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走进父母的心灵导学案1、2
《走进父母》的课程教案

《走进父母》的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员了解父母的辛劳和付出,增强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2. 帮助学员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增进彼此理解与亲情。
3. 培养学员承担家庭责任,提升家庭和谐氛围。
二、教学内容:1. 父母的辛劳与付出:通过案例分享,让学员了解父母在生活中所承受的压力和付出,引发学员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 亲子沟通技巧:介绍有效的沟通方法,如倾听、表达、同理心等,并引导学员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技巧。
3. 家庭责任意识:引导学员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学会为家庭付出,共同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享: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员了解父母的爱与付出。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与父母沟通、承担家庭责任等话题,促进学员思考。
3. 角色扮演:安排学员模拟亲子沟通场景,实地演练沟通技巧。
4. 分享感悟:鼓励学员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共同成长。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制作PPT。
2. 准备小组讨论话题,制定讨论规则。
3. 准备角色扮演道具和背景音乐。
五、教学评价:1. 学员课堂参与度:观察学员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员的参与程度。
2. 学员感悟分享:收集学员的感悟分享,评估学员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3. 亲子沟通实践:跟踪学员在家庭中的亲子沟通情况,评估学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员理解父母的辛劳与付出,学会有效的亲子沟通技巧,培养家庭责任意识。
难点:如何让学员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升亲子关系和家庭和谐。
七、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父母付出的案例,引发学员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 讲解与分享:讲解父母的辛劳与付出,分享有效的亲子沟通技巧。
3.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改善亲子关系。
4. 角色扮演:模拟亲子沟通场景,让学员实地演练沟通技巧。
5. 学员感悟分享: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八、教学策略:1. 情感共鸣:通过案例分享和讨论,让学员感受到父母的辛劳与付出,引发学员的共鸣。
走进父母的心灵学案

走进父母的心灵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八课走进父母的心灵第一课时学会理解父母一、教学目标1、理解父母的爱2、正确认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培养分析问题和“换位思考”的能力3、体验、感悟父母对自己的爱,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重点)2、当父母与自己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换位思考、理解父母(难点)三、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教师: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之一。
从呱呱坠地的那天开始,我们便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我们接受着他们无微不至的呵护和苦口婆心的教导。
有人说,父爱如山,母爱如灯。
山在远处巍峨,灯在近处温暖。
作为子女的我们也该试着走进父母的心灵,感受他们的爱。
学生集体朗读97页“引言”。
教师:同学们都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同父母一起生活难免会有误会和摩擦,父母苦口婆心的教导可能使步入中学的你感到“受用不了”,有时甚至出现感情的鸿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学会理解父母!2、测一测:你对父母了解多少教师:人与人的美好关系总是从相互了解开始的,我们只有了解父母才能更深切地理解他们,才能明白我们应该怎样和他们相处。
学生完成97、98页“自我测查”的内容,教师调查同学们对父母的了解程度。
教师:看来我们有的同学在这方面做得较好,有的同学还需努力!3、说一说:父母对我的爱教师:只要你有耳朵、有眼睛、有心灵,你就能感受到父母对你的爱,请大家说一说,父母做过哪些事情最让你感动(学生叙述,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与鼓励)教师过渡:父母对我们的爱,相信同学们能够用心体会的到。
我很高兴,因为我也能体会你们对父母的感激和爱。
下面我们再来看书上讲到的两个故事:《手套》和《音乐考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两个案例,并回答教材上提出的相应问题。
学生集体朗读99页“指点迷津”。
