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父母的心灵学案

合集下载

《走进父母》的课程教案

《走进父母》的课程教案

《走进父母》的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员了解父母的辛劳和付出,增强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2. 帮助学员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增进彼此理解与亲情。

3. 培养学员承担家庭责任,提升家庭和谐氛围。

二、教学内容:1. 父母的辛劳与付出:通过案例分享,让学员了解父母在生活中所承受的压力和付出,引发学员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 亲子沟通技巧:介绍有效的沟通方法,如倾听、表达、同理心等,并引导学员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技巧。

3. 家庭责任意识:引导学员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学会为家庭付出,共同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享: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员了解父母的爱与付出。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与父母沟通、承担家庭责任等话题,促进学员思考。

3. 角色扮演:安排学员模拟亲子沟通场景,实地演练沟通技巧。

4. 分享感悟:鼓励学员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共同成长。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制作PPT。

2. 准备小组讨论话题,制定讨论规则。

3. 准备角色扮演道具和背景音乐。

五、教学评价:1. 学员课堂参与度:观察学员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员的参与程度。

2. 学员感悟分享:收集学员的感悟分享,评估学员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3. 亲子沟通实践:跟踪学员在家庭中的亲子沟通情况,评估学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员理解父母的辛劳与付出,学会有效的亲子沟通技巧,培养家庭责任意识。

难点:如何让学员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升亲子关系和家庭和谐。

七、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父母付出的案例,引发学员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 讲解与分享:讲解父母的辛劳与付出,分享有效的亲子沟通技巧。

3.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改善亲子关系。

4. 角色扮演:模拟亲子沟通场景,让学员实地演练沟通技巧。

5. 学员感悟分享: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八、教学策略:1. 情感共鸣:通过案例分享和讨论,让学员感受到父母的辛劳与付出,引发学员的共鸣。

第八课__走进父母的心灵导学案1、2

第八课__走进父母的心灵导学案1、2

第八课走进父母的心灵《学会理解父母》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力目标:正确认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培养分析问题和“换位思考”的能力。

2.知识目标:理解父母的爱。

学习重点: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

学习难点:当父母与自己发生矛盾与冲突时,换位思考,理解父母。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10分钟1、独学:通读教材P97-101,对书上的基本知识点勾、画、圈出来,并标上序号。

对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做出标记。

2、完成练习册P66-P67页,一、二、三题。

学科长检查,小组内相互纠正。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展示交流】22分钟(一)合作学习活动一测一测:1、了解父母:结合教材第一目第一◎有关内容说说你了解你的父母吗?(如经历、习惯、喜好、健康、工作、收入来源等)活动二说一说:2、理解父母多种多样的爱。

1)、观察教材第一目第二◎图画《手套》,请学生围绕三个问题谈论自己的感受:2)只要你有耳朵有眼睛有心灵,你就能感受到父母对你的爱。

请大家用最快的速度搜索一下自己的记忆,能不能说说:父母做过哪些事情最让你感动?让老师和同学都来分享你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3)、欣赏书上的漫画《音乐考试》,完成相关内容。

活动三换位思考:阅读P101材料,想一想:当我们与父母的意见和想法不一致时该如何处理?第八课走进父母的心灵《与父母平等沟通》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力目标:掌握调试逆反心理的方法和技巧。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的方法。

2、知识目标:懂得逆反心理的明显特征和危害。

懂得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要求。

学习重点:调试逆反心理;与父母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学习难点:与父母沟通要平等和相互尊重。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10分钟1、独学:通读教材P101-104,对书上的基本知识点勾、画、圈出来,并标上序号。

对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做出标记。

2、完成练习册P69-P70页,三题。

学科长检查,小组内相互纠正。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展示交流】22分钟1、合作学习:1)、看P101材料,解答后边的问题。

《走进父母》心理辅导教案

《走进父母》心理辅导教案

《走进父母》心理辅导教案一、活动背景:当今社会独生子女比较多,在家里,他们就像小皇帝,想要什么,家长就给买什么,孩子的一切要求家长无条地满足,造成他们心里只有自己,不知道心疼父母,不知道父母的辛苦,再加上初中学生日益走向独立,逆反心理甚至代沟往往就会产生。

针对独生子女任性,不尊重父母以及两代人之间代沟等问题,特举行本次教育活动。

二、活动目标:1、帮助学生提高爱父母的意识,培养学生了解父母,关心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的情感。

