进婴儿的认知活动
培养其独立性
坦然面对死亡
婴儿言语的发展
词汇发展
基本句法发展
自发性微笑 笑的发展 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生理反射的哭 操作性哭泣,是社会性的哭 本能的恐惧:大的声响、位置变化 、疼痛 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被开 水烫过、被猫抓过 怕生:陌生人焦虑 预测性恐惧:想像引起的,黑暗、 狼外婆 容易型 气质的发展 困难型 社 会 性 发 展 迟缓型 依恋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标志;婴儿依恋发展阶段 社会性依恋 类型:安全型(积极)、回避型(消极)、反抗型(消 极) 从依从成人的评价发展到开始有独 立的评价 从对外部行为表现的评价向内在品 质评价转化 自我概念 从简单、笼统的评价发展到较为具 体的评价 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向初步客观性评 价发展 运动控制 客体我的发展(15-24个月):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 幼儿自我控制能 情绪控制 跃 力的发展 认知活动控制 延迟满足 强烈关注自己的外 貌和体征 自我评价的特点 自我意识 深切重视自己的学 第二次飞 习能力和学业成绩 跃 十分关心自己的人 格特征和情绪特征 发现自我、关 心自我 生 活 中 所 积 累的 自我意识的修 经 验 , 特 别 是 成 正主要依据两 功和失败的经验 个方面 来自他人的评价 人格的变化 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 为人处世日趋圆通 内省日趋明显 性别角色日趋整合 男女同化 不安全感;孤独感;适应性差;拘泥 幽 默 、 升 华 、 利 刻板性,速度减退;趋于保守;回忆 往事 他主义 不能自我控制的情绪波动
味觉、嗅觉、皮肤觉逐渐迟钝
老年期记忆力下降表现 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 、再认和回忆等的减退 或下降 从编码过程来说,老年 总趋势 人不善于运用记忆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心理学各年龄阶段比较表
发展时期
年龄
主要活动内容特点
认知的发展
情绪情感过程
言语发展
主要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卫生
感知觉
记忆
思维
婴儿期
0—3岁
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1、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的源泉。
2、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指标。
3、动作的发展使婴儿获得探究环境的新手段和主动权。
4、动作的发展促进婴儿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1、无意识记为主
2、形象记忆为主
3、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同时发展并相互作用。
记忆策略特点:
1、没有记忆策略。5岁以前儿童难以运用记忆策略。
思维发展特点:
1、具体形象性思维
2、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3-4岁,儿童发展第一逆反期
真正的分离性焦虑
童年期
6.7-12.13岁
小学学习的一般特点:
1、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
1.2-2.5岁是婴儿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
3岁的婴儿基本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
安全感缺失、分离焦虑
良好习惯的培养,包括:排泄习惯、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
幼儿期
3-6.7岁
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
游戏发展:
1、动作游戏:跑、跳
2、想象游戏
3、建筑游戏:积木-三维
记忆发展特点:
(躺-坐-爬-立-走-跑)
视觉、味觉、嗅觉、听觉的发展
按记忆内容分类:(1)情绪记忆(2)动作记忆(3)表象记忆(4)词语记忆
1岁之前,主要是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1岁之后,主要是表象记忆和词语记忆。
思维属于感知运动阶段
分离焦虑
(概括语言,非分化)
1-1.5岁 掌握第一批词汇,数量在50-60之间
3岁词汇量增加到1000个左右
2、教和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4、“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
5、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
记忆的策略
1、复诵策略
2、组织策略
3、系统化策略
4、巧妙加工策略
1、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2、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3、思维类型变化的转折年龄(9-10岁)
友谊对童年期儿童的重要性,正面情绪发展
一、学会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