4、谈一谈:我与父母的冲突教师:首先请同学们说说自己与父母相处时有哪些烦恼(学生叙述,教师点评)教师:看来同学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还真不少,这些矛盾的存在会严重阻碍我们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交流。
第八课走进父母的心灵第1课时学会理解父母

第八课《走进父母的心灵》第1课时:学会理解父母【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学习有方向!)课程标准: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目标:1、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
2、能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冲突和摩擦,与父母和谐相处。
重点:感受父母对子女的爱,体会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辛劳。
难点:正确理解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冲突摩擦,与父母和谐相处。
导入语是谁在你跌倒的时候,紧紧地把你搂在怀里?鼓励你向前走?是谁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一次次向你伸出了援助的手?茫茫人海,是谁最惦记你、最疼爱你?小时候生病发烧,是谁抱着你焦急地向医院跑?又是谁夹着衣被在后面紧紧地追?寒冷的冬天,是谁给你买来了厚厚地棉衣?炎热的夏天,又是谁给你送来了件件短衣?是谁怕你吃不饱?穿不好?谁不香呀!过新年的时候,是谁为你买来了新衣服?新裤子?新鞋子?别人家孩子有的他们就是省吃俭用也让你们有。
是谁在你们心目中的位置最高?又是谁对你们一生的影响最大?是我们的父母。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父母的心灵,去理解父母,孝敬父母吧!【课前预习】(相信自己我能行!)一、浏览教材97页—101页内容,完成下面任务:1、我们的生命是赋予的。
对子女的爱是最无私的最伟大的爱。
2、是儿女生命中的阳光,他们给我们温暖,给我们支撑,给我们的学习、生活以保障……他们的亲情挚爱是我们健康成长的养料。
3、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由于父母和子女在、和思考问题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相互产生冲突和摩擦是难免的。
二、搜集整理一两句关于表达父爱或母爱的经典诗词句读一读、或一两首歌曲唱一唱。
三、搜索我们成长的记忆,准备两个故事(所准备的故事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力争把讲故事的时间控制在1-2分钟):①父母做的一件让你最感动的事情(也可以描述一个感人的瞬间);②父母做的一件让你最不愉快事情。
陕教版七上第八课《走进父母心灵》word教案1

陕教版七上第八课《走进父母心灵》word教案1教学目标:1、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的;明白得父母,积极调适和克服逆反心理;树立同父母平等沟通的意识,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2、培养学生同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克服“逆反”心理,进一步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操纵的能力;3、了解逆反心理的表现、危害,把握调适逆反心理的方法和技巧;明白与父母平等沟通的重要性,明白得处理与父母关系的具体方法;明白得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明白得教敬父母和长辈。
教学重点难点:1、明白得父母;2、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3、克服“逆反”心理。
教学课时数:4课时第一课时学会明白得父母教学目标:1、体验、感悟父母对自己的爱,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2、正确认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培养分析总是和“换位摸索”的能力;3、明白得父母的爱。
教学重点:明白得父母对子女的爱。
教学难点:当父母与自己发生矛盾与冲突的时候,换位摸索,明白得父母。
教学步骤:一、导入:讲述一位睿智的父亲,在与小孩的临别之际,写的一封书信:友爱的小孩:在这恋恋不舍的临别之际,我要告诉你,你要每天笑声不断。
笑,就要咯咯地笑。
为你自己的健康,一天笑三次。
假如你能将他人也拉入你的笑声,你就会使这艘笑声之舟永久漂浮在你的生活海洋里。
世界是极为复杂的,我期望你学会辨论是非的能力,一量你养成了辨论事物的适应,你就会向你的自负挑战;我期望你充分地挖掘你的聪慧才智,查找聪慧需要时刻,你不要心急,不要轻言舍弃;我期望你……期望的东西太多太多!小孩,要记住:父亲相信你,并支持你。
提问:这是一位平凡的父亲写给他小孩的信,它表达着世间许多的父亲母亲对小孩的谆谆教诲。
同学们,你们能向老师谈谈你的感受吗?明确:人类在漫漫历史长路上跋涉前进,面对遥远的以后,父母塑造了一个接力者,这确实是你。
他们抚养你成长,是你人一辈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同你最早的朋友。
父母之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爱,这种爱让我们永怀感激之心。
《走近父母》主题班会课教案内容

《走近父母》主题班会课教案内容一、教案背景班会主题:《走近父母》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与付出,增强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2. 培养学生与父母有效沟通的能力,增进亲子关系。