2、通过活动,引导孩子与父母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消除与父母间的隔阂。

二、活动过程:(一)全班诵读《新三字经》为人子方少时尊长辈习礼仪孝与悌须继承爱父母意深长亲养儿多苦辛报春晖寸草心亲有教儿恭听做错事即改正家务事乐担承洗碗筷扫门庭家爱我我爱家推此心爱中华(二)主持人上台:甲:世界上有一种琐碎的爱,她的名字叫母爱。

阴雨时节,一把雨伞送来了她的深情,傍晚时分,一杯牛奶送来了她的关怀,琐碎之中,爱在荡漾,爱在澎湃乙:世界上有一种宽容的爱,它的名字叫父爱。

像高山似大海,它包容着一切。

多么宽容的父爱,多么博大的襟怀。

甲:但常常听见有同学这样评价父母:“他们太古板!”“他们懂得什么!”乙:也常常听见同学们大声呼吁:“爸爸妈妈,请理解我”“请给我自主的权利”。

甲:其实,我们对父母又了解多少呢?相信大家一定听到过这样一句广告词:“世上所有的父亲都知道儿子的生日,又有几个儿子知道父亲的生日?”如果你至今不能正确的回答这个问题,就请你走近你的父母。

今天召开“走近父母”主题班会,让我们一起体会父母对我们的关爱吧!(三)、说说爸爸妈妈给我的爱甲: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带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在已经过去的许多个日日夜夜,他们终日操劳,在生活中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爱护我们,哺育我们健康成长。

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凝聚着父母的汗水和心血。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说说我们的爸爸妈妈是怎么爱我们的,体会父母给予我们的无限关爱。

主题班会《走近父母》教案

主题班会《走近父母》教案

主题班会《走近父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辛劳和付出,增强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2. 培养学生与父母有效沟通的能力,增进亲子关系。

3. 引导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回报父母。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父母的辛劳和付出,培养与父母沟通的能力。

2. 难点:学会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回报父母。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关于父母辛勤付出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准备一些关于亲子关系沟通的小故事或案例。

3. 准备一些关于理解、尊重、回报父母的方法或建议。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关于父母辛勤付出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辛劳和付出。

2. 新课导入:介绍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引出本次主题班会的目的。

3. 案例分享:分享一些关于亲子关系沟通的小故事或案例,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与父母有效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5. 小组分享: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大家共同学习和借鉴。

6. 总结建议:总结一些关于理解、尊重、回报父母的方法或建议,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7. 情感升华:通过一些感人的歌曲或故事,引导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回报父母。

8.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与父母沟通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后尝试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本次主题班会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2. 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和困惑,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延伸活动1. 开展“父母的一天”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父母的生活点滴,体验父母的辛劳。

2. 开展“感恩父母”演讲比赛,让学生通过演讲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3. 开展“亲子关系”主题征文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或心得体会。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看是否积极发言、认真听讲。

第八课 走进父母的心灵3

第八课  走进父母的心灵3

第八课走进父母的心灵《孝敬父母》导学案学校:双石铺中学版本:陕教版年级:七年级(上)科目:政治第 1 课时编者唐超备课组长唐超审核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孝敬父母地观念,将孝敬父母落实到行动中。

2.能力目标: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用多种方式关爱父母。

3.知识目标:知道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学习重难点:孝敬父母需要从实际行动做起,从小事做起。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10分钟1、情境导入:请学生讲述教材P106“阅览人生”:走不出深情的海。

展示一份问卷调查,最近一项来自对中、小学生所做的关于孝敬长辈地问卷调查发现:65℅学生不能说出父母地生日,73℅的学生说不全祖父母地名字,而且很少有人想到为父母过生日。

2、独学:通读教材P105-106,对书上的基本知识点勾、画、圈出来,并标上序号。

对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做出标记。

3、完成练习册P73-P74页,三题。

学科长检查,小组内相互纠正。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展示交流】22分钟1、合作学习:1)、试着背诵孟郊《游子吟》,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二十四孝),这些事例说明什么?2)、观察P105漫画:对图中三个儿子的行为作出评价:3)、打开记忆的闸门,写下父母对你的一次关爱,并写出你的感谢的话语。

4)、孝敬父母应该从哪些方面怎么做?2、展示交流3、我的收获:孝敬父母应该怎么做?第一:孝敬父母,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小事上,要从小事做起,关心父母、照顾父母。

第二:孝敬父母应该有:精神上安慰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生活上体贴父母、为父母分忧;物质上帮助父母,;学习上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等。

第三环节、【反馈矫正】8分钟1、检测达标:一、二、五题2、交流3、课后作业:练习册P74-P75四、、拓展探究。

《走近父母》主题班会课教案内容

《走近父母》主题班会课教案内容

《走近父母》主题班会课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敬父母、感恩父母的思想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二、教学重点1. 父母对学生的关爱和教育。

2. 学生如何尊敬父母、感恩父母。

3. 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如何使学生深刻理解父母的关爱和教育。

2.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尊敬父母、感恩父母。

3. 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父母沟通的场景,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典型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 准备角色扮演的道具和场景。

3. 准备班会课的时间安排和教学流程。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次班会课的主题《走近父母》。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对自己的父母了解吗?我们应该如何与父母相处?二、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对待父母的。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三、讨论环节(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尊敬父母、感恩父母。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大家共同总结出尊敬父母、感恩父母的方法和技巧。

四、角色扮演环节(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父母沟通的场景。

2.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班会课的收获,加深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提出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更好地与父母相处的目标和计划。

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环节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学生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2. 收集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评价学生对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走近父母(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走近父母(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走近父母(心理健康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理解父母,感受亲子沟通的重要。

2.能正确对待与父母的冲突,学习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

活动重点:能正确看待与父母的冲突,感受亲子沟通的重要。

活动难点:接受与父母的冲突,学习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

活动准备:ppt课件,写有情绪词语的纸条活动过程:一、热身活动“顺风耳”听一段文字,听到动物名称就拍手,听到植物名称就跺脚,听到学习用品名称就轻呼一声“哇!”峰峰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动物和植物,一看到狗、鸡、鸭、鹅呀,目光就会随着它们走动而走动,咿咿呀呀地跟它们说话。

会走路了,峰峰就会追着动物们跑,看到它们在那找食物就跑回家抓把米给它们吃。

上学了,妈妈买了蜡笔、水彩笔、油画棒,峰峰就画上了动物和植物。

每到春天,柳树长出了嫩叶,花儿露出了笑脸,桃花开了,梨花开了,小狗在山坡上撒欢地跑着,峰峰就乐开了花,拿起笔就画呀画呀。

今天我发觉我们班的同学上课都非常认真,也非常配合,谢谢你们的合作。

二、爱的测试第一题:他很爱她,她细细的瓜子脸,弯弯的峨眉,纤长的体型,美丽动人。

可是有一天,她不幸遇到了车祸,截去双肢。

你觉得,他会一如既往地爱她吗?第二题:她很爱他,他是商界的精英,儒雅沉稳,敢打敢拼。

突然有一天,他破产了,变得一贫如洗,她还会像以前那样爱他吗?A、她一定会B、她不一定会C、她可能不会同学们是不是把他和她当成了恋人关系?可是,题目本身并没有说他和她是恋人关系啊!现在,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第一题中的“他”是“她”的父亲,第二题中她是他的母亲,让你把这两道题再做一遍,你还会坚持原来的选择吗?小结: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不因为美貌、不因为丑陋、不因为财富、不因为贫穷而减少,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父母,走近父母。

三、游戏“人体拷贝”1.介绍规则:1)选择8位学生为一组,由第一位学生抽签,看纸条内容(即表达情绪的一个词)。

2)第一位学生只能用肢体语言将纸条上的信息传递给后面的学生。

走进父母心理健康教案

走进父母心理健康教案

走进父母心理健康教案走进父母心理健康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心灵故事启发学生了解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通过自我剖析和例案教学让学生分析代沟产生的原因,进而理解父母、体谅父母。

加强学生与父母的沟通意识,鼓励学生主动与父母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心理实验让学生感受父母无微不至的爱,理解父母,热爱父母,同时感恩父母。

研究重点】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感受父母的爱,探索和父母的相处之道,并在生活中能理解父母,热爱父母,感恩父母。

研究难点】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指导学生努力减少与父母的矛盾和冲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研究方法】自主研究法、体验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学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搜集现实中学生和父母之间的故事。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播放《时间都去哪了》视频,激发学生的思考。

我们都是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我们到这个世界上来的。

他们用心血和汗水哺育我们成长,我们应该感恩父母。

让学生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如生病、在外面受委屈等,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和来自父母的帮助。

二、开启心灵之门1、教师提问:你与父母关系如何?发生过争吵吗?生活中你认为有哪些问题你经常同父母产生分歧并难以沟通?你持什么观点?父母的观点又是什么?2、展示XXX的一段话:“当我7岁时,我感到父亲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当我14岁时,我感到我父亲是天底下最不通情达理的人;当我21岁时,我忽然发现我父亲还是很聪明的。

”提问你认为XXX的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他的经历说明了什么?你有和他一样的感受吗?在这一环节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与父母亲的关系以及学生心里父母的形象,还有孩子们希望父母亲是什么样子的。