3. 引导学生学会体谅父母,主动承担家庭责任。
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父母关爱子女的图片。
2. 视频素材:关于亲子关系的短视频。
3. PPT课件。
二、教学内容1. 导入:展示父母关爱子女的图片,引导学生分享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 父母的爱:讲解父母对子女的付出和关爱,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重要性。
3. 亲子沟通:介绍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理解等,引导学生在家庭中运用这些技巧。
4. 案例分享:观看关于亲子关系的短视频,讨论案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5. 体谅父母:讲解如何体谅父母,主动承担家庭责任,如做家务、关心父母健康等。
6. 情感体验: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父母,体验父母的关爱与付出。
7.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次班会课的收获,制定改进与父母沟通的计划。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展示父母关爱子女的图片,引导学生分享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 父母的爱(5分钟):讲解父母对子女的付出和关爱,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重要性。
3. 亲子沟通(5分钟):介绍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理解等,引导学生在家庭中运用这些技巧。
4. 案例分享(5分钟):观看关于亲子关系的短视频,讨论案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5. 体谅父母(5分钟):讲解如何体谅父母,主动承担家庭责任,如做家务、关心父母健康等。
6. 情感体验(5分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父母,体验父母的关爱与付出。
7. 总结提升(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本次班会课的收获,制定改进与父母沟通的计划。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陕教版七上第八课《走进父母心灵》word教案

第八课走进父母的心灵第一课时学会理解父母[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感悟父母对自己的爱,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
能力正确认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培养分析问题和“换位思考”的能力。
知识理解父母的爱[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
教学难点:当父母与自己发生矛盾与冲突的时候,换位思考理解父母。
[教学过程]导入:投影∶感受亲情——配乐、配图散文∶《舟舟的伟大母亲》(使师生共同感受世间这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使学生初步建立理解父母的感情基础。
讲授新课:一伟大的母爱1从这位母亲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母爱?2舟舟只有三四岁孩子的智力水平,他感受到母爱了吗?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课的核心问题——学会理解父母。
二无私的母爱展示课本—98页漫画。
提问:1 妈妈真的不怕冷吗?2 妈妈为什么这么做?3 你怎样看待妈妈的做法?结合漫画,学生谈谈自己最受感动的事。
(使学生能够切身的体会父母给予我们的爱。
)展示课本—99页的指点迷津的内容,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三唠叨—无微不至的母爱通过引入学生与家长交往时的烦恼—母亲的唠叨,揭示唠叨是母亲对我们的无微不至的关爱。
出示父母平时最爱唠叨的话语,让学生模仿父母的口吻,来读一下。
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父母对我们的关爱。
四呵护是爱通过引入学生与家长交往时的烦恼—隐私得不到保障,揭示母亲刺探我们的秘密其实是对我们的呵护,呵护是一种母爱。
展示课本—99页的漫画。
提问: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五“自私”的爱通过引入学生与家长交往时的烦恼—父母当我们是小孩子,揭示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
出示课本—100页的材料。
提问:1 妈妈的做法对吗?2 你怎么认识捐献毛衣这件事情?通过学生讨论,思考可以总结出母爱是对自己孩子的爱,他人是无法干预的。
把自己的一切给孩子是无私,对自己孩子的偏爱又是“自私”的。
六严厉也是爱通过引入学生与家长交往时的烦恼—父母脾气不好,揭示严厉也是一种爱。
《走进父母》的课程教案

《走进父母》的课程教案《走进父母》的课程教案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对方等良好的交往意识和情感。
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辩证、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以及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克服“逆反”心理,并掌握与父母和谐沟通的方法。