充分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有利于进一步分析而顺利进行感恩教育。

出示PPT,请学生猜照片中的同学,重温与父母的美好时光,体验所蕴涵的亲子感情。

三、自我剖析:你真正的了解你的父母吗?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代沟产生的原因,进而理解父母、体谅父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父母的心灵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八课走进父母的心灵第一课时学会理解父母一、教学目标1、理解父母的爱2、正确认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培养分析问题和“换位思考”的能力3、体验、感悟父母对自己的爱,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重点)2、当父母与自己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换位思考、理解父母(难点)三、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教师: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之一。

从呱呱坠地的那天开始,我们便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我们接受着他们无微不至的呵护和苦口婆心的教导。

有人说,父爱如山,母爱如灯。

山在远处巍峨,灯在近处温暖。

作为子女的我们也该试着走进父母的心灵,感受他们的爱。

学生集体朗读97页“引言”。

教师:同学们都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同父母一起生活难免会有误会和摩擦,父母苦口婆心的教导可能使步入中学的你感到“受用不了”,有时甚至出现感情的鸿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学会理解父母!2、测一测:你对父母了解多少教师:人与人的美好关系总是从相互了解开始的,我们只有了解父母才能更深切地理解他们,才能明白我们应该怎样和他们相处。

学生完成97、98页“自我测查”的内容,教师调查同学们对父母的了解程度。

教师:看来我们有的同学在这方面做得较好,有的同学还需努力!3、说一说:父母对我的爱教师:只要你有耳朵、有眼睛、有心灵,你就能感受到父母对你的爱,请大家说一说,父母做过哪些事情最让你感动(学生叙述,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与鼓励)教师过渡:父母对我们的爱,相信同学们能够用心体会的到。

我很高兴,因为我也能体会你们对父母的感激和爱。

下面我们再来看书上讲到的两个故事:《手套》和《音乐考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两个案例,并回答教材上提出的相应问题。

学生集体朗读99页“指点迷津”。

4、谈一谈:我与父母的冲突教师:首先请同学们说说自己与父母相处时有哪些烦恼(学生叙述,教师点评)教师:看来同学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还真不少,这些矛盾的存在会严重阻碍我们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交流。

由于父母和子女在年龄、经历和思考问题的角度等方面存在差异,相互产生冲突和摩擦是难免的,但我们也不能让这些冲突和摩擦任其发展,要自己想办法将其化解。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书上讲到的四种情况:(1)佟佟的烦恼:妈妈总是唠唠叨叨学生思考回答:妈妈为什么唠叨教师:母亲的唠叨中有关注、有关爱、有对我们的提醒,所以许多背井离乡的人都忍不住想念父母的唠叨。

换种眼光看唠叨,原来父母的唠叨也饱含着爱。

(2)妈妈打探秘密学生思考回答: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师:可怜天下父母心,再想想父母想方设法地了解我们正是我们同父母的沟通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我们自己也有责任!主动让父母了解自己就能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3)如果父母用粗暴的方式对待你学生思考回答:站在子女的立场你有何感想在父母心情烦躁时,你有没有注意过他们烦躁的原因教师:父母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烦恼,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不是尽善尽美的。

我们都需要别人的宽容和理解,同样我们的父母也需要我们的宽容和理解。

(4)当我们与父母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学生思考回答: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处理教师:父母是成年人,在思想上要比我们成熟,所以大部分时候父母是对的。

我们应该尊重父母的意见!但父母也有认识不全面、不正确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就更要与父母很好的沟通,争取说服父母,在决定做某件事情之前一定要征得父母的同意。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当我们和父母产生冲突和摩擦时,需要我们保持冷静、换位思考、理解他们,并且冲突之后要善于与父母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

5、本课小结:教师:今天我们探讨了要多了解我们的父母,在生活中还需要我们用心体会父母对我们的各种形式的关爱,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以及宽容的心态理解父母的不足,并且树立同父母沟通的意识。

相信同学们都会以成熟的心智和充分的准备做个好儿女。

四、作业布置:回家做一件让父母感动的事!五、教后反思学生一开始不能谈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后来一再的引导,勉强能说出一些,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第二课时与父母平等沟通一、教学目标1、懂得逆反心理的明显特征和危害,懂得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要求2、掌握调适逆反心理的方法和技巧,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的方法3、克服逆反心理,树立同父母平等沟通的意识,加深对父母的理解和爱二、教学重难点1、调适逆反心理(重难点)2、与父母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重点)3、与父母沟通需要平等和相互尊重(难点)三、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教师:简要复习上节课的知识,指出:与父母产生争执和冲突时除了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外,还要学会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平等的沟通,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

2、逆反心理学生集体朗读108页“知识采摘”中“青春期青少年与父母关系的特点”。

教师进行简单阐述,指出:对待家长或者老师有抵触、不顺从甚至抗拒的行为,从心理学上讲都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逆反心理是中学生常见的心理现象,它的显著特征就是抵触、不顺从乃至抗拒。

下面我们就以阿秀的故事为例,来分析一些逆反心理的危害以及该如何来调适。

学生阅读101页下“阿秀的故事”,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总结:逆反心理的危害:①使自己失去准确的判断力②影响与父母的沟通③无法吸纳有益的建议④经常受到消极情绪的困扰⑤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等。

如何调适逆反心理:善于控制情绪,换位思考,同父母沟通,转化自己的观念等。

学生集体朗读102页“指点迷津”。

3、在尊重的基础上与父母进行平等的沟通教师:作为子女在与父母相处时,简单的采用“逆反”的态度是不对的。

父母和子女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因此我们在处理与他们的关系时应该做到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平等的沟通。

学生完成102至104页上相关练习,并说明理由。

教师: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父母与孩子间难免产生摩擦和冲突,在这种时候父母需要我们的理解和体谅,我们也需要同父母进行平等、有效地沟通。

学生集体朗读104页“指点迷津”及108页“知识采摘”中“同父母平等交流的方法”。

(教师作简单解释)学生分小组讨论:面对以下一些问题该如何解决:①父母事事包办②打电话与同学聊天被父母窃听③老是把你和别的同学比较④常常偷看你的日记和书信⑤父母决定家庭大事时不许你插嘴。

并把小组讨论的结果,想到的好方法在全班进行交流。

4、本课总结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和讨论,我们学会了如何与自己的父母进行平等的沟通,如何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的争执和冲突。

老师认为:只要同学们以后都能以平等的姿态,注意沟通的技巧,积极与父母沟通,那么必将和父母建立起更加良好的关系。

四、教后反思在教学内容上可增设“例举逆反心理的表现”一问,让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逆反心理,对逆反心理的严重危害缺少具体、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和体会。

最后小组讨论有些内容是先前讲到过的,可以删去,以免重复。

第三课时孝敬父母一、教学目标1、知道孝敬父母和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用多种方式关爱父母3、树立孝敬父母的观念,将孝敬父母落实到行动中二、教学重难点:孝敬父母需要从实际行动做起,从小事做起三、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教师:一份问卷调查显示有65%的中小学生不能说出父母的生日,73%的中小学生不能说全祖父母的名字,而且很少有人想到为父母庆祝生日,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在国外有专门的父亲节、母亲节,孝敬父母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人都是父母生养,拳拳人子之心都是相同的。

理解父母,同父母沟通,更要孝敬父母。

学生完成105页相关练习。

2、我们该如何孝敬父母教师或请一位同学朗读散文《谢谢你的爱》(内容见教参182页),请同学起来谈谈听后的感受和体会。

教师指出:这篇文章写自你们的一个同龄人之手。

作为孩子,对于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大家都已经感受的很多了!但是如何表达我们对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如何表达我们对他们的孝敬呢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学生观察105、106页四幅漫画,回答相应问题。

教师指出:能以自己的成长成才回馈父母的养育确实是一种孝敬,但第三个儿子孝敬父母知道从小事做起。

尽管职业很普通,但他能体贴、帮助自己的妈妈,也让他的妈妈觉得非常自豪、非常欣慰。

教师:同学们请想一想,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孝敬父母呢你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谈谈“孝敬”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①孝敬父母从小事做起,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②体谅父母的辛劳,不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③服从父母的教育,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父母等。

学生集体朗读106页相关内容(选择题)教师:父母是我们的启蒙老师,也只有父母对儿女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孝敬我们的父母是美德,是我们能够做到的。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①在孝敬父母方面我们已经做到的有②我暂时还没有做到的有我还可以怎样改进(106页下相关内容)3、本课小结教师:同学们都渴望成熟、渴望独立,真正的成熟、独立就是要变得越来越懂事,越来越会体谅父母。

只要我们稍微留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从小事做起,对父母多些关爱和自己力所能及的照顾,我们会逐渐成熟和独立,整个家庭氛围将会更加美好。

四、教后反思如果能添加一些古今中外孝子的故事肯定能为课堂增色不少,对于“子女为何该孝敬父母”、“如何理解父母的付出”这些学生领会的还不够,要进行适当的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