导学过程:(导学过程设计好预学感知、研讨展示、拓展提升三个环节及第二部分当堂测评)一、预学感知:根据学习检测P1-2的知识聚焦,预习教材第2—15页的内容。
二、研讨展示(自主建构知识体系):三、拓展方舟(自主梳理知识要点)1.我们应该孝敬父母。
(1)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给我们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的爱。
(2)孝敬父母既是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
在现代社会,孝敬父母是基本的。
(3)孝敬父母,应该体现在中。
A:孝敬父母,就要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认真学习,踏实做人。
B:孝敬父母,就要体谅父母和家庭的困难,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向父母提的要求。
C:孝敬父母,就要亲近、关心和帮助父母,同父母保持的关系;在衣食住行上首先想到;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努力减轻父母的。
D:孝敬父母,就要赡养父母。
长大后,不仅要上赡养父母,更要在上关心父母。
2.要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1)要认识自己的变化和特点,与父母沟通,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理解我们的愿望。
(2)客观地看待自己与父母在知识和能力上的,从内心尊重父母,愉快地接受父母正确的意见、建议。
(3)了解父母的辛苦、困难,体验父母的情绪和需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给予父母更多的安慰。
(4)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态度,克服心理。
(5)妥善处理尊重父母、孝敬父母与帮助父母的关系。
四、课堂收获通过本节课学习,我认识到--------我以后会--------当堂测评一、单项选择题1.观察漫画《心病》,孝敬父母,我们子女应该()A.真心关注父母的健康和心情B.不让父母难看、不给父母丢脸C.多给与父母一些物质方面的赡养D.对父母有礼貌,不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学习实践】《走进父母》心理辅导教案

《走进父母》心理辅导教案一、活动背景:当今社会独生子女比较多,在家里,他们就像小皇帝,想要什么,家长就给买什么,孩子的一切要求家长无条件地满足,造成他们心里只有自己,不知道心疼父母,不知道父母的辛苦,再加上初中学生日益走向独立,逆反心理甚至代沟往往就会产生。
针对独生子女任性,不尊重父母以及两代人之间代沟等问题,特举行本次教育活动。
二、活动目标:1、帮助学生提高爱父母的意识,培养学生了解父母,关心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的情感。
2、通过活动,引导孩子与父母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消除与父母间的隔阂。
二、活动过程:(一)全班诵读《新三字经》为人子方少时尊长辈习礼仪孝与悌须继承爱父母意深长亲养儿多苦辛报春晖寸草心亲有教儿恭听做错事即改正家务事乐担承洗碗筷扫门庭家爱我我爱家推此心爱中华(二)主持人上台:甲:世界上有一种琐碎的爱,她的名字叫母爱。
阴雨时节,一把雨伞送来了她的深情,傍晚时分,一杯牛奶送来了她的关怀,琐碎之中,爱在荡漾,爱在澎湃乙:世界上有一种宽容的爱,它的名字叫父爱。
像高山似大海,它包容着一切。
多么宽容的父爱,多么博大的襟怀。
甲:但常常听见有同学这样评价父母:“他们太古板!”“他们懂得什么!”乙:也常常听见同学们大声呼吁:“爸爸妈妈,请理解我”“请给我自主的权利”。
甲:其实,我们对父母又了解多少呢?相信大家一定听到过这样一句广告词:“世上所有的父亲都知道儿子的生日,又有几个儿子知道父亲的生日?”如果你至今不能正确的回答这个问题,就请你走近你的父母。
今天召开“走近父母”主题班会,让我们一起体会父母对我们的关爱吧!(三)、说说爸爸妈妈给我的爱甲: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带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在已经过去的许多个日日夜夜,他们终日操劳,在生活中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爱护我们,哺育我们健康成长。
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凝聚着父母的汗水和心血。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说说我们的爸爸妈妈是怎么爱我们的,体会父母给予我们的无限关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走进父母的心灵
《学会理解父母》导学案
学校:双石铺中学版本:陕教版年级:七年级(上)科目:政治
第 1 课时编者唐超备课组长唐超审核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感悟父母对自己的爱,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劳动。
2.能力目标:正确认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培养分析问题和“换位思考”的能力。
3.知识目标:理解父母的爱。
学习重点: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
学习难点:当父母与自己发生矛盾与冲突时,换位思考,理解父母。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10分钟
1、情景导入: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今天给大家欣赏的这首歌曲,曾经感动过很多人。
同学们能从中体验到怎样的一种感情?
2、独学:通读教材P97-101,对书上的基本知识点勾、画、圈出来,并标上序号。
对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做出标记。
3、完成练习册P66-P67页,一、二、三题。
学科长检查,小组内相互纠正。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展示交流】22分钟
(一)合作学习
活动一测一测:
1、了解父母:结合教材第一目第一◎有关内容说说你了解你的父母吗?(如经历、习
惯、喜好、健康、工作、收入来源等)
活动二说一说:
2、理解父母多种多样的爱。
1)、观察教材第一目第二◎图画《手套》,请学生围绕三个问题谈论自己的感受:
2)只要你有耳朵有眼睛有心灵,你就能感受到父母对你的爱。
请大家用最快的速度搜索一下自己的记忆,能不能说说:父母做过哪些事情最让你感动?让老师和同学都来分享你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3)、欣赏书上的漫画《音乐考试》,完成相关内容。
活动三换位思考:
3、正确处理与父母的矛盾。
第八课走进父母的心灵
《与父母平等沟通》导学案
学校:双石铺中学版本:陕教版年级:七年级(上)科目:政治
第 1 课时编者唐超备课组长唐超审核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并克服逆反心理,树立同父母平等沟通地意识,加深对父母的理解和爱。
2.能力目标:掌握调试逆反心理的方法和技巧。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的方法。
3.知识目标:懂得逆反心理的明显特征和危害。
懂得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要求。
学习重点:调试逆反心理;与父母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学习难点:与父母沟通要平等和相互尊重。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10分钟
1、小品导入:
内容:1、母亲教育孩子:“要做家务劳动……”孩子说:“好嘛!那我不上学了,从早到晚都在家里作家务!” 2、一家长反复提醒孩子注意营养,每天要坚持吃鸡蛋。
孩子说:“好嘛,那我每天吃十个鸡蛋!” 3、一家长用命令式的语气让孩子复习功课,结果孩子偏偏要跑出去玩耍,家长无可奈何。
对待家长或老师的抵触、不顺从甚至与抗拒的行为,从心理学上讲都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他的显著特征就是抵触、不服从乃至抗拒。
2、独学:通读教材P101-104,对书上的基本知识点勾、画、圈出来,并标上序号。
对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做出标记。
3、完成练习册P69-P70页,三题。
学科长检查,小组内相互纠正。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展示交流】22分钟
1、合作学习:
1)、看P101材料,解答后边的问题。
逆反心理的特征?危害?调试的方法?
2)、在和你交谈时,你的父母最爱说的三句话是什么?
3)相互尊重,平等沟通,积极交流
活动一实话实说: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第二目第二个◎第一个◆相关内容
活动二我与父母掏心窝:看教材第二目第三◎第二、三个◆的内容,完成后边问题。
教材第二目第二◎第四个◆的内容后边问题:
在他们错怪我们地时候,在他们不信任我们的时候,就是最需要我们采取主动地积极地态度去和他们沟通地时候。
告诉父母你的真实想法,告诉他们你真正在渐渐成熟。
最好平时多着时间与父母谈心,父母会理解你的。
活动三与父母化敌为友:列举一些最容易与父母发生冲突地情况?你是怎样做的?
活动四送给父母地礼物:归纳解决与父母矛盾的好办法。
2、展示交流。
第三环节、【反馈矫正】8分钟
1、检测达标:练习册P69-P70页一、二、五题。
2、交流
3、课后作业:练习册P70-P72四、拓展探究一。
书店有本书《外交家爸爸给儿子的信》,那位爸爸给儿子的忠告之一是:换中眼光,换个位置看问题,你就会豁然开朗、快乐起来!
1)、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与父母相处时有哪些烦恼? (可参考教材P99-100资料)
2)、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三◎最后一个情景P101:学生展开分析讨论。
活动四回家做一做
1、你们觉得回家之后应该作些什么?
(二)展示交流。
第三环节、【反馈矫正】8分钟
达标检测:
在某市中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就初中学生与父母沟通情况的对388名初中学生进行了调查,部分数据统计如下:
(1)这个调查反映了什么现实情况?
(2)根据你的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哪些?
(3)怎样改善与父母的沟通情况,请你和几位同学共同想出一些沟通技巧,写在下面。
1、
2、交流展示:
3、作业:练习册P57-58拓展探究1、2;探究创新2.
⑴反映了初中学生与父母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
⑵主要原因在于心理方面,同学们正处于心理上的“断
乳期”;有父母和子女间相互不了解、父母和子女间的矛盾、误解,缺乏沟通技巧、不能理解对方的真实
用意等。
(3)学会和父母沟通就要理解自己的父母,尊重自己的父母;主动汇报学习和身心健康方面的情
况;虚心听从父母批评建议;开展一些有利于沟通的活动如旅游、体